首先 这部电影真的是完全被低估了啊!
特别是,这是一部系列电影,你一定要把《不死劫》和《分裂》的内容都吃透了,明了了,再看第三部,你才能看懂导演在这部大结局里真正想表达和展现什么吧可以说沙马兰这次真的挖了个超大坑,别的导演拍的都是某个超级英雄的起源,而沙马兰这是吃透了超英漫画的内核,想拍一个有超级英雄存在的世界的起源啊,这种世界观和视角真的很牛逼,而且最后结局也做到了这一点!
大家诟病的无非就是,以为是超英电影,结果都是对话,结尾以为有大战,结果就在家门口闹了一家,但是首先要搞清楚导演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最后大家展现自己超强的能力,然后惊天动地打一架,这部电影和其他所有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区别呢,说白了雨披侠不过就是卢克凯奇白人版,野兽就是不是真的蓝毛野兽的野兽,如果他们真的打一架,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超英电影的结尾,跟现在这种震撼的结局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你们真的看懂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了吗?
首先《不死劫》带出了超级英雄和反派,《分裂》带出了反英雄,而这一部带出了邪恶组织,但是所有这些角色又都被赋予了新的解读,特别是玻璃先生和邪恶组织,都不是真正意义上邪恶的存在,前者只是用激进的手段找出超英,后者是为了不破坏地球现有的和平而想办法解决超人类,我们都知道,有超英必会有超反,那时候世界受到的威胁只会不断加强,所以本质上,他们做的事虽然都不人道,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恶而这部电影的片名也是一语双关,既指了玻璃先生在这部电影的重要,更带出了结局打破这面镜子,这块玻璃 ,架起了超英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
最后视频的传播,会被证实是虚假的,会被很多人所不信,会以为是特效做出来的,但是玻璃先生的目的根本不在此,他的目的是激励那些相信的人,那些已经在怀疑自己有超能力的人,当他们看到有同样的人出现,并且被政府或者组织抹杀后,他们就会觉醒,这个视频是真正意义上希望的种子在被传播,那些嘲笑这种传播没有用的人,明显本身就不是这个视频想要传达给的人当然这部电影的缺点就是,拍的太平淡,太平稳了,基本上都是靠对话去发展剧情,对于看惯了真正超英片和想看动作大片的观众来说,自然是觉得和想象的大为不合,但是这部电影其实就是个剧情片,如果只是把它当一部剧情片来看,才不会有那种所谓的心理落差和失落,虽然这个系列不能说是多么牛逼的神作,但是这个收尾值个四星或者8分,绝不为过!
写给那些看不懂这部电影的人
前兩年分裂上映並取得好口碑,讓我這個老粉的心情有些複雜。
我在一條影評中看到某人對於結尾讓前傳主角布魯斯威利登場的彩蛋報以不屑的態度,揚言,有誰會在乎一部陳年爛片的主角啊?
看到這裡,我幾乎已經在內心怒吼:你他媽的,當然有,至少我就是啊!
無論別人怎麼說,對我而言,奈沙馬蘭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不死劫」。
奈沙馬蘭的電影往往有一種…怎麼說,粗糙感?
尤其是在今日電影工業如此發達的好來屋,奈沙馬蘭的作品常給人一種未完成的毛片的感覺。
但在不死劫裡,劇情、角色、演技、配樂完美結合,創造出一部出奇完整、渾然天成的、動人的作品。
我不會說他是我最喜歡的電影或我覺得最好的電影,但對我而言,他是一部非常非常close to heart的作品。
他的兩段式結尾(布魯斯威利的結尾與山謬傑克森的結尾)情緒完全不同,但都讓我感覺既心碎而又勇敢。
驚心動魄的主題是找尋並接受自己。
大衛(布魯斯威利)成為英雄、伊利亞(山謬傑克森)成為反派,本質上是同樣的過程。
他們都試圖改變、隱藏過真實的自己,但在整部電影的過程中,他們都明白了自己是誰(I’m not a mistake…),並努力的做到了只有他們才能做的事──無論是好是壞。
伊利亞的自己尋找之路絕不單純只是反派的墮落,那其中有某種讓人心碎又動容的東西。
電影是生活的隱喻。
在生活中,你不一定要成為殺人狂才能體會伊利亞的心情。
那也可以是,你一直期望成為一流的文學家,拿個諾貝爾獎什麼的…你一直努力著,但有一天突然發現你寫的東西最多不過是通俗小說。
你接受了自己,並努力寫著自己所喜歡的、從心流出來的東西,即使大眾的評價是「海灘小說」、「看過就可以扔到舊書攤」等等。
因為對前傳的愛,我對於要不要去看這部電影,是猶豫的、恐懼的、害怕受到傷害的。
看完之後,我對和我一起看電影的我老爸說,「還是不錯的電影。
我慶幸來看了這部片」。
然而在我說完這句話後,這部電影依舊在我腦海中轉動,而且隨著時間過去,越來越黯淡無光。
這部電影的主題和不死劫是相似的。
伊利亞在最後所說的I’m not a mistake,他在前傳中就曾對布魯斯威利說過。
(配上背影音樂的Mr. Glass,每看都讓我渾身顫抖)但回顧整部影片,在伊利亞證明自我的過程中,他真正是把兩個同伴當成了棋子(而且是棄子)。
他在成就自己的同時,卻無視於大衛或凱文的自我追尋或成長。
至少大衛追求的從來不是出名或被認可為超級英雄,而是成為他心裡那個人、無論他是不是被視為英雄。
在不死劫的結尾,我一直相信伊利亞對於大衛是有真實的友情的。
他是他一直盼望的、等待了二十多年的英雄。
即使在他發現自己只能站在大衛的對立面(只要他們一握手,就是友情的終結…怎麼有點螢火之森的感覺QQ)後,這一點依舊沒有改變。
但在"玻璃先生"中,伊利亞的陰謀與癲狂卻破壞了原本的人設。
這裡與他在前傳中的選擇表面上相似,卻其中有著讓人不舒服的質變。
我不知道如何敘述我的感覺。
前傳的伊利亞對我而言,是抱著虔誠之心墮入地獄的猶大。
在這裡…嗯… 最後三個家人握住彼此的手的一幕,理當是催淚的…吧?
但伊利亞分明是害死凱文和大衛的兇手…至少也是幫兇。
伊利亞的母親也罷了,另外兩位這麼毫不皺眉的接受了這突如其來的友誼…心也太大了吧?
這也帶出了我對電影極為不滿的第二點。
就是奈沙馬蘭強行讓三位主角身邊的人無條件的理解並接受其本質。
即便是母親,我也認為去強求這樣的理解是不合情理的。
我認為不死劫中最美的一段,是大衛在第一次殺死惡徒、解救了被囚的一家人後,回到家中,躺在妻子身邊,像一個孩子似輕聲告訴她,他剛剛做了一個惡夢。
在電影前段,大衛和妻子疏遠的原因,正是因為某一次惡夢醒來,他沒有叫醒妻子,而是望著熟睡的妻,感覺著那份無法觸碰的孤獨感,而後逐漸封閉了自己。
一直到電影最後,大衛都沒有讓妻子知道自己的能力。
但在他接受真實的自己後,他不再害怕那份孤獨了。
因為不再害怕,才能夠勇敢的去愛。
對我而言,那是比這部片結局的強行理解更讓人動容的情感。
說到這裡,我有點不知該如何收尾了。
我很高興看到奈沙馬蘭的再起。
但至少對我而言,他並沒有再一次拿出觸碰到我的作品。
期待很久,终于看完了沙马兰的“不死劫三部曲”之终章《玻璃先生》。
如果仅从影片的技法所形成的质感上讲,的确像很多影评人所言,此片并不亮眼。
然而,既然《玻璃先生》是一部筹备并跨越了十九年的续作,它绝不仅仅是一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或是软科幻电影,它是一部深刻表达导演沙马兰人性思想的电影,所以我定义它是一部思想电影,三部电影导演为观众创设了三场思想实验,并通过影像记录了这个实验过程。
十九年前的《不死劫》想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有存在的意义,哪怕是我们认为最“坏”的人,他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激发并引出了那个最好的人——超级英雄。
因为英雄往往不自知,换句话说只有置身于万分险恶的环境中,才能显现出谁才是英雄。
的确如此,没有哪个英雄天生就知道自己未来会是英雄,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而“坏”人的存在就在打造这样的一个环境、一个时势,一个让英雄脱颖而出的机遇;只有最“坏”的人的出现,才能有超级英雄的现身。
三年前的《分裂》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的思想决定着我们的人格,当思想足够强大时,它将不仅控制你的精神,甚至控制你的身体。
即你相信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那个你所希望的人。
对一个意志与意念足够坚定的人来讲,你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律师,你就会成为一个律师;你相信你会成为一名医生,你就会成为一名医生;而当你相信你是一个野兽时,你就会变成一个野兽。
我们只不过成为了我们希望自己成为的那个样子。
而这部《玻璃先生》在我看来想要表达的东西更为丰富:它直指体制化、科学、爱与信仰四者之间的关系,是对前两部的总结,也是新的思想的传递。
“科学、爱、信仰”是人类精神的三套不同系统,而“科学”常常也最易被“体制”所利用,维持“体制化”;而“科学”又常常诱骗和利用“爱”去实现其科学的目的,其实背后是实现“体制化”的目的;而“信仰”则比较顽固,它不信“科学”甚至常常挑战“体制”权威。
玻璃先生对原始漫画的虔诚信仰,代表的正是人类的某种原始信仰;心理学家代表的所谓科学恰恰是背后“神秘组织”的维稳工具;少女凯西代表的人类之爱。
心理学家让凯西用其温柔去驯服野兽,然后一枪击毙,恰恰是以“科学之名”诱骗“人类之爱”,进而实现体制化的结果。
然而,只有玻璃先生所代表的信仰最终战斗到底。
导演沙马兰最后并没有交代神秘组织是谁,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霍布斯所谓的“利维坦”——国家机器,他是不允许比它更大更强的怪兽存在的,哪怕更大更强的其实不是怪兽,而是一个超级英雄,也不免最后被戕害的命运,正如布鲁斯-威利斯所饰。
其实这很好理解,哪怕你是“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也绝不能为我政府所容纳。
权威、秩序、等级是不容许僭越的,有一便无二。
而影片的结局也代表了导演的希冀:信仰在夹缝中不屈战斗,最终必将战胜体制,让人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人的自由发展。
很感谢沙马兰最终承认超人的存在,观影过程中我始终害怕超人们最终认为自己是正常的,印度籍导演延续了西方导演的一贯传统,并没有让疯人们(crazy)接受自己的正常(normal),他甚至要让每个疯人们勇敢的接受自己的“疯”,这不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状态吗?
玻璃先生 (2019)6.52019 / 美国 / 悬疑 惊悚 犯罪 / M·奈特·沙马兰 / 詹姆斯·麦卡沃伊 布鲁斯·威利斯这部《玻璃先生》也就是《分裂3》。
记得我在《不死劫(分裂2)》的影评里说,如果《分裂3》非常精彩的话,就要给《不死劫(分裂2)》加分,因为《不死劫(分裂2)》简直就是给《玻璃先生(分裂3)》做铺垫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这第三部着实没有想象中的精彩!
虽然,它不能算一部烂片,但是也绝算不上一部好片!
第三部确实把前两部里的人物和事件综合到了一起,也基本把剧情交代清楚了:《分裂》里一美和小女孩,《不死劫》里的局长和老布都聚到了一起,也解释清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又插入了一个新的人物——女医生,实则又是一个秘密组织的特派员!
而本片前半部分都是在探寻到底有没有“超人”,而后半部分彻底揭秘了“超人”的成因,有点类似于“能量守恒定律”,有一个脆骨病的局长,就有一个不死之身的老布,而这个秘密组织的任务就是阻止这些“超人”的产生,本片就由女医生的具体实施的,但是,片中最后,一美和老布以及局长用自己的生命在老布儿子局长老妈和一美女朋友的努力下把真相告诉世人,故事终!
所以说,就本片和前几部的联系来说,确实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人物关系交代的清清楚楚了,但是整体情节又是波澜不惊,不够精彩!
几位主角的表演也似这剧情一般平平如水,谈不上好还是不好!
总体也算是对观众有个交代吧!
推荐指数⭐️⭐️⭐️
怎么说呢,关于生死劫,多年前看过,对于超人是否存在,逐步探索,引导,最后豁然开朗,这才是影片精彩的地方,而这部影片的问题恰恰在于,前一个小时的悬疑铺垫,由开始的肯定,到否定,有那么一瞬间,让观影者也产生了怀疑,确实有这种可能,也许真的是一种错觉,一种自我催眠,毕竟此类潜意识的科学也有解释,只要你让实验者相信他被烫伤,生理上就真的会起水泡,所以在我看来野兽确实就是人格分裂下的精神病,怪力源于自我信仰,但是我解释不了爬行,于是继续观影,而且玻璃先生的痴呆显然就是有预谋的,我们都在等待反转,等待铺垫后的高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好像你听说了草船借箭,大家都在鼓掌诸葛亮的智慧时对面射了火箭,项羽破釜沉舟,豪气冲天的要决一死战,最后没找到敌人,自己饿死了,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太草率,太平凡,太低端的叙事了,整整一小时20分钟的铺垫,大楼给予世人警醒的战斗草草的发生在医院门前,野兽的凶残没有表现,布鲁斯威利斯的最后死在水坑里,我能理解他们原本的设定就是比普通人强一些的普通超人,但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你连最后的反转都想吐槽,啥?
这就是超人头脑的玻璃先生所想出来办法,就这个破招?
作为普通人类的编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吧,主题没有升华,人物是前作铺垫出来的,女反派完全服务剧情,偏偏还要担任玛丽苏般的剧情谅解,配角的人设及有问题,节奏感不好,高起低落,配乐单调,前期叙事悬疑尚可,但是节奏过于拖沓,如果看过前两部作品才推荐观看
看电影时一直期待高楼大厦上打得火热朝天,他一转转没了。
所以我感觉他逆转的作用出来嚇你一跳外顺便转一下制作成本,怎么说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结尾又转回来了。。。。。
有点蛋疼,但是影片还是蛮好看的,打斗戏要是漫威啥学到手应该会牛逼上天。
结局贼鸡巴坑爹,不晓得哪里跑来一个组织杀人灭口,还搞一个鬼小小纹身。。。。
三个主角莫名其妙的便当。。。。
你能想象布鲁斯是被水淹死的吗?
玻璃先生死的也很坑爹,说实话,看塞缪尔演电影真的很爽,虽然杀人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很利落,又狠毒。
三部曲连起来跟单独看完全感官不一样,如果单独看,也就分裂看着不错,其他两步就是渣渣,但连起来看却发觉这是要开始一部真实版超能力宇宙系列的节奏啊。
结果这第三部把三人都写死了,这是不想拍第四部了吗?
太可惜了。
这个系列完全不同于其他超能力系列,所以很多人觉得闷是很正常的。
我当时是从玻璃先生开始看的,看了半小时,发现怎么跟几年前的分裂有关,当年分裂只看了二十分钟就觉得教授女装太丑没看了,然后又打算先补完分裂,结果百度的时候发现分裂竟然上面还有个不死劫,好嘛!
还号称真实版超能力宇宙系列开端,野心满满,索性不看了,放了一年,这几天又开始看了起来,因为已经知道了是超能力认知觉醒的电影,所以不死劫看的基本没有感觉闷,然后第二天看了分裂,嗯,有内味了,开始连起来了,觉得不错了,然后玻璃先生,不错不错,很对胃口。
最后结局,我勒个去,感觉是因为请不起他们三个故意写死了。
虽然连起来后第三部结局很不错,很真实。
但我想知道这是不打算拍第四部了?
真打算拍的话怎么着也不能全写死吧。
再经费不足也可以医院门口摄像头打一场以后三人全部跑了躲起来结束。
然后第四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再开打然后牵扯出来更多超能力者,最后再死去。
这貌似才是正确的系列片的节奏吧。
看来也就这三部曲了。
且看且珍惜。
这部电影开头的一段话是,如果你没看过《不死劫》、《分裂》将会影响观看本片的体验。
事实是没看过前两部还不会显得这部如此鸡肋。
如果说《不死劫》是不错的调情,《分裂》是蛮享受的前戏,那么《玻璃先生》就是还没有高潮就结束的一次⭐体验。
他让你感觉好像超人正要飞翔就被氪石打中变成了普通人。
蝙蝠侠还没遇到小丑就决定定好好做个商人。
闪电侠跌断了腿变成了残疾。
最后留下一句话:世界上也许还有别的超级英雄。
整片的亮点依旧集中在“一美”人格分裂表演,但更像是《分裂》的重复。
布鲁斯威利斯形象一如既往地刻板,大白天穿着雨衣和野兽对打特别突兀,最后竟然还给水塘淹死了。
玻璃先生如果说是核心人物,那么他策划一系列事件最后只为了一次网络直播?
可能真的是因为在精神病院关久了,不然怎么会把别的片子里一个配角黑客都能轻易做到的事当成一个反派的终极计划。
玻璃先生 (2019)6.52019 / 美国 / 悬疑 惊悚 犯罪 / M·奈特·沙马兰 / 詹姆斯·麦卡沃伊 布鲁斯·威利斯
一口气看了《不死劫》《分裂》《玻璃先生》三部曲。
其实这些偏烧脑的电影都有一个特点,最后10分钟最精彩。
《不死劫》的前半部分可谓索然无味,一直在描述一个“超人”的自我觉醒,以及一个偏执的“聪明鬼”要不断证明自己是对的。
直到末尾,“超人”终于从内心接受了自己,他被自己“看见”和“认可”,此心光明。
《分裂》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更多地是被一美精湛的演技吸引,还有女主的美貌和身材,不过剧情还算惊心动魄,也是关于一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觉醒,他最后终于召唤出了信仰中的”野兽“,第24个人格,也是前23个人格的自我实现。
《玻璃先生》可谓是系列的点睛之笔了。
一个谋士,一个正派,一个反派,组成了稳固的三角结构,其实还是一个渴望被看见的故事。
剧中的最大bose,所谓的”三叶草“组织,一直在说服三位主角,自己的对自己的认知是错误的,很多人都这样,相信自己有超能力,其实都是自己骗自己。
不过在玻璃先生的带领下,三个人都打破了自己的怀疑,最后承认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看见了自己。
尤其是最后的转折,可谓非常精彩,不仅是自己看见了自己,还让世界看见了自己,被世界承认,也是玻璃先生的最终目的吧。
三个电影一定要一起看啊,单看其实都会有一些不明白。
不过,看到最后,还是会惊叹导演的鬼才,玻璃先生的勇气和智慧也让人折服,“反派”这个词也不再适合他了。
一切都只是为了“被看见”。
当“玻璃先生”的名字以及布鲁斯·威利扮演的“不死人”大卫在电影《分裂》的结尾出现时,导演M·奈特·沙马兰当年因《不死劫》票房不佳而壮志未酬的“超级英雄”三部曲正式宣告回归。
而随着今年《玻璃先生》的上映,历时十八年的时间,沙马兰总算完成了他的超级英雄故事。
《不死劫》票房不佳,风评也不好,要怪的话只能怪之前的《第六感》实在是太成功了。
《不死劫》像《第六感》又不像《第六感》,让满怀期待的观众在一时之间有点不知所措。
《不死劫》几乎用了一个跟《第六感》完全一样的结构形式去讲另一个故事。
布鲁斯·威利遭遇意外事件,但“活”了下来并“人”缠上,最后悬念揭晓剧情翻转,留下一个不幸的事实。
不同的是:一个人文关怀、生死感悟的悲美故事,变成了一个从漫画出发的草根英雄悲剧;牵动人心的天才童役海利·乔·奥斯蒙,变成了发型和服装品味都不敢让人恭维的塞缪尔·杰克逊。
当《第六感》这部“珠玉”在前而要拍摄下一部电影时,沙马兰肯定也认真地做了变与不变的考量,但当时观众的失望也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内容跳跃得厉害,其实《不死劫》的主题还是挺严肃的,跟《第六感》也有相通之处(具体后面再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见”渐消,玻璃先生和“不死人”大卫也成了经典人物,再加上因詹姆斯·麦卡沃伊一人多角引爆话题的“分裂者”凯文,三人聚首,总算也赶上了英雄集结大乱斗的潮流。
那沙马兰为什么执着于要拍摄他的超级英雄电影呢?
虽然不能说沙马兰没有受到过经典英雄漫画的影响,但他的出发点肯定不是以漫画为基础的。
除了悬疑反转,沙马兰另一个“爱好”就是用不同类型的题材来包装他要表现的主题。
《第六感》有鬼,《天兆》有外星人,《神秘村》有“兽”,《水中女妖》有“妖”和能力者,《探访惊魂》有精神病人……超级英雄便也是这多姿多彩题材中的一个。
尽管设计了这么多异类,沙马兰电影的核心当然还是在“人”。
对应的主题,也就是人在面对苦难、痛苦的时候该怎么办!
人的苦难,就是那些人无法避免、很难克服的生死病痛、孤独伤害。
人一边承受着这些,一边要想办法生存下去。
沙马兰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小时候受到电影《夺宝奇兵》的影响,并且从父亲那里得到一台8毫米摄影机,让他立下了当导演的志愿。
跟很多有医学背景的人一样,沙马兰最后也选择了与人“心灵”相关的工作。
另外,虽然他的家族是来自印度的移民家庭,本身并不信奉天主教,但为了让沙马兰接受严格的教育,家人把他送进了一所天主教学校学习。
沙马兰在电影中探索人的安慰、解救之道时,宗教也就除了一个重要的主题。
沙马兰对待宗教的态度,是既不盲从,也不完全否定。
人的问题终要人去面对、解决,“神”是人的精神的象征和理想,而宗教就是一种传递精神并将之付诸于实践的形式。
他的第二部电影《小鬼一箩筐》,来到了他曾经就读的天主教学校实地拍摄,讲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男孩寻找上帝的故事。
跟他很亲的爷爷生病去世对小男孩的打击很大。
爷爷是个虔诚的教徒,也领受了圣餐,但这好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小男孩怀疑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印证之旅。
在影片的最后,“上帝”真的现身了,但对小男孩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见识并理解了生老病死的人之常态,并因为了解而可以用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宗教是属于人而非神的,人看清自己,然后积极面对。
沙马兰还有一部有明显宗教情结的电影就是《天兆》,主题跟《小鬼一箩筐》很类似。
梅尔·吉布森扮演的牧师因为妻子车祸去世而失去了信仰,在面对外星人入侵而为保护家人奋起反抗的过程中,他也得到了一个重新审视自己和生活本质的机会,重新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从打击中走出来。
虽然影片最后也出现了“神迹”(儿子活了下来),但他重新当回牧师的原因,还是他接受“人之常态”收拾起心情面对未来,并以他的收获去帮助他人。
而在《不死劫》中,也出现了对神的质疑。
从小就饱受病痛困恼而孤独痛苦的玻璃先生,不禁对神发出了疑问:为什么要生下他?
他的存在是个错误吗?
他没有从“神”那里得到答案,但却在漫画中找到了一点线索。
漫画是玻璃先生的一个重要安慰,当他无法在现实中像他人一样正常生活并因受欺凌而更加痛苦之时,这个想象的世界给了他一个栖身之所。
他从漫画世界强烈的正邪对立中得到了灵感,因为有邪有正世界才保持平衡,如果这世界上有坚不可摧的“不死人”的话,那他这个脆弱至极的人的存在也就不是一个错误,而只是处于另一个极端而已。
玻璃先生为寻找存在感而作恶,“不死人”大卫其实也是为了存在感而成为了英雄,虽然这背后有玻璃先生并非好意的引导。
大卫在大学时曾是一名大有前途的明星橄榄球球员,但他为了爱情(并不是因为车祸,因为他其实没有或者说不会受伤)放弃了自己的球员生涯。
如今在球场做保安,显然不能填补心中的那份遗憾。
而在了解自己拥有“超能力”后,做自己能做且是正义的事,他的生活才有变得充实,又有了意义。
而到了最新的《玻璃先生》中,妻子此时已经去世,在儿子的协助下,“做英雄”已完全成了大卫生活的重心。
另外,玻璃先生之所以成为玻璃先生,不只因为先天疾病和漫画,还有同龄孩子的歧视、霸凌,“玻璃先生”的名字也由他们而来。
不能成为他们中一员,那就只能成为特殊的一个,不管是英雄,还是大魔王。
相较成人,儿童因为身心都未成熟,在面对苦难与伤害时,更加脆弱,可能受到更大的影响。
也因为其未成熟加上影响大,儿童的应对、发展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儿童也成为沙马兰在电影喜欢表现的对象。
在著名的《第六感》中,小男孩因为看得见鬼魂而活在恐惧不安之中,并因此成为异类而孤独于世。
幸好他有一个爱他的母亲,以及遇到了布鲁斯·威利扮演的“好鬼”心理医生(影片中的“鬼”其实没有好坏之分,鬼游荡人世是因为牵挂未了,它们“骚扰”看得见它们的人其实也就为了找人帮忙了却遗愿)。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小男孩可以坦然处理与鬼之间的关系了(同时医生也获得解脱)。
如果不是爱与勇敢,以他的能力,等待小男孩的可能也会是个疯狂黑暗的结局。
《分裂》中的凯文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父亲死于玻璃先生制造的车祸后,他就失去庇护以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加上母亲的虐待,他的病情恶化,凯文分裂出23种人格,他的身体变成了一个“群组”。
病情恶化的另一面,是面临危机和苦难时的一种自我保护,不断分裂出的人格,都是为了保护无助、弱小的凯文而存在。
在极端状况的刺激下,大脑的潜能被激发,有的人格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于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就“进化”成了一个超能力者。
“野兽”的出现伴随着血腥的杀戮,在《分裂》里像是一种仪式,而到了《玻璃先生》中则成为了一种示威。
主动出击也是一种防御手段。
被母亲虐待是一个难以消除的阴影,在获得能力、强弱对比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原本的弱者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并展开反击。
这也就是《玻璃先生》要表现的主题。
当有人想要掩盖超能力的存在时,对这些因为超能力而获得生存方式或生存意义的人来说,就等于要抹杀掉他们的存在价值。
在玻璃先生的策划下,他们以一种自杀式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存在,以鼓励那些和他们一样的人。
在外力的作用下,原本对立的三个人成为了一个意义上的集体。
虽然他们都死亡告终,但他们存在的意义却得到提升,并将在被他们影响的世界中成为永恒。
沙马兰的超级英雄三部曲,《不死劫》讲了超级英雄的存在和出场;《分裂》表现了超级英雄产生的原因或者说方式(之一);最后的《玻璃先生》则完成对“世界”的构筑。
超级英雄们尽管各自立场、性质不同,但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他们是同一阵营的战友。
他们同时拥有能力和苦难,而一个强大、邪恶的对手又赋予他们责任与牺牲,他们为自己生存而奋斗的意义也从他们个体扩展到了一个群体。
在世界的角落,有人会受他们影响而改变,世界也随之改变。
一个新的局面由此而展开。
少数派,弱势群体,要在主流主导的社会中生存非常不易,哪怕是拥有了超能力。
从个体生存状态到社会群体矛盾,娱乐化的超级英雄电影也对现实议题做出自己的表述。
沙马兰的超级英雄故事,要讲的也就是人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
尽管形式特殊,但意义是普遍的,而且是积极的。
尽管如此包装并不一定能更好地突显他的诉求,尽管类似的主题在漫画超级英雄电影中也经常出现……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星期三噪音”noiwed)
强忍着恶心看完,我觉得没有打分的必要了。是这两年我看过最翔的电影没有之一。先不谈本片剪辑和故事结构有多糟,光故事本身就已经让我恨不得用自己的10公斤来换这片从未存在过。《不死劫》和《分裂》已经把它们要表达的东西很完整的表达出来了,角色也立住了,却偏偏拍了一部把所有前面表达的东西全都毁掉的电影,我真的不明白这部电影诞生的意义。另外故事中的漏洞同样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特别是结局已经是强力降智打击了,在这个民间CG高手数不胜数的时代还真有人看到那么个低成本CG镜头就会觉醒超能力?算了……......
啥东西啊 浪费我两个睡前电影time
片尾升华全片
首先影片想要告知我们超自然力量真实存在 一如最后监控影片的流出Mr.Glass 作为幕后操纵大师 经过前2部筹划 酿成了一种英雄与反派的“决战”假象 “超英们”的存在威胁了常人的认知 背后势力想要维持balance 试图引导他们质疑自己的能力其实 belief本身就是一种信念 自己的行为本身并不是从漫画也好从小说中“窃取”来的导演的坑填完了 作为完结篇不妨看一下
《不死劫》(是的,不包括《分裂》)的可贵之处在于尝试严肃思考超级英雄真正的现实生存样貌与社会学存在肌理,以及虚构情节设置的实际伦理可行性,于此形成闭环的本片在这个类型题材正处于泡沫般浮夸狂热巅峰之时就更为彰显反讽和冷静,进而催生出成熟态度和鲜明质问。沙马兰的反转不再局限于写作,镜头亦成为潜在包袱的一部分,内心的善意与对费城的爱让电影归于暖流,结局表达同全片连带前作的思考相断裂,没有漫画里的天马行空,却也倾心于在现实中造神的浪漫(其实亦是他一直所痴迷的),对这个系列中心思想的“背叛”和“轻视”,实则是一场近二十年(或许并不连续)的作者策略修行,纵然辜负了大多数人,他也终于在这个合适的节点,让这些心爱的角色成为永恒。
三部曲仍是覺得不死劫最好。今集埋牙一戰,格局雖小,但導演志不在此,是導演fans自會收貨。
导演身价要大涨,太合格了,估计谁都没看好的一部片,给了这么点钱,Spencer的演技还是一样让人捉急。
他滔滔不绝和你分享对世界的理解 我却只觉得他絮絮叨叨没有重点想回家睡觉 也说不上陈词滥调 但他明明有点东西为什么碰杯的时候“都在酒里”意思都要我自己品?
某些情况下,超级英雄也许才是弱势群体,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超能力者全灭。嗯,普通人类可能比超级英雄更可怕。。。 ╮(╯_╰)╭
对沙马兰的评价永远只有两个字:可爱!一个人对世界怀有如从幼稚又伟大的幻想,用近二十年讲述自己的超级英雄观,严肃离奇,电影结尾一度涌现了悲壮感甚至史诗感,动人了。
几乎要给5星了233是很弱啊啊我知道而且也能看得出来这些超级英雄有多穷。。但一流导演就是一流导演好吗! ‘’如何把普通的中二故事拍好看‘’😂再,这个世界就是杀死超级英雄的时间啊,美其名曰balance哈哈
这真是一部气质独特的电影。
一分钟告诉你为什么这部电影年度最差: 毫无逻辑的枯燥剧情,加上0特效0爆点0悬念。110分钟都在室内拍摄凌乱的对话,最后10分钟男主们像女人一样互掐脖子。为啥不扯头发?因为都是大家光头!
中段Dr. Ellie Staple有點撐不住,但整體來說很棒,花了19年去玩的梗不管怎麼樣都只有佩服可言啊,結尾非常動人。
厉害了,好莱坞开新宇宙的能力。想法非常好,但表达出的太有限了。
熟悉的配方,新鲜的味道。看了一半才反应过来这其实是不死劫的第二部,也算是超级英雄题材的一种创新式表达和另一种解读。James McAvoy塑造的角色极富挑战性,每一种人格的分裂辨识度非常高
《不死劫》其实并不难看,《分裂》真的好看,没想到三部曲至关重要的大结局,竟然崩了,所以导演沙马兰真的很奇怪,可以有《第六感》《分裂》这样惊人的剧本,也有《神秘村》《不死劫》过得去的电影,还可以有《重返地球》《玻璃先生》这样的准烂片,人生百态被你尝遍,唯一不变就是导演个人的客串表演。
创意很好,但强行胡编不行
神作!就解构/重构超级英雄题材的意义而言,可与《守望者》媲美。如果说《守望者》是超级英雄的挽歌,那《玻璃先生》就是超级英雄的史诗。当然,《守望者》的经典毫无争议;《玻璃先生》么,爱的人可能像我一样爱得全身发抖,不爱的人会说这是什么破玩意儿。
这是在讲述超能力者的起源?那个消灭超人的组织是来搞笑的么,想把超能力者扼杀在摇篮,直接找到他们的时候杀掉不就好了,还大费周章的把他们请到医院“治愈”成普通人,真是太有爱了。每次开会也是,就不能找个私密的地方,非得在什么饭店啊酒吧啊等闲杂人等散去了再开会,真*等待2小时,开会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