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讲一个精神分裂的臆想电影,倒不如是一场灵与肉的冲突。
有幸能够与佳人在电影院看到这部电影,还亲眼看见映后的范爷,实属不易啊。
前面看到一大半我都以为这部电影是个MV,至少很多无意义的镜头在晃动,在转头,支离破碎,又不成逻辑,主题的脉络也很简单,毫无深究可言。
只是一切由范冰冰自首开始,这个故事才真正再一次展开,那些碎片般的情节都是很多线索,镜头的飘忽不定是映衬主人公的心理特征——敏感而彷徨。
到了案件回忆的片段,真实与幻觉交叉着,诡异又充满着神秘的信号。
再后来寻根的时候才将整个故事抽丝剥茧般显露出来。
最浅层次就是一场三角情感谋杀躲避的伦理电影,然后则是精神分裂的破案悬疑电影,其实最深层次则是人物内心灵与肉的斗争,自私,寂寞,偏激,沉沦,遗忘,表现在范爷身上的都是斗争过后的伤痕,故事是好故事,表演是好表演,只是很多剧本逻辑修辞上的硬伤。
开头与最后白发我一直以为是不是白化病,剧情没有明说,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忧伤过度才形成的,假发则是代表着选择了遗忘。
映后见面会送的礼物竟然是片中杀了3个人的丝巾,我直接吓尿了……至于片名,大概和影院某个小伙子说的一样——你丫要看2次,懂吗?!
其实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想看的是那个给我震撼和感动的片子,范冰冰的眼神让我忘不了,想着她念着她,想要去了解宋其,你的世界?
痛苦不堪,精神分裂。
29号不见不散。
影片一开始,一头白发的范冰冰就给了一个特别到位的微笑。
不得不说,陈曼主要还是自己玩儿,但是李玉给我感觉就是引导着范冰冰,俩人玩儿开心了,还赢了满世界观众欢呼喝彩、各种学者公知起立鼓掌,这是李玉的厉害之处。
《二次曝光》事实上由两个毫不相关的故事拼接起来,而唯一的线索在于主人公美其,而为了使逻辑合理化,编剧采用了美其因为童年目睹母亲被父亲杀死,与并无血缘的哥哥产生爱情,以及养父遭遇车祸等一系列事情,而造成记忆丢失,最终产生幻觉来推进剧情。
然而这个手法用的并不高明。
因为事实上,美其作为一名整形科医生,无论如何,她的幻觉不可能持续那么久,医生大多对病情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即使是整形医生,也不会对美其长期的幻觉视若无睹。
基于这个原因,于是美其与幻想中的男友刘东去买生活用品而遇见试图重新开始手术的枚枚时,枚枚脸上惊恐疑惑的表情这样一个伏笔,便也消失了原本的分量。
现实与幻像构成了《二次曝光》,两者的重叠与交错正犹如胶片摄影中的二次曝光技法,这种重叠亦真亦假,映射电影中外部世界与内心的世界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这是范冰冰与李玉的第三次合作,从《苹果》到《观音山》再到《二次曝光》,李玉电影主题一直不变,对女人内心的探究与挖掘贯彻这三部电影,李玉个人特色鲜明的电影风格也在《二次曝光》中达到极致,虽说是商业片,但本片商业的外壳之下是文艺得发腻的内核。
《二次曝光》基本上是范冰冰的一次个人秀,李玉标志性的摇曳镜头全方位的聚焦范冰冰,其他的几个角色完全是陪衬,并没有为电影贡献出多余的功能。
这是一部关于现实与幻像的电影,精神分析与装神弄鬼的悬疑剧情相结合,基于主角宋其幼年心灵受创而引发的现实与幻想的迷乱。
李玉的电影技法日趋娴熟,但是影片技法运用的“疯魔”姿态的让人怀疑她有炫技之嫌,另外《穆赫兰道》似的剧情虽复杂且难以把握,但是《二次曝光》还算是把故事讲清楚了,不得不提的是影片的两个自然段节之间结构的处理存在一定的硬伤,前半部分的铺垫漫无边际,冗长做作,后半部分的转折显得绵软无力,总体上来讲,《二次曝光》有姿态、有技巧、有情绪、有思想,但是似乎多了那么丁点腻味。
故事层层推进,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悬疑感酝酿得有点过火,对宋其内心世界的挖掘也饱满的过头,过多的空镜头和没有太大意义的范冰冰MV式特写显得装神弄鬼,漫无边际。
诸如入水游泳的意象性镜头运用略显生硬和漫长,这种象征性的梦境寓意及心理暗示充斥全片,电影中很多细节和镜头难以不让人想起《穆赫兰道》、《迷魂记》等经典电影,比如镜子,电影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镜像,这是里外的现实与幻想的寓意,这种现实与幻想的对照出现在电影的很多段落之中,另外影片中对于黑白密集图案的运用也非常多,这种让人迷乱的图案出现在很多道具或场景之中,如周小西家的黑白格地砖,宋其床头的黑白格和她常穿的那件黑白斑点连衣裙等等,这很多明显是在致敬《迷魂记》漩涡运用的经典手法,还有狭长的走廊、过道等等,这均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暗示。
梦境以及幻觉是幻象的来源,而这一切根源于幼年的心理创伤,用悬疑的外表来体现精神分析的实质,宋其幼年母亲的不忠映射到幻想之中刘东的不忠,幼年父杀母映射于幻想中的杀害周小西,还有是宋其的恋父情节,幼年父亲角色的缺失让宋其产生了恋父情结(虽与弗洛伊德提出观点的相悖,但是现实之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恋父反母映射于幻象之中的对刘东依恋与周小西愤恨,一条橘红色的丝巾把这些虚实段落串在了一起,这种情感的转嫁与幻想的映射均源于精神分析,披上悬疑的外壳,便成了现实与幻想的二次曝光。
最终一个全新的白发宋其回到了刘东的身边,至于是现实还是幻象,电影只留下了一片海市蜃楼,结局已然不重要,对于宋其来说,现实与幻想或许就不需要界限,有人愿意去相信一切。
好玩的是宋其本身是个整形师,肉体模样的改变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现实,自我的真真假假难以分清,现实本身也脆弱的不堪一击,肉体的现实,内心的幻想,不变的只有内心,镜子中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自己,这整个迷梦与破碎的现实或许就是对宋其的一种救赎吧。
《二次曝光》全片弥漫着一种昏昏噩噩的情绪,细腻而又阴郁,继承了之前李玉电影的一种格调,《二次曝光》不是一部纯粹的悬疑片,它是一部拥有坚硬文艺内核的艺术片,悬疑只是一件外衣。
故事推进到尾声部分,真相平稳浮出,不哗众取宠,也没用自圆其说,一切真相大白,悬疑的外壳彻底褪去,发腻的文艺味盖棺收场。
不得不说,过多的腔调卖弄让这部电影变的冗长乏味,有矫揉造作之嫌。
李玉的电影风格贯彻全片,除了表面的镜头运用以及对意象的处理,李玉对人物内心的解构和重塑方式都类似于她之前的作品,商业外壳的包装之下,李玉仍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相对于《观音山》的糙感,《二次曝光》对电影语言的运用更加娴熟,对于复杂叙事的驾驭也更得心应手,李玉的坚守是有目共睹的,或褒或贬,这都是有益的,另外在商业上,李玉也并没有放弃尝试,这是一种聪明、可持续的举动。
李玉与范冰冰的合作是双赢的典范,范冰冰成就了李玉,李玉也反过来成就了范冰冰,李玉挖掘出了范冰冰的演绎潜能,从她们所合作的三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范冰冰演技的不断进步、成熟,当然范冰冰也为李玉带来了非常实际的效益,这部范冰冰的独角戏应该是范冰冰从影以来最出色的一次演出。
只此浮生在梦中,电影其实就是最真实或是最虚幻的海市蜃楼。
<行文比较随意,会讲情节,这部电影还是介意大家看完了再看评论>可能是我看过太多心理电影,再加上高中时候写过类似的故事,在最开始郝医师和那个患者诧异的眼神里,我就知道那个宋其是在自己的幻想里过活了。
刘东完全就是一个她虚构的角色。
有了这样一种前提,我从最开始就掌握了影片的节奏,和霍思燕的那场打斗戏也应该是她幻想的无疑,因为刘东不存在,霍思燕也爱刘东,刘东劈腿这简直就是扯淡。
本来我以为电影应该就差不多了,大不了就是最后范冰冰发现自己因为假想敌这件事杀死了霍思燕或者是霍思燕也根本就不存在。
电影的中间部分出现了叫做刘健的警察以及宋其生了病的父亲,宋其幻想中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刘建也是一个警察,刘建发现了宋其杀死霍思燕的疑点,再加上变心的刘东提供了证据,所以他便开始追捕宋其,宋其开始了逃亡的生活,期间各种蒙太奇意识流,最终的结果是宋其不小心撞死了刘建,在一片混乱中昏了过去。
这些没有太出乎意外。
直到宋其在醒来,面对一众警察说她撞死了刘建,而刘建却不存在。
回到警局,宋其告诉警察她杀死了霍思燕,于是警察就去她们打斗的那个四合院里挖霍思燕的尸体。
我知道那个院子里是没有尸体的,但看到警察挖出来的东西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李玉不是来讲一个爱情或者恐怖故事的。
宋其埋下的不是霍思燕的尸体,而是一本署名刘建的日记本。
然后影片便开始半读日记半插叙过去的回忆了。
回忆的镜头李玉不是用黑白进行标识的,而是用复古的滤镜处理成90年代那种电影的感觉(苏州河一类的),让笔者甚为亲切。
这些倒是题外话。
在日记本里又是一个恢弘的故事,几乎是两代人的一生,宋其的父母和刘建的关系,宋其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并且她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勒死自己的母亲,跟着刘建生活后认刘建为继父,却爱上了自己的哥哥刘东,和刘东的爱情让她倍受指点同时父亲也极力反对,这些都让她十分压抑不得表达的机会和要领。
在刘建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他说“他找到了我,我要去见他。
”然后意外死在了车祸中,宋其亲眼目睹倒在血泊中的继父,想要爸爸回来,但爸爸已经回不来了,崩溃地她看到了保险柜中父亲的日记以及一张记载着父亲去往方向的单子。
她独自开车去了新疆,发现继父要去见的人正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在宋其的脑中一直认为父亲出海死了,结果父亲是唯一的幸存者,但那时母亲以为他过世已经和帮她获得赔偿金的刘建律师搞在了一起。
母亲自私,让父亲不要回家,以免赔偿金作废。
后来她父亲思念妻儿,偷偷回家,却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刘建在苟且。
于是愤怒之下起了杀心。
宋其原谅了此时已经得了肝癌晚期的父亲,陪伴他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在生父也已经过世的那一刻,她感觉到了孤独,彻底的。
旁边的观众一直在嘀咕说她怎么就能跑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去得精神分裂症,刘东呢?
说完了剧情,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前面那些幻想的角色是如何植根宋其心里,又为什么那样表征。
精神分裂患者的幻想其实跟我们的有些梦境类似,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做梦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弥补我们现实欲望的不可得。
在宋其幻想的刘东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李玉处理的非常精妙。
所有的人物都是出自宋其的内心,而非真实。
在现实生活中,刘东是宋其的哥哥,从后面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和刘东产生了爱情,但是并没有任何的僭越,没有亲吻,更不要说是性了,刘东和纠结但仍然认为彼此是兄妹,宋其的感情很强烈,但也表现得不是特别的激烈,于是这种欲求不满就被积累了下来。
大家可能会说,那宋其幻想的刘东不应该是完美爱人么,既然是幻想的。
精神分裂症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做白日梦的那种幻想,那种幻想是无意识的,宋其对于刘东劈腿这样的幻想首先来自于母亲的劈腿,母亲背叛父亲与刘建在一起。
其次,她的潜意识里,知道自己对刘东的感情,但对刘东究竟是什么态度这件事一直是不清楚的,不自信的。
潜意识制造了这个幻觉,这个故事,刘东劈腿爱上自己的闺蜜霍思燕。
而霍思燕是怎样一个人,霍思燕是母亲,她对霍思燕的所有的耳鬓厮磨和爱都是与友情爱情无关的,是她对母亲的那种自然流露出的亲密和爱。
丝巾的细节不用说,是来自于小时候目睹父亲缠死母亲那一幕,深深的伤痕嵌进她的心里,以至于她甚至还幻想出了刘东用丝巾想要杀她那一幕。
刘建是继父,同样也是和母亲偷情的情夫。
这两种又爱又恨的感情纠结着她。
在刘建的日记里提到,宋其刚开始不愿意接近刘建,这个体现到幻想世界里,刘建是个警察一直在追捕她,而宋其就一直在逃,在躲。
但最后自己撞死刘建后,宋其的失落和情绪完全是对等于发现现实中的继父遭遇车祸而非那种逃亡过程中撞死警察的失魂落魄。
这完全就是两码事,你会在罪犯撞死警察里看到不舍和爱么,当然不会。
现实中的生父是肝癌晚期,自己亲眼目睹他的死亡。
但在幻想世界里,她仍然不能面对这种结局,“复活”了生父,依旧是自己的父亲。
可见在她的意识里,对母亲劈腿这件事也是非常介意的,因为她对自己的父亲其实没有多少憎恨,更多的是爱和同情。
李玉的电影在这些人物与宋其心理世界的对应上处理得非常完美,至少我在第一遍观影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纰漏。
如果有,还请各位指出,一起讨论一下。
这部片子和观音山一样,用了很多长镜头和空镜头,很有点法国电影的感觉,而且镜头很美。
李玉对山水非常敬畏,我感觉她应该是有宗教信仰的,可能是佛,可能是道家(不是道教啊),又可能是自己精神世界里的一个神明,或者单纯的信山水,仁智兼求嘛。
很多人给了一星,我怀疑是没有看懂,或者是太容易看懂?
跟大卫芬奇那样的奇才相比,李玉自然是还有距离,但芬奇的电影里镜头的运用和细节部分是不能和李玉这样一个细腻的女导演相比的。
我之前看到张艺谋去看了首映评论了这部电影,说中国很多男导演都不敢尝试这个题材,李玉很厉害,如果我在现场我就直接把烟灰缸砸他脸上(笔者是严重的公平主义者,性别公平尤其)。
李玉确实很厉害,厉害的点在于她拥有范冰冰这样一个非常有张力的女演员,范冰冰在和其它很多导演合作商业片的过程中确实被浪费了,以至于我根本想不起范冰冰有什么代表作。
但是李玉让她拥有了三部了,苹果,观音山,和二次曝光。
默契越来越好,范冰冰对于宋其这个角色的驾驭也是堪称完美。
三种发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宋其,长发的她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历经苦难,挣扎的孩子,中长发的宋其是一个在自己幻想世界里苟安最后崩溃的人,短发的宋其是超脱了现实和幻想,只要求宁静的人。
看起来有点像佛家的三个境界,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所以我说李玉是有宗教信仰,至少有佛家情节的人。
希望大家认真看了电影在评价,我不希望你们的草率让一部好电影就此淹没在那些根本就不值得回味的中国烂片中。
如果让我打分,我会打8.5分,不过李玉和范冰冰都还年轻,一定会有更好的新电影等着我们去看。
21号去看了二次曝光的明星见面会,第一次见到了导演李玉和冰冰,冰冰漂亮,李玉年轻,电影文艺,之前李玉的二部作品都看了,苹果和观音山,二次曝光的风格与观音山近似,但观赏性要强于观音山,即便如此仍然要归于文艺类电影,故事讲的很好,但看起来却并不轻松,甚至整场都有点压抑,但就讲故事本身来说,李玉做的很好,冰冰演的更棒,值得文艺青年和喜欢冰冰的观众去影院观赏!
外国大片看多了,有时脑袋会缺氧。
很久没试过这样静静坐下来看一部认真说故事的电影了,上一次有这样的平静还是在看《芳香之旅》。
虽然那天影院里座无虚席,大概是和范冰冰本人来现场有关,但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个片子,会给我带来一种怎样的内心冲击。
首先,这不是一部虐心的电影,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故事,题材还是蛮新颖的。
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开会看觉得有点瞎扯,很多事情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到了第二部分真相的揭开,你才恍然大悟!
原来第一部分的太多不合理其实都是为第二部分做铺垫,而且相互之间呼应得太完美,没有任何的漏洞!
第三部分主要是女主角宋其内心的情感戏,一种自我的情感追求。
整部电影的节奏张弛有度,最前面的画面是标准的李玉式文艺风格,还好,不会感觉乏味,到了真相崭露头角时,又看到了李玉的拍摄手法有了新突破。
而且,值得一说的是范冰冰的演技真是让我吃惊,在场的观众都纷纷感叹,范冰冰真的不是花瓶!
再来说说最后一点的感觉,这个片子看一次的话,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想明白,打算正式上映那天再看一次吧,然后再仔细留意下范冰冰的各种眼神
披星戴月中秋佳节之际,还花30块看了部烂片,实在晦气。
出此毒言,不是没有理由的,此片打着实验片的噱头,其记录片制片人说什么来着,一切为了观众,真以为观众都是神经病啊。
下面我来剧透分析此片。
宋其从她的打扮和爱打扮上就可以得知她基本上就是个以物质为奋斗目标的女人。
所以这个有车、有房、挎名包、带名表事业有成的独立女性,怎么会因为小时候发着高烧,看到老妈被勒死,到现在突然就出现幻觉了?
即便本片的导演想把她的症状往精神分裂上靠,也不太可能实现,想想吧,一个那么物质的人,突然玩起精神幻觉了,这可能吗?
想必是太空虚了吧!
倒是她的歇斯底里症表现的很淋漓,所以她需要幻想出个男人通过幻觉来自慰,进行自我治疗。
越往后看,宋其越发地暴露其本质就是既是个神经病,症状有头晕、睡眠不正常、震颤、行走不稳定,外加精神病,症状是没有自知力,有幻觉。
再加上一条人品很烂,一个人杀了声称是最好朋友的人,不仅没有任何负罪感,她做了什么?
她做了一个杀人犯都会做的事,清理犯罪现场,消尸匿迹,这完全就是个冷血杀手啊,这也就不难理解这样的人,被抢了男友就杀人了,人面兽心啊,有这样的女朋友真让人毛骨悚然的。
还有就连对她很疼爱的养父都不认识了,估计都比她妈对她好的人,还想跟养父的儿子哥哥搞乱伦,这到底是个什么女人啊。
真恐怖!
刘东基本对此人没什么具体的刻画,倒是从最后的对话细节上能反映出一些蛛丝马迹。
宋其最后去了秦皇岛,在海边找到了活生生的刘东,刘东说,找了宋其很久,发现她走了后才意识到爱她。
这真话也太虚伪了吧,有多爱呢?
谁知道不是说说而已的?
真的想找一个人话很难吗?
显然不是啊。
这也就多半能分析出刘东这个人也不是什么实在的人,何况还爱那样的女人,可见一斑了。
周小西所谓宋其的闺蜜,其实就是个过眼云烟的人物,子乌虚有。
估计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做特效的。
没有什么人性刻画的人物。
宋其亲爸及亲妈亲妈不甘寂寞追求新幸福,亲爸死里逃生不甘寂寞回家团圆巧捉奸,于是杀妻逃逸,当宋其终于找到他的时候,他又得了肝癌晚期,这太搞了吧,他一再强调他是多么爱她妈妈,这爱明摆着就是假的,都杀了她了,还爱她?
是不是每一对恋人都要杀死对方才表示够爱啊?
这不可笑吗?
老牌演员陈冲演的一个整形医生,要不是看到她标志性的挑眉张眼表演,我都没认出来,这角色就是个龙套啊。
这个片子,最搞笑的一个情节就是,宋其幻觉撞死了警察,本来也想把他也藏尸匿迹,无奈力气太小,根本拉不动,于是害怕绝望索性打电话自首了,当警察衣冠楚楚地来到现场,宋其便开始犯精神病了,各种明明撞死人了的惊恐状表演,笑点不是在这,笑点是女警都告诉她没有叫刘维的警察,宋其悄悄告诉女警她还杀了个人,全景,警察慢慢往回走,留下一脸神经质质的宋其在原地。。。
这时电影院里响起了各式各样的笑声,这不明摆着嘛,是个正常人都会以为宋其是个精神病,没想到警察们还一本正经。。。
根本不符合常情啊。
最最搞笑的就是警察们从地下挖出个用塑料袋包起来的本子,女警说:这就是你埋的尸体?
宋其还一脸神经质状。
太搞笑了,让人忍俊不禁啊。
宋其这么一个美艳时尚气息有加的女人去到一个荒山野岭的煤矿,还不引起矿工们的围观热潮?
她和矿工说话,那矿工完全一副常态这也太不符合常情了吧。
片子里有很多解释性的镜头,很多失焦的画面,很多刻意表现的画面。
对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展示完全没起到什么作用。
最后结局也很搞,海市蜃楼出现了,有没有常识啊,大阴天能出现海市蜃楼?
这特效真是完满败笔点睛啊。
综上所说 这真是一部主要讲神经病加精神病加人品差的女人故事。
有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就没有办法回头了……——《二次曝光》范冰冰台词大家说电影里写得那么真实,突然来个大反转,说都是幻觉,都是假的。
实际上在中国它都是真的,它的基础都是真的……——《二次曝光》导演李玉之前写了一篇题为《榨干<二次曝光>:一部通篇皆G点的神作》(参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5971ee0102e0ze.html)的影评,不少观众看到后恍然大悟,纷纷留言“要去看第二遍”……其中,也有不少“心浪”网友直称作者就是个大SB,类似的意思就是:你丫看过《穆赫兰道》、《禁闭岛》、《黑天鹅》、《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美丽心灵》……这些影史上的璀璨经典么?
那类电影才值得做深入分析啊,这部电影根本不值啊,况且这电影肯定是抄的啊!
——此种脑缺氧评论比比皆是,令我一度怀疑这帮孙子是不是生活在了幻觉世界,才会如此为所欲为?
还是回到电影本身的讨论吧。
在《榨干<二次曝光>:一部通篇皆G点的神作》一文中,因为懒,笔者有两个片中的重要问题没有分析。
这些问题,在观影后一直犹如几十只大闸蟹般在脑中萦绕不去,且这些问题都是《二次曝光》这部影片的“命门”所在。
而当你试着剥开影片精致、华丽的商业外壳,看到的内容绝对是惊人的!
也难怪国师张艺谋会称《二次曝光》是导演李玉的一部“野心”之作!
P.S.本文涉及深度剧透,阅读需谨慎。
在开始第二次YY《二次曝光》前,有几个影片里的小细节需注意:【一个重要日期:8月25日】根据电影《二次曝光》中那个神秘的“日记本”透露,1995年8月25日,10岁的小范冰冰被律师刘建(制片人方励客串的角色)领回了家。
律师刘建成为了她的养父。
10岁的小范冰冰,第一次遇见了14岁的小冯绍峰,小冯叔成为她名义上的哥哥。
那真实的历史记录里,8月25日这一天又有哪些大事儿发生呢?
下面总结一下:1、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逝世,预告一个时代的终结;2、1667年8月25日,康熙帝铲除鳌拜,为“康乾盛世”奠定政治基础;3、1912年8月25日,中国国民党宣告成立(呵呵,开始有意思了……);4、1927年8月25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呵呵,更有意思了……);5、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呵呵,呵呵……);7、1883年8月25日,中国政府发动“严打”斗争(敏感词,呵呵……);8、1987年8月25日,全国厂长负责制工作会议召开,经济改革开放步伐加速(……);……在电影《二次曝光》的多款预告片中,8月25日是一个反复被提及的日期。
为什么李玉导演偏偏“选中”这个日子成为范冰冰一生转折的“结点”?
我们从历史的这一天不难看出,8月25日意味着什么:变革与发展。
——请记住这两点,后面会有用。
【范冰冰胸前的十字架】这也是影片中一个不仔细看就会被完全忽略掉的细节。
工作后的范冰冰为什么胸前总会挂着一副十字架?
还是要先看看有关“十字架”的历史:十字架,一种古代西方处以死刑的刑具,也是一种死刑的处决方式。
它特别流行于波斯帝国、大马士革王国、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迦太基和古罗马等地,通常用以处死叛逆者、异教徒、奴隶和没有公民权的人。
而在西方文学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难。
今天,十字架则是基督教的信仰标记,不再是痛苦耻辱的象征。
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在胸前画十字或佩带十字架以坚定信仰、作洁净之用或以纪念耶稣为拯救全人类的死亡。
普通人都普遍了解,十字架代表的是人的信仰;但我们会忽略,十字架还有一层隐喻:它曾给没有公民权的人带去苦难。
——信仰与苦难,请记住这两点,后面也会有用。
【海市蜃楼的突然出现】很多看过影片的网友现在已开始讨论这个场景的意义,摘录一些在下面:影评老大爷暗夜骑士:#二次曝光#结尾的海市蜃楼是点睛之笔啊,一切都是幻象,什么都是浮云。
这部电影就和它的主题曲一样,很是迷幻。
大奇特:海市蜃楼既是结束也是“幻梦”开始。
魂淡11:需堪破多少海市蜃楼的幻境,才找得到最真实生活的模样。
蓝舒苑:当所有的爱不能去爱,恨不能去恨的时候,用幻觉释放自己。
最终还是在二次曝光中升华脱变走出过去面对真实的自己。
好在结局里有温暖的刘东,有温暖的海市蜃楼,人世间充满希望希望大家都能走出阴霾重获新生。
……从这些评论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家普遍感觉最后的海市蜃楼结局很美,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即:对范冰冰幻觉世界的“镜像反射”。
这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海市蜃楼的内容是什么?
现代繁华大城市的高楼大厦!
——请记住海市蜃楼中的“现代”元素,这也便于理解本文后面的内容。
———————————————————————————————————————【电影的“野心”到底在哪里?
】在《二次曝光》上映前,张艺谋在看过影片后,曾与该片导演李玉有过交流,并说出了以下一番颇为耐人寻味的话:“我觉得这(《二次曝光》)是一个很具挑战性的题材,但李玉处理得很巧妙。
中国这类电影不多,我觉得李玉胆子很大,处理得很好。
”他还说,“李玉(在《二次曝光》中)布局比较大,所以这部影片需要观众去参与解构,电影里的情杀强烈,能看出来李玉的‘野心’很大。
一般男导演都不敢碰《二次曝光》这类题材”,并希望李玉能在未来“走到底,再狠一点!
”张艺谋为什么说《二次曝光》是一部“野心”之作?
为什么《二次曝光》布局比较大?
又为什么一般的男导演(算张导本人么?
)“不敢碰”?
看过下面的分析,相信,你懂得……一、《二次曝光》其实是一部写实的“幻觉电影”《二次曝光》不单单开创了华语电影的全新类型,不单单是一个以谜案、迷情、迷幻这类商业外衣包裹下的爱情故事,它其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
它的现实,在于对一个普通女孩置身于一个缺爱少情的社会下心理成长的描写;在于对父辈、子辈两代人之间割裂的情感与信仰的细腻展现;在于对中国现代社会物质大厦崛起的同时,道德大厦崩塌的愤怒批判。
——上文提到的8月25日这一天,笔者认为正是《二次曝光》对中国当代“改革”这一时间“结点”的隐喻。
二、《二次曝光》隐喻当代社会无尽的怪诞与悲凉看过《二次曝光》,我认为李玉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性导演。
为什么?
影片中,范冰冰的生母因一笔不菲的保险金而拒绝了因海难意外生还的丈夫回家,从而引发了影片中接下来所有事件的发生。
——“因保险金引发的血案”,这是很多网友对《二次曝光》故事的调侃之谈,但调侃之音外,很少有人看出《二次曝光》其实在隐喻当代中国社会无尽的怪诞与悲凉。
浏览媒体,我们每天几乎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因拆迁反目成仇的母子,因分家水火不容的夫妻,因明哲保身的路人而死在街头的老人与孩子……导演李玉将现实世界里的道德沦丧,投射到电影的故事中,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不言自明。
这一点,导演李玉本人也曾明确谈到,“大家说电影里写得那么真实,突然来个大反转,说都是幻觉,都是假的。
实际上在中国它都是真的,它的基础都是真的。
”三、《二次曝光》探讨了爱与信仰的崩溃与重建不久前,笔者在一期《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对《二次曝光》制片人方励的采访。
“50后”的方励谈到了中国人价值迷失的问题,他把这种现象归因到1990年代(电影中1995年8月25日这个多次出现的日期是不是刚好符合?
)。
——他认为,“90年代是中国人价值迷失,精神世界坍塌的十年。
‘第一桶金’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离婚大潮佐证了物质欲望的膨胀。
故事里宋其的父母正是那个时代的随波逐流的人。
时代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随着他们生命的结束好像已经过去了,但在孩子身上,扭曲的命运恐怕才刚刚开始……”而当一个人在“改革”与“发展”的物质大潮中失去人生价值时,他需要什么?
《二次曝光》貌似给出了两个答案:“爱”与“信仰”。
证据在哪儿?
1、情节上,范冰冰因爱(生母对钱的爱、对刘建的爱,生父对她的爱,与冯绍峰相互的爱)而成魔成疯,却最终因爱而鼓起了勇气,敢于面对过去的一切(a、水中摘下假发;b、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你从没有离开过”);2、细节上,范冰冰佩戴的十字架。
这一点其实有点吃不准,但我感觉应该是导演故意为之。
印象中像宋其那类时髦、漂亮的女孩很少会佩戴十字架这样的饰物。
——爱与信仰这样的命题太宏大了,笔者无法一两句话说清。
但是,当一个人在面对一个物欲横流的世俗世界,在面对父辈价值迷失的深刻影响,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爱”的支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毫无底线、原则、随波逐流的人,也很可能会像宋其那样,最终“成疯成魔”。
但,你会像宋其那样幸运么?
——《二次曝光》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隐喻,探讨了爱与信仰的崩溃与重建,这其实是整部影片的一条“暗线”。
X、《二次曝光》对XXX的XXXX这段本已写完了,由于过敏,所以删去。
本人痛恨茶与咖啡。
但给出几个关键词:改革——信仰——崩溃——发展——海市蜃楼——?
【写在最后的话】其实解读一部好电影,就像是在看《罗生门》,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角度与态度。
为《二次曝光》写了两篇YY长文,一方面是想把好的电影作品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们,另一方面就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也把自己“榨干”。
(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自虐)还是那句话,李玉的这部《二次曝光》是近年来国产电影中少有的“神来之笔”,逻辑入扣、隐笔巧妙,恰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每一遍观影的乐趣是不同的,也是累加的。
想来,若不是笔者幸运地看了两场提前点映,如今很难完成这些琐碎的文字。
总之,希望未来中国的影坛尽可能多地出现一些“够狠”“够野”“够聪明”的电影及电影人。
——在这样一个精神世界的垮掉时代,这也许对热爱电影的人来说是件幸事。
作为第一批到深圳看片的观众,兴奋自不必说。
影片会在30分钟就把你通过预告片猜测的剧情推翻,即便是终极预告的线索也能在观影后明白。
故事玄幻但是对于情感的刻画真实富有感染力,对于迷局杀局的表现手法夸张前卫使片子在美学造诣上高于同类型的许多电影。
李玉再次让范冰冰在她的镜头下呈现出最极致的演技,复杂的角色对于新科影后来说依旧充满挑战,但是范冰冰绝不会让人失望。
影片场景兼顾细腻和壮美,加上出色的配乐让代入感更强大。
影片的故事和情节表示是华语电影少有的,导演显然对国外优秀的类型电影颇有研究,并将之巧妙的运用。
耐人寻味的结局在观影后对电影有更深层次的思索,智商不高看起来会比较费劲,仔细琢磨或者多看几次是不错额选择!
这电影的元素让人觉得在炒冷饭,但细想很有包容性和表现力
李玉对范冰冰是真爱
4.5分,范爷这个精神分裂的角色塑造的很棒,真的看的时候心有提起来,范爷大长直发真美,虽然范爷胸不大,但是很爱这个有个性独立的白皮肤美女,哈哈哈,
爱能成疯能成魔 鱼会淹死也能飞
看到开始~却猜不到结局~
话说冯绍峰演戏也太肤浅了吧~范冰冰有点超出意料。
有各种电影的影子,个人感觉国产片少有的尝试,值得深挖。除了剧情还得多赞一下范爷和剪辑。
冯绍峰还挺帅,原来没发现的
除了有点装逼......(不喜欢“有点”装逼的,喜欢“非常”装逼的,既然要装逼就不能装一点,一定要装到极致。)
多次走光嘛。
一个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生...范爷很赞,李玉导演美剧和好莱坞电影看多了吧...
伴随着好几个观众的提前退场,我也差不多快要睡着了。怎么说呢,编剧和表演都太着痕迹,文艺得也太过刻意,以至于好好的故事被讲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当然,范爷的颜是真美,美得让人觉得,其他演员的存在都没有意义。
当影片结束时所有人都如释重负般谈了口气,然后逃离电影院
非常情绪化。
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这部电影。不是范爷的粉,但是真心觉得范爷大牛!
李玉这次的确把故事讲得非常有可看性,个人认为2曝是好过观音山的。不过前后两部分略感脱节,什么反映了中国女性当下的心理状态我道觉得扣不上这么大的帽子。镜头和化妆自是美得没话说,加入的些许惊悚元也使本片增色很多。
前半部分是怪戾的文艺腔,后半部分完全混乱到失控。导演真是太爱范BB了,她的每一个镜头都拍的那么美。只喜欢本片的结尾~
看了,也忘了。。
2012.11.18
画面晃得一塌糊涂吖~看的头晕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