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画面看着很豪华可惜剧情编排的很烂一个炸弹轻易摧毁一辆大型装甲车同样的一个炸弹也轻易摧毁了巨型飞船都是气吹的吗男主角偷摸拔掉机器人脖子上一根线就瘫痪了这是机器人吗?
那可太先进了开枪都瞄这个位置好了线打没了都趴下因为男主女主被炸死最后终于见面了然后就拔氧气管机器人的领袖你有什么权利拔氧气管真可笑拔完了还偷走了数据如此重要的东西说拿走就拿走都没人看守最后在飞船里交给孩子孩子把数据插到机器人身上扔下离开了最后都炸没了这也是个好孩子不知道把妈妈带在身边回家之后把数据转移到其他机器人身上偏偏要在飞船里插上然后让她妈在飞船里炸死这都是什么逻辑没一个好人最可怜的就是这个女主被飞弹炸·被黑男拔氧气管被女儿遗弃有句话这么说的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全程都是黑主惹的祸还要弄的大义凛然把孩子都给带歪了什么叫新亚洲难道亚洲只剩东南亚了吗漂亮国统一全球了?
整个电影充斥着狗屁不通的逻辑影片里表现肆意屠杀机器人和当地农民他想表达的不是让观众觉得军队多残忍多恶毒他想表达的是你给我一个核弹我会十倍奉还于你甚至灭你种族地点选在东南亚也是含沙射影这就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影片
YO!
你们看这电影的海报,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当年的小学课本。
然后再看预告,哎呀又是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未来争端,又是看到小孩后男主慈悲心大发下不去手等等,总之吸引力很一般。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这部悄无声息就上映的科幻商业大片《AI创世者》,由此前《哥斯拉》和《侠盗一号》的导演家里斯·爱德华斯执导,主演是丹泽尔·华盛顿的儿子约翰·华盛顿。
在影片上映前《AI创世者》低调发布了几支预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宣传,这大概率和演员工会罢工也有相当大的关系,不过不能忽视的是影片的预算也是少得可怜。
《AI创世者》投资仅仅只有8000万美刀,对于今天动不动就2-3亿美刀成本的商业大片,《AI创世者》算是在一线商业片中预算最低的了。
你知道为何能做到这么低成本吗,说出来吓死你,影片主要拍摄用的是sony FX3,结果我在影院看IMAX看得还挺爽这你受得了吗,那些噪点我还以为是故意的。
不得不感叹摄影师打光师调色师对画面的把控能力,还有工业光魔对后期特效制作的精良,真的太难得了。
这么说可能大家没有概念,《AI创世者》拍成现在的效果,不少业内人士称一般都需要3亿美刀的左右,包括强大宣发预算。
不过现在仅仅用了8000万美刀就能实现,确实太罕见了。
好即使这样那样,我觉得大家也不要被影片的预告和海报劝退,丑话说在前虽然《AI创世者》并不是什么年度神片,但我认为却是科幻影迷年度必看的一部电影。
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哥斯拉》和《侠盗一号》是你的菜,那么大概率你也会喜欢这部《AI创世者》。
那话不多说,我们来优缺点验货。
《AI创世者》的故事放在近未来的2065-2070年左右,未来就像《终结者》一样,人工智能奇点出现,并间接控制人类方方面面,进而灾难降临,“审判日”那天核弹袭击了旧金山,美国认为这是人工智能造反对人类宣战,从此美国开始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并以之为敌,在美国本土销毁所有人工智能机器人。
而在世界另一端的新亚洲区域,却没有对人工智能弃之以鼻,而是形成了由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存的军队和生活圈,和美国玩起了游击战。
当时的美国有着强大的太空武器技术,一艘名为“游牧者”的空间飞船,可以精准打击地球任何角落,专门摧毁人工智能叛军和基地,这不就是冷战时期“星球大战”吗。
人工智能军队有一个首领,是美军苦苦追寻的对象,该首领作为科学家可以不断研发和迭代更强大的人工智能,这让美军非常惧怕,担心人类总有一天会因为人工智能而灭亡。
作为美方战士主角约书亚,深入新亚洲人工智能圈子的老巢,想要找到首领,找到能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新型武器,结果却发现了一名仿生人儿童。
于是影片用了公路片叙事的框架,主角约书亚带着人工智能小女孩艾尔菲一起,展开一段真入地上天的冒险旅程。
一场惊心动魄,决定人类和人工智能存亡的战争就此展开。
影片其实还是很应景当下的,编剧演员工会罢工一个重要诉求,就是不要AI来抢自己的饭碗,如今黑客也利用智能AI和先进的技术,对我们的网络安全造成进一步的威胁!
但大家别怕,老朋友Surfshark这不就来帮大家了吗!
Surfshark能做到更高端AI智能运算的安全防护,让我们能在网络自由安全,且不受任何污染和侵害的畅游。
不光这样,Surfshark还能打破区域屏障的限制!
让你轻松订阅到Disney+!
相信不久《AI创世者》就能在Disney+看到了!
以上我的剧情梗概只是根据预告陈述的冰山一角,其实影片所呈现的故事,是一场真挚讲述关于人类未来情感进阶,以及探讨生死的哲思。
在如今大银幕系列电影,续作电影,经典IP改编或超英等题材充斥的当下,《AI创世者》作为一部原创科幻故事的电影实属难得。
做好科幻电影最难的有四个点我自己总结的,第一是要有一个吸引人的科幻预设,或者说要有属于自己影片的科幻新颖独特的创意卖点。
第二是影片要有自己独立完整自洽的科幻世界观。
第三就比较现实,就是烧钱,科幻题材不像剧情片,需要利用当今电影工业的成就,花重金在前期拍摄和后期特效上,去实现第一和第二点。
除了上述的三点,最重要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丰富的人物,那么一部出色的科幻电影就问世了《超级简单》有没有。
不管怎样,《AI创世者》也具备了这科幻四要素,影片打造了一个属于近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奇异共存世界观,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存在于计算机入侵或只用统一意识,而是像《西部世界》一样像在人类世界想找到自己一席之地。
导演家里斯也承认,影片的创意其实融合了不少经典作品,比如《现代启示录》,《巴拉卡》,《银翼杀手》,《阿基拉》,《鱼人》,《ET》,《纸月亮》等等。
先别急着喷这是缝合怪,这些都只是吸收其灵感,如果运用得到,其实并不违和。
影片所营造的未来世界,科幻场景的设计概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都市圈赛博朋克的同类感,也不完全算是废土赛博朋克,而是离开城市拥抱乡村田园,为观众展现了城乡结合版的赛博味,甚至到后面还有赛博寺庙佛系建筑也让人眼前一亮。
话说家里斯真的是太爱浅滩作战动作戏了,影片中有一场重要浅滩对战戏份,如果你看过《侠盗一号》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
虽然只有8000万美刀的预算,但影片巧妙的做到每一处都看着都运用了特效,比如区分人工智能和人类,影片打造了人工智能半边机械的设定,时刻告诉观众这都是做过特效的画面哦!
也无不提醒着观众,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共存的微妙时代。
这一多物种造型融入的设定,《星球大战》说我熟。
值得一提的是,家里斯为了让演员做出更像人类的仿生人真实表演,不少演员并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仿生人还是人类,导演统一告诉演员按人类真实情感去演。
科幻电影有个特点,就是需要花篇幅去展现影片中的科幻设定创意,在早前的科幻片中,这样的无剧情展示科幻设备环节占比很大,毕竟花了钱所以要物尽其用。
但如今快节奏时代的到来,再新颖的科幻设定,也得结合推进剧情去表达出来,不会为了表现科幻包装而表现。
《AI创世者》也同样做到了不中断剧情推进的基础上,去花尽心思不断造出一些科幻新颖设定的小惊喜,从而去编织扩展出影片的完整科幻世界观。
比如影片中,可以通过扫描死去的人的大脑,以此获得短暂的记忆体,置入到仿生人躯体里,从而和“死人”进行对话。
这些都在根据剧情快速的发生,并不会因为这样一个新设定去多着笔墨。
再来就是影片通过对话和快速的画面剪辑,去拉伸整个影片世界观的维度,去尝试探讨生命与死亡,真实情感和程序情感的理解等等。
影片在细节处理上还是相当到位的,光给角色起名字就能看出花了心思。
主角名字约书亚,就是《旧约圣经》里希伯来人的领袖和先知,是一位英雄。
基督教中就是耶稣。
约书亚的妻子取名叫玛雅,在梵语语境里,为“梦想,错觉”的意思,而正好之后玛雅所待的地方,也和她的名字相关联。
女孩艾尔菲的名字,其实全称叫阿尔法-O,阿尔法作为第一个希腊字母,在物理学或数学,还有圣经启示录都有特别含义,是最初和开始的存在。
而O指的就是Omega,终结的意思。
另外还有作战时的各种新式武器,以及人工智能的一些生活作战习惯,还有最后男主去到寺庙里,石壁的雕刻都已经渗透有仿生人的佛像等,这些科幻小心思,都精妙的穿插在剧情和场景推进的缝隙中,让人耳目一新但并不会喧宾夺主,让影片的科幻世界观愈发显得真实可信。
约书亚作为主角的心路历程也得到立体丰满的呈现,他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在经历种种遭遇后,得到了应有的顺滑曲线转变,最后在亲情和爱情,生命与挚爱的交融下完美动人的收尾,在商业片中这样的角色塑造,显得难能可贵。
那聊到角色就不得不提到片中的第二主角小女孩艾尔菲,很遗憾她作为人工智能代表的存在,影片没能给到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好好打磨这个角色。
虽然饰演艾尔菲的9岁小女孩,有着不错的表演瞬间,但就角色塑造而言,同样是讲述人工智能小孩剧情的斯皮尔伯格的《AI人工智能》,两部电影甚至都有着类似的“找妈妈”情节,《AI人工智能》为小男孩所设置的戏份,就最大程度让观众共情和代入,反观《AI创世者》的艾尔菲,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我知道《AI人工智能》小男孩是绝对男主,而《AI创世者》小女孩艾尔菲不是,但艾尔菲的戏份和角色塑造,却连约书亚的一半构建都不及,这样的长短腿角色搭配,着实让人有些遗憾。
作为人工智能的艾尔菲,没能承载和延伸出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差异化,她和约书亚没有任何的两物种的思想碰撞,可惜了,更多时候,艾尔菲只是一个真正不懂事的超强人工智能工具人,并没有起到真正挖掘影片标题“创世者”的作用和含义。
聊到这,就也聊到了影片我觉得可以更好的地方。
《AI创世者》虽然有着性价比极佳且电影感十足的摄影风格贯穿始终,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的新奇科幻世界版图,不过到了影片最后三分之一,大决战时刻来得还是有些快,去的也快,美式英雄主义的套路毛病再次上岗,不是说不好,但对比影片前半段给人带来的原创设定的冲劲,后三分之一显得过于中规中矩。
另外就是电影原声配乐,坦白讲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记忆点,要知道这电影的作曲,是我最爱的汉斯季默,但感觉这片他就在交差水配乐。
2023年汉斯季默就做了两部电影配乐,一部是《AI创世者》另一部叫《神你在吗?
是我玛格丽特》。
就...挺失望的,现在就等《沙丘2》汉斯季默再次发威了。
虽然但是,好在家里斯还是有足够的品味,把影片整体的质感牢牢抓住,从而让影片的结局得到了升华。
更难能可贵的是,家里斯说到这是一部完整独立的科幻作品,不会有后续,他最爱的就是影片的结尾。
不过谁知道呢,资本永不眠,续作不续作,也不是家里斯说了算的。
不管怎样,《AI创世者》在极低预期的情况下,让我很满足,不管是对商业娱乐倾向有被爽到,还是在故事上有被触动到,这部电影,有点意思。
好!
《AI创世者》就先聊到这!
欢迎大伙伴们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观感!
这部片子,智力但凡正常都看不了,只适合低智商的人看热闹!
电影中的亚洲人,被描述得简直就像未开化的原始人——智力低下、呆若木鸡;而且,导演对未来、对科技的理解也幼稚得近乎无知。
片中的AI,看起来就像劣质的工业机器人,和美国大兵比起来,更是弱爆了。
美国人又一次在拯救世界——唉,实在看不下去,想吐!
看一半,退出!
这就是一部无知、自大、自以为是的人拍的,低劣的娱乐片!
剧情1分,科幻特效1.5分,拍摄剪辑1分,故事编排1分,吸引眼球1分,综合1.1分。
强烈不推荐!
影片以未来西方(人类)和ai开站铺垫了世界观,西方通过“游牧者”(太空武器)掌握制空权对ai进行打击,主角“小黑”的任务就是美国卧底在“创世者”玛雅身边的特工,但是日久生情,身份破灭,玛雅也在一次美国军方突围中失踪,小黑一路寻着线索找到了“信息武器”小飞(小飞能控制任何机器,操控电子产品,信息骇入等。
吐槽一下,这孩子长得真像小和尚。
)并且识破军方阴谋,最后自我牺牲,摧毁了游牧者并解救了ai,成为了“创世者”。
影片全程看下来好几次都睡着了,真是催眠神器,前面无聊的叙述与拖沓的剧情又臭又长,既没有表现出来世界观的宏大,也没有表现出来科技的先进,并且剧情上引人深思的地方太少,科幻片的科幻成分也并没有多少,不足以让人眼前一亮,稀松平常,看的人一头雾水。
查维基说是一九年十一月开机的😅,经历疫情折腾这完成质量算不错的了。
投资几千万美刀就科幻片来说这效果超级花小钱办大事了,票房看数据还不错,难得这一个有风格的导演在大片厂立住了。
导演故事编剧都是加雷斯爱德华多,预算几千万美刀,就不要用看一部科幻大战的期待去看嘛,本来起名Ture Love的,感觉NOMAD飞船就像《怪兽》里那个漂在天边的怪兽,是个隐喻跟背景,主线嘛男主带娃找老婆最后转生,so ture love 故事。
就安静的挂在天边当个威胁巨大的背景板挺好的所以总感觉那些正面战斗场面跟最后飞船太空最后一秒钟营救戏是生加上去的,跟导演讲故事的调调不是太搭,估计也是丢给b组c组去分头鼓捣的,唯有那些大小两人在纷乱的战斗背景下开溜的特别对味。
小孩一边静静看着对面打的热火超天就超对味了,后面那场漂浮坦克突袭渔村戏乱七八糟没眼看太空场景最击中我的倒不是男主重逢老婆,而是男主拉闸放下救生舱以后隔着玻璃送别小孩突然一切声音都消失的段落。
这比悲壮音乐放到最大然后大喊口号可精巧多了。
这段肯定是A组拍的对吧呵呵呵雪山下的赛博香格里拉概念跟画面都很惊艳,没办法我等钢筋水泥丛林土鳖就吃这一口,Nirmata的赛博转世概念很高,可惜前面铺垫不够看着有点生硬
还有一处很好玩,主角 一行逃离渔村后坐船,远景就能看到雪山,大概暗示全球变暖严重,海平面推到喜马拉雅山脚下了???!!!
大胆猜想一下,本来是写了个在起因走势均语焉不详的人类与sim战争背景下,男子背叛又反悔,带着小孩找老婆/妈妈,最后达成了女子nirmata转世的故事。
然后有人说,最近AI概念大火,怎么着也得带点相关内容吧,生生加进一些AI台词,结果产生了一些sim人概念跟AI基地很割裂的段落,看着很像是硬剪到一起的。
然后,又有人说,第九区那样的酷炫武器在破村里战斗的场面要有吧,生生拍了渔村跟基地的动作戏。
最后,大佬发话了结尾别整英伦摇滚跟德彪西了,得来个电子交响烘托下的太空基地大战吧,哦对哦预算不够了,那降世神通光头小孩救世的画面拍不出来了,搞了最后一秒解了飞弹了事。
还好没拍成小孩原力觉醒一掌击落NOMAD,擦汗。
辛亏没拍成这个结尾哈哈哈片名的演化大概是这样 Nirmata(这小语种词汇观众看了不买票啊喂)—— Ture Love (得变文艺片了)—— The Creator (够响亮了有点the One的意思了哈)——AI 创世者 (好家伙点题热点,结果大家真抱着看一部AI时代科幻版降世神通最后的尼尔玛塔宗的心态去看能不崩吗?
)
今天体验了一场“盲盒”电影——在影片播放前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电影,只知道是一部提前上映的电影。
这种感觉本身挺奇妙的,因为在养成了看电影前先看评分和简介/预告片的习惯后,这种完全随机的未知感仿佛很遥远了。
当荧幕亮起,映入眼帘的是一架高空悬浮的大型科幻武器,我的心情很是激动,因为这些年来能让人期待的科幻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随着故事的展开,期待感也慢慢的被磨灭,因为这又是一个人工智能的故事,尤其是在 ChatGPT 已经上线快一年的 2023 年的人工智能故事,还是循规蹈矩实在是有些审美疲劳。
回望影史,《人工智能》是 2001 年的电影,而《我,机器人》是 2004 年的电影,让我很困惑的是为什么电影发展了 20 年但是却可以产出原地踏步的电影?
人工智能题材的重复是一方面,末日废土设定的重复则是另一方面。
这些年科幻电影明显对废土风格偏爱有加,我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拍摄成本低——制作一个极具未来感的世界多累啊,设定困难,特效成本也高。
我想到最近《马斯克传》中的一句话:为什么未来看起来不像是未来?
一般废土设定都可以逻辑自洽:足以毁灭人类的战争或其它类似威胁让人类文明科技大幅度倒退。
但是这部电影中的事故从逻辑上并没有阻碍文明发展或者导致文明倒退的理由。
一场“人为事故”的核爆,加上以自卫为目的与“天网”“母体”性质完全不同的机器人社会,这部影片的设定并不贴合废土的定义,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依然并不那么未来。
因此,相较于正统意义上的未来主义科幻,我更愿意将这部影片的艺术风格称之为古典柴油朋克。
这个词是 Jakub Rozalski 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我认为和这部电影的风格非常贴近:
1920+系列我想特别声明的一点是,从艺术设定的角度,我虽然更希望这部电影是未来主义风格,但是蒸汽朋克柴油朋克的风格也不差,影片中的机器人藏族风格僧侣很带感。
但是这种设定是很风格化的,也就是说为了艺术传达和画面构成会牺牲一定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为什么这些僧侣要将胡须、皱纹、老者皮肤都制作得如此逼真?
因此,这部电影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可圈可点,但是按照比较原教旨的科幻角度来说科技感有些不足。
影片中似乎出现了一个挺有科幻感的设定:记忆提取,扫描死者脑部结构并在机器人上重现。
但是科幻爱好者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设定似曾相识——而那部同样设定的《少数派报告》是 2002 年的电影,更不用说 PKD 的原著了。
抛开艺术和科幻设定不谈,接下来我就单纯聊聊剧情本身。
作为又一部探讨人与机器人关系的电影,这部作品在人文角度也显得有些苍白。
里面绝大多数的人和机器人都是纯背景板,而着重笔墨聚焦的却又是设定老套的男主和小女孩。
如果说除去这一层科幻外衣,这种公路片设定被多少影史佳作完爆了。
即便是在科幻电影类别中,《人工智能》里面凭借”剪母亲头发“和”询问知晓一切的机器如何找妈妈“这两段轻轻松松就勾勒出了一个渴望母爱却饱经风霜的小机器人男孩形象,但这部电影中今年花了这么多篇幅我却还是感觉导演没有深入到小女孩的内心,让我从观感上看不出她和一个普通的人类小女孩有什么区别。
想起来我去年对《芬奇》这部同样风格的机器人公路片评价也不高,但是一对比我突然感觉《芬奇》的人情味还是挺丰富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作为连贯的艺术风格虽然不够未来但是也可圈可点,但是在科幻设定和剧情的角度来说都平平无奇,为近几年平庸的科幻电影市场再添一员
1. 白人眼里的asia?
开篇就来个美国和new asia对峙的世界格局设定,所谓的new asia就是指诗意的栖居在稻田边虔诚拜佛的尼泊尔人和不知道哪来的日本人(可能制片方有日本?
电影小标题和结尾字幕都有日语)。
除了尼泊尔和日本,影片中途貌似还夹杂泰语、印尼/马来语等其他亚洲国家元素,不知道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比如中途突然冒出一句的印尼语歌曲和印尼语对话让人摸不着头脑,把这些看似代表亚洲的元素全堆到一起就是new asia吗?
new asia与美国对立的原因,竟然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new asia认为机器人和人类是一样的(情感上一样真实),而美国认为机器人只是机器,消灭机器人就像关电视一样。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立场,电影对此完全没有专门解释。
我尝试从男女主的一段对话分析,大意是代表亚洲的女主认为机器人和人类(的情感)一样,都not real,而代表美国的男主认为人类real,机器人not real,泾渭分明。
似乎预设了亚洲人对人类存在的看法是消极、虚无,而美国仍坚守着人类/人性的独特与美好?
为什么new asia就这么坚信人、动物、机器人能和谐共处,亚洲人就是爱和谐吗,天人合一就能感动机器人不攻击人类了吗,一个myth。
主角之一的机器人小娃娃,一发动干扰其他机器工作电路的神功就是双手合十的姿势,救命,还真是充满“东方智慧”的机器人,完美符合白人对亚人的刻板印象。
最后导弹发射到亚洲(其实就是尼泊尔和日本)名胜古迹、佛寺的画面,夕阳、稻田、僧侣、古寺,完美的意象堆砌,符合白人对“神秘又美丽”的东方的想象。
都机器人满世界跑的时代了,为什么在new asia,大家还是住小木屋、茅草房,还是老人在种田,还有尼泊尔为什么有机器人僧侣???
给人一种这个新亚洲很发达但又不是很发达的感觉。
哦~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太古老了以至于机器人遍地跑的时代人们还坚守着古老的农耕拜佛的生活方式~太神秘了以至于有工夫造机器人僧侣没工夫造机器人修路盖房子。
可是画面回到洛杉矶,回到美国实验室,就是整整齐齐的城市街道,现代高科技产品。
2. 没有科幻本来看到故事设定背景是在AI机器人极度发达的时代,挺感兴趣,结果……全片根本没在讨论AI。
时代背景设定在未来,打仗手段有点高科技视觉效果不错,仅此而已。
对AI vs 人类的讨论一点也没有,那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剧情片了吗。
我能对斯皮尔伯格人工智能里的机器人小男孩共情,但我完全无法理解这部片里的机器人小女孩。
机器人小男孩爱妈妈是程序设定,他得不到妈妈的爱就会伤心,就会一直找,但他不会去想死后的世界,因为他程序里没有这个。
机器人小女孩对妈妈的爱怎么来的?
机器人小女孩为什么思考死后去哪哪里是天堂,她有必要想这个吗?
人工智能里,机器人确实是机器人。
The Creator里,机器人其实是人类,把机器人的设定扔了故事也是一样的。
你不给观众看机器人脖子上有个洞,观众都看不出是机器人。
没科幻就没意思了。
剧情还烂,俗套的拯救家园(什么故事一宏大起来就要完蛋,两三个人幻想什么拯救世界),完成爱人/母亲遗愿。
影片最后的画面小女孩站在田里看着被自己守护的美丽家园憨憨地笑素在?
《AI创世者》,关于AI的大型科幻片。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因为核弹在洛杉矶爆炸,迁就于AI技术;而在新亚洲,因为人们拥抱AI,人类、模拟人、以及AI机器人,和平共处。
于是,美国制造了飞在天空的游牧者,对新亚洲的AI基地进行无情打击。
这个设定还是很棒的,也有着一定隐喻。
男主角爱上了AI世界的领导者,这个嘉玛·陈扮演的女性领导者也因为游牧者的打击而变成植物人。
但是这位AI领导创造了一个可以不断学习的儿童模拟人,他即将成为AI的领导。
影片的剧情稍微糟糕了些,剧情推进的紧张度不够。
但是无处不在的科幻设定,包括赛博朋克的寺庙,高耸在天的游牧者,影片的设定和画面还是非常棒的。
说在前面,剧情槽点多、老套的美式思维,但不妨碍优秀的美术设定和科幻概念艺术。
印象里已经有段时间没有看到这种纯正的硬科幻作品了,电影整体的科幻美学还是有不少亮点。
本片带有些乡土气质的赛博脏科幻风格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说到脏科幻又不得不提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他的脏科幻代表作各有其独到之处。
第九区 (2009)8.42009 / 美国 新西兰 加拿大 南非 / 剧情 动作 科幻 惊悚 / 尼尔·布洛姆坎普 / 沙尔托·科普雷 詹森·库伯
极乐空间 (2013)6.52013 / 美国 / 剧情 动作 科幻 / 尼尔·布洛姆坎普 / 马特·达蒙 朱迪·福斯特
超能查派 (2015)7.42015 / 美国 墨西哥 南非 / 动作 科幻 惊悚 / 尼尔·布洛姆坎普 / 沙尔托·科普雷 戴夫·帕特尔
本片视觉风格和前段时间爆火的短片俄罗斯赛博农场(现在已经制作成了剧集)如出一辙。
赛博朋克农场 (2020)9.12020 / 俄罗斯 / 科幻 短片 / Sergey Vasiliev / Sergey Chikhachev Daniil Eidlin
赛博朋克村庄 (2023)8.82023 / 俄罗斯 / 喜剧 科幻 / 谢尔盖·瓦西里耶夫 / 谢尔盖·奇卡乔霍夫 奥尔佳·泽瓦基纳
维斯珀 (2022)6.32022 / 立陶宛 法国 比利时 英国 / 剧情 科幻 冒险 / 克里斯蒂纳·波兹特 布鲁诺·桑佩尔 / 拉菲拉·查普曼 埃迪·马森类似的乡土气息脏科幻
不同于星际迷航、银翼杀手这类未来感极强的视觉风格,本片所展现的是那种科幻概念结合到我们所熟悉的日常元素,甚至是和本不搭的乡土风情融合,撇开赛博城市的同时更多的流露亚洲人文景观风貌,以及自然环境与智械生命混搭的奇妙视觉冲突。
此外,略带胶片感的摄影如同老照片中展现出来的那种岁月往事、静若质感。
我们能看到机械农民、机械僧侣这类让人充满迷思的设定,但不可否认片中机械人似乎跟多的展现着人类社会本该拥有的包容、温良和善意。
人类残酷的战争屠戮下,机械人对自己曾经的造物主还有多少耐心和敬仰?
人类或许从没有把其他任何物种视作能与自己平等,即使是会说话有感情,如同初生婴儿一样尝试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机械人。
天地玄黄的思考同样让他们作为这个世界的个体去探索和参悟。
人类社会的分裂、冲突,人性中的恶从来都是既有之物,几百万年的发展始终没有抹去丝毫。
异己争端从没有真正停止过,更何况让其接纳更具优势的智械生命。
强加的畸形价值观和残酷现实必然导致作为优势一方全面进化的夭折。
相对更长的寿命以及更晚的族群起源又助长了机械人对世界和对造物主更深刻的思考。
如同人类宗教意识中渴望前往天堂与造物主同在,机械人也渴望与自己的造物主同在,这种本身的意识归宿在现实面前始终是矛盾的构体,转而促使了天地玄黄的越级求解,你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人类的情感反叛,而这种反叛又是多么的合理。
智械生命请不要抱有幻想,或许“天网”的角色更适合你。
越战记忆、后911思维叙事不断提醒着美国人美国没有多少优势,美国正在失去霸权。
以及象征美式霸权最高峰的“游牧者”最终坠落,“新亚洲”的生存发展迎来新的阶段…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也并不糊涂,但他们仍然做着霸权的春秋大梦,极力维护百年地位的残存颜面。
然后美国佬最后还要牺牲自己换来你的胜利。
真🪝8⃣️讽刺。
这就是相对不错的概念最后呈现出来的糟糕臭戏。
虽然实在看得痛苦,但是出于动笔写作业之前还能有印象的目的,认真打字记录一下:某种程度上是一款赛博朋克版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都是“敌对阵营”里类父的大叔护送小女孩回家乡故事,但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能受到广泛欢迎、能够更加打动人心,或许源于创作者对敌对两国文化、历史与宗教传统的真正理解,以及看得出来用了心的描绘呈现。
但《AI创世者》里实在是不太能看出来美国主创对于“亚洲”的用心呈现和理解。
在主创眼中,已经拥抱了高度发达的AI甚至已经很大一部分已变身赛博格的亚洲人,仍旧在过着一种刀耕火种、淳朴自然的自然生活。
在这片区域里最发达和先进的科技是以日文呈现的、反抗军的领袖依然是日本人,即便大量仿生人的面孔基本上是越南、泰国和缅甸等东南亚裔。
“自甘堕落”加入仿生人阵营的西方军官Drew,甚至找了一个Y2K日裔仿生人女孩做女友。
所有人虽然身体是全新的AI人,但整体上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情感还是旧的、东方主义一厢情愿的刻板印象里的亚洲人。
新亚洲(NewAsia)实在是没看出新在哪里。
与此同时男主Joshua和女主Maya的塑造,也高度符合西方父权制英雄神话的常见叙事。
以为自己是正义之师卧底仿生人群体的Joshua,在遇见Maya又失去Maya后对拯救世界心灰意冷。
但是看到伪造的Maya录像,又决定义无反顾地前去寻找自己的妻子孩子,可是在战斗过程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慈悲、善良与同情心压倒了责任感,让他选择反抗命令救下仿生人小孩Alphie并踏上寻妻护孩之路。
到最后发现一切事情的真相之后,他又决定和Alphie一起反抗并摧毁不正义的、伪善的西方系统,并在最后关键时刻选择独自献身实现仿生人解放。
在Joshua实现个人英雄主义神话的过程中,Maya扮演的角色是“神秘的亚裔女性、孕育未来的母亲与骑士的心上人”。
她无条件拥有献身的决心,无条件渴求人与AI之间的和平,无条件爱Joshua和他们的孩子,哪怕Joshua背叛了她并使她两次失去了物理生命。
情节和设定上的种种也是蛮难评的,整部片子有一种恨不得把“你看我真的有在反思西方殖民主义,有在反思越战、有在反思911后打着反恐名义的军事活动和种族压迫”写在每一个角色脸上的即视感。
之所以说是“明喻”而非“隐喻”,是因为但凡是稍微读过点书、看过点新闻的人,都能看出来:洛杉矶核爆的原因被推到AI头上对应的是911被认定为恐怖袭击;洛杉矶核爆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开始反AI、对AI仿生人进行非人化(dehumanization)塑造( "It's not real, it's just programming")和大规模的军事清算,对应的是911之后美国在全世界进行的“反恐”军事行动;穿着传统东南亚服饰在田地里耕作、在村落里悉心照料人类孩童的仿生人,对动物、人类孩童和友好的美国人都极尽友善,然而却遭到了人类的大规模屠杀,对应越战或类越战的一切。
拯救世界的救世主Alphie是由非裔父亲、亚裔母亲孕育和创造出来的半仿生人、半人类混血儿,有着类藏转佛教转世灵童的形象,诞生于一座类藏传佛教的赛博朋克寺庙之中,由仿生人喇嘛和村民抚养长大,每一次发动能力阻断西方邪恶科技之前都要虔诚地双手合十。
父亲的名字叫Joshua,是基督教中摩西的后继者,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进入应许之地;母亲的名字叫Maya,来源于印地语、美洲土著语或罗马神话,通常与神秘的大地之母联系在一起,象征成长与扩张;孩子本身的名字Alphie,同样也有先驱者、开创者的意味。
凡此种种均表明了主创美好的心愿与断言:迫害其他种族的西方人都是邪恶的,人类未来正统在神秘的第三世界。
到这里一切又回到第一点和第二点,假设对新亚洲(NewAsia)的描绘不具有那么强烈的东方主义色彩,对两位新世纪亚当夏娃的塑造没有那么强烈符合父权制英雄神话范式,这样的反思与断言或许都会真诚许多。
但就目前来看,作为亚裔(女性)我实在是觉得很受冒犯,感觉上类似于奉行环保主义的白男站在我面前,跟我说要拯救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太平洋岛国居民,他已经自我实现绿色低碳出行和素食主义,希望中国也能做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信一切希望就在中国。
*Gendering Technology final assessment (2/4)
alphie说出那句“希望机器人自由”我直接绷不住了。赤旗在东方飘扬,全体劳动人民(包括机器人)团结起来推翻美帝国主义!!!ps各位猜猜是爱好使啊还是手腕好使。
前面节奏有些问题,但是结局太喜欢加一颗星。打动我其中几幕:Drew把戒指给Joshua的时候让他当卧底后不要反水,若干年后Drew自己却抱着仿生人女友的尸体痛哭;游牧号(Nomad)发出的那一道道扫描蓝光每每如同死神的降临,生灵涂炭;最后这个蓝光恶魔轰然倒地,被一个叫Alphie的超级AI摧毁,带着人类父母玛雅和约书亚的信念;妈妈玛雅和爸爸约书亚最后的一吻,伴着游牧号的爆炸一同湮灭。(那个说男主动机弱的人恐怕没失去过至亲吧!我完全理解男主动机,我也会为了再见我妈一面做一模一样的冒险)最近重温三体,今天看这个就莫名应景--“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AI”。
特效质感不错,说好听的是废土赛博风,美学上有点意思。说不好听其实是土鳖科幻,想象力匮乏。只是把美国对抗所谓的恐怖组织套上西方和东方AI的壳子,内核都摸不着科幻的脚后跟。对人机,对AI没什么思考,更谈不上思辨,纯表面最简单的撕逼。大的美学框架之下,内容违和又拧巴。会独立思考的AI还拿着AK冲锋陷阵,硕大高级的游牧者一枚炸弹就报销,编剧是在写笑话。
3.5,概念设定还是不错的,新亚洲人民联手AI抗击美帝侵略者,花小钱办大事,视效确实不错,可惜故事太弱,套路满满,希望Edward吸取教训,以后别原创了。给radiohead加一星。
我觉得挺好看的,有几个点我挺喜欢
脱裤子放屁式科幻片,美国人对越战的疼痛记忆也太根深蒂固了吧?最最重要的是,AI像人也就算了,怎么能连战五渣的可靠性也像人呢?AI的皮为啥还不防弹啊?AI为啥还要分男女啊?为了像人而像人,太侮辱赛博朋克了,又高科技又原始的…..Hans Zimmer疯狂恰烂钱。PS赛博喇嘛活得长是不是功德也比较高?日语到底为啥一直出现啊?
风景很好看,剧本是真不行,不仅是故事情节老旧,部分台词的写作仿佛让我想起自己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写的东西,那种故作深沉/伏笔的表达实在看不过眼。
很神奇 又好又烂的一部片子
除了宛如真的用ai創作出來的刻奇新亞洲美術之外很難講還有什麼是處,本身劇本就已經乏善可陳了,雖然做出了擬生喇嘛和擬生農民,但當劇本更多放在一種個人英雄主義情節的敘事上,整部看下來就很難去想所謂的「機器人會不會夢到電子羊」。不過聲效倒是做的不錯,在杜比廳聽到了泳池的水聲(?這算什麼片子本身優點啦)。
这个已经不能用剧本烂来形容了,根本就是莫名其妙好吧。明明AI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却只能靠轻武器奋起反击。驾着飞机、开着坦克来到处追杀的反而是人类?所以这到底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工低能呢?披着僧袍的都不是人,反而是AI?什么道理?是转山转得比人更快吗?自爆机器人不也是AI吗?既然能让AI对付AI,还要真人干什么?纯粹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吗?这样能把活人给生生看短路的设定几乎数不胜数。那问题来了,这剧本是请AI代劳的吗?啊?
大概是二零年代的«最后的武士»,渡边谦连指挥官的身份都没变,只是在双方阵营间横跳的男主从阿汤哥变成了信条黑哥。画面和美术实现了小时候幻想的大友克洋式样的赛博朋克世界,但是情节比较失望。
世界观宇宙观就站不住脚,剩下一切都是虚浮
AI剧本,充满了过时的东西
后面明明导弹全部发射了,那前面装什么白莲花呢?能创造仿生人,AI也一直在进化,但却不能远程攻击天上那么大的目标,必须人肉炸弹?然后整个世界是不是只有《西部世界》园区那么大,不然怎么上天入地都是在那呢?PS:拜托不要再说剧本是AI写的了,我感觉这样太侮辱AI了。。。╮(╯▽╰)╭
最近一年看过最好的科幻片,画面很赞,喜马拉雅+ai,赛博朋克小活佛,最主要的是故事内核。让我备考紧张的内心得到了救赎。富椿山
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政治正确的社会政治宣传片
【4】屁大点事搞了两个小时的神秘主义。整个电影飘飘然的调性,完全地不能体会的电影。对AI情感进化和“人化”充满了神秘与令人作呕的姿态,反正就是得空再看两遍《银翼杀手2049》吧,蛮土的。
科幻形式的政治讽喻故事,想法很好,执行略糙。洛杉矶核爆=911,新亚洲共和国=审美很日本的中东,AI反抗军=战斗力很北越的伊斯兰武装,美军入侵新亚洲=反恐战争(美帝将军:我们只消灭AI,不与新亚洲人民为敌/我们只消灭恐怖分子,不与穆斯林为敌),大气层母舰“游牧民”号=美国顶尖军事科技。小彩蛋:AI反抗军不使用自杀式炸弹袭击,但是美军用。
什么AI比人还蠢
烂极了,评分误我……第一部中途离场的无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