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 她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北伐时三人的“少年中国梦”随着北伐的失败最终破灭 十多年历经世事 三人不再是少年: 一人却初心未忘—“六十几岁的人 二十几岁的心 简直是几百年的人精” 当日寇的铁蹄踏遍中原 山河破碎之际 毅然死荐 联合抗日 他叫青山; 一人选择了背叛 毅然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少年中国” 只为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地下王国 他是屠先生; 一人选择了忘却 圆滑于世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事往上爬 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地勾搭上了日本人成了汉奸 在将死之际 才想起最初自己的“少年中国” 他是若水。
表面最后是屠先生赢了 如果不是卢焱和门栓阻止了若水的阴谋 赢的是若水 是否意味着 为了最后胜利 人应该背弃自己的理想做事不择手段?
青山虽死 但他拨下了种子 剧中的种子 是能让组织重生的东西 它不止是那一本隐藏了巨额财产的密码本 它是芦焱的燃烧 它是芦淼的沉着 是门栓的“为了最初的理想而死” 也是时光的那一份“把山河破碎放在心上” 它是信仰 日本人和屠先生真正害怕的 不是青山 而是种子 种子播撒了下去 会生根发芽 然后又长出新的种子 屠先生说“未来的战争 是梦和梦的战争” 若水的两个儿子成了种子 屠先生培养的继承人时光也成了种子 这场战争最终是谁赢了呢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种子播撒了下去 永远会有继续做梦的人 梦也许真有成真的一天
dbq,我觉得日本人可恨,屠先生这样的中国人更可恨。
为了自己那半分私欲当婊子还立牌坊,自以为自己是下棋高手,却不过也是个连光都不能见的臭虫。
所以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不能死。
当然,因为这戏剧冲突,后面对峙时芦炎看见哥哥尸体时说的那些话我哭了,若水为儿子送掉命的时候我哭了,时光知道小家真名的时候我哭了。
不见一丝血腥,却被虐得遍地鳞伤。
比起其他同类型的抗日题材,这种鬼子只是打个酱油的视角反而更容易让我憎恨那段历史。
我觉得人性,总是复杂的。
芦家三父子,哥哥隐忍埋头于算盘之中,更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只是做的事是崇高的。
弟弟傻不楞一个坑货,却总是傻人有傻福,但是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纯粹可能也会使得他成为故事里很多人羡慕的对象吧。
父亲是个真小人,自个儿毁灭自己求取生道又总是催眠自己,企图把原因都归于外界。
他当汉奸怎么都没得洗,但是谁不会因为那句“可没了阴谋的时候,人才能记得起他最初的理想,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而动容呢。
门栓也曾经告诉过芦焱,“在这堆烂事上,我要让你看一件有趣的事。
我要让你看一个人,如何为他最初的理想而死。
”然后芦焱看到了门栓,自己的哥哥,自己的父亲一个个倒在自己面前。
还有他没有看见却毅然赴死的青山,欠老板。
他说他对屠先生最大的报复,是要把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四棵树,甚至很多棵树变成耕者有田,劳者有食的延安。
所以最后的他又变回了那个教书匠,他说过,算术这种东西是强脑的,国语是强心的。
至于杀人机器时光先生,醒悟得太晚了。
青山,门栓,小家三个人用死,才让他后知后觉明白了亲情,友情和爱情。
偏偏三个人不是死在他手里,就是死在他眼前。
这个角色太悲剧了。
最后他找到小家母亲一边磕头一边说我们回家的时候,也算是真的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了。
人活着,无非不是想要一个家,想要一个归属感。
时光曾经对青山说,你们就喜欢说山河破碎。
青山回他,原来你也知道山河破碎啊。
其实整个故事最大的悲剧,是时间线。
37年之后的又五年,我们其实知道这时候抗战已经快要胜利了,可故事里的好家伙们还在为了统一战线,为了一致对外前赴后继,那些坏家伙们还在相互厮杀。
为了自己活着相互撕咬的人,失去教育被关在大院的人,没人在乎中国经历了什么。
“南京不是一个死城。
”“对。
人很容易死,但一座城没那么容易死。
”一星给故事里的很多台词,我喜欢。
一星给配乐。
片尾曲的纯音乐版找不到好哀伤。
一星给演员们,可以想象背台词得多辛苦。
一星给一棵树,大西北真的挺漂亮。
取景感觉看到了武侠的影子。
其实前半段故事讲法也挺有武侠味的,种子仿佛是绝世的武功秘籍,得其者可得天下(其实明明就是几方势力想拿到情报啊喂)。
一颗星致敬那些送死的人们。
嗯,“送死的人来啦!
”
一、 兵团线好不得不说,《好家伙》真是让我一见心喜。
并且感谢诸位慷慨的同好分享了的导演剪辑版。
节奏流畅、镜头利落,几乎是盛夏如饮冰浆的痛快。
畅快淋漓,饮罢还回甘。
对照着看了书还不算,接下来一气补了兰晓龙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
这几部作品中,我认为《好家伙》作为最近的作品,比《士兵突击》故事性强,比《生死线》完成度高,比《我的团长我的团》娱乐性好。
尽管如果硬要评分,我认为团长是当之无愧的榜首,它严肃得近乎一个美梦般的纪录片了,但也沉重得让人不忍卒读。
《好家伙》用纯熟的表达艺术讲了一个具有传奇性的故事,不紧不慢干脆利落,还有兰晓龙深沉的人文关怀打底,让整个类似于爽文配置的故事具有了厚重的质感。
双男主其实论起来没一个是真正的普通人配置,但是在好的编剧手上,再不像人的“龙傲天”男主都会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可能是天之骄子的出身,可是在这个人间,一样要过普通人的生活,走一走普通人的路。
这样的路,正是被“屠先生”们所摒弃的。
所以造就了这么一部爽得悄无声息,却让人感觉到自己踏在坚实的道路上的作品。
二、 人物双男主线的精彩真的不相上下。
时光和芦焱的少年中国,青山、屠先生和若水的老一辈的少年中国,还有其他走失过的、运气差而消失的、不断在成长的各色人物。
兰晓龙好就好在,他讲时代,是通过讲时代里的人来构建的。
1. 时光时光这条线,真的是集齐了虐文爆点的觉醒之路。
其实对于时光的结局,就能发现兰晓龙坚实的人文关怀立场没有让他变得烂俗,投身另一种信仰对打碎了信仰的人不过是同一种陷阱。
他首先要找到自己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基石,才能够保证自己在无论何种的宏大叙事下不再迷失。
重新找到牵绊,才能重生,再生长起来。
成为一个“人”,有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
你的自我必须很清晰,才谈得上去选择自己的信仰。
个人的能力和坚强成就了时光,屠先生把他打造成一把最锋利的利刃,从外面看起来,最好的一切他都有了,智慧、年轻、权势和姿色(划掉,我跟双车学坏了)。
但这么好的硬件配置却只是让时光变成了一个很空心的人,它的内核是虚的,里面只是装着一个单薄的屠先生。
屠先生其实本身并不是一个单薄的人,但是他放在时光心里的那个理想中的自己是很单薄的,虽然他自己本身也越活越单薄,但是他的“强大”非常值得这份单薄。
但好在年轻就是好,原生的硬件配置之外,他的软件数据基础也相当不错,勇气、热情、坚定和忠诚他也都有。
尽管屠先生也被这些吸引,可这比不上他要在时光身上复制自己的“求道”的决心。
所以时光的整个成长线是整个故事中一条逐渐丰满的路途。
他走过屠先生、铁门栓、青山和小家。
他的人生从单薄的“父亲”到世界的温暖和善意,这条路走得太痛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懵懂时渴望的父亲,到唯一的朋友、温暖的教父和灵魂相似的爱人。
时光的成长,其实就是跟这些人关系的不断丰满。
漂亮空心人的时光,慢慢的被友情、亲情和爱情填满,又被逐一背弃。
门栓、青山和小家逐一欺骗了他,可是最后时光流逝,那些他以为假的都是真的,他真的有过友情、亲情和爱情。
所以时光这个名字真是意味无穷,没有什么骗得过时光。
屠时。
屠先生和时光之间的纠缠,会让人想到传统叙事中最痛的亲情故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
其实拿其他任何的视角来看屠先生和时光都有违和的感觉,如果是教育者和继承者,那未免有点太反复无常和温情脉脉;如果是大脑和杀人机器,那未免太过于纵容。
只有父子关系,才能让人理解时光狂热的忠诚和靠近,屠先生的残酷和温情。
东亚的父子关系真是让人在饮鸩止渴,喝了会死,离开会半死:我没有办法像你可又没有办法不像你;我认为你是我的所有物,可是你又不能只是我的所有物;你应当继承我的阴暗,可你更要走出更阳光的道路。
一个社会意义上成功的传统父亲可能是最难讨好的,他深刻的爱你的方式就是雕刻你。
可是他的雕刻会让你很痛,即使成功了他也不会得到另一个“自己”。
所以时光最后离开了屠先生,但是也仅仅是离开。
就像现在很多人在说“逃离原生家庭”,可逃离仅仅是逃离。
这个人再让你痛苦,曾经他再如何深刻的伤害你,可对他拔刀相向终究是另外一件事情。
你再恨他,你还是那么爱他。
而他对你的爱,永远是你珍而重之的宝贝,哪怕捧着它扎得你鲜血淋漓,也只会束之高阁,而不会摔得粉碎。
门时。
这条线的魅力和时家线的魅力刚好相反。
时家线的动人在于他们是彼此的全部,他们彼此的渴望都被捆绑在了对方的身上,我即你的自我,你的理想,你的坚韧。
但是门时的动人就在于这段关系只是彼此漫长生涯的一部分,看起来还是无关紧要的一部分。
但是实际上沉稳的门栓正面承认过,“他其实是我能说些日常话的唯一朋友”“时光,我们是朋友”;傲娇的时光也正面承认过,在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得了得了,我们不是朋友吗”“你的命,我把它还给你”。
然后在命运的交叉口扣动扳机,却仍然承认“唯一的朋友”。
“他杀我时候或许难受,但他绝不犹豫。
我也一样。
”相爱相杀的魅力就在于静水流深,看起来为了其他的什么东西这段关系好像可以被轻易割舍,可其实这是彼此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的理智告诉我应该放弃你,可是我的心做不到;我的手哪怕已经放弃过你,可我的心还是做不到。
在信仰面前,爱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可是是无关紧要也不能放弃的东西。
真好这段关系没那么重要,幸好这段关系没那么重要,所以我还可以忍住这疼痛握紧它。
青时。
老狐狸和小豹子的交锋真的是百看不厌,死皮赖脸世事通达的顽皮老狐狸和天真残忍热烈狠辣的骄傲小豹子,彼此的欣赏和认可是润物细无声的进入了这段关系。
青山一直很小心的在保护时光的天真和善良。
门栓对于时光“你有同情心”的提醒不足以把屠系继承人敲出一条裂缝,可是青山用一个完成版的善良直接把他打碎了——“我觉得,我在沉沦”。
虽然不知道青山年轻时是个什么样子,但是这种老顽童形象足以说明他的强大。
老而顽童,说明他足够强大。
世界上有多少人强大到足以保护自己的善良呢?
以屠先生对青山的高评价而言,在智慧上,青山是老家伙中的佼佼者。
就是说他可以冰冷成小屠,但他没有;他也可以堕落成若水,可他也没有。
他可以强大到做任何选择而这个世界不能奈他何,可他仍然选择去送死。
所以青山以自己的强大为基础,带着不可阻挡的善意闯入时光的世界。
他对时光说:“你看,你追求的效率没有意义。
”时光在这段关系中是非常非常不稳定的,因为他感受到了能全面压制他的冲击,断腿的疼痛、门栓的背叛和青山的死谏。
可是他又说不出来青山到底做了什么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或者说他意识不到选择了什么他不能接受的命运。
这个阶段的时光被撕扯得最严重,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被爱带来的痛苦。
最具象化的呈现就是他的断腿。
他不懂得自尊和自爱,他对自我的确认是通过完成屠先生的梦想来实现的,他为了“效率至上”而选择锯掉自己的腿,可是这疼痛时刻伴随了他,提醒了他:你爱的一切如果值得,那个“效率即使命”如果值得,你为什么这么痛苦呢?
连被钟爱的你都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个“钟爱”有什么意义?
青山的心痛除了对时光也对小屠,“小屠已经把自己伤得很深了”,你的孩子能把刀子毫不犹豫地对准自己,你是否也变成了你那个无情的规则本身?
青山为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拼了命,却在人生的尽头发出了无尽的困惑:“你们怎么能给最亲近的人这样的未来?
”时家。
这对真是心痛到都不忍心动笔了。
第一遍看好家伙的时候脑子里塞满了各种想法但都没宣泄出来,唯有小家死的时候,大半夜在朋友圈发疯。
这部分剧里的呈现是比文字要更完整的,人物和感情的细节演员演绎的都更丰满。
亡命鸳鸯的故事线其实也是经典套路了,但套路演绎得动人就非常考验创作者的能力了。
双方关系的推进离不开危急存亡的背景,这种环境下我们必须很了解彼此,很信任彼此,我们用人类最大的勇气做到信任的极致——生死相依。
而认识十几个小时的时家,他们的感情你觉得很自然的发生,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残缺都太明显了。
人格健全完整的人或许很难想象疯狂幽暗的爱情,因为你没有办法放弃那个人的理由恰恰是你没有办法放弃自己的一部分。
时光必须要完成小家的心愿,因为他要找回那个被砍掉枝枝蔓蔓的自己;小家必须要握紧时光的手,因为那是她终于做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的全部机会。
看起来很疯狂的冒险,是因为他们都刚从囚笼中逃脱。
小家毅然走出棚户区的破屋,时光终于对自己的昔日同僚举枪相向,他们其实都明白去南京变成了一个很难实现的梦想,但他们终于在不断的逼迫下向曾经捆绑自己的一切说不。
其实小家最后的结局,跟时光本人的意志和认知没有太大的关系。
对于时光而言,他确认了自己的情感,哪怕小家真的是锄奸队队长,“我没觉得自己是在向敌人开枪”。
他已经无法认定屠先生指定的敌人就是他自己的敌人了。
而即使他不相信,他也改变不了屠先生已经一意孤行的把小家拖入了战场。
屠先生执意要毁掉一切不利于他得到完美继承人的存在,时光只要做不到举枪相向他的先生,那么被屠先生决定要牺牲的人就没有任何的活路。
在这个统治思路下,连时光自己的意志都是被牺牲掉的。
所以我们也看到,只有力量上的强大保护不了什么,你要配合强大的内心,才足以对你不想要的一切说不。
所以内心坚强的小家,就是时光最缺少的那一部分。
另外说兰晓龙的女性角色塑造有多好也是笑话了,没有足够的戏份根本谈不上丰满的人物。
他只是出于善良温柔的价值观,能写出真正算得上美好的人物而已。
九时。
九宫对于时光的感情很好理解在于,“我只是活在肠子里的蛆虫,而你,生来就要拥有全世界。
”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是个生活在阴沟的人,所以他分外向往光芒四射的人。
那是他想要却没有的生命力和自主力。
可幽微难言的是他是不是真的想要把控自己的命运。
时光的存在对他来说类似于精神烟草,就是那种在疲惫和漫长生活中,实际已经放弃了向更好的境地走去,但是还是忍不住吸一口获得一点无关现实痛痒的安慰。
每个人的爱回溯到最终都是对自我的补充,九宫为了生存所放弃的东西,看见它们在时光身上熠熠生辉,也是对自己暗无天际人生的安慰吧。
2. 芦淼哥哥在剧中真是惊鸿一瞥,却让人能隐隐看到另一座丰碑的存在。
其实哥哥的设定完美得太像一个“主旋律”人物了,为了信仰鞠躬尽瘁,为了国家毅然出走。
但是剧中很动人的把他所有的高光浓缩在了为数不多的几场戏中,像是细而锐利的尖刺一下子刺入了观众的心里。
他聪明、冷静、坚定、平和,笃定的行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他看弟弟,是看着亲人也是看着他所向往的那个未来。
真正的四边形战士,他有能力也有信念,有家人也有亲情,是一个幸运版的时光、进化版的芦焱、年轻版的青山。
这么说起来我要是小屠和若水真是恨不得掐死青山这个老家伙,精心谋划用心浇灌,把所有人的未来和希望打包拐带了!
3. 铁门栓和九宫把这两个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个两个人也是一对对照组,兰晓龙真的是在人物和剧本结构上的设计很严整。
这两个人对于信仰的分歧是比老一辈在故事里面还要鲜明的。
因为无论是屠先生还是青山,都代表着信仰的上层。
没有一个思想不会去包装自己,如果他对你有害他也不会这样去宣称。
所以如果只看屠先生,可能会被他的宏大愿景所迷惑。
可是具体到铁门栓和九宫这两个被笼罩在不同信仰之下的人物,你就会很分明的发现,如果你是个普通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未来。
九宫的结局并不因为他是个日本人,而是他选择在那个时候成为一个日本人。
这也是个极大的嘲讽。
九宫和铁门栓的对照剧中借屠先生之口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晰了。
“他是个奸的忠人;九宫是个忠的奸人。
”对于九宫,屠先生以为倚靠着暴力可以完全控制住这样的人,“可九宫根本就是台执行命令的机器。
也许没什么本事,但绝不敢逾越”。
可恰恰就是这样的人差点要了他的命。
他信奉的是自己的生存,他没有真正的身份认同,没有信仰和忠诚,他是在混乱和黑暗的条件下找不到自我坚实的基础。
于是他越想求生存,也就越难生存,因为他被本能驱动,跟着本能做事就只能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门栓自己说过自己是个曾经走散过的人,“曾经的共党迷过路”。
甚至他在大沙锅对着时光毅然开枪的时候他仍然还是个迷路的人。
我非常理解那时候门栓的心态,他很累了,累到他不想要信仰。
他被不同的政治信仰支配了半辈子,很想去感受一下自由,这是他为了信仰追逐的东西,也是他为了信仰放弃的东西。
可是他给出的答卷简直完美,他终于自由的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做一件想做的事情。
“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我什么也不知道。
”人是很难感知到虚无缥缈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在行动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下一步的行动会是什么样的。
他仍然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可这不以杀害中国人为代价。
这可能是过去无数次他在屠先生手下想做却始终没能做到的一件对他来说简简单单的事情(毕竟是神枪手设定)。
我们忠于本心的去做眼前的每一个决定,然后等待一个未知的未来。
所以门栓迷过路可没死在大沙锅的他马不停蹄奔往上海;从来没找到过方向的芦焱也在死里逃生后马不停蹄奔向上海。
这个未来未必如我们理想中那样,但回头发现终于自己不曾跟自己的初心走失过。
所以说,忠于自我的人才能够忠于理想和信仰,这两者如果发生冲突,要么是自我是假的,要么理想是假的。
所以九宫才是那个真正不会做梦的人,他看似非常爱惜自己,可实际上他最不爱惜自己,因为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在追逐一个不可能的目标身上,就是“活着”。
屠先生这时候又来一针见血了:“人都会死的。
”但是某种程度上我也要为九宫辩护一下,其实他惜命的追求应当得到我们的惺惺相惜,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本能。
一个人想求存,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如果九宫活在一个和平年代,他可能会成为一个讨厌的职场小人,天天只知道讨好领导玩一些让人厌烦的办公室斗争,搞得周围同事都讨厌他,他可能也知道,但他也不在乎。
可是无论如何,这样的人只是讨厌,但并不该死。
所以故事里面个更该死的是把每一个普通人和不那么美好的庸人放进战争年代这个绞肉机的存在。
九宫这个人物最可怕的就是在极端的环境下,他只爱惜自己的命,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他人的生命也一样值得爱惜。
所以九宫的悲哀深入骨髓,他只是一个被放进了极端环境的普通的小人,如果不是战争,他会是你身边不讨人喜欢的一个普通人,他损人利己,但不会以你的生命和他的生命为代价。
三、一点碎片1. 反战意识。
这几乎是兰晓龙的思想底色。
他永远在谈论暴力和战争,却并不迷信暴力和战争。
让宏大叙事回归个人,人要“看见自己,看见他人。
”双男主一个长久的凝视自己却看不见这对他人有何意义,一个长久的凝视“敌人”却看不见真正的自己到底是个什么。
反对战争不是反对战争的全部,而是个人反对被时代和外在裹挟,同时要牢记反抗精神,“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要在暴力和权力中不迷失,实际上也是很艰难的。
时光之所以可以成为未来的希望,就是因为他活跃、热情、不拘一格。
他会在“忠诚时仍保持思考”,他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因为他时时在破坏规则,他能意识到不合理,且一直没有严丝合缝地把自己塞进“合理”的套子里面。
他是在铁屋子中还没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却仍然试图破坏这个屋子的存在。
芦焱则是意识到了外面会有光,但是在屋子里上蹿下跳直到把自己砸出一身的伤可能也没能破开一道缝隙。
很难说双男主的出场设定谁更悲催一点。
所以芦焱开始是有反抗的意愿却无反抗的能力,直到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发力的点,终于集中了自己的火焰发起了冲锋;而时光如果想,他找到突破点的速度可能是跟思想觉醒同时的事情(对不起三火我不是拉踩你哈哈哈),门栓青山和小家共同给他指出了方向——杀日本人。
他只是一直下不了奔向这个目标的决心。
2. 实践。
“不要尖叫,只管做有用的事情。
”“在做之前我什么也不知道。
”上学的时候不喜欢学习,工作的时候不喜欢工作,然后发现到了生活的时候却也没有生活。
少年芦焱的状态在剧中最好的呈现其实是卞融。
忍受不了庸常的生活,可又没法奔向艰苦的现实,最后只能造就一个内耗和拧巴的自己。
卞融为自己感到悲哀是很真实的,尽管很多观众可能在上海三人组马不停蹄的奋斗中觉得卞融简直就是个添乱的家伙。
但是对于没有找到方向的少年人,卞融具有的迷茫是很有普遍性的。
人在迷茫中才会想要追逐理想。
但是年轻的好处就是,如果芦焱不是何思齐,我认为卞融仍然会逃离“躲了三十年的那种人”。
卞融是个寻路人,何思齐是她找到的方向。
尽管其实我觉得剧里卞融寻求爱情和何思齐订婚的这个思路写得其实奇奇怪怪的,结婚对于卞融是否意味着一种完全妥协的生活呢?
就像很多人进入了房贷车贷孩子的枷锁之中。
何思齐的妥协之路难道是青山儿子那种庸碌公务员的人生选择吗?
其实欠老板和双车这两个中年人也很有意思,但是写这两个人让我觉得现实得有点沉重了。
在这两个人身上体现出的中年人的疲惫和萧索,可能是少年人最害怕的东西了。
兵团线零,我还以为249退步得太明显,了解了写作顺序再看原来是进步的太明显。
为了鼓励这种进步,果断给个三星。写几个进步明显的例子让他骄傲……1,梦与梦,是梦与梦的战争还是个人崇拜与个人崇拜的战争…崇拜也要有道理吧…当年李晨崇拜虞师座的时候多么的水到渠成啊2,卞融跟青山的家庭戏套路到我直接跳角色了…对比上官小醉军需官二姨太,简直友好。
小妈角色尚可圈点咦难道这是山影的戏3,这剧里张译的演绎真好看,内心戏丰富到不行,可那是年轻的某人的内心…并不是编剧自己跳出来摇旗呐喊之后让其他角色讽刺一句啊好烦就能抵消观众的烦……再说还不止张译,还有一帮子老头子在说9的话抢9的戏燃的云山雾罩理直气壮……画面剪辑都挺好的。
这次剪辑没那么毁片,虽然有很多神经质的心灵闪回和鸡汤快剪,但因其套路,所以说不上有错,不喜欢还可以跳。
配乐也挺好的,怀念鹦鹉的片尾曲,怎么就给和谐了呢。
啊啊好爱门闩 近战渣渣的门闩青山卢焱,天真的不是跟小屠说你杀吧杀我们吧杀累了去杀日本人。
你们天真是没跟日本人说你杀吧杀中国人吧杀累了就去杀白人。
(太君你是住在东亚的蛇,啮我血肉之后回头想一想就能发现一个惊天大秘密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白人一直在屠杀有色人种啊从未停歇屠杀了好几百年……去杀他们呀快去快去)这样太平洋战争早爆发了日本人也被灭了。
计划通。
都是杀人杀到不是人,为什么小屠比日本人高一筹。
你把他写的不是人,观众就更没法把他当中国人,还得产生上述疑问。
综上,用发育前的剧本给成熟后的演员和团队拍,是为孬编。
不是谁都有勇气做卞融 谈过了能治愈所有的时光,接下来最想说的就是卞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代剧里总有那么一个性格乖张的大小姐,爱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喜欢一个不被看好的人,最终收获一个不好不坏的结局。
可是卞融却并非如此,好多评论说她蠢,的确,她自己也说自己是漂亮的蠢货。
可在屏幕前嘲笑她的人,可否也有那样的勇气,不做那第十三位副会长,而是背起偷偷攒下的稀缺药品,去参加一个未知的组织,阴错阳差的来到一个叫一棵树的村子。
这样的西北,是陌生的西北,贫瘠的西北,黄沙漫天的西北,任人宰割的西北。
在这样的西北,她注定会为这样的何思齐而心动。
在那样一个年代,每个人都有一颗燃烧的心,可有的人迫于生计,有的人忙于保命,有的人急于送死,有的人还会做梦。
而她,在那个物欲横流的上海,摇身一变,成为那个爱哭的女战士。
她一定会离开。
只是我没想到会那么久。
而她离开的理由,却不是让人窒息的黄沙,不是磨破双脚的土路,不是一贫如洗的村落,更不是愚昧无知的人们。
我相信她离开的时候一定怀着一丝恐惧、一丝绝望、还有一丝的不甘。
不甘于自己终于向自己妥协。
订婚仪式上的那一句何思齐,赚足了观众的白眼。
可谁又会知道,若不是渴望心里的那个何思齐,她又怎能决定嫁给眼前的卢焱。
她本想做一只鸵鸟,可老天偏要给她一颗敢爱敢恨的心。
一棵树早已变成了她的一个不愿回首却又历历在目的梦,是夜里逃不出的魇,是白天走不出的瘴。
有一个人, 他说:“我能给你安宁。
”她就只能乖乖投降。
她是那样的渴望何思齐的求婚,而现实却只有卢焱的步步紧逼。
何思齐能懂得她的所有,而这一切却变做了卢焱的筹码。
于是,她只能面向着湖水接受卢焱的求婚。
因为她已经别无选择。
即使她分不出他是戴着面具的何思齐,还是撕下的伪装的卢焱。
即使她明明知道他谎话连篇。
即使前路未卜。
可是后路已绝。
人啊,便是如此,总是寄希望于来日。
即便卢焱的选择是做一台赚钱的机器。
而令我欣慰的是她仍未变成麻木的卞融。
内心仅存的勇气和希望最终都没有落空。
即使被绑在棚户区破旧的房子里,她却找到了自己的那份安宁,因为不论是卢焱还是何思齐,他们最终都没有食言。
在那一刻,积压在内心深处的委屈与执拗终于能够宣泄。
门栓说:你就说你能回来吧。
何思齐说:她要的不是这句话。
她要的那句话他不能给,可这一次,她却不再不甘心。
我喜欢张译老师饰演的这个角色,人如其名,像一把烧着的芦苇,从开头烧到了剧末。
他像是张译饰演的另一角色—团长里的小太爷孟烦了的对立面,芦焱燃烧,烦啦恶毒;芦焱被追杀却依旧高喊着少年中国没有学校,烦啦在数次全军尽墨后瘸着腿诅咒着该死的战争;芦焱是个底色悲凉的乐观主义者,他在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朝不保夕后依旧渴望变成一根柴投身到这名为人世间的熔炉中燃烧而不是等着别人为他燃烧;烦啦在一次次败退后变质疑着一切,成了一个生存主义者,他会对团长歇斯底里地喊到:你给了我们最不该有的希望,我们明知道死却还在想着胜利,我们瘦,可我们不应该被当做劈材烧。
芦焱眼里总有光,是的,希望的光芒:天堂和地狱结成了一个同盟共同对付这个世上可怜的人们,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善良一些的中国。
种子让我们复苏。
烦啦总在冷漠,那年轻的身体有着怎样一个苍老的灵魂。
然而两个角色殊途同归的是都遇到了灵魂导师:青山和龙文章。
人生短暂,但黑夜总归漫长。
他们最终没有迷失在黑夜中,找到了愿意相信的,活成了青山和龙文章的样子。
芦焱让我理解了演员角色的少年感。
是的,比起张译老师饰演的安欣,我觉得芦焱更少年,也可能因为他一直在喊着的少年中国的原因吧😂。
朱迪福斯特说过男演员应该有种易碎感与脆弱感,芦焱毫无疑问地展示了这一特点,好像在剧里他被时光门闩欺负了好几次,他唯一能反抗的只有青山小老头了,剧外B站弹幕上都叫他芦猫猫🐱。
可就是这么个谁都可以欺负的角色,谁都心疼的芦焱,却像玉,温润如玉,玉可碎而不毁其白,白得干净明亮,能让屠先生这样的人感到刺眼害怕,屠先生知道那瘦弱的身下是扛着信仰少年中国的骨子,身子里流淌着属于红色中国的血液。
他可以杀了芦焱,可是他最终会输。
他出于恐惧选择放了芦焱。
你不喜欢人生浩淼,只想燃烧,所以你叫芦焱,三个火,只有燃烧。
谢谢你,兰晓龙老师,谢谢你,张译先生,在我迷茫的时候看到了这个故事,想着那个流血的世道那个没有人安慰的少年,想着他说过不要尖叫,这对我多少是种安慰,我开始停下自怜自艾。
谢谢你,芦焱。
#好家伙电视剧 #兰晓龙 #好家伙芦焱 #张译
断断续续看了好久,终于看完了😭,感觉这种不一味赞颂而是更侧重于意象化叙述的电视剧更能让人明白信仰以及正确选择的重要性,看完真的好感动好感动,而且感动之余还有思考。
结局没有很完美,但是足以称作圆满,不像感叹号也不像句号,更像是一个引子,让我们回到现实认识现在与寻找未来。
芦焱到最后回到了一棵树,依旧是浩大中国的一粒尘埃,但是他一直在以渺小的自我去实践信仰,实在太爱这句话了:“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去看,去想,去做,每个人都可以是种子,群体的英雄主义足以战胜渺小与平庸。
其实后面我有点不太满意,而且剪辑有点乱,又删减太多,但是总体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剧,因为里面角色塑造得太好了。
最喜欢时光,这个角色的人设简直是美强惨天花板。
那些台词直击心灵,那些人物是大时代下每一个人的缩影。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我唯一觉得对不住你的就是不会有人给你安慰”“送死的人来了”“因为阳光很好啊”“燃烧燃烧都四年了你还在燃烧”“时光飞逝,时光也永驻”“我要让你看看一个人如何为他最初的理想而死”“你不喜欢人生浩渺,只想如火焰燃烧”“朝达,闻道,夕死,足矣”“先把自己变成世界上最可怜的人,然后你做的所有恶都有了理由”“我们本来可以用日本人的血染红大地,却在用中国人的血涂抹天空”“不要尖叫,只管做有用的事”“时光你废话怎么这么多,我妈怎么办,你以后怎么办?
”“笑得像真的一样”“我保证不管你妈是死是活我都会找到她,我保证你遇到的所有坏事到此为止,我保证你一定能平安到达南京”“让他们看看我们这对狗男女到底能闹出
最近没时间,先写一点点。
个人推测,可能为添油加醋。
小屠他想把他唯一喜爱的人变成和他完全一样的人。
屠先生骗时光杀掉小家后,很多人都不解为何他没有掩饰而立即撕开了真相:看着屠先生突然开口说“她没有骗你”,接着脸上连连露出难得一见又自然流畅的戏谑表情,我忽然有点喜欢这个角色他有了人气。
不是那个人气,是人的样子。
之前我就只是觉得,屠先生就是个只有理智和统治欲望的残酷机器,没有情感,只会碾碎一切他不喜欢的东西,而此时:他告诉时光真相可能是好(四声)玩,他自己都憋不住,可能也不想憋,更或者就想弄个恶作剧,想看时光的崩溃,把话说到超过时光承受的底线,他看着时光自己安慰自己的样子就反感,不管结果成不成功,他就想这么做。
他想让时光变成和他一样的机器。
但这却让他自己,有了人的气息。
从之前伪造被刺杀,逼时光杀假青山,立即现身告诉时光都是假的,到造骗局杀死小家,又立即揭开时光的心上伤口,接二连三,他要时光,无我相。
可他不想,也没有打算去想,这本身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无人相,无众生相的小屠多么稀有,而时光,却正好是相反的那种。
九宫九宫对时光可能真的是,从羡慕到依赖到想据为己有的感情。
病房九宫杀小家时,镜头给到九宫看小家的眼神,像迷惑,像嫉妒,占有欲被侵犯,视小家的为他最大威胁的那种眼神,对不起我大意揣测下249和导演是故意对不,要表达一些比较那个的隐晦的东西。
尾声九宫对时光喊着最后的内心剖白,将他所有的希望压在时光身上,乞求他的同情。
他渴望的所有时光都有,甚至比他多上太多,他这样被两边鄙夷随时会被弃之如敝履的奸人,看到时光这样被两边需要重用甚至爱护的忠人,已经不是嫉妒,是占有欲,自卑的占有,徒劳的想抓住,跟在时光身边好像分享了他的人生,但另一面,却是永远追不上时光的无力感,因着自己的私欲,让他一直不想倒向屠系。
一直眼神冰冷面无表情的九宫,没想到却是最摇摆惶惶的一个,被自己的不甘心和苟且深深束缚。
直到最后九宫喊出那些话,我才恍然想起,他面对时光执意与小家私奔时几次带着恳求的痛心的眼神,可能发自内心。
他害怕时光失去,他徒劳地求时光不要失去。
他害怕自己,跟着失去。
其实很多人是九宫。
我不敢问自己。
(我还记得这个坑的,谢谢各位在还没挖完时的抬爱·)17.5.11
它是冗长的主旋律电视剧,更是一部探讨人性,生死,理想的话剧。
对白的水准直逼麦克白和v字仇杀队。
远看像大明宫词,近看发现是纸牌屋第一季,回味良久能尝到喧哗与骚动的味道。
演员无瑕疵,就连王迅客串的龙套都可圈可点,编剧是拿出写一流小说的才情了,导演满分!
摄像师对景、光的表达像拍电影一样。
每一集都让我反复看。
这样的电视剧居然被搁置四年,发行方是品味太差还是觉得我们观众品味太差!
导演剪辑版真好看啊!
看不下去……太做作了,并非看了一两集,看了将近一半多才给的评价,一半多,我仍然没看出这片的亮点,为啥这么高分?
从士兵突击开始就是兰晓龙的粉丝。整部剧延续了叨逼叨,叨逼叨的风格,可最好看的还是叨逼叨,欲罢不能。如果有未剪辑版的就好了,下手实在太狠。
第一集都没看完
平行时空的中国革命,看看就行。
非常鲜明的兰晓龙风格:莎翁+菜刀。但是女性角色的塑造真是失败啊。和兵团相比就显得矫揉造作,可能会被老七一巴掌扇飞,被袁朗翻上几个白眼,被孟烦了挤兑到体无完肤。
废话太多了,一个统一战线讲了十八集还没讲清楚。讲真,国共要真是这么玩儿中国早就完了。不过故事倒是有种古龙的风味。
是没钱请个好旁白了吗 五星预定 闭眼吹
导剪版补完,不愧是公映版删了几百分钟都能拿白玉兰奖的年度剧集。
我是觉得太文邹邹了,台词密集的书面化,向书本化靠的近了一点
新闻联播吗?
满耳空洞的道理和不知所谓,台词很有深度么?不觉得,只是觉得异常枯燥,看的十分艰涩,弃了几次,看完如释重负,终于不用再熬了
虽然收视不是很好,但确实是一个好片子。兰晓龙的故事还是适合自己编剧。有没有人觉得这个戏里张译特别有少年感?
太国产电视剧了,编剧,演员,布景,无一不烂到家。。。
从大学就开始盼着好家伙上映,如今工作两年了,终于能够播出了。小太爷和张立宪再次聚首演249的戏,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再到好家伙,一路走来,剧中总有那几个熟悉的演员,成为兰晓龙的戏的标志,竟也成为一种类似银河映像的情怀。无论是演员,台词,还是剧情,总有一种陌生的亲切感
这质感才是国剧该有的样子!
薛小家美美美
笑着哭哭着笑,我看见一群人如何为他们最初的理想而死。最爱青山,死啦死啦老了也就是这样吧。三火是所有人的小太阳,本该得到如此结局,伤痕累累却终有值偿。时光的过程是钝刀割肉的虐,结局只余疲惫,演技不错,造型养眼。门栓帅,九宫萌,岳胜存在感略低,哥哥要是瘦点帅点就好了。老戏骨们是标杆!
台词重复过多、剧情节奏太慢,一心要朗诵式地表现主题而显得有些幼稚呆板,性别意识较为落后,45集的长度看得我十分折磨。片尾曲《送死的人来了》想必应与奥尼尔《送冰的人来了》有所关联,种子们梦想刺破虚妄的谎言,但如果对应送冰则意义更上一层,是否种子自己所处的也只是一种幻境?一种存在与政治意义上的双重诘问。存在的问题亦是本剧的一大主题,其中最主线的就是时光,整部剧也可以说是人(主要是时光)的自我寻找之旅和反父权之旅,一个人如何摆脱桎梏拨开迷雾让自己的生命是它本来的样子,如何找到值得生命为之燃烧的东西。时光对小家的母亲磕头叫妈妈太令人感动,一个从小失去母亲在父亲的“定制”下长大的孩子,找到了自己,也终于投向了母亲的怀抱。结尾是对团长的呼应:错一定输给对,年轻总会取代年老,只要它真的年轻。
话剧拍成电视剧,任性的编剧写出臆想的台词,还是值得一看完整版。【1080P完整版】【战争/剧情】好家伙 45集全(导演剪辑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M4y1w7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