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和童年本是不应该交织在一起的,可这种事真实的的发生在非洲。
千万个强尼拿起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他第一次扣动扳机,射出第一颗子弹,打中第一个生命时强尼就没有回头的路了。
亲手射死了他的父亲,灵魂已经被烙上弑父的罪名,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战士”。
强尼既可恨又可悲更可怜。
想起“蓝波”说自己只是战争中的棋子,而强尼又是什么为呢?
也许连棋子都不是。
强尼是个魔鬼?
强尼是个混蛋?
强尼是条疯狗?
是的!
无恶不做、杀人如麻、冷血、残忍、愚昧...强尼是个孩子!
他有血有肉,他有爱!
给女孩穿上了婚纱,这是每一个青春的生命所渴望的。
他放过了那对姐弟,当女孩与强尼对视的的时候,抢你的眼睛里流出了什么。
很复杂,我有些看不懂。
当他的“妻子”死去的时候他也有愤怒,有悲伤。
强尼也怕死,带着各种护身符祈求神的庇护,但神会站在这一边吗?
强尼也曾思考他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思来想去只得出一个答案“战斗”。
只是为了什么而战斗呢?
他始终找不到答案,也许是为了“自由”?
或者...或者...又有一个问题,自己到底是什么?
是个“战士”吧?
还是...还是...直到死强尼也许都没有得到答案.电影的结局强尼死了,死在了女孩的手里,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一个“战士”死了,一条疯狗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死了。
只是这个生命承受了太多不应该承受的东西。
忽然想起了ak-47的《川流不息》中的一句歌词:“那些生命中无法承受的痛楚,像刀一样静静的划过他的两肋。
”战争中有强尼也有像小女孩一样的孩子,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弟弟,失去了她该有的生活。
影片的最后女孩领养了一个孩子,和女孩一样也和强尼一样,他只是战争的受害者。
人们不会记住他们,战争也不会。
而这一切留给他们的只有战乱、贫穷、饥饿还有血泪与无尽的梦魇。
还有多少个强尼,正手握着ak-47,扣动扳机射出子弹。
而强尼又是谁?
血淋淋的非洲,娃娃兵的残酷人生。
那种我们平淡生活所无法想象的生活,竟然每天都在非洲上演。
叙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导演也没有掺杂过多个人意识在里面,留给观者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你不要指望在这部片子看到什么演技,本色演出已经足够震撼。
印象最深的那个背上戴着翅膀的男孩,天使的翅膀和他手中的AK47的鲜明对比,正揭示了这些在战乱中挣扎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新政权建立都需要清洗。
我们恰恰没学过这段历史!
谁又不是乱党祸国呢!
只是成功后的粉饰罢了 历史都是胜利者用敌人的鲜血或者同胞的鲜血书写的!
大陆什么时候能拍出类似的电影那说明我们真的是自由了、强大了!
看看我们的老大哥前苏联走的路线。
虽然繁荣一时 但终将灭亡 有竞争才有进步。
才有互相监督 不然平民就是被收割的韭菜
强尼一个潘冬子式的少年英雄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打倒了杜高反动派的统治
最近一期高晓松的节目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人类总重量是3.5亿吨,而人类饲养的家禽家畜,总重量是7亿吨。
这个数量,超过了其他地球上所有物种的重量。
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但其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世界很大,人类已经占据了太多的资源,为我所用,甚至是为我所浪费。
人养家禽,为了吃,即便吃不掉,倒掉,可惜了。
以前我的想法是如果把这些送给非洲的小朋友,就好了吧。
非洲的贫穷和灾难,在我们看来,最深的印象是瘦骨嶙峋的黑人兄弟。
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说的更深刻一点,黑非洲跟文明世界的距离,绝不仅仅是物质。
这里是真正无知者无畏的世界,小孩子不用上学,整天拿着一把AK满街跑,你以为他是青春期少年不经事,是叛逆期的思想以为这样很酷。
可实际上他们心里坚持的是“革命大业”,经过叛军指挥官的洗脑,他们坚信隔壁杜高人的部落是抢劫犯,是危害国家的,杀戮异族是正义的,因为杀死坏蛋的必然是好人。
小孩子的逻辑很简单,非黑即白。
但是社会的本质是复杂,人类的自以为是要把它想的简单。
战前动员,可以打鸡血,可以嘶吼,可以为了伟大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但是真正到战场上,一群小孩子怎能不怕,动摇了,哭着想要退缩,指挥官二话不说一枪先崩了。
疯狗强尼看了一眼,眼神复杂,好像悲伤,又有点愤怒,但是转眼这种复杂的情感就被杀戮的亢奋掩盖。
来不及思考这里面哪里出了错,为什么指挥官要杀掉刚刚还是正义使者的同伴。
为了将小孩子心中本能的一点点善连根拔去,头目纵容童子军去抽烟喝酒甚至吸毒以保持冲动,因为冲动的时候人可以什么都不想,正是“永生不死将军”想要的杀人机器,是头脑简单的。
转折发生在三个女人身上,第一个是电视台里的广播员,比强尼还高一头,强尼把她推倒强奸了。
初尝禁果,这次他没有杀死对方,面对“敌人”强尼找到一个可以不杀死对方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是他从出去洗劫村庄的时候遇到的一个女孩,他问女孩想不想加入自由军——这次他不想霸王硬上弓,甚至通过炫耀自己带的护身符来吸引女孩,然后女孩把他称为自己的男人,强尼爱上了曾经自己会杀掉的普通人。
女孩死的时候,强尼第一次哭了。
第三个女孩强尼曾经救过她的命,他想说自己喜欢她,她骂他强奸不算爱情,还暴打他一顿,夺过强尼深爱的AK,指着他,女孩哭了。
镜头到这里结束,强尼是否死在石榴裙下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强尼肯定不再是以前那个严重只有杀戮的童子军队长,人一旦开始思考爱情,学会流泪,就像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不再单纯,也因此有了人性。
剧情简单,没有《黑鹰坠落》般的惊心动魄枪林弹雨,叛军洗劫城市,抢占首都,起义军变成正规军,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是那么的势如破竹,就连唯一像样点的武装联合国军都没有开一枪一炮。
这也大概也是真正的非洲,残忍原始,任何来自外界的一点点武力支援就可以打破地区的平衡,所谓的政府顷刻间就可以化为泡影。
唯一不变的就是血腥的屠杀,跟地狱一般。
改变来自女人出现带来的性,性于动物就是一种繁衍的需求,但是人类的性却需要感情来支撑,所以有了类似爱情的东西。
情感的复杂是社会复杂性的基础,暴力希望抹除这种复杂,所以不相信爱情。
在非洲的大陆上,秉持着一种原始的信仰,弱肉强食,胜者为王。
如何处置阻碍自己满足欲望的人,唯一想到的做法就是杀掉。
文明社会的人把他称作残忍,所以选择在战场上公平地较量,文明社会以前的人信奉它为传统,所以一有机会就横刀相向。
两种态度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认为世界上存在主要矛盾,那么只要把这种矛盾祛除掉,目标就实现了。
而事实上主要跟次要是相对的,把主要敌对势力杀掉,就会有相对次要敌对势力变成相对主要的敌对势力。
只要我们把消灭矛盾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案,无疑就跟那些把强尼洗脑称为疯狗的人一样,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作为自诩文明世界的文明人,我们是否也同样有这样的错误冲动呢?
希望把问题根除掉,错误地把某一个跟过去割裂的方式当成目标而奋斗,而其实本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简单解决一切,世界就是这么复杂。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不拖泥带水,叙事干净利落。
孩子们无疑是愚昧的,他们的信仰坚定但客观上显得好笑且幼稚。
片子里除了黑人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人种。
种族主义甚至部落主义的色彩甚是浓厚。
Johnny需要什么?
他有什么样的信仰和欲望。
在一开始General NEVER DIE给了他信仰,并用金钱诱惑,阅历不深的Johnny接受了诱惑。
而当Never die成为兵败成为政府军的一员的时候,Johnny的信仰破灭,钱也没有了。
然后他看到一个女人,并隐隐中萌发了爱的冲动,或者是强奸的冲动。
Johnny分不清强奸和爱情有什么区别。
正如那个失去爸爸和弟弟的无名少女所质问他的一样。
也许Johnny信仰的只有暴力,想要的就一定要拿到,且只能以暴力的方式得到。
穿着婚纱的‘爱的丽塔’被击毙后,Johnny守在她的尸体旁痛苦落泪。
也许Johnny在最后欲‘干’无名少女的时候是在寻找潜意识里所需要的爱情,想重温‘爱的丽塔’给他的温暖,但很不幸,爱是双方的,Johnny失败了。
圣经落在地上的时候,似是在说明,其实Johnny没有信仰,他空虚地很,可怜地很。
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人性,不了解自己。
他始终只是一条MAD DOG ,尽管有那么一个时刻,人性脆弱的一面也曾在他身上发出微弱的光。
影片非常值得一看我觉得吧,这一生如果能去一趟非洲,去体验一下这种生活,哇噻,也太刺激了吧,哦也去过那里就相当于死过一次呀将生命重新的,重新的去体会...
是一部法国、比利时、利比里亚合作拍摄的战争题材电影。
改编自艾曼纽埃耳·东轧拉的作品,导演让-斯蒂芬·萨瓦尔已经是一位知名的纪录片工作者。
曾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具希望奖。
以纪录片的形式拍下非洲的苦难是欧洲人的俯视、蔑视还是满足西方大众的好奇还是表达对生命的关注和反对战争。
无论出于什么缘由,电影导演是无法制止战争的,如果是战争导演或许可能。
当“不死将军”把事先除掉弹药的子弹射向那些被挟持的孩子时,他利用自己的知识蒙蔽了战火中的孩子。
强尼应该知道这个秘密,他上过中学二年级,读过中学三年级的课本。
这群娃娃兵的一个口号是打死那些杜高人。
在这部影片里出现了两次娃娃兵和杜高人的冲突。
第一次是在强尼带领娃娃兵攻下电视台后,另一次是强尼领着娃娃兵到一位高中教师的家里抢劫。
在电视台里,强尼和“没有好建议”堵住了一个惊恐的女人。
片刻之后,强尼认出她是杜高人,就是在电视上批评他们乱杀群众的女新闻人——塔尼亚·托友。
他们强奸了她。
在高中教师家里那次,强尼用枪指着两位老人问他们什么职业,女主人说自己是高中教师。
她立即被认为是杜高人。
强尼很生气地说,只有你有知识吗,我上过中学二年级,读过中学三年级的课。
强尼挑衅说你要回答出两个问题,就给她和她丈夫活路。
第一个问题求三角形的面积,第二个问题算出来十的立方。
她说出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却没有躲避到被侮辱的命运。
在影片的结尾,强尼却拿出一本书对他心仪的女孩说,你要去读书。
强尼这种矛盾的态度,很令人费解。
尤其是在他凌辱了两位接受过教育的女性之后。
不应该夸大这部影片有什么现实的政治或者社会意涵,导演甚至没有在片中指出具体这是哪个非洲国家。
娃娃兵不仅非洲有,东南亚国家也有过,二战德国也曾将少年送上过战场。
对于未成年人持枪杀戮的道德意涵的观察与反思并不是本片的成功之处,其实也并非这部影片的重点。
这部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片,暴力是卖点,少年是噱头。
这位法国导演目前为数不多的几部长片,2008年的《疯狗强尼》,2012年的《朋克》,2017年的《炼狱信使》,共同的特点都是暴力。
故事都发生在主流社会规则之外,主角都是边缘人群。
这样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给了影片呈现极度暴力的合理空间。
而导演在影片中努力追求的也是暴力的视听呈现。
所有商业元素都可以在《疯狗强尼》中看到,故事也是标准类型化的。
无恶不作的强尼一路杀伐,与善良勇敢的粉衣少女偶遇,迷惑人的感情线慢慢铺垫,最终的结局给所有浪漫期待一记猛拳。
杀戮队伍里穿着婚纱的女孩和带着一副翅膀的男孩并非有多大的隐喻,只是为这只杀戮队伍增加更加奇异的视觉效果。
这位导演是一位值得关注的导演。
他的影片追求高度感官刺激,无疑是对法国作者电影传统的极端叛逆。
仅凭这几部作品就可以看出他几乎是法国电影界的异类。
如果他是美国导演,随着这几部作品的试水,等待他的很可能是商业上的成功和大片商的青睐。
而身为法国导演,他仅只能获得及其低廉的制作资金,并在一个高度snob的市场上奋力拼杀。
成功的人总是偶然的生逢其时,不成功的人总是在错的时空努力挣扎。
我觉得很牛逼!他应该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以及che的指导!
我发现,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正规军还是杂牌军,政治工作都很重要。没有人天生会去仇视别的种族,只在于灌输的是什么思想。
一边在疯狂挥霍物质,而这边却在水深火热之中。
强尼喜欢爱女人
感觉像在看纪录片
不多好,但是个话题。Joseph.Duo饰演General Never Die http://bbs.tiexue.net/post_3605055_1.html
剧情太简单了。
一個關於戰爭、槍械與童年的悲劇。ps:中間“蝴蝶”唱的歌很有意思,很粗俗又很无奈 。
片子不错,但我讨厌美国意识下所谓的关注,越是低劣的人性和生活状态越受好评,无怪乎就是迎合美国精神物质上自以为是的优越感。
用100分钟告诉人们步枪就能帮孩子得到一切,摆布所有人,为所欲为。那么,进化的意义又何在?悲悯的力量被人性中的黑暗远远盖过了。没有人物刻画、没有主题,只有不断的作恶,践踏生命,而结尾的批判性又显得极为做作。
不管怎样我本能地讨厌他们的行为
偏颇的刻意,熟练的镜头语言,粗鄙而深情的歌曲。始终坚信黑人就是受苦的人更需要呼喊。
强尼很可悲,他想好好生活恋爱,但又得面对现实,他想做个好人,但情境又不允许,那就好好做个坏人,做的有板有眼,但也别忘了,你给予生活什么,生活就回馈给你什么,这就是命啊
现实很残酷
疯子一群疯子!!
社会强暴了这些少年,他们又反过来强暴这个社会。
同《上帝之城》给人以视觉、精神的震撼,一帮娃娃兵烧杀抢掠,什么都抢,婚纱,肥猪,并且喜怒无常。剧情就是一群疯子在拿枪射杀。
没看下去
两分只给小女孩。
非一般人能看,非洲童子军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