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
Bird,女孩与鸟(台)
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
主演:巴里·基奥恩,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詹姆斯·尼尔森-乔伊斯,贾思敏·乔布森,里斯·耶茨,乔安·马修斯,弗兰琪·波克斯,妮基娅·亚当斯,杰森·布达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女孩住在英国肯特郡的闲置空屋里,同父异母的哥哥与友人成日寻仇滋事,热恋中的年轻父亲则忙着筹钱准备婚礼,十二岁的她已经懂得照顾自己。路边海鸥漫步、窗外乌鸦展翅、群鸟翱翔天际;这些手机记录下的渺小幸福,让她短暂逃离困厄现实。从没有人想理解她,直到有天,她遇见流浪的「鸟」,一个穿着长裙、有着奇怪名字、喜欢站在天台,总是..详细 >
英国魏书钧
向往能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可再自由的鸟儿也总有双脚落地的一天。
很棒,像小时候的梦
如果在影院看估计能有四颗星
影像是真好,但是这内核的老派程度(导演前作前作前作的重复
看不懂,好好讲故事不行吗,非要矫揉造作
影像非常躁动,手持拍出了青春动荡的感觉,鸟的意象用的非常好。电影语言满分。细腻,生动,超现实,非常飞。五星力荐
No matter what they take from me.They can’t take away my dignity.
【5】更艺术了。但也更失望了。如果非要对比阿诺德本身的话,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screenplay的全面退步,本片已经不能够穿起片名最重要的题眼“鸟”。 《美国甜心》那些流畅的剧作和人物姿态在本片似乎找不到了,变成了找爹,找被家暴的妈的故事了。台湾片名翻译地最准确的《女孩与鸟》,本片确实我只看到了女孩,那段超现实的鸟真的让我大笑。手持摄影和故事格局看似装的很大,但真的远不如她过往对边缘人群screenplay的撰写。
我好像不明白。
混蛋没有资格当父母,但往往混蛋最轻易不经大脑就生小孩,他们就是悲剧制造机。导演,我已经尽量帮你升华了,实在是拍得不痛不痒。装文艺又装得不够彻底,批判又批判不到点上,要啥没啥,所以还有什么能看的?
太好听了,声画冲击生猛,虽然觉得故事停在三人共乘滑板车回家的路上就好了,但是在the universal 的卡拉ok声中还是暴哭了。海真的如此治愈吗?海边之旅让我想起了小偷家族,一样的非血亲的破碎临时家庭。出现了两次蜜蜂的镜头,终于明白了Max richter四季的春里面嗡嗡的是什么。
#77th Cannes Competition# 4/10 只剩下最基本的部分仍然保有阿诺德的功力,其余均在完全错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或者说从最初对角色形象的确立就是失败的。
@LHC前段一度氛围营造蛮好的,但议题摊开之后就变得无比聒噪无趣。手持质感不错。
喜欢bird,但故事的呈现是逐渐平庸的过程
《美国甜心》到现在的八年间,即使有不愉快的《大小谎言》幕后分歧、和Joey Soloway的两次合作以及纪录片,仍然感觉到她并没有真正的“BACK”,去完成一个足够让大家熟悉(或者“被奖励”)的故事。依然“在路上”、足够让人记住的音乐选用以及并不光鲜仍然混乱的角色境遇…那些让人喜欢的东西得到保留,终于全数归位。在这之外尝试加入的奇幻元素,抑或更有履历的演员所投射的力量;却通通像在做无用的加法。在撕扯着那些熟悉,也被迫将人拽入一种未知。
青春的懵懂,月经的出潮,叛逆的想要冲出父亲的禁锢,加入帮派以及破坏父亲的婚礼来达到对自我的认可。现实与虚幻相结合,伯德或许是女孩潜意识的化身,是向往自由的鸟,但当经历了一切,当自己成为扮演母亲的角色,保护自己的妹妹,甚至是自己的母亲,那只幻化而成的鸟最终成为了强大的自己,不仅让母亲得到了自由,也让自己明白了自由的真正意义。最终,在自我认同之路上,达到了自我的救赎,叛逆也就不复存在,理解并最终穿上了父亲所给的裙子,参加了父亲的婚礼。二十八岁的父亲当爷爷实在是震惊我了。。。
变鸟的时候后排传来了笑声,为什么突然魔幻了,停留在这里也不是不行,但是魔幻完还要演15分钟现实生活,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对这种小女孩和青壮年男子互相慰藉的戏码保持警惕。小女孩很好,是故事不好。
tiff24 电影里的月经来到了现实中(认真地说,这片把ffffranz用出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以及同样是在电影里插竖屏手机视频,谁动脑子了谁没动脑子真是一目了然……
演员不错,电影背后没有很强的创意跟故事,导演一直在重复他之前电影中成功的东西,但在这里没有达到同样的效果。关于鸟的存在,它是真实的还是贝利想象的,是开放性的,但我觉得鸟不该有羽翼的镜头出现,出来反倒low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