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在影院里,我就一直估摸着是不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在尝试领着孩子去看变形金刚了,但终究寻查未果,多数还是年轻或心态依旧年轻的男男女女。
当然这部电影也必然不是适合孩子看的片子,异形体,暴力,还有一点暴露。
孩子看过后肯定也冒出来十万个为什么,让你无法招架。
上次也有人问了我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今年最期待这么一个电脑特技片,我想了很久才回答她,如果用量化的方式考量我的童年,欢乐的时光是100的话,那变形金刚就是90,可能还有10来自红白机和类似的回忆,诸如绿色的龟或机器的猫。
但没有一个动画形象像柱子哥那样给你以坚定和信任,没有一个动画形象憨厚如大黄蜂般深入人心,其实这还不够,我们都为拥有一个带着孩之宝认证的变形金刚玩具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都止步于橱窗前,看琳琅满目的货架而不肯离去,我们都为了拆解到一种新的变形形式而兴奋不已,我们都期望通过期末考试的满分来换取父母的这份礼物。
那时候玩具是奢侈品,孩子是如此渴望。
当街坊邻居十来个小朋友凑的变形金刚齐聚一堂,我们就自编自演的,或重复电视里的情节,汽车人,变形,出发,在充满想象的舞台上为玩具设计不同的台词和动作。
电视也是如此,变形金刚的可爱之处,绝不是汽车人如何一次次粉碎了霸天虎的阴谋,更不是来自宇宙外太空的科学幻想。
而是不断地,涌现出新的形象,感知器,收音机,钢索,计算王,补天士,总有新的人物粉墨登场,却又被这些更绝美的亮相所击败,每一集的开始,你都无法知道今天大哥会带着谁登场,又是否有新的人物精彩的亮相。
清楚记得当年机器恐龙出现的那集,我一度错过了,于是追着各个电视台的重播不肯放弃,大半年的时间,终于遂了自己的心愿。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改变,所以变形金刚1上映的那天,我看到擎天柱从花哨到五光十色的拖车中站起却还带有依稀的模样时,竟激动得喘不过气来,所以,所以在今天我还是要去影院,如赴生命中一场重要的约会,只为回味那些童年里绝美的亮相。
当大哥的车厢打开,我似乎看到滚珠的登场,当搅拌机和挖土机开始变形,我才不去管大力神是不是旧时的帅气模样,当天火脱掉白色外套变成隐形战机,他仍然保留凄美的姿势。
只要擎天柱还站立着,管他还有没有爱情故事的混蛋结局。
这就是变形金刚,不管我们是否年华老去。
都始终想要听见大哥那浑厚的嗓音:“我,是擎天柱”。
2008年10月11日,北京时间8点整,我们超能力学院时空旅行班集体组团去看了FOX大MM的《变形金刚2》!
本来老师的计划是带我们去看凯奇叔叔配音的《阿童木》,但是二胖说,“老师,看阿童木太幼稚了!
不如我们去看FOX大MM的小蛮腰吧!
那妞不错!
”老师淫荡的笑了,说:“好!
”然后我们全班男生也都欢呼起来!
FOX大MM,俺们来了!
于是乎,我们坐上了时光机,抵达了2009年6月26日的美国。
等等,我得表个态,其实我私底下是很鄙视他们的。
虽然FOX大MM确实很性感。
……………………………………省略很多字。
好,现在我正看到第八十二分钟。
擎天柱正在和希安.拉博夫聊天,不过怎么TM的没字幕啊!
美国电影院一直以来都有个缺点!
就是没有中文字幕!
没字幕我怎么看?
他们难道不知道飞鸟和CNXP字幕组?
我草!
我看了眼其他同学,他们竟然在打牌!
打牌也不叫我!
算了!
我又看了眼老师,靠,狗日的在打飞机!
好,你们狠。
我正襟危坐,继续看片。
“这片,咋没俄语字幕?
”我旁边的一俄国哥们忽然转过头来冲我说道。
幸亏我学过俄语。
“妈了个逼的,你现在才发现!
”我靠了一声,“这叫英语电影!
我看过的英语电影!
”“妈了个逼的。
”我又嘟囔了几句,本来还想说几句的,但是FOX大MM又出镜了。
我昨天晚上看的,还真不错,就是时间太长,回家都一点了。
人超多,剧情及效果还真的不错。
不过更喜欢小时候的动画片。
《变形金刚2》(以下简称《TF2》)的零点首映,UCG观影团组织了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体行动。
21人捧场的记录,估计得到《变形金刚3》上映时才有被打破的可能。
对于该片的观影感受,多哥的剧透版影评基本上还是挺有代表性的,而Gouki则更直接地表示,接下来要尽快再看一遍IMAX版。
至于本刀,我的直观感受如下:这是一部教科书式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场面火爆、情节跌宕,三分钟一个笑料,五分钟一个火爆场面,全片几无冷场——当然,前提是《TF2》说的是变形金刚们的故事。
而这一切,都已经值回票价了。
不过谈到所谓人文价值、剧情逻辑、意识形态,当你嘴里塞满爆米花时,对着别有用心的质疑者来一句:“Who care?”,看着对方错愕的眼神,那感觉其实也挺爽的。
本以为少年时痴迷变形金刚的一代人,对影片应该表示整体上的认可,但今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老兄聊起来《TF2》,他上来第一句话“《TF2》真烂!
”,如当头棒喝,还是把我给砸蒙了。
具体一聊,原来此公最不满的竟然是片中关于变形金刚们的一些设定,如机器人会魔法是让他最无法接受的。
而金刚们文戏太少,几乎全部沦为配角,则让他觉得影片该改名为《指环王之山姆送粉记》。
平心而论,他的这些看法的确也挺中肯,堕落金刚老前辈在金字塔顶举起法杖那一刻,本刀也是被小雷了一下,但随即释然了。
毕竟“堕老师”是以变形金刚们的祖先十三贤人之一的身份出现的,不管这种文明是基于何种形式的生命,在其社会发展的初期,巫术是必然会出现的东西。
当然,要想理顺这个思路,我们首先要摆脱“变形金刚是五面怪在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量产化的机器人”这一既有认识。
理解不了这一点,那你就只能和那些考据派的“真TF饭”们一起去怨天尤人吧!
认真,你就输了!
这句话用于解答《TF2》是否“忠实原著设定”的疑问,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变形金刚们的戏份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大胆的推测。
《TF1》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成功,让美国当局惊喜地发现了又一个展示“美国精神”的绝佳平台。
别告诉我你觉得美国强大到根本不需要这样干,金融海啸爆发前,美国可能没必要这样,但现如今,美国精神正在遭受经济衰退失业剧增等的严峻考验。
在这个时候,已经够烦的老百姓们,在影院基本上再也看不得什么闹心事儿了。
那这会儿什么最对观众的胃口?
显然是以“自由、团结、博爱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等等”为卖点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而这也正是好莱坞最擅长的类型之一,而说到把握和拿捏此类影片的能力,导演麦克尔·贝(以下简称麦老师)更是一等一的好手。
既然万事俱备,那大家自然一拍即合——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得到了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大量的现役战机和坦克以及军队成为影片的道具。
观众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那种美军形象宣传片式的镜头,也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军方下足了本钱,麦老师肯定要投桃报李——于是,曾经在《TF1》中单枪匹马即可扫平美军基地的霸天虎战士,在《TF2》中竟然成了艰难挣扎在M1A2战车炮火中的可怜虫。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当了炮灰的霸天虎是刚刚孵化出来的菜鸟,他们的失败是因为严重缺乏战斗经验。
但不可一世的大力神,在电磁轨道炮的进攻下一击即溃,已经将事实说得很清楚了——任你恐怖份子再狡猾,也斗不过我们英勇的美力坚战士!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霸天虎这一外星恐怖组织的袭击时,如果要突出人类的抵抗,那机器人们的戏份自然会受到影响,不管你是狂派还是博派。
换个角度,从主创们的角度来看,让人类来担纲主角,比让机器人来演还是要省成本得多。
电脑特效再牛B,炸个金字塔航空母舰啥的没问题,用来充分展现机器人的喜怒哀乐,还是会有些力不从心。
毕竟,大黄蜂那种“伤感如尿崩”式的澎湃表演,出现一两次还能算个不错的笑点,但要都这样处理,整部电影将完全陷入失控。
实际上,就戏份还不算太少的擎天柱、大黄蜂、威震天和红蜘蛛几个来说,我感到眼前出现的几乎就是当年动画片中的人物。
当然,或许是为了弥补观众对“邪不胜正”的期待,双刀双枪版的擎天柱比上一集要英勇善战得多。
特别值得一提的威震天和红蜘蛛,这老哥俩的对手戏几乎就是当年动画中的翻版。
一个狂妄自负野心膨胀的恐怖组织首领,一个时刻想着篡权的奸佞老二,实在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欢乐。
记得有一个镜头是F22状态的红蜘蛛极帅气地在金字塔上空甩出一条优雅的弧线向屏幕左上角飞去并出画,紧接着半秒钟后,镜头没转,仿佛受了重击的他狼狈地摔回到金字塔尖上。
接下来便是威震天的一顿怒斥,这组镜头让我笑到肚子疼,仿佛回到了儿时的电视机前。
“这集拍得感觉像看动画片一样!
”记得在从影院返回的路上,同车的雷电小朋友如是说,而这也是本刀在观影结束后的感受之一。
弱化到纯爆米花级的剧情、形象鲜明到全面脸谱化的人物、再次挑战视觉极限的机器人“肉”搏,这些无一不是让电影变得更“没内涵”的元素。
但我们不妨再换个角度,除了通常商业电影的元素,《TF1》的成功要素是什么?
怀旧和创新。
怀旧在哪里?
那些尘封在观众记忆中的角色们。
创新在什么地方?
在于对变形金刚机体的全方位重新演绎(别告诉我说你看《TF1》时发现擎天柱不再是小时候那个高大全的英雄)。
《TF2》其实仍然是这个思路。
只是,在视觉冲击力的边际效用递减前提下(还记得《TF1》时,擎天柱在山姆面前变形的那一幕带来的欢呼声吧?
《TF2》时,复杂数十倍的大力神进行组合时,都没有让观众们HI到这个程度),创新之路已经越来越难走时,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怀旧的作用?
麦老师们估计拍了几天脑袋,想到了一个办法——干脆咱就按照当年动画片的思路,加点新角色、加点大场面、加点笑料,来搞一个真人动画片吧!
这个办法不高明,但目前来说,效果还不错。
起码在片尾红蜘蛛劝威震天撤退时的那场,我的确看到了那个在当年动画片中永远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的威震天。
总的来说,作为《TF》三部曲的第二部,《TF2》基本完成了任务,商业成绩应该不用担心。
如果调整好心态,就当自己回到了那个“姑娘虽好,但不如变形金刚好”的少年时代,那么,你一定能在这部影片中得到充分的观影乐趣。
"汽车人,变形!
" 很多年前,这一声呐喊能让所有正在想方设法劝孩子吃饭的家长心惊肉跳。
许多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知道在这个油价时时上扬的球状世界里,汽车人或许早已不堪重负的归去了。
天大的利好!
而今他们又回来了,回来两年了。
去年回来时,人类给他们拍了片,一张张老面孔,让我们恍惚隔世。
今年回来时,人类又给他们拍了片,一张张新面孔,都谁跟谁啊!
记忆中的大力神那绝对是腕儿!
两派千方拉拢,人家随心所欲。
了不起,那支青年突击队优秀有干劲!
哎,现在工人都已老去,一变形,竟然变成了吸尘器。
竟然还有女的,有人说是创意,可机器人又不是胎生,没听说威震天长了小JJ.最先发现墓地的考古专家真不行,都到了前厅愣是不知道墙后才有东西,快回去看看鬼吹灯学习学习美国小伙儿真聪明,一切得来太容易,要搁中国,估计就是练成了乾坤大魔移的张无忌。
霸天虎多得出奇,飞的太快,死的太急,因为美国壮小伙最擅长打飞机。
机器人长的都差不离,我看的已经很仔细,看完愣是一个没分清,以为是没拒签的葫芦兄弟?
威震天去年死了,今年又飞来飞去,擎天柱今年死了,不到年底就喘上了气。
这么厉害,难道把七颗龙珠凑齐那么容易!
照这样下去,不知道要拍多少集,估计这辈子看不到大结局这一通乱打,竟打得票房红出几亿美金,奇迹。
不过这是大制作的通病,钱给的太多,总的拍出点东西,拍出来了,发现钱还剩很多,没办法全砸给了特技。
很多震撼,很少感动。
迈克尔拍珍珠港时就是这套路,不知道拍片时忙活什么,剧本是别人写的,特技是别人做的,他这能力也就是中关村一黑托,买点零件攥个杂牌计算机。
不过他也是有创意的,拍爱情,用机器人当小三;拍亲情,让那对老夫妻换着国家奔来奔去,末了还泪流满面说:儿子,你别去! 儿子说:为了人类,为了地球我要去!
上甘岭?
影院里,没人笑,也没人哭,几十个机器人在屏幕上咋咋呼呼,心想地球人太麻木!
以后还得看小制作的电影,慢慢拍,一步一步的拍,边拍边思考,把想法多用在片场,别用在计算机房。
比第一集精彩N多。
打斗更真实,更细节化(不知道花了多少米啊。
特别是那只机器豹,跑得太帅了)男主角帅了不少,女主角虽然花瓶,但确实HOT。
几个搞笑的角色配合的恰到好处。
唯一的败笔我觉得是那个变成人形的女机器人。
太扯了。
要是霸天虎能变成人形,就不是“变形金刚”,而是高级“终结者”了。
这编下去刚才看了另外一人写的花絮,原来里面除了特技,都是实打实的军事基地及高端装备——光看这,也值回票价了。
比起蜘蛛侠等等超人类。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笨头笨脑、没有太多话语的汽车们更让我觉得亲切及激动。
当看到擎天柱为了保护山姆而倒下时,忍不住握紧了拳头。
下一部猛片,期待“哈里波特”了。
另外国产的《开国——》,集中了国内老中青所有大牌的男女演员,真是数也数不过来。
也有点小兴趣。
变形金刚中体现了哪些主题?
爱,亲情,爱国主义,对地球/人类的责任,没有比这些更主流的了,而且你明明知道这个片子只是视觉效果的堆砌,充斥着直白的贴片广告,情节非常小儿科,姑娘们纯粹出卖性感,但是你还是愿意掏钱买票看。
我也愿意看。
刚好在影片开始前看了中影的60周年国庆献礼“巨作”——建国大业——的预告片。
从来没见过这种预告片,你不能从中看出任何关于影片的内容,它只是跟幻灯片似的一一罗列剧中出镜的大腕们,每个三秒钟,一个也不能少,潜台词是“小样我就不信里头没一个你喜欢的!
”这体现了制片方对这部“主流影片”市场前景的不自信——如果单纯靠题材和剧情,而不是扎堆儿露脸的腕儿们,恐怕没几个人会愿意自掏腰包进电影院吧中国和美国主流影片的区别在哪?
我们不做理论研究,比较一下就可以了。
当年获得美国空军赞助的《壮志凌云》,和现今有五角大楼支持的《变形金刚》,都是美军的赤裸裸的宣传片,但是你不会因为对美帝有看法而朝屏幕吐口水。
我们的八一厂二十年来有拿得出的作品吗?
《大决战》我很喜欢,但是除了大陆也就是在香港上映过,还因为过于血腥而禁止青少年观看。
我们都知道HOLLYWOOD在进行文化输出,在向全世界宣传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甚至他们的很多动画片和喜剧片都隐藏着基督教宗教精神和典故。
但是我们体制下的主流电影能对抗得了吗?
能抵制的了吗?
能更加赢得观众吗?
答案不言自喻。
单从变形金刚来说,毫无疑问,留心的人都会被美军的全球投送能力震撼(当然里面有夸张的成分),对美国工业化的产品充满兴趣(看见“铁皮”头上闪亮的GM标志了吗),潜意识里我们都会感觉到,这真的是当世最强大的国家,太岁头上动土不是闹着玩的。
而我们的主流影片向世界宣传了什么,卧虎藏龙我们不好意思腆着脸说是这边搞的吧?
这边全是卧虎藏龙的跟风。
我们输出的形象是什么?
是凛然难犯高大强悍的喷火巨龙吗?
不是。
是迟钝几乎丧失生育能力的吃竹子的熊猫。
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牛逼主流电影?
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变形金刚放在中国拍会怎么样?
两只小狗的动作也太不雅了吧,姑娘们的翘臀也太淫秽了吧,竟然还敢把部级领导从飞机上扔出去?
对不起,剧本都通不过。
所以,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审查制度不再狂舞剪刀了,政治的大腿不会插上艺术的床了,官员们雪亮的眼睛放出理性的光芒了——就有戏了
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时没能干掉太平洋舰队一艘航母,Michael Bay在拍《珍珠港》的时候当然也不能硬生生地为美国的国耻日加上更加可耻的一笔,我相信这个喜欢用爆炸融化钢铁大家伙的老变态当时一定留下了遗憾。
好了,在《变形金刚2》中,他终于完成夙愿,把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击成两半。
更大的投入,更多的金刚,更长的放映时间,《变形金刚2》让Michael Bay相信又一次捞钱的机会到了:《变形金刚》让他赚了7000万美元以上,而这次,他要的更多。
只不过,有个小小的问题,就如同他的其它电影:《世界末日》、《勇闯夺命岛》、《珍珠港》、《Bad Boy》……一样,影评人和文青们对《变形金刚2》口诛笔伐,抨击其“无聊和冗长”。
Michael Bay发飙了,他在自己的Blog上提醒影评人“不要忘记教训”,还指责派拉蒙没有做好《变形金刚2》的宣传工作,说他们在各大媒体上的广告很“脑残”。
在IMDb上,《变形金刚2》的分数一直比较稳定,7分以上,而在烂番茄网站(rotten tomatoes),前天的时候它的评分是33%好评,今天我看完这部电影一查,22%。
这两个评分说明了普通观众认为《变2》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而影评人和文青们认为《变2》真的很二。
我非常沉痛地同意文青们的观点。
作为好莱坞最能花钱的导演,Michael Bay的成功之道有三个:炸药、炸药、更多的炸药。
我这么说绝对不是鄙视他老人家炸过了夺命岛后炸珍珠港,炸过了珍珠港后炸胡佛大坝,炸过了胡佛大坝炸金字塔。
事实上,我很喜欢Michael Bay,感谢他带给了我们这么多不用大脑就可以观看的大片,结局总是美好的,爱情总是圆满的,主角总是安全的,就算不安全也是为了民族大义的。
真好,没有了他,好莱坞每年的票房会少它几亿美元,《变形金刚》全球赚了10亿美元左右。
多伟大的贡献啊,虽然Michael Bay自己从中抽成7000万美元以上,但人家不是活雷锋对吧?
人家也要吃饭也要开法拉利也要住豪宅对不?!
可是这次Michael Bay发飙了,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警告影评人们不要忘记教训(他们越骂票房就越好),还说自己的电影是拍给真正的影迷看的。
Michael Bay似乎从来都没法讨好影评人和文青们,我认为原因如下:你瞧,咱们最先接触电影很少是文艺片吧,至少对于我来说,大片是我刚开始看电影时的唯一选择,场面要大,情节要紧,主角要够硬汉——对,爆米花电影是最佳选择,战争或者世界末日,最刺激最华丽。
可是当我看到200部以上的电影时,我发现“大片”越来越少了——毕竟,好莱坞一年的总票房也就100亿美元左右,每年能有多少部亿元级制作的影片上马呢?
于是我开始看那些有名的文艺片,什么救赎啊,什么名单啊,还有那些奥斯卡提名的电影。
慢慢的到现在,我已经看过了700多部电影,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人物和一段含蓄、生活化而富有感情的情节比两个小时的狂轰滥炸让我更加兴奋。
我可能是老了,虽然我才25岁。
我相信那些影评人或者文青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吧,真的,我很乐意去看一部“大片”,我会笑,但不会哭,不会兴奋,只会频频看表。
我期待着惊喜,但惊喜越来越少在烂番茄上我看到一个评论者的话,他说只有一个14岁的小男孩会觉得《变形金刚2》值回票价。
其实我挺羡慕一个14岁的孩子,他能从这样的电影里获得精神上的乐趣,而我,只能坐在椅子上不由自主地数着影片逻辑上的错误。
你瞧,拍一部满是爆炸物味道的电影,最难的就是找到一个好剧本,这决定了你拍的是《勇闯夺命岛》还是《未来水世界》。
非常可惜,《变2》的这个剧本很难上及格线。
这个剧本充满了逻辑错误:如果“方块”的碎片可以让博物馆里的老家伙复活,那它为什么不能直接复活“擎天柱”呢?
如果一个外星文明有瞬间移动的能力,为什么他还会被坦克炮弹摧毁呢?
如果可以模仿人类的皮肤和语言、动作,那么何须派机器狗这样的间谍?
这些问题看似较真儿,实际上它们组合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影片的带入感——对一部科幻片来说,这是致命的。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本片的编剧是Roberto Orci,他也是《Star Trek》的编剧,同样是今年暑期档的科幻大片,水准差了不是一点——我看了《Star Trek》三遍,自己掏钱。
把一个外星人毁灭地球的故事拍成两个半小时的长片,镜头里没有一点末日景象,那么时间都分派给了谁呢?
哦,一个男孩的大学第一天和他误食了大麻的妈妈,好吧,这些都没什么,至少让我们乐了一乐,但当全片三分之一强的时间都给了最后一场的沙漠大战,至少让我们看点不一样的吧——不!
炮击、轰炸、爆炸还是爆炸,几个步兵和霸天虎们打成平手,加了坦克后竟然还是一样。
最可怕的是,作为全片的总Boss,“The Fallen”竟然只是中间和最后露了两次脸,不可原谅啊,香港武侠片30年前就知道让最终Boss在前面就强抢个民女什么的做下恶,这样后面至少也死得其所啊。
如果没有对白铺垫,擎天柱5分钟K.O. “The Fallen”时我都不会以为电影要完了——啊?
原来他不是小跟班啊!
这个剧本唯一值得赞扬之处就是塑造了一个毛躁小伙儿,不得不说他还有点可爱,尤其是和一个比他性感太多倍女孩的组合很有化学反应。
可惜笑弹始终无法遮盖粗糙的剧情构思和了无新意的桥段。
墨西哥裔男孩的加入当然更是为了笑果,但是他其实什么都没做的结果让我怀疑这纯粹是为了讨好少数族裔观众的把戏:毕竟老黑都当总统了,我们也Change一把。
但是种族平等主义没有延伸到外星人身上,以至于汽车人们说的话还不如威震天们多,很明显,和原初动画不同,这部电影的主角和第一部一样,是人类和他们的武器,而不是金刚们——他们只是“Robot”。
数落了这个片子半天,其实我在前面说了,我和那些文青们一样,只是审美疲劳了。
这部片子,充其量只是每年暑假好莱坞模式化生产线上的普通品一个,至少还不像《终结者2018》那样烂得惊世骇俗,我只是很难找到它的优点罢了。
我还没老到分不清楚荧幕上那两个灰色或彩色的机器人谁是谁、谁在打谁以及谁赢了的地步,审美也没有老到到只能为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菲利普霍夫曼的对角戏喝彩的地步,但是让我为一部“大片”叫好很难,除非它有《Star Trek》和《Ironman》那样精彩的剧情和人物。
这就是作文青的代价。
也许Michael Bay是对的,他想要赚的是钱而不是好评,我们时不时的总需要些没大脑的片子来放松下,而他负责提供就是了。
这其实挺好,我们在观赏本片的时候放空了大脑,接受了一次美国先进武器广告片的洗礼——他们能战胜外星人呢!
笑一笑,洗洗睡吧。
别像我这么二,还给它写个东西——虽然也是乱划拉几笔——让我心理平衡点的是,我边写边看《Weeds》,哇,这个寡妇的故事比那华丽丽的电影可精彩太多了。
这是第2次看变形金刚!
好看,老美的特技力量太强大了,对白也被翻译的很幽默。。
特效一流,音乐一流,情节稍弱!!
画面还是很好看的,尤其到了埃及。。
效果超赞。。
大场面,够暴力,顶级特效制作团队。。
这种视觉大片, 还是看蓝光的爽!!
大黄蜂哭的时候巨可爱!
其他的震撼都來自影片的剪辑。
后半部整個一宣扬美国军事力量的片子,而且运用一贯的“世界末日说”,搞得我都要哭了。
太紧凑了,沒有一的节奏感好。。
一群汽车人和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人类部队)在一个青年的鼓动下保卫一个尸体,抵抗统治者(霸天虎)的攻击。
虽然还是四星==,但是是因为技术原因推介…非艺术原因……
满足……
Megan Fox的翘臀。
我受不了他们变形的瞬间 激动死了
能坐在埃及的遗迹上悠哉,还是让我艳羡不已的 CHY2019314
里面的女的除了妈能不能有点演技。
IMAX 和平影都 8:30 三十元
坚强如大黄蜂也有洒泪的柔情啊~~
这种电影还是要去影院看啊 不过没有当初看1时兴奋了
可惜我没有这个理解能力啊
噪音污染+视觉垃圾+俗套情节,还不如《无极》。
当听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时身边一个会心的都没有真是寂寞啊
金酸酶大奖狠狠抽了豆瓣一耳光
向工业光魔致敬,一场回味无穷的视觉盛宴,亦仅限于此~
荡气回肠,尤其是擎天柱在树林里一挑三的桥段,拍出了武侠片的味道。
一星给音乐 一星给megan 一星给大黄蜂!!
剧情忽略!爽就一个字!太长!掐掉半小时靠谱!
他女朋友好看
很爽很带感
又长又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