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克

Milk,夏菲米克的时代(港),自由大道(台),哈维·米克,牛奶分子

主演:西恩·潘,乔什·布洛林,詹姆斯·弗兰科,迭戈·卢纳,埃米尔·赫斯基,艾丽森·皮尔,丹尼斯·欧哈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米尔克》剧照

米尔克 剧照 NO.1米尔克 剧照 NO.2米尔克 剧照 NO.3米尔克 剧照 NO.4米尔克 剧照 NO.5米尔克 剧照 NO.6米尔克 剧照 NO.13米尔克 剧照 NO.14米尔克 剧照 NO.15米尔克 剧照 NO.16米尔克 剧照 NO.17米尔克 剧照 NO.18米尔克 剧照 NO.19米尔克 剧照 NO.20

《米尔克》剧情介绍

米尔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恋政治家。 1970年,年届不惑事业有成然而感情生活却一路坎坷的小商人米尔克(Sean Penn 西恩•潘 饰),偶然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James Franco 詹姆斯•弗兰科 饰),两人迅速陷入热恋,米尔克自此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不久他们搬到旧金山卡斯特罗街,合力经营一家摄影器材商店。随着两人恋情的公开化,小店逐渐成为同志们的聚集地,最后扩展到整个街区。 然而同志在当时仍不为公众所接受,他们依然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米尔克有感于此,决心从政,竞选城市监察员,以一己之力推动政府改善同志们的境遇。屡战屡败的米尔克最终获得成功,却也遭到保守势力的责难与攻击…… 本片荣获2009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Sean Penn)和最佳剧本奖、2009独立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露脸的老板甲虫王者森林居民的传说KINGOFPRISMbyPrettyRhythm温纳恶棍成长记玫瑰之战爱你输给了谁毒窃之徒WakeUp,GirlZOO!保持静止侠探西蒙当然是选择原谅她侠肝义胆追赶我可能丢了的爱情厌世三寡妇指甲刀人魔键的嘉年华教诲师冒牌上流冥界警局偶活学园Friends!第二季坤蒂拉娜逃脱的女孩有情天地无情刀时尚地狱天真男人巡夜人日志月光下的异世界之旅第二季8号展品有爱就有家

《米尔克》长篇影评

 1 ) 我曾以为我们可以相守一生。

感谢囧蛋同学千里迢迢的给我拷了米尔克的超清版,还给我电脑装了各种奇怪的插件,并且还试图把我的电脑上的输入法的兔斯基图标给弄掉,然后还很鄙视我的说,我电脑屏幕什么都没有....靠,什么都没有有什么好拽的啊!

我同学才跩咧!

下A片也放在桌面上!

多大方啊!

哼!

臭屁男。

《米尔克》是西恩潘的片子,说实话,假如不是因为我觉得海报有点意思,假如不是好几个人推荐我看,假如不是囧蛋刚好有这部片子,(错,他什么片子都有...)假如不是因为我某天晚上吃完饭就睡觉,可能那部片子会和之前我电脑里面的什么《柳条公园》《热泪伤痕》或者《once》一样,大概过上十个月我可能也不会想要去看。

刚好我打开了那片子,然后刚好片头的调调是我喜欢的那种怀旧情绪,于是我就躺在我温暖的床上看米尔克。

其实像很多片子是不适合两个人看的,在我心中一直觉得,适合两个人一起看的要么是恐怖片,要么是喜剧片,不能一起笑至少可以一起惊声尖叫,不能一起哭至少可以紧抱着彼此感受一下心跳。

可是这部片子要怎么说?

好笑?

有点。

感人?

有点。

惊悚,也不是没有。

说它是纪录片?

算。

说它是情爱片,也算。

说它是同志片?

明显。

说它是励志片,好像也可以。

假如要我这个无语的人来简述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的话,可能一大票电影上纲上线政治论爱好者要砸死我,可是他妈的我最讨厌那一票没事就把电影往政治上扯的人,不是和你没关系,可是每个你都扯上去未免也太无聊了吧。

而且扯了有意思你爱怎么扯就怎么扯,他妈的你又扯到***有人权没人权的事情,哎这都心知肚明的你还扯它干嘛.....好吧我还是以我正常的干巴的描述风格,来描述一下这个同志片的内容吧。

就是一个干巴巴的同性恋叫做米尔克,在他四十岁的时候遇见了他人生的第四个伴侣。

这个伴侣超级帅,剧中是一个爱尔兰人,他遇见米尔克的时候和他说,你应该改变自己,你都40岁了。

于是这个40岁的商人就开始了改变之路。

哇这算不算励志!

四十岁的时候在爱情的激动下换了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地点,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从头开始。

他们一起搬到了纽约,在一个街道里面开了一家摄影器材店(貌似),但是他们开店的时候遭到了当时天主教徒的阻挠,以及社会的阻挠。

他们穿着喇叭裤留着络腮胡在街区里面张扬的接吻。

可是阻力越来越大,天主教徒们得到议员的支持,开始了大规模的击毙同志议题支持活动,于是gay这边惊恐了,作为一个摄影店的老板,同时也是一个gay,并且力图改变自己做一件能让自己为之自豪的事情的米尔克,决定要参加参议院选举。

因为黑人有黑人头领,华人有华人头领,天主教有天主教头领,那么gay也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来支持他们,保护他们,维护他们的应有权利。

他做了大量的努力,在这期间他遇见了一个戴着大眼镜的准备去西班牙和他的情人共度一生的小同志。

(这个人我认为长的非常的让我喜欢,但是我也没注意到底是谁演的,因为我完全没办法认清欧美明星。

)这个小同志成为他政坛生涯中的得力助手,和他演着双簧,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这个小同志去了西班牙回来之后对着米尔克大哭,他在那个阴暗的小工作间里面,拿下黑框眼镜擦了擦,说:“我还以为我可以和他共度一生。

”眼角酸酸的,我突然想到燕州牧曾经对我说的话,你要习惯一些事情,比如自己一个人接受那些悲欢离合,以及被爱护被抛弃被欺骗。

我在某些事情之后确实是默默的接受了一些事情,但是到目前来说我还是无法像他话语中那样做到平静的接受。

跟着那些人就开始了选举的历程,而那个帅气的伴侣在第四次选举的时候离开了米尔克,尽管他们看起来眼神里面那么相爱。

milk在他离开时坐在一个舒服的椅子上默默地看着他,他走了他把文件从膝盖上移开,奔到窗前看那个背影。

大概还是要说那一句话,为什么明明相爱的人却不能够在一起。

相爱算个屁啊。

之后他们彼此有了另一个伴侣。

milk有了一个叫做杰克的伴侣,他任性娇气矫情,做作幼稚俗气甚至流里流气。

milk的同伴以及我开始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和他在一起。

看完之后我才明白,每个人都有保护欲,而杰克是弱势,并且虽然他有种种不好,可是他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全心全意的对待着milk,因为milk是他的全部。

一个人把你当做是他的全部的时候,那种依赖感还有满足感应该是无法抵挡的。

更何况,忙碌一天之后回家有人在家等待,做着沙拉等你回来吃,多窝心。

然后越来越忙越来越忙,和政客们忙着辩论吵架周旋,为了利益关系斡旋在各种派系之间,milk他说我好烦。

可是杰克还是打电话问他几点回家,他说六点一刻。

等他回家的时候,发现满屋子贴满了最后的纸笺,写着我爱你,写着再见,写着这是我最后的表演你喜欢么?

推开门杰克吊死在浴室里面。

他抱着杰克的尸体躺在地板上崩溃大哭,我也大哭。

为什么。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想哭。

然后后来他赢了那个选举。

并且之后又干了一些大的事情,可是那不重要。

他最后被人杀了。

他被杀的那一刻对面的窗户上挂着他最喜爱的歌剧托斯卡海报。

前天我从2号线回家的时候也看到了托斯卡的海报。

囧蛋还在海报前面看了小半天。

可是我现在真的好讨厌和别人分开的感觉。

我记得那时候我回宿舍都是师兄把我送到宿舍门口,然后再自己回去。

可是现在连半夜去机场,也都要自己一个人打车过去宾馆,晚上回家一个人坐公交车,原来毕业之后就真的统统变成残花败柳昨日黄花一毛钱也不值了。

我想摸着圆圆的肚子,还有比我大的胸部的人睡觉。

我想每个冬天的被窝里面都是暖暖的,然后我蜷缩在一边的时候,另一个蜷缩的人敲我说抱着我的背,我没安全感。

啊想想就觉得好好笑啊。

可是啊那不都是不可能的嘛。

原来我的人生开始变成悲剧的了。

没彩色,滚开。

 2 ) 自由大道 (Milk, 2008)

http://polarbear.ycool.com/post.3137220.html雖然網路上已有眾多影評文字,雖然尚未脫離午夜場後的情緒,雖然還有很多東西仍寄予未來,還是想記下些什麼。

這部由 Gus Van Sant 執導的電影,聚焦於美國第一位公開出櫃的議員 Harvey Milk (1930-1978) 生前最精彩的十年,也是美國同志運動史最激昂的一段。

不論選角或故事內容,都盡量貼近真實,導演的節奏明快、敘述有條理,是一部十分成功的傳記式電影,不論從同志、政治、社會等社科或人文面向來看,都是個豐富多汁的文本。

「我需要改變。

四十歲了,還沒做過一件自己覺得驕傲的事」,影片一開頭,Milk說著。

其實Milk本人一直是個工作表現不錯、卻不滿於既定生活的人,在從紐約一路浪蕩到加州的Castro Street之前,也曾在德州生活過。

六、七0年代的美國是個對同志頗為高壓的年代,影片中警察大肆在同志酒吧逮捕、毆打同志,同志們時常得隨身攜帶哨子自保互助,更別提口交仍屬於犯罪,被發現是同志的人會被房東驅逐,於是許多同志們在公園與街頭尋找撫慰。

70年代舊金山的 Eureka Valley就在 Market Street 與 Castro Street 的交接附近,有其獨特的城市生態,附近居民多是愛爾蘭天主教徒與藍領階級,爾後政策關係,開始吸引羅馬天主教的中產階級前來,同時許多被海軍強迫退伍的同性戀士兵,也選擇遠離家鄉、留在這座港灣城市(逃離故鄉、前往大城市也是許多同志無得選擇的生命歷程之一)。

逐漸地,Castro St. 成為同志聚居社區。

Harvey選擇在這裡和小他18歲的另一半 Scott 落腳,開起一家照相館,那時為了抗議美國入侵柬埔寨,他們都留著馬尾長髮、蓄著落腮鬍,過著自由浪漫的生活方式。

可以說整個七0年代美國風起雲湧的反越戰、嬉皮、對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反動,都在孕育著高壓底下同志運動的能量。

即便是同志聚集區,Castro St. 不論明暗、層出不窮對同志的暴力、威脅,最終讓Harvey決定從街頭起家、登記參選,而他一直也有一幫以照相館客廳為根據地的好朋友與軍師團。

弱勢族群在多數暴力明顯的民主政治之中,是很辛苦的。

數不清的失敗積累,最終在稍微有利的遊戲規則底下與同志們的強力團結動員,Harvey終於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議員。

這段從政之路可說頗為真實地刻畫了美國政治運作的模式:一方面Harvey有非常實際的政策頭腦,推動、拉攏老人、藍領階級、同志等特定族群的選票;同時在媒體方面,也積極爭取宣傳效果、形成輿論壓力,就像早年他堅持參選的目的:失敗了並不重要,重點是同志的出現與表態。

此外,辯論時,Harvey的口舌頭腦也非常靈活、清楚,他曾說:作為一個同志議員,每項反歧視、爭權益的法案,對他而言都不僅僅只是個議題或為政治生涯鋪路而已。

一生中他有過四段感情,前三位都因為他的不敢出櫃而差點自殺,同志議員的身分對他而言更像是生命的掙扎與奮鬥。

當年以宗教與中產階級為首的保守勢力,力量非常強大,他們提案要開除有同志傾向與直同志的教師,避免小孩受到「污染」(此處Harvey駁之以自己為何未受到異性戀的「污染」,非常精彩!

);同時也反對同志在職場所享有的平等權法案。

很多切身的工作權、生存權等議題,如今看來,那些侵犯與歧視都非常可笑;但前不久美國第八法案的通過、對同志婚姻的否決,以及宗教等保守團體再度以信仰與家庭核心價值為訴求的強力動員與反對,同當年的場景根本如出一轍。

但在美國的環境脈絡裡,正因為高壓施暴與個人的受苦,讓他們團結起來,在街頭與體制內去反抗、鬥爭,一步一步地捍衛、爭取權益。

這也是Harvey最特出的一點:他打破了長久以來同志以壓抑來換取同右派政客的合作,只為求得一點保障。

他鼓勵大家站出來、勇於出櫃,讓每個人都看見生活中真實的同志樣貌,藉此去獲得同理心的理解,同時也讓同志社群自身看見同伴與希望。

這裡也能看出美國民主政治值得稱道之處。

作為一種制度,雖然它不是放諸四海皆能運轉得宜的良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與社會難題,但至少在美國這塊土地上,它的確保有一份對國家憲政傳統驕傲的信念,同時也允許個人透過法律、政治、媒體與街頭等不同管道、力量的相互制衡、衝突中間,讓世俗的價值與理性得到發揮。

個人奮鬥的價值與意義一直是美國這個自詡自由派的國家,最為讚賞與鼓勵發揚到極致的,而我們也可以看見,一個突出的個人英雄,以及當每個個體都能自覺自省地行動時,所帶動的社會效應是多麼巨大。

當然,高處不勝寒,做為英雄的Harvey也有他自己的犧牲與割捨,不論是個人的感情,或時常暴露於被暗殺的危險之中。

但或許當他搬到 Castro St.,預備好轉變與有所作為時,他就已經決心奉獻自己的生命與生活,為這個社群,盡力做好。

總之,看完這部電影,有非常多感觸無法言說、深深在心中的悸動。

一方面是作為同志運動前哨站的美國,對比於亞洲的同志運動,不同的國情、時空,會有不一樣的策略應對,雖然最終想爭取的平權目的是一樣的。

這方面,亞洲的同志運動還有很多功課得做。

另外,既然Harvey都能在四十歲之後才開始如此勇敢又豐富的人生,我們似乎也無須太早將自己的生命生活塞入一條蒼白無趣的公式;有些種籽既被播撒於心,何妨等待一點歲月的澆灌。

就像我過去常說的,我們最終都會走向自己心底的樣子,不論如何,stick to what you love and feel, truly and deeply in the heart. ※延伸閱讀:奧斯卡頒獎典禮中,這部電影獲得最佳改編劇本 Dustin Lance Black 和影帝 Sean Penn 的得獎感言 (英文全文與視頻;中文翻譯)。

※Marvin Gaye, What's Going On, in "Motown's Greatest Hits". Originally released in "What's Going On", 1971.自從看了雷旋訪問方大同的報導,最近迷上Marvin Gaye的音樂。

"What's Going On"是他入行十年後開始擔當製作人的經典專輯,他開始能自由地去說、去唱自己的話。

在這張專輯裡,Marvin Gaye碰觸了許多當時 soul music 所缺乏的嚴肅議題:城市經濟的衰頹、軍事行動的侵略、警察暴力、失業與貧窮等等。

裡面最經典的歌詞就是:「只有愛能征服憎恨,讓我們去找出一條新路,把愛帶到這裡來吧。

」但願我們都能以如許信念,去完成更多事。

Mother, motherThere's too many of you cryingBrother, brother, brotherThere's far too many of you dying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To bring some lovin' here today - YaFather, fatherWe don't need to escalateYou see, war is not the answerFor only love can conquer hate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To bring some lovin' here today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Talk to me, so you can seeOh, what's going onWhat's going onYa, what's going onAh, what's going onIn the mean timeRight on, babyRight onRight onFather, father, everybody thinks we're wrongOh, but who are they to judge usSimply because our hair is longOh, you know we've got to find a wayTo bring some understanding here todayOhPicket lines and picket signsDon't punish me with brutalityTalk to meSo you can seeWhat's going onYa, what's going onTell me what's going onI'll tell you what's going on - UhRight on babyRight on baby

 3 ) 若我为gay

我可能比较害羞,可能内向,可能幽默大方,可能沉默寡言。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是gay么?

我不清楚。

我可能会怀疑我身边的朋友,可能会一眼看穿某人的心思,可能我可能知悉万物的轨迹。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是gay么?

我不清楚。

我知道的是,或许,我会用另外一种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会异于“常人”,我会拥有别人没有的特质,我或许会唱不一样的旋律,或许会舞不同的舞蹈,或许因为我是gay。

可这又怎样。

我是gay,我或许试图隐藏过这一点,也或许在某个时刻急切地想与人分享我的生活,我说不定会想大声地冲着街道嚷嚷,我是个gay,我是同性恋,我爱我身边的男人。

我说不定会质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已久的美它究竟是不是美,我或许会自问那些异性的爱究竟算不算爱,我也有可能会觉得我究竟是不是个应该存在的人,我与身边所有的“正常人”差别何处,我与这世界运转的规则有何不符。

可是,我既然认定了我是个gay,我就要好好做一个同性恋者。

这不是职业不是称号不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巧克力棒,这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生存下去的依靠。

说不定那些草地应该是蓝色的,说不定这片天空是紫色的,说不定花朵儿应该散发着朱古力的味道,说不定所有的姑娘其实应该是短头发。

若我为gay,我则要走一遭自己的生活,我有理由也有准备去无视那些他人奇异的目光,我也有理由因为不被承认而感到愤怒。

我有激情我有信仰我有我自己应该享有的自尊。

其实我想说的是,若我为gay,我应该和所有的异性恋一样,拥有我独有的生活,即使你们没有,我也要有。

 4 ) 没了希望,我们只能认输

我不是同性恋我不是蕾丝我不是一个对所有规则质疑的人我不是会为了非利己主义的人致敬的人我不是勇敢面对自己的人我喜欢过正常的男人喜欢过GAY喜欢过女人喜欢过拉拉我也曾为了这些或那些说不出的SB规则而暗自苦恼我也期待这个世界可以发生某些改变我也在25岁的某一天自责为什么在这25年里我却连一件值得自豪的事都没有做过我也曾经握着电话和某人一句话都不说只听对方淡淡的呼吸声我始终不看那些正确的人的传记小说不看马丁路德金不看圣雄甘地甚至不看上杉谦信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对的米尔克也是对的在他49岁的时候他成为了别人的自豪与骄傲无论曾经的生活多么默默无闻或是多么波澜壮阔他发起的所有运动不止抚慰了那个时代的“我们”也在这多年后对这个似乎已经接受了所有曾经缺失了希望的人们的时代温暖的慰藉“我们”没了希望,“我们”只能认输西恩潘我记得上一个影帝应该是神秘河吧那个时候还没觉得他是一个可以如此轻易的走进别人心里的人但是米尔克可以这大概不算是一次成功的评论吧只是自言自语也只是给自己的一个理由去面对心里的渴望去了解自己的需要有的时候正确的事也是可以被接受的情节很好关于其中不同感情的处理也很到位不能不说西恩潘同志在演小众角色的时候把握力的出众阿佳妮,是吧?

那个在领奖时朗诵凯撒的女人两者之间错乱间让我觉得似曾相识斯考特或许是因为对他实在不太熟悉于是悲惨的拜倒在他幸福的笑容底下有些人,天然就是用来治愈我们伤口的记得那句吗?

“要是这次输了,以后就过两个人的小日子”然后斯考特的笑容或许,爱上一个心里承载着太多人的人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幸福包括两个人的分手再次相遇交锋和那个略带预言意味的电话这个最佳男配角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叫做米尔克的男人是怎样拥有动力进行那个对他来说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改变的总有一个人是你等了一辈子等来的然后,应该是杰克吧他在门外面露出的笑容跟我以前的男朋友很像那种挑逗你连拒绝的能力都没有以及他后来发生的一切都告诉我们要好好珍惜那些易坏的珍宝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经不起一点点的不在意所有的配角都很棒包括那个把丹怀特的选举单递给米尔克的小男孩和最后的坏人丹怀特他让我们可以理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理由甚至包括他最后的子弹还喜欢一个人来着就是这里唯一的那个拉拉笑起来可爱的羊毛卷小女孩有个小男孩一直念念不忘Danny Nickletta认认真真是一个迷人的小少年好奇天使心里面的那个小攻吧???

我去查查其实最终让我动笔写这些字的,还是那句话没了希望,“我们”只能认输即使不去面对现实我们至少也要给自己一个希望不是吗?

“我们”

 5 ) 就这样被感动。。。。

老友很早就推荐给我看这个片子下载了很久放在电脑里因为一些凡事总是没有办法静下来心来看前面因为天气实在炎热,我改睡再客厅里使得我在午夜时分可以安静下来欣赏它喜欢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电影觉得那个时候所有的感情都沉淀下来慢慢体会不知道为何一直喜欢看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从第一部蓝宇开始当同龄人觉得恶心的时候我却被里面深刻的纠缠的情感感动的哗哗大哭看到milk,其实它不算是一部同人电影它是一部传记描写了milk的成名到去世的伟大历程让我觉得喜欢的情节是最后他遇害了,他曾经的男友回想起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过40岁生日到了40岁,他突然发现他人生的前40年他没有任何作为他不敢出柜不敢自由生活不敢泄漏自己的真实一面突然间,他明白了他想过得有意义,他要过得不一般他要帮助所有一样和他有同样困惑的人西恩.潘的诠释让我钦佩,看到报道说曾经milk的好友看到他的扮相都吃惊的以为milk重现人间他有孩子般的纯洁,他始终相信美好的感情他坚持自己的梦想他有卓越的政治头脑他也有一个成功男人的霸气是的,如果他没有遇害我相信他一定可以成功真是部不错的片子交错了很多当年的真实画片,milk自己的回忆录还有影片的最后演员和真人的对照照片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惊喜真的不错

 6 ) 格斯·范·桑特的非典型经典

《米尔克》拥有格斯·范·桑特电影的标准元素:同性恋、死亡、青春……但也有更多的非格斯·范·桑特典型风格的元素,比如:政治、史实、传记……格斯·范·桑特此前也不是没拍过以现实人物为题材的电影,比如表现柯本最后时光的《最后的日子》,但那更多还是他个人迷离风格的体现。

而在本片中,他的个人风格烙印几乎淡去,那些标志性的悠长镜头也难觅踪迹。

格斯·范·桑特热衷表现同性恋不假,但是除了《巴黎我爱你》中的那个小短片外,他几乎很少展现同性爱情浪漫的一面。

而本片开头却奉献了我在电影中所见过的最飞速的一见钟情——仅仅是在地铁站里匆匆擦身而过,观众甚至连人影都还没看清,米尔克就已经认定了要与他共度40岁生日的人——Scott。

影片最梦幻的部分全部集中在开篇,Milk与Scott的第一次亲昵,两人离开纽约开车奔赴旧金山,以及两人初到旧金山开了自己的小店后,旁若无人地在路边一坐一蹲的接吻……这些段落依稀还能感觉到格斯·范·桑特的风格,斑驳晃动的画面,诗意的镜头,还有欢快的音乐,流露出他惯有的抒情气质。

当然,这部电影不是爱情片。

电影大约开始10分钟后,就几乎再难寻觅这样有点梦幻的段落。

相反,整个电影充满了70年代纪实的气息,纪录片画面与仿旧的电影画面相互穿插融合,近乎难以区分。

难得的是,尽管影片中不时有游行、抗争的场面,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陈词、辩论,但是整体感觉却并不愤怒。

电影就是将那些活生生的现实摆在观众面前,让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思考。

那些在我看来简直是荒诞不经、匪夷所思的观点竟然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借以GOD的名义,如此“正气昂扬”的宣讲,甚至赢得台下热烈支持的掌声,不能不令人深思。

即便今天看来,这样的场面依然极具现实意义,30年过去,从6号提案到8号提案,同性恋者的抗争由工作转变为婚姻,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回到原点的原地踏步?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几处抒情段落。

Milk看完歌剧《托斯卡》的清晨,给Scott打电话,两人简单的对话充满了不足为外人道的深情,Scott那句“我想让你知道,我为你骄傲”,令Milk激动难抑,那心酸又幸福的微笑以及泛红的双眼即便是黎明前的昏暗也无法遮掩。

将近结尾,米尔克被枪杀的场景,画面变为慢镜,中枪的米尔克转身面向窗外,那里悬挂的正是预示了他悲剧命运的歌剧《托斯卡》的巨幅海报,而后镜头叠画,再次中弹的米尔克扑到在地。

整个画面也有着歌剧般的肃穆与震撼,格斯·范·桑特又一次充分展现了他美而伤的经典气质。

然后电影再次循环往复到影片开始不久Milk与Scott在床上的对话场景。

有意思的是,这前后两段同样的场面,如果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导演用的并不是同一条拍摄胶片,二者对话虽相同,但演员动作、神态都有些许差异,而且后面这条的镜头明显更为靠近两人的脸部。

言犹在耳,似曾相识,一语成谶的“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50岁”,却是在无奈地放大那份悲凉。

格斯·范·桑特的电影里永远不会缺少美少年,尽管只是担当配角,尽管掩盖在70年代老土的装扮中,影片里还是星罗棋布的埋伏着许多乍看上去也许没觉得很美的美少年XD不过这次不谈美少年,只说说两位主角。

西恩·潘其实已没什么好说的,这个家伙的表演永远不会令人失望,而且常常超出预期。

已往我是很喜欢他皱紧眉头,苦大仇深的男人样,不过这部电影里他完全改变了。

脸上时常挂着那种柔情蜜意的笑容(对西恩·潘用这样的形容词在过往绝对是不可想象的啊),连那些阡陌纵横的皱纹都变得柔软起来,即便他在台上慷慨陈词时,举手投足之间也微微有点“娘”——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男人,他的可爱与刚硬,他的聪明与狡猾,他的孤独与抗争,他的疲惫与坚持,一切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长相根本不漂亮的男人却能深深吸引你的眼球,打动你的心,这就是超凡魅力的奇妙之处啊。

还有不能不提的James Franco。

我绝对是很久以前就注意了这位大帅哥,只可惜总觉得他不是出现在不好不坏的电影里,就是扮演着不温不火的角色,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这部电影里他依旧很“温”,却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每当他出现在画面里,就会感觉这部充满了不公与抗争的电影变得柔和起来,对,他是一个非常舒服的存在,不乍眼又难以忽视,若隐若现地让人感受到一缕温情。

最后想说的可能更像是题外话。

《米尔克》不是一部典型的格斯·范·桑特风格的作品,但却又是一部格斯·范·桑特作品经典。

历经一番番的远离与回归,借助多年独立制作的累积,格斯·范·桑特在再次转向主流电影后,又迈上一层新境界。

我从来不认为主流电影就是丧失个性、面目模糊的老好人,就如同我也从不认为独立制作就是个性鲜明、言之有物的新新人类。

其实,在我看过的那些表现同性恋题材的“不佳”电影中,独立制作恐怕是占了多数。

它们的通病概括起来大约是不安心于老老实实讲故事,急切地想表达自己所谓的“新意思”,过分纠结于同性恋者的愤怒、压抑、怪诞,从而放弃了与大多数人情感交流共融的可能,最终沦为一种自说自话,甚至是无病呻吟。

反之,这也可以解释我何以会欣赏《费城故事》的平和与自尊,《断背山》的含蓄与包容,以及本片的抗争而不愤怒,因为这些电影带来的感动和感触可能触及任何人的灵魂,因而也就具有了根植于人性、存活于人心的更深远的生命力。

 7 ) 伪直男,让你做开路先锋,也难。

我们在捍卫我们的生活 ——————————————————《米尔克》 所传达的东西非常的多。

所以用一两篇文章要讲清楚这个电影是不容易的,也是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达不到的。

所以我第一时间看完电影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发表评论。

当看到米克对丹·怀特说(我经历过4段感情,其中有3个男朋友为我自杀过,因为我的错,因为我把他们悄悄地藏着,因为我不敢出柜,我的软弱。

)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安俊耀是一个gay,外表很man,很俊朗,很刚毅。

常人从他的外表根本看不出来他是gay,大学毕业之后就在社会上闯荡事业,最后自己开了公司,但是他一直没有出柜,对自己的父母,朋友,同事,同学,他统统都是以异性恋的公众形象出现的。

但是在 个人私人空间里,他确实是gay,而且有一个爱人男友杨光。

两个男人是秘密同居的。

两人在家里经常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和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家里可以摔的东西全毁了,每次打架就砸,什么碗,碟,盘子,玻璃,烟灰缸。

为了什么打架呢?

就是因为安俊耀一直把杨光藏起来。

安俊耀,自己不出柜,也不准杨光出柜,也不公开两人的恋爱关系。

可是安俊耀有什么朋友聚会,同学聚会从来不带杨光一起去,但是杨光很想去,很想接触安俊耀的朋友圈子。

有时候,一大帮同学要来安俊耀家聚会打牌,安俊耀要杨光暂时搬出去,回避一下,可想而知, 杨光认为安俊耀的这种方式太极端了,很受不了。。

杨光非常质疑安俊耀到底对自己是不是真心的,是不是,将来要把自己甩开,和女人结婚,自己到底算什么,男朋友如此在乎外界的看法,如此害怕外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如此害怕外人知道两人的关系。

杨光其实也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也低调,但是长期这样压抑,简直崩溃了,不想再过这种偷偷摸摸的生活,杨光很想放弃这段感情,可是内心里他真的离不开安俊耀,很爱很爱俊耀。

杨光很痛苦,为了安俊耀无休止的吵架,多次自杀,吃过安眠药, 最后杨光割腕,爱情死在一片血泊中。

——————————————————————————在中国大陆同志群体中,像安俊耀这种(伪直男)很多,他们大多最后都会和女人结婚,走入异性恋婚姻。

同志感情是(伪直男)负担不起的责任,过不起的生活方式。

“伪直男”会有很多借口, 不出柜的借口,辜负的借口,伤害爱人的借口。

很多“伪直男”过得很心安理得,他们大部分是可以接受女人的那一方,所以,他们抛弃自己玩弄过的感情,摇身一变,成了直男。

米克 就有点类似安俊耀,40岁之前都是一个(没有出柜的同志)在保险公司上班。

他认为被纽约警察认出是同志就会丢了饭碗。

当你公开自己的身份要受到歧视,但是,米克私底下应该没有安俊耀这种“伪直男”的矫情,要走入异性恋婚姻的企图。

但是就是这样,米克的3个男友都还是要自杀。

我认为, 米克对自己3个男友的负罪感是促使他出柜的一部分原因。

是促使他要改变的一部分原因。

很多异性恋朋友认为同志群体去争取《同性恋婚姻法》是荒唐的,甚至有一些同志群体内部的gay,也提出(就算中国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要真正去结婚的同志会有几个?

)我立刻驳斥, 《同性恋婚姻法》颁布的意义不在于(结婚的同志会有几个),而是能够证明同性恋生活方式也可以像异性恋一样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我一直非常支持《同性恋婚姻法》的颁布,因为,《同性恋婚姻法》的颁布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中国的大环境,那怕,中国的大环境稍微改善一点,这是绝对的。

不是天生的自我暴露狂,不是天生的的政治狂人,只是在捍卫我们的生活,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只是保护自己的爱人不受到伤害。

只是给需要希望活下去的人们希望。

美好的环境和生活需要开路先锋,而不是坐等现成。

你愿意做开路先锋吗?

为同志群体开辟一条宽广大道。

很感谢我的文字发出以来,已经有了楼下11位陌生网友支持 。

我很感动。

有了10以上回复者,我就要出来回复了,——————————————————————《米克传》这部电影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同志群体,《同性恋婚姻法》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颁布,它的受益者都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同志群体。

1978年,美国同志领袖遇刺身亡,已经30年了,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美国的《反对同志结婚法案》就是(8号提案)却在30年后得到了通过,这让每一个同志,让每一个有良知和理解力的朋友感到寒心,(8号提案)在美国的通过,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进步历史的倒退,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不仅要问,千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把 同志群体 排斥在 婚姻体制之外?

为什么你们要把同志群体逼到绝路?

逼到无路可走?

同志群体的安定幸福 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健康。

你们不让同志群体拥有结婚权,难道你们要把同志群体推向异性婚姻?

让一个gay 和一个异性恋女子结婚?

让一个lesbian和一个异性恋男子结婚?

伤害是双方的,同志群体和异性群体两方都是受害者。

或许,你们渴望看到 一个孤独终老的同志,(永不结婚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为笑柄,面对来自家庭,父母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充满愧疚,罪恶感的走完抬不起头的惶恐的一生),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人类的良知和仁爱去哪里了?

附加最新新闻【阿根廷成为全球第10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2010年7月15日早晨,阿根廷参议院通过法案,阿根廷成拉美地区第一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经过议员们一天的激烈辩论后,承认同性婚姻的法案在参议院以33票赞成、27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

从7月14日开始的辩论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期间每一位议员都作了发言。

阿根廷的电视台实况播出了参议院就同性婚姻法案辩论和投票的过程。

  根据有关法案,阿根廷法律中把婚姻关系限定在一男一女之间、以及把婚姻双方仅称为“丈夫”和“妻子”的条文将被修改,任何符合申请条件的两个人都可登记结婚,不论双方性别。

法案给予同性恋婚姻与异性婚姻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地位,也允许同性恋配偶领养孩子。

  此前阿根廷由于保守派和天主教会团体强烈反对同性恋婚姻,   阿根廷曾爆发了6万人的大游行,呼吁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太厉害了,有勇气的 6万阿根廷人,热烈鼓掌欢呼)   同性恋团体早已在首都布宜诺斯艾丽斯合法存在,墨西哥、巴西也允许同性婚姻,哥伦比亚也通过法律允许同性恋伴侣拥有合法的继承权等。

但阿根廷全是整个拉美地区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并赋予了同性恋者与普通人一样的权利,如收养儿童、继承财产等。

      阿根廷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西班牙《国家报》称:“阿根廷91%的人口都是天主教徒,却成为拉美地区首个、全世界第10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消息称:“阿根廷总统挺过了数周来激烈的言辞的考验和天主教会的压力。

”       智利圣地亚哥的《信使报》表示:“阿根廷就同性恋婚姻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

”       巴西《圣保罗页报》称:“阿根廷参议院承认同性婚姻合法,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

”    全世界现在一共有10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    他们是(合法的先后顺序)    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和冰岛先后实现了同性恋婚姻合法。

    第10个是阿根廷。

    热闹的欢庆,胜利的时刻

 8 ) 很感动!

一直没看过西恩潘的电影,直到这部,真的让我完全被感动,不但是MILK本人的人格魅力感动。

在那么坚难的时势。

一直不放弃地去坚持。

影片很多地方都让我深深体会到如旧时服装也是对人束缚至身,裙由长变短又经历了多少人和年的抗争???

 9 ) 一个严重的时刻

小弗告诉我,桑特的手掌上有一块淤青。

我说为何?

他说是为了释缓米尔克先生手掌上的弹伤。

我暗自细想,倘若米尔克不是同性恋,桑特是绝然不会趟这趟浑水的。

可以想见,第一次操刀鼓捣传记片的桑特,心中是怎样一番忐忑啊。

直到那一刻,我看到如潮的人流涌过卡斯特罗,蜡烛的光亮被扎成一束束希望的花火。

生命抑或宁静,抑或汹涌。

当一场盛大的葬礼被载入史册,我们的眼眸也开始融起耀眼的光芒。

孤独与狂欢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就像有人说的,当子弹穿过米尔克的头颅,我看到他的血像牛奶一样涌进我干涸的心田。

他的血,就跟他的名字一样纯洁。

1,影片开场时警察逮捕同性恋的黑白影像,使我们踏入一种独属于桑特的忧伤。

70年代的昏黄色,枪支与地板摩挲的声响,保守派的“铁骑”践踏着瘦弱的人群,电警棍若塑制阳具般恶狠狠戳弄你的脊梁。

这一段开场影像穿插了很多70年代的画面,通过那些珍贵的镜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真相。

与此同时,“哈维·米尔克之死”没有作为悬念放置到最后才交代。

“开门见山”式地点明悲剧结局,令整部影片成为一种回忆式的对历史的重温和缅怀,同时,也使得全片至始至终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之中。

2,然后,米尔克的电话录音那般平静地响起:“我是哈维·米尔克,今天星期五,11月18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死亡日……”桑特所营造的这个冷峻的开场,奠定了整部片子的基调:亦无悲,亦无喜,而是彰显出一种“无间道”式的“灰”。

当庞大臃肿的政治机器掩盖掉细小的忧伤,当个人的得失牵系起千万人的生的希望,他便不再是他自己了。

他即所有,所有即他。

或许,他有所收获,却也注定了丧失。

在我看来,这将是英雄们永恒的悲歌。

而那些看不惯政治片冷峻“嘴脸”的人,亦是陷在这样的误区中。

他们看到了外在的形而下的枯燥乏味,却看不到内质的形而上的思绪与情感。

有人说,“政治”介入电影是一种“不该”,它破毁了电影的艺术本质。

但事有殊异。

正如《米尔克》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这么简单,其中混迹了太多的政治色彩,但却照样能汇聚一大批拥趸。

揣度一下桑特之心,或许他对于影片将造成何种响应亦暗自有所期许。

换句话说,《米尔克》其实是“老账新翻”地在捍卫着什么。

这“什么”二字间积聚的种种辛酸与痛楚,本身便凝聚出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

3,影片第一章节蜻蜓点水般描摹了米尔克与斯科特的爱恋。

楼梯上的那个吻,带着一种暧昧的勇气。

米尔克的细腻的微笑,穿透一种时间的裂痕,恍若年龄上的参差得以弥合,生命因爱而年轻。

西恩·潘演得真好,全然抛却了镜头外的自己。

而与此同时,也使我再一次见证了桑特把握节奏的功力。

这一段对于米尔克与斯科特爱情的记录,是美好的,亦是短暂的。

桑特用了大量的晃镜头和跳接,表现出一种生命灵动的质感。

但纵观全片而言,这一段浪漫的开场,注定将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它与之后喧闹冗长的政治集会间形成了一种残酷而鲜明的对比。

 10 ) 牛奶

入山的路比想象中的崎岖了些,负担比我预期的要大。

歇个脚,听一下空气进入肺,再上路。

谁不是如此,就是禁果才要尝。

人人都是贱皮子。

道行不够的僧人一般选择长途跋涉,功德圆满的道长都喜欢放干冰,以制造烟雾飘渺的身价。

悟道得多是长者,年少看开的多半也都夭折了。

于是,苦海也好,歧途也好总比黄泉路来得轻巧。

我是容易被冒犯的,自己给自己下的套,哪有不中招?

我们该不该暴动呢?

若不是先把自己当作怪物,镜子里又怎会出现哥斯拉。

身份尴尬的人,总是在一筹莫展时流露出稀缺的美。

好比那个桃。

究竟该到大街上去摇旗呐喊呢,还是待在家你侬我侬的好?

招摇的容易撞骗,沉默的长夜难熬,没有适中的妥当,岁月静好。

我一路回返,就无人知晓。

每一天,需要说多少的假言,才能保得住一刻的素颜。

这个世界,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

牛奶,你的问题还不够多吗!

原本写在博客里的小情绪,算是充数的评论吧。

《米尔克》短评

不反对不支持不鼓励,对我的下一代除外。

8分钟前
  • AGPの黄昏
  • 推荐

载入史册的表演——Sean Penn。完全压抑了Gus个人风格的好莱坞传记片,感人至深。

11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推荐

果然政治就是以嘴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黑社会吧。。或者说黑社会其实就是政治,而“合法”政治只是其中一种?

1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在发生任何改变之前,政府至少要给予民众讨论的权利。这是诸多民主政权已经努力要做到的,也是任何民主进程发生的前提

17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肖恩潘的演技,啧啧。和张国荣的陈蝶衣一样经典的同志角色

18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可惜可惜,死在了政治洪流里,而不是自己效忠的同性恋事业里。影片只做到了纪念,启示意义弱了。

21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only half

22分钟前
  • 卡兔
  • 较差

西恩潘无懈可击的表演,甚至和真人形神俱像。。。非常好的传记片,原声超赞

25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james franco实在是太帅了,Sean penn演的不能再gay了。看的时候心里总犯别扭,说不出哪里不对劲。

30分钟前
  • 川总
  • 还行

JamesFranco好帅,Sean大叔演技好好~

32分钟前
  • Esk
  • 还行

不喜欢

36分钟前
  • V仔☏側臉控
  • 还行

因为实在不是我的菜 所以看了一大半就做放弃

41分钟前
  • 行云流水
  • 还行

不想假装宽容 ,为爱抛弃一切这种自私的话还是少说为妙,当然MILK还是很伟大的。

42分钟前
  • Apocrypha
  • 还行

困顿

43分钟前
  • 想被丧尸咬一口
  • 还行

6。为了希望而抗争,生存下去才有希望。

47分钟前
  • 达令
  • 还行

bravery.

50分钟前
  • 葛奴乙的香水
  • 推荐

补登

55分钟前
  • KayneKeith
  • 较差

披着同志外衣的平庸类型片

58分钟前
  • jiscat
  • 很差

影片败在蒙太奇,剪辑混乱、高潮分散是最大败笔。故事讲不好,让这部本可以成为经典的电影功亏一篑。就像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却炒了一盘不好吃的菜。不能因为是同志电影就过赞,确实没有拍好。

60分钟前
  • 已注萧
  • 还行

已经练就了一个本领叫做一眼看出是直男演员在演男同一眼冲奖片,但我还是要吐槽这么iconic的角色又是让直男演🌚特别是在游行和make speech的时候演员根本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呼喊的感觉,被《每分钟120击》秒了,凭什么撕到奥斯卡最佳男主啊我的妈作为传记片感觉也没突出米尔克什么人格魅力BTW男主什么克夫体质,跟他谈恋爱必自杀

1小时前
  • Paul Mescal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