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是我想试试看,不要每件事都靠别人,因为我也想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2、当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觉得心跳好快,然后,也只有跳舞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正的存在。
3、既然你都这么觉得,那你更应该试试看,如果你不试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4、现在我要你想象站在舞台上,只有你,只有你自己,心跳再快再紧张,都要假装勇敢。
5、不过人生就是这样,有些机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把握住的话,后面就会整个不一样。
6、感觉好像有了翅膀一样,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7、“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如果,你真的可以看得到,那你想做什么?
” “其实如果可以看得到的话,我希望能够自己出去逛逛,然后…不会撞到什么东西。
也许找一间咖啡厅,坐靠窗的位置,很一般,反正没什么特别,因为这样,也不会有人一直看着我。
” 8、闭上眼睛,跟你一起去感觉,在没有光的世界里,踏出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
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9、我想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
10、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一次,我要用我的方式飞一次。
11、因为有你,让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在阻挡我的前进,而是要让我下定更大的决心。
12、谢谢有你,让我明白: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13、如果不试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能做到多少。
14、有些机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把握住的话,后面就会整个都不一样。
15、你需要更多的机会让别人看见你,不去比赛,别人就看不见我么。
16、站在舞台上,只有你,只有你自己,心跳再快再紧张都要假装勇敢。
17、当我在跳舞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跳好快,也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存在。
18、不急不急,听听你心里想的声音,跟着那个声音,慢慢的,往前走…… 19、我自己想试试看,不要没见事都靠别人。
因为我也想知道,自己能够做到多少。
20、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有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地,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爱情) 21、“你需要更多的机会,可以让别人看见你。
” “不去比赛,别人就看不见我了吗?
”
关注6.8即将内地上映的台湾电影《逆光飞翔》,初衷是王家卫的推荐采访。
墨镜王是我无可比拟的超级偶像,《一代宗师》 里那句“新人要出头”,“今天我把名声留给你”的台词,让我一度揣度不已;果不其然,最近的两部公映作品皆与之有关:他鼓励杨采妮坚持三年创作完成《圣诞玫瑰》;亦是台湾新人导演张荣吉电影处女作《逆光飞翔》的重要幕后推手。
《逆光飞翔》立足张荣吉此前短片《天黑》基本立意框架,拓展创作改编而来。
讲述两个有梦年轻人,碰撞交错后,重燃信心与热爱,逆光飞翔,追逐两条本已偏离初衷的梦想之路。
与原短片相比,人物设置上还是有很大改动:身世背景,家庭环境,两条梦想线,增加亲人和友情线——最终把“逆光”这一主题演绎出来,使原短片蜕变成一部,寓意更加昂扬向上的电影。
然相较之下,短片虽资金匮乏焦点单一,但更朴素纯粹。
看到片头,春光映画泽东电影有限公司(王家卫)和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杜琪峰)联合出品,深爱香港电影的我,感叹不已,这该是多牛的处女作,何德何能幸得两位香港超级大卡司的联袂鼎力相助!
(换做我,死而无憾了==)如张荣吉所说,“我们看过太多的云霄飞车似的电影,不妨静下心来,感受一下摩天轮”。
嗯幸福的摩天轮,全片浸染在略微过渡曝光,却温柔和煦的阳光中,伤而不弃,惘而不溃,爱而弥坚。
逆光其实是温暖的。
背对着,没有强光直射的刺眼,沐浴温暖,坚强向前的姿态——是美好,是上帝的馈赠——母亲的爱,无微不至地照顾,心疼又放不下,期待每一个善良的眼神,帮助她爱这个略有残缺的孩子;支持他的音乐,欢喜于他的每一点成就。
养仔多辛苦啊,可是这仔就是阿妈的宝贝!
天下阿妈一颗心,日常小事点滴,让我动容。。
朋友的爱,让裕翔从北上学习的不适应,格格不入受排挤的处境中走出,融入集体,相互关爱支持,一起玩闹一起成长追梦。
热爱舞蹈却苦陷于忙碌工作,的奶茶女孩小洁,在老师迷人芭蕾舞姿启发下,重萌艺术之心;两颗善良本真的心,偶然碰撞相互激励,生活荡起纯真的快乐,不但相互抚平伤痛,还让梦想继续发光!
——上帝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亦开启一扇,幸之,恩之!
关于梦想,对煽情自白并不热衷,倒是有些对话里,颇有韵味。
哪里只是别人在唱反调,我们自己又有多少自我否定。
惭愧,所谓飞翔。
这片子乍一看挺平常,但它挺耐,回拉几次,一定会感觉到内里的力量。
我始终相信,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作品,想来张荣吉内心是很有元气的,很珍贵的品质。
记得同样的过度曝光出现在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吗?;贾樟柯蔡明亮的片子,就永远苦不拉几,郁闷纠结得要死。
哈哈题外话,莫喷。
今天张荣吉新作启程米兰影展,之后是戛纳,呵呵祝好运!
所谓励志,其实是有爱!
爱是心底声音的源泉,充满力量!
有爱的地方总是阳光普照,无坚不摧。
by :Ada森林蹄子哇。
在5.17号当天,祝福应验了!
裕翔真的在米兰影展拿了最佳男主角!!
太好了!!
真的好开心!
加油加油!!
文:磊公众号:抛开书本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讲述残疾人追寻梦想的电影不少见,甚至可以说被拍滥了。
但这部电影显得格外特别,它的名字叫《逆光飞翔》。
影片由真事改编,主人公裕翔的出演者正是故事原型黄裕翔。
一个盲人在(非纪录片)电影中饰演自己,在影史上绝无仅有。
导演张荣吉凭借此片荣获2012年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而男主角黄裕翔荣获2013年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新演员提名,女主角张榕容凭《逆光飞翔》第三度入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始终要失去它。
——尼采
(电影《逆光飞翔》的主演者:黄裕翔)电影的一大看点自然是男主演的真实表现,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波澜不惊,因为本身已足够优秀,黄裕翔成功地把自己活成了电影。
主人公裕翔先天失明。
他从小表现出超于常人的音乐天赋,经过后天的开发和训练,他学会了弹奏钢琴。
但是他只想过普通的生活,不参加任何钢琴比赛。
小时候,每当裕翔在比赛中取得名次,都有同学在背后议论,评委是出于同情才给他高分。
裕翔不愿再接受“施舍”,获得与他能力不相符的荣誉,遭人嘲讽。
同情是人类最基本和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但是处置不当,则会伤害到被同情者。
弱势者真正需要的是尊重和协助,周围的过度同情可能给他们制造自卑情结。
同情是强者对弱者的关怀关照。
同情的存在意味着被同情方是弱者,意味着双方不对等。
没人愿意被当成弱者对待。
相比之下,同理心更可贵。
同理心使人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电影《逆光飞翔》:男左为朱自清)影片中裕翔结交了两个同龄朋友,朱自清和小洁。
他们没有居高临下地“同情”裕翔,而是与他一起追逐梦想。
这才是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需要的同理心。
朱自清和小洁知道裕翔需要的是什么。
影片讲述了裕翔的三段感情,分别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三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
象征了裕翔完整的生活。
裕翔是早产儿,产检时没有检查出异常。
裕翔出生三个月后才被发现先天失明。
裕翔妈妈动过遗弃的念头,母性使她无法放弃自己的骨肉。
她接受了命运,并感恩命运把裕翔赐给自己。
小洁来裕翔家做客时,裕翔妈妈给小洁展示相册,讲述裕翔小时候的故事。
裕翔带给妈妈的幸福远远超过负担。
裕翔完整了他妈妈的人生。
朱自清是裕翔的室友,也是音乐爱好者,会拉、弹小提琴。
他组建了“Super Music”乐队,邀请裕翔做乐队钢琴手。
这支乐队最后参加评审,获得了评委们的认可。
裕翔同样完整了朱自清的人生。
(电影《逆光飞翔》:女右为小洁) 影片女主角小洁热爱跳舞,却没能坚持梦想。
直到裕翔出现在她的生命里。
裕翔对生活的热情激励她重拾梦想。
她有一段内心独白,“谢谢有你,让我明白。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影片没有在爱情主题上流俗,裕翔被小洁美好的声音吸引,对她产生朦胧的好感。
点到为止。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冲破困境,一步步迈向幸福的历程。
裕翔的残疾只是放大了人的局限性。
他的妈妈,朱自清,小洁,都有各自的困境,在帮助裕翔的同时,他们也帮助了自己。
裕翔的小学是普通学校,因被歧视中学转入特殊学校,中学毕业后,他选择离家去台北念普通大学,期间困难重重。
他需要母亲的陪同和协助来逐渐适应陌生环境。
对一个盲人,新环境处处暗藏危险。
夜晚在学校练习行走时,妈妈对裕翔说,“你经过这个柱子,尤其是人多的时候要小心,上面都是小石子,一不小心一块皮就不见。
”其实,每个人踏入陌生的环境都像一个盲人。
常言道,江湖险恶,人心叵测。
现实生活中暗礁遍布,即便有贵人引路和亲友护航,也难免受伤。
撕下标签,裕翔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他面对的困难和我们每个人面对的也没有本质不同。
生活唯一的困难是,我们没有热情和决心面对它的残缺。
我们要从裕翔身上学的不是什么“身残志坚”,而是无论在什么状态,处于什么环境,都要坚强,心怀热情。
和是不是盲人,是不是残疾没有关系。
(电影《闻香识女人》封面)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斯莱德中校有一场精彩的演讲,其中一段是:“……有一度,我还能看得见,我见过很多很多更年轻的男孩,手脚被炸断,支离破碎,那些都不及丑陋的灵魂可怕,灵魂不可能有义肢,你以为你只是把这好青年象落荒狗似的送回家,我说你是处死了他的灵魂……”不是每个人都深刻理解这段话。
肉体的残缺显而易见,灵魂的残缺却难以洞察。
残疾人更需要的是切实的协助。
据中国残联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20年2月,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
约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的6.21%。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人口。
这些残疾人中约有600到700万是盲人。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却很少看见他们。
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建设对盲人的照顾还不够。
台湾地区在某些方面考虑得相对周到些。
例如校内盲道。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
电影中,老师告诉裕翔妈妈,“这是学校第一次收盲生,还蛮有压力的。
”但该校走廊已经设置了盲道。
这在大陆校园并不多见。
残疾人只是在一个方面残缺,代偿作用却使他们其它方面胜于常人。
影片的高潮处,“Super Music”乐队参加一场评审。
现场突然断电,其他人茫然失措,只有钢琴声源源不断。
裕翔对黑暗“免疫”,全然陶醉在自己的乐声中,物我两忘。
琴声结束,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强势者自以为高人一等,喜欢给弱势者指明方向,他们说,看,光在那儿。
可是,他们眼中的光未必是别人生命中的光。
裕翔的心中另有一束光引导,与其说他是“逆光飞翔”,不如说他在向自己心中的光飞翔。
对幸福的渴望就像光明,指引我们前进。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束光。
打开心灵的窗口,让那束光照进来,引导我们展开翅膀,追求幸福。
这就是《逆光飞翔》想告诉我们的朴素的真理吧。
添加微信号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追溯电影史上最早跟盲人角色有关的著名表演,那可能是卓别林的《城市之光》——流浪汉和卖花女的故事。
结尾处,隔了玻璃橱窗,两人重逢。
卖花女治好了眼睛,却认不出流浪汉。
流浪汉的眼神百感交集,从兴奋喜悦转为失落无奈,手上的花,一瓣瓣落下。
显然,在多数电影里,盲人角色要么成为故事情节的道具,像重获光明的桥段;要么就是成为出色的配戏对象,反映主人公不离不弃的爱。
《逆光飞翔》有一个短片前身:《天黑》,同是张荣吉执导,里面也是张榕容和黄裕翔主演,故事风格基本一致。
主打曲略有变动,乡谣般的《天黑黑》换成了古典音乐巴赫等等。
两个片子都是手持摄影,大光圈浅景深,画面干净通透,外带逆光过曝小清新的必备桥段以及传统标签。
相当于导演经过短片的练手试验,终于完成了真正的长片。
如果从包装技巧来看,在技术上,《逆光飞翔》比《宝米恰恰》和《女朋友男朋友》要来得有卖相。
《逆光飞翔》和《天黑》的创作方式比较特别,导演得知现实生活中有黄裕翔这么一个人,了解他学音乐和爱音乐的人生经历,然后用调查纪录的方式去探寻他想要的故事。
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从黄裕翔的世界,创造出另一个对照的人物。
也就是说,电影的故事是建立在既有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编造而来(如果只拍盲人那就是个纪录片)。
评价《逆光飞翔》,不可绕过的一个环节就是演员表演。
因为有黄裕翔自己主演,据此可知,张榕容在搭戏和对戏时,确实生出不少困难。
通过镜头可以看出,黄裕翔既看不见自己的表演,也控制不住表情(尤其是失明的双眼)。
你可以说,他是在演自己,一种出于想象和本能,对电影表演的个人诠释。
然而,一个几乎很难融进电影形式的非职业演员,他势必会给对面的演员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若要肯定张榕容的表演,必然要指出这点。
《阳阳》时代,导演已经找到了张榕容的完美角度,有点像《二次曝光》的范冰冰,被导演和摄影一通狂拍,近乎瘾症。
几年过去,张榕容不见了青涩,多出了成熟。
即便跳舞几场戏,乳白柔光、少女翩翩起舞,很多人还是会想到岩井俊二作品。
或许,演员有努力尝试内心深化的表演,但在过多表象信息的干扰下,观众反而会被“画面好美”之类的浅白所吸引,这也是张榕容的遗憾所在。
好在电影有各种特写,依然加分不少,又有形体表现,算是全方面的表现。
再回到黄裕翔一线,导演显然知道,感官听觉对一个盲人很重要,所以,他有特地去做一些特殊的声音设计,像主人公回忆里的走道长廊。
然而,在一些关键的听声辨人段落,《逆光飞翔》没能给人予身临其境的感受。
至少,无法真正进入盲人的精神空间,没了神秘也少了趣味。
更致命的,这些段落依然是白得发亮的画面,然后响起了温柔美妙的配乐,喧宾夺主,试图打动观众的打击太过明显。
类似情况,影片出现了多次,实在处理得过于草率(当然也可能是技术掣肘)。
整体上,《逆光飞翔》是一部很顺的作品。
校园题材、励志故事。
一个喜欢音乐的盲人,一个想跳舞的少女。
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受到了打击挫折,但命运让他们相遇,然后情节呈螺旋状上升,最终抵达电影的终极诉求——逆光飞翔,听见了成长的声音。
也许,不少观众会以为,电影应该在盲人身上有更多的篇幅反映,可是,导演的重点好像落在了“盲人对正常人”的心灵触动和人生启迪,他们彼此是互相影响的。
显然,这是个很好懂的故事,但同时也缺少眼前一亮的东西。
从青春片的潮流来看,《逆光飞翔》没有《鱼缸》那种张扬和不妥协,基本上还是好学生、好孩子,延续了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潮流。
可以受伤,但不可倒下;命运可以有不公,但他们不会屈服。
也不是说,这样有人情味的校园就不好,这样的青春就不值得鼓掌,只是,一味赞美这个世界的美好,表现有爱的相遇、相逢,总会让观众变成选择性失明。
准确来说,这与《逆光飞翔》无关,而是在它之前,同类题材已经被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掏挖殆尽。
这部电影情节简单,小清新励志小本。
电影电影里的裕翔,天生眼盲,弹得一手好琴,却不想参加任何比赛。
他不希望因为同情获得肯定。
第一次离开家去念书,被排挤的时候,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
他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亏欠他什么,他所要的,只不过是和正常人一样在一个阳光美好的午后,在靠窗的咖啡屋里喝一杯咖啡,听听这个世界的声响。
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梦想,让爱跳舞的小洁渐渐地温暖了起来,她渐渐明白生活不仅仅只是母亲的不知知足,爱情也不只是跳舞很棒却没有把心放在她身上的男友,在她的心里,那颗对舞蹈无比热爱的心,渐渐地被温暖的裕翔唤醒了。
他给她勇敢的信念,给他就算逆境也要走下去的坚强。
她给他一双背后的眼睛,他要去哪里,她就带他去。
“谢谢有你,让我明白。
如果对喜欢的事情没办法放弃,那就要更努力的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最喜欢电影里的这句话。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大多数人的梦想都被各种牵绊各种因素所击破,我们需要像裕翔那样的人,给我们信念,坚持喜欢的东西,努力让别人看到你的存在看到你的努力。
青春尚好,梦还是要有的。
好的电影不只是因为有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电影是活的,给人带来力量的电影,每句对白都感动人,它能给人带来能量。
希望“逆光飞翔”能给你带来力量,正如裕翔常说的“我想试一试,我想看看我能做到多少。
”
自从在母亲子宫中孕育出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会在人生旅途中面对很多事情,或欢乐、或悲伤、或.....,但是不管什么事情发生我们都会觉得孤单寂寞,仿佛身边所有事情都在忽略你的存在。
所以我们会有时做出很多或疯狂或白痴的举动,仅仅只是为了让别人注意一下自己。
自己又需要什么呢?
别人一个眼神的关注?
还是一句温柔的关怀?
只是如此而已?
那我们又如何会因为没有得到这些而悲伤不已,丧失一切向前的勇气呢?
人生道路上的迷茫困惑、不知前程为何物、了无生趣失去所有的意志。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为自己如何的失败需找的种种合理的解释。
我们真正会成为自己也厌恶的人,是双眼只焦距了生活中五颜六色的精彩表面,而主动选择忽略了精彩之后的平凡和艰辛。
都只想做简单的事情,把复杂归罪于他人。
但是看到裕翔执着追求,我们应该自卑,因为我们才是残疾人,心灵的残疾远比身体更甚。
台湾励志片永远都是一个节奏说完整个故事,但是它永远是干净的,就算叙事主线、感情线渲染不够等等,但是飞翔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敢于实践!
你需要黑暗的迷雾中发现那一丝亮光和火花,那或许不是路灯,而是你生命之光、是你精神之火。
抓住它、跟随它、找到并成为另外一个自己。
成为自己生活的舞者,舞出自我!
真正的自我!
我比较喜欢台湾或者日本这种很细腻的处理光和影的感觉,以及非常注重电影情节和背景音乐微妙结合的这一些细节。
这部片子感动到我很多,我讲两处让我特别特别感动的情景。
1、在最后的 音乐比赛上,当他们演奏到很高潮部分的时候,突然灯暗下来了。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光的变化,观众,评审还有台上表演的其他成员们。
他们停了下来。
可是 黄裕翔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根本看不到 ,也没有感受到光的变化。
他的世界一直就是黑暗 的颜色。
在弹钢琴的 时候,他只有音乐在心里,根本不会受到任何任何的 影响。
所有人都停下了,他还在继续。
因为他看不见,不会受影响。
更因为梦想在他心里,所以他 不会受影响。
一切变得更为纯碎,只有音乐而已。
我不想要停下来,即使灯光灭了下大雨了身边的人都不见了,我不想要停下来。
我停不下来,因为热爱和美梦在心里面,我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世俗的,自然地或者非自然的灯光们,对我来讲没意义,我只做自己的事情。
这就是对所爱应有的态度。
这也是我最想要的人生状态。
2、电影的结尾,黄裕翔 没有因为这场比赛就变成什么大众的名人一下子开启了新的天地和世界。
张榕容呢,也没有因为一段舞蹈一鸣惊人,相反她差了几分失败了。
这就是平凡人的生活,并没有过多的戏剧化。
更让人觉得真实。
也许我去追逐梦想了,可我哪能像偶像剧里那样,一切都是那么 实际,生活就是很纯粹的实际。
但是梦想让平凡变得不平凡。
心中有梦,然后一直像梦的方向前行,努力。
这样就足够了。
好快乐。
我在每天上班下班的 地铁上看完这部电影,忍不住吸鼻子掉眼泪。
地铁很挤,我淹没在周围比我高的人群中,只能看到人们的背、脸或者头顶的拉环。
这是我每天的生活。
这节地铁里,有多少人快乐有几个人心有苦闷。
是不是 有人厌倦了生活或者还有人再为梦想而兴奋着努力着。
你知道有梦,去追梦,是一件多么 快乐的事情吗?
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一次 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今年看的第三部张榕容主演的电影。
跟预期有不少落差,也许是先前的赞誉太过泛滥了。
说到底还是小清新治愈系的玩意,这是许多初出茅庐的台湾导演最拿手的。
这位导演在细节(摄影和声效)上做得更细腻和突出。
但毕竟这应是一部drama,光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是不及格的。
片中弥漫着散文诗一般的气息,而大部分戏剧冲突却异常地缺席。
很多情节都过于草率,想当然的感觉占据主导,也许是跟题材的记录性有关,听说是根据男主角的亲身经历改编。
在我看来倒不如直接拍成记录片,震撼力必定会更强。
当然,目前出来的效果只能说是不过不失,有几句经典对白说得确实好,让我眼睛湿湿的。
张榕容舞蹈的婀娜身姿反而比她的对白更让我印象深刻。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一首老歌,一部新电影,一个不太巧的档期,碰上了《天机·富春山居图》和《小时代》这俩部大片占据了大部分银幕的情况下,台湾小清新励志电影《逆光飞翔》在夹缝中闪射出一道光芒。
当然,我并不是在说《天机》、《小时代》是有多黑暗,相信谁也不在于这,对吧。
讲回来,《逆光飞翔》是让人又爱又讨厌的一部片就对了。
王家卫看过张荣吉的剧情短片《天黑》之后,决定出资将其重新打造成一部剧情长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剧本创作。
“王家卫出品”可能是大多数人最先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信息,同时心里已经默默贴上了文艺片的标签,加上台湾特产“本土小清新”第二张标签贴上了上去,盲人钢琴演奏者应该是个励志的故事第三张标签。
这些标签是观众对于影片的期待,也是走进影院的动因。
马英九在亲自到影院观看后,在自己的脸书上表示:“真心感谢导演通过短短2个小时,用细腻的人物刻画,把梦想和希望传给大家,知道走出影厅我才从电影带给我的感动和冲击中回神。
”《逆光》在港台的票房成绩优异,在日韩市场也颇受好评,尽管在大陆夹在两部“时代献礼片”中间,排片量最高时仅有2%的银幕有映,就算您生活在繁华的帝都,也得起早或者贪黑才能到影院里享受一次逆光飞翔,所以从票房绝对值上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但据说上座率还相当不错,最直观的就是评分不错,口碑不错。
尽管可能很多人没看过,或者爱与不爱,我们对于一部华语佳作呈现大银幕是两岸三地乃至全球华人共同的期望。
每上映一部华语电影,要进电影院观看,心里还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毕竟我们还不是很富裕。
到底值不值票价,这难说一个标准,这样主观的标准是可以回头好好想想。
继续聊聊电影本身吧!
文心兰,又称跳舞的女孩儿,她的花语是快乐无忧忘却烦忧。
小洁在裕翔的鼓励下,坚定了自己要跳舞的信念,既然自己没有办法放弃就要努力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一个败家老妈,和一个背叛自己的男友,让这位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脸小小的女孩儿成天一副装屎脸,只有在跳舞的时候小洁感受到那种呼吸,身为一个舞者的快乐与幸福。
不急不急,听听你心里想的声音,慢慢的往前走,也许我一直照着别人的方向飞,可是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飞翔一次。
在影片当中舞蹈教室老师演员是许芳宜,曾是美国玛莎·葛兰姆现代舞团的首席舞者,玛莎·葛兰姆是和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齐名的现代艺术大师。
一个以苦为乐、以表演为灵魂、以创作为生命的舞蹈女神。
导演伍迪·艾伦也把玛莎大师当作艺术灵感的“缪斯”。
通过这部电影,许芳宜可以对自己所热爱的舞蹈用另一种方式表白了一次,她通过指导小洁以及舞蹈教室里的所有学院,让这种感受从心出发再回到心中,谁都无法代替自己去完成这段特殊的经历,自我挑战。
就像裕翔这样的故事,大家都会很自然想到雷·查尔斯(Ray Charles)。
7岁失明,母亲逝世后他不得不离开佐治亚,自己的家乡外出谋生。
一个盲人独自生活,去到陌生城市,还是一位黑人,身无分文,这样的情景下让一个人绝望,不要太容易。
而《灵魂歌王》在影片中对于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描绘得十分细致,选择了雷记忆中最敏感的地方,包括,肤色,爱情,对水的幻觉,一切困难险阻,都会被他的智慧幽默的化解。
《逆光飞翔》并不是一部传记片,只是相似的一些情况,让人不自觉地将两部影片联系在了一起。
当然与讲述传奇乐手人生经历的传记影片不同,只是希望讲一个简简单单却又充满爱心温暖正能量的小清新剧情片。
所以,就不要去想那么多伟大的束缚,也没有必要去突破什么伟大的隔阂,就像裕翔最后配得那段乐,一小会儿开头淡淡的后面有点浓郁。
不过话说回来,总体上来讲,影片节奏流畅不拖沓,结构比较完整不做作。
张荣吉导演算是给观众呈现了一份合格的作品,满足观众观影期盼,带来良好视听感受,传递正能量。
其实一开始还很担心,出品人王家卫会在影片中留下些自己的东西,但看来王家卫还是很放心这位新人导演,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虽然评分很高,口碑很好,但这难掩饰该片只是一部习作的本质,简简单单,平平稳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实还是蛮期望裕翔对于生活的诠释可以更浪漫一些,录下来的声音可以组织成有画面感的语言,来表达裕翔的一些内心活动,不过裕翔这个角色本身的设定可能就是有些呆呆的很可爱的男生。
但在影片里和视障院的小朋友一起弹琴唱歌之后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他想有个内心表达,还有就是老师希望他参加比赛,他回想起小时候别人无意间的那句话,在学校里乱走。
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最麻烦的就是在这里,真的很难说好与不好,喜欢或不喜欢,这就算最大有点和最大的缺点。
于我而言,电影就是造梦。
只不过有的电影一夜无梦,有的电影假装做梦;有的电影独自梦呓,有的电影梦里不知身是客;有的电影梦得轰轰烈烈,有的电影则如《逆光飞翔》这般,梦得恬恬淡淡。
《逆光飞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梦想的真实故事。
男孩裕翔天生目盲,把一句古语倒过来形容他也许合适,“目不见太山之形”,却能“耳调金玉之音”,弹钢琴是他唯一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
女孩小洁热爱舞蹈,迫于生活的压力却只能在饮品店打工,美丽的面孔都用来“装屎脸”。
两条人物线,一声一形,一静一动,最终相交于他们的梦想,碰撞出各自的灿烂。
故事是如此的简单,小小的起伏也都淡淡如水,节奏甚至有点慢吞吞。
不过转念一想,又觉得不是不合适的:在快节奏年代,还是有人如裕翔这般在磕磕碰碰中摸索着前进,“跟着那个声音,慢慢地,往前走。
”电影风格走台湾典型的小清新路线,优美,诚恳,如同扮演片中小洁的张榕容,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已足够青春动人。
若说对电影有何遗憾,那就是她太美了,太轻盈了,虽然间或有来自周遭的挫折,但很快就被更可爱的笑脸、更温暖的调子所淹没。
整部片子也如置身于逆光之下,勾勒出明亮的梦想轮廓,但营造美丽的同时,却减损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质地。
反而是另一些并不闪闪发光的小细节让我念念不忘:裕翔妈妈在台北的扶梯上忘记靠右站立,醒悟之后的尴尬和畏缩;裕翔妹妹一遍遍追问小洁“你是哥哥的女朋友吗”时,满脸闪动的好奇和八卦……这样的生活琐细会让我记起这故事来自于真人真事,而不是一个夹在青春日记里的励志标本。
如同修饰一张图片,很多时候我把柔光、复古、哥特等等各色特效一一试过,最终却还是回到原点,选择本色,因为本色的质感才是最可贵。
全片最热烈的地方也不过是SM乐队和小洁各自参赛,平行剪辑中,两个人乃至更多人的梦想交相辉映,短暂停顿后台下热烈的掌声是对他们热情与勇气的最大褒奖。
所以说,这个电影太美好,到处都被善意和温暖所包围。
回头想想,现实中的裕翔根本无法看到由自己演绎自己的这部电影,那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我实在无法想象。
然而他赋予了观众明亮的眼睛,让我们看见梦想——那梦想就奔跑在裕翔清越的琴声中,跳跃在小洁舒展的手臂间,绘声绘形,美轮美奂。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裕翔、小洁、还有张荣吉,你们都是幸福的梦中人吧。
将台式小清新的所有元素都完美组合的电影,难得的好片
前几天有10元特价票没看,不是很喜欢爱情题材的电影,姑且给个5星,因为买看过啊!
这是一部没有瑕疵的电影
真好。像太平洋的風一樣。#哪個是尹馨啊?????#2013.07.20~2013.07.21
女主脸色表情总是看着比我身体还差……最感人的还是纯粹的艺术QAQ
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男主角非常让人感动。
台湾集体这种调调,被捧的过于高了。
感人,小清新,盲人钢琴家和他的好同学好妈妈好妹妹,舞蹈女主和她的好店长~~每次都跟着别人,这次我想要按自己的方向飞翔。ps:两个老师都不错,纳豆演的店长很讨巧
从电影开始到结束都泪光闪闪。有手有脚有眼的人不敢追求理想,太可耻了。
最近看的片子情感铺垫的都不够
励志?没觉着,这镜头用得我想吐。就是一部硕大无比的广告MV嘛!女主角着实好看!!
矫情
看睡着了十分钟 摄影让人晕 理想有点空 女主角美得出戏
小清新+励志+真人改编,味道挺对的,只是缺乏亮点,最后的高潮在烘托情绪上貌似也差口气。
很简单 安静
故事,画面,音乐,节奏,人物都挺不错。裕翔,加油。钢琴还是配小提琴好听,反攻那段钢琴里夹杂着乱七八糟的打击虽然有故事看点,但听起来真是很奇怪。
不是我的菜!PS.张榕容这张脸也太man了吧
难得看看小清新励志片挺好的,张榕容美爆了~
只有9分钟就好了
励志部分略单薄,高潮部分的情感酝酿不够,造成整体节奏和情绪都很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