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顺序
Kraftidioten,该死的顺序(台),In Order of Disappearance,The Prize Idiot
导演:汉斯·皮特·莫朗
主演: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克里斯托弗·海维尤,比吉特·约尔特·索伦森,布鲁诺·冈茨,帕尔·斯维尔·哈根,托拜厄斯·桑特尔曼,谢尔盖·特里富诺维奇,彼得·安德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瑞典语言: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英语,塞尔维亚语,德语年份:2014
简介:故事发生在冬天的挪威,沉默内敛又辛勤工作的尼尔斯负责驾驶马力强劲的除雪车清理道路,保持通往他所居住的冰原小镇的山路入口畅通。他的工作受到大家的肯定,就在他刚刚被评为年度市民时,他却接到噩耗——他的儿子死于海洛因过量。尼尔斯拒绝接受关于儿子之死的官方解释,他开始秘密寻找杀害他儿子的嫌疑凶手。一个意外的 事件转变使得..详细 >
不就杀个人嘛没什么的(这个片子就是讲这个故事的
3.5。
看不下去
复仇主题 并没有走常见的暴力血腥路线 整个报复过程近乎恶搞 每死一个人都黑屏送上死者姓名和一个十字架 且根据不同的教派十字架的式样也不相同 荒诞的喜感扑面而来 正如北欧的皑皑白雪 慢步调地 不动声色地玩出异常高冷的黑色幽默
剧本太简单,但拍出了挪威的好风光。元首不是大反派成了打酱油的难蚌
俗套的故事让挪威的雪景成了唯一看点。
铲雪车效果相当酷。明亮的悲伤。调子还挺好的,但情节么,就那样了。最后一个老头和一个中年人。这就是北欧的状况。中间提到,福利再好有什么用,热带虽穷,阳光就是福利。
氛围一流,故事也是我爱的直来直去的路数,关键暴力部分看得很过瘾。
雪大天冷是我们北欧人民福利好的原因/黑帮老大在浴缸里委屈地说,像我这样做一个有个性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你知道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吗?——明明本是一个为无辜被害儿子复仇的严肃故事,却被撒上一把又一把糖霜般的冷幽默,是的,生活本身就这么荒谬对立,那些滥杀无辜的暴徒本就不是多么强大需被敬畏的人2018-08-11 19:00:54
人物剧烈的转变缺乏内心的驱动,除了警察对儿子的死展现出漠视与嘲讽外,我们看不到父子之间的情感是否深厚,父亲复仇的方式和细节没有以往生活背景的支撑而显得虚假,难道他在做铲雪司机前是个拳击手?只有在轻易的信任雇佣的杀手时才显现出了他憨厚老实的一面。
白雪好抢戏
演员和场景全都换成日本,看起来也不唐突!
为看这部电影因为播放载体的问题真是费了老劲…各种原因导致断断续续两天才看完。之前因为看过连姆尼森的翻拍版《冷血追击》,所以才想看原版,惊讶发现连姆尼森的翻拍竟然是复制粘贴!故事走向已熟悉,影片就显得有些沉闷和拖沓。且动作戏部分没有连姆尼森精彩。仅就影片观感而言,本片3星,翻拍版4星。一部挪威影片,主角们竟然都是国际大牌,在当地应该算得上大制作吧。男主有漫威、加勒比海盗,黑帮男主有权游,黑帮老爷子是知名元首。黑了一把中国人,“中国人是亚洲的犹太人”。两个警察讨论北欧高福利的原因,不知是幽默还是反讽。北欧为什么会有高福利,自己心里没点b数吗?
比美版更黑,更默,话少,利索。不明白,导演为什么要连着拍两个版本,为两个市场?怕美国人看不懂?
8.5 挪威的血缘复仇、黑帮追杀、毒枭乱战,没有媒体报道,社会纠葛,帮派冗杂,没有警方的大肆铺张,码头围剿,天台决斗。只剩下个人的信念,或愚蠢或纯粹,酷似西部片的快意恩仇,雪原就是大漠,冷风就是风沙。众多细节的处理,类似于黑帮老大的孩子被绑架、苍老父亲和他手下的塞尔维亚黑帮望着玩耍的孩子的微笑,似乎忘记了复仇的事情、每一次抛尸瀑布的壮观,配乐和场景的奇观呈现出的宿命效果……这些一起构成了独属于北欧黑帮片的凌冽、黑色幽默、决绝,甚至无聊。这和北欧电影整体的质感相匹配,我独属于我的感官。
复仇虐杀,黑帮血拼,干净利索
所有的东西都只是点到为止,而且显得特别拘谨,不够外放,血腥不够血腥,暴力不够暴力,缺少深度挖掘,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方太多,总觉得和它本身的风格不相符,比如为什么两个男人会在车里就接上吻来了?电影给我感觉有点怪,如果是一部纯粹的暴力复仇片,配上北欧的寒冷,肯定冲击力十足,两星半。
在叙事流畅性上甚至不如美国的翻拍版
一场父亲为儿子的复仇。
镜头感太特么差了,旁边的大妈又这么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