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再单身游记(港),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台),一辈子做女孩,饮食、祷告与爱情,真正的喜悦,Eat,pray,love,饭祷爱(豆友译名)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哈维尔·巴登,詹姆斯·弗兰科,比利·克鲁德普,理查德·詹金斯,维奥拉·戴维斯,图娃·诺沃妮,卢卡·阿金泰罗,TJ·鲍尔,迈克·奥麦利,阿什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美食、祈祷和恋爱》剧照

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2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3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4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5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6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3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4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5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6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7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8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19美食、祈祷和恋爱 剧照 NO.20

《美食、祈祷和恋爱》剧情介绍

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干练的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纽约时报》的一名人气作家,她经常周游世界,撰写相关的旅游文章。她的生活同样令人欣羡,丈夫史蒂芬(比利·克鲁德普 Billy Crudup 饰)帅气潇洒、气质不凡;饮食无忧、优哉安 乐。然而伊丽莎白却渐渐感到空虚和恐慌,似乎着周遭的一切都不是她真正追求的。伊丽莎白决定走出变质的婚姻,寻找自我。在漫长的离婚拉锯战后,她踏上了周游世界的旅途,在美食、祈祷和恋爱中,认真地思考人生的种种…… 本片根据伊丽莎白·吉尔伯特(Elizabeth Gilbert)的同名自传改编,著名影星布莱德•彼特担任该片制片人。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鲨齿险滩七人乐队乔纳森小小安妮第三季天罚2蝙蝠侠之子一起一起爱的抉择LoveLive!新木乃伊如纸人生恋人们寻找寄生体良辰好景再逢君极端跤王童话夜蒲宝劈龙降龙传说成年人的爱情故事机动部队—同袍情人节枪神史丹比特私生活Muv-LuvAlternativeTotalEclipse厨房第六季我约了一个情人杀手黑道丧尸螺旋的迷宫:DNA科学搜查亚尔斯兰战记风尘乱舞

《美食、祈祷和恋爱》长篇影评

 1 ) 世间唯女子难养也

尤其是有点学识,又无头脑的,讲点品位,又没气质的,要点独立,又没思想的,闹点情绪,又不控制的。

她们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却很清楚很坚决的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号称这叫有主见。

放纵自己一味的咒骂抱怨情感上的不幸,却一再的重蹈覆辙、不善经营、妄自菲薄,号称这叫很执着。

原著本来还算是一本励志的书,电影却拍成了无病呻吟的游记,做作的不成个样子。

大嘴萝卜丝老了,还是不要再带着纯情的面具,晃着发福的妇女身材,谈情说爱了。

 2 ) 尋找自我的平衡

這部戲的英文片名其實已經可以說明內容了。

Eat,吃。

Liz在羅馬享受了美食,學會了難唸卻十分浪漫的義大利文,在那裡她重新找到活著的喜悅,享受美食是多麼幸福的事,而她此刻就在這裡,重新燃燒她對生命的熱情。

片中一位義大利同伴說得很棒:「妳們美國人只懂得娛樂,不懂得快樂!

」我想,這或許就是散漫悠閒的義大利人,跟自討忙碌的美國人,最大的不同吧!

這部戲衍生至我們的生活,是否會覺得自己活得很渾渾噩噩呢?

對生活的熱情不再,每天過著相同的生活……真是一點也,不快樂阿。

而快樂卻是如此簡單,不需要廉價的啤酒廣告提醒你:「嘿!

現在是歡樂啤酒時間!

」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放鬆自己,好好享受一切平凡的事物。

而單單只是享受美食,當然不能解決Liz的問題,她需要一個解答、一個方向,於是她告別浪漫的羅馬,改往印度前進。

那兒她找到了精神導師,但是在靈修的過程,她卻感覺不到平靜,離婚的罪惡感、對前夫的愧疚……她明明曾經如此愛他,為何熱情不再、激情不再了呢?

想到前夫幾近失控的反應,想到前夫與自己的過往……一切都"曾經"如此美好,但是她卻只覺得空虛,為什麼呢?

這樣混亂的心思,她無法靜下心祈禱。

甚至覺得痛苦,覺得毫無意義。

在這個時刻她卻遇到了一個很嘴砲,但是說話卻很中肯的德州男人,Richard。

還有一個年僅十七歲,卻必須嫁人,而無法學習她所期盼的心理學,一位十分有想法的印度女孩。

忠言逆耳,Richard雖然說話很欠揍,可是卻句句說到心坎裡,他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也可以說,大大地改變了Liz的心態。

她無法原諒自己,前夫的原諒、眾人的期待什麼的,根本不是最重要的,她如果無法放過自己,那別人也永遠不會放過她。

在Richard說完自己的心聲後,Liz獨自留在屋頂,她想起了與前夫史帝芬的婚禮,她那些彷彿栩栩如生的回憶,在她學會靜下心祈禱後,變得不再刺痛她、不再是痛苦……這是Pray,她在印度,學會了祈禱。

冥想不再是痛苦難熬的事了,她在這裡得到了心靈的平靜,不一定是為神祈禱,而是為任何一個人、甚至是為了自己。

最後她回到了峇里,她去找了一年前一語道破她未來人生的藥師,一位可愛的、沒有牙齒的老人,Ketut。

她已經重新燃起生命的熱情、得到了心靈的平靜……而現在,她需要的是,重新再愛一次。

這也是Richard在離開印度前,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

她需要的是,重新再愛的勇氣。

這是她、是Richard、是史帝芬、甚至是這世界上,每一個為愛心碎的人,都需要的。

也就是最後一項,她必須在峇里,這個爛漫輕鬆的小島上,要去體會的……Love,愛。

整部戲可以說是一種輕鬆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步調,片長將近兩個半小時,可想而知這部戲的一切,美麗到導演有多麼捨不得剪掉任何一個畫面。

從羅馬的美景、印度的風情……一直到峇里的悠閒,還有什麼地方,是比峇里這個度假勝地更適合,來一場艷遇的呢?

Liz在這裡,遇到了同樣為愛心碎,同樣不再相信愛情的Felipe,她逐漸打開心胸,接受這一次愛情的來臨。

但是她要的平衡呢?

是否又要因為愛情,而失去自己的人格呢?

不再有自己的步調,全都為了對方而活,那這樣的愛情,又與之前失敗的婚姻,有什麼差別呢?

最後Ketut又再度道破了她的疑惑。

總之在峇里,她找到了真愛,也是整部戲,最浪漫的結局。

這部戲沒有什麼激情的部份,非常的簡單,而且平凡。

音樂卻用得恰到好處,讓人聽了真的很舒服。

好幾幕都是輕鬆得讓人幾乎以為,自己也身在電影其中。

當作看旅行紀錄片吧!

不要當作愛情片,更不要想像它有多麼特別,它很普通,就因為如此平凡的故事走向,才更貼近生活,更貼近我們的心啊。

仔細回想劇情,很多地方真的很有意思,也談到了現在人們生活的疑惑。

愛情是什麼?

而奉獻又是什麼?

生活的熱情……又是什麼?

 3 ) 中国人的美食、祈祷和恋爱

美食、祈祷和恋爱 Eat Pray Love 好久没写影评了,这篇也算不上,只是对于祈祷部分想要说些话,于是就半夜敲字了。

豆瓣上有个有才的网友称这部片子《饭、祷、爱》,我对饭岛爱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不过这提法也着实让我佩服,想来,饭岛爱的一生的缩影真就是饭、祷、爱。

只是,她的饭是生存,她的爱是对爱的憧憬和期待吧。

很多中国人的生存景况有点像饭岛爱,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吃饭,没有美食,只有婚姻,没有爱情。

他们可能比饭岛爱活的久一些,可是人生的经历却少得可怜。

更可悲的是,很多中国人压根就不祈祷,不拜神,不拜物,也不拜自我,他们对于生活处于一种麻木和绝望的状态,只是他们的躯体在驱动他们生存下去。

这些人不可悲,这些人修养生息的这块土地,才是真正的可悲。

我看到很多影评人认为这片子矫揉造作,大概就是因为以我们的生存条件根本无法体会这种生活,理解生活在优渥、自由、民主环境里的外国人吧。

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的追求和外国发达国家的老百姓的追求,是兜不到一起去的。

我不太了解外国,可我太了解中国了。

太多的人正在为了吃饭和住房积极的打造一段无爱的婚姻,太多的人为了工作和未来就委身于领导和老板,甚至獐头鼠目的客户,我一直不觉的一夜情可耻,为了性而性,那是一种享受,而出于某种目的而撮合成的鱼水之欢,完全就是交易了。

可又能怎样呢?

大学生就业难,难于上青天,受益者没有立场去审判甘当二奶的女大学生,这环境,就是你们的贪欲造就的。

就算是恋爱也没那么精彩。

我们的爱情极为局限,除了职场和校园,大概找不到更好的恋爱平台了,就算是朋友、亲朋之间的介绍,对象也都是来自各自的职场圈和同学圈。

恋爱,也是功利王道,毕竟,最值钱的青春就是最好的筹码,逮到机会,就顾不上爱情不爱情的,梭一把为上策,赌到婚姻就是赢了,至于赔率,那就看人品了。

我极为推崇大学生校园恋爱,大学期间压力相对较少,这段时间也许是当下中国人难得可以舍弃功利的一段时间,好好地爱一场,租个小包间,和身体鲜活、灵魂暂未被拘束的同龄人搞他个天昏地暗吧。

再等这种机会,男人就得等到四十之后的成功期了,那时候力有未逮,而女人,三十五之前还有一次爆发期,以后,就很难扑腾起来了。

我说的都是小老百姓,权、贵、富的第二代咱就别在这里起哄架秧子了,成功这事儿对于你们来说是贯穿一生的,对老百姓来说,你们就是外国人!

抛开现实,回归电影,神赐予我们的两种本性,食与色,推到更高的层级,就是美食和恋爱。

美食是一种深入的享受,他超脱于饱足之上,恋爱是幸福的绵延,它凌驾于刺激和满足之上。

先说说美食吧。

在心理学的描述里,大多数负面的精神状态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过程——厌食期,中国老话说的就是食不知味,人的内脏是非常敏感的,人一旦沾染到负面的情绪,肠子、肚子很快就消极怠工了,负面情绪还会压制人的细微的感觉,比如味道的刺激,视觉的刺激,人一旦陷入低潮,很容易疏忽身边的人,这也与此有关。

如果按照宗教的观点来看,人对于美食的无视,也算是一种亵渎。

于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想要通过美食来唤醒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非常高明的手法。

爱自己,从胃开始!

满足自己,从口欲开始!

中国其实不缺乏美食,配料、食材、口味……我们中国的几大菜系通过这些美食元素呈现出来的排列组合,完胜其他各国的料理,中华料理比外国料理更加讲究,可为什么中国美食不像意大利美食、法国美食听起来那么浪漫,那么高档,原因大概就是文化的氛围,中国的美食,欠缺的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归根究底,不是中国的美食不给力,是中国的生存环境太不给力。

中国人想要通过美食救人生,值得一试,可是你准备好公款了么?

美食虽好,但多了就失去了美食的精神了,女主角腰围不断地增加,她在用美食麻痹自己,美食渐渐沦落到另一个境地,比基本的生存需求好不到哪里去,她开始为了吃而吃,可是美食,本该只是生活中的点缀,当美食成了主旋律,芙蓉的身体也就离你不远了。

其实恋爱也是如此,恋爱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只是人生里的一个亮点,你要是一直亮着,再好的灯泡也会鼓了的。

适量的美食,适量的恋爱,适量的自我,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平衡吧。

而对于一个平衡的心态来说,用比较宗教色彩的口吻来说就是:不强求,不拒绝。

再就该说恋爱了。

说什么好呢?

在爱情里没有人是真正的专家,不管你是出了书,还是立了说,一旦爱上了,理智多少都会丧失点。

那些完全清醒、粒粒分明的主儿,多半是玩弄感情的货色,谈恋爱,对他们来说奢侈了点儿,给他们一对奶子、一个湿穴和一盘录制好的叫床磁带,他们就能梦中登基了。

恋爱这事儿,是喉头之下、腹肌以上那一块儿能感受到的事情,腹肌以下的快乐,不是传说的那么珍贵。

女主人公,一开始就是强求,若干小细节毁了她的第一段婚姻,对恋人的依赖毁了她的艳遇,也差点毁了她的自我,好在他及时反省,迈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

最后,她又开始拒绝,拒绝别人的善意,拒绝他人的爱慕,甚至拒绝自己的本能,自己的幸福。

等到她顿悟,决定让一切随他去的时候,她也就把握了自己的平衡,也让爱人获得平衡。

平衡这事儿很玄。

舒坦就是唯一的指标。

宗教里有这么一种观点:任何的不舒服都是神的启示,他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我不平衡,我有点无视生活里种种的启示。

平衡,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我还在学习。

说到这里,扯了不少宗教的观点,也该说说祈祷了。

对于不信宗教的人,我会说祈祷是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对于信某种宗教的人,这个过程里就有个一个强大的力来支撑。

这是人成长、成熟必须的过程,也就是影片里所说的平衡的过程。

人必须得要自知自省,人不可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爱什么。

美食,就是自知的一种浅性锻炼,你通过吃大虾,知道了自己喜欢鲜香的味道,你通过喝红酒,品出了涩中的甘,酸中的甜,甘甜之后那久久不会散去的清香。

诸如此类。

生活中,人必须时时自省,保持自知,这样,当幸福来临时,你才会知道,把握机会的时候到了。

人生中好事的机会,其实真的不多,错过一次,少一次。

恋爱,更是如此。

说到这里,要仓促的收笔了,最后呼应一下最开始的那一段牢骚。

为什么我说中国人不可悲,是中国可悲,因为我们的自知,我们的平衡,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选择,而那些选择,虽然看起来有些无奈,听起来有些恶俗,说起来有点悲催,可就是我们中国老百姓平衡的状态。

我开篇就说了,我对于祈祷这段有话要说,其实很简单:其实祈祷不只是自省和自知,它还带有美好的愿望的成分,我想太多中国人都把这一块阉割掉了,其实这才是祈祷最有价值的地方。

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知,自省,而且对生活能怀有美好的愿望。

就这样吧。

 4 ) 不值---《饭•祷•爱》观后

《饭•祷•爱》在某些方面做得相当好。

比如说,它是我见过的最大规模的广告植入电影,整整植入了三个国家:意大利、印度和印尼,几乎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风光硬是要得。

一大半时间茱姐姐在做旅游美食猎奇节目,连吃了一口意大利面之后的陶醉都是标准美食主持人的表情,片中甚至还表现了一场传统印度婚礼;当巴厘岛的老巫医说那里的葬礼很有趣时,我很怕接着真来一场葬礼。

诚然,那句话就够了,已经在很多西方观众心里植入了“巴厘人的葬礼有趣”这个概念,对印尼的旅游业大有帮助。

然则要看旅游节目,俺不会在家里亲亲热热跟花生一起看探索旅游频道么?

他会很高兴的。

另一个做的不错的是男演员的人选。

Billy Crudup(《守望者》里的蓝博士),James Franco(我的后宫,为了他才去看这个片的), Richard Jenkins(《The Visitor》里的闷骚教授),Javier Bardem (《深海长眠》,《No Country of Old Men》,除了第一个,其他都是一流的帅哥。

Billy如果不是在《守望者》里老是小鸟外挂晃在晃去,我对他印象大概也会挺好。

正因如此,对这片子愈加不忿。

确切地说,是替这些好男儿不值。

原因是,做为一部电影,一个故事,《EPL》没有说清楚女主角痛苦的来源。

不,它其实说清楚了,但是她的痛苦在我看来非常欠扁。

茱姐姐婚后几年,开始对婚姻厌倦,尽管丈夫还爱她,却选择离开了他。

一边办离婚,一边跟我家小詹打得火热。

离婚办得差不多了,她又厌倦了,不顾小詹深情的挽留,决定去周游世界,寻找自我。

(大姐,你的自我不用找,就老大一个蹲在你心里,以致你根本容不下别人)在意大利,她放开肚皮吃喝,于是意大利趁机推销他们的美食和罗马那不勒斯风光。

在印度,她去劳动打坐(大吃一顿之后当然要减肥),我们又看到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些猎奇式的画面,比之更浅薄。

最后一站是巴厘,她吃饱想通之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男人:一脸肉欲却自称热情敏感忠诚心碎的Javier Bardem。

上帝保佑他。

我们终于知道传统电影中那些自私负心的男人出走后都经历了些什么。

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女人也可以这样了,然而虽然我是女人,却没办法同情女主。

自私负心终究是自私负心。

女主的那一点痛苦,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离开丈夫的行为觉得愧疚,毕竟是她抛弃了对方,毕竟当初也爱过他。

她一时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小詹这个临时垫背的,她则一个电邮就打发了。

不过当然了,当你抛弃对方的时候,你还能怎样呢?

就是这么回事,在人情上,被抛弃的一方晾伤口,能博得别人的同情,而抛弃人的一方若也一脸痛苦地向全天下告白,那让别人怎么反应好呢?

本来我的反感还不明显,是女主读那封电邮时的声音让我明白了。

电邮的内容是甩人,绕来绕去写得优美技巧。

然而茱莉亚罗伯兹的声音完全出卖了人物的感情,那声音除了硬就是冷。

这个女人,当她用表情眼神拼命想告诉观众“我很痛苦,很痛苦,可怜可怜我吧”,她的声音却从头到尾自信冷静。

她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是作者想表现的就是这样?

是茱莉亚的演法就是这样?

还是茱莉亚揣摩的人物就是这样?

管她呢!

就事论事地说,女人厌倦了婚姻甩掉无辜的男人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本来无需大加谴责,但是失魂落魄垂头丧气地周游世界享受美景美食并一路继续吸引帅男大献殷勤,却还是不停地喊痛,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此女的自恋吹嘘程度跟吸血鬼之妻贝拉不相上下了。

可惜了Billy的痛苦,小詹的深情,Richard的精湛演技和Javier不动声色的泡妞手段。

听说这个片本来是本畅销书。

畅销书~~~打冷战中~~~也许我全理解错了。

这片其实就是美食风光片,那书也只是当下新式的游记。

还是没必要纠结了。

不值。

就算是为小詹做票房贡献吧。

还有,这片的中文译名真是神来之笔。

 5 ) 用心灵去旅行,而不是离开

巴厘岛的ketut递给Liz一幅画:要脚套实地,你就会感觉有四条腿,这样你就能好好停留在这个世界;不要用你的头脑看这个世界,用你的心看,这样你才能了解上帝。

世间有太多纷繁复杂的事情我们要分析整理,反而忘却如何遵从心灵的声音。

偶然听到心中的声音,可嘈杂的人生也渐渐让人失去勇气去相信。

-Having a baby is like getting a tattoo in your face, you kinda wanna be fully committed.这样的fully committed,Liz是做不到的,望着永远三分钟热度的丈夫,失望落寞的眼神已经明白的说出,爱,已渐渐磨灭。

-Having dreams, Stephen, great, fine. Do that, just pick ONE.-OK, I pick one. I pick YOU!Liz是个如此彻底的逃兵。

I cannot agree more,Stephen他并不恨你,他只是心碎了。

-The only thing more impossilbe than stay, is leaving. 在印度,Liz回想起他们婚礼上舞蹈,那么美那么幸福,他们曾经相互起誓,要相亲相爱,直至死亡把他们分开。

她穿着莎丽,场景变换,物是人非。

从一段感情逃到另一段感情,Liz自己也明白,这不是爱。

可是一如既往的,当感情有变,又一次的,她选择了离开。

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和David say goodbye,只一个大包。

David从未留过她,第一次,他说:-Hey, if you stay, we go out for India food every night.坐上车,Liz无法自制的催促,go.go.go.绿树红墙,却充满忧伤。

意大利是整部片中我觉得最温暖明亮的地方,美食,帅哥,爱,还有意大利人无所事事的快乐。

镜头爱极了这个地方,阳光下的教堂,历史感的小巷。

慢镜头从大门向上到二楼阳台,绿叶成荫。

有一段Liz坐在露天餐馆独自一人享受意大利面,歌剧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

她像是一个从上帝手中偷到玩具的小孩般那样自得其乐。

dolcee far nirentee可是那些伤口,伤痛之深以致无法释怀。。。

毁灭是一种礼物,毁灭是通往改变的道路。

爱情终究是危险的。

也许像是冥想,需要你鼓起勇气放弃俗世中所有让你熟悉安心的事物,抛开一切这样那样翻来覆去的想法,愿意把人生旅途中所有的经历看做是一种启示,把旅途中所有遇见的人都当做人生的导师,直面并原谅现实生活中并不讨喜的那部分自我。

跟着心里的声音,跟着你爱的那个人上船。

就这么简单。

开怀大笑,享受美食,冥想,对上帝满意,爱你所爱的人。

-Sometimes to lose balance for love is part of living a balanced life.

 6 ) 爱情中的悖论

很多人说Liz一路作到了底,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至少她很警醒,一直在坚守某些东西,一旦察觉在爱情中迷失自我便想要逃离,她有着随时叛逃生活的勇气,即便已经结了婚,有着令人艳羡的一切,还是敢抛弃一切,孤身环游世界,来寻找一种balance。

  往往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皱纹在脸上蔓延,当所有一切都可以预见,她们惟一仅剩的野心莫过于守住自己的地盘,这个地盘可能是婚姻,可能是别的一些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但Liz的地盘是自我,是精神上的自由,如此奢侈而又难能可贵。

     “我发现有些事情是我不能放弃的,一旦我放弃,你便不会如此全身心地爱我了。

”   “你想要的平衡不是让别人爱你比你爱自己更少。

”   “我不需要用爱你来证明我更爱自己。

”      “一旦恋爱我便失去平衡了。

”   “有时候,为了爱而失去平衡,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

”         是的,我们都需要爱情,但我们也不想失去自我。

  越是害怕那些需要的,憎恨的,或是渴望的东西越是会遇见。

  故,谁也不想要半途而废的爱情却往往事与愿违。

     事实是,当你选择和某个人在一起,也就意味着你要去探索另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时,也让那个人来探究你的。

     Liz在谁面前都没有完全的展露自我,她总是有所保留。

     这大概便是症结所在:   a.你想要得到完整的爱便要耗尽自己,但当你失去自我也便失去了爱情。

     b.你爱的是他,还是爱上了你的他。

     c.我爱你与你何涉,我一直在考虑这个命题,你爱不爱我我都爱你,那么是否其实我爱的只是爱你时候的自己呢。

     

 7 ) 不破不立,您得来段旅程。

在意大利寻找美食,印度祈祷,巴厘岛恋爱。

感觉适合有点迷失的人看,风景很美,整体画面很阳光,很温暖。

配乐也很好听,相信看完能给歌单添上几首舒缓解压的音乐。

喜欢灯光、阳光打在女主头发上的时候,非常美。

女主角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在纽约,无论离婚或重新找的男友都难以填补抚平自己的内心,出走、旅游、祈祷、寻找,一步步的从旅程中汲取能量,排散心里的负能量,重新找到自我。

所以说当觉得自己压力非常大的时候真的非常建议出去走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人,大自然的风景能给予你力量。

后面的恋情真是满满的恋爱的酸臭味,你重新接受爱了呀,那爱情中的不平衡也是人生中平衡的一部分,不要怕,要接受它,拥抱它,获得它。

这心灵鸡汤煲得很合格,喝了吧。

 8 ) 偶爾失衡,或許才能真正平衡

我會想看『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完全是因為預告中女主角的一段話:『我需要改變,十五歲起,我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分手,我從沒為自己活過兩個星期,只和自己相處。

』這話聽起來相當可怕,卻是許多人都曾有過的真實處境。

就像電影中的女主角,她既是自由的旅遊作家,也擁有愛她的丈夫,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

表面上看來不予匱乏,但實際上她卻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因為她不曾和自己獨處超過兩星期,只是在空虛的時候不停填補。

以愛情的甜蜜填補,以愛情的破碎填補。

她的心總是五顏六色,多彩多姿,從來沒有只為自己空白的一刻。

很多人都和女主角一樣,很少一個人,總有談不完的戀愛,最後再從戀愛對象中選擇適合結婚的人共度一生,從此過著像童話故事般幸福快樂的生活。

然而,事實的真相並非如此,當她在婚後八年終於意識到兩人對未來毫無共同期許,即使丈夫依然深愛她,她仍然無法阻止自己想離開的心。

只因她的另一半,並非她真正的另一半。

大部分的人婚後不會再追求自我感受,除非對方有出軌的事實,否則大多會選擇和平共處,儘管兩人已是貌合神離,就算內心深處渴望改變的聲音不絕於耳,還是寧願選擇充耳不聞。

因為我們都害怕平靜的生活被毀滅,害怕已經沒有力氣承載另一個陌生的開始,害怕不珍惜擁有,幸福就會轉瞬即逝。

【毀滅,是轉彎之路】然而,如果眼前的幸福並非真正的幸福,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將它徹底毀滅?

女主角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下?

選擇勇敢離開。

她親手毀滅了別人眼中的美好生活,果決離開的背後,依然背負著至深的愧疚,但這卻是她人生第一次帶著空白的心為自己而走。

她在以美食和美景聞名的義大利盡情享樂,她毫無節制大吃義大利麵和披薩,完全豁出去的將自己交給這個陌生的城市。

以往一向習慣以愛情填補空虛,這次換以美食來填補,讓身體一直處在飽足的狀態下,她的心似乎也起了微妙的變化。

雖然還未找到內心深處真正的答案,但至少她開始可以對自己微笑。

 “吃”與“愛”似乎是維持身心平衡的重要依據,兩者缺一不可。

有人失去所愛,會藉由改變吃的習慣,改變自己。

原本極為節制,可能變得肆無忌憚;原本毫無顧忌,也可能因為失戀而自動停止食欲。

我想,這應該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本能,在為自己重新填補或讓自己開始匱乏的過程中,放棄一直以來的習慣,放下習以為常的安全感,當我們不再依賴熟悉的感覺而活,才真正開始獨立生活。

毀滅,未必是敗壞,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反而讓你看見轉彎之路。

也唯有打破表相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才會露出一線曙光。

這,就是改變。

【改變,是面對的開始】改變,不是為了逃避無法解決的困境,而是為了面對心靈深處最懼怕的聲音。

她離開宛如人間天堂的義大利,轉往物質相對匱乏的印度,想藉由清修的方式,理清混亂的內在,重新與自己對話。

赫然發現,認識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開始,她幾乎無法靜坐冥想,總是才坐了一會兒,就感到煩躁不安,過往的愛與恨如潮水般急速湧向她,她沒有離開,只是繼續焦慮的以食物填補。

拼命想找解決之道,才知道唯一的解決方法只有:坦然面對。

面對自己曾經的錯誤是因為無法一個人的恐懼,面對曾經愛過的人再也無法攜手共度人生的事實。

當她坦然面對了自己最脆弱之處,所有壓在心上的重擔忽然變得輕盈,同時由內而外產生一股沉靜的力量,以柔軟的態度包覆過往所有的愛恨悲歡。

於是,她原諒自己的脆弱,開始擁抱一個人也可以美好的時光。

她讓我知道:一個人,可以是孤單,也可以是滿足。

我喜歡在餐廳看到一個人獨自用餐的自在畫面,能在人人為伴的地方,一個人也安然自得,這需要極大的自我能量,才能安於他人異樣眼光的注視。

又或者,我們總是難以自處,才不斷需要他人的陪伴,好填補時感空洞的內在。

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沒有根的自我,不管在哪裡?

都找不到歸屬感。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兩個人反而比一個人更寂寞,一個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如何能維持兩人之間的和諧?

所有失敗的關係,挫敗的關鍵都是不敢面對脆弱的自我,因而難以接受兩人之間可能不盡完美的真相。

從不曾為自己活過兩星期,到開始一個人生活,她試著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試圖從中找到一種由內而外,以自我為出發點的平衡感。

【真正的平衡,是從失去平衡開始】最後,她帶著全新的自己飛抵多年前曾啟發她改變的峇里島。

白天潛心修行,夜晚享受大好人生,維持在一種身心平衡的難得美好狀態。

她體會到維持平衡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一切保持距離:不過度修行,也不享樂過度,她不想再將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只想完整保有好不容易失而復得的自我。

她以為,這就是她千里迢迢追尋自我所得到的最終答案。

直到一段意外來臨的愛情,打破了她為自己重新建立的平衡關係。

在她不想戀愛的時候,愛情來了。

她感到困惑,甚至有些憤怒,彷彿是上天特意和她開的玩笑,笑她無論如何都逃離不了愛情的誘惑,逃離不了就是不能一個人的魔咒。

   於是,她斷然拒絕愛情,也拒絕可能幸福的機會。

然而,她並沒有因為放棄愛情而回到先前擁有自我的安全感,她再度回到離開美國前的混亂狀態,她以為自己全部好了,卻沒想到令她不知所措的循環又開始了。

這似乎是每個人情感受傷之後的必經之路。

當自己終於花費一番力氣找回自己,終於可以不再為愛情失去平衡,想一個人靜靜生活的時候,偏偏愛情又來了。

我可以理她不願再徹底陷入的心情,這當中有好不容易找回自我的努力,也有害怕再重蹈覆轍的危險。

心,畢竟受傷容易,修復難啊!

所以很多人在受傷過後,寧願選擇封閉內心,也不再輕易接受另一段感情。

但峇里島德高望重的智者卻告訴她:『有時候,為愛情失去平衡,是平衡心靈的一部分。

』這話有如醍醐灌頂,我也跟著恍然大悟。

所謂維持身心平衡,並非為了保持原狀刻意拒絕自然來臨的感情,如果順其自然是維持身心平衡的秘訣,那麼,此時自然為愛情失去平衡,當然就是平衡心靈的一部分。

刻意忽略或排斥,反而才是另一次身心失衡的開始。

明白任何事的一體兩面,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缺失的部分。

『享受吧!

一個人的旅行』是一個人的旅行,也是不同層次的自我認識:當我們敢於毀滅原有的生活模式,才能看見轉彎之後更寬廣的路;當我們改變了對待自己的方式,才能真正面對彼此的問題;當我們不再害怕偶爾失去平衡,或許才能達到真正的平衡。

 9 ) Why I don't like <Eat, Pray, Love>

  Yes, my facebook status last couple of days was: Eat, Pray, Love – false spirituality, fake feminism, total bullshit..      And there are famous chinese and western commentors that seem to agree with me on it. =)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49193_101371.html   http://bitchmagazine.org/article/eat-pray-spend      Eat, Pray, Love is a book and a movie about a woman who ditched her husband, go travelling to find herself, which in fact is to have a long vocation full of self-indulgence, eating in Italy, so-called praying in India and finding a rich man in Bali, and then go on to claim that she eventually reached self enlightenment.      The story is an insult to anyone out there in this world who take enlightenment seriously, who conduct real studies on philosophy, science, religion, art and hard meditation on life and everyday experience to be able to even just a little bit more enlightened. It's also an insult to real feminism, no matter how this work strives to pitch independence of women, coz in the end of the story, the only thing that seemed to rescue the main character is still a rich man and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I am not saying feminism is to reject men totally, but to have a collected, independent and strong spirit so that man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re not solely the kind of things that a woman ever worries about. And for any women that don't understand what responsibility means can not even declare herself to be a mature adult let alone the equality that true feminism entails.      So honestly I don’t buy into any of those. Unfortunately we are living in a real world, not everyone is privileged and financially adequate enough to go on a trip like that and not work at all for a year or so to find oneself. The story is about self-indulgence, it's after all another cheap promoter of global consumerism at best, shopping your way to enlightenment, spending is helpful means to find yourself, girls.      I'd rather suffer my way to enlightenment. Simple life, no Gucci bags, no iphone, no expensive trips, no fancy restaurants. Through the great wisdom of Laozi and Plato, I try to realize where I am coming and where I am going. I embrace pain. It is my great fortune. I hold on to my belief. "Who speaks of victory", as once said by Rainer Maria Rilke, "Enduring is everything"!

 10 ) Eat Pray Love

“People think a soul mate is your perfect fit, and that's what everyone wants. But a true soul mate is a mirror, the person who shows you everything that is holding you back, the person who brings you to your own attention so you can change your life.A true soul mate is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person you'll ever meet, because they tear down your walls and smack you awake. But to live with a soul mate forever? Nah. Too painful. Soul mates, they come into your life just to reveal another layer of yourself to you, and then leave.A soul mate's purpose is to shake you up, tear apart your ego a little bit, show you your obstacles and addictions, break your heart open so new light can get in, make you so desperate and out of control that you have to transform your life, then introduce you to your spiritual master...”― Elizabeth Gilbert, Eat, Pray, Love

《美食、祈祷和恋爱》短评

一枚超级大的“作”女。她的寂寥、彷徨,希望下一站依旧是激情的心情,我懂,这个世界,就是有这样永不满足的女人,像她。如我。

3分钟前
  • sinna
  • 还行

我确实不该看一部女性向电影,而且由小说改编而来这一点也使得电影对我来说太过文艺,虽然那段意大利面给了我不少好感,我在看完电影之后想到的第一点只是:他们走遍世界寻找自己,我们呆在这里只为活着

6分钟前
  • 菠萝
  • 较差

冲美食和大嘴美女看的。。。没有预期的效果。。。美食也不是灰常诱人。。。有点失望。。。难道说中国人对食物的要求太高了。。。?

8分钟前
  • vivian桃乐丝
  • 还行

畅游古都罗马,品尝异国美食;结交知心挚友,参加家庭祝祷;印度寺庙冥思,观看新人婚礼;情定海岛巴厘,体味人生感悟。否定自我的过程是持久而痛苦的,成长的阵痛是必经之路。有时候因爱失衡,也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身陷何种状态,都不要忘记追寻自我坚守本心。太喜欢影片传达出的那种自然洒脱、超然物外的处世精神,能做真正的自己才最珍贵。

10分钟前
  • 张苑希
  • 力荐

看到一个人的影评,说的对,在通往自我独立的YY之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1分钟前
  • 面包和工业光魔
  • 还行

很平淡的电影 让我将近两个半小时不知所措的嗑瓜子到现在 不知道说什么 只是现在想想女主角和笑笑有些许的相似 希望在她能够遇到能给她解开心扉的那个巫医 也能让他相信 相信爱情 总之是个很美好的愿望

16分钟前
  • 栗鬼
  • 还行

纽约的混乱成为liz的伤心之地;罗马的美食成全了liz肚子上的游泳圈却治愈了她的心灵;印度的冥想给了她chaotic peace;所有的收获都在巴厘汇合。旅行治愈不了你,治愈你的只能是你的心灵,在乱世之中寻找宁静,内外兼修原谅自己,be a naive guy for a life-time.

18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原著里对心里的描写入木三分,看过的人都会神通感受。电影有限的表现力局限了对心理的触动,所以PRAY那一段有些苍白。喜欢Liz和David那一段感情的记述。最后LOVE那部分,和原著有所出入,小失望。Felip应该更帅些吧,嘿嘿。

23分钟前
  • 类似一缕轻烟
  • 推荐

俗话说吃饱了撑的。可是就是有个人生阶段,你不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想问问自己问问这个世界 如何治愈受伤的心,如何能保有最初的天真和勇气往下走。其实,工作的意义在于难过时可以提上行李去这世界美丽的角落哭泣使劲作。努力工作吧,谁都不想在情绪崩溃时还坐在满是油脂的路边啃着煎饼果子哭。

28分钟前
  • 暴走君
  • 还行

Vomit Curse Hate

32分钟前
  • Pagliacci
  • 很差

矫揉造作,stupid american movie

35分钟前
  • tinkerbell
  • 很差

go and find your own balance.

36分钟前
  • 力荐

没想到我竟然坚持两个半小时看完了,前二十分钟差点让我放弃本电影了。意大利怎么说呢,欧洲人都很会享受生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印度是个我始终无法有好感的国家。只有巴厘岛,倒是一直神往啊,度假的好地方,可是没钱可去不起。最后要说的是,大嘴茱虽然老了,可是还挺美的,她的鼻子最好看!

37分钟前
  • 偏執小塵埃
  • 还行

簡單來說她的救贖之途是用銀紙舖出來的。旅途上她遇到的人的遭遇比她坎坷那麼多,她自己輾轉反側不過無法承認自己是個胸無點墨矯揉任性的都市雜貨攤。毫無信念和信仰可言,一場但求feel good的bullshit盛宴。暢銷的愛情故事都只有一個教誨:換畫。(p.s. 中文字幕爛透。)

41分钟前
  • 何倩彤
  • 很差

140+分钟 为何不剪成90分钟 长死了并且无高潮

44分钟前
  • 瓜爺
  • 较差

女主不招人待见,在西班牙一脸发春,在印度一脸白痴,别人启发她她就打岔,深度或信仰一点都没有。这部自传改编的片告诉我们,只思考不见识不行,不思考见识再广也白搭。截截美食、风光,看看弗兰兰还行

48分钟前
  • 叭卦我最懂
  • 较差

that why i want to see it。要想中彩票你,为什么不先买呢。/生命中唯一永恒的,是家庭。/味道就像橙子和杏仁的爱情结晶。/那些都是你曾做过的 并不代表你是个怎样的人。

53分钟前
  • 超越风暴 丿
  • 推荐

片子的中心就是在表達一個原本"幸福"的更年期女人變幻敏感的內心世界, 莫名而失衡的心理促使她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旅行. 關於愛的刻畫其實並不深刻, 美食也寥寥無幾, 倒是pray這部份站了相當多的筆墨, 說來說去都是絮絮叨叨的不安全感. 不過劇情不太重要, 影片細節和氛圍很好.

58分钟前
  • 阿Q
  • 推荐

我不懂真的不懂,她兜了一圈到底意义何在,其实我挺讨厌这样的人,理由很冠冕堂皇,貌似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其实就是个懦夫,我总觉得她是在找让自己逃避的安心的理由。可能有点过激,反正我搞不懂。唯一的亮点是jiaver,此男越来越灵了。

60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中产阶级失恋后散心指南:到意大利吃美食,去印度祈祷,回巴厘岛谈恋爱,顺便圣母心爆发捐款一万八千美元给一面之缘的人盖房子,最后在占卜师的指点下醍醐灌顶,和珠宝大亨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EM? // 文艺是真文艺,矫情也是真矫情。// PS.1.当作城市观光片看还不错了,尤其罗马和那不勒斯部分;2.其实自我疗愈不过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欺骗罢了,毕竟任何时候只要想活着那么就算生活再糟糕也还有转机。

1小时前
  • GIVIND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