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别喜欢看,对坏人进行狠厉报复的情节,享受这种报复快感的,可以看。
剧情上来讲,跟1978年的版本相比,整个剧情设计其实没什么很大的区别,而相较于旧版,2010版加入了女主中间逃脱后遇到了一个坏警察,最后又掉回狼窝的情节,其实这种给了希望却带来更大的绝望上设计还是蛮好的,这个点到了2013版第二部的时候依旧又在使用,不过换成了一个女的。
78版的女主一出场给人感觉就很美,而令人失望的是遭受凌虐这么清晰这么长,而报复坏人的却是很简单的杀死,看了完全一点爽的感觉都没有。
虽然2010版的创新之处并不多,但是在报复的手法上有了很有意思的改变,根据每个坏人对她施暴的差别和个人特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肉体和精神上的虐杀,并且在影片前部分施暴者对女主说的话,女主也在报复中还给了他们。
这版的女主是一出场并不觉得很美,但是在反杀施暴者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悲伤、愤怒又绝望的神态让她看起来更富有美感。
这个版本给到了那种报复的快感,这是我认为比旧版好的地方。
听说过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表现女权的电影,而看完后,其实并不然,电影前面对女性凌辱的过程令人难以忍受,完全感觉到一个女性是多么的无助弱小无能为力,虽然后面女主人公反杀报仇成功了,这并不是女权,也不是说女子其实多有力量,这只是一个女性在遭受非人凌辱后无助绝望的选择而已。
对于这时候的她来说,也只剩下绝望与一生的阴影而已。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大学时候,那时候天空蔚蓝,阳光明媚,仿佛处处鸟语花香,身边的人们是那么单纯,生活是那么美好。
所以看到别人看这部电影,我觉得有点太重口味了。
是啊,那时候的我依然相信人性都是善的,为什么要拍要看这样的电影。
后来大学毕业很多年了,自己也终于见识到了这个世界残酷本质的一鳞半爪。
终于认识到,社会真的很复杂,世界没有小时候想象的那么纯净。
也慢慢开始怀疑,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公平存在。
立场、利益、力量,往往是这些在主导人们的言行,指引人们的方向,而不是梦想或信仰。
弱势群体受到压迫和欺凌,实在是多到不要再多,本质都一样,不同的只是表现形式、程度,以及我们是否选择了视而不见。
我看到片中女主被强暴,何尝没有看到自己以及我们太多普通人的影子呢?
弱势群体被人欺压,无论是求饶装可怜,还是奋起反抗,都不起作用,似乎看到了援手,以为逃出生天,却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官官相护”,只落得更凄惨的境地。
真是不忍啊,这也是为什么我永远也不想再看一遍《伊甸湖》。
我真的要感谢片中女主被凌辱时的那一幕黑屏,就像我们受到不公正对待后的一次睡眠,能够让我一次次欺骗自己,在第二天伪装成一切都安好的样子。
而电影的后半段,真是一场通透爽快的只属于若是群体的狂欢。
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只要条件适宜,仇恨便会茁壮成长,给予弱者以力量,最终让弱者品尝到复仇果实那最极致的美味。
人,归根结底还是很脆弱的存在,总有落单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也都顶不住一记棒球棍。
或许会有人诟病这部电影太过血腥暴力,但那一抹血红,不正是复仇果实最好的调味吗?
看到精彩之处,之前的种种憋屈苦闷,在影片花样繁多的报复手段中被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我只觉得整个人都在颤抖热泪在眼眶徘徊,无比爽快,酣畅淋漓。
当然,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案,更不是最好的办法,当弱者被逼无奈只有此一途可选时,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
更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弱势群体吃着哑巴亏,亦或是完结自我的生命以逃离一切的不公。
而在这种时候,我无法去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如同片中女主一般徐徐图之最终大仇得报,为什么不用对方的鲜血浇熄怒火而是惩罚自己和亲人。
毕竟电影终归是电影,而现实永远都是现实。
只愿世界更加美好公平;愿弱势群体不必忍气吞声抹眼泪,强势之众莫要颐指气使耍权威;愿人性的光辉照耀世间的每个角落;愿世上不再有痛也不再有恨;愿明天会更好。
我在看这部电影时,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
我在看前半段男人对女人进行凌辱时,是一直有不适感的,但是发现这种不适感没有后半段女人报复男人时的不适感强。
由此我想到,作为一个男人,虽然我知道女性被强奸时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是永远无法想象到那种痛苦的程度的。
而这部影片却将那种痛苦在后半段展现的淋漓尽致。
女人被男人强奸时的痛苦就像,鱼钩拉住眼皮的痛觉,盐酸腐蚀面部的痛觉,剪刀剪断生殖器的痛觉,枪插入肛门的痛觉。
想到这些,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强奸这种行为到底有多么的残忍。
以后再也不看av了,因为当av里男性随意摆布女性时,我能感同身受的明白av中女人的痛苦了。
50/100翻拍1978年的电影简单回顾下1978年开头铺垫长而浪费,各种镜头···中段话多又暴力,我搞不懂为什么不直接一次轮上就好了,非要女主跌跌撞撞走了一段路再来强一次。
后面的复仇苍白无力吊死切鸡鸡开船弄死两个。
翻拍有:吊晕鸟啄眼死硫酸毁容死拔牙切弟弟死枪插菊花,散弹射爆菊花死对比第一部是多了一个警长因为警长也是够坏的,所以选择反杀全部是对的。
不然就是幸存之后会想办法报警,然后坏人被绳之于法,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历尽艰辛,遇到了油嘴滑舌的被告律师,犯罪人假惺惺地表示了他们的悔恨和抱歉,被判做几年牢或者和解了。
比1978年原版更加紧凑合理,豆瓣和IMDB上得分均高于原版。
和原版比,主要增加了女主对每个人复仇的细节。
原版侧重对女主的施虐过程,略写女主的复仇过程,本版反之,对每个人的复仇刑罚都有详细展示。
人物上,最大的改编是增加了一个反面人物——警长,警长顺理成章地成为四个小混混的领头羊。
警长一开始让人误以为是好人,却没想到是最坏的一个人,他爱妻子和女儿,却对女主做出了禽兽不如的行为。
其他的小的改编,比如原版故事发生在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的炎夏,本版故事发生在树木萧瑟的初秋。
二傻子马修的工作,在原版中送买外,在本版中修下水道。
本片上映于2010年,手机已经普及,但女主被凌辱的环境自然是与外界失去联系,所以她的手机在一开始就掉入马桶,坏掉了。
施虐者施虐时说的话在女主后来的复仇中基本原样送还了。
在本版中,斯坦利喜欢拿DV拍摄,喜欢看刺激的录像,女主复仇时主要针对他的眼睛,用鱼钩钩眼皮,再让乌鸦啄掉双眼。
安迪曾把女主的头按在水里,所以女主复仇时让他的头浸在盐酸浴缸里。
强尼曾让女主咬他的手枪,女主后来以牙还牙,并且将他丁丁割掉。
警长是个ass man,后来女主用他的长枪同样对待他的ass,而且警长知道女儿已被女主劫持,可谓杀人诛心。
马修先被勒晕,最后和警长一起死于长枪。
最后,奉劝女孩子离认知能力低下的垃圾男远一些,这类人往往只被欲望所左右,这或许是本片的教训。
女主投河逃生
看到女主在加油站,进到小木屋,又在湖边日光浴时,才想起自己以前看过这部电影的1978版。
应该是看到湖边这里就因为画质太差,弃了。
上维基搜这部电影,除了今天看的这部2010版,原版的1978版,居然还有2013年的第二版,2015年的第三版,以及2019年的《我唾弃你的坟墓:似曾相识》。
不过都不打算看了。
一部足矣。
全片长约1小时48分钟。
警长出现在34分钟左右,本以为遇到了救星的女主没想到这个穿制服的是最大反派。
前半段就是女主被反复折磨蹂躏。
50分钟左右女主跳入河水消失,结束上半场。
用老头Earl的话说,狩猎季开始。
复仇的开始是先制造悬疑气氛,比如女主在被折磨之前坏人在她的门前扔死鸟,女主以其人之道还之,在坏人门前扔了三只死鸟。
复仇过程是分而击杀之。
罪行最小的死得最痛快;喜欢观看的就让乌鸦啄走他的眼睛;喜欢把女主按在水里的就淹死他;喜欢口的拔掉他的牙齿、剪其生殖器;喜欢后入的用来福枪爆其菊。
画面不错。
女演员很美,几个坏人也没有长得极其恶心猥琐的。
社会意义是没有的。
现实生活中谁也没法这样复仇。
就看个痛快。
到了我这个年纪,连痛快都不得,看完心里不舒服,又说不清楚哪里不舒服,蝎蝎蛰蛰的。
罢了罢了。
淫人妻女者,妻女必被人淫。
如果这样的诅咒能够成真,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了。
话说mm遭受的虐待的确非人,不过她的报复方式也相当发指。
从作案方式来看,一个弱小女子又怎能办到?
所以,这部片子除了给暴力爱好者以感官刺激之外,就是告诉管不住下半身的男士,玩火危险,小心自焚。
看这片子真锻炼心里承受能力。
我去吐先。
看了这一版的没看之前的一版。
1.女主一个人荒郊野外出来感受生活?
exm?
至少带个男人保护一下鲜花吧(罒ω罒)见到了老头子给她手绘地图我去,我的姑爷诶,长那么渗人,突然就想到了人肉农场那人贩子,女主真的就不慌的,但是老头子真的就是个好人哦2.女主被逼跳下了桥,个人一直在思考它是什么物种?是那种游泳冠军嘛(ー_ー)!!3.斯坦利的录像带之前拍摄影换了出来,新的录像带被警长踩坏了,后来又装进去旧的,什么鬼???
这么重要应该放在身边的吧🙈这是在凌晨三四点看的电影,清醒的很,特别刺激,各种报复手段被女主玩出了花,看这种重口味电影紧张后更多的还是放松,看电影后的想法,10年的片子了差了十年不是那么严谨吧也可以理解哈。
跟原版对比,基本上旧酒装新瓶,影片主题和大致的情节都没什么变化看,只是在部分细节上做了一些改动,添加了一个“警长”的角色,没有什么推陈出新的意思,可能仅仅是为了翻拍而已吧。
说到这个故事呢。
身为作家的女主角Jennifer孤身来到一个跟荒山野岭没太大区别的小地方找灵感,被当地一些垂涎其美色的瘪三盯上。
(说到这里就觉得逻辑上有点说不通,毕竟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一个人住到那个地方,而且附近没有熟人朋友亲戚之类,没想过出意外的概率有多高吗)人本身就是一种受荷尔蒙控制的动物,在肾上腺素的影响下,出于生理欲望而强行和异性发生性行为,或是一时冲动而杀人,都还属于动物本能发作的一种表现。
如果是一个良知尚存的人,在恢复理性后,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会有补救、悔恨、挣扎和反省的一些过程。
结果很不幸的是,Jennifer遇到的这几个瘪三不但有贼心有贼胆,除了对她有好感的Matthew有人性尚存之外,其他三个都属于纯粹没有人性和同情心的人渣。
而Jennifer第一次逃脱魔掌后跑去求救遇到的警长,是个更大的人渣。
他们带着游戏的心理,换着花样,像猫捉老鼠一样,肆意地辱骂和凌虐不停恳求和哀号的Jennifer。
在Jennifer受辱的过程中,导演还故意安排了一场警长接女儿电话的情节,一副父慈女孝的面孔让人无比恶心。
他们的行为并不仅仅是出于一时的生理冲动。
J落水,他们却怕她还活着留下后患,从头至尾对自己的行为都没有任何的过不去。
如果这是部主流电影,那Jennifer在幸存之后会想办法报警,然后坏人被绳之于法,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历尽艰辛,遇到了油嘴滑舌的被告律师,犯罪人假惺惺地表示了他们的悔恨和抱歉,被判做几年牢当然无法和Jennifer所受的苦相比。
然后Jennifer决定放下过去,宽恕这些人渣,重新开始新的生活,The End。
比如朱迪福斯特曾主演的《被告》,当时看那片时我心里还比较阴暗了,看到这种结局都觉得WTF。
WTF。
WTF。
可是本片里的Jennifer,她真够给力,她够冷酷够计划够狠心,丝毫没有因为那几个人渣由于恐惧向她求饶而拖拖拉拉心慈手软左摇右摆,立场坚定地以牙还牙,并用她曾经受辱时的对白,一句一句地冷冷给扔回去。
原版一直被列为世界十大禁片之一,但是从暴力、性、血腥镜头来看,比其尺度大的片子可多的是,个人猜想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本片“复仇”的主题导致。
这个世界就是有黑有白,有光有暗,人性之至善和至恶也是如此。
我相信复仇绝对不会化解仇恨,宽恕才能够真正化解仇恨,可是更多的时候宽恕化解不了丑恶。
我想起了美国恶名昭彰的邪教教主“查尔斯 曼森”,1969年他带领他的伙伴闯进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家,对屋子里的人残忍地折磨杀害,凌虐大腹便便的孕妇并吊死在屋顶。
对于死者和痛失亲人的波兰斯基来说,这一切已无法挽回。
然而曼森童鞋至今仍在监狱里每天接收着大量的粉丝来信,据说还是全美最多粉丝的犯人哦。
基本上,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法则是,要宽容地对待施加伤害的人,从更高层面的道义法则来讲,这是没错的。
然而对于被施加伤害的弱势者来说,却不会曾受到伤害者“宽容的对待”。
大道理总是很多,但在某些时候,也许只能give it back。
看完电影,我一直告诉自己这样的片子,不过是在抒发复仇的快意,然后揉和了情色和暴力的一个美国式的快餐电影,根本不用纠结于其中情节逻辑,只用明白主题是女孩被侵犯了,然后回来以暴制暴血腥报复,然后欣赏情色和暴力的画面就好了。
但最终,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深刻的除了胖子被乌鸦啄空的眼睛,警长血灌瞳仁,另外一个被盐酸泡烂了的脸,让我觉得更加挥之不去的是几个男人这种临时起意的恶意,是那么难以想象。
让我很在意的,是这样的片子在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无论是五个男人对女主的侵犯和后来的毁尸灭迹,还有女主的复仇,都让人觉得除非这个地方是法律真空地带,否则双方都不能可逃脱。
抛开这个让我很在意的逻辑死穴,抛开法律的约束,即便是说犯罪者自觉可以逍遥法外的情况下,光是讨论几个男人这样临时起意的加害一个女人,事后还要毁尸灭迹,这样的恶意已经膨胀到让人触目惊心了。
用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别人的想法我早知道不行,但没有办法理解和不能想象还是觉得隔着一段距离。
人的自私、唯利是图、目光短浅、损人利己我尽管有时也觉得匪夷所思,但与这样的恶意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看有影评人说几个男人有个自我说服的过程,他们单方面地说服自己女的来到乡间就是为了“找乐子”的,而且那个女的也放开放,当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除了为首的男的在湖边钓鱼时这样评价过女主,此后并没有丝毫看出这样的痕迹。
我只看到了女主在他们进屋时苦苦的哀求,只看到她痛哭流涕,只看到他们无端地折磨她从中取乐。
特别是后来警长的加入,让我对这样的恶更觉得毛骨悚然。
当女主唯一可以求助依靠的人,居然变成了向她施暴的人时,那种无助比肉体上的痛楚更让人绝望。
几个男的,只是为了一逞自己的色欲,凌辱、拳脚相加、强暴,最后甚至要毁尸灭迹。
这种已经不是那种激情犯罪,不是那种一时糊涂,而是那种根植心中的恶念,那种毫无怜悯,视他人为草芥的残忍,让我觉得和原本想象中淳朴的乡间风格格格不入。
复仇太短,前面那么多.....但后面的确霸气
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还不错。80年代禁片翻拍成这个状态,尽管从猎奇的角度看已经不再有新意,但总体思想还是挺好的。尤其是腹黑妹子很PL。
新版抛弃了原作中女主角的“持斧女神”形象,复仇手法设计也过于处心积虑,导致她不像愤怒的复仇者,更像疯狂的杀人魔。处理Rape & Revenge题材时,女导演们是怎么做的?《复仇》中满是饱含战斗意味的电子乐,复仇出于应激反应,“惊险”来自于观众对女主角的共情。而本片的导演像常规虐杀恐怖片一样,在后半段的残杀戏中大量使用渲染紧张感的氛围配乐和交叉蒙太奇,一切的出发点是厌女情绪和阉割恐惧。导演在这场战斗中究竟站在哪边,一目了然。
浪费了一个小时没死,又浪费了一个小时复仇
翻拍的意义在于女主角能把这几年从《电锯惊魂》中学来的套路得以展示
很给力,虽然情节上不是很紧凑,但是我喜欢
剧情什么的都是浮云,唯有虐待场面可看点,但也是乏善可陈~
作为禁片好弱。。就最后看得有点儿刺激 我是不是有点太重口。。
昏昏欲睡前后部完全脱节!
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重拍了
怎么能这么烂啊。。。。
这个片名太讨人喜欢了。
复仇那一段太过血腥了……但强奸犯都该死。活该。
听没意思的说= =就最后爆菊是亮点XDDDDDDDD我看了两遍~~啊哈哈哈哈
李天一,你要小心了。。。
复仇的过程比原版更血腥,可是不够新意。女主角很像斯图尔特……
有幸看过…………只觉得毛骨悚然 现实中这种事多了去了吧……我说的是天朝里的…………
基本上属于那类逻辑不顺但看的很爽的电影。结合近几年来的女性遇害社会案件来看,非常建议所有的强奸犯都应实施化学阉割,犯罪成本之低以至肆无忌惮,电影中以暴制暴的理想主义简直大快人心。
口味太重了……谁tm推荐我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