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大指,在于宣扬孝道,使父父子子,各有攸当,于今浇薄之世,亦可贵矣。
然则费时二钟点以观此剧,不必胜于读论语孝经数篇。
观者落泪于影院,见善而心恻,或者曰,「我必爱吾父母」,及其趋出,复返于逼仄之屋,归其日用持生之事,辄忘之矣。
動之以情,期不可久,其来也疾,其去也速。
若世皆私己而不亲亲,我将何以处之乎。
吾独慕古人之道,修古人之行,奈何世皆以我为迂徐。
是亦难为矣。
吾必尊父,然后吾子自尊我矣。
吾必敬长,然后幼者自敬我矣。
吾必好学,然后吾之后生亦勉然向学,此躬行之化,不待教而成者也,故天下之道尽在吾躬。
能无慎乎,能無慎乎。
”知足吧,你还有钱给你孙子,你儿子还能拿酒来看你。
可我呢?
我也是三儿两女的人啊,你们见过他们谁来看过我?
为啥啊?
穷,没钱。
“”这年头谁也靠不了,只能靠自己。
““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
”“我不回去啊,院长,老人院都快把我憋死了,我没儿没女,不会有人来看我这你知道,我来老人院都七八年了,眼睁睁的看着一些老伙计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我能不想到我自个的结果吗?
那我在这里呆着是干嘛呢?
这不明摆着是等死嘛!
每天看着老人院那片天,心里边想着,我这是等死呢,这还活个啥劲呢!
我跟你说实话,院长,我都幻想过多少次了,我甚至每天都想,趁着我还活着,走出老人院,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我想看没看着的地方,死了都不冤了。
你明白不,院长!
这就是我最后一点愿望了,多可怜的愿望啊,可怜可怜吧,院长大人!
”“一对父子在树下坐着,儿子看着报纸,老父仰头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
”儿子看着报纸说:“那是麻雀”,过了一会父亲又问:“儿子,那树上是什么呀?
”儿子不耐烦的说:“不是说了吗,那是麻雀”,一会父亲又问:“那树上是什么呢?
”儿子生气了,扔掉报纸:“都说了好几遍了,麻雀麻雀的,你是不是有病呀?
”。
父亲呆住了,好一会用发抖的手从袋子里面拿出一个破旧的日记本递给儿子。
上面写着几十年前,也有一对父子在这个树下,小儿子问着年轻的父亲::爸爸,树上是什么?
“父亲高兴的回答:“那叫麻雀”,过了一会孩子又问:"树上的是什么呀?
",父亲还是笑着回答:“那是麻雀,会叫的麻雀。
”儿子又问了几十遍那树上是什么东西,父亲既高兴又激动,每次都回答:“那是麻雀,会飞会叫的麻雀,记住了吗?
”“题材很不错,关注时下最热门的养老问题。
但故事本身很一般,借鉴的桥段挺多,最大的就是日本综艺节目“超级变变变”,用老周膀胱癌晚期为了在国内超级变变变比赛进前三好去日本参加决赛以联系远嫁日本与自己断绝联系的女儿为借口。
一众老人排演的节目不论是麻将胡牌、照镜子还是海边的日出创意都一般。
其实养老院的老人是幸福的,毕竟他们还能有人照顾,有伴一起玩。
时下更多的是孤寡贫困的独居老人。
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钱,谁让现在房子那么昂贵生活成本如此之高呢。
老葛和他儿子最后冰释前嫌显得唐突。
老人的生活还是应该由老人自己决定,只要养老院工作人员确认是在老人意识清醒时候的正确意识表达就应该放行,而不是还要得到他们子女的许可才行。
我的人生当然我自己做主。
一众老戏骨的表演很卖力挺精彩,题材接地气,麻烦内容也能多接点地气。
电影拍得还是过于理想化了,避开了现实的残酷。
估计在光淀宣传正能量的旗帜下也只能拍到这样了。
我们一生下来就走在奔向死亡的道路上,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最大的一个感觉。
本来是帮助一个卖保健药品的来做主持,中间坐诊的环节,我给叔叔阿姨们放电影,但很明显叔叔阿姨们对这个不感兴趣。
好几个喊着打牌,于是我自己把这电影看完了。
都是老戏骨,最爱的一段是俩老头儿吵架。
我可能到了一定岁数了,所以,对煽情的部分,看得不是怎么专一。
不过老了老了,还是要过成老周那样的,自娱自乐,瞎鼓捣。
倚老卖老神马的,肯定让人讨厌吧。
希望我能快点成长起来,带我的父母,去看看这美丽的世界。
快有钱,快有钱!
少来夫妻老来伴,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
老人都是容易感动的。
老人都是脆弱的。
或许武断,但是大多如此。
这个时候的他们是七零后,是八零后,是九零后。
他们声音听不见,他们口齿不清话说不明,他们腿脚不麻利走不快,他们老年痴呆卧床不起。
他们有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儿子是某某集团CEO,是大律师,是大医生,是学校教授,但是他们依然在疯人院一样的老人院里面"安享晚年"。
并不是一定要描绘一个病态的老年人还有树立一个不孝的后代给大家看,只是事实上的确有很多的子女在口口声声吼着责任的时候却把老去的父母当成是一个负担。
在电影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二的时候老周和自己的孙子在夜晚的河边聊天,老周讲了一个麻雀的故事给他的孙子听。
麻雀的故事讲的是一位年迈的父亲在和儿子聊天时候像是假装痴呆一样问儿子站在树上的鸟儿是什么,连续问了三次。
儿子不耐烦的告诉说是麻雀,最后一次回答甚至吼起来了。
这个时候老父亲眼里面噙着泪,从自己的荷包里面拿出一本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个年轻的儿子小时候刚刚学会说话不久父亲带他出去郊游的事情,那个时候,儿子天真的问着父亲树上的鸟儿是什么,父亲高兴的说那是麻雀,儿子每问一次父亲就欣喜的回答一次,说不出有多幸福。
讲完故事之后老周的孙子给了老周一个拥抱,爷孙俩都哭了。
全社会,都应该为我们的老人们做点事情。
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不能不顾一切的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再去哀叹,人老了不中用了。
而是需要每一个儿子,每一位女儿,莫要觉得给了自己的老父母每个月六百块就以为是尽到了孝道,莫要觉得把自己的老父母送去了老人院,就是尽到你们的责任了。
他们要的不是六百块,要的只是你在身边,哪怕只是一年短暂的一两次,他们都心满意足了。
我看着他们表演都不自觉的笑了。
是真心的笑,幸福的笑。
我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他们可以飞跃老人院,不光是老人这样,任何时段的人都不能过得太安稳把梦想搁浅,尤其是这个年龄阶段的我们更应该是这样。
他们告诉我要跟着自己的心走,要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要去迈开第一步。
走着走着。
我也会在者不自觉中,找到我们自己了。
再多的误解都会化解的。
搞不懂为什么有的子女荣华富贵而自己的老父母却没有落脚之地。
这是一种变态畸形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该要改善而且必须要改善。
愿他们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老骥伏枥,却志在千里。
拥抱生活去,在阳光下,在河流边。
放声大吼放声大叫,该忘得都忘掉,这才叫幸福。
2012/05/13
看着不影片,开头的时候乐了,以一种轻松搞笑的剧情开始了本片对生命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索。
到最后,我哭了,我还能年轻,才21岁,体会不到老对一个人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每次回家,都是想着怎么玩,没有真正的好好和爷爷奶奶妈妈呆着一起,我总以为她们的时间还很长,我以后会好好地报答她们,可却从来没想过,她们其实,要的只是多和我在一起,直到现在,我爷爷已经去世,我对他仍有愧疚!
爷爷身体一直不好,每次我回家,都会喘,我听到特别难受,到后来,我居然说出了那种不孝的话,爷爷从小对我最好!
到现在我还经常梦见他,可是再也听不到他说话了,回家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时回去随时都有人守候在家,不用等着奶奶回家开门。
就算是农忙的时候,家里也是干干净净的。
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人给奶奶做饭,等她干活回来的时候就可以吃。
再多的后悔也于事无补了看到这影片,回想到了很多故事,一个人,需要去回想,只有回想,才能让自己做的更好,希望那些人有对自己好的老人还在,多回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不要老想着自己。
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飞越老人院》,很早之前同事推荐的诚意制作,拖了很久才看。
片头蒙太奇的老人特写,看了让人心头一紧,虽说自己离那个年纪还远,但不无同理之心。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同样主题的电影《遗愿清单》,常常幻想,自己年老时该是这样死去才对,而不是窝在老人院里看着仅有的一片天妄想(虽然我现在过着的日子也不过是看着一片天畅想而已)。
一个朋友的爸妈,几年前我认识时就已经是70多岁的年纪,却是健健康康的背包客,依然每年大部分时间行走在路上。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开始懂得享受和放松,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拴在子女身上。
人生不过几十年,属于自己的那点时间并不多。
年轻时努力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年老了,万一碰上个不孝儿女,还要在养老院孤老终生。
想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活到7、80岁不能动弹,变成人家的负担,还真是让人绝望的等死状态。
作为一个后天该怎么过都看不到的人来说,担心几十年后的事情实在有点可笑,所以现在能做的,该是多拿出些时间陪陪爸爸妈妈,回报他们才是如今努力工作后该干的正经事。
回头来说说电影本身,戏剧化的情节和表达,有人说太过于刻意,不过我倒觉得刻意也好,因为少了刻意的雕琢,怕也难以成其为电影了,电影本来就是造梦机,有绚丽的色调,出彩的几个老戏骨足够了,当然不敢去想要求好莱坞一样要求国产电影,跟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国产大片比起来,算是不错的一个多少小时了。
我记得在我年少的时候,村里有个很老的老太太把屎拉到裤子里,她儿子把攒了很多沾了屎的自己母亲的裤子拿到河边,一只手捏着鼻子一只手在水里冲掉衣服上的屎。
这个场景不知道被谁看见,在村里传开,就成了父母教育儿女的反面例子。
那个时候我的父亲也问过我,他说我老了以后如果也把屎拉到裤子里,你愿意给我洗吗。
我说我当然愿意啊。
其实我在心里仔细想过,我可能真的会有嫌弃的心理。
但我还是撒谎了。
现在想想,那可能是我对父亲撒的最大的一个谎。
现在父亲老了,自己也将步入中年,我仍是不明白,亲情的下行为何要这般残酷。
难道只是为了后代的繁衍,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孩子不厌其烦地告诉他树上的是麻雀,而对自己的父亲却只是把他当做老糊涂一样斥责为有病吗?
我们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自己的孩子是一种幸福,而面对老态龙钟的父母,却会嫌弃那松弛老化的皮肤,那只剩一颗的牙齿,那拉在裤子里的屎……只因一种象征新生,一种注定死去吗?
好像我们都忘了自己也会老去,好像我们不知道自己也会把屎拉到裤子里,不知道自己也会死去。
儿女不知道老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正如父母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我们成长的时候,我们希望选择自己想要的路,父母为了让我们继承他们未实现的梦,一味以爱的名义为我们安排着他们认为幸福的人生;在父母老去的时候,他们希望跟儿女多一点时间团聚,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同样以爱的名义固执地塞给他们物质以代替他们渴望的团聚,以为那样我们就是孝顺的子女了。
以爱的名义,原来是如此的冷酷、自私、无情无义。
这是亲情的因果报应吗?
我们还是应当记住,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我们谁都不想被别人以爱的名义剥夺自己应有的幸福。
我不敢去算自己陪伴父母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我怕我算出一个时间,那个时间会让我流泪。
我怕我会得到报应。
我怕我老无所依。
我怕我会像电影里的老葛一样,把屎拉到裤子里自己去擦,那一定比现在流了眼泪自己擦,更加让我悲伤。
离乡背井十年了,这十年里,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大概不到半年,而这半年里真正让他们感到幸福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更加可怕的是:父母还有几个十年?
我们真应该鼓起勇气算一算,我们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
我们不要再为了一己之私,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和老人的心,剥夺他们的幸福。
我们真应该时刻记住,我们终将老去。
“她什么都记得,却会忘记上厕所解裤带子。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该忘记的都忘记了,只记得该记得的就好。
”刚看完这部电影,我就想说编剧是谁。
一部让人如此感人又符合生活逻辑的电影确实难得。
这里面告诉我的,不单单是关心社会上这样一群呆在老人院的“孩子”,还有人性的亲情、自私以及现实。
总有一天,我会是一个老人。
我希望我的子女忘记我以前做过的亏欠的事情。
总有一天,我会是一个老人。
我希望我的家人不只是单单把我的责任扔给了养老院。
总有一天,我会是一个老人。
我希望在我为自己活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面活出自己。
总有一天,我会是一个老人。
我希望即便我的生理已经不能自理我还有温存着一颗年轻的心。
为了那么一天,如今年轻着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
心里怀惴着美好,怀惴着期待,怀惴着梦想,地活下去。
五一的时候,在成都,看泰坦尼克的时候就看到了这部片子,广播里一直在说,母亲节带着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看飞越老人院吧。
本只是一扫而过儿海报,却因为这句话让我记住了这部电影。
从成都回来,就在前一个礼拜左右,同学问我说,你看了飞越老人院没,还挺好看挺有意思的,里面那歌是白龙马。
她跟我推荐只是因为白龙马。
就在前几天,因为矛盾吵架,没事干让自己看了这部电影。
而且是断断续续到今天才看完。
真的想说,感慨还是挺多的。
很心酸的感觉。
电影开头,就是老人家被扫出门的景象,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现在社会真的这样的事情很多,而且那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在老周孙子的婚礼上,老葛拿出老伴过世留给自己的二十万给孙子当房子首付,这就体现到了老人的无私,无论是对儿子还是对孙子,一生在为孩子想。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去过老人院,看到老人院那一张张干瘪沧桑的面容集中在一起,就觉得死气沉沉,当时我就在想以后绝对不让自己的父母住进老人院,无论自己穷与富。
当老葛去到老人院以后,当他自己失禁的那一夜时老泪纵横,哀伤弥漫。
老周,是个善良,乐观的小老头儿,努力地组织老人院的人们搞活动,帮老葛做床,带动大家伙一起找乐子。
在寻找出走老人们的路上,院长和钱总算的那笔帐让人触目惊心。
以他们那个年纪算起来,陪父母的时间只剩下两百多个小时。
我就想那以我这个年纪来算又还有多少时间?
河岸边一直把老周当老头子的老太太笑容煞是好看。
最美的夕阳不过如此。
虽然她是失忆,可是她记得她有个老伴,她记得他们的美好时光,她活在她的世界里,只要老头子在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是美好的。
在草丛上老葛和孙子的聊天“那年你还小,听着你问我什么是麻雀我就欣喜。
”或许老套落俗,可是不得不承认,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会被碰触,然后就缓缓的轻啜。
老周的梦想还是为了他远嫁日本的女儿。
老人家一生都在牵挂子女,他们的至亲至爱。
我不是专业影评者,只是看到这部不怎么好看,却真实的电影,着实很心酸。
我会想到自己的父母,等到以后,我们都成家立业了,他们也就老去了。
尤其像我这种姑娘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使都在一个城市每个星期相见,可是时间也是少的可怜。
更何况如果嫁到远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父母在,不远游”能给父母的都不要吝啬,一个电话,一个拥抱,一条短信,都很欣慰。
这次是豆瓣组织的免费观影活动,作为组织人,我很早赶到影院,欣慰的是友邻们也零零散散得来了,虽然没到齐,但是大家观影的心很真诚。
片方来的时候,没说几句之后就开口问我有没有结婚,他的态度很和善,但我心想我有没有结婚和你有什么关系呀才聊几句?
他后来的意思是说,这片最好是结婚的夫妻,或是热恋的小情侣来看比较好,很温情,会哭得稀里哗啦的。
说实话,我期待极了,准备好了纸巾,也不去洗手间了。
影片开头给人感觉是不错,导演张扬设置的每个冲突点每个铺垫都很乖,让人生不了杂念说不看,也不会有想睡着打鼾的念头。
其实在影院看片是很考验人的耐力的,如果影片不好,你只有垂下眼皮的份儿。
如果影片优秀,那你会忘记时间匆匆。
我回来之后就和朋友说:我打三星吧到四星之间,绑上道德、精神、孝道什么的,它就不会是烂片,但是如果纯从电影角度来看呢?
那抱歉,我不是电影专业出生,看过的电影也不多,但对比那些细节丝丝入扣,最终又能让我长吁一口气回味无穷的影片来说,这部还不能算是好电影。
我给它比较假的简介是,一群老愤青们的老清新。
从排练麻将牌那段开始再到后头的公路游,有些镜头的确比较有味道,但是就像扎针灸,始终没让我觉得扎在了那个准确的穴位,只是一直在穴位周围徘徊,隐隐约约的酸麻胀,泪点呢总是来的不是时候,刚准备掏纸巾,音乐就结束了,刚准备拍个照留个念,又觉得拿出手机对好焦又没什么意思了,还有,蒙古包直接画面转到天津那段,速度快得太冲动。
有些细节是很禁不住敲打的,你若仔细看的话,它绝不是现实的,但是我很擅长为这样的电影辩护,影片一开始,个个老人都是容光焕发情绪高涨亢奋的,这点就不大符合暮气沉沉的老人院的风格,这哪是养老院?
分明就是幼儿园嘛!
可你转念一想,老人们也说得不错,他们一直在对自己表白,对家人对院长表白,但是在遭到拒绝之后,他们就打算背水一战,豁出去了,所以自然统一一条战线,(这点很是闪光,很打动人)就和小孩们的小团体似的,平常无论多么散漫,对打的时候总是特别心急火燎特别想赢,因为目标一致嘛。
我不是老人,我虽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变老,但是看看我周围的老人,再想想前段时间看的桃姐,张扬明显把老人们年轻化了,或许说他是在借老人之名想要说些什么。
那么,把老人们都变成精神病呢?
幸好,他怕老人们过于年轻态过于乐活调皮,所以老孙得了膀胱癌,老葛大便失禁?
最后老孙演完了超级变变变就功成名就得合眼了?
突兀,慢慢偏离了轨道,却又没完全出轨。
完成一次梦想,张扬用的力过了。
影片出现许多大牌,都是主演来的,但大多一两个镜头,甚至有的连台词都没有,让人怀疑ta出现的意义。
可是你看看满屏幕的老人,你刹那心就软了,掉牙的、瘫痪的、失忆的、疯癫的、腿脚不利索的、脾气暴躁的,你再看看周遭的世界里,有多少老人,也是这样,辛苦一辈子,操心一辈子,多么渴望也能实现悄然若现的年轻时的梦想,他们大多逞强,其实是那么强烈地希望有人关心与体贴,他们不需要钱,只需要真心对待。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遗憾,因为,当你们在阴阳两相隔的世界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连想念都在牵动着你的每根神经,你到最后悔连怀念都不要去怀念。
飞越老人院的片名取得很成功,甚至有让人惊艳的感觉,内容也能对得起片名,但就像是一盘红烧肉,酱油搁了,没放糖,糖撒了,料酒没倒。
从头到尾看似不拘小节,实际上用心了,但就是有点大大咧咧。
结构紧凑,但太飞扬跋扈。
母亲节就要到了,没必要带老人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请抽出您宝贵的时间,多陪陪他们,有心,每天都将会是老人的节日。
每天,都可以排练超级变变变。
本是充满新意的剧情,成也老人,败也老人,因为他们被梦想完全镇压了。
少了一味料,生活。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的
基本验证了根据海报进行的判断:滥煽情。
在表达感情方面总是缺点什么
放映过程中几度忍住的泪水在最后字幕时还是倾泻而出。无关于故事,无关于导演技巧,只因老一辈电影人带来的感动。向他们致敬。他们用青春抒写了中国电影的青春
人文关怀在,诚意也有,但是总觉得差口气
尊重老人,感恩父母,还有,趁着年轻,放手做吧。
老人们的演技叫人叹为观止,不愧是有生活的人。剧本没有刻意煽情,把社会现实问题提到台面上来讲,需要莫大勇气。
对不起张导,没有被感动到。
我们的明天,老人的需求何去何从
分了几次才看完,每次都记不得要看,可有可无的感觉~~故事一般,就是在大陆还谈理想,总感觉别扭,开个破车,我们的交警呢?!从北京去天津,开去内蒙古了~~大陆还有这种公路,少见啊~
电视电影的水平,张扬倒退严重。还在上片阶段,网上已经有高清版了。
完美的诠释了自我效能的感动。为中国有这样的导演感动。
故事很好,细节处理的不连贯,僵硬
相比那些应景式创作,张扬的这套拿来主义方式就赶鸭子上架,拉不出屎往死里憋。和【桃姐】相比,它差的太多太多,它太庸俗了,目的性强烈,情节生硬,过于说教,毫无棱角,除了老龄化问题可以让人思考并被自己感动之外,它太无趣了。一个厅只有四分之一的观众,没听到哭声倒是听到有人不耐烦了。★★
立意好但拍得不好,不好笑也没感动。
4分。大银幕的综艺节目及其花絮,不哭你都不好意思了,可惜泪腺尽丧。
勉强及格,张扬可能是目前大陆导演里手法最好莱坞的一个了,从矛盾设置、叙事节奏、人物形象上全是好莱坞主流的做派,他的片子很顺滑,也很成熟,当然也很俗
有一天我们也是会变老的
公路上的那段,风景好美啊~!感觉公路部分应该再多些故事,从宁夏到天津,一路上应该会有很多预料不到的事发生的,片子里面的感觉,有点太“轻松”了。这个片子看得一整个厅的人都是一会儿笑一会儿哭的。我是在出字幕的那会儿眼泪流得最多。年轻一辈的都可以去影院看一看。打四星是包含感情分的。
估计麻麻都没有被感动到。sad。擦,坤儿出来打什么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