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戏王之王》的评价分歧较大,主要集中在詹Sir的表演方式上,或说他表演过于夸张,只停留在舞台剧上,不适合电影屏幕,或说《戏》完全是为他俩身定做的。
我则比较认同后者,因为单薄的剧情本来就是设定这样一个不务正业、一心想要演戏,而又几度夸张的角色,so perfect match!
《戏》是地地道道的港产片,没有一个内地演员。
我则更喜欢这种纯正的港产片,可以毫无顾虑地想说啥说啥,不想合拍片一样,顾这顾那,最后出来的东西,整一“阉人”似的。
《戏》对《无间道》极尽“恶搞”,but似乎没有听到有人说“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这样的话。
《南都》上面的一篇影评认为这是对《无间道》的尊崇,甚至认为此片是对香港电影(人)致敬的片子。
差距怎么就这么大ni?
单从剧本来说,实在是单薄得可以,甚至是无厘头,but喜剧不就是让人笑mo,只要有足够的多的笑点,谁去理会故事有多么荒诞或深刻呢,至少不会出现该哭的地方笑。
阿Sa可爱到不行,加上那对34D的“豪乳”,却没有一点儿低俗的感觉。
只是疑惑影片里面似乎没有过多着墨于这个被广为宣传的噱头,最后多方证实应该是被那些“无耻”的人给删掉了。
拜了詹Sir为师,演技果然有进步,不再像以前电影里面那样装傻,装可爱(尽管真的可爱),但都“过”了,也就是詹Sir所说的“浮夸、失控、造作、夸张、虚假、肤浅...” 略显不足的地方则是那“半咸淡”的广东话,尽管阿Sa说已经已经努力记住每一个字的发音,但我还是觉得没有抓对点,简单地说就是不像。
不标准的广东话不是说国粤语混杂,再把一些音读偏一点就成了的。
听台湾或内地演员讲不标准的广东话基本上差不多,就是因为有些字的发音差异很大,容易直接用了国语的读法。
but基本上还算过的去,不受影响。
詹Sir的表演方式的确贴上了舞台剧的标签,不管是那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还是那舞台剧式的标准粤语发音,舞台剧的痕迹无法磨灭,但丝毫不影响他在戏中出色的发挥。
这的确是一部为詹Sir量身定做的电影。
或许是詹Sir在戏剧界的极大影响力,数十位演艺界的台前幕后的明星都来客串。
演警务处副处长的大导演许鞍华(说实话,许大导演真的演得不好,我一直看得别扭,想笑又笑不出来),演Drama School教师的曾志伟,还有演清洁工的黄秋生(就是所谓的少林扫地僧)…… 看到电影结束后那个演员表,满满一屏幕,足够震撼。
无论是影帝还是甘草演员个个都是好戏之人,交足功课,只是有些年轻演员还要在磨练一下。
至于《戏》传达什么“生活就是戏”,“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之类的信息,并没有什么好细细琢磨的。
笑过之后还要去想电影有什么意思,实在是无聊。
用来Kill Time的电影就是拿来Kill Time的,要深刻就去读书。
最后提供几个爆笑点:1.天台上上演《无间道》,许绍雄说要给詹Sir“送钟”,爆笑2.表演课堂,詹Sir的肢体表演,尤其是“变脸”,再爆笑一次3.片尾,杜汶泽再次演绎“4个头”理论,狂笑......
詹瑞文,这个从小剧场走出来的男人。
我在添加他资料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张像样的照片,新片《戏王之王》所有媒体报道也只是一味的关注阿sa而已。
宣传照里面詹瑞文被捕捉到的样子也都一律是“面目全非”的厉害——没办法,谁让他在大家眼里已经是彻彻底底的一个谐星了,而“面目全非”的样子似乎就是谐星的代名词。
我第一次看见詹瑞文是在彭浩翔的电影《买凶拍人》里面,这个表演夸张的中年胖子实在是让我有想打人的冲动,一板一眼都是舞台剧里面的招式,一成不变的搬到电影上了——这正是导演的用意所在:黑色幽默!
荒唐热闹!
荒诞搞笑!
让我们笑到肚痛未了还要问一句:这个死胖子是谁啊?
他怎么不去shi啊!
这就是谐星的悲剧。
后来陆续在彭浩翔的电影里看见他的身影,一度以为詹瑞文是彭浩翔的小跟班,后来在《南方周末》里面看了詹瑞文的专访才知道,在彭浩翔还不是导演的时候,詹瑞文已经是香港很有名的舞台剧导演/编剧/演员。
在听过詹瑞文的表演课后留下自己的名片“我以后如果做导演,一定要请你出演。
”彭浩翔没有食言。
只是纳闷为什么没有让詹瑞文做主角,詹瑞文的长相也不比历届彭氏作品里面的男主角差劲,想想《买凶拍人》里面的葛明辉,《伊莎贝拉》里面的杜汶泽。
或许詹瑞文就是那种注定“做主角,就只能做自己的主角”的那种人,《戏王之王》就是这样一部属于詹瑞文的电影,就好像《喜剧之王》之于周星驰。
“一部电影成就一个人”或者“一个人成就一部电影”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一些我们所谓的“缘分”。
希望詹瑞文有这样的“缘分”。
据说《戏王之王》在表演上仍旧太过于夸张,当小猪罗志祥在主持节目的时候扮丑搞怪,fans都在为他叫好:看到没!
我们家大帅哥走的是个性路线,这叫实力派。
但是当一个脖子上褶子可以作为孕育细菌摇篮的40岁人来说,在电影里拌丑搞怪就只会被认为是“黔驴技穷”。
阿sa在拍完《戏王之王》后,拜詹瑞文为师。
这个小妮子我一直不看好她走搞笑路线。
不知道这次拜师是为了挑战自我还是炒作,时尚界的泰斗香奈儿夫人说的好:“时尚不必追求,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
”这句话用在演艺界也是一样。
表演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自我风格并且这种风格最后被所有观众认可。
当我们听到那声“哈哈哈”的笑声就知道一定是周星驰一样。
希望詹瑞文在不久的将来也能被观众接受,祝詹兄在表演的道路上能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注:所有搜索到的关于詹瑞文的资料都只是说他是出生在六十年代,这样推算他应该是50岁左右的人了。
我不管,关于一个人的年纪大小我一直遵守这样一个原则:这个人看起来多大,他就多大!
还是买凶拍人里张达明那句台词精辟:长着一张一看就欠扁的脸。
长的丑,偶尔客串个两分钟叫做换换口味提提神,《戏王之王》一出长片担纲下来,依然那么夸张的演技,恶俗的造型,不好笑的笑料,真有把人恶心死一百次的本事。
还有人把这个片子和《喜剧之王》比,你就想象一下《喜剧之王》由如花主演什么效果吧。
再有人说他是才子剧王我还是一句话:知道自己欠扁还这么招摇,找cei嘛不是。
就詹瑞文的演艺学历背景而言,强!
但是,我觉得他把学得的用错地方了。
老詹学的是舞台艺术,他做舞台没问题。
但是当镜头zoom in时,忽然觉得太浮夸了!
七情上面被放大了好几十倍,很不自然,让我看得有点恶心。
电影毕竟不是舞台,演员的一个毛孔,一个细微的动作观众都可以留意到,根本不需要通过过分的夸张去表现。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喜剧的原因,但我觉得,这戏的搞笑地方有很多其实一点都不好笑。
要比无厘头,周星驰的比他好。
老詹接受采访时曾说希望别人在他的表演中总能领悟到一些道理,所以中间会有一段演说。
但我总认为,戏应该通过表演与观众心灵交会,不同的人看戏自有不同的感受。
一个戏表演得好,剧本好,不需要演员导演说白观众也会明白他们的用意。
如果电影总要把中心思想给观众清清楚楚讲出来,这戏就差了,没味了。
而且,还是那个感觉,这段演说超做作。
估计老詹名气大,人面广。
一大堆明星穿梭在戏里,连许鞍华麦兆辉也来掺一脚,好像香港演艺圈在玩游戏给观众看。
或者我对詹瑞文期望太高吧……
看完片子去看了官网的花絮,才知詹瑞文不是真的脱不了舞台剧的影子,而恰恰相反,他是在用自己的表演说明那些拙劣的演技是不可取的。
正如他在花絮中所说,只有懂得表演,才能演绎出不会表演而浮夸、而自大、而做作的情景。
深以为然。
没有到达高处就不能俯瞰。
只要细心就会发现,詹的“夸张”表演其实非常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平凡的想要成为演员的人的表演能力,而在他演来,又是那么自然,难怪很多观众都认为他太做作,呵呵,对此,只能说,詹瑞文演得太成功了。
对于阿sa,一向喜欢她多于阿娇,甚至是因为她才注意到twins里另一个人阿娇。
阿sa虽然接片不少,但我只喜欢看没有阿娇的那些电影。
这时,她的灵气和努力,即使片子再烂,也会凸现出来。
这一次,果然,又是个惊喜。
看她讲着不标准的粤语、摆出三级片艳星的姿势,怀着认真演戏的理想,露出坚定纯真的眼神,我再次相信自己没看错她,吼吼~~阿sa在面对麦兆辉那段戏时,表情动作把握得很好。
最后那个演艺学校的“肥姑”打电话报警一段戏,也是非常出彩。
薛凯琪一句台词“文艺汇演上得了最佳优异奖~”(好像是这样说的),尤其是讲最后几个字时,语调非常赞,把那种迫切想要让詹想起自己、但又不敢太过卖弄的念头表达得淋漓尽致,呵呵。
曾志伟笑料百出,那个“balance”、那个等车时跳舞,哈哈~杜汶泽前后两次解释“四个头”,让我笑死了,尤其是后面一次,感觉深情款款地讲课似的,嚯嚯~黄秋生和詹瑞文在舞台上狂飙台词,居然是导演让他们即兴发挥的,太强啦!
一向喜欢黄秋生,呵呵。
叶璇那段分手变脸戏相当出彩,呵呵。
记得在舞台上站着的时候,老师说,别动,舞台像个放大镜,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
眼睛看着那,你就仿佛看着全场的观众。
戏王之王,我不知道是算作戏剧的回归还是电影的招安。
反正,看着很别扭。
你要知道有D野,如果你追求左好多年都得五到都实现五到,你就系妄想啊。
E+我知道,人最开心既,五系要演好戏里面既角色。
因为呢个世界,最难最难演既角色系自己。
女王发噏疯: 我五识写咩所谓既影评.我都无甘既才能.由细到大最憎写既作文就系读后感观后感游记诸如此类.再讲.五系每一本书每一部戏都一定Touch到每一个人.有D感觉.自己Feel到米得咯.五使下下大肆宣扬.就好似"我爱你"呢句讲到Cheap晒既说话甘.当你真系好爱好爱一个人既时候.你反而五可以好认真甘讲出呢三个字.有种难以启齿既感觉.但你自己知道.你好爱.你会对呢个人好好.你会因为爱呢个人而心怀感激.甘米够咯. 正所谓各花入各眼.我觉得好既或者系你眼中亦只不过系一堆垃圾.部戏得五得.自己点睇先系最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既情意结.再烂既电影.只要仲有一个人为之鼓掌或落泪.甘呢部戏已经系成功左啦.有时共鸣呢家野.五系次次都需要人多先得既. 所以.<戏王之王>会系我既年度好戏.原因好简单.虽然距无可以吸引到我既明星.无令我意想不到既桥段.但我睇到每一位好戏之人系戏入面既用心.呢D老戏骨全部都好享受自己系戏入面既角色.所以发挥得随意之余又不乏认真.完全游刃有余兼且仲过足晒戏瘾添.拍戏.本应该系一件好轻松好享受既事情.因为你做紧你自己中意做既野.即可以做千面人又可以做返最真实既自己. 第二个原因.当然就系.我好庆幸我识广东话.有D戏.就净系要听广东话先可以领会到当中意思.就好似周星星D戏.普通话版又有几搞笑吖.人笑你又笑.你Get到星爷讲既野有几好笑咩.无厘头.你就无厘头. 阿詹瑞文系部戏入面话:接纳自己系一个五完美既人.个人认为呢个就系成部戏既Point.自己知自己系点.自己知自己想点.自己可以令自己开心.甘就足够啦.We can't expect everyone agree with you. Only you are right is enough... 最后.一二三.黐线蜘蛛条蜘蛛丝黐住枝树枝...呵呵... 整个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上场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Shakespeare
经常听到“用力过猛”这个词,很疑惑,直到看到詹瑞文,才算有所领会了。
詹瑞文太夸张,演配角当然是上佳材料,可惜材不堪大用,瞧瞧,演主角是不是带歪了一部戏?
《我要成名》搞了一把金像奖,结果把刘青云搞成金像影帝。
《戏王之王》又搞了一把金像奖,结果把蔡卓妍搞成金紫荆影后。
不过蔡卓妍演得实在没什么技术含量,她拿下影后,只能说明金像和金紫荆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了。
因为有大批香港二线演员和导演参演,勉强给《戏王之王》三颗半星。
阿sa:见到渠王甘卖力通渠,我就忍吾住叫(念jiao,第四声)起来了.....啊,啊,啊,啊.... 詹瑞文:支渠好劲啊,换支硬嘅!
哦!
哦!
哦!
哦... --看完这部戏,我与一朋友讨论时,说了很多“香港电影希望大大的”诸如此类的评论,她听完后不以为然的回复我一句:好笑就是了,搞那么多说教!
是啊,好笑就是了,瞎正经干什么...
听说的时候,这是一部能够淋漓尽致发挥出小人物特色,却又在主旋律问题上非常讨巧的片子。
听说的时候,还知道里面有很多喜欢的香港演员,还有他们抖的包袱。
真正看的时候,断断续续地印证了所有听说的东西,就是没有办法感受电影应该有的一气呵成的境界。
看了三分钟的时候,不自觉地拿出当年的《喜剧之王》做比较。
这部片子夸张和形体都到位了,语言上就要逊色不少,故事的完整性上也要差一些。
对于阿sa那个角色的设计,非常不认同。
虽然也是要表现小人物走上大舞台,但也不必要一定要套用三级片女星这样老掉牙的剧情啊。
詹同学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
但是他属于一束追光的照射,在电影里哗众取宠的部分太多。
即使不感觉刻意,依然违背了欣赏电影的初衷。
黄秋生、杜汶泽、曾志伟、吴辰君友情式的表演让影片在演技上几乎没法让人抓到把柄。
可惜一个走马灯似的过场,让人最后也只记住了詹瑞文和蔡卓妍。
编剧方面是配合电影风格走的不靠谱路线。
比如里面索性真的拍了一次三级片,又比如后面突然横出来一个黑帮老大。
前者按照故事来看,还是为完整性服务的,后者完全就是为了表现那个戏剧学院的同学的大团圆作品。
不明所以。
还有最后詹同学发展到詹老师以后,又碰到同样喜欢表演的学生,然后开展一堂关于人生的训话,让人啼笑皆非。
在人生的问题上,电影是从头到尾想说明白这个课题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精彩才会断断续续。
原本简单的一个小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把事情讲清楚。
却因为要抖出一个深刻含义的包袱,破坏了完整性。
到后来,道理没讲清楚,幽默减淡,又成了一部普普通通的片子。
烂片一个!!
如果不是一干客串演员的出色表演,这个电影我只给一颗星。
群星璀璨,真诚之作
从片名到剧情应该有向周星驰《喜剧之王》致意的意思,两作中都有主角学习演技卧底黑帮的桥段,而三级片女星蔡卓妍和舞女张柏芝都被设定为出卖身体的女性(《3D豪情》里阿Sa的角色可以追溯到这里),在原有关系中处于弱势因而和屌丝男主角不自觉亲近。陈庆嘉剧本照旧疏松,或者说他的故事更适合发生在架空或虚幻的背景中,中段演艺学院学习完全将卧底黑帮任务抛之脑后,结局又大梦初醒般草草收尾,以至于詹瑞文变成了一个不务正业,只顾和蔡卓妍打情骂俏的「戏精」而不是发自内心热爱表演的「好戏之人」,那整个戏就完全垮掉。热爱演戏的主角在接到卧底黑帮的任务,并有机会学习专业表演之后,居然完全没有认真揣摩帮派中人角色并学习对应的表演技巧以塑造人物的情节,这样的角色毫无说服力可言,更别说感动观众了。黄秋生的莎翁独白是唯一亮点。
“泥就速全温兹中噶徐网喇”
印象中我挺喜歡的喔.
几年前当作垃圾片看的这部,今天在电视里重看竟然觉得是五星。以前觉得编剧好肤浅,现在才明白一些暗示,苦心和设计,再也不会随便小瞧别人口中的垃圾片了,最近发现好几部烂片其实都很不错,真为它们喊冤。
完全的娱乐片
内啥,评价有大家说的那么差么?表情做作了么?詹瑞文怎么演的不好了?至少他用心了。
詹瑞文的表演简直是盖了,不知为何,很多大家认为是缺点东西,我都认为正是其精妙之处,这些方面包括:1. 剧情太散——这恰恰是舞台剧的比哦现方式,喜欢,创新。2. 詹的表演太做作——试想一下一个舞台剧泰斗能够还原到刚刚学戏剧时候的激情和状态,真的很难的说。
崇拜sa姐
阿sa的口音很特别
感觉没什么情节的,一点小事讲很久……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喜欢詹瑞文!太TM过瘾了!要再看一次
比我想象得好看
再多来点送手表和坠楼的料就好了嘛。太拖了。
很久以前看过的补上评分
虽然垃圾了点,但当时看的时候还是欢乐不少的
詹瑞文演得太over,舞台剧演员不应该拍电影。
詹sir你好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