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争》上映前,曝出的“老艺术家游韩国”的宣传片,着实的把小杀姐姐惊出了一身冷汗。
它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将战争浪漫主义化到了极致,直让我觉得,我们的主旋律电影,被《意志的胜利》中危险意识形态的游魂上了身。
可当我走进影院一探究竟,心中的不安便立即被正片安抚了下来——当然不是因为它好,而是它连达到能被称为“电影”的最低标准都勉强。
这样一部想摸观众智商下限都像“老太太上炕”的片子,又何惧其灌输意识形态呢?
“主旋律”三个字就更无从谈起,《我的战争》简直就是对它的侮辱。
这部电影要什么没什么《我的战争》在其豆瓣页面上的“类型”一栏中,赫然打出了“剧情”、“历史”、“战争”三个标签。
然而,这些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它一个都没挨上!
01毫无剧情的剧情片影片讲得是,志愿军连长孙北川,在前往朝鲜的路上遭遇了文工队队长孟三夏,发现她竟是自己的老乡,就稀罕上了人家,一有机会就往人家身边腻歪。
由于战况激烈,孙北川每次上前线,都要和孟三夏交代一下后事。
最后,他真的把自己交代死了。
绝无黑意。
影片拎得出来的线索,真得就只有这些。
实事求是的说,作为一部有史可依的战争片,它的冲击力还不如战地新闻报导。
战争片具有天然的建构矛盾的优势,即战争就是一切矛盾的源头。
在战争背景下,由于生死不确定,个人愿望难以实现,角色的命运与观众的心里期待是相悖的。
这造就了战争片的悲剧内核。
《紫日》中的秋叶子编剧只需在此基础上,塑造有血有肉、可信可爱的角色,之后的剧情便浑然天成。
而《我的战争》中的人物,却全部脸谱化的让人难以信服。
战斗英雄就一定得是嗓音粗粝、满口脏话的“大老粗”。
缺失对其个性细腻部分的刻画,使前一秒还瞧不起文工队战友,后一秒就因为发现对方是自己老乡,而喜欢上对方的孙北川,怎么看怎么像是土匪豪强。
军中巾帼就非得搞成事事上纲上线的“进步女性”。
没有对其情感变化递进式的描写,使全程都在指摘孙北川,哪怕孙北川将之从地雷阵中救出,也不曾示软,非得等到孙北川牺牲才“真情流露”的孟三夏,看起来也婊得让人厌恶。
主线人物尚且如此,其余配角就更空泛得让人过目即忘。
久经沙场、临危不乱的老兵,就非得在身负重伤,遭到围剿时,搂着手榴弹唱戏;
出身书香、文工队里的青年男兵,就一定是油头粉面、弱不禁风的小生;
而最让人坐立难安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上级首长在说话时,竟依然双手叉腰、自带回音!
片中还有一干众连脸谱化的扁平性格都没有的角色,时不时地顶着“老刺猬”、“老梆子”的绰号出来打个酱油。
这种人物设置,就好比我们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中,不是“狗剩”就是“花儿”的命名,想当然的仿似开玩笑一般。
没有让人信服的性格作为依据,角色的所有行动都十分突然、跳脱。
影片还妄图展示多线索、众生相,使得所有事件都机械地堆叠在一起,叙事无序、混乱。
再加之动辄解释战事情况的字幕,整个电影破碎得毫无剧情可言。
02抽空历史的历史片如果不是影片刻意强调“抗美援朝”的话,我相信,就算亲历老兵都难看出来这是朝鲜战场上发生的事。
除了片头车站挂着“保卫和平,保卫祖国,就是保卫家乡”的横幅,和火车上文工队的一曲“雄赳赳、气昂昂”,影片对这段历史的还原十分模糊。
当年,急行军导致的给养不足,志愿军战士的日常饮食是“一把炒面一把雪”。
长期食用油炒面的战士因上火,而溃疡频发。
而《我的战争》中的士兵,居然吃上了白面馒头,管够。
也因为给养不足,在朝鲜零下三十多度的冬天,普遍来自南方的志愿军身着单衣,却仍要匍匐在冰雪上掩护。
这才出现了“朝鲜战场上冻死的战士比战死的还多”的惨烈。
即便完整归来的志愿军,也大量的被脉管炎、静脉曲张、不孕不育等恶疾折磨终生。
《我的战争》中对此却只字未提,片中的士兵一个个都似装了斯塔克胸口的核反应堆,不惧严寒,甚至连活动能力都不受影响!
历史上的537高地争夺战,美7师火炮、坦克、飞机的投弹密集量达到了平均每秒6发的程度,甚至有战士被冲击波直接震死。
而影片竟然用升格镜头,一次次的重点表现,孙北川连长在近爆点处被震飞,再站起来的情节!
就更不用说在混乱的战场上失踪,之后滞留朝鲜的两万余人的境遇了,影片根本志不在此。
对于战争残酷的表现、战争本身的思考,全部被代之以浪漫主义情怀。
彭顺导演满怀着恋战,甚至是尚战情结表现这场战争,给《我的战争》赋予了一种恐怖主义的气质——不管对手是谁,不管目的为何,丝毫不怜悯生命,所有的人都杀红了眼。
这不仅空洞了这段残酷的历史,更是对历史亲历者莫大的不敬。
03章法无度的战争片从战争片的角度看,《我的战争》就更加惨不忍睹。
朝鲜战场上已经装备了MM1919A6重机枪的美军,在电影里还在用“马克沁”;
他们还舍弃了自己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炮,使上了德国的“坦克杀手”。
而那时明明已经用“喀秋莎”作为主要火力掩护的志愿军,在电影里却仍在费劲巴拉地捣腾日本的“九二式”步兵炮。
时至今日,我们的战争片也没有做到道具的高度还原,仍旧是影视城有啥就用啥一般的凑合。
即便忽略这些细节不计,从宏观角度来看,《我的战争》也是一部不及格的战争片。
所有的战争场面,只有举枪冲锋,前赴后继的人海战术,表现得到位。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对任何大规模战役中的战术配合的展现。
一个连级建制在作战的时候,只能见到连长发挥职能。
排长、班长……一个不见,连长直接对每个战士下达命令。
这种状态的部队,能在高地争夺战中胜利,也真是不容易。
但最为醉人之处,还是九连一个突击连,居然只因为连长看上了文工队队长,就在战事紧张的时候,天天和文工队混迹在一起……
无力吐槽。
《我的战争》为了洗脑,强行鼓吹大无畏,已经不顾现实战争的任何客观条件了,甚至称其为“反科学”也不为过。
最终,便只能呈现出一片章法混乱,草台班子强凑上局的战争场面。
这部电影绝对和“主旋律”不搭边可能大家一听到“主旋律”三个字,就会想起“帮我把党费交了”的情节,胃里波涛汹涌。
但其实,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只是“主旋律”的一种作用。
更多时候,主旋律电影指得是价值观主流、体现人性光辉的电影。
它并非我们独有,《阿甘正传》、《硫磺岛家书》、《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关于战争的主旋律电影。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战。
呼唤爱与和平,这才是主旋律电影的真正模样。
换言之,主旋律正应当是你我心之所向的那个旋律。
但《我的战争》则完全不在这个范畴内——“你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的事吗?
”当最后满身狼狈的孙北川瘫倒在地,奄奄一息地说出这句台词时,我对《我的战争》的价值观,已经忍无可忍。
且不说这句台词出现在此是否符合电影情境——被战争凌虐,处在濒死情况下的人,是否会考虑到这种问题。
就谈谈其强行抛出的主题——记住这场战争。
我们的确不应当忘却战争,但我们将之铭记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对其反思,更好的维护和平吗?
可完全没有提供给我们反思余地的《我的战争》,却依然要求我们记住,我不知道、也不敢揣测彭顺导演,究竟是想让我们记住什么。
但确定的是,《我的战争》一定和爱与和平没有关系。
我们恰恰应当时刻警惕,这种片子成为我们的主旋律。
因为,《我的战争》不论是对电影,还是对主旋律,哪怕是对我们现实的和平,都是莫大的侮辱和伤害。
首先最近看了很多战争片,包括八佰、金刚川等等,还有《那年那兔那些事》也看完了。
表示部队有文工团没毛病,但不管是文工团还是医疗兵,为啥会有那么一大片出现在最前线?
有个别两三个女通讯兵之类的就够了吧,前面的一些细节略微神剧。
另外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的问题,这个和金刚川里面的分3个视角的拍摄方法都一样没有起到很好的观影效果。
至于537中的人海战术应该是想显示出先辈敢打敢拼的精神,当然因为是537,所以,我理解这种战争烈度,但537的真实情况应该还要比这个更惨烈。
演技都没问题,只是剧情节奏把控方面有些出戏,爱情片的加入也没什么问题。
我对国产片都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包容(除非特别烂),另外又是这种敏感类型。
说到这里,反对部分人一到国产片就提什么反战吹毛求疵,一到外国片就各种舔。
最后,虽然在这种类型的爱国抗战片中这样分析不太好,但如果让我选一个的话,我选金刚川。
立国之战,感谢先辈!
铭记。
一场一扫百年耻辱的战争居然被现在有些国人所污蔑!
真是可悲!
居然不懂中国为什么要出兵,居然连最浅显的政治意图和军事意图也看不出来!
只能用幼稚和无知来形容!
为什么要打,很简单:古语: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起因确实由于金日成想统一朝鲜半岛,对南韩的入侵,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开始介入,其中还有想反攻大陆的国民党军队,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军对中国有着强烈的敌视,此时北朝鲜节节败退,金日成发电报请求中国出兵,在此期间美军飞机空袭我鸭绿江边的丹东人民。
正所谓唇亡齿寒一旦北朝鲜彻底覆灭,美国扶持的韩国将统一整个朝鲜半岛,中国的缓冲地带将当然无存,整个辽宁将直接暴露在美军的攻击范围内,甚至离北京也很近!
这种后果就如头顶悬了一把剑,人家想什么时候刺你,就能刺你!
中国能让这样一把剑悬在头上吗?
所以,必须要打,坚决要打!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击美帝国主义援助朝鲜人民共和国保护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守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忧心啊,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内心类个忧心啊。
为什么同期的《追凶者也》和《我的战争》,都有刘烨,本来可以让刘烨好好的攒一个中秋的口碑,非得出一部这样的电影,来拉低平均水平呢?
整部电影啪啪啪,啪啪啪的打个不停。
枪战很激烈,机枪嘟嘟嘟,坦克轰轰轰;场面也很宏大,各种游击冲锋,人山人海。
但导演,至少告诉我们为什么打啊,至少得让我知道剧情到底怎么走,线索是什么啊?
为什么这样啪啪啪,啪啪啪的电影,我能够在看的过程中睡着了两次,而且每次醒来还是在啪啪啪,啪啪啪,而且完全不影响我对电影的剧情走向的理解呢?
唯一一场,也是电影第一场铁路上被美军空中伏击的时候,我还误以为这部电影会非常合我胃口的,真的。
因为这个场面不但热血沸腾合我胃口的,真的。
因为这个场面不但热血沸腾,而且真枪实弹,看的蛮过瘾。
结果后面再打起来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了,为什么走着走着突然要打过路的美军,又突然去到了一个小镇中了埋伏,又突然要去冲高地,没逻辑啊,不然你就好好的讲怎么游击打美军;不然你就好好讲怎么中了埋伏,发挥共产党的聪明才智怎么样突出重围;或者你攻高地就攻高地,好好的讲一场拿下高地的过程。
这样杂七杂八糅杂在一起的大杂烩,吃不下啊。
更有趣的是其中运用的游戏第一视角,看的不奇怪吗?
欺负我没玩过CF、孤岛危机和使命召唤吗?
我觉得有些创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放电影里,真的太影响电影艺术了。
每当刘烨第一视角拿着枪跑动,我都想点鼠标。
里面的爱情这条线也奇怪,非得搞个三角恋,刘烨喜欢王珞丹,叫着杨佑宁帮忙写情书,杨佑宁却也喜欢王珞丹,叫着王珞丹姐。
这剧情比《七月与安生》还费解。
而且结局竟然姐弟在一起了。
有一点我非常费解,为什么攻下高地的时候,杨佑宁和刘烨负伤那么严重,两个人靠在一起聊了那么久,结果王珞丹救护队到的时候,刘烨和杨佑宁离开了那么远的距离?
我有理由怀疑里面有阴谋。
好吧,承认最后一点,我不喜欢王珞丹,虽然每次看到她都想起白百合,虽然两人在性格和外貌都有一丢丢的相似之处,但真的看到王珞丹,就是走不了心。
电影唯一可取之处,应该是开头和结尾欢送场面和迎接凯旋回归的场面,个人觉得现场的色彩用的非常好。
不写《追凶者也》的影评了,都是刘烨演的,但《追凶者也》比《我的战争》好的不是一点点。
一位好友说,这部《我的战争》肯定是哪个投资商脑子有病,以为找有点知名度的演员就能有好票房,完全不懂电影。
刘烨也是因为看卡司还行,导演也行,没看剧本就接了。
赞同。
别再整打着红色战争片的幌子在节假日来出来忽悠老百姓了。
在国内影视体系没有改革之前,我不会再相信国内能拍出一部好的战争片了。
哦不对,是不再相信国内会让导演拍出一部好的战争片。
《我的战争》?
谁的?
你的?
你的?
反正不是我的。
别以为打出巴金先生的名号、用“情怀”绑架中老年人、用“热血”煽动青年、用“煽情”迷惑女人、用“特效”和“场面”刺激荷尔蒙、用“第一人称视角”迎合小孩,你就不是一部拙劣的商业片了。
对不起,我看过《上甘岭》、《英雄儿女》、《高山下的花环》、《战争子午线》。。。
我军后方铁路桥边竟然还有美军暗堡,话说美军有这个胆吗?
即便有胆,有建造暗堡的功夫,还不如直接把桥炸了。
在没有敌人的情况下,炸石头堵坦克,两个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藏身点,随着滚滚飞石掉下来,竟然还毫发无损。
仓促到达伏击点,立刻就有现成的战壕可用。
集团冲锋,乱哄哄毫无章法。
女主一会是文工团队长,一会又是经验护士。
别人都投弹了,女主迟迟不出手,一出手就被打断了手,好家伙,有个美军狙击手只盯着她打,这是得有多恨。
以下内容可能有剧透。
没想到,我的豆瓣第一篇影评竟然是在失望和遗憾中写下的。
这个观影体验真的并不愉快。
观影前其实我有些心理准备的,因为先期宣传的时候,了解到导演是个香港人时,我不禁心理一沉。
他能体味并拍出“朝鲜战争”对于现代中国人的意义吗?
果然,他没有让我“失望”,他搞砸了。
朝鲜战争是近些年非常难得能搬上荧幕的电影题材,也是按道理来讲,能拍出好电影的题材。
刘烨、王珞丹、黄志忠也是适合饰演军人的演员,然而《我的战争》呈现的,辜负了这么好的题材,也对不起刘烨,王珞丹,黄志忠还算可以的表演。
这三人的表演,是这个电影难得的令人稍稍感到满意的地方。
中秋节,影厅里只有五个人,在我紧靠的左边,是一个父亲,在中秋节带着孩子来看战争电影。
人受到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父亲张嘴说道,咱走吧,孩子没有说话。
估计还在期待着什么。
过了有一分钟,孩子张嘴说到,咱走吧。
父亲于是就带着孩子走了。
这位父亲是个好父亲,他不想跟孩子解释,看,你的爷爷辈的志愿军老战士,就是这么倒下异国他乡的。
我在最后攻山头的枪炮声中有几秒已经合上了眼。
《我的战争》最大最大的硬伤恐怕在于,你们钢铁先锋九连的指导员在哪里????
反正我是没看到,真不知道是谁。
有谁知道请一定告诉我。
对于电影镜头我不懂,就不多说了,但里面那几个类似于射击游戏的第一人称镜头不仅没把我带入电影,反而让我有不适的感觉。
作为一个战争电影爱好者,我关注的是关于战争的细枝末节:既然讲朝战,朝鲜、韩国人哪里去了?
难道总局会因为朝鲜核实验把朝鲜人的镜头都剪了?
拍出一点两面三三制真的很难吗?
美国人用马克沁重机枪干什么?
美国人的巴祖卡安上二战德国的坦克杀手的防盾做咩?
九连撤出阵地之后讨论如何对付敌人坦克并费劲在山上安放炸药炸山石的时候,美国人的坦克恐怕早就从公路跑过去了吧?
九连哼哧哼哧地扛着日本人的九二式步兵炮真是让人心疼捉急,就不会搞个迫击炮?
我都懒得回想美军手里到底手里出没出现过加兰德步枪,都懒得去纠结水连珠到底出没出现过在志愿军手里,因为这和我回忆起除了主角外例如什么大迷糊、文艺兵甲乙丙丁之类的角色一样困难。
这部剪辑杂乱的电影,真的很难让人记住那几个如草芥般死去的人物。
我不禁感叹,我们先不要说和韩国的朝鲜战争片比了,你连十年前冯导的《集结号》那十几分钟涉及朝战的内容都比不了。
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悲哀,《集结号》竟然是这些年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商业战争片了。
影片后面,看到志愿军人海般冲向阵地时,我不禁有种难过的感觉,难过的不是他们在电影中的牺牲倒下,而是,当年志愿军牺牲倒下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这样的进攻方式,放在2016年,一部反映朝鲜战争电影,如果还是以人海战术这样的方式呈现志愿军的进攻作战的话,是不应该被原谅的。
朝鲜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给王珞丹受伤的右手特写镜头就能反映的。
养父子情谊,爱情什么的掩饰不住这部电影的生硬费力。
这只能让人感到尴尬。
真是令人感到不安,在朝鲜战争中,牺牲人数最多的中国,竟然拍不出能够在电影院唤起观众情绪的朝鲜战争电影。
我期待着中国的朝鲜战争电影,什么时候能够像韩国电影《高地战》中,那个双手伤残的女孩问金中尉我的双手还不能不长出来时带给我的震撼,我期待着中国的朝鲜战争电影,从中国的荧幕上,震撼我的心灵。
这道伤疤,就如同女孩再也长不出来的双手一样,韩国人心里永远有着这道伤疤,他们敢去触碰,残酷的朝鲜战争应该是这样的,对谁都是这样的。
拍抗美援朝,越战片不容易!
早期的上甘岭,高山下的花环2016年我的战争,2007年集绝号,2020年金岗川, 闪电行动,芳华,拍这2种片挺不容易,一是那个年代场景还原度不容易,二是现代的导演没在那个时代经历过,看了这方便的电影只有冯小刚的还原度高,芳华的一段战戏,2020的金岗川只讲护桥,打飞机,炮兵,工事兵,具体战场戏没拍,可能也不好拍,演员有,但场景不容易还原,韩国片太极旗飘扬还原度挺好!
期待纪念越战自卫反击战时有好新电影。
那个年代一群小伙年级正芳华,吴京,黄轩,邓超,王千源,血气方刚,帅气小伙保家为国!
感恩那些付出青春的少年!
各国正府放下武器好好种田,安居乐业,村居乐才是王道!!!
我就讲几个点。
1.刘烨口口声声说要第一个打进敌师部,后来又说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537高地。
那么请问,敌方是孤军深入暴露在你面前,还是两军对垒你按部就班冲锋,还是你兵出斜谷出奇制胜一击制敌?
敌师部被拿下的意义是什么?
你们打的是哪一场战役?
537高地和敌师部的关系是什么?
537高地的难度在哪里?
就稀里糊涂的打,稀里糊涂的爱,稀里糊涂的牺牲,稀里糊涂的胜利,稀里糊涂的在一起。
整部电影找不到一条主线。
2.我的战争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请问,除了一首雄赳赳气昂昂之外,除了几个美军之外,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是抗美援朝?
可以看出战争是发生在朝鲜半岛?
朝鲜战争的因素体现在哪里?
3.又想表达场面的壮观,又想表达人物的英雄主义,又想表达爱情,又想表达人性。
但是看到的只是对剧情弱智的理解。
关键时刻一定是慢动作,志愿军可以飞来飞去,英勇无比。
美军每次都是呆若木鸡坐以待毙。
和兄弟连差五十年,和太极旗飘扬差三十年。
4.九连遭受伏击苦战,人员基本没有减员。
拿石头把美军的路堵了,就直接冲下去了,美军就没有幸存的和你继续战斗?
王珞丹又能唱歌又能弹琴又能护理还能做手术,厉害了我的哥。
最后冒出一个刘烨又想表达什么呢?
除了最后王珞丹挺漂亮之外,不知道这个剧最后的一星来源于哪里。
就武器来说,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用的是万国造。
但大部分是日军留下来的制式武器,就是我们熟悉的三八式步枪,花机关冲锋枪和歪把子机枪为主。
但是电影情节明显不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
因为开始我们是秘密入朝的,所以不可能大张旗鼓的用火车运输。
那么就从第三次战役开始讲起,第三次战役入朝的志愿军大量换装苏系装备,莫辛纳甘步枪,马克沁重机枪,波波斯冲锋枪。
所以他们火车上那些武器装备,我特么基本没看懂。
从战争方面来说,第一次被伏击是完全不显示的。
第三次战役的时候,李奇微的空中绞杀战之下。
你还敢大张旗鼓的用火车运兵,不是找炸么?
还有就是,在我们的大后方,还有大量的敌军埋伏,还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炮。
你告诉我怎么运过来的?
就算是后来有了米格走廊也只敢把火车开到平壤。
第二次打伏击战,那时候我们不是只有炸药包,还有反坦克手榴弹也有火箭筒了好么。
你就算火箭筒连一级的没有,反坦克手榴弹对于潘兴的正面侧面装甲没有作用,但是菊花可以随便炸啊!
而且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一般是迫击炮为主,你一个连带门山炮是几个意思?
你伏击完美军的先头部队就特么能光明正大的在大白天跑路?
你真当美军的飞机是纸做的?
还能给你回头在埋伏一次把山给炸了?
志愿军因为没有制空权,所以就算苏联支援了T-34和IS-2坦克给我们,我们也不敢在白天开出来。
所以白天我们基本不行军,但到了晚上就是志愿军的天下。
是因为火力不够别人强悍,就只能打近战夜战!
第三次就更加瞎了。
老美敢在晚上过来偷袭我们?
你当老美是猪还是你是猪?
晚上是志愿军的天下!
在晚上老美只有防守的份。
第四次打阵地战,我的天,你用潜伏是对的,但是你玩的步兵集团冲锋是什么鬼?
那时候我国的步兵三三制战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以说,当年我们国家的轻步兵是世界第一的。
细节啊,大哥。
要你这么冲锋,志愿军早回国了。
还能搞定老美?
不能再高了
以前的段子是老兵受辱,愤而反讥。导演画虎不成反类犬。
还可以啊,刘烨略油腻。已经没有了血色浪漫里面的朝气。竟然从这部戏里get到了王璐丹的美,噗
主旋律,黄志忠和刘烨演的好!
杨祐宁普通话太用力了有点出戏,有些地方不太实际比如小神仙和老爹炸山,那么高掉下来还安然无事。言情和战争情节这么穿插太生硬。特效也不太真实,大家说话慢慢悠悠~缺点挺多的吧但是煽情部分挺催泪的尤其是结局~多给一星因为发现百分之四十多的人都只打一星,不知道有多少真的看过电影了。
disgusting
不应该被宣传片连累而得到这么多一星
看电影标题就知道活在自我的世界里.
这特么的比金刚川好太多了
就不点开看了,给个一星以示友好吧
主要还是片子拍得不行
5.5 主旋律战争片,爱情是副线,战争的残酷从火车被偷袭这场戏就开始展开,之后除了守亭子这场戏之外,其余的战争戏份我看不出目的所在,说是537高地,但是剧情没有说清楚537的形式或者其他,没有团部的沙盘或者策略戏,只有我要夺取敌方师部的勇气。
远远不如长津湖
拒绝sb洗脑职业贼娃子,打满分!
感觉战争场面拍的还行,多给一星吧
北川,三夏,洛东 看见这三流编剧的起名老子就已经吐了
电影频道看的,没评论的那么不堪。
爆破戏好吓人啊,隔着电脑屏幕都感觉到炽烈了,不知道现场是个什么情况,看刘烨的采访说拍摄过程受了很多伤,真的是捏一把汗啊。
3D和剧情减分。但是其他的还是很有诚意的。如果长津湖战役能拍出来就好了。
还挺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