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学电影的,不是影评人,只是普通小群众一枚,如果是专业人士,真的不必评论这部片子技术问题,因为瞎子都看的出来航拍镜头拉近切换时候的过渡不自然。
如果不挑剔技术问题,那么只谈论剧情。
首先这部电影不是写实电影,挑剔电影中剧情脱离现实的请转身。
这部电影的核心思想是--展现一个较高的社会公德面貌用生活中普通角色为原型,是因为看上去就像身边发生的事一样,代入感比较强,如果是军队、政府、富商等层次,你会有什么感触吗?
不会,因为大多数观众都是普通群众。
剧情基于日常生活,小孩子吃骨头卡嗓子,出租车,堵车,交通广播,交警,所有的一切全部来源于百姓的常识,没有高科技没有你不懂的领域。
基于以上基础,影片把公德层次提高,不管你是主角还是跑龙套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公德心。
整个影片没有一个人不支持或者阻碍小孩子去医院。
影片不是说明司机怎样,交警怎样,医生或者电台怎样,它想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很强公德心的群众形成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试问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哈尔滨的群众做得到吗?
我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但我不确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我也去过很多城市,我也不能肯定哪个城市的群众普遍公德心有这样的水平。
也许您会说---这事在我这发生了我也会那么做。
但在这之前请您不要随地扔垃圾和吐痰。
不能否认的是,不管怎样,感情在观影过程中是波动的,气愤、抓狂或者感动。
眼睛被某些现实的框架蒙蔽,看不到电影真正的思想。
这个片子烂,它烂的是技术是逻辑是演技,但是它不烂的是思想是展现出的拥有美好道德的世界。
这样的电影,总比那些大场面大成本大阵容无思想的电影强多了。
我感动了,因为我在电影里看到礼制的社会。
若民载德如此,国可无为而治也。
从来不看电影频道放的过期电影。
今天偶然点到它,放的就是《极限救援》,耐心滴将它看完。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家有难,N方支援场景很简单:车内,交通台直播间,高速公路,医院人物很简单:司机,父母,主持人,医生还有N个路人甲。
语言简单:可爱憨厚的东北话,没有一丁点浪漫华丽的语言...........所有所有的都是那么的简单只是意义不简单,完全体现了雪村同志那首"俺们那个都是东北人"里的淳朴。
简单的场景突然把人性都带到了原点就拿手机来说吧,光是手机,在高速上就受到了四个。
我坚信,他们在帮忙的同时应该没有去考虑之后是否能拿回手机,心中仅是只有一个理念:救孩子。
社会的复杂,功名利禄的争斗,让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了应该有的本性。
就像是光亮的银器,倘若长时间不擦拭,总会失去它本生的色彩。
但一经我们的擦拭,它又重新回到了它的光鲜。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事件,需要这样的影片。
不错,值得发扬广大
昨天晚上在电影频道看了,还没看上开头,完全是换台换到的,看到片名是《极限救援》,想起大豆同学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作为电影频道的评委,对本片还是颇有赞誉,就放下遥控器打算看两眼,没想到居然还很好看,一直看到结尾。
作为一部数字电影,如果非要挑缺点,自然是数不胜数。
不过对于一部国产的数字电影如此苛求就意义不大了,因为很多问题其实是出在成本制约上。
尽管本片看起来还是显得很粗糙,但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对于一部在电视里放的电影来说,确实是做的很成功了。
按照豆瓣上的剧情介绍,《极限救援》取材于2005年感动哈尔滨人物事件——2005年高考期间,因突降大雨影响交通,许多考生受阻于途中。
在冰城出租车司机及广大市民的帮助下,最终使考生们安全、及时地到达考场。
《极限救援》的创作者对原型故事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和改造,将考生群体浓缩为一个一岁的婴儿嗓子眼里卡了一块鸡骨头急需救治,却在前往医院的途中遭遇了堵车、撞车、交通高峰等一系列困难,将影片的危机感提升到最强。
很明显的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在叙事技巧和节奏上,做的相当不错。
基本上,《极限救援》就是《一线生机》+《生死时速》的国产山寨版。
视角处理上很有特色,和传统的国产电影相比有了很大进步,虽然在技术上做的差了点,但意识很到位,很多场景的镜头处理虽然还带有电视剧的痕迹,但已经开始努力做到机位和角度的变化,看起来节奏感很好。
叙事节奏也明显有了变化。
尽管我们可以说它是在抄袭或模仿好莱坞甚至是美剧,但这次的本土化做的不错,多线叙事,平行剪辑,每条线都在不停地制造障碍和困难,然后再不停地解决,把戏剧张力能一直维持下去,就凭这一点,《极限救援》就已经值得我们赞扬了。
作为一部数字电影,估计成本肯定是受到限制的,但片中还是出现了少量航拍和电脑特效镜头。
虽然受制于成本,最后的效果比较粗糙和勉强,但这些镜头的出现体现出了一种意识,而且都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不是那种为了炫耀而出现,而是因为叙事节奏需要而出现,这也很值得赞赏。
本片编剧对于人物的设置也很明显地借鉴了好莱坞商业类型片中的模式,所有角色的设置都非常功能化(这不算贬义,而是对本片结构的表扬),同时也有人性小细节的照顾,最后结尾的小幽默也很赞。
虽然本片在技术上是粗糙的,但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实制作水准。
正视落后,奋起直追吧。
[补充一下,海报做的太傻了!
]边看片子边和小关同学用短信交流,他很强地回了一句经典:山寨是电影强国的第一步啊!
对于《极限救援》来说,虽然很山寨,但该有的都有了,这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查了下资料,本片导演孔笙曾导过电视剧《闯关东》、《前门楼子九丈九》等,还执导过另两部数字电影(或电视电影)《狩猎者》和《绝密押运》。
《狩猎者》我也曾在电影频道看过,不过2004年拍摄的《狩猎者》相比之下就很一般,很多地方做的就没有这么到位。
故事来源真故事,现实也可能有发生!
在2020年你去国外高德都能给你搞定,结果过来之后发现设定居然在2006年,之前十二年前的事情了,谁能想到科技发展事情能这么快解决!
记得这几年这事真实事件应该发生好几次了,有问题找交警,大问题急救车,找最不靠谱的交通广播这也只是在2006年时代大背景下政治宣传必要吧,放现在人人有车,而且转院要上医院急救车啦!
其他的还好啦,人心正能量,时代主旋律,央视六公主的电影,小的时候电视看过,今儿个重温了一下,挺好,不过时,大赞!
国产电影,加油!
最后,评价:演员不丑9分,剧情合理满分,正能量满分,就是太早的剧啦,居然不好找资源,扣一星,溜啦溜啦!
😁
感觉像是给那个FM92.5交通台做广告。
应该有更好的事迹来给改变吧,这其中有常有违常理。
只是因为李晨才看的。
昨天晚上CCTV6没事干播了这部电影我正好也没事干,于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一个半小时胃里一直翻江倒海事后称下体重,略减。
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只不过编剧为了凑够1个半小时,而把剧情改成了一个喉咙里塞着鸡骨头的倒霉孩子。
其实这一家都挺倒霉的本来好端端的四世同堂,结果辈分最大的老人住院了,眼看着就不行了,很想看看重孙。
结果重孙也不行了,喉咙里卡块鸡骨头之后找到一个出租车司机结果这个出租车司机也不行了,驾照被扣来只剩下一分。
可是这电影还得拍啊,于是司机跑马上路结果道路却不行了大家都不认识去哈市儿童医院的路然后打电话找114关键时候114也不行了,占线于是只有给交通之声打交通之声的主持人眼看着不行了,在哪儿一个劲的埋怨工作这下可好,司机和广播台开始如胶似漆关键时刻呢,司机的手机又不行了,没电了。
交通台很不靠谱的通知周围的人去给这司机送手机这在高速路上很明显是违规的,而且还会教坏小朋友这样广电也通过审查了,太不敬业了。
手机有了,这下可以行了吧?
可不靠谱的消息到处都是又说高速路堵车,这高速路眼看也不行了关键时刻,交警政委上了广播告诉大家,方向不对,司机送孩子这条路是没有堵车的。
大家连忙说行了行了。
结果这倒霉司机不识路,提前进入绕城高速让等他们采访车和医院的车也不行了。
得,跟着跑吧,反正就是一不靠谱的主接着出现撞车的、堵车的,反正都不行了在伟大的交通广播里,主持人那饱含热泪的声音中大家都默默的让出了道,让这出租车过去多让人感动啊,我都忍不住捏紧了遥控器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孩子是有救的大家都是可行的驾照的分扣了也会要回来的女友也是会有的丈母娘也是会看电视的可最后,TMD我不行了,来人啊,给我打下120
本来应该是一件救人的穿插线,结果剧情各种bug,出租车司机高速公路上一路飙车还两次走错路口,高速公路上还并线扔手机是什么操作,这种剧情还能通过审核不怕教坏别人?
孩子卡住骨头了父母互相埋怨只会吵架到医院了还死抱住孩子不撒手,也是醉了。
本来是救孩子的剧情,拍出了一种西天取经一路要打怪的感觉。
这个让我想到前不久微博上的新闻,一个出租司机送乘客带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又超速又闯红灯,最后孩子还是没有救回来,司机痛哭着说,他尽力了。
这部电影和这件事很像。
这是一部非常标准的国产主旋律片,但是也很好的借鉴了美式电影比如生死时速这类片子的特点,加上中国特色的鸡汤,而且还不是那种喊口号贴标签、尴尬到不行的正能量,竟然还不错。
电影里有很多巧合的矛盾和困难发生,有人说这样很假,但是故事就是这样才有看头,平铺直叙你们又会说太平淡没意思,观众太双标真的不好。
我在看的过程中被感动了很多次,也有一半原因是我作为母亲能够深刻体会剧中人的无助和焦虑。
看到这么多人一起齐心协力去做成一件好事真的让人动容,且不论在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起码在作品中给予你希望。
该片故事完整,结构和逻辑比较严谨,有笑点有泪点。
特别是在高速路上出租司机刘武的手机没电了,无法继续和电台联络,于是同样行驶在高速上的过往车辆若是看到了刘武的出租就会往他车上扔手机,最后刘武拿到了四部手机,这一段既感动又好笑。
人间自有真情在,是很俗很俗的一句话,在当今社会满满负能量的环境下,这又是那么难能可贵。
当我们一方面唾弃社会人心的冷漠,一面又对好人好事发出嘲讽和冷言冷语时,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扭曲割裂的。
这部电影配乐不错,起到情节紧凑紧张的作用。
就是一开始镜头太晃,看的有点儿晕,孔笙导演的作品不该有这样的摄像吧。
另外,晨儿的东北话太不标准,我这个非东北人都听不下去了😁不留神儿他的北京话就蹦出来了,怎么不和张译好好学学呢(ಡωಡ)
看到他们在高速公路上不同的人给手机从车窗中递给他们很多的哥吃饭时听到广播后纷纷开车觉得看看那孩子很是感动也觉得真实在后面又觉得女主播过于煽情真实中又带了某种夸张,让人质疑它的真实性没有那些不真实的我会给满分
像这样低成本,公益性强的电影,很好,喜欢,而且挺感动。
应该多点像这类的电影,人们也可以在电影里看到了爱心,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老早在AV6看的
不好看.....主旋律.....太失真.....尤其是扔手机那段......完全石化了.....
没有交警在路上开道引导 没有救护车在下高速的时候对接等待 就挺不合理
世间真有爱,李晨的演技真不赖!💗🙏👏
有些桥段实在有些烂俗,本来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有些地方却又让人感觉有点假,不过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李晨同学。
强力推荐我们哈尔滨的故事
那时的李晨真好看
为啥人们对这片格外宽容
我们各级电台碰到这样的事情,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其实,就目前的情况来说,真没多少人开车还听电台!自娱自乐罢了!
2。各种假。居然还得了个国际艾美奖,后来一看山寨的,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艾美奖。。药店碧莲。
看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桥段,孩子情况紧急需要医生指导,为什么不让医生先跟他们直接电话联系一下?必须弄电台去直播指导?又堵车又换车的?还扮了回心理医生。是,这样又多了点曲折剧情,可是也太扯了啊。
挺好看阿!!李晨!!!
这剧情的牵强和白痴的程度实在是绝了
好基友吃麵條
每个120响起的车里都是命悬一线的人们 有老人也有孩子 可高峰事故堵车时候 尽管铃声再想还是难畅通无阻
海报总感觉是抄袭…不过,典型中国北方高速景色,一片灰突突泛黄的农田,还是很熟悉的
不错,值得一看,剧情适度夸张,适度煽情……
记得我小学时书呆子班主任吴光明居然还无耻地夸奖过此片……另外竟然还给全班放过神片《举起手来2之追击阿多丸》…………看来他和我高一班主任徐青松的电影品位一样令人堪忧…………
中央6套看的,没想到是孔笙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