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
我哥是个恐怖迷,当hero里走出来的cheerleader说出那些经典恐怖片得名字时,他笑啦。
如果你真的喜欢恐怖片,那你得看看这部,诚然它已经退化的不咋恐怖啦。
影片对那些往昔经典恐怖系列的各种膜拜效仿到了疯狂的程度。
而且导演还做到了对前3部得意淫。
作为最有名气的一个恐怖系列来说,如果只是纯粹卖卖血浆,那注定不可能有啥突破,所以导演这次回归第四部还带着些要将这个系列继续发扬下去的点子,只可惜这想法有点可怕。
基本上本片在最后变成了90后少女变态秀弱智的烂戏码,特别是女儿仇恨家庭的立足点根本站不住脚,要知道当妈的容易吗?
而且以前每次杀人前都电话一番的桥段这一部也变成了作秀,为了描述90后的可怕,导演也确实下足了功夫。
影片最后还是那些成人活了下来,也许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导演对于当下的担忧。。。。
我绝对是想多了。
我还是喜欢悬疑性强一点的片,这一部几乎前面没啥逻辑,就是在一直玩杀人的游戏,到最后真相告解的时候,动机又站不住脚,所以只能当个”恐怖片“看看,只可惜很多时候老套的桥段却也不那么恐怖啦,很多镜头观众们都免疫的很啦。
所以说,影片对于万圣节 德州 猛鬼街啥的无处不在的致敬,成了那些苦苦等待这部新作唯一的理由。
不过安娜·帕奎因 ,克里斯汀·贝尔 这样的客串确实也很亮,更别提还有废柴联盟里的小可爱,和heros里的拉拉队长以及”熟女“ 柯特妮·考克斯。
喜欢美剧的也别错过,真的,大家 死的都很用力。
过了1多年再拍这片估计算是粉丝片了 情节比较雷 悬疑也不够 凶手太好猜了 漏洞也颇多 警察永远都是事情完了才出现 还好美女比较多 也恶搞了下 当成搞笑片看不错
对于【惊声尖叫4】,其实有很复杂的情感。
看片前,是又期待,又感慨。
三部曲的再续总是让系列粉丝感到期待的,更何况是充满着叛逆智慧和高超惊悚桥段的惊声尖叫系列;与此同时,原班人马的十年重聚首让人也充满着感怀,时间一晃而逝,很多东西都会变,美好的记忆不会变。
于是,开始了看片。
这个开场不太像是对一部血腥电影的影评是吧?
我也觉得。。。
哈哈影片的前半段虽伴有不少这个系列标志性的一些桥段的重新演绎,但大体上是给系列的粉丝们怀旧的,各个主角悉数回归Woodsboro,也让那张骇人的杀手面具慢慢的开始笼罩住小镇。
从中段,杀手和sidney擦肩而过开始,剧情开始走回前三部的老路,也让杀手渐渐浮出了水面,直到最后进入高潮段落。
客观的来讲,维斯-克莱文是的确花了很多心思在这次的回归上,要知道当青春流逝,这个青春题材如何“永葆青春”是个很大的课题(这点上,个人更期待明年的【美国派4:重聚】),因为从前三部来看,无论凶手是谁,凶手的目标是谁,整个电影的精华就在于青年男女的俊俏外形的靓丽和抵抗杀手时的惊悚相结合,让人对凶手、杀人目的和杀人时机捉摸不透。
这个特色是导演维斯-克莱文对自己早期经典【隔山有眼】和【猛鬼街】的升级。
在96年【惊声尖叫1】大获成功后,同样题材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上,像【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系列、【都市传奇】、【陌生来电】以及也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死神来了】系列。
它们和【德州电锯杀人狂】、【致命弯道】和【人皮客栈】等这类的杀手电影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它们的电影中,杀手很可能是任何一个人,看看俊男靓女们,让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会是凶手,但是杀人的方式并不特别,无非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死神来了】除外)。
这就不得不需要提一下,在【惊声尖叫4】中,对于“谁是杀手的疑惑”竟然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成为了次要话题,电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让观众进入这些主角们10年后的生活里,感同身受的慢慢进入恐怖世界,而对于谁是凶手的猜疑这一前三部的最大特色几乎摒弃,这点实属意外,这也无形中在满足了系列粉丝的同时,降低了很多的观赏的张力。
除了“谁是凶手”的张力外,【惊声尖叫】系列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其对恐怖电影题材和各类恐怖片的致敬和戏谑。
“这时候你应该从血泊中站起来,我再把你打死”这样的经典台词在那个年代是多么的新奇和叛逆,以至于【惊声尖笑】这样在今日看来已属烂俗恶搞片的电影也在推出伊始红遍全球。
【惊4】中,这一特色倒是得到了发扬,尤其在高潮段落,一连吐出十几部恐怖片代表的台词也十分惊艳,手持DV摄像的男主角也在电影中不时的来这么几句,以显在其对恐怖片的了解和崇拜。
当然还有整个的结尾段落,属于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看似烂俗,实有创新。
总的来看,【惊4】并不烂,但是在这个系列中它只能排行老三,因为它故事的主心骨决定了在这个系列中任何一部续集都不可能超越【惊1】,主角们都进入壮年和中年的事实也注定了【惊4】无论多努力都超越不了前两部,所以,只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克莱文已经竭尽全力想让自己的第四部拍出新意,创作出更多的戏谑台词,也的确是一份献给系列粉丝的大礼,但是就像在这个系列里杀手注定要死,主角注定能活的定律一般,这个系列,也真的该寿终,当寝了。
开场的几段双人对话还是满有特点的。
对许多经典恐怖片的回顾、嘲讽和致敬还是让人看出了编剧和导演花了一点心思的。
但是,一直认为,作为一部成功的电影,逻辑是很重要的。
那么就不得不说一些关于逻辑的问题了。
首先,看完整部电影,让我最纳闷的是,凶手怎么能搞到这么多人的电话号码?
而且每每在说话的时候还能选择到最合适的地点来观察被害者的一举一动。
而反观警察一方,犯人打了这么多通电话,整部电影从头到尾警察只追踪到一个电话,还是杀手故意留在车子后备箱里的,这警察当得也太不称职了。
要知道,在杀人前打被害者的电话是这个连环杀手行凶的特点,那么电话就是破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然而电影里的这帮警察却像打酱油一般地只知道哪里死人了往哪里跑,特别是那个警长。
一开始我还觉得他应该蛮厉害的,期待后面他的表现,没想到看到后面他越来越挫,居然最后被女凶手用平底锅(好像是的,我没看清)砸晕了。
我靠,你当你是灰太狼啊。
第二,接到恐怖电话的应变。
试想,在片中的情景里,如果你接到恐怖电话,你会如何反应?
当然应该视情况而定,但是我想最明智的应该是立即报警吧。
但是纵观整部电影,接到恐怖电话最后选择报警的好像我只看到女主角在走到房顶上的那次,而其他人不是愣在那里不知道在干嘛就是和凶手没玩没了地侃大山,丝毫没有一点报警的欲望,警察在你们那里就这么不受信任么?
话说一开始没有发生凶杀案的时候你以为电话那头是恶作剧也就算了,可是再朋友被杀,自己也被凶手点名了以后接到电话还优哉游哉地不报警,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呢?
有几个场景不得不提一下,两个女生看到对面楼里自己的女友被杀的那段,电话打了起码有两分多钟了,照理说一个接到电话拖住凶手另一个就应该马上通知警察了,可是,这两个女的就不,虽然其中一个是那个什么的,但是另一个应该意识到要报警啊,但是,我就不,我就喜欢喝凶手聊天,我聊啊聊,直到把对面楼的女的聊死了。
另外一点奇怪的是,在这个场景里,凶手已经说自己在柜子里了,你还去开柜子门,不是找死啊,正常的应该是不管它是真是假,先拿东西把柜子门堵住。
哦,对了还有一点,这一段里凶手直到最后从柜子里冲出来杀人之前一直在和对面的两个女生讲电话,而且期间应该还有愤怒地怒吼了两句,照理说这讲话声音应该不轻吧,可是,不知是被杀的女孩家里的衣柜隔音效果太好了还是那个女的耳朵听力实在不好,居然一点都没有听见。
另外一个场景,就是女出版商在地下车库被杀的那段。
出版商接到恐吓电话的时候坐在车子里好好的,虽然被凶手吓了一下,但是车门锁住而且凶手不在车里,应该暂时还是安全的,这时候就应该抓紧宝贵的是件给警察打电话,既然凶手能打电话进来,说明手机信号还是可以的,应该也能够打出去。
但是,这女出版商就是不肯乖乖待在车里,偏要下车往楼梯口跑,也不想想你要是凶手是不是80%会在安全通道口等着被害者。
唉,没有逻辑害死人啊。
还有黑人胖警察被杀的那一段,从他脑袋被刺了一刀到最后到底最起码有十几秒的时间,期间还出了车子晃晃悠悠地走了好几步远,最后还是说了声f**k 布鲁斯威利斯,大哥,你有时间F**K 布鲁斯威利斯,不能大喊一声help啊,朝天开个枪也可以啊。
至少提醒一下别人。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主角的不死光环实在是太过强大。
整部片子,基本上被害者都是被刀捅死了,不少还是一刀毙命。
除了那个巨2的女杀手前男友,被枪打爆了jj以后又被爆头。
(唉,谁叫你有了这么好看的女友还把人家甩了,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周围的人,找女人要谨慎啊!
)可是,只有主角,起码被凶手捅了有三刀了吧,居然奇迹般地存活了,而且在凶手最后到病房杀她的时候还适时地醒来与她进行搏斗。
这也就算了,在大家都以为凶手被击昏了的时候,凶手却拿着玻璃想最后一搏,这时主角被对凶手,居然眼腈都没抬就拿起了枪,转身就把她毙了,这主角光环实在不是盖的。
好吧,说了这么多,其实这还是部不错的惊悚片,而且有点让人发笑的笑点,作为看客,这样也就应该知足了吧。
从VCD时代看下来的恐怖系列电影,没理由错过,结果,不知道是年龄上去了还是手法落伍了,全片毫无亮点,仿佛一帮孩子在做游戏,杀个人还不如打游戏里面杀个人惊心动魄。
最后自残还有点意思,最后结局也是一样意料之中。
片头导演对系列进行了充分自嘲,起初还抱有幻想,以为真的有所突破,结果整部电影就是一个自嘲。
瞧瞧出到5的《死神来了》,起码让人对死法还有个兴趣,瞧瞧你们,除了捅死还是捅死,连兴奋点都没有。
最让我纳闷儿的是豆瓣上打分还都挺高,百思不得其解,豆瓣最精彩的点评是“下错了,还以为是《惊声尖笑》”。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55553691.htmlScream 4 (2011)《惊声尖叫》系列是我最喜欢的恐怖片系列。
早就听说今年拍摄了第四部,一直期待着,前几天网上放出了第四部的DVDRip,就打算一睹为快。
但是网上没有合适的字幕,只好等。
等了几天后,实在等不下去了,就看了一个用韩版视频压制的版本。
谁知道这个版本实在太差,画面比例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字幕也非常烂,不过基本上看懂了剧情。
直到TLF字幕组出了听译的字幕,才算彻底把这部电影看明白。
为抢鲜看本片,容易吗!
此外,本片又是一部最近看过多遍的电影,大概看了三遍吧。
电影的情节还是一如前作,是那种“猜猜谁是杀手”的模式。
前三部的女小强,写了一本书,回到小镇做宣传。
自从回到小镇后,模仿鬼脸的谋杀案就接连不断,而且谋杀的方式与当初女小强的遭遇一模一样。
女小强、傻警察和记者女,这三个以前逢凶化吉的人又见面了。
记者女要自己独立调查案件,却在一个聚会上被人刺伤。
傻警察在小镇上疲于奔命往返于各个杀人现场,女小强则在家里保护着亲戚家的女儿。
死的人越来越多,有女学生、警察、女小强的经纪人,还有女小强妈妈的妹妹。
为了保护自己的亲戚,女小强与鬼脸杀手展开对抗,接下来又死了几个学生。
鬼脸终于得手,将女小强刺伤,这时才发现原来鬼脸就是女小强家亲戚的女儿和她的同学。
这个女孩为了出名,完全仿照以前女小强的遭遇大开杀戒,美其名曰——翻拍。
她接下来又杀了自己的同伙,并将女小强捅死,自己弄伤自己造成她也是受害者的假象。
在医院里她得知女小强没有死,还不小心说出了杀人细节被傻警察识破。
于是,几个人展开打斗,在女小强、傻警察和记者女外加一个女副警长的联手下,终于将这个想要成名的女孩杀死。
不过,她的母体达到了,她因为是凶手而成为了名人。
喜欢这个系列电影有几个原因。
其一,情节好看,悬念迭生。
影片的模式就是“猜猜谁是杀手”,所以电影中出场的每一个人物都可能是鬼脸,谁都可以有杀人的动机,这就让观众们时刻观察着影片的细节,很可能某一个人物的小细节就让杀手露出了马脚。
而且,每一部电影设置的最终杀手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所以看这部电影也是对自己智力的考验——看看自己猜得准不准。
其二,电影的故事基本上围绕着年轻人展开,青春气息比较浓,这样就使得电影里年轻的美女有很多,而且鬼脸喜欢杀得往往是一些金发美女,所以看着电影里一个个金发尤物被捅的血肉模湖也能满足一下自己的邪恶快感。
就如本片,正片还没开始鬼脸就先杀死了五个美女。
这出场的六个女人中就有四个金发,还都是身材、脸蛋都很漂亮的,多么符合恐怖片原则——恐怖片里被杀的往往是金发美女。
导演Wes Craven真会满足观众们的趣味。
其三,该系列还有一个特点非常有趣,就是经常恶搞恐怖片。
整个系列基本上就是拿各个恐怖片开涮,比如本片刚开始的时候就把《电锯惊魂》系列一顿损,接下来的剧情里还把各种恐怖片的路数一一摆出来讨论,片尾的时候还有一段恐怖片的问与答。
恐怖片里拍恐怖片,电影里还有着喜欢恐怖片的恐怖片迷,所以这个系列是一个可以更多了解恐怖片的恐怖片系列。
就凭这三点,这个系列就可以超越很多恐怖片成为经典。
现在来看,它已经成为经典了,否则不会有第四部。
说回本片,上面所说的优点本片全部具备,而且根据电影的情节,这还是一部向第一部致敬的续集电影,很少见。
《惊声尖叫》系列的一些传统依然保留着,比如三个主要角色:杀不死的女小强、抢新闻的女记者以及笨笨的傻警察,电影开始前的谋杀以及结尾最经典的一幕:死了之后再起来,最后再来致命一击的设定。
总之,整部电影与前三部完美统一。
此外,从情节来看,虽然本片故事是重起炉灶,但依然保留这这个系列的传统,而且还有创新,更难能可贵的是没有情节上的漏洞。
电影我看了很多遍,从看第二遍开始我就多次关注电影的细节,发现整个剧情设置的非常合理,找不出破绽。
比如鬼脸是两个人装扮的,在鬼脸行凶的时候,另一个人总是不在现场,这就使鬼脸杀手真实身份的设定很合理。
如果硬要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话,有一个场景有些不合理。
当短发女给长发男在凳子上松绑时,长发男手里的刀来得太奇怪了,他不可能将那么长的一把刀藏得住,而且还拿出来的那么快,这算一个不合理的地方吧。
总之,电影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而且设置合理,看得过程我很投入。
从悬念上来说也非常棒,在影片进行过程中我根本没有猜出谁是真正的杀手。
作为一部以娱乐为主的恐怖片,能把观众蒙住就算成功了,就算好电影。
这样的好电影,我能不喜欢吗?
虽然这是娱乐片,但是电影的一些设置还是很假。
比如一个高中生,会开枪、会打斗,而且刀法惊人,一刀就可以将人毙命,堪比职业杀手;有的影视剧里捅上几刀或者脑袋被砸几下,什么事情也没有,到了本片里就一命呜呼或者当场晕倒;杀手女孩对女小强就捅了一刀,为什么那么少,多来几刀她就不会活过来了;杀人之前总要来一大段对白或者独白;最不可思议的是,片尾四个成年人打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没有搞错?
总之,剧情上虽然没有破绽,可是这些设定太好莱坞化,现实生活根本不会发生,编导有意为之的。
这些都是为了讲故事所做出的,否则的话,女小强死了,电影还有什么看头?
本片的演员除了前作的三位之外,还加入了很多龙套美女,以及女主角Emma Roberts。
老三位的戏份太少,表现机会不多,而且他们的面容也确实老了。
Neve Campbell身材走了样,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性感了,她在本片的表现有点生硬,给人一种睡不醒的感觉;David Arquette眼角有了皱纹,在本片中也是一种疲态;只有Courteney Cox风韵犹存,还是那么漂亮,而且表现还非常有活力,三个人中就属她发挥最好了。
新加入的女主角Emma Roberts,长了一张标致的脸蛋,典型的欧美女人面孔,但算不上美女。
她扮演的杀手看起来不凶狠,有点欠火候,还是年轻啊。
本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跑龙套的女小强经纪人Alison Brie,长相非常标致,身材也很棒,眼睛非常非常的漂亮,只可惜死的太早了。
那些片头被杀的龙套美女有很多美剧熟悉面孔,跑到这里来混个脸熟了。
总之,一部完美的经典续作,希望这个系列可以拍下去。
非常值得一看。
Emma RobertsEmma RobertsEmma RobertsAlison BrieAlison BrieNeve CampbellNeve WhiteCourteney CoxCourteney Cox序列:0495惊声尖叫4.Scream.4.2011.HDRip.KORSUB.MiniSD-TLFScream.4.1080p.BluRay.x264-CROSSBOW2011-08-11
我特么真后悔花时间看了这片子,整个就是个无敌大烂片,没有任何一点吸引人的地方。
俩妞还行,可点都不露一个。
这剧情。。。
还能再坑爹些么?
看完果断删之。。。
强烈不推荐!
作为续集是很难拍的,这也是事实。
结尾凶手的动机太过牵强,这也是很多人诟病的原因,就是为了自己能成名,死了这么多人。
在观众的立场上,希望能看到新奇的东西,观众有这个怀旧的情绪,但更喜欢看到新意的东西,旧的套路用个三四次或许还能忽悠下观众,而持续用下去的结果就是票房惨淡。
影片结尾,凶手又是一枪爆头而死,呵呵前面几部作品也是如此,小强级的主角每次死里逃生,还有杜威在前几部伤得这么重依旧没有挂机。
导演要是再拿不出新意,或是一意孤行,那么惊声尖叫系列将画上句号。
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触就是:这警察也太TM水了。
发生案情总是不在场,街上巡查时一下被干掉两,瞄准瞄了半天结果射天上去了,真是服了,尽管是剧情的需要,但这种警察的素质真是可以向天朝看齐了。
好久没看到Courteney Cox,Friends之后也甚少能在荧幕上看到那个有些神经质却能带给人欢笑的"Monica"的身影,在这里看到她的出演,言语动作间却有着当年的影子,令人怀念。
记得初中时还买了《惊声尖叫1,2》的精装版双碟VCD,到了第三部就有DVD了,后来还收了某盗版D商发行的三部曲套装D9。
当时刚创刊没多久的《看电影》杂志还为报道第三部的上映做了三部曲的回顾报道,我都有剪下来收藏。
后来每次有朋友或者亲戚到我家来玩,我都会执意要“陪”他们看,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看了最多遍,10多年过去了我甚至还能依稀记得谁是怎么死的。
因此这次的第四部对于我这样的脑残粉来说是万分期待,尽管“尖叫”后期的Wes Craven很少出手,一出手就有可能是烂片,尽管第四部在豆瓣的得分一路下滑,但抱着对Sidney-Gale-Dewey三人组的无比想念,我的期待丝毫未减。
或许只要Wes能拍出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感觉,我就满足了。
若以如此标准来看,《惊声尖叫4》是足够好的。
例如前三部每一次的片头序幕都多少让人惊喜,第一部的巴里摩尔惊艳亮相和第二部的“Stab”首映都足够有创意,然而加在一起都比不过这一次的序幕。
短短10分钟内Wes对前三部进行了如此精妙令人击节的自嘲,同时还能让人喷饭狂笑并见识到Wes试图超越自己的野心,实在是把我爽翻了!
其实《惊声尖叫》这个系列要想重启绝对不是件简单事。
在印度男西亚马兰再三哄人失败,《电锯惊魂》《死神来了》也只能挂羊头卖狗肉主打血腥暴力后,悬疑片似乎再怎么反转结局也不能骗到观众了。
而《惊声尖叫》式的校园砍杀也早已无法满足现在年轻人的重口味。
因此Wes在第四部里面作出的改变,不是提升叙事和悬念,也不是革新结构和创意,却只是试图让第一部的故事放在由SNS统治的21世纪后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所以导演还是打了一张安全牌,《惊声尖叫4》除开片头序幕的其它部分在叙事结构和风格上都与第一部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就是新生代的加入。
11年后Sidney-Gale-Dewey三人组已显老态,新生代则必然出现。
不过他们不仅仅是表面意义上的“加入”影片成为新角色,而是将他们所代表的21世纪新时代文化也一并带入影片。
因此才有Facebook已经过时Twitter才是王道这样的台词,才有通过摄像头进行网络直播的段落,才有处女也必死唯有基友才能存活这样的“杀人规则”,甚至连凶手杀人的目的都抛弃了老套的爱恨情仇,将扭曲的欲望彻底网络化,最终借新生代演员的角色反讽了社交网络时代的年轻人们。
《惊声尖叫4》的砍杀戏虽然有比之前三部更血腥更暴力更直接,但依然是程式化的,叙事和悬念也如同前三部一样依然很弱,但就是这样的一部10多年后重启的续集电影仍然能让我由始至终都很high,说明Wes这一次至少讨好了Scream系列的脑残粉丝们,不像第三部或者什么《猛鬼生日宴》之类的坑爹电影谁都没能讨好。
《惊声尖叫4》之于我是介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的,扣分点在于大量的笑料虽然猛增娱乐性但却是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就是最后的医院戏太拖...不过如此一来我便更加期待第五部了,只是眼看第四部在北美收了口碑却损了票房,不知道之前扬言要拍的“新三部曲”能否继续...最后八卦一下,Robert Rodriguez和Bruce Willis也难逃被恶搞的命运啊!
几个新演员的表现不错,艾玛人气一直在飙升,此次担纲Sidney表妹这样的重头角色有点让人为其捏一把汗的感觉,倒是觉得《英雄》的拉拉队长海顿·潘妮蒂尔更抢眼,惊鸿一瞥的亚当·布罗迪怎么还是一副永远也混不出头的模样,片头帕奎因和贝尔的客串实在太亮了。
至于三个雷打不动的主演,好久不见的内芙依然看着养眼,不管是微笑还是尖叫还是肉搏; 柯特妮·考克斯和大卫·阿奎特戏份由于大量新角色的加入而大减,不过两人貌似拍完后就离婚了?
真是可惜,因为此系列结缘,又因此系列分离...噗!
PS:是不是我看的版本不好,没有听到前三部那段熟悉的Theme配乐...好怀念%>_<%(3i8i的韩语+中文字幕版本画质偏暗,音质有些嘈杂,字幕翻译很烂)
变态片呐…
太怀旧了,全部都是老桥段~~
剧透:凶手想红想疯了。
槽点无数,虽然自带吐槽,但更像是赚得观众认可换取好评,这种做法不地道,既然这么爱吐槽,也让劳资吐一吐:1.尼玛坏人杀人前能不能别说废话,看着我心急2.如今女的越来越能打,男的tmd都废柴3.为毛米国的骚女们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角色,尼玛杰森伯恩杀个人都要怨念好多年,乃们心理真健康啊
开头的恶搞很有趣,戏中戏以及维斯·克雷文的自嘲
电影院看不错
麻痹!
谨以此片献给苏紫紫、兽兽等一干自我炒作的sb们
···
三星半,拉拉队队长, Emma Roberts,开头戏中戏挺有前几部的feel,然后继续爆米花情节,同时穿插了第一部的情节以及唤起了电影院恐惧症。
还是很喜欢...
开头不错,4个故事套在一起。后面各种sb。
Emma Roberts is a horrible actress...
编导拍档才尽老矣,喜针砭竞争对手,不喜创新,遂在跟风续集4中毁了《尖声惊叫》系列,这可是唯一一套无神无鬼无灵异,有些脑系推理逻辑的恐怖片系啊。
依然还是不错,但没完没了~ 连续剧了。。女主角还是很吃力,喜欢!女记者和警察还是那样子,多了几个年轻人,女主角的亲戚好白也很美,但想不到。。。人心难测~
流畅开头连环恶搞Brittany Robertson客串,电话那段也好小鬼当家库尔金家人好多Hayden Panettiere短发美Alison Brie助理很好玩Marley Shelton副警长可爱
我觉得,相比于前三部,老演员的样子反而顺眼很多,没以前那么难看了。其它几部卖血的,模样也有大幅度提高。另外,一个破小镇,再红能红到哪去啊?真没视野。
为了出名不择手段
毫无逻辑 情节混乱。
注意!不是惊声尖笑!烂片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