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期中考试完的那天到了家我倒头就睡起来之后打开网易云听到了《Summer Ghost 》,评论里有人说这是一部电影的插曲——《夏日幻魂》当时天差不多已经黑了,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看完了,不长,40多分钟,但看完真的有很多感慨一个想突破人生和宿命的枷锁,在奋力一搏和草草过完一生的边缘犹豫不决一个想寻找一丝慰藉,迈出那片无尽的黑暗之地一个在寻找能让他在剩下的生命和时间里尽他最大的可能好好生活下去的那根稻草三个少年心底都有着共同的疑问“生命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三个少年在一条黑暗的大道上追寻着最后的一丝光明而在追寻的路上他们遇见了指路人,她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有多值得去爱,而她又何尝不想再好好的爱这个世界一次三个少年最后都找到了和点燃了心底那片光明,而绚音也永远安息在他们心底其实绚音每次走的时候说的那句“我好恨啊”也不是发自真心的吧,也许她会在某一瞬间突然惋惜自己戛然而止的生命,也会在某一瞬间怨恨那个不负责任的货车司机,但人好像总是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也正是因为经历过这些,绚音才会如此热爱生命,才会在每个热烈的夏天的夜晚出现在迷失在自己人生路上的人面前指引他们。
最后那段友也与假的绚音的对峙我认为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友也战胜了心里那个负面的自己,选择勇敢的去放手一搏。
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个友也呢,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战胜心里那个负面的自己,不顾一切的去面对呢。
我想我会很敬佩和羡慕友也那样的人的。
写于2022.10.4,致17岁高三的自己。
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吧。
友情,爱情,学业,生活……没有像主人公一样贴近生死,也许也不会明白活着的意义吧。
这个短短的电影在我心里已经足够的优秀,足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不一样的感受。
我没有伤病在身,没有体会过校园欺凌,但我如同友也一般,体会着高三别样的升学压力。
我的烦恼有很多,数不清的作业、一张张不够理想的成绩单、每天仅仅几个小时的睡眠以及对自己和心爱的女生未来的担忧。
我很害怕时间过得很快,也许再次看到写的影评时已经迫近高考,也许已经毕业,也许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城市。
也许我和我喜欢的人考上了同一所大学,也许我已经落榜和那个女孩分开。
那么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或许就是在这一个个的烦死人的事情中慢慢成长罢。
至少我还能在校园吹吹傍晚的海风,和心爱的女孩牵牵手,在最好的青春努力奋斗。
或许我会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但我还曾有过这美好的17岁。
希望在将来的某天回想起现在我不会后悔。
希望今晚夏日幽灵的记忆我不会忘却。
(真的真的很治愈很好看啊,生活无论如何还是很美好的哦)
更好的阅读体验:https://blog.isshikih.top/2023/02/11/review-SummerGhost/1. 序曲《夏日幻魂》很早就躺在我的收藏夹里,只知道它只有一集,以为是剧场作品,一直借口没有时间所以没打开过,但是今天打开看发现只有四十分钟。
首先整体的感受吧,我认为《夏日幻魂》是一部佳作,但不能称之为杰作。
首先从四十分钟的体量和作画的精细程度来看,我不太能想象《夏日幻魂》在影院上映,从气质上它就让我觉得与我在影院这个高消费场所曾经看过的动画电影不太一样。
如果要定位的话,我可能会觉得《夏日幻魂》会偏向于我心目中的文艺作品那一类——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个用词准不准确。
音乐的感染力很强,即使不搭配故事,单独听也能起鸡皮疙瘩,而且旋律的叙事性也很强。
情节上,每一位主人公的故事其实都很简单,也并没有扣人心弦且复杂的交织,理清全片情节的脉络后,大概就是用四个小片段将四位主人公生命的剪影展示出来,再随着四个人的相遇、友也的决心,四人生命的重量便交融在一起,催生出新的变化。
然而实际上我认为剧情并不算特别精彩,以及仔细寻味的话还是有一些问题会破坏一些本可以很惊艳的情节的,但依然能从中看到一些匠心在,而且比起那些巨制,我更喜欢这种有独特想法的小作品。
当然,我也不否认全片多多少少有一些将“寻死”这件事儿戏化的成分。
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着挖掘影片细节撰写影评和观后感,大概充斥着大量的过度解读。
不过我私心里又希望能把这次写作当作一次观察训练,所以就大胆地往这一帧一帧中强加我的理解了。
并没有写完,本想四位角色都分别品一品的,但是实在没有精力写完了,所以只写完了绚音和友也的部分。
2. 红发、绿宝石与相册全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它的「抑制」,与其说是手法,我更觉得它像是一种风格。
先不谈情节,「抑制」这一点光在画面上就有所体现,整部作品都画面大部分都很素,或者说大部分时候对比度不强,你能很明显地看出一个镜头的色调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而线条实际上也说不上平滑,给人的感觉乍一看是有一些廉价感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影响观感,甚至这种若隐若现的像素感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种类似于铅笔画的滤镜,增加了一丝朦胧和轻薄地漂浮感。
而这种画风无数次给我这样一种感觉:制作组似乎是有意让人物的线条纤细、色彩平淡,以体现出失去生的希望之人在现实世界的浮游感,然而我对这种色彩上的暗示并没有在之后人物转变的过程中得到印证,又或者说,如果人物的色彩在转变后能变得饱满起来,那也许会锦上添花。
谈到剧情,在我的印象里,一个将生死界限打破的故事,通常充斥着某一种力量,一种源自于本以为再也无法兑现的思念,又或是源于烙印在灵魂里的懊悔,种种被悬置的情绪,在某一个大抵是高潮的节点像是溃坝一般倾泻出来。
然而《夏日幻魂》中人物的起伏并不激烈,虽然存在诸如凉在桥上那段让人心碎的独白那样的情节,但是都是点到为止,即没有撕心裂肺,也没有失魂落魄,甚至很快就转换了。
虽然我并不敢断言这一定是别有用心,而非制作组经验不够,但我很喜欢这种处理,而且也和《夏日幻魂》本身素淡的画风相契合。
[5:24],这里的听觉效果很棒!
具体到人物身上,我想谈谈绚音,作为标题的直接所指,扮演「幽灵」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身份,绚音的配音演出真的让我后知后觉的佩服。
受到三人召唤,刚刚登场的绚音好像有着神明的姿态,看透青的心绪后,玩味地抛出了「能看到我的,只有那些寻死的人」这样一句饱含悬念的话,接着又等待友也的提问。
此时绚音在我的视角中,除了外貌信息外,仅有的只有先前三人在路上聊起的——相传夏日幻魂是自杀的人变成的灵魂。
然而尽管画面里的夏日幻魂像精灵一样灵动,但她的声音却实实在在地渗透着一种绝对的平静。
而这种平静却在某些节点成为了高潮。
[15:40],令人动容的平静。
当友也和绚音坐在电线塔上,感叹于万家灯火时,友也突然问到,「绚音你为什么自杀了?
」,听到这个问题,绚音不动声色地,不急不慢地将头转过来,说到「友也,你似乎误会了什么,我没有自杀。
想知道吗?
那我告诉你吧。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不过我当时还在想是不是「“恶意”将我逼向死亡」之类的情节。
然而不管怎样,这里“不动声色”和“不急不慢”,以及绚音那和平常类似的,略带笑意的嘴角,在这样一个语境下却显得让人难以释怀。
然而还未等我想明白这一点,全片让我最震撼的片段展开了。
(虽然明面上全片的高潮是找行李箱那段,但这一段对我来说更让人印象深刻。
)[16:39],母亲与绚音。
绚音带着友也来到了她生前居住的地方,我本以为绚音带友也来这里只是想展示什么关键物品,然而令我错愕的是,绚音只是冷静地站在生母的面前,向友也讲述自己如何死于意外,甚至被藏尸于不知何处。
我难以想象绚音是怀着何种心情,望着黑暗中点着昏暗灯光,以陈述的语气说出那句「妈妈依然在等待着我」。
事故发生在三年前,而貌似只有每年的夏天,夏日幻魂才会出现(这一设定从后来变成幽灵的凉询问两人之后的生活可以看出来),当时我并不知道,也不敢判断,这种平静的背后到底是因为成为幽灵后失去了让人之所以为人的某种力量,还是因为某种溶解在静止中的沉淀。
直到第二次看到这一段,想起找到“领口的宝石”后便消失的绚音,想到那一句「太好了,希望妈妈能够因此轻松一些」,我才敢确信这种鸟不振翅的寂静之中,静静等待着被发现的,是怎样一颗绿宝石。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僕らの手には何もないけど、》这首歌的 MV(YOUTUBE | BILIBILI),MV 讲述的是来到天堂的小羊如何从云端来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身边的简短故事,配合着歌曲本身的渲染力,着实催人泪下。
短片中也有很多小细节,十分推荐大家去看看!
[32:22],母亲手上的相册。
那个温柔地挥着手,笑着说出「我好恨啊」的红发幽灵,那个与母亲吵架后夺门而出,却只能用三年没有回应的守望来实现和解的少女,那个端庄的、自由的,总是现身于热烈的季节里、宽广的废弃机场里,却藏匿在行李箱中等待着被发现的绿宝石,在这种克制下更加让人动摇,让人闪烁,让人透明。
而在这一段中,友也的反应也让人意外的平淡。
我能理解,如果友也此时为绚音悲哀起来,不仅会破坏整体风格,更是一种不顾当事人的自我陶醉,但大概正是因为醒悟到自己没法做到这种「理解」,而为这一幕友也的表现而感到一种表现为无法理解的嫉妒吧。
我不知道以上这些是否是我的过度解读,也不知道是否存在着更好的处理办法,但这一段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3. 飞翔的方法[9:53] 对着空白画布幻想作画。
谈到友也,或许许多人更愿意谈他翻找衣柜,望着空白的画布在想象中作画的情节,这一段确实很有表现力,而且也为末尾的 call back 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我还是想从在这一段之后的一小段开始。
[10:14]「数学成绩在误差范围内,问题在于现代文的描述题,要你写的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试题的答案,其实你很清楚吧?
」我对上面这句话的感触非常深。
高中时代我非常喜欢一些纯文学作品,有喜欢的作家,也自认为有自己的文学观,无论幼稚与否,但我确实能感受到我能从一些文章中挖掘出一些独属于精神的宝物。
然而高中语文的阅读题总是将“得分点”限制在有限的几种视角下,以一种绝情的姿态将文章作为“答题技巧”的试刀牛;而作为学生的视角,得分点总是设置在一些我认为不足以拿出来单独讨论的点上,而我大谈特谈、从各个角度剖析的点却只能算一分,或者甚至没有这样的得分点。
我不否认有相当“范式”是有迹可循、能开拓思路的,但那种迫不得已按照既定的思路思考,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感性的理解的感受,让我感到逼仄。
前面有一段情节交代友也的成绩,成绩单上的评级全都是 A,教员也对他表示期待。
而结合这一部分的内容,或许有些人看到的是“压力大”。
但是在我看来,“压力”并不是关键。
是的,友也很清楚现代文的描述题想要他作答的是什么,也很清楚母亲想要他做的是什么,清楚这个“现实”要求他做什么,也正因如此,在逃补习班被母亲抓到的教训中,友也对这句话的反应是最明显的:[19:36] 在听到母亲劝说友也“好好看清现实”后,友也在堵车时直接钻出车门,走进车流。
对于友也来说,他所认清的现实就是接受母亲的规划、回应师长的期待,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行动。
而自己所热爱的绘画,自己为朋友的付出想法,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如你自己重要”。
然而母亲所谓的“你自己”,只是她期望中的友也,本质上是一种对友也人格的否定。
而正是因为看清了这种现实,他才会痛苦不堪,才会在那个废弃的飞机场看到夏日幻魂。
但我又觉得友也并没有看清真相。
或者说,他看清了的,是当下的、现实的真相,而看不清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遵循灵魂的真相。
在第一次见到绚音时,友也提出的疑问就是「我想知道幽灵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友也选择绘画,是否也是出于一种,想要把世界看清、把自己看清的愿望呢?
而让我感受到这一点的,其实是第二遍看的时候意外发现的一个小细节(不过也完全可能是过度解读了)。
绚音带着友也飞上天空后,将友也丢到地底的海洋里,半玩笑地说到:「抱歉啦,我来教你飞翔的方法,所以原谅我吧。
」倘若剧情真按字面意思发展,那或许这段剧情也没什么。
「在幽深之处,心灵的最深处祈愿,灵魂将会遵从你的意愿行动,来,思考一下,你究竟想去哪?
」接着画面一转,友也和绚音一级一级走上美术馆的台阶。
我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刻意安排拾级而上而非从空中降落的,倘若如此,那所谓的“飞翔的方法”,是不是并不是直白地指飞上天空的方法呢?
而这种自由,是否正与友也现实中不得不在他人的期待下走着既定的人生路线,毫无自我可言的困境对立呢?
还有一个既可爱又有点让人苦涩的小细节,友也被绚音吐槽过三次不招女孩子喜欢,其中第一次是在电线塔上,绚音感叹万家灯火通明景象的美好时,友也解释由于闪烁,灯光会暗一些,被绚音吐槽不招女生喜欢;第二次是绚音为早早离世而无法体验旅行感到遗憾时,友也缺根筋地表示“这不是可以旅行吗(指幽灵状态),还不用花钱”;而第三次则是友也坚持帮绚音找到身体,而绚音则以纠缠不休的男孩子不会受欢迎为理由打断了友也的辩驳。
从这里稍微可以看出友也的「直男」形象(感觉其实也可能是制作组想要营造打情骂俏的感觉),然而或许是我的刻板印象,我总觉得在艺术与文化方面有所追求的人,又不太容易说出不解风情或是不合时宜的话。
这又是否能暗示着在这种既定的人生路线下,友也个人性格塑造的一种错位呢?
作为全片最主要的人物,友也决定为绚音寻找身体这件事成为全片后半部分的线索,随着友也三人来到绚音的所在地,意料之中地安排了只有让友也能够接触到行李箱到情节,随后展开了在内心世界的自我探索。
在这一段中,我注意到,友也认识到眼前的白衣绚音只是寻找理由去死的自己以后,尝试逃离那片空白,然而却被强风吹回。
在白衣绚音的追问下,友也说出了自己从青和凉身上,还有绚音身上学到的,对于生命的新认识,随后踩灭了那支「点完这支就结束了」的烟花,此时现实中挖掘着地面的友也和精神世界中冲向家中,在衣柜中翻找的友也重合起来。
[32:12],踩灭烟花,奔向衣柜。
这一幕的演出很惊艳。
大概也正是此时,友也放弃了寻死的念头,找到了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的事情。
对他来说,寻找绚音的身体一方面是他对当前现实的反叛,也是这种反叛的一种成功,而正是因为有青和凉告诉自己只要振作起来,新的机遇或许就到来;而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一种已死之人生之愿望的继承呢?
是否正好呼应了绚音那句「生命的终点即是友也的未来,也是我的曾经,因为它正好在我们之间」呢?
[27:46],在终局到来之前,绚音对友也对鼓励,而这种告别,是否正暗示着友也将会寻找到生的希望,失去见到夏日幻魂的资格呢?
而在最后的最后,友也对两位友人的独白中,便依稀可以看到他正努力在追寻真正自我,尝试看清世界。
[35:11] 友也向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终于重拾画笔。
「为自己而活着,比我想象中还要辛苦一点」「一想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感觉没什么好怕的了,我会自己来选择自己的道路」写到这里,我想起友也一开始问绚音的那个问题——「幽灵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而绚音的回答是「幽灵的事情只有幽灵能懂」。
而此时已然得到救赎,失去见到夏日幻魂资格的友也,是否能对这个答案有所理解呢?
和夏日重现很像,但是故事完全不是一个类型是我很喜欢的故事人为什么活着呢?
人每天都会遇到烦心事,每天都痛苦着,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这部剧给了他的答案故事讲述的是三个各有烦恼的少年少女寻找一个夏日幽灵点燃烟花后,幽灵真的出现了,三人冒险结束,各自回家画面一转,镜头给到三人的困难:女生被校园欺凌,小林凉被诊断出绝症,九个月后离世,而友也……是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友也每天浑浑噩噩,不知不觉,他又点燃烟花了夏日幽灵又出现了俩人互相交谈,成了朋友,幽灵告诉他,她叫佐藤绚音,并且,他是被杀害的她请求友也,帮助找到自己经过一系列情结与矛盾后,三人一起出发去找埋藏在某处的绚音在夏日的最后,三人终于找到,而友也终于找到自己活下去的原因了三人终于从绝望无助的心境中走出来,尽管世界依旧没变但他们终于能勇敢地抬起头,直面痛苦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请记住,要永远心向光明。
《夏日幽灵》真的是太好看啦🤩40分钟4个少年,面对人心社会中,一个“灵魂出窍” 一个身体不见,一个心火将尽,一个暂遇阴霾,找到了灵魂 回归于身体,命尽幻魂,拨云前进,互相救赎的故事。
关于生死意义与人心自我的一首生命诗歌❤都市传说,点燃烟花,ta就会出现;人心诗歌,璀璨生命,意义便会成型。
“生命的终点既是你的未来,亦是我的曾经”——夏日幻魂夏日、烟火、幽灵和尸体让我联想到了乙一16岁时的处女作《夏日、烟火和我的尸体》,这是一个以被害者的身份讲述了一个“坏人”变坏的过程的故事
或许那个将绚音“活埋”的肇事者,也会因为这件事而逐渐心灵扭曲,变成一个坏人,又或者怀着愧疚和恐惧而惶惶不可终日不过这不是这个故事要讲的,这是一个关于“自杀”的故事放弃爱好而被迫听从母亲奋力学习的友也,在校被欺凌无法忍受欲求轻生的葵,他们听闻点燃烟花可以看到一个“自杀”的幽灵少女,便聚到一起想要亲眼见一见这个幽灵
与幽灵相见后得知其并非自杀,而是他杀,其实,不只有绚音是被他人杀害的,所有自杀之人都是被他人一点点推下深渊的,所有的自杀也都是一种缓慢的他杀不过,这个故事既是冰冷的,也是温暖的,已死的绚音告诉他们世界仍有美好,有很多只有活着才可以去做的事纵使琐碎的日常和麻木的人生总是让我们想要用死亡与生活和解,但是,只有活着,才有机会改变,只要活着,就有机会改变
不知道为什么一天能刷到几十遍关于这个的视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发奇想去看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为什么会生病,然后和我断绝联系,我变成了那个纠缠不休的男生,我好恨哦うらめしや我好恨哦うらめしや我怀疑她在耍我,我希望她在耍我,为什么要耍我,不能让我陪陪你吗,我想被需要感,一点存在的意义都找不到,我没有凉没有葵,也不是友也,更没有什么燃放烟花就能找到的夏日幽灵,我只有一个像小丑的自己。
传说中,在夏日的一个废弃机场放烟花,就会遇到年轻女子模样的幽灵,俗称夏日幻魂。
2021年11月《夏日幻魂》于日本上映,本月在b站开播。
三个相识于网络的高中生,分别有必须见到夏日幻魂的理由,试图见到夏日幻魂的那个夏天,也确实悄悄地改变了他们。
影片很短,不到40分钟,讲了四个人物的故事,友也为人物主线,绚音为故事主线,四人故事交错,故事线也比较简单,没有多余的叙述,刚刚好够影片需要。
配乐,剪辑,分镜的观感都不错。
但因为故事比较简单,时长也短,留白很多,所以免不了形式略略大于内容的问题(本人略偏爱故事性强的作品)。
故事本身方面很多也是常见题材,甚至还有些俗套(友也和绚音恋爱一事),但我仍然会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个短片,原因就在于此作品的立意。
作品的立意我个人认为是作品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夏日幻魂应该是给生活不如意,焦虑症人群的一个治愈作品,尤其是相关青年群体,这个人生才刚刚开始,却因为某些事情日常焦虑的群体。
亦或是像凉一样,生命之火将熄的人。
人群中有大约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处于亚健康或者疾病状态,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完全健康的。
健康所代表的不止身体,还有心理,社会关系,道德观念等良好的状态。
虽然现在,抑郁症等相关心理疾病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被人们重视,但是仍然会有许多人被抑郁症伤害,被它拖入深渊,甚至推向死亡。
也正照应了片中,似乎只有想死的人才会见到夏日幻魂,而夏日幻魂似乎也会告诉他,究竟是这个世界更好,还是幽灵的世界更好。
友也和葵都是被生活折磨的人,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生不如死,但是成为幽灵真的会更好吗?
我想绚音已经告诉了他们答案。
“生命的终点即是友也的未来,亦是我的曾经”。
凉是被疾病折磨的人,才是高三生,就被宣判没有了未来。
凉倔强的灵魂,在疾病面前,仍然束手无策。
有人害怕死亡,有人却向往死亡。
向往死亡之人,正是最无助之人。
我想说的是,自杀,从来不是一件好事情。
纵使生活万般不如意,也请把自己的生命坚持下去,如果累了就停下,如果感到孤独就求助,千万不要尝试用死亡来和解。
似乎,死亡只需要一个理由,而活下去却需要很多理由。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找理由活下去。
曾经有这么一个辩题,叫如果一个人深思熟虑之后想要自杀,该不该阻止?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想说的是,在生活不如意之人的身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深思熟虑”!
他的深思熟虑,是在大脑中一遍遍叠加去死亡的理由,一遍遍回避掉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遇到了,请阻止他,如果陷入了,请积极求助,请等一等,请努力找活下去的理由。
研究表明,冲动型自杀者的冲动持续时间是13秒,假如熬过了这13秒,多数就会放弃自杀闪念。
这13秒可以救自己,可以救别人。
无论如何,如果可以的话,请留给自己13秒钟想一想,那13秒前的深思熟虑,究竟是希望自己坚持生命的幽灵绚音,还是为自杀找理由的我自己。
影片的结局看似变好,实际上凉撑到春天还是离开了,友也同时坚持着学习和美术,葵虽懂保护自己却还是被校园暴力。
甚至友也和葵还没有放弃死亡的念头,但至少,他们也在努力变好,努力找活下去的理由。
我想影片不仅仅要传达出请生活不如意者坚持下去,也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毕竟校园暴力的题材虽屡见不鲜,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要让所有校园变得安全与和谐,还任重而道远。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电影讲述了三名各怀心事的少年寻找夏日幽灵,经历过失落,迷茫然后最终释怀开始新生活的故事。
最惊艳我的应该是结尾,绚音在他们的帮助下找到了箱子,执念消失之时她也离开了。
凉因疾病还是没能挺过来年春天,不过他拿起烟花知道了朋友的近况,他成了新的幽灵;友也有在向热爱的艺术方面前进,小春也变得勇敢不再退缩了。
他们在相遇中不断找寻到自己,朝着更好的未来前进着。
《夏日幻魂》可不是MV。
MV的灵魂是音乐,而这部动画电影短片,灵魂是其故事的内涵。
常识中,什么样的人才会寻短见?
答案是凉和葵这样的人。
凉是得了绝症,清楚知道自己寿命仅剩9个月的人,他要寻死,听起来合情合理。
葵是被霸凌的女学生。
被霸凌的女孩寻死,人们无法接受,人们惋惜,但是人们能理解。
即便不是感性上的感同身受,至少理性上是理解的。
凉和葵想寻死,太合理不过了。
可是友也呢,在人们的常识里面,友也这样的人,他不可能寻死,甚至不配寻死。
如果他一个人生赢家都要寻死觅活,让普通人该怎么活着。
就连友也这样的角色当主角这件事,都让人难以接受。
凉和葵这样不幸的角色,才是电影主角专业户。
凉可以去当《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的主角,葵可以去当《声之形》主角。
至于友也,则是任何一部电影里都有的万年大配角。
然而,最隐蔽,最不受人关注的,往往是最危险的寻死者。
就像友也这样,他是最有成功潜力的自杀者。
《夏日幻魂》不是简单的青春片,和青春有关的仅仅是主人公的年龄而已。
友也的心魔,很多孩子有,很多大人们一样有。
有很多人这辈子也不用渡这道心魔劫。
不过这么幸运的人是少数。
还有一小部分幸运者,凭借着青春年少的血勇悄无声息闯过去,以至于完全没有感觉。
而大部分人,则是经历过,却早已经忘记了。
假如不是送走了两位挚友,生离死别如此刻骨铭心,友也和葵长大后说不定也会忘却这个夏天吧。
没渡劫的观众,或者渡劫却忘记了的观众,在他们看来,这电影的确是MV一部。
至于看了电影深受感触的朋友们,我也拿捏不好是该赞叹你们的幸运,还是该慨叹你们的不幸。
总之,大家如今还能在这里看电影,都挺不容易的。
《夏日幻魂》的结构是一个简短的重逢情节,从中间劈开加入过往的回忆。
回忆是关于重逢的人们是如何相遇,又为何分开,怎样的羁绊促使他们重聚在一起。
另外没有这段往事,观众看到结尾的反应会是这样。
凉为什么是幽灵,幽灵怎么又活了,这两个活人看见幽灵怎么不害怕,反而很开心呢?
没有这次重逢的前因后果和感情基础,片尾悬念的包袱也抖不响了。
衫崎友也,他是催生整个事件的人,他始终认为自己应该死掉,葵和凉也有寻死的心,为此三人才走在一起。
绚音在葵耳畔的底语,泄露了三个人寻死的心。
说他们三个是“自杀小队”也不为过。
召唤夏日幻魂这件事本应该是类似于“我想死!
”的表态。
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要死的人还大费周章去找都市传说中的怪异咨询死后的感受。
这分明是是对死的迟疑,对生的留恋。
凉和葵是真的不想死,可是一个绝症,一个遭霸凌,寻死是被逼无奈。
他们在生死之间犹豫不定,他们召唤绚音其实是想给活着赋予意义。
然而绚音的态度我们也看见了,哪有人见过这么风轻云淡,貌美如花的死亡。
因此,凉和葵猎奇之后,便不再纠缠绚音。
正常人是凉和葵这样子的,即便有过“干脆死掉吧”这样的念头,健康的心智还是会制止自己付诸行动。
有人说不敢做是因为胆小。
其实不是胆小这么简单,而是心智运转正常的表现,胆小只不过是心智阻止身体自杀的手段。
即便葵真的去跳楼,也是一时热血,被人救下之后,她的心智也有能力阻止她做第二回。
区别心智健全者和心智异常者的关键,不是想没想过,而是会不会去做。
凉和葵是看着异常,实则正常。
反倒是友也,看着最正常,实则最为异常。
他是迷上绚音了。
迷上了一个游刃有余,美丽如画的死亡。
因此,三人组里面,唯独友也经常去见绚音。
两个人的约会,向观众揭示了友也的问题所在。
在友也看来,绘画是他生的意义所在。
没有绘画的生命于他毫无意义。
既然生得毫无意义,那么死掉算了。
友也决定帮绚音寻找尸骨,其实是试图为死亡赋予意义。
“你们看啊,只有幽灵状态下的我,才能帮助另外一个幽灵,因此,还是死了更好吧。
”可是友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为死亡寻找意义这件事,却在不知不觉中开了一个好头。
那就是友也开始寻找绘画之外有意义的事,就算这件事是死亡,只要不是绘画就行。
友也开了一个不再执着于“没有绘画还不如去死”的好头。
友也找绚音尸骨本来是为了让寻死更有话语权,却歪打正着帮助求生找到了战胜寻死的筹码。
友也在寻找尸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从来没在意过身边的人,如今他了解凉和葵了。
友也和心魔对决的时候,心魔幻化成了绚音。
友也迟迟不肯随心魔前往冥界,正是因为凉和葵。
凉和葵才是真正游走在生死边缘的人,可是他们却拼命为了每一次呼吸寻找价值。
友也明知自己鼓动两个将死之人帮自己寻找死的价值有多么自私,可这两个笨蛋却如同寻找呼吸的意义一般努力帮住自己。
友也觉得,如果自己拿着这样两个笨蛋帮自己找来的成果(绚音的尸骨)去赴死,岂不是对他们的背叛。
为了朋友,友也驱散了心魔。
友也发现朋友竟然也能如同绘画一样支撑他活着。
原来生命的意义不只是绘画。
如同《生命奇旅》中的灵魂22,他降临地球为了寻找活着的意义“火花”,结果却发现只要活着,任何事都能迸发“火花”,哪怕只是微风拂动树叶的沙沙声。
活着才是赋予万事万物意义的“火花”。
友也曾经视绘画如生命。
如今,和生命相比绘画都无足轻重了,又何惧来自母亲的威压。
既然母亲的威压已经失效,又有什么能够阻止他绘画。
此刻,友也不是为了活着而画。
他画,仅仅是因为唯有绘画才能重现一位幽灵女孩的美丽身影。
文/逐年追影(逐年追影 一个研究电影的公众号)
好看!我们怀抱着寻死的心,倔强地活着,努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在无穷无尽的寻常生活里为自己点燃一支又一支烟火,静静的燃烧,淡淡的熄灭。拥抱着现实保留着幻想,日复一日,年年月月。这篇幅、剧情、画风、主题、配乐真的好适合做成一款剧情向的小游戏啊!
你现在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他们永远无法触碰到的明天
这多的一星是给画风的
+
画面绝佳,对于天空的描绘令人动情,但是没有太多细节铺陈,一切点到即止,不过瘾。
这哪怕是防自杀组织拿来劝阻人们自杀行为的片子也是不合格的啊。
。
意义或许本来就没有意义。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美术和色彩的运用很有特色很唯美,但是故事太短了,人物设定、背景以及心理、日常和关系刻画一笔带过,导致主要角色形象单薄,后面的高潮和结局情绪酝酿不足。
终于在夏天深夜观看了《夏日幽灵》。—— -为什么?有什么意义吗?为何如此留恋 那净是痛苦的世界?为什么啊?-确实都是些讨厌的事情,但还没有结束啊!是凉和小青让我明白,只要稍微抬起头来 就会有新的相遇。你不是绚音,而是寻死的我。我必须要回到现实,找到绚音。人总有一死,她曾经活着,我必须要去更理解、更明白这些事。
15分钟看到男一单膝跪地握住幽灵的手弃,简直疯了。
画面很唯美,小濑村晶的配乐也极动人,就是人物和故事太单薄了些。
......杀鸡焉用小瀬村晶
我也好想在夏天放烟花啊
已经看不懂这种强制逻辑的故事了。
无病呻吟的青春,不知怎么就自我和解了。
loundraw和白乙一诶!画风画面还是很搭夏日 幽灵的 演出也很棒 ryo有几个镜头超像渚薰ww发型衣服配色都很像草emmmm这个故事。。。安达宽高!loundraw配了男教师诶🙊啊是信长!ryo啊tomoya的声线好像内山爷爷呀我好恨呀~
这乙一味浓得我在完全不知情、没看片尾“安达宽高”字幕时,就已经不断在想“这作者是乙一的粉丝”吧。但看的时候犹豫着不像乙一的点在于,本该成为大篇幅的“寻找幽灵实体”的推理情节被带过了(我觉得着力刻画这一块就会出现与成片完全不同的基调,不过后来又觉得重点放在三个孩子与幽灵的际遇、战胜生活这部分,是Loundraw的温柔)。绘柄和着色很独特,有一种不确定的通透感。幽灵的声线给人很深印象,有种漠不关己、若即若离的感觉,部分角度还挺有点明日香的感觉(?)最后,就是广阔的、荒废的、等待清晨而被夜之青蓝浸渍的机场跑道,和跑道尽头那一缕缕不绝的线香花火。
画风很棒,简约又唯美。但是故事太单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