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一个偶尔出现的老男人一个沉默的老女人就是这样一部93分钟的电影色彩很好看男人很好看对白很好看风景很好看没有任何主题的描述但充满了关于生活无奈的纠结让人的心里会有冲动,也会有放弃简直就是对生活感悟最好的诠释可惜两个男人没有搞基为什么不搞基
这是一部很清新的电影。
里面有很多关于大自然的镜头,两个道路工人在条公路上活着“游牧式”的生活,我甚至有些羡慕他们,因为我上次像他们这样贴近自然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就在这条公路上,充满孤寂、冷清,他们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电影高潮的时候,他们各自释放了自己的压力。
这一段真的爽,如同解放灵魂一般的爆炸)。
在这样一个鬼地方,他们互相倾诉、互相嫌弃、互相照顾。
完成了他们各自的心灵进化。
埃尔文领会了爱情,兰斯学会了责任。
自然在他们面前也不再残酷,遇到的麻烦也可以一笑了之。
只是我有个疑问,故事开头说的森林大火是不是照应那个似乎不存在的女人,我推测那个女人和片尾的那几个小孩应该是在森林大火中遇难的灵魂,他们被封印在这里。
看似愉快、轻松的剧情后,有一个惨痛的背景。
另外还有很多模糊的细节照应着故事的发展。
一部看到后面嘴巴一直张成哦字型的片。
首先,老太太居然真的是灵异情节。
其次,突然就听到自己手机铃声粗线。
天爆的send off。
在google play上偶然听到,大爱,就设为了手机铃声,完全没想到竟然是这部电影的原声。
怪不得红蓝小车让人觉得眼熟哈,唱片的手绘封面就是这个。
暖阳,溪流,帐篷,树林,不停向前向后延伸的路,和当时听歌时脑内画面惊人的一致。
最让人惊呼有鬼啊的是,导演就是菠萝快车、王子殿下的导演!
一个也算是烂仔帮核心成员的人,居然还能拍这种片不是有鬼是什么!!!
这是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我在无比安静的晚上看完了这部电影,这个电影让人内心无比安静,我想这是电影令人舒服的绿色调带来的宁静,两个马路工,一个不成熟,一个超成熟,但当他们大家是跑起来的时候我没有感到担忧和悲伤,我甚至笑出了声。
笑这两个像孩子一样的男人。
他们彼此看不起,却彼此的了解对方,吵吵闹闹,却真实的可怕。
生活总是这样,你总以为上帝要和你作对,然而生活却依然高冷,你不理它,它也不理你,你若理他,它将无比精彩,哪怕是属于平淡的精彩,没有过不去的坎,保持美好的内心和坚强的原则,去追寻自由吧!
其实我觉得那个卡车司机是个隐喻,那老家伙就是阿尔文自己,你瞧他也有一条养路工的背带裤,他的卡车配色也和二位养路工的那辆小车加翻斗一样,还有他对自己的愚蠢的评价以及他对身边老太太的视而不见和阿尔文在破掉房屋中和老太太的相遇,还有阿尔文在影片最后对老头子说得那两句话,那其实就是他说给自己的
作为小众独立片和文艺片的热衷者,现在除了在一些报章杂志等有限媒介上,知晓一些鸡毛蒜皮般的信息和看点外,唯有通过国际电影节这一途径,利用这难得有展现机会的平台,了解一些值得期待的佳片,丰富日渐寡味单薄的观影片单。
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这个显得有些滑稽亲切的片名,让我印象深刻,想当然的以为会是部带有浓厚童话色彩的可乐片,走的应该会是诙谐幽默的亲民路线,但看过后只能说猜中了一半,虽然其中参杂了很多风趣乐呵的笑果,但走的依旧是独立制作的一贯风格,不华丽,不刻意,不煽情,默默地直指人心,以纯粹的视角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思考生活。
埃尔文和兰斯是两个在偏远的森林里刷路标的工人,除了是同事外,两人还有一层略显尴尬的亲戚关系,为了帮助一事无成碌碌无为的小舅子兰斯,埃尔文给他介绍了这份工作,但两人相处的过程并非想象中那么和谐美好,加上抱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固执的偏见促使他们难免会有些摩擦和矛盾,就在双方都固守阵地互不干涉的同时,却又双双迎来了情感上的沉重打击,兰斯没能照设想的那样,赔了夫人又折兵,埃文斯则一直勤勤恳恳的为家人赚钱,却惨遭狠心的背叛,就这样因特殊的关系,火山终究在他们之间爆发,不过随着冷静的思考,情绪的稳定,心态的转变,一个不再固步自封,另一个也不再郁郁寡欢,两人同时收起了伤人伤己的利爪,释怀的敞开了怀抱,迎接生活的美好,寻觅属于自己的奇迹。
纯净动人的钢琴曲搭配着清新原始的大自然,通过镜头对一些自然生物活动的近距离放大,赏心悦目的同时有种远离尘世后的平静和安宁,虽然看似身处木有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中,但糟糕的烦恼和困扰却没能得到缓冲和消退,反而越演越烈。
除了自然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很抓人眼球外,这片的两个演员也是诱惑我的动力之一,全片下来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人而展开,分歧、斗嘴、吵架、打架、和好到相伴同行,出色到位的演绎,鲜活了剧情的层次和趣味,兰斯的单纯直白,埃尔文的固执闷骚,性格思想的反差起到的化学作用令影片火花四溅,特别是两人吵架时一些没心没肺的对话和看似幼稚的打闹特别逗乐。
刚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面熟,后来才意识到饰演埃尔文的原来是《老友记》里菲比的蓝盆友保罗·路德,埃米尔·赫斯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两人都演得很有爱,散发着可爱的孩子气。
先来说说埃尔文,表面上看他像是为了家人一心一意的付出,跑到荒山野岭干着索然无味的工作,洁身自好的沉溺在大自然的静谧和孤独中,或许大部分是出于为家庭考虑的原由,但实际上埃尔文也有着大多人都会有的一丝自私,一种对于自我的坚持,像是以经济为借口担起家庭的重担,实际是以大自然为逃离俗世烦恼的窗口,通过他的自娱自乐可以看出,似乎把家人的存在作为希望的寄托来打消在大自然下独处的孤寂,同时又大大满足了自身对于大自然生活的强烈渴求,让距离在彼此间产生最美的间隔,以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妻子的出轨当然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对于以人为本的家庭而言,精神上的支柱要远远重要于物质上需求的核心,家人间需要的是彼此间的扶持、关心和疼爱,而不是单单只靠几封信、几张钞票或短暂的相聚度假即可维持的,更要学会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享受生活,以至于被甩后,埃尔文才恍然大悟的从固执己见的生活态度中走出来。
而兰斯却有着完全背道而驰的生活观念,受不了浮躁沉闷一层不变的日子,只能闻到大自然气息中寂寥的乏味,不断渴求新鲜刺激,看似玩世不恭脑袋瓜子笨到不行,却有着很多人所没有的单纯和可爱,最后成熟了也学会了不少。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人,在经历情感的挫折和肉体的打击后,从破口大骂大打出手,到走出厄运的泥沼抛开一切利用酒精的麻痹寻获清醒,兰斯开始自信积极的面对生活,埃尔文也迈出了人生新的一步。
漫漫长路,或许人生充满了太多未知或突如其来的痛苦与坎坷,看似注定的霉运没法逃避,就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克服,直到寻觅到默默等待你发现的美好和奇迹。
大自然或许有着令很多厌倦了都市里压力和烦恼的人所奢求的平静,但同时也会有着难以排遣的孤独和无法逃避的厄运,就像片中的埃尔文和兰斯,以及家瞬间毁于一场大火的老奶奶,最后当老奶奶坐上卡车的时候,兰斯还糊里糊涂的可爱较真的争辩,而埃尔文则报以祝福的态度早已理解,那一刻让人倍感温馨。
剧中出现过几次的卡车老头,他应该是曾经的居民,不舍得离开所以经常徘徊在那里,看到有人来修路,就用酒来感谢。
那个老太太是他的死去老伴的灵魂。
老头看不到她,Alvin跟她在房屋废墟里谈话时,老太太说“要花时间去接受”“好像在捡我的灰一样”。
结尾之前Alvin也意识到了老太太是灵魂,老头看不见,于是问老头“如果车里有个女人,你会对她好吗?
”结尾处在废墟里玩耍的孩子,也是死去的灵魂。
加上老太太,正好是四人,也就是影片开头中说到的这场大火一共四人死亡。
Alvin和Lance生活态度是相反的,Alvin保守,希望通过辛勤工作,让爱的人幸福,哪怕自己吃苦,但最后却被抛弃。
于时选择了妥协,决定让Lance带着自己去找乐子。
而Lance的生活的糜烂的,没有责任,不求上进。
一路受Alvin的影响,从不理解到学会反思,当他知道自己搞大一个47岁女人的肚子时,最后也竟然想要去抚养孩子。
电影传递的信息是要珍惜生命、生命与人,可以选择一种愉快的生活方式,但要负责任。
2013年美国电影
叙事自然是弱一些的,感觉导演有点挣扎与现实和迷幻的比例,还是保守了一些,如果能天马行空地玩起来,哪怕就像这个现在看来有点突兀的结局一样,把荒诞大胆地铺满整部电影,才会让人惊艳吧。
这个影片比较突出的可聊的就是养路工阿尔文和兰斯迥异的爱情态度与冲突,再就是影片中暗藏的幽灵与真爱。
这一篇也不是影评,就只是先从影片中给予的线索来聊聊后者吧。
徘徊的老男人养路工阿尔文和兰斯遇见经常的开车徘徊在过火树林的老男人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在老男人与阿尔文和兰斯讨论女人话题时,他说过:“我也没法讨论太多这种事,因为我很多不好的回忆,有时候你碰到个很年轻的,总会有事发生接踵而来,她也许会突然离开,也许还会把孩子带走,说不清楚总之有你受的。
”可以推测他经历过妻子和家里的小孩子的突然离去,并因此而遭受情感的悲怆。
当老男人得知阿尔文被爱情抛弃,他把酒留给他们并说:“我得离开这里了,我可没兴趣听一个老爷们哭诉。
嗯这些留给你了,这个可以帮你度过难关”,可见他就是依靠酒度过亲人离去的难关。
寻物的阿姨阿尔文在过火的树林遇见在烧毁的房屋旧址上寻找东西的阿姨。
“所有的东西都像是回忆,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像在挖自己的骨灰一样。
即使火灾已经过去了,差不多6或是7个月,还是9个月我记不得过去了多久,我感觉更难受了,不管怎么说我都觉得更难受了。
我以为我很坚强,也能适应。
我曾经是个飞行员,我只是来找带着航空日志的飞行员执照。
我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奇迹,我觉得也许能找到。
”无法释怀的失去,不达目的无以开释的心结,怎样是不是也感觉怪怪的,这个阿姨绝不是个普通人啊……真爱片尾阿姨上了老男人的车,而老男人看不到她。
再加上那三个在废墟上玩耍的孩子,可以推测她们四个就是老男人在大火中去世的四个家人,刚好与片头中介绍去世人数相符合。
阿尔文:“如果你车上有个女人,不是说真的有,你会好好对待她吗?
”老男人:“你最好相信这点”。
阿尔文给曼迪逊的信里曾说:“真爱就像幽灵,每个人都会说起真爱,却极少有人见过”。
所以,真爱,我想至少阿尔文和兰斯应该是见证过了吧。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公路片:翻拍自一部2011年的冰岛电影《世界尽头的养路工》,讲述了大叔埃尔文和小伙兰斯在一个频遭破坏的森林里干着重复无聊的工作的故事。
他们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给一条看似没有尽头的公路画上分隔的路标。
说它不同寻常,因为全片只有两位主角,除去略过的镜头一共只出现了四个人,电影开始长达近十分钟没有一句台词,但影片又基本以聊天对话组成。
用导演的话说,“风光”和“配音”就是他的另外两个主角。
鲜艳跳脱的色彩和风趣幽默的对话使电影呈现出轻松愉快的姿态,深蓝色的背带工装裤、草绿色湿漉漉的大背景、橘红色的雪糕筒,明黄色的公路分割线…还有翠绿色的毛毛虫和棕色的蚂蚁,色彩搭配得出乎意料地和谐美好。
大叔埃尔文和小伙兰斯的性格迥异:兰斯捱不住单调的生活,总盼着五彩的周末;而埃尔文却享受独处和宁静,每天都给自己远方的女友(兰斯的姐姐)写日记一般的书信,并在信中指责兰斯长这么大了却什么事都不会做。
日子一天天的过,我们以上帝的视角默默地看着他们钓鱼、烤鼠肉、嚼野菜根、睡觉、打嗝、放屁——基本的人性与瑰丽的大自然融合在了一起。
野外的生活,无聊的工作,每天充斥着缓慢且看似无营养的对话。
渐渐地情节开始有了些发展,有了些转折。
我发现再无聊的事,男人似乎总能找到办法寻开心。
后来,小伙兰斯学会了捕鱼、会搭帐篷、会打漂亮的结了,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勇敢的承担责任,珍惜属于自己的奇迹;这不是一个童话。
这是那种“感受型”的电影,它给了“人生如路”这个比喻最直观的诠释。
两个主人公都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并几乎立刻喜欢上他们。
大叔的卷毛造型很可爱。
关于“卡车里是否有个女人”的争论很搞笑。
越是接近自然的电影,越有接近心灵的力量,能无形中感染人。
电影放映后,导演兼编剧大卫-戈登-格林和饰演兰斯的埃米尔-赫斯基(《荒野生存》男主角)到场参与座谈会。
他们透露说这整部电影是在16天里拍摄完成的,一共就65页的剧本。
导演特别注意节奏的把握,特意留足了呼吸的空隙,让大自然这个环境慢慢融进主角的故事里,并利用配乐设下大调子。
很美的画面,温暖的故事,观看过程千思百绪,看完心情格外宁静。
Another into the wild in Texas of two people. 之所以美国人干什么都效率低,这片子就解释了。拍拍电影,刷刷车道。不务正业好吗。结尾那段宣泄好棒。有种“直男在树林版”断背山的感觉。
开头的火灾背景跟电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风景可以,但值得这么高评价吗……
简单场景,极少的出场人物,却又深刻耐人寻味的主题。这样的题材需要强大的剧本支撑,编剧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对于故事的起承转合以及人物的表象和具象的刻画风趣不刻板,也吧教条。开场和结尾设计精彩,中途略有单薄,但这自然和谐的风景和舒适悠扬的配乐被逐一填满。
又是bittersweet,又是buddy comedy的,很难让我不打五颗星;Emile Hirsch叫人刮目相看;David Gordon Green看来真不适合拍贱喜剧
“讓我們享受一會寧靜”。基本類似『我是怎樣度過這個夏天』,繁複的長鏡頭,非常適合催眠。
同样是与世隔绝的环境。此片为故弄玄虚的典范。其主旨不过是两种loser的不同形态,怪不得他们最后能冰释前嫌情投意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都是loser,loser的世界只有loser能懂。
3.5,这其实是一部鬼片(x)
Explosions In The Sky的配乐,诗歌一样憋屈的对白,ryan mcginley一样的色彩,逼格已满,情绪已足,5星奉上。
不难看,但也没啥感觉没啥共鸣的小清新独立电影。DGG作品至此补完,四部南方题材一般,不及Jeff Nichols有且仅有的南方三部曲。屎尿屁喜剧,小清新喜剧以及严肃伦理题材都有涉足但并无惊艳之作,继续加油。
前半好,後半弱,2013.12.07
作为独立电影来说,《雪崩王子》缺少了桑丘对堂吉诃德的理解过程,这让一部以幽灵世界为主题的电影里缺少了一种让精神升华的乐趣。
本来还满满期望着小舅子和姐夫倾情演绎一段别有风味的基情,原来只是没什么情节的疗伤片。
也许我不适合这个调调 没品位出来啥
看不懂
为什么要拍一个路人甲乙成为好哥们的故事……
质量很高的圣丹斯风格小清新独立喜剧。很萌。影片中间穿插着各种有趣的特写镜头作为桥段之间的间隔,导演对于色彩有相当的敏感度,色彩搭配效果很好。很萌。主角在学德语,电影节把它选进主竞赛。很萌。
跟想象中的有些差距,导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Emile Hirsch怎么长成Jack Black了- -
大卫·戈登·格林拍文艺片比拍喜剧片强多了,影片刻意弱化了叙事,用柔美的摄影将两个主人公与大自然合二为一,那种远离尘嚣的静谧就像催化剂一般让整个电影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息,加上卡车司机和老太太的这个设计更徒增了些许神秘主义,尤其喜欢保罗·路德在废墟里的那段表演。
在两个养路工人的唠嗑格局下,却是包容了某些人生经验的,可视为某种「公路电影」的个人史诗,在某种怪异的、类型化的人设与故事中,贯穿的是无常和「求不得」,开场点明的有些莫名的火灾和片名中的「雪崩」象征着无情的命运,落魄与不如意着自嘲为「王子」,只求能够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