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我自己说吧,如今在职场也摸爬滚打了六七年了。
看此片的时候已经第N次辞职,处于待业状态。
而且这一次已经打算转行了。
因为这六七年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稳定。
自己却付出了很多精力时间。
甚至当时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心导致自己长时间焦虑,多梦,失眠。
对未来丧失信心。
电影中女主的喜怒哀乐我都能感同身受。
甚至结合自己的情况,我比她更悲催。
她应该是专科或者普通本科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学历普通,家庭背景普通,样貌普通。
这些和我都一样。
不一样的是,我已经是快三十的老鸟了。
我所从事行业如今也不太看重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更看重的是完成的业绩,比起专业能力,更需要营销能力。
我又不太善于销售。
所以已经不适合,也不想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了。
看完电影后,我认为我比女主苦逼多了。
但我从没有精神崩溃到杀人。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么?
哪怕一次次被现实打趴下,口袋里所剩无几,甚至还有负债,那不还得重新振作起来吗?
这个社会虽然诸多不公,竞争十分残酷,但只要勤劳奋斗不还是能过上相对还不错的生活。
中日韩职场确实残酷,可大多数人不还是逆来顺受着。
在我因为工作,因为收入,跟媳妇激烈争吵,情绪最崩溃,近乎失去理智时。
拿着菜刀扬言要了解了自己时,终究也没下得了手。
从那以后我知道自己没有决心和勇气去死。
那就活着吧。
回想当年本科毕业时的踌躇满志,对生活,对工作都充满了热情,到现在的圆滑,世故,冷漠。
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经验奉劝各位一点,读个好大学,学个好专业。
有能力就往更高学历读,读到博士更好。
相信我,博士的下限很高。
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另外,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很有必要。
另外,工作固然重要,因为要用工资来生活。
但千万别为了工作想不开,伤害自己和别人。
学会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很重要。
韩国这类电影,有着极高的性价比。
通过镜头对人物情感高潮和故事情节转合的细微刻画,暗示丰富且极具现实意义的主旨。
如果让老美们来拍《办公室》,估计又是一部悬疑惊悚的烧钱大制作。
这部电影先是冲着朴星雄去的。
之前看了他的《杀人委托》表示想欣赏欣赏他演正派的突破,然而观影下来发没有所谓的正反派,他个人还是带着杀人变态的微笑,社会里的阴暗还是被韩国电影还原的鲜血淋漓。
虽是小成本制作,但影片整个构思成本并不低。
影片一开始,喝咖啡的金先生看上去更像是喝着机油的工作机器。
金先生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但片中他的家人一贯冷漠,同住屋檐下却各自呆滞地干自己的事情,几乎零交流的氛围,显示出金先生日常的生活状态。
除了面临精神崩溃而动手杀死全家以外,实在是想不出金先生这样做的其他理由。
然而这个杀人事件成为整个影片的铺垫和办公室里每个人的心魔。
在就职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办公室欺凌现象,貌似是整个社会无时不刻都在上演的戏码。
对于实习生来说,转正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从小城市来到首尔的公司实习,更像是背水一战。
女主李未来的名字像是故意的讽刺,来到办公室的5个月里,女主承受着正式员工们的排挤,员工聚餐大家故意把她支开,拨打电话过去直接被挂断。
办公室里,实习生也绝对没有参加例会的资格。
尖酸刻薄的领导指派下来的重重压力,最后都是落在老实人的肩上。
即使是这样的环境,留下看似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对于未来生活的未知和茫然,让女主盲目地伸出不顾一切的手抓紧现实。
办公室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
麻木的人们在同事去世之后继续麻木。
公司里,上一层的人压着下一层的人,他们一边辱骂着一边理所应当的搭着顺风车。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的人却被其他人视为另类的可怜虫?整个办公室的病态其实很现实,很常态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里。
没错,事实的确不理想。
女主工作能力不强,相貌不出众,老实内向的性格不讨好。
但她小心翼翼地礼貌和每日深夜加班的努力,不至于让5个月的心血得不到回报。
新来的实习生嘴甜人美,最要命的是工作能力还高,领导的用人计划书让她转正的梦想最终幻灭。
死心之后,她终于也拿起了那把复仇之刀。
《办公室》这部电影,通过金先生杀害全家的事件,将观众引入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就是在职场中,老好人往往是被淘汰的那个人。
在电影的开始,我们看到,金先生回到家里的一幕,母亲在看电视,媳妇在准备晚饭,儿子虽然腿不好,但是也是乖巧懂事的,吃饭的时候母亲给儿子夹菜,通过这一幕,给观众展现的是一个极为和谐幸福的一家人,这让很多人对金先生杀害自己的家人感到不解。
再看我们的女主,从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女主上班坐地铁,转公交,赶电梯,可见每天的上班路上都是无比的艰辛,但是每天依然在努力奋斗,从她与警察的交谈中不难发现,她从初中就不说家乡话,就为了以后能在首尔上班,可见她是多么想能在首尔扎根下来,看她租的房子,都是偏远地方,邻居都是酒鬼之类的人,可见女主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但是依然想过好生活。
即使女主再努力的工作,也很难得到同事的认可,看同事对她的评价,完全就是一种不在乎的态度,还说不自然,这也许就是当地人对外地的歧视吧,后面来的新实习生,其实也没有那么努力工作,但是同事却评价很高,在办公室中,也只有金先生对她态度最好,可惜金先生却被开掉了,可见,在韩国企业办公室中如果都是老好人,是要被淘汰的。
还有电影的结局,一直都以为是金先生杀了同事,最后却在地下找到了尸体,警察也去了女主住的地方,电影结局中警察为什么要包庇女主,其实我感觉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警察也比较同情女主,知道女主来首尔生活的不容易,如果继续追查下去,女主这辈子也没有什么希望,也想让女主能重新生活下去。
二、男主本身也是职场的人,如果继续追查下去,也很有难度,索性就这样定案,帮了女主,自己也可以升职,这样也最好。
这部电影能得到6分的评价实属不易,整个电影的情节还是相当精彩的,也给我们展示的办公室职场的残酷性,正是同事之间的这种冷漠杀害了金先生,即使这样,女主还是要去面试,还是要去再找下一份工作,可见,只有自己主动去适应这个才会,才能在职场中继续发展。
讲诉办公室欺凌事件的影片我看的并不多,日本的看过一部荣仓奈奈和藤木直人所主演的决定不哭的日子,韩国的看过林时完和姜素拉所主演的未生,这两部电视剧一开始整新人都整得比较狠,结局都是新人菜鸟们以惊人的毅力通过修罗场而完美收场,像这部办公室那样大杀特杀的实属罕见,让人想起了另一部韩国电影,老师的恩惠。
办公室这部影片的逻辑部分有硬伤,剧情没能很好的交代金尚圭部长和郑在日准科长是被谁所杀,而据我本人的分析,杀害这两人的嫌疑犯就是金炳国科长,而两位女代理,洪代理,廉代理是为职场新人李美礼所杀。
金炳国科长进入此家公司已经六年,正常情况下应该在两年前就升为营业部部长,可能由于资质平平,对于工作是兢兢业业,可是业务能力方面并不是很出彩,得不到上级的青睐,也受不到下级的尊重,可是这样的人却是明年提升部长的头号人选,岂不叫人奇怪?
要是可以提升早就可以提升了,为什么明年就可以提升了呢?
个人分析下来是因为进入公司已经五个月的实习生李美礼的缘故,李美礼从韩国一个小地方来到了首尔,举目无亲,家境贫寒,姿色平平,除了个人能力以外一无所有,而她的个人能力只有金炳国科长注意到了,所以金炳国科长对她另眼相看,委以重任,也就是让李美礼替自己写方案,李元锡代理翻看金炳国科长电脑资料,对着李美礼惊呼你和金炳国科长是什么关系就印证了这一点,而此前李美礼正坐在金炳国科长电脑前快速打字。
整个事件的导火线是金炳国科长被金尚圭部长无理辞退而引起的,究竟为什么金尚圭部长要在这节骨眼的时刻辞退金炳国科长呢?
个人分析下来是因为金炳国科长来年要获得提升了,金炳国科长获得提升的话,对于金尚圭部长是个巨大的威胁,而把金炳国科长给辞退了话,自己的心腹之患得以解决,郑在日准科长也可以早日获得提升,对于这两个人来说,此招简直就是一石二鸟,从影片中此两人暧昧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私下肯定有所勾结。
金炳国科长对于此事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他默默的回到了家中,他的家是个典型的韩国中产家庭,干净明亮舒适,但是由于他儿子肌肉萎缩导致的残缺,以致家庭氛围很冰冷,表面上看上去母慈妻孝子乖,其实金炳国科长的心理防线已经被最后一根稻草给压毁了,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男人,在外面很老实,低声下气的活着,回到家对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拳脚相加,把在外面所受到的气施以自己的家人,在外面却没有一丝丝敢于反抗的勇气,金炳国科长也是属于这一类人,被辞退了没有任何争吵,默默的回到家后把自己的家人都用锤子给活活敲死了,想想心里还不解恨,于是来到公司停车场经由通风管道爬进办公室把郑在日准科长给吊死,拿走了他的打火机,在公司消防通道里把金尚圭部长给杀死之后,然后服毒自尽。
为什么我认为金尚圭部长是金炳国科长所杀,而不是李美礼所杀的呢?
原因就是金尚圭部长见到凶手的时候像活见了鬼似的,因为金尚圭部长心里对金炳国科长有愧,一直担心金炳国科长会来报复自己,此前已经在停车场中梦见金炳国科长要加害于自己,当发现眼前出现的正是金炳国科长,心中的恐惧感可想而知,假如是李美礼的话,部长肯定先是一顿斥责,你躲在这里偷懒干嘛,吧啦吧啦的,部长对于代理们喷起来都是狗血淋头的,一个小小的实习生更不会放在眼里,一种级别上的优越感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消失的。
李美礼是如何杀了那两位女代理,看过电影的都知道了,在此无需赘言,有人说那位新来的高学历高颜值的女实习生申多美侥幸躲过了一劫,不过个人觉得如果申多美也在现场的话,李美礼是不会杀她的,因为李美礼对于申多美是羡慕的,自卑的,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如她,所以李美礼会去人事科打听申多美能否转正,当听到申多美这次不会转正的回复,在电梯中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之情,然后洪代理对她的当头一棒,被训斥得颜面扫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让李美礼起了杀意,那一刻,李美礼被金炳国所附体了,当然李美礼也只敢杀同性,对于那个男代理李元锡,李美礼一开始就没打算杀了他,只是男代理阴差阳错的被警方给爆了头。
此片不是什么惩恶扬善的影片,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祸从口出,看过朴赞郁的老男孩的朋友们应该对祸从口出可以理解得更深刻些。
懒懒散散的说了这么多,再插些题外话,前些日子我路过家门口的一个彩票厅时,听到两位快递小哥在聊天,其中一位说如果这次买的彩票中了五百万,老子就把助动车给砸了,再也不受这气了,另一位听了就笑笑,然后两个人开着助动车继续去送货了,牢骚发完了,日子还是得继续。
苦和累不怕,就怕得不到尊重!
大家没看出来这部电影具有批判性的吗?
为什么电影名称是办公室而不是学校,医院……呢?
不就是想说明职场的黑暗,以及日常黑警察内幕。。
办公室总共就几个人,科长,精神不正常,同事,太麻木了。
实习生受不到正式员工的正视,只能在客人(新的实习生)来的时候泡咖啡。
就像最后那个女的问女主,她怎么能做那个企划案。
你看啊,办公室从上司到下属,一共就两个人活下来了,一个是女主,一个是新实习生。
先来说说其他人为什么会死。
科长最后的日记说到,他对工作很绝望,同事不帮他忙,工作负担重,形容同事只会按脸色行事,职场是个禽兽麻木横行的地方,女主那样十分勤奋的反而成为最没有存在感的。
这不是类比现在的职场人,对其批判吗。
再说那个新的实习生,不知道你们看什么感受,我反正觉得她挺有情商的,所以比较受同事喜爱,把她类比成现在职场最需要的人才,并且没有看不起为难女主这个实习生,在知道自己会转正后请女主吃饭,单独聊聊,会在前辈去世后买花,(你看前辈们一个人都没买吧)说明了他们的人性麻木,以此批判。
所以实习生没被职场磨成前辈冷血的样子,没被女主杀死,估计导演也希望这样的人多一点,保持当年最鲜活,最有激情的人模样吧。。
这篇电影不是说反派杀了那么多人却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宣扬负能量,而是想要对某一现象进行批判。
我是个学生,可能职场人会有更深的感触,更深的见解。
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请留言,我们一起来探讨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确实比较难看懂!
我也试着解析一下。
首先要看明白电影,谁杀了谁!
电影画面很多都是点到为止,夹着很多镜头的切换,所以搞不清楚金先生杀了人,还是女主杀了人!!
所以要借助警察的视角1:金先生杀了自己全家,最后跑到公司,死在了配电间。
而且散发出了臭味,可见已经死去多时了。
(据此可知,后面死的人,都与金先生无关)2:其他死者(均是被女主杀死的,越到后,凶手越清晰)第一个死者,看到的是金先生。
最后被吊死在了天花板第二个死者,没有看到凶手,死在了过道第三个死者,也就是死在卫生间那个,初看是金先生,后面又变成了女主。
第四个死者,女主爆发杀死了她,并扔下了楼。
3:一个重要的隐喻是,金先生曾递给女主那把刀,金先生说你我都是一样的人,你比我更需要这把刀。
女主歇斯底里的喊道,我哪里像你了?
-可见故事里描述了2个遭受职场欺负的人,金先生被辞退后,杀死了自己的家人,最后悲哀的死在了配电间。
而女主,在金先生死后,受到巨大刺激(金先生似乎是唯一对他比较关心的人)。
她没有选择独自承受痛苦,而是黑化后报复了那些她自认欺负自己的人!!
她和金先生是一类人,他们都兢兢业业,却受到不公的待遇。
干最多的活,却得不到认可,奖赏,甚至随时被公司抛弃。
她和金先生也不是一类人,金先生致死都没有反抗是自己痛苦的真正原因,而是牺牲了自己和家庭。
而她最终选择了反抗。
人生即使如此,承受它是那样痛苦,反抗它是那样惨烈!
看到办公室这三个字,我曾天真的以为它只是一部讲述了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之间的日常故事,却没想到居然是一部惊悚片,还惊悚的这么彻底。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杀人案而是那个女实习生。
看多了韩剧韩影多少会对韩国的就业问题有些了解。
在韩国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正规公司的实习机会是那样的让人开心,这个女生也不列外,她希望能好好的表现进而成为正式员工,于是她也那么做了,她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工作,可是仍然得不到其他正式员工的认可,只有科长才会鼓励她,安慰她,所以她对科长感激着,因此在办公室意外的看到那个据说已经畏罪潜逃的科长时却并未向警察举报,这也是她自认为的唯一能帮科长做的事情。
即便得不到其他同事的认可她想着凭借着自己的出色的工作仍然有希望正式转正的吧,可这一切又被一个空降兵打破了,这个空降兵长的比她漂亮学历也比她高,和同事相处的也很愉快,更让她生气的是居然人事主管都对那个人另眼相看,这然她有了深深的危机感,所以她小心翼翼的改变策略希望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却在看到转正名单后土崩瓦解。
于是长久以来受到的不平再加上心里的愤恨,让她举起了手中的屠刀,这把屠刀收割了她曾经期望的能好好相处的同事们的生命。
她最终变成了和那个科长一样的人。
我不知道这部挂着惊悚片题材的影片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只是我为这个女孩的命运感到悲哀,她曾经也那么天真热爱生活,却最终由于同事们的冷漠无情、公司领导的不公平待遇而走上了歧途。
所以这个女孩的悲惨结局到底是她个人的不幸呢,还是社会的不幸?
我想,这也是影片留给观众以反思的地方了吧。
在我看来这部片很大的bug在于半开放结局(看到最后懒得用脑了),但是大部分认为凶手就是女主。
女主和科长是一类人,没有背景,努力工作,但不太会为人处世,不合群,被周围同事孤立,固执,不知道领导要什么, 只是一味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
虽然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和他俩也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只是程度上还是差很多的。
因为女主和科长性格上的相似,在公司中的遭遇就注定会以一个程序展开,同时女主受了科长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感染),将自己和科长完全归于同类,而被害人因为对科长有一定的负罪感,又对他杀害全家后逃出的事实感到恐惧,在这些心理作用的推动下,被害人们在濒临死亡时,把科长和女主两人的影像重叠了。
目前看到分析最多的是这样,我也很认可,毕竟懒得动脑得来的就是这样,而且在看第二遍虽然也用了脑的情况下,还是觉得分析有理。
可能也是先入为主的同化了。
上班的生活的确挺无聊,每天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人.不仅如此,还有同事的竞争,上司的责难,以及耍小聪明的人的排挤.本来不想计较这些的,做为负面情绪,你越计较,负能量就会越多.实际情况,确实,你越不计较,上司就会更多的责难,同事更多的非议,软柿子,好捏,都想捏,没事都可以捏一下转移自己的负能量吗!这就是办公室."世界都是美好的","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上司表扬,同事赞同",这些只不过是童话.为以前,在傻傻努力工作的自己默哀.花了那么长时间,换回的只是个教训.和对这个世界深深的无奈.
因上海电影节的播出,在UME看完了这部电影。
有些疑点想提问来着,却看到豆瓣评分竟然只有5.8???
不知道是不是在电脑屏幕前观影,所以无论是感受还是投入度都不够的缘故。
在电影院伴随着全程无尿点的尖叫和散场后的热烈讨论,度过非常紧张揪心的两个小时。
我想,5.8确实是不太公平。
1. 关于办公室里人物不算那么丰满,但是足以构成仇恨。
办公室的仇恨可能就起于一两句闲言碎语,有意无意的排挤,说好一起吃饭却被支开挂断电话。
回到办公室还要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工作,压力不断累计,下班高峰地铁上每个人的眼神都空洞失焦。
所以电影在对上班族的刻画上并没有什么过失,只会发脾气把压力向下推却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的boss,偷奸耍滑谄媚的leader,混世过日不求拔尖的同事...一切的压力推向了“老实人”,他们一边勤恳工作,却一边饮着最苦的苦水,他们并不能过滤这种不满和仇恨,而是隐藏了所有的情绪。
这些看起来那样平和无害的老实人,和能够在杀人后冷静把沾血的刀洗干净的人,是同一种人。
2. 郑代理是谁杀的?
对第一个被杀的郑代理,他的打火机成为了boss被杀的线索,可以推断这两人应该是被同一人杀掉的。
那么由此看来,金炳国只是杀完了全家之后,回到公司自杀,办公室的人全部为女主一人所杀。
但鉴于郑代理杀完后是从天花上掉下来的,所以把他这么大个人拖到天花上也得费不少力气,所以也不能排除郑代理是金炳国所杀。
但这样的话,打火机就成了bug,金炳国至少跟女主见面一次把火机交给她。
3. 为什么被杀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到金炳国?
猜测是因为金炳国的案件深入人心,对金炳国也有愧疚的地方吧,到临死关头都带着对金炳国的偏见,认为是他。
4. 结局突兀?
其实仔细想来结局反而蛮有意思。
在郑代理的葬礼上,boss斥责警察说:警察也应该有绩效考核,淘汰垃圾。
办案途中,局长也在车里支开了驾驶员,告诉警察,要年底考核了。
在于女主的聊天过程中,女主说很早没说家乡话了,只想来首尔工作,警察则说道,在哪里工作都是工作,警察也是一样。
可见,警察的圈子,又何尝不是一个办公室?
警察在让下属警察盯住女主的时候,就已经怀疑女主,在去到女主家,听到邻居的描述后,更加肯定一系列案件为女主所为。
没想到的是最后在女主和职场男搏斗的时候,在警告无效的情况下,警察开枪打死了职场男。
自此,知道真相的人,除了警察,全部死了。
死无对证,剩下的故事,归罪于谁,全有活着的女主和警察说了算。
局长与警察的电话里,则透露警察打死职场男,面对过度自卫的风险。
不如直接怪罪于职场男,这样开枪就是保卫女主的正当射击。
知道真相的警察虽有挣扎,但何不让事情就此轻松了结,还能过了年底考评,拿个好成绩。
于是风浪过去,杀了一整个办公室的女主却安然躺在医院里,过两天就出院。
故事最后,警察探望女主,警察拿出刀子,跟女主一番谈话,心里已经确定女主就是杀手。
而女主则对他说:听说你要升职了,恭喜啊。
这就是这个片子最大的讽刺所在。
警察因为开枪打死了职场男而加官进爵,即使知道真正的凶手就躺在面前,却选择无视真相。
女主自然也心知肚明警察知道自己是凶手,却笃定警察为自保而不会再追究。
因此这句”恭喜“,更像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警告。
毕竟大家都明白你现在躺在医院里,有我的选择性包庇;我现在升职到更高的警官,有你的选择性不告发。
互相牵制,却两人都不吃亏,你还是可以不蹲大牢,我也可以步步高升,于是大家都管好嘴巴,好自为之。
生活的真实往往就是这样,不是努力工作就能升官发财,不是警察叔叔就得刚正不阿,也更没有警察捉住凶手绳子于法的圆满大结局,更多的故事是不明不白的替死鬼,和心知肚明却选择不言语。
这是职场,也是人性。
电话接通,女主找到了下一份工作。
非常失望。
杀戮是因为金的怨灵附在了刀上碰上个喜欢深夜加班耗尽阳气的实习生?
OL阴暗面
还可以,就是翻译有点问题,加上可能剪过,有些地方没看明白,只能脑补个大概。有些画面黑漆漆的,看不清楚。
以为是恐怖片没想到是轻悬疑片
思密达现在流行把人看蒙圈的电影,都被《杀人回忆》带坏了[哼]。惊悚氛围倒是不错,不过故事逻辑差强人意,一柔弱女生神不知鬼不觉的杀那么多人太说不过去了,导演能再给点伏笔和线索嘛,这靠脑补的剧情成分也太多啦。高雅星那张有故事的脸果然适合这种腹黑阴森的角色[阴险]
有bug的片,不难看,女主演技也好。韩国警察被黑的日常,最喜欢最后在医院里,女主暗示警察叔叔,我脱罪你升迁我们互不干涉,黑到家了...
导演吓人有一套
起先的气氛铺得不错,后面崩了。。。
太喜欢这类电影了,整个过程十分刺激,不过从第一个人死的时候实习生就在办公室这点就能看出点端倪了。
中高档次的悬疑片,6分过低了啦~
畸形办公室文化下的悲剧,虽然看到一半就猜到了谜底,但一惊一乍还是很过瘾,值得一看。
从惊悚片的角度看算是佳片
氛围感 代入感都挺到位的 这么赤裸裸的表现同事之间的矛盾看着还挺过瘾
影片装逼装太过了,导致到最后根本很难自圆其说,这位金科长更是个多余人物,学精神病人的套路,您也得有点现实逻辑,看到最后云山雾绕,人物关系也是乱作一团,完全浪费了高雅星这个演员,其实题材还不错,办公室带点宫斗套路,无非是压力或利益把人逼疯,棒子现在的惊悚类型,很容易把自己逼进怪圈!
职场菜鸟变身杀人狂魔的故事,篇幅又长,女主又丑。
乏善可陈
职场杀机,惊悚氛围营造的还不错,不过也就只有这一点能拿的出手了
女主的演技真是无法评说,站姿怪怪的。画面质感很差,故事也很不紧凑,只有厕所里那个情节让我不得不想到《office 有鬼》
职场压力啊 高雅星恐怖的演技真是棒棒的 杀起人来好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