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无疑属于谍战剧里为数不多的精品,独特的保密局特工视角,各大戏骨的飙戏,以及李春秋面临信仰的抉择,家庭责任是否背负,情感如何归属之间的种种挣扎和选择,加之剧本大体上合逻辑,是一部难得的剧作。
不过各种情节与细节上的硬伤,到底使这部剧离经典差了一步...(看赞的人比较多,试着给这部剧找点茬): 1.背景设定的问题。
本剧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1948年腊月的哈尔滨,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我们一般说腊月是指农历十二月,也就是过年前那一个月,剧中不断营造的大年三十的气氛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此处的腊月应该是指农历腊月。
而查日历后得知,1948年农历十二月初一其实是1948年12月30日,而1948年农历十二月三十其实是1949年1月28日。
进一步查证得知,哈尔滨于1946年4月解放,长春则于1948年10月17日解放,辽沈战役在1948年11月份就结束了,在这样的前提下,保密局长春站竟然还都穿着国军军服在大楼里办公,可以说是明显与背景不符。
另外,背景还牵扯到其他问题,我们稍后再说。
2.陈立业的出现。
在剧中句号饰演的陈立业以不讨喜的表象掩盖了自己地下党的真实身份,实质上是正气凛然的一个人的形象圈了一大波粉,但是在剧中解释自己为什么盯了李春秋十年时,有说不通的地方。
1938年时,虽然国共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但是彼此之间的信任还是有限的,在这种前提下,就热切地关注另外一名特工,别说自己不了解当时李春秋到底是中共其他线上的战友,还是国民党军统或中统的特工,不能贸然接触,就是知道了是军统的人,就更加不能随意盯梢,大家都有组织,都有事情做,自己也面临麻烦,至少不符合地下工作的纪律。
3.丁战国人物的塑造+一些情节漏洞,这里捎带说了。
其实侯勇演的挺好,但是应该是剧本先天不足引起的。
由于剧中并没有明确交代丁战国的来历,因此只能猜测,不过无论怎么猜测,总归有矛盾。
可以猜测,郭长河冒用了丁战国真实的身份潜入进了抗联,加上1938年就帮腾达飞除掉了赵秉义,那么丁战国(还是用最熟悉的名字)实际上也是个汉奸,原来也有可能是土匪出身,后来日本投降,丁战国却继续在队伍里潜伏了下来,由于上线腾达飞安然无恙,所以他也安然无恙,不过在故事发生的时候,腾与丁二人已经成为了国民党的一份子,在这样前提下,他们居然既对付共产党,又对付保密局,美其名曰:为了继续大东亚共荣。
先别说反复变节的人追求的可能是利益还是信仰,就算真是为了信仰,如此肆无忌惮地出卖自己人,还不断要人要枪,哪个国防部敢答应这样的“黑虎计划”?
毛人凤会答应?
更别说让丁战国成为计划的核心,辛辛苦苦出卖那么多特工,熬了几年只是为了升职,获得特别通行证,进去澡堂埋炸弹,整个计划不符合现实,还不如将这股势力放在党通局,内斗还勉强说得通一些。
还有丁战国不惜背负数重压力(中共、保密局、李春秋)为腾达飞卖命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一个曾经是汉奸,国民党又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丁战国竟然还死心塌地为腾卖命,说是信仰,个人是不信的,虽然最后丁还是将腾抛出去了,但是在前面腾已经威胁过丁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试着发展一下丁战国想脱离腾达飞控制,真正成为一名人民公安的这么一条两人互相博弈的线呢?
这样的话,也能将剧集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变得更浑为一体,而不是难以说通。
毕竟丁战国没有必须要将李春秋挖出来的动机,尤其是在早期连内部有无内奸都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手里又有那么多姓过日也姓过苏的国民党人员的情况下。
而只有丁战国在还没有唤醒,类似于李春秋这些被种下的特务一样,想做一名合格的公安,只是唤醒后不得不做事的情况下,后面的转变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不是让人觉得突兀,反转显生硬,虽然老郝的死埋了一定伏笔。
4.赵冬梅这条线的设计,虽然展示了人物的复杂情感,国民党内部的黑暗,人性的善恶,但是在谍战剧中,不能做到为情节服务,也可惜了。
因为结婚去拿通讯录的情节完全没有必要,如果魏一平是为了试探,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更能试探出是否变节;如果是为了监视,事实上赵冬梅起不到监视效果,李春秋想出门就可以随意出门;如果是为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画图,就凭姚兰的工作性质,经常不在家,也显得牵强了。
就单单去取通讯录来说,也没必要非得通过情感的方式,完全可以去偷,亦或者装成装修工一类的角色入户取得。
再从后续的剧情当中,赵冬梅对于剧情的作用就是在于知道有日本人参与黑虎计划,还有地图上的北教场,对于前者,李春秋事后反正与日本人见过面,关键信息也是在见面时得到的;对于后者也完全有可能从其他那里得到信息(编剧者完全可以这样编),因此可惜了。
5.还有的就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可能有的还没有发现。
比如,去追杀赵冬梅的郑三去啤酒厂问情况时,偏偏多问了一句还有谁今天请假的,由此找到了陆杰以及老家牡丹江,问题在于快过年了,此时有其他请假的人正不正常?
凭感觉就可以判断两人是一起走的?
另外,明知道保密局的人不好对付,李春秋还让赵、陆二人回跟自己相关的老家,真是深怕别人找不到。
比如,郑三等三人在回去的路上,偏偏就是让手受伤的人带枪撤了,问题是在作案的时候,他们应该能确认没有人看见,何来的事先预见有人会报案?
有时候把对手写得太神了。
比如丁战国打算去杀葡萄酒厂那个门房的时候,送什么不好,偏要选整个哈尔滨只有一家店卖的蜀锦,送瓶酒,送些菜不好吗?
就算送布,送普通的布不好吗?
亏的说干了这么久的侦查了。
比如丁战国到底在澡堂干什么,以至于将老郝灭口,没有交代。
比如,笔迹鉴定专家许振在结果出来,即将告知丁战国结果时接到的电话是谁打的,内容是什么也没交代。
比如,李春秋是从何得到育婴堂的线索,没有交代,又仅凭臆测推断丁美兮不是丁战国的亲生女儿。
比如,跟踪魏一平居然用熟面孔(混沌店老板),开车的人居然跟坐人力车的魏一平同时达到。
比如,李春秋竟然主动将电话砸向郑三,企图弄坏电话,但是这样一旦事败就会直接联系到自己,正确的做法要么是挑拨郑三,引起郑三先动手之后,再用电话格挡,或者在打斗过程中,分不清楚是谁的情况下,弄坏电话。
比如,最后丁战国抛出腾达飞时,为什么不加紧跑路,而是去找李春秋决一死战?
要么丁战国将姚兰和李唐作为人质也能理解,偏偏他只是想干掉李春秋,这不符合千钧一发状态下的行为逻辑。
等等,类似于逻辑生硬、武断、不一定的细节到处都是。
个人觉得,面具,就是因为上述的种种瑕疵,使得它离较为符合现实逻辑的潜伏、风筝等经典谍战剧还差一步的原因,不过故事还是相当精彩的,值得一看。
相信好多网友看了标题就要喷了,呵呵,不着急,慢慢说。
总体打分吧,面具在谍战剧中不如潜伏、风筝,和悬崖、功勋一个等级,8分+吧。
面具好的在于细腻和精致,人物的感情很细,男主在老婆出轨前后的戏不比一些言情剧差。
比如,李春秋在晚上对老婆说,孩子睡了,想求欢,因为女主刚刚被方医生滋润,所以说“我累了,明天吧。
”此时男的表情多么的出彩,无奈+憋屈。
在得知出轨后,男女主情感刻画很是生动,女主的第一反应是“和他摊牌,离婚”,也不打算赖上方医生,太有时代感了。
女主是因为儿子的反应,才开始有负疚感,才觉得自己出轨对不起儿子,对不起家庭,然后才是对不起男主,因为她觉得她出轨有理由,因为男主无趣,和 方快乐,在谍战片中能把男女主的感情刻画这么细腻的很少,更不会用这么多的时长去写。
面具对小人物的刻画很精致,小小的配角处理都到位。
如三大悲情女,第一个罗猎户的妻子,母亲和自己身体不好,家穷,那怕是解放了,也要被米店老板欺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一家人死于灭口。
第二个:杀手陈彬的女友,跟了他4年,对男友没有任何要求,小心翼翼求男女过年的时候和父母见见面,努力打工赚钱养男友,诚心诚意要为他生孩子(说过这话的最后都死了),就想过小日子,从不管男友的事,最后,被闷死在男友的枕头下,仅仅是陈彬怕她有可能泄露他的酒后醉话,其实这担心基本没必要。
最悲剧的当然是赵冬梅,12岁父亲的没了,他父亲是男主的教官,按时间推算,做教官大概是在1935年左右,因为男主38年潜伏去了哈尔滨,之前在医学院读书。
在蓝衣社——军统——保密局系列中算是老资格了,在抗日中为国捐躯了。
作为军统老资格、国战英雄的女儿,冬梅没有获得好的待遇,反而要无条件服从上线的要求,被酒馆经理欺负,扮浓妆舞女出台,和已婚中年男结婚,小心翼翼侍候男主,问他喜欢吃什么,学做赶面,被倭寇SM,还得1次又1次去,生无可恋,本以为可以和郑杰逃出生天,最后还是被追杀到死。
其实,冬梅也不是爱上男主,只是她需要一份依靠,从小没父亲,没依靠,她觉得男主心地还算可以,不同其他特务,把唯一的希望放在男主身上,希望李春秋带她逃走,她知道男主心中爱的原配,但只要能给她一份安全和依靠,她愿意为他生孩子,1个女人愿意为1个男人生孩子,意味着什么?
大家都懂吧。
可惜男主为了任务,至少并没有把她生命的重要性放在任务之前,安排她和普通人郑杰出逃,而不是安排她直接去找高明(陈老师 、大姐),否则,冬梅是可以活过那几天,过完年就安全了。
众多小人物精心刻画,而不是脸谱化,这是我觉得这戏精致的原因。
普通特工,其实也是人,有人性,有牵挂,也是其他网友说的真实。
男主进入军统,本意是为了抗日,为了国家和民族,他生性胆小、懦弱,生性善良。
被激活为军统做事,是被逼,因为在他这个小人物心中,老婆儿子是排第一位的,他未必搞得清两党哪个更好哪个会最后赢,李春秋只想守护自己的小家,所以当他发现老婆出轨后,那种伤心,他全身心投入的家庭,他为家庭努力了所有的精力,却遭受背叛,所以才会在可能暴露,家庭、事业双败的情况下,万念俱灰,去挡那颗子弹,是心情最好的写照,死就死了吧,死了就没暴露,儿子会好过些,至少不会顶着特务的儿子名头活下去。
再加上高奇、陈彬,把底层特工写得很细,很真,很人性,才觉得特工其实也是人,有血有肉的人。
相比,我不喜欢《永不XS的电波》的结尾,他D比我D更有人性,合理吗?
当然,面具也是有谍战剧的通病,有些设定太过勉强,尤其让冬梅去被倭寇SM,冬梅的位置很关键,把她欺压太狠,就不怕她去找高虎,一拍两散,把男主和魏供出来,加上她手上没血,政府想必会保护她,最终宽大处理吧?
退一步说,不背叛,冬梅要跑,最好的去处就是魏一平之前的住处,地上散落书那间,2个皮箱装满干粮,活过那几天应该没问题吧,就算被魏发现,也不会死啊,表示我没有泄密,只是受不了SM,我还是在你之前的地方躲,说明不是脱离组织。
事实上,魏也说了,冬梅不愿意回来才杀她,大概率,是可以瞒过那几天,活过黑虎计划就安全了。
最大的设定问题就是,吊了观众39集胃口的黑虎计划,就是炸4个澡堂,然后100+号人从出来搞破坏,就这点人,就算成功了,能怎样?
调1个营就镇压了!
为此赔上了长春站长(应该少将级别吧)和哈尔滨站的全部特务,合算吗?
总不可能1百多号人就占领哈尔滨了吧?
我D在哈尔滨的兵力怎么也过千吧?
这黑虎计划是最大的设定BUG!
不知道要如何评价这部电视剧,因为简单的一句评价,真的无法表达出我对于它的深深感动。
一个电视剧对于人物的刻画,有时远超于剧情对你的震撼,就比如这部剧,可能剧情未必就一定胜过同类题材,逻辑也未必就是那样缜密。
谈逻辑,有【黎明之前】。
谈情怀,有【潜伏】,谈大时代的无奈,有【风筝】,谈热血和呆萌酷毙人设,还有【红色】。
当这些电视剧,已经几乎占据了所有能想象到的某种元素的极致时,再想在谍战剧里达到巅峰,已是难上加难。
但面具,却是令我最感动的。
如果一定要说它的什么,打动了我。
我想,是人物内在的真实吧。
1 李春秋。
演员的诞生,这个综艺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舞台上的人物,到底是由什么塑造出来的—正是“真实”。
李春秋,其实就是个普通人。
虽然有法医的身份,缜密的思考,直觉的敏锐,对于特务这样一个职业的精通。
但本质上,他就是一个希望好好活着的普通人。
他被唤醒是非常无奈的,这意味着打破了他一直以来早已习惯、熟悉、适应,最关键的,是已经安然和享受在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里。
自从被唤醒,他的眉头之间就一直存有一份忧虑,再也没能散开过。
而之后的一切,他虽然不得不回到特务的身份里,但能感受到的是,他的“被迫”:被迫接受任务,被迫打扫战场。
我几乎没有见到他主动去杀一个人,除了那个完全不能饶恕的日本人,而即便是对他,也并没有过于直接和残忍。
而其他与自己组织相关的,他也都在能避免就避免,能保护就保护,猎户的家人就说明了这一点。
我有时会觉得,李春秋也是胆小的。
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懦弱,相比其他特务的狠辣和决绝,他几乎就是个异类的存在。
以至于我一度怀疑为什么他能够成为老师最好的学生。
但慢慢看下来,我在明白,恰恰在他的身上有一份不容于这个职业的特点,而这就是他最真实的人格:善良。
胆小和善良有时是一体两面。
因为善良,就是在避免残忍和无情,而胆小,也意味着不能看到残忍和无情。
当你内心有爱,有美好的东西,你可能就是会用善良来呈现它,用胆小来保护它。
他超乎常人的谨慎,也恰恰来源于这一点。
我在想到底什么人能够成为最好的特务,一定是个胆小的人。
因为胆小,因为惧怕,他就会为自己设立各种各样的保护伞,也会长出一个最敏锐的触角,来感知到外界哪怕一点点的危险,然后来摸出它的轨迹,进而有掌控感。
所以这样的人,不适合做脏话,也不适合做粗活,比如那些干活的人都是每天面临各种除掉他人的任务,他们对于生命的漠然是一定的,他们对于死亡的冷酷也是一定的,若是没有这些,他们也无法生存下去。
而最好的特务,一定是个看起来胆怯的,平庸的,普通人。
这也是为什么陈立业能那么成功,李春秋也活到了最后。
他们身上都有这样的特质,所以他们能够突破死亡的关卡,远离死亡。
李春秋也是个情感的胆小者,这一点就算没有特务的身份,我想他也是的。
因为无论是姚兰,还是赵冬梅,都比他更直接更坦然。
所以他在两个人之间游走,这既有他身份的所限,也同样有他并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女人的热辣辣的情感。
但他也只能被迫狠心。
对于姚兰,他放弃了她。
对于赵冬梅,他躲避着她。
转移她,既是一种安全的考虑,更多的也是他真的难以给到她想要的情感依托。
前面有一个影评就是在说赵冬梅,我深以为然。
到了最后哪怕是保护,也并不是爱。
这部剧里的李春秋,并不同于其他谍战剧的特务。
他充满了无奈、被迫、惧怕和忧虑。
这些让他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小心翼翼。
但我就是被这样的他打动了,因为这比什么都来的更真实。
在一个新中国已经建立,社会安定,百姓安乐,一切都如此稳定又舒适的局面里,为什么还要推翻这样的政权,只是因为这不是属于自己的天下么?
他的愿望,只是想在这样的社会里光明正大的活着而已啊。
而这,不也就是他最初参加革命的初衷么?
那么多特务被策反,那么多人都已经安然在自己当前的身份里,他们建立的关系和情感都已经成为他们不能分割的一部分,而这不正是这个社会带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么。
所以他,其实就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只想好好过日子的普通人。
2 丁战国。
这个剧里,不能没有丁战国。
既然有李春秋,就应该有丁战国。
毕竟,春秋和战国可是一个体系里的,不是么。
不同于李春秋,丁战国是个狠角色。
他最大的狠,就来源于他熟悉以情感的方式来接近所有人。
在他没有暴露的剧集里,我是真心一点都没看出来的。
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兢兢业业、能力卓著、和一个非常有爱的父亲。
不得不说,相对于李春秋对孩子委婉的爱,丁战国反而是直接坦然的。
他时时对美兮露出的笑容,都让我为之心动。
一个非常强悍的父亲对于女儿的柔情,这种人设他知道会打动人,而确实,他也打动了我。
所以当后来我知道这不过是他的一个保护身份时,我的心还是被刺痛了的。
李春秋在用远离家人,来保护家人。
而他,却用爱孩子,来利用孩子。
所以他的冷酷,确实非比寻常。
全篇下来,我都没看到他的人性在哪里展现。
也许和李春秋的关系,算是一种,也许对于美兮,也算是一种,但这些又都混杂着“利用”的气息,以至于我难以分辨。
或者说,我真的无法替丁战国洗白,哪怕只是一点点。
但他的某种感觉,我是能知晓的。
那就是竞争感。
我在想,对于丁战国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能力。
他在高阳面前的展现,他对于特务身份的成功隐藏,他对于人设的成功建立,这些都是他引以为豪的东西。
如果有什么在支撑着丁战国,我想这部分非常关键。
所以他对于李春秋,是一直有竞争感的。
李春秋很多事情跑在了他前面,这让他既担忧,又愤怒。
而后者一定比前者,更强烈。
所以他在最后会给李春秋设立陷阱,哪怕他还算有时间可以跑路也坚持这么做,我想他的愤怒,挫败感都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
而他以为按照自己的预想,一切会实现时,他的自得就成了他死亡的前奏。
而我想,这也不错,至少对于他来说这就是必然的结局。
必然在于对于他“比对方更强”的心思是不能被挑战的,失败了,活着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3 赵冬梅。
这是我一点都不想说的一个人物,因为我心疼。
在她这,我哭了很多次。
我的情感都在她人生悲惨的经历里,无法自控。
她就好比一个工具,在保密局是,在日本人那里是,甚至在李春秋这里,都是。
唯一的例外就是那个爱着赵冬梅的男人(原谅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在他的眼里,赵冬梅谁都不是,就是自己,就是一个很美丽的,他朝思暮想的,无论怎样都想和她在一起的女人而已。
但可惜,他最后为此付出的代价正意味着这份爱,是不被允许的。
他的死亡方式,让我不得不暂且离开赵冬梅,说说这部分。
我的督导老师告诉过我,很多人的死亡方式,如果是自选的可能会带有一定的意味,当然这是在潜意识层面的。
比如很多名人的自杀是选择跳楼,那是因为他在高处,无法回到“一个普通人的设定”了,这份压力和一份放下压力的期待,可能会让ta最终以“落到地面”的方式结束自己。
而一个人若是选择悬梁自尽,常常也是因为一份期待,期待自己能走上“上面的位置”,所以很多姨太太选择这样的结束,也正是一种潜在的诉求。
虽然这个男人不是自愿的,但他的死亡却也无意识的呈现了这部分—他和赵冬梅不是一个层次的,他的喜欢是一种奢求,所以希望能配得上冬梅的渴望是存在的。
而回到赵冬梅,她的人生是惨淡的。
唯一的亮点在于她对于李春秋的情感,鲜活跃动,渴求依赖,她有多爱李春秋我不知道,但我能感受到她无比的渴望,渴望着能有个人真实的对着自己,自己也能真实的对着他,两个人虽然简简单单的生活,但简单而朴实就足够了,只要这里面不是假的,不是营造。
所以哪怕李春秋和她在一起只是因为身份的不得已,但她是认真的了。
我在想,可能从她父亲的离去,她就难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到底有多真实,和多有价值了。
所以李春秋曾经那样的去了解她,那样的去努力接近她,这些都给到她一种久违的感受—我,有多重要。
哪怕这种感受是一种错觉,但她的心,却被打开了。
她被虐待的同时,她多么希望李春秋问问她发生了什么。
她的可怜、恐惧都希望能有个人接着,而这个被盼望的人,只能是李春秋。
而当李春秋因为她的身份而变了态度,其实她内心的火苗是被减弱了的。
因为这就好像在她的价值上被附上了一个东西—她的父亲。
她难以判定自己被关注,被在意是因为父亲还是因为自己。
当然,哪怕如此,她也依然在最后离别的时刻,抱有希望。
哪怕是因为父亲,你愿意和我在一起,我也能接受啊。。
她的死,我是不忍看的。
我一度抱有希望她能逃出去,未来过上好的生活,就好比潜伏里面的第二主角。
但我的希望最终还是破灭了的,哪怕李春秋赶到,也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我想,这就是残酷的真实。
一个人怎样活着,才值得这个一生。
在她的身上,我想人人都会看到遗憾,但除了这部分,我想也许更有一份深藏的恐惧,如果,这样活着,没有自己,真的有意义么?
结尾,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这部小说是主人公的儿子所写。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真实的,但我感慨于这样的呈现。
因为我们的前辈们,为了革命做出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努力与代价。
但我们同样也能看到,其实他们也不过就是时代的普通人,或者他们的努力就是为了成为一个时代的普通人而已啊,而这,才是最值得被看重和尊重的真实。
丁占国这个角色,还是演的挺牛的,老戏骨,最反转的一个。
剧中女性角色都没有太多的好下场,最后的结局有点简单。
有些地方的逻辑性有点问题,多了一点巧合。
但整体还可以。
近几年的谍战片也算是良心剧了,编剧很缜密。
在冰天雪地的哈尔滨拍摄。
有一点我还是不太明白,感觉解放的时候,东北的生活有那么好吗?
1、丁战国身为党国的人,在公安局也太过于恪尽职守了,一门心思要揪出李春秋来。
李春秋、魏一平和尹秋萍 与 丁战国之间不能互相确认身份吗?
丁战国身为“黑虎行动”的策动者,级别应是很高的了,领导着哪些人应该是清楚的吧,若李春秋是黑虎行动执行者的话,丁不更应该知道李的身份嘛,而且魏一平也多次有意要干掉丁战国。
也就是为了与李春秋的对手戏而演。
2、高启第一次在远东旅社309房间做炸弹之后就告诉丁战国详细地点了,后来又在那里做了几次,可是公安却没有对那里有过行动。
再者高启识破李春秋后,在火车站的那个电话真是有点啰嗦,这也是大多数电视剧的通病,主角光环吧。
3、赵冬梅既然也是保密局的,李春秋为取得通讯录而与赵冬梅的一场戏就更是为了演而演。
而且戏还那么多,这就显得有些狗血。
4、高启在旅社做炸弹的时候明明用过托盘天平,但是在后面配制8号密写液,又各种作。
去文具店买、去学校偷。
5、李春秋追杀叶翔的戏,照相馆也算是在市里吧,跑出去后却一直是在没有人的地方,最后还跑到废弃工厂。
而且在叶翔抡锤锤杀李春秋的时候,墙面上的洞口明明是在侧面,叶翔楞是能失足掉下去。
6、陈立业就是扫地僧一般的存在,居然能跟踪李春秋十年。
但是在戏中,李春秋被唤醒频繁活动的这段时间里,陈立业对李春秋却没有更多的动作。
感觉整部戏应该倒过来看,这样有些地方看来更能讲的通。
陈彬先是在学校偷了托盘天平,然后才有高启在旅社做炸弹;先是高阳宣布对丁战国宣布侦查科副科长的任职,才有剧前半部分大多数人对丁战国科长的称呼。
目前看到19集,在高阳宣布对丁战国任命的时候,高阳跟小唐确认过眼神,眼神里戏也很多啊。
本剧最大的遗憾:赵冬梅。
抗日烈士的女儿,年幼丧父,颠沛流离,感情受尽欺骗与冷眼,身体被百般变态凌辱,最后仅因为强奸时一丝人性爆发的抗争,而导致不得不惨死,对李春秋最后一声的哀求却遭到连一句温暖的谎言都没有的冷落,在最后的挣扎与逃亡过程中香消玉殒…这个人物原本是全剧人性得以升华的最大看点,却如此仓促地戛然而止,她的一生没有任何哪怕一丝温暖可言,这样的设定实在太太太灰暗了…赵冬梅其实最后选择了the right way,去抗争,而李春秋却犹豫不决地最终选择the easy way,终究为了自保而放弃了赵这个悲惨而纯真的生命,这使得李春秋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一个犹豫懦弱的小人物,永世不得超生!
而对比余则成对晚秋的处理,判若云泥天壤之别!
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命运之残酷,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面对之态度,那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是冰冷逃避如李春秋,还是一念成仁如余则成…作者和编剧的现实而冰冷的世界观让本剧的格调…无疑也就到这儿了,为了描绘赵悲惨的命运,非得拍一段阴暗压抑的雪地逃命,后面还非得被SM,最后又是挣扎逃命最终惨死…让你有一种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爆发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残酷的魔掌…这就是编剧的意图,太灰暗了,看过绝不想再看第二遍。
扣一星,很给面子了。
整个剧3分,10分满分就是7-8分。
演员都在线,尤其是赵冬梅扮演者模特佳琪和被炸死在电话亭的潜伏特务。
两个人演技都是超期待发挥。
人物设定也创新,设定了从对国民党失望到转换阵营的国民党特务为主角。
其他人都是脸谱化严重,侯勇的设定若干出说不通。
潜伏依然还是近10年第一谍战,从导演功力,姚晨的有趣设定,再到编剧能力,都是准一流。
面具是祖峰谍战剧转型之作,从脸谱化的反面到有血有肉的人。
目前,谍战剧还是唯一只有电视剧能适合创作的类型,整个剧就是一盘棋,需要带着观众又骗着观众一起下棋。
8-分,《面具》有《白夜追凶》谍战版之称,全剧始终处于演技炸裂状态,让人直呼过瘾。
祖峰老师的演技真的是浑然天成。
《潜伏》中孙红雷处于职业黄金巅峰期,姚晨属于破格封神上升期,表现都无可挑剔;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祖峰,真正将角色赋予灵魂。
李涯一角,人物丰满有血有肉,从角色塑造上来说,一直就是我心中反派配角No.1,有些像《永不瞑目》中的孙红雷,塑造灵魂角色,却没有喧宾夺主。
特别是李涯死前高呼三民主义万岁,画龙点睛灵魂升华,让人不禁落泪。
可惜祖峰背后没有大姐,没能像孙那样大红大紫。
前两年,实力派的雷佳音和张译都获得了资源和机会证明了自己,相信中年戏骨祖峰老师也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言归正传,本剧前20集实在好看,甚至可以打9分,虽然时常也会有点小bug,但是在强大的演技群像以及精彩的剧情和叙事结构一套组合拳下,无伤大雅。
祖峰老师塑造的李春秋,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其儒将形象笔者非常喜爱。
但是故事往后走,逻辑越来越立不起来,直到赵冬梅和丁战国两个角色的反转,其逻辑漏洞生硬拉跨程度与《和平饭店》李光洁洗白同属黑洞级;好比吃了一半的大餐,发现蟹黄原来是粪球爆开的;实在过于离谱,mmp无fuck说,就两个字卧槽。
已经不想再多评价什么...
去年看了柳云龙的《风筝》,特感动,我党的特工,为了党的事业,舍弃自己的妻子、孩子、朋友,什么都得给自己的信仰让位,虽然内心也有痛苦,但是临死前只有一个愿望,去天安门看一眼升旗,他躺着看升旗,敬了军礼,然后安详地闭上了眼。
从小受的教育告诉我们这才是人生最标准、正确的价值。
在组织大业面前讲个人的意识、家庭的价值,格局简直小的不可救药。
不可以拥有那样的自我,我们人生的全部应该是围绕组织大业的。
个人的喜怒哀乐,小家庭的温暖,可以偶尔想想,但关键时刻,必须、只能让位于组织。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价值观。
这也造成了我们在公司只会一心一意的完成各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管因此个人和家庭要做出多少牺牲只要没这样做,就觉得内心有愧。
也不管我们这样的努力付出在某些领导看来,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时至今日看《面具》,祖峰饰演的军统的特务,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因为年轻时抗日救国的理想加入了军统,也一直忠诚于自己的组织,因为组织的任务,只能选择与原配离婚。
但他现在厌倦了打打杀杀,希望和自己妻子和孩子过上自由宁静的生活。
组织中的人原来是可以有照顾家庭、有个人生存意识的想法的,从来的谍战片不曾、不敢反应过这样的思想(其他类型片也是如此,只要和组织大业相比,个人原本不值一提),现在可算有这样的人了注定背景只能是国民党“特务”。
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被该组织逼迫的,因为该组织没把人当人看,至于员工的家属更是随时可以为组织牺牲,或者沦为人质、道具。
如果是我党的特工(战士),从来没有觉得个人或者家人为组织牺牲有什么问题,根本不可能出现组织胁迫的问题,都是出于坚定的革命信仰的主动选择。
想想不觉微笑起来。
看过不少谍战剧,比如潜伏、风筝、和平饭店等,但是这是一部我越看越觉得好看的一部剧,最让人揪心的是每一个试图脱离军统的沉睡者,如老孟,宁肯杀害昔日战友也要逃离军统的疯狂;如叶翔,漫长等待后绝望和对军统残酷手段的恐惧;如陈彬,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背后也有对亲人的关心和喝醉后对生活的失望;如李春秋,一步步认清军统的冷酷从而信仰崩塌,为了心中的安定和家庭的平安决定投降共产党;还有高奇,对军统的害怕、彷徨、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对共产党保护措施的不放心;最让人心疼的角色赵雪梅,命运多舛、加入军统本该活的好累好苦,但遇到李春秋本是一次任务却爱上这个不该爱上的男人,让她心怀喜悦的同时饱受伤害,这或许是个悲剧就像巴黎版的天鹅湖。
还有于明加老师饰演的尹秋萍、那个没有姓名的国民党女特务、田刚武霞夫妇。
美中不足的是,杜志国老师饰演的魏一平有些脸谱化,就像典型的军统特务大Boss,老奸巨猾、心狠手辣,果断机智、信仰坚固,但是他能认清现实,如果能多一点发挥的空间就好了。
如果票选2018最优秀电视剧的话,我肯定投面具一票。
能看,但还是比较一般吧,就是打发时间,比其他抗日雷剧略强,但也就达到勉强能看的地步,算不得特别好。
旁白扣一分
路过。不佳。拗文艺姿态,但叙事如现代话题穿越,不知所云。
大家演技都很棒哦 那个陈斌特别亮眼 这人物有点意思
一开始感觉李春秋是个坏人,然而随着剧情的推移,丁战国这个坏人逐渐浮出水面,最后大团圆结局还是不错的
每个人都演的很热闹,但是我看的就是满脑问号个人觉得祖峰演技一般,有点装。
虽然有漏洞,但不耽误好看(我的观影生涯又多了一个意难平的女人叫赵冬梅)
编剧太差了。。。可惜了一帮好演员
追完了!演技不错,剧情大体上也很不错。前面很好,等到后面就显得凑数了,整体在国产剧里高分!
好剧,但想当然了
讲这个合适吗?
大家好,其实祖峰只是我的代号,我的真实姓名叫李涯,字佛龛……
啥破玩意
看了前面几集,感觉情节有点牵强!
竟然有8.0?我没看错吧!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反是正,正是反,所谓面具也!
祖峰~
恶心人
怪不得评论这么点人,真的很难看,制片人咋想的要拍这部剧
烂到家,没法看,就李春秋这种rz已经暴露一万次了
好看,剧情很燃,前面几集都是爆点,节奏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