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莫名其妙当皇帝或者宗教绑架电影的,都没在点子上啊?
首先电影主题不是讲李忱怎么当皇帝的,所以就算皇上换了八百回也无需多述。
譬如《王的男人》是从戏子角度看皇帝的,至于皇帝其它事迹,就算再英勇神武也与剧情无关。
其次,作为一个宣传宗教的电影,怎么会有“宗教绑架电影”这种说法?
这么说的话,《冒牌天使》算绑架电影吗?
《被偷走的人》算绑架小说吗?
首先,院线里这种题材很稀有,算是砍杀牛鬼蛇神后的一个进步,其次,很喜欢里面演员的形象,没有什么帅哥美女但都很有特色,配合一些场景也很美。
比较无语的地方也不少,特效制作太糙了,可以和老版西游记媲美了,还有对白,忒口语话了,能不能仔细写写啊天了噜。
明明宗教有很多有趣的点可以拍,也有很多角度可以表现佛教的意义,教人向善。
但拍成这样真的很扭曲。
这是一个极度圣母的形象,请问为了不连累狱卒和其他犯人回去送死,那去而复返是不是也等于连累了无辜的哥哥去死?
而圣母为什么不怕死?
因为不是人啊,是菩萨的分身啊,所以死不死的有什么所谓。
而当代社会中如此圣母怕是要上演农夫与蛇和东郭先生,所以有何办法解决呢,正是依靠法,一个放之天下皆准的规则,即不是任何独自个体的心意。
所以尉迟为何自杀正是因为他信的是人治不是法治。
当然心存善念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是需要以法作为最低准则约束罢了
我在观音成道日带着虔诚的心观影。
结果是,本片虽然大方向有一诚大师的“把关”没有大问题,但是各种莫名其妙肤浅理解胡编乱造逻辑混乱情节和细节,愣是把我看得毫无佛意,各种扒小受慧萼大师之心,唾小莲NC圣母(不想用观音二字)行径之念。
给3星只是因为总体拍摄确实做到了尊重佛教场所和宗教习惯。
大家好!
我是刚看完此电影的LZ,本来想给三星,看到分数实在低,就又多给了一星。
因为看见有人发帖吐槽,误解了这部片子,我特地来提示一下。
老实说本片画面和演员扮相挺一般,最后还变成了普陀山风景宣传片,但剧情貌似是个高人想出来的,超越国内一般导演、编剧,线索太多,就以瓷匠李秀峰为突破口。
问题1:瓷匠余秀峰是被谁杀死的?
如果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说明你开始看懂了…单从影片的剧情看,他是满脸横肉的宋大人一剑刺死的,但是换个角度想,他难道不是为光王而死?
保护光王就是余秀峰死亡变相的原因。
那么,尉迟将军自杀就比较好理解了,莲妹救尉迟将军一命,他也还了一命,但是他仍然坚持自己为皇上效忠的“原则”,没有领悟当中的因果。
接下来画面一转,莲妹和海生却为了不连累僧人、狱卒,逃狱后又回来自首,尉迟将军看到这一幕,眼中有泪花,他被感动了。
此时的光王也已经被点醒,为了不连累莲妹和海生,自愿中了尉迟将军的圈套。
司马将军冲出来护驾,杀死了他身边的侍卫,画面重点描绘了侍卫们的死,光王接旨,即将登基,尉迟将军此时明白了,他一直的坚持十分没有必要,皇帝轮流做,他忠诚的对象也就随着皇帝的变换而变换。
那些侍卫虽然不是他动手杀死,却都是因为他而死,看到以上种种,他这才大彻大悟,羞愧自杀而死。
可以说是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问题2:为什么日本和尚请不走观音?
其实老和尚一早就说了,缘合则生,缘尽则灭。
余秀峰也说过,观音不拘以什么形式显世,只是方便度化世人。
所以这里指的是观音,不是单纯的观音像,观音像有时候代表了观音,但是观音不是观音像。
观音像的诞生就是因为它和郑太妃、光王、李秀峰等人的因缘,缘起而聚,缘灭而散,没有请不请的说法。
观音像和莲妹出现的目的就是度化世人,实际上她也做到了,每个人被度化的时间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根基、阅历不同,像光王一早就有善因,就早一些被度化。
因为和日本和尚的缘分尽了,它(她)就掉到海里消失了, 其实日本和尚几次求观音像的失败,也是观音菩萨对他的普度,希望他不要执着形象,日本和尚最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放下了观音像之后心却和观音更近了。
总而言之,观音像到底长什么样或者观音是男是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如此善因,发如此慈悲心,你的心里就有菩萨了,或者你就是菩萨了。
闲着翻了这部片子想洗涤下心灵,没想到受到了冲击,如果是佛教弟子,非常不建议你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除了最后菩萨渡船不肯去是原本典故里讲的,其他都是杜撰,而且写的一塌糊涂。
这个菩萨的化生莲妹,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就帮助光王躲避朝廷追杀,你都没搞清楚他是不是个好人就和朝廷作对啊,就因为他被追杀就同情他,你爹和你哥咋整啊,不怕连累啊。
光王的手下要杀掉追杀官员,她挡在了前面,这个不说啥,但有问题的是她居然直接把追杀的人放走了???放走一只狼,引来一群狼啊,善良是这么用的?哪怕你把他绑了带着,或者让他许下承诺保密光王行踪也行啊,居然什么也没做。
后面就引火烧身了,祸及全家,朝廷捉光王杀她家里了,然后把她爷爷杀了,她哥要找仇人报仇,她直接套用经典名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让他哥放下仇恨,别给爷爷报仇了。
首先,这句名言没有问题,但是不是这么用的啊,你不私杀仇人可以,但是起码要找到凶手,让他接受公正的制裁啊。
这就啥也不干,爷爷死了就死了,凶手也不想找。
后面她拗不过她哥,俩人上京报仇,在灭佛的紧张局势下还带了佛像,妥妥千里送人头,果然被查出来了,那就被压入死牢等着砍头了。
他哥不想死就带着她逃了,跑一半她想起自己跑了会连累其他狱友受害,就要回去。
哎,他哥肯定不能让她自己回去,他一个人跑,这可是自己唯一的亲人。
莲妹就想不到这层,觉得他哥可以自己跑不管她。
没办法,俩人回去了,第二日上断头台,差点在下面一家人团圆了,全靠逃跑的光王良心过不去主动暴露,没死全靠赌啊。
日本和尚二求佛像,她觉得人家不远万里,齐刷刷跪地上跪晕一片很可怜,就主动求大师把送给日本和尚。
这个佛像在影片中堪比国宝,啊她就替他爷爷作主了,死活要给人家,觉得人家辛苦。
日本和尚辛苦求佛像是他们自己的主意,又没人逼他们,况且想要别国的宝贝咋可能不吃点苦头轻易就给你啊,女主同情心就泛滥的让自己人为难,下不来台,着急成全日本和尚一片诚心,多让他们等一会儿就觉得人家受天大委屈了。
佛法讲慈悲救世,菩萨会舍生救人,但不会牵连他人,也不会强求他人牺牲成全大我。
这个所谓的化生莲妹,如果是她自己牺牲救人也就罢了,但她做的每一个看似善良的决定都害了身边的人,这是假慈悲,不要歌颂赞美。
佛法圆通无碍,行诸善事无有缺漏,菩萨做事是不会好心办坏事的,一定会事先考虑到会不会给别人造成麻烦,绝不会是我做好事我有理的态度!
1.电影最前部分在烧造观音像的时候,念的是《心经》2.余师傅说大师为观音像“加持”,这是非常准确的说法,而没有用“开光”。
佛教没有开光一说,开光是道教的说法。
3.发现女婴的时候,音乐是《般若佛母心咒》(也是心经最后的咒语)(雨中求像时也是)4.装女婴的木盆里有六个荷花蓓蕾,可以代表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可以浅解为“我来自莲花,我出淤泥而不染,来普度众生。
”5.观音像造好后,音乐是84句415字《大悲咒》6.古代观音像多是白色或金色的,这里的绿色观音像为站立的多罗菩萨。
7.给光王洒甘露的时候,音乐是《十一面观音根本咒》,也就是153字的藏传《大悲咒》。
(电影结尾也是)8.《般若佛母心咒》和《十一面观音根本咒》是密宗常修炼的。
大陆大部分属于显宗,日本和藏区修的是密宗,日本的密宗称为东密,藏区的密宗叫藏密。
9.光王从海上逃走乘坐的是小船,可以理解为小乘佛教10.余师傅躺在床上时,慧萼念的是日文版的《心经》,是玄奘法师译本的日文版,玄奘法师译的心经是目前世界广泛采用的版本。
11.慧萼偷佛像被抓到后挨揍后顿悟12.慧萼从海上走的时候乘坐的是大船,可以理解大乘佛教13.海生不问青红皂白就错怪慧萼杀爷爷偷佛像,这是十二缘起中的无明。
海生有“我执”。
14.马公公派的找光王的人在白天用黑布蒙脸,这个是个BUG。
15.慧萼请观音像的时候,僧众念的什么咒,这个我没听出来。
16.莲妹在海上救人可能是《观音大士赞》中的最后一句:苦海常作渡人舟。
17.确实有观音像带胡须。
18.以上我写的有些牵强附会,属于攀缘心。
也许当我学到更多的东西的时候我还会有另外一番见解。
从前有个老头,来搜人的官兵要走时他硬是缠着不放,于是他被杀了;从前有个皇上,他莫名其妙嫉恨他的弱智弟弟,然后他暴毙了;从前有个皇弟,将被砍头时却听说哥哥死了,然后他就当皇上了;从前有个将军,发现犯人转眼变皇上,受不了刺激自杀了;从前有个日本和尚,一向伟光正,有天想不开抱起佛像就跑,然后被胖揍了;从前有个贪官,很狗腿地带上司去看全部家产,结果被黑吃黑了;从前有个太监,大家以为他是皇上的人,结果发现他当卧底了;从前有个姑娘,她在暴风雨里坐着扁舟去追大船,然后她变成观音了;从前有个观音佛像,它很不喜欢日本,最终跳海留在普陀山了;从前有部电影,观众看了一个多小时后,发现原来是某景区的广告片了;从前有个姑娘,看了场逻辑像渔网一样破的免费电影,于是满怀内疚地来吐槽了。
客观说,影片里的音乐都美若天籁,风景如画,演员也颇为用心,就是那神一样的剧情啊,实在令我欲仙欲死得很。
语气虽调侃,却真心希望下一部佛教电影至少能请个好编剧。
≪不肯去观音≫,主要展现出人心善良大慈大悲的一面。
说实话,激发我看本片最大的冲动,在于看到了斯琴高娃和曾经的真由美才特意带老妈去看的,而且看这片的主要观影群都是信佛的老年人,一般人都不大能看懂;另外本片可能借这样的一个题材来暗中希望中日友好关系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总之,爱看不看。
这部片子放在以前,我肯定是会打低分,甚至不会去观看的,但学佛后,观看此片的角度换了。
将军奉命行事,一路追杀光王。
最后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他一直追杀着的光王竟然登基成为新的皇帝。
下旨的任务是错误的,执行者仍去执行,最后下旨人换了,执行者便成了一个笑话。
没有正确的原则,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是多么可悲啊。
观音像与莲妹同时出现,莲妹是观音,是慈悲的化身。
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
莲妹救了将军一命,将军后来还了她一命。
莲妹一直是那么清净,美丽,慈悲。
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啊。
在莲妹身上,我看到了菩提心,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
一个人发了菩提心,便是菩萨了。
莲妹心中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她在雨中帮日本法师祈求方丈,被海生误解也不放弃;她为了不连累别的僧人,狱卒,逃狱后又回来自首;她看到爷爷遇难,虽然悲痛欲绝,但慈悲让她冷静,阻止海生打日本法师。
不能小看海生,他是个凡夫,其实我们跟海生一样,自私,不冷静,被烦恼所缚。
但他在莲妹的感染下,也做出不可思议的善举来。
所以亲近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啊,万善根本从师出。
如果海生亲近的是将军,那最后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电影中日本法师跪求观音像好几天,最后方丈见机缘成熟了,同意赠佛像。
以前看电视机或电影中看到方丈总爱为难弟子,让他们跪,处罚他们。
后来渐渐的明白了,方丈那是考验他们啊,培养他们的道心,道心坚固方能成事。
日本法师第一次求观音像失败,在船上痛哭。
如果请观音像的心不对,那请回去的也只是一尊佛像。
他悟得了这个道理,第二次回来再请的时候,乃至终于请像成功,但最后在回日本的船上,起大浪,观音不肯去啊,那何尝不是观音在度化法师啊!
不要执着于观音像,再宝贵的佛像也只是一尊佛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啊,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无处不在,千处祈求千处应。
破了这个执着,我想观音菩萨才真正入了法师的心。
关于一部佛教的电影,历史背景也有可信之处,不过总感觉总体拍得一般,我没有体会出里面所展示的所谓佛教的光辉之处。
一座观音像,余秀峰老者说老主持说了算,老主持又说余秀峰说了算,推来推去的。
有些剧情太艺术化,比如那位自杀的尉迟。
但是不管怎么说吧,关于佛教的电影的确是少之又少,应该支持的,所以尽管知道不会怎么好,还是认真看了,佛教文化的确需要弘扬,不过我觉得只要心中有善,无论你是否是那种信仰的人其实都无所谓。
杨谨华真是实打实的口碑剧女王了吧,数了数她主演的剧在豆瓣过7.5的有7部了,放眼望去现在选剧能做到如此的也没几位演员了。这部质感同样不错,家庭伦理悬疑向,虽然没有多悬疑,但拍法很炫很有氛围感。。。
好喜欢这部剧 都是大美女
這裡的影片中記錄下親子網紅在台灣生長的故事,妹妹則是默默的陪伴下一起長大,但雙胞胎姊妹的個性誰能知道?
还不错
啧啧啧
好看,爱看,美女多多
看过《华灯初上》和《影后》,看杨谨华怎么看都有滤镜… 有她的剧,大概率都好看…
“不好意思 不小心打到你了”我滴天呐‼️太姬了我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