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下这张碟,纯粹是因为阴差阳错,原本是要买最近正在上映的门徒的.怎么说呢. 这个片子我并不觉得它有多少可以值得探讨的地方.作为黑帮片,他比不了之前的那部旺角黑夜.作为杀手片,他比不了经典的这个杀手不太冷.作为警匪片...它似乎也根本沾不上边.这是一个有点不伦不类的电影,很难将它分类.爱情戏不是重头戏,甚至是一个特定的商业元素--很多好莱坞大片里都是这样的.但在此片中也并没有太好的拿捏住.作为一个杀手,阿查有情有义,作为一个男人,他竭力想要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只是他并没有保护住.当他知道了徐被那帮混蛋强暴之后,他愤怒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去了一个杀手该有的理性和冷静.所以最后他死了.但其实他的死,和他心爱的女人也没多大关系.因为,作为杀手,他注定是要死的.不是被别人杀死,就是亲手将自己杀死.这是作为杀手的唯一出路和下场.这几乎是每部杀手电影中必然的结局.电影结尾处,阿查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红卡片上,给了警察,然后他开枪自杀.他留给警长一个悬念,他问他,杀手最容易也最难杀死的人是谁.然后红卡片上写着他自己的名字,阿查.其实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句我更该说的话.一个杀手要杀死自己,其实还不算太难.开枪,这个熟练的动作.如果他想死,那么他一定杀的了.但是,最难的是什么?如果一个杀手身手敏捷,可以救所有他想救的人.但他最难也最容易救的就是他自己.最难,是因为他已经摆脱不了这样的处境,一旦踏上这条路,就必定无法脱身;最简单,那就是像阿查一样,开一枪杀掉自己,他就得救了.或许阿查并不是在杀自己,他只是在拯救自己.死在别人手上,那才叫杀.死在自己手上,那就是救.至于这部电影的很多细节,我不想多作阐述和评论.原因就是我并不认为它是部多么经典的电影.但我要说一句,那就是,比起正在上映的门徒,这部血门徒可能才算的上是部黑帮片吧..当然,我最后还要说一句.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片中两位男女主角的.吴镇宇,徐若宣.两人的演技都不错,就算不考虑这个,那么就冲着他们两位的加盟,这部电影也值得一看.
回别人的帖不知不知写了很多,所以独立发一帖了。
关于最后一个利是封的名字。
我个人的观点是:名字不是沙生写的。
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笔迹。
绑匪中第一次出现的三个名字有:阿肠,阿丧二人。
可以留意到这两个名字里的“阿”字的左耳旁是明显高于右则的“可”的。
而阿查的“阿”字左右齐平。
再有就是利是封的颜色和字体的粗细,都可以对比得出最后一封利市跟沙生写的名单不是同一个系列。
这个利是封个人的解读是:阿查本人写的。
理由?
大概是出于习惯吧。
习惯一,就是利是封本身。
我们知道,这个金黄色信封整个故事里面只有一个---就是阿查跟警官下国际象棋用的那个。
他们二人每次碰面都会用这个利是封将下一步棋交到对方手中。
而警官在上一步棋已经“将军”,利是却在阿查手上,或许阿查那盘棋已经输了(当然,这不可考),即使那盘棋阿查能逆转,可他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但他这个传递利是的习惯是不会改的(整个故事阿查在生活习惯方面是很固执的),同时也是借此机会,回答了警官上一个假设性问题。
最后再有一个意思就是,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将这个见证着彼此交情的信物交给老朋友。
总之这里面的感情很复杂。。。
一切感觉都道不清,很微妙。
优秀的东方人的电影作品都是如此。
有心的朋友翻看的时候可以再细心品味。
习惯二,就是名字。
这个就好解释很多了。
可以套用阿查杀阿德时的话:我现在有子弹,却没有名字。。。
这是出于阿查作为杀手的一个职业习惯。
笔者在第三次看的时候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推测。
还是阿查杀阿德的这一幕,在阿查从阿德手上拿过名单之后的画面可以发现有阿查写字的动作和音效,而在随后一个画面,阿查把一张红纸拿起,上面是能勉强看到写着阿查二字的。
接着,阿查把手枪交给阿德,彼此在红纸上写上对方的名字。
大家机会均等,谁输,谁就死。
有名字,就要见血。
同时,要见血,必须先有名字。
也因为这样才有阿查那个经典的假设性问题,写名字的是凶手?
还是开枪那个?
整部电影里,阿查作为杀手的时候均是以次为基调。
当然,说道他的"职业原则"在最后酒店救MM那里情急之下杀人的不算,那时他已经做好牺牲的觉悟了,他已经不再是杀手了。
我们可以看到,阿查这个固执到过分的杀手,在为了这个心仪的女孩子的时候,会抛弃自己坚持。
比如说,星期天杀人,比如说“没有名字”杀人,比如说,他会很没有格调地在大街上狂奔到女孩的家。
这些细节,都能体现阿查这个杀手对女孩的珍视。。。
说到阿查对女孩的感情,容许我先说回电影中段,阿查送女孩回家时那一幕。
女孩吹了一段口哨(就是主题曲Broken Orange),之后女孩说:有人说,每一种爱的方式,都有一首歌。
你知道这首歌么?
但是我不知道歌名,又或者其实根本没有这首歌。
如果有这么一首歌,那它不知是代表什么方式的爱呢?
这段对话其实直指故事的中心---一个杀手的情感---一个杀手爱的方式在故事最后,阿查把耳环还给女孩,吹着自己已经练到很熟练,很悦耳的Broken Orange走出房门,(我们知道,阿查一开始吹得并不好。
一个杀手学吹口哨。。。
呵呵)在口哨响起的时候,这里给了大量特写女孩,原本失神的女孩被口哨打动,望着远去阿查的背影,这刻她才领会到那是阿查给她的答案这就是Broken Orange所代表的,他爱着她的方式茶(查)舞 /ONE LAST DANCE 这个杀手最后的一段杀戮的舞曲。
到了这里,故事才算是点题。
当然,前面也说了,这里面的夹杂着的情感,其实没那么容易讲清楚。。。
这里,我只能点到为止。
这个故事当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的小细节,让电影在枪火,杀戮,死亡的外衣下有着数不尽的温馨,忧伤,希望,可笑和正义。
对了,关于利是封,很多朋友还提到香港黑帮片的宿命感。
有人主张如果最后那封利是不是沙生所写,那么突显不出故事宿命的感觉。
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有什么宿命主宰。
那么沙生真的在利是封写上阿查的名字,然后阿查死了,其实不算什么。
毕竟,这种情况还是“有名字的”。
而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的宿命感让人绝望的是,其实沙生根本来不及把阿查的名字写上就已经被干掉(第八个利是封在台面),可是到了故事最后,阿查还是不得不心甘情愿亲手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信封上,然后干净利落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也呼应了阿查对警官问的上吊的问题:一个本身要死的人,鬼使神差地活了下来,可是命运还是让他还是死了。。。
这叫做不幸。。。
所以警官一进门才会有那一这一段对话:"自杀啊?
""不幸的死亡"(苦笑)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中的宿命的解读。
这部电影真的继承了港片黑帮片的一贯的风格,集其之大成,在黑色幽默和冷酷无情的黑白江湖的包装下的是无处不在的浪漫情怀。
再加上导演自己自信到有点过分的拍摄剪接和讲故事的手法。
可谓是继往开来。
实在是一部非常非常精彩的“港产片”。
看到香港电影到了回归后的10年也能有着这么优秀的作品(虽然它产在新加坡),作为港片的爱好者真是觉得很欣慰。
电影院灯亮的时候,G第一句话是:吴镇宇应该可以凭这部片子拿下今年的金马奖.而我只是在主题曲里头舍不得走.这大半年来,就这部片子让我提起精神来。
没留意到导演是谁,但应该是个新人吧。
看的时候完全猜不到故事下一步会怎么走,而落幕后整个回想一下,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一条线故事。
但导演花了很多心思把这条线绕来折去。
故事有时候很神,但神得很有趣。
浓墨的色调让人不安,卡通的小细节让人微笑,音乐非常动人.吴镇宇,唉,吴镇宇同学演这种非常残酷,有点神叨,偶而文艺,十分绅士的杀手角色,怎一个帅字了得。
到了后半段,忍不住希望这电影一直不要完,一直看他一身妥贴的黑西服,随便怎么一坐怎么一站都那么好看得让人叹息,看他眼睛在黑暗里头发亮--他的眼睛为什么一直比别人亮?
回家路上一直反复回想吴镇宇那些镜头.--惟一一次他失去镇定在桥上狂奔,那么旧的桥段,却让人心折不已.--徐若宣问他哥哥是否平安,他脸上的千言万语.原来表情可以说那多话.他的脸并不是地道的英俊,但那样的眼睛,那样的姿势.--以外已经穷途末路了,然而推开门,却见他架着腿坐在大厅中央,眉毛都不动一下.--坐在钢琴上,一伸脚把auther的转椅转过来,一伸脚也伸得那么帅.回去途中G说,为什么叫茶舞呢?
茶是吴镇宇演的阿茶,舞又从何而来.我倒是觉得这个舞再自然不过.如果看了村上的<舞舞舞>就知道. 从他决定为徐若宣报仇这一路,每一节杀人都是干净漂亮又残酷的艺术,这是他倾尽杀手生涯的职业智慧所跳的最后一只舞.老吴同学应该可以走得更远吧. TBC...
用凌乱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一直就是艺术家们所希冀的方式,但是当观众把有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凑以后,还能得到如此完整的影像,这就让我不得不认为这是一部上乘之作了。
不知谁把影片的名字由《茶舞》改成了《血门徒》,把好好画龙点睛那一笔点上去的“龙眼”竟然擦改成了“鼠眼”。
从阿查(茶)到其喜欢喝的奶中加茶,再到电影所蕴含的深沉(犹如茶)但不失明快(犹如奶)的气质,再到电影主题曲《Broken Orange(一种茶)》。
无论从视觉的冲击上的角度来讲,还是内容的深刻程度上来讲,整体感觉电影浑然天成,与其说这部电影仿佛一块美玉——每一刀都是经过精心的雕饰镂琢,不如说这部电影仿佛是就是阿查自己冲的那杯奶加茶——在彻骨的幽香之后,让世人深深体会了一回醍醐灌顶的滋味。
一个恪守着自己行为准则的杀手阿查,原本一直冷静深沉的看着并参与着黑帮世界腥风血雨的仇杀,但当他在公园看到阿MAE时,当阿MAE调换了他冲奶茶的方式时,他也就此变得不同了。
任何人一旦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有了感情,便会在感情的驱使下站在对方的立场中,从而迷失了自己的公允与严谨。
这从阿高死后阿查的一系列报仇行为就能看得出来,若仅从正义的角度去理解阿查的行为,就把他看的太伟大了,他是个杀手,虽然有其行于天地之间的原则。
可能就是因为阿MAE的出现,以及几个人(阿德,阿肥,阿王,三个小混混)对阿MAE的迫害,才使得阿查失去了固有的平衡,从而努力求得以心灵上的宁静。
而对于心志如此训练有素的阿查来说,这巨大破例(三个小混混是在星期日凌晨被杀的,而阿查的星期日是休息日)与牺牲就是因为很简单的一个字——爱。
阿德,阿肥,阿王没想到阿查会为阿MAE杀他们,警官也没想到,阿查会爱上他自己所认为的棋子。
当阿MAE对阿查说:“有人说,每一种方式的爱都有它的一首歌,你知道这首歌吗?
是我最喜欢的歌,但我不知道歌名,或者根本没有这首歌,如果有的话,不知道是代表哪种方式的爱呢?
”而阿查当时吹出来的,阿MAE说差一点。
当这种了解与被了解,提问与被提问的关系出现在另外一种场合时,阿查却显得咄咄逼人,当杀阿肥时,他故意把身子转过去,当阿肥扣动扳机时,阿查摇着那个用小盒精心装着的阿MAE的耳钉,告诉阿肥说:“你了解我吗?
我从来不会带一支上了子弹的枪在身上,我从来不喝酒。
”当阿查终于吹出了阿MAE心中的歌曲,而阿MAE那泛泪的眼神目送着阿查关门离去的身影出现在荧幕的一瞬时,我想无人不为之动容。
因为接下来的那一刻,便是他为自己寻觅到的那首歌曲,所付出的爱的代价——从而也回答了警官的那个问题,一个杀手最难也最容易杀的人。
听说茶舞,是以茶的生产、饮用为主题和内容的舞蹈艺术,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叶文化现象,其内容多以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为主旋律。
而电影中所诠释的茶舞或许是一种因为爱情而做出牺牲的一种求的真善美的人性。
如 主题曲《Broken Orange》所唱得一样,如果紧闭双眼,深层清晰,浓茶中可见闪烁,橙亮之色,红是我的工作,黄是我假借一些灿烂,夺目彩色经已不关注,没法看清楚了,在两色之间,只可以活着,代表橙色的爱。
我给五星完全是因为……吴镇宇大萌神!!
而且这个片子的发行做得太烂,我也不忍心再对这部衰片有什么苛刻了。
话说这套盘我在音像店的架子上看过无数遍,都没有勇气拿下。
虽然现在看完以后还蛮惊艳的,但我完全不自责早先对它的不屑一顾。
——那个封套真是太呕了!
什么狗屁的“血门徒”!
我最瞧不上跟风或者借力,标榜一种粗制滥造和能蒙就蒙的作坊质量。
其实茶舞不是呀,人家导演磨了十几年磨出的片子,很有诚意。
差一点,阿茶一场出色的独舞,便错过了欣赏的机会。
阿茶,当然是阿茶。
好名字看完这个片子,再念这个名字都透着一股回味悠长。
还是先说剪辑吧,导演的剪辑技巧……算是很炫吧?
但是未免炫过咯我始终认为大巧若拙举重若轻才是大师的范儿,他玩得这么海皮未免有种小孩子炫耀玩具的稚气在里面,而且还是吃力的嘛,未见得到达游刃有余的地步。
不过还蛮好玩的,都说看着会晕,但我觉得看一遍也不至于就不懂,只是一定程度的混乱和纠缠不清是难免,肯定有很多细节和线索对不上啦,这种体验也挺有趣,算是我受用他这套把戏啦?
导演的把戏玩太多,我靠那一堆花里胡哨的剪切,形式太聒噪侵占内涵了,因噎废食。
况且吴镇宇演的这么棒,导演要不是执导筒和拿剪刀的机会太少,真的没必要这么炫技。
大调上朴素,细节处见匠心独运才是这个片子应有的气质吧。
可惜了的,虽然现在的《茶舞》倒也独特,多看几遍也很值,可终究是成了一件新奇的巧物,而非经典之作了。
Francis Ng的一贯运气,倒也不见怪。
台词很多出彩,啊我爱阿茶提到康德的样子,笑料呢不是很自然不过也能拿及格分,那个时不时闪亮的桃心真的很漂亮。
不过文艺腔还是有点作了,总之这个片子里的一切都有点过火。
导演稍微注意下火候的问题,这个片子就可以很清新。
除了阿茶。
吴镇宇演的真是好,虽然他对阿Mae一见钟情这一点被我认为是本剧中最大、最奇妙的悬念!
(口胡这位小吧妹哪里吸引你了哪里哪里哪里?!
)不过他隔着玻璃看到阿Mae……那个片刻,吴镇宇的眼神真是动人。
说的文艺点,他就好像一个画家,在草地上凝视春天里的蒲公英。
说的通俗点,就是一个女人一辈子里能被一个男人这么看了一会儿,死也值了。
我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镜头,不是画面,不是色彩,不是帅哥靓妹,它不在屏幕上,完完全全就是传递出来的东西,它在那片虚空里,特别特别美。
好动人。
坦白讲,阿茶刚一出场,那个西装革履、发丝上油光锃亮的造型……还拎着把合不拢的破伞,那个造型,我是觉得有点囧的。
不过演的好帅,真的。
阿茶是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杀手,不是因为他喝茶时先倒冻奶再倒热茶的细致,不是他跟狄龙换信下棋的雅兴,也不是他谈论康德和马基雅维利时的博学多才与文艺。
是他杀人时的干脆,举手投足间血花四溅的淡然,一个精英、专家型的杀手。
这是部港片但真的不是东方人拍的电影。
阿茶太优雅,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不是我们对杀手最美好的想象。
可我还是要为阿茶倾倒。
吴镇宇就是有这样的杀伤力,当字幕滚到最后,他拎着伞悠悠然在雨中转圈,那份迷茫的诗意,一圈,两圈,我捂了捂胸口,松掉口气,唔我还活着。
然后他将花束抱在胸口,一步跨出镜头。
操,我TM中弹了!
一定要提一下阿高,听说是个新加坡演员?
小伙子很酷呀,他的动作节奏感我好喜欢。
演的也很有味。
而且他很萌!
他用意大利语(or西班牙语?
)说“我爱茶”很萌!
他说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敬仰的人很萌!
他天天讲到阿茶,然后教LOLI性知识让LOLI教自己下棋想学好一点尤其萌!!
感谢阿高,这些萌点总算将我从对吴镇宇一腔苏情中拯救出来,虽然结果还是苏得一塌糊涂。
啊啊,他为毛买个花都那么帅呀?
PS:音乐真棒,再夸都是口水话。
《Broken Orange》载下来循环播放了,一个星期内不打算换别的。
阿茶是一个秘密杀手。
他从信箱里面接红包的时候就是开工做生意。
红包里面装的是名字,阿茶的客户要杀掉的人的名字。
阿茶似乎是一个老派的杀手。
他永远都穿西装打领带带手表,鞋子干净得发亮。
他用一把老式的左轮手枪,不用的时候就不装子弹。
他的动作很敏捷,总是可以抢在目标反应过来之前下手,又狠又准。
可是你不知道他是不是很能打,因为他杀人的时候从来不需要用上格斗。
他是杀手,杀人最快的是枪,不是拳头。
他总是斯斯文文,要是和他聊人生,聊康德,他都应对如流。
他要是改行起码也可以在文化行业混口饭吃。
阿茶有个好朋友叫阿高。
阿高这个人好像有点混,脑容量似乎小了点,反正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阿高的妹妹叫阿美。
阿茶对她一见钟情,可是他一直没有来得及和阿美说说自己的心事。
后来他把他在酒吧的地上捡到,一直带着身边的那颗耳钉还给她,摸了摸她的头发,然后走了出去,独自面对结局。
这就是阿茶的告白。
和他杀人的风格一样,多余的花招都不需要。
大概所有的女观众都会爱上阿茶的忧郁和优雅,男观众都会仰慕他的酷和沉着。
迷上阿茶的时候,我们差点忘记阿茶背后的两个男人。
一个叫做吴镇宇,职业是演员;一个叫做Max Makowski,目前是导演和编剧。
一个是香港人,一个是巴西和德国的混血儿。
一个演了23年的戏,一个揣着这个剧本揣了十年。
其实《茶舞》的故事不复杂,说完这个故事不需要第四句话。
可是Max就是有本事说得幻象横生,妙不可言。
吴镇宇曾经说最好的演技就是真实。
他离自己的理想已经无限靠近。
你看他,眼神、眉毛、嘴、四肢,哪一部分不是戏?
哪一个部分又让你觉得是演戏?
但是整个电影却让人觉得不真实。
因为Max要说的是一个童话,杀手的童话。
别忘了,童话都不是真实的。
Max要说真实的童话,就不能让人觉得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他只是想用这个童话实验表达的方式,还有就是塑造阿茶。
他其实就是在琢磨着怎么让阿茶活过来,从他揣了十年的剧本里面走出活生生地站着。
在一个童话里,让阿茶活过来。
英文的版本里面,阿茶的名字叫做“T”。
虽然这个翻译也算妙了,但是和“阿茶”比起来,相差得又太远。
Max对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的记者说,“这是个香港作品,香港电影。
”所以“阿茶”最好是用白话来读。
阿-茶,记得让茶字在喉咙里滚一滚才念出来,你会觉得和阿茶这个人更加亲近。
如果是用国语读出来,阿-茶,记得茶字的尾音一定要微微上扬,让人觉得似有隐隐欢喜。
其实这个电影不需要让我们想什么道理。
阿茶说,我希望你不要懂我的心情。
这不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的歌。
银幕上已经看不到他的脸,我只能听他的独白,想象他说这句话时候的表情。
我也希望我不懂阿茶的心情。
他的故事,他的歌,我都可以忘记。
只记得他的脸,还有他在偌大的客厅里,安坐着等待的样子。
阿茶。
这部电影预告片做得很型。
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预告片太过于帅气,会把你的期待值调动到很高,这样就很容易对正片失望。
(比如说之前有一个电影叫《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单是看预告片那真是感人到鸟肌,不过正片就是水得一塌糊涂)而这部《茶舞》,在70分钟左右之前我也一直把它当成一烂片来看的。
其一是节奏大有问题。
莫名其妙地要表现人物性格的戏(主要是阿高和阿高愉快的朋友们)太多了。
那个用一堆照片表现夜总会场景的段落,于情节毫无意义,除了导演脑残要炫个后现代表现手法外没别的解释了。
其二是台词太装了,中二得我都要脸红。
男主也好路人也好谁也好,总要没事莫名其妙来一顿形而上的发言。
如果是为了要表达男主身不由己其实我不想当杀手我想当好人的这种情绪,那只能说是导演太失败了。
这种简单的玩意,吴镇宇靠眼神就能表达出来了不是么?
其三场面本身也很不怎么样。
好歹还披着个快节奏黑帮片的皮吧,怎么能把动作设计得这么蠢。
场面调度更是完全不用提了。
甚至于连血浆都懒得放,大部分时候就弄一坨一眼看出来是特效的红色来糊弄观众。
总之这个烂玩意姑且就靠着吴镇宇的好演技徐若瑄好可爱狄龙老戏骨撑到最后面了。
然后,就在我对这部电影非常非常失望的时候,导演却丢出一个惊天trick。
光是这个叙述性诡计本身就可以打9.5分,真是一白遮三丑,片子上了俩档次。
唔,这时候才注意到,被这个片子诸多的烂掩盖住的叙事结构,那是如此的精密巧妙。
所以说,看一部电影,能碰上这种体验真是最棒了。
你觉得它有型时,它让你失望透顶;你对它失望透顶时,它突然甩给你个意外惊喜。
用一百一十分钟换来这种过山车一样的体验,值哦。
配乐brokenorange映衬屋内橙色的布景 很暖 很浪漫 导演用心了 伴随着口哨声中的舞步 定格在最后一枪的落幕 片尾夹片中老吴苏苏的砍价声 雨声 伞声 皮鞋沓水声 沁心 看原版好 不会影响观影效果 http://www.vodxc.com/DZP/15013/15013-0-0.html 时间回到20 0506年 补回一张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637849?from=search&seid=4954707145773595473
最后一声枪响的时候,所有的碎片都完整拼凑起来了。
这本是个简单不过的复仇故事,但打乱顺序之后再来看,便有了一种支离破碎的迷幻感。
就像阿茶说的,"做事情不是看你的配料,而是要看你放配料的程序"。
看得出导演花了很多心思在剪辑上,以至有过于炫技之嫌。
音乐很优美,以及全片那种满满的文艺腔调,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学的结合,刻意的小细节,亦有种做作的可爱。
但最后让我打出五星的,毫无疑问,还是吴镇宇。
这部影片,其实就是他的独舞。
除了他,我想像不出国内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将这种既冷酷又深情,既温柔又暴烈,既残忍又优雅的人物表现得如此真切迷人。
这是一个有魔力的演员,眉梢眼角嘴唇指尖,每一根头发丝都会演戏,却又让人觉得如此真实,他就是阿茶,阿茶就是他。
因为他,阿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文艺气质的,会聊康德道德律令的独行杀手,永远一丝不乱的发型,深色西装和黑色雨伞,带一把不上子弹的左轮手枪,像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穿越而来的老派绅士,理智,冷静,沉默,下一刻却又充满爆发力。
他缓缓地冲奶茶,他在棋盘前落子思考,写下问题,他坐在空荡荡的大厅等待宣布最后的答案,眼睛在黑暗里熠熠发光——他的眼睛,亮得异于常人,我第一次觉得真的有人眼里会有星星,就是因为他的眼睛。
故事的尾声,阿茶将捡到的那颗一直带在身边的耳钉还给Mae,摸了摸她的头发,然后吹着口哨走了出去——那支《Broken Orange》,他一定练了很久。
这就是阿茶的告白。
不煽情,不花哨,和他杀人的风格一样。
“什么人是一个杀手最难,而又最容易杀的人呢?
”阿茶给出了答案。
至于在片中反复出现的Te Amo。
“是我爱茶啦,意大利话”,阿茶说,“是西班牙话我爱你”。
最后我想说一下,杀手。
杀手是完全脱离于平常人生活之外的另一种存在,神秘,黑暗,充满危险,投射着男人的江湖梦,而杀手的宿命也大都一样,这满足了人类对传奇和死亡的两种想象。
杀手同时也是将灵魂交付了魔鬼的人,“当我们杀了人仍然可以安心地回家睡觉,我们肯定不是纯情的人,我们是坏人,但我们从不伤害无辜。
”如若一个杀手终生都只是收钱杀人,即便永不失手,他也只是一架精密的杀人机器。
所以阿茶遇见了Mae,他站在玻璃窗前安静看着草地上的Mae的那个瞬间,眼神实在动人,就像小王子看见了他的玫瑰花,他看见了值得他珍惜和守护的东西,这一刻的光线,带着一种三月阳光般的温柔,那是阿茶黑白世界里的微光。
Mae之于阿茶,就像Mathilda之于Leon,因为珍惜,杀手的生命终于变得完整。
我相信最后,阿茶是没有遗憾的,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阿Mae,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阿茶说,我希望你不要懂我的心情。
这不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的歌。
我习惯电影结束看完字幕,于是看到了字幕之后的bonus scene ,那么认真的神叨叨的阿茶,让人忍不住会心而笑,当吴镇宇抱住花束,拿着伞在雨中悠然转圈,让我想起了《雨中曲》,真是全片最浪漫和诗意的一刻啊。
他的确如他自己所说,最擅长的是爱情片。
冲着吴镇宇来看的这部电影,不得不说这是个意外的惊喜!
刚开始看着很无聊,因为没看懂,只好先暂停看豆瓣影评.....发现电影故事顺序是乱的,瞬间又有了兴趣越往后看越明了,加上影评分析,懂了个大概不得不说,吴镇宇的表演真的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从无间道2、一个烂赌的人生、Laugh gor之变节......到这部电影,我一部一部的追过来,发现吴镇宇的演技越看越有味道--惟一一次他失去镇定在桥上狂奔,那么旧的桥段,却让人心折不已.--徐若宣问他哥哥是否平安,他脸上的千言万语.原来表情可以说那多话.他的脸并不是地道的英俊,但那样的眼睛,那样的姿势. --以为已经穷途末路了,然而推开门,却见他架着腿坐在大厅中央,眉毛都不动一下. --坐在钢琴上,一伸脚把auther的转椅转过来,一伸脚也伸得那么帅.(哈,摘自dodo的影评,自己偷懒不想写啦)还有他在最后安慰阿MAY,摸摸她的头,哼着阿MAY教他的曲出去的时候。
他从未说过爱,但所有人都能看得到他爱的那么深。
影片中导演镜头切换的方式也很特别,很喜欢!
么么么爱吴妈,好庆幸还有这么多精彩的老电影我没看过
特别鸣谢此片剪辑Lawrence Ang和cine Charlie Lam, 至于导演,个人觉得有卖弄学识的心,但好像不太对得起投资人,诺兰的轨迹也不是想copy就能影得了的
全剧只有一个看点,就是某人的眼神,花里胡哨的剪辑死一边去
电影乍看有些凌乱和一般,待影片进行到中后段才发现他的精彩!一部剪辑明快,有些寓意深刻的杀手与黑帮的故事!吴镇宇演技Carry全场,如果不是他主演,估计整部电影都会黯然失色许多!其实杀手最大的敌人就是动了真情!“阿查”是一个业界最棒的杀手,直到电影最后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属于他的旋律,吴镇宇吹着口哨关门离开开枪那一幕真是点睛之笔!电影最后一段的闪回式剪辑叙事非常棒!不知道导演以前是不是做剪辑的!
片子有新鲜感,吴生帅到拽到一塌糊涂,还自己的歌啊什么什么的……那叫一个文艺!等到出完字幕哦,有可爱戏份。
要买碟..但最重要的是..先膜拜一下丁老师建国的品味..
诡异的剪辑风格,为什么现在的片子都追求这个……
一句讲嗮,杀手爱上鸡,无脑的鸡杀人闯祸,又帅又高智商的杀手替死。
没有爹哋在旁边的妈咪太寂寞了
看了晕死人,完全不懂。看了高人指点后,顿时想再看多一遍
2007年3月10日 这片看得很累。。。
5年前看了两遍,以为看懂了。现在又看了一遍还是不懂。最后不得不看攻略。一个巴西导演在西加坡拍了一部浓郁的港式电影又把电影剪的故意让你看不懂。太烧脑细胞了,什么记忆碎片在他面前都是渣啊。看完了记得看下攻略,你以为的看懂实际上并不然啊。。
情节设置相当的别致.
宛如超长MV的电影……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核心主题:展示姐究竟有多帅。真的帅到没朋友,但是过直,而且缺乏剧情感。像是亚洲版Leon,难道不觉得姐的演技演Leon也太过浪费了吧?倒是很喜欢和狄龙警官的对戏,包括十分EC的下棋和哲学探讨,就是狄龙你能不能能做个植发?以及和小弟还蛮好磕。
最爱的男人加最爱的女人...却那么难看!
奶和茶有投放顺序
一般,讲故事的方法给故事本身加分不少,导演和编剧是一个人,很多想法挺灵的。
没看懂,吴镇宇很屌
说实话,没怎么看懂
除了弗朗西斯,还没有体会到这片的美好
其实表演都很不错,但是剧情太老套。看完之后不要马上离开,因为CAST LIST结束之后还有一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