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期将至

Pora umierać,Time to Die

主演:达努塔·沙弗拉尔斯卡,克日什托夫·格洛比什,帕特雷齐娅·谢夫奇克,卡米尔·比陶,罗伯特·托马谢夫斯基,阿格涅什卡·波德夏德利克,彼得·亚尔凯维奇,玛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年份:2007

《死期将至》剧照

死期将至 剧照 NO.1死期将至 剧照 NO.2死期将至 剧照 NO.3死期将至 剧照 NO.4死期将至 剧照 NO.5死期将至 剧照 NO.6死期将至 剧照 NO.13死期将至 剧照 NO.14死期将至 剧照 NO.15死期将至 剧照 NO.16死期将至 剧照 NO.17死期将至 剧照 NO.18死期将至 剧照 NO.19死期将至 剧照 NO.20

《死期将至》剧情介绍

死期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影片讲述老妇人安吉拉(黛纽塔·辛波斯卡 Danuta Szaflarska饰)在临去世前几天与世隔绝的日常生活。这冷清孤单的世界里,既有她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她记忆中曾经的幸福与梦想。与老人相伴的只有她唤作“Phlia”的小狗,安吉拉喃喃自语,自问自答。她一心挂念着自己的儿子,可最终也没能相见。在死亡悄然逼近的时候,安吉拉总是望向窗外的秋千,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日子。在宁静的摇曳着怀旧情怀的黑白光影里,影片默默地记录着老人最后的弥留时光。 影片荣获2007年波兰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音响、影评人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非官方行动昂首阔步第二季意大利制造路~台湾特快~无头的女人怨屋本铺超级小郎中之鲛人泣珠电车男幽灵写手第三季灯泡之战通往春天的列车毒窝白兔糖死亡之雪加州靡情第四季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影院天使你好乔安变形金刚之狩魔之战:巨狰狞的崛起烂戏真情费加罗的婚礼第一枪寻人大师迅雷之旅月与雷铁拳男人日在校园美国出口妖宴洛阳末日战士

《死期将至》长篇影评

 1 ) 北医三院隆鼻多少?潘柏林 安阳哪个好?

北医三院隆鼻多少?

效果怎么样?

潘柏林 安阳哪个好?

我在惜美网上面看了隆鼻的案例感觉很不错,综合隆鼻修复案例图就更想做隆鼻手术了………… 哎!

听说北医三院不错 但是还是纠结啊,还有没有其它隆鼻好的医院,

 2 ) 老人与狗,生命最后

之前很少看波兰导演的电影,见识尚浅的我只觉应该都是艺术性很强,很难懂的电影。

机缘巧合看了一个年轻摄影师谭羽希的采访,她强烈推荐多罗塔 肯杰扎夫斯卡(名字非常适合装逼)的电影——“从画面构图到灯光、色彩都很棒,那种画面是饱含情感和内容的,这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

”《死期将至》是一部黑白电影,导演对于光影的把握实力可见一斑,美得让我一直忍不住截屏。

影片还加大了对比度,让光影效果发挥到极致。

频频的特写镜头,也一下拉近了我与主人公的距离。

最出彩的还是镜面反光的运用,就像一段对话,主角与自己的对话;又像一场梦,关于曾经的梦。

如虚如实,如梦如幻。

镜头美

女导演的镜头掺杂着特有的细腻和宁静,就像她的另一部电影《我是》,没有华丽的炫技,没有晦涩难懂的隐喻,有的只是平实不浮夸的镜头、别有用心的细节描写,还有极美的画面色彩和构图,让我一个偏爱故事节奏感强的人也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一个老妇弥留之际的生活、回忆与感悟。

一位老妇Aniela、一只狗Phila、一幢老宅,是全片的主要对象。

她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面对冷漠的医生会骂一句脏话之后愤然离开、对于想接手她宅子的大叔也是没一句好话甚至还放狗驱赶。

她也是一个稍许古怪的人——暴风雨让她振奋、无聊时喜欢拿着望远镜偷窥四周邻居的生活甚至加以模仿。

她还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旧时与意中人林间起舞的缱绻羡爱、激动时与孙女分享战前屋内的热闹欢腾,宅院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她的回忆。

但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可爱,她的优雅,她的睿智。

哦,对了还有她那只伶俐的狗,无时无刻不陪在她身边(作为一个猫奴,老泪纵横),她喜爱与她的狗对话,我觉得也许在她眼里,狗不仅是朋友,也是爱人,更是她自己吧。

对于主角Aniela的拍摄也是拿捏恰到好处。

特写中的她满头银发,脸上皱纹满布,但眼眸中总是闪烁着光,骄傲而恬淡,坚定又温柔。

有几个镜头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现场环境所致,老人的周身被一道光所包裹,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像一个天使,美好温暖。

她很美电影后段中她因儿子的冷漠与嫌弃而想放弃生命的那个片段,是全片的转折,处理的非常好,完全是我的爱。

午夜四周一片死寂,黑暗中只有蜡烛还在亮着,小狗在旁注视着她。

镜头很平静,就像她平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对蜡烛的特写又很生动,配合着老妇的内心独白,最后坐起来质问自己的那句“你疯了吗?

死?

”非常有力。

是啊,蜡烛即使熄灭也还有白烟在一点点褪去,为何人在容颜渐老、死之将至的时候不能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呢?

啊,流泪。

片中独白——“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有人说,电影里的老人是孤独的,带有些悲凉。

儿子不时常来看她,更多的是想卖掉她的房子。

孙女也并不是很与她亲近,只在意自己胖胖的身材却又一直在吃,让她怀疑是否是自己亲孙女也是让人感到无奈。

倒是媳妇还会在儿子面前替她说好话,还有隔壁儿童音乐团的孩子们也经常来家里捣蛋,但也都只能算是宁静中的一些小插曲。

不过我到不觉悲凉,黄昏之时有房有狗有回忆,简直太棒了好吗?

儿子那么糟心,那就不要再见了。

房子有点安静,那就让孩子们搬进来,热闹热闹。

面对衰老, 面对孤独,她是主动做出改变的。

在自家后院荡荡秋千,穿上美美的裙子。

啊,生活还是美好的。

何况老太太还是那么美!

我老了也要在家后院装秋千!

(重点应该是有自家后院- -)最后的最后,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大杯热茶上来找她。

敲门,不应,再敲,还是不应。

大家都懂了,生命终究会结束的。

她安详地躺在她的藤椅上,姿态和平常看风景时无异,phila一如既往陪在身边。

萦绕全片的音乐最后一次响起,哀而不伤;老人最后的独白也徐徐道来。

最后镜头慢慢的拉远、上升,仿佛在告诉我们老人最后的归宿——“天堂是你最好的归宿”看了多罗塔的《我是》和《死期将至》,一部讲儿童,一部讲老人。

两部的构图、灯光到色彩确实都很让人着迷。

都讲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对现实作出反抗,都讲到了对生命的感悟。

虽然两部结局都比较忧伤,但我都很喜欢。

这部电影过后,我有了认真了解多罗塔的想法,而且她出片率不高,总共13部作品,其中还有多部短片,估计很快可以看完。

记上小本本。

美的片子有很多,但美却富含情感的片子却贫贫。

且看且珍惜。

这也是我的第一篇长篇影评,有很多不足,欢迎交流与指正。

 3 ) 在线地址

http://so.youku.com/search_video/q_%E6%AD%BB%E6%9C%9F%E5%B0%86%E8%87%B3

 4 ) 时间纵横

很难得看了黑白电影,从凌晨一点半看到凌晨三点,视觉削弱(我可不想这么形容,但要说普世审美的话黑白电影确实没有彩色激光来得刺激)的同时听觉灵敏,享受的同时泪流满面。

结论是失眠反正也是衰颓,不如看看有关死亡的电影。

你会反反复复在这部电影里看到时间,透过时间你可以看见青春或衰老的躯壳,透过躯壳你可以看见真挚或无情的精神,最后你会看见死亡,理所当然。

时间、时间。

多罗塔并没有安哲那么喜爱玩弄时间,用长镜头模糊真假的界限,相反多罗塔的镜头说是朴素也不为过:“这里是回忆插叙”、“然后这里是平铺直叙”。

电影几乎是诚恳地告诉观众时间线。

但绝妙的是多罗塔懂得光影插曲的艺术。

时间线清晰明了,却又因为画面音乐眩晕迷幻,所以观众仿佛进入了一层梦境——这时会觉得时间并不是那么遥远客观的东西——回忆正当时,顽童敲门也好宠物淘气也罢,梦“砰”地中断,观众则再次意识到:“这里是回忆插叙”、“然后这里是平铺直叙”。

举个例子,花园里的秋千。

坐过秋千的人一定明白,秋千升起降落,阳光蓝天忽远忽近距离感不明,绿叶遮蔽,缝隙间金色晃眼,时间就在此刻模糊放缓。

电影拍到这里,安吉拉开始回忆儿子荡秋千的情形,那时自己尚且年轻,穿着轻松时髦的衣裳,气氛安宁到了慵懒的地步。

天空还是那么晃眼,时间在小小的视角里轻易回溯,这就是多罗塔的时间艺术。

这里想再提一句,注意这部电影是黑白电影,但你就是会明白这天是蓝色这长裙是白色、秋千有棕色的坐板而花园里郁郁葱葱的植物都是鲜艳的绿。

越是缺少颜色的电影越能看出导演对光影的把握,不记得哪里看到过的采访说多罗塔不喜欢彩色电影,色彩是赘余失重的,她确实有资格这么说。

你很容易在这部作品里看到对比,青春与衰老的冲击。

临近拆迁的老房子旁是欢声笑语的孤儿院,翻窗而入的男孩向老人讨要零钱,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抵是个画家,老人没有给他钱却把秋千借给了男孩,捏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反反复复再也读不进去。

蓬勃的、吵闹的、无法无天的、略有些无知而不自知的,皱缩的、安静的、循规蹈矩的、博文广识却略有刻板的。

你随时都能从电影中看见这样的镜像。

冲击带来情绪的起伏,我一会儿为孩子们的活力兴奋,一会儿为老人的衰颓痛哭,可真是太……你也会从电影里看到精神的对比,老人的优雅、怀旧,儿子的粗俗、冷漠。

我并不是很想细讲这部分,已经是此类电影里的老生常谈了,我想说一些另外的事。

多罗塔对老妇人内心细腻情绪的洞察力简直到了魔鬼级别。

很明显安吉拉的儿子不值得被爱,孙女也让人叹气,那么安吉拉的态度是什么呢?

“真不像是我的孙女。

”我们很好懂这一层。

“可他原本是那么可爱的男孩。

”这一层呢?

女人很擅长原谅,擅长自我蒙蔽,劝说自己“他本来不是这样的男人”,然后自顾自回忆美好的一面,特别是对于儿子。

恕我直言,其他的回忆部分我都哭成了泪人,唯有儿子的回忆部分我一直在回想我的奶奶,一滴眼泪都掉不出来,那种细微的坚定的差别对待的包容教我哑口无言,看来中国也好波兰也罢我们没什么不同。

还有戒指的继承问题,安吉拉选择先把戒指继承给儿媳,我原先以为安吉拉不会把戒指继承给儿子那边的任何人,再一想这着实是老妇人的得体与脾气——我说了会给你所以我一定会给你,但十几年内你别想轻易得到,忍着你的欲望吧!

我几乎能想象到老妇人心里的自语。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死亡。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安吉拉掌握了两次死亡:第一次是自我放弃的死亡,第二次是自然发展的死亡。

第一次死亡,安吉拉得知儿子的坏心思,几乎认为生无可恋了,于是换好优雅的衣装放好耶稣的画像她正式躺到了床上,她为死做好了准备。

我在想什么,我怎么可能就这样死去?

显然好衣服好信仰好仪式并非死亡的准备,那不是尊严所在,安吉拉立刻坐了起来。

第二次死亡,安吉拉写好了遗嘱,安顿好了所有物件,把宅邸捐给孤儿院,保留挚爱的回忆同时作出贡献,老气的屋子充满了生机,而她坐上了阳台的藤椅,这一次她拥有了真正的尊严,自然去世仿佛在阳台打了一个盹,哪怕没有耶稣也显得圣洁。

我们可以窥见电影的价值观:打点生活表达善意比放弃生活自我封闭更能体现人的精神力。

悲痛之后一了百了能让人理解,悲痛之后不放手作为人的讲究却更让人觉得震撼。

总之,衰老、死亡、尊严,相信看完电影你一定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最后的最后说一点我自己的话。

对我来说最伤情的东西就是时间,最害怕的事就是不再有时间。

看《JOJO的奇妙冒险》我最最最意难平的是乔瑟夫·乔斯达,因为他活得最久失去得最多,最聪明的男孩变成了痴呆的老人,而我最喜欢的角色歌是《Goodbye Nostalgia》(再见怀旧)。

我不用举更多例子,时间恍然人生如梭的故事总总教我声泪俱下,看《死期将至》时我好几次都觉得要承受不住这无力的痛苦。

但幸好,结局不坏,破败的楼里充满全新的生命,阳台上去世的老人变成大远景里微不足道的点,好像有点万物股长的意思。

喜欢,非常喜欢,体验时间的痛楚同时体验时间的温柔,非常喜欢。

以及果然还是想收回一开始的话,黑白电影绝不是缺失视觉体验的意思,沉下心来好好看一部优秀的黑白电影,相信我你的眼睛绝不会受到亏待。

现在的审美都太花哨太吵闹,其实我们都可以朴素、安静一会儿的。

失眠的时候看看死亡有关的电影吧,时间在深夜里纵横。

 5 ) 她让我释然

一阵敲门声之后,一张老太太的脸试探性的闯入了镜头,迟疑了一下,露出微笑。

就这一笑,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我打心底里对这位老人有了亲近感。

满脸皱纹,一头白发,是影片对老太太年龄的交代。

而片名《Time to Die》也让我时时牵挂着老太太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条狗,一瓶酒,一栋破旧的房屋和院落。

老太太的晚年生活孤单封闭。

不远处住着几个邻居,还有一家儿童音乐俱乐部,虽然吵吵闹闹,欢笑揶揄,但和老太太的生活没有交集。

她只是以一个旁观者,通过望远镜,默默注视他们,不时以过来人的姿态露出浅浅的笑容,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光。

老太太晚年唯一的牵挂是亲情,她唯一的儿子和孙女。

面对一个贪得无厌,只知道吃和索取的8岁孙女,老人多的是无奈和失望。

而当她得知本以为还算孝顺的儿子企图背着她将自己珍视的房子卖掉,且言语之间表露出对母亲的厌弃时,老太太在万般绝望下,几乎动了轻生的念头。

老太太晚年的生活不算完美,但她最后作出的决定弥补了此生的不完美。

至少对于她来说,她可以放下身后的一切,安然的离开世间。

这是一个和蔼,睿智,孤独的老太太。

在外人眼里有点怪脾气。

但仔细想来,这不就是老人么?

在年轻人眼里,他们古怪,守旧,难以沟通。

但事实上,他们不再浮躁,能够豁达的审视周遭,看开一切。

某些决定在于别人或许无法理解,而对于他们确是里所当然。

本片并没有让我对垂暮的老人有更深的了解,但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宽容的对待,学会释然。

 6 ) 头发白了你能做的是什么????

年轻真好,有足够的精力去探索世界,去游览缤纷多彩的世界,也有足够的热情去闯荡。

健康的体魄,猎奇的精神状态,以及热血澎湃的心。

但是,到了老了的时候,经历过生活的磨炼,变得现实,逐渐发现自己的弱小,无助,发现原来人的一生这么短暂,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时候自己都力不从心,转眼间到了疾病的困扰,到了弥留之际,或许回想起这一生,也许真的是碌碌无为。

电影最后的主人公得到的算是善终,虽然在弥留的时候并没有亲情陪伴,但是一直留在身边的那条边境牧羊犬却给了她极大的安慰。

善终,或许是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世界最简单的诉求。

电影中主人公关于往昔的幸福时光的回顾是美好的,或许这种回忆是弥足珍贵的。

年轻的时候,留下一点点回忆,在老了孤独无助的时候品味也是极好的。

另外,仔细分析电影的视角,其实更像是在以边境牧羊犬的视野看着自己的主人在弥留的生活状态。

(PS,先写到这里,改天再来改。

 7 ) 毫无疑问的经典

虽然是拍摄于2007年的新片,我在此断言,《死期将至》一定会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大师级纯黑白摄影,取景、构图、用光堪称教科书般精湛。

剪辑则如丝般柔滑如水般流畅,辅之以隽永、沉静的配乐和细腻自然的表演,诠释出生命的孤寂、优雅和尊严。

这样的作品,我给予★★★★★“力荐”的评级推荐。

 8 ) 老人

人们之所以敬重老人 因为老人始终以人一种沉重的死亡的镜像 反射着每个还未被青春遗弃的年轻的面孔老人身上承载了所有我们已知与未知的信息与记忆 过去 我们都曾是那个骄纵无礼的孩子 想吃就吃 想闹就闹 最终都被老人的宠溺与乖僻俘虏 他们的一举一动 都像一场来自陌生星球观影 现在 我们成长为人 过着自己的生活 不再打电话 回家看望老人 即便少有的聚在一起 也是满不在乎的打着哈哈敷衍而有时 只是有时 当我们注视着他们 心里猜测着未来的自己 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 睡着每晚短暂 易被惊醒的睡眠 白日在屋里晃荡 跟宠物碎碎念 打嘴仗可是为什么老人在回忆的意味里甜笑的时候 我们却在泪目?

老人的悲伤似乎也被我们自主地放大了好多倍。

片中的老人Aniela爱喝花茶爱喝酒 给狗喂黄油面包 偷窥邻居小孩跳舞 讨厌噪音和小鬼 但最后把房子留给了乐团 老人不傻 不瞎也不聋 老人精明的很。

 9 ) 老人与回忆

看肯杰尔扎沃斯卡的电影,我才发现:原来小孩和老人是最好的演员。

本片摄影、剪辑、配乐都非常优秀,镜头的运动就像音乐一样优美,缓慢的叙事节奏配合干净利落的剪辑,使影片充满张力。

本片采用黑白摄影,而好的黑白影像出来的效果往往是惊人的。

贝拉塔尔曾经说过:“我讨厌彩色电影,因为它总是很虚假,彩色银幕对我来说太多姿了。

”有些时候,彩色也许会令画面感觉扁平化,而黑白影像的确没有彩色的绚丽,却拥有黑白的强烈对比以及不同层次的灰色的过渡,摒弃掉色彩的干扰,人的注意力就被集中在光和影上,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和构图感。

这样一来,黑白往往显示出比彩色更丰富的内容和内涵来。

一个老人独居在一座老宅子里,除了一条狗之外,陪伴着她的就只剩下自己的回忆了。

片子当中不时出现的那些闪回镜头,配合着老人甜蜜的笑容和闪烁的眼睛,真的很漂亮。

老人有一个儿子,还有一个孙女。

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看她,不过总是来去匆匆。

对于老人来说,最宝贵的事物就是自己的回忆了,而她一生的回忆都与这座房子有关。

她甚至打算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记忆,那些她认为美好的事物。

可对于儿子来说,他只希望把房子卖掉,而孙女只想着吃东西和得到老人的戒指。

老人把孙女带到旧房子里,告诉她二战之前这里是多么的漂亮,她拿出儿子小时候玩的玩具,一只翅膀会动的玩具鸟,问:“你想留着做纪念吗?

”“不。

我想要奶奶的戒指。

”“现在还不能给你,要等我死后。

”“那到底还要多久啊?

”于是老人发现,所谓共享回忆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回忆是一个人的事情。

片尾,老人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邻居夫妇所办的儿童乐团,换来的条件是他们要翻新这座老宅子,供乐团使用,并且承诺永不卖出它。

因为对于她来说,看着那些穿着纱裙的小女孩们和吹着小号的男孩们,至少能令她想到年轻时候的自己。

而她的儿子,却只存在于旧照片中。

老人坐在院子里的秋千上,微风吹过,她开始荡秋千。

音乐响起,镜头在老人的头顶、背后、正面、侧身来回切换,配合着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交织,我们看到了高大的树木、屋顶、天空、老人被风吹起的白发和裙角、印着花朵的衬衣、满是皱纹的脸上幸福的微笑。

镜头向下,老人抬起头说:“生命是美丽的。

”太美了!

小孩子们搬着乐器冲进了屋子,大喊大叫,兴奋不已。

这所寂静的老宅霎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老人谨慎地下楼看了看,又慢慢地爬上了楼去,死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镜头拉后,现出了窗子、老宅的外墙、院子里的树木…远处,孩子们在玩耍。

镜头逐渐提升,我们看到房顶,树梢,直到天空。

好像她真的到了天上一样,正如她所说:“天堂才是最好的归宿。

”一个人的逝去,带着她所有的记忆,这就是全部。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婆,以及所有的老人们。

一个老人,带着他一生的回忆,这就是他所拥有的全部。

片子当中,似乎讲述了记忆的隐秘性和不可分享性,似乎人本应该是孤独的,但正是这些事物,如同这部片子本身一样,正是它们的存在能令人深感温暖,因为你至少知道:有人和你关心着同样的事物,感受着同样的美好,甚至承受着同样的困惑和痛苦。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就不是孤独的。

 10 ) 这美丽又孤独的生命

生命是美丽的。

生命又那么孤单得可怕。

难道一切都是错误?

过往岁月,那些付出和期盼,终究是毫无意义?

弥留之际,眼下清清冷冷。

旧屋残院,一人一狗。

一面被爱遗弃,一面无人去爱。

一个人,空手来到这世间,是否注定应要在这最后时节,与世界疏离,回归孤独,再一个人无可留恋地离去?

在那些寂寥的清晨与午后,光影把窗外的枝叶无声地摇曳在木地板上。

空气清冷,时光游离。

恍惚间回到从前,看见那身影绰绰,笑眼迷离。

虽时至今日,尚能品味得出那一抹甜。

这样的甜,欲与人分享却不能得。

独自融化在心头,晕染出生命的印迹,诉说着在两端的孤单之外,还曾发生过的热闹和欢愉,意义与美丽。

镜子和相框,把今夕的银丝龙钟和昨日的青葱曼妙重叠一起。

可曾料过今夕的她?

又可曾憾对昨日的你?

时光啊,把最最美好的一切都给了青春。

姣好的容颜,甜蜜的爱情,可爱的儿女,热闹的生活,幸福的憧憬。

而当青春一步一步远去,这些美好便也一件一件被抽离。

于是人生,前半段在奋力迈进,后半段则频频回头,只为着青春——这生命的中间点,缘是一生中最灿烂的风景。

这美丽又孤独的生命,何止主人公一人所遇?

我们,所有的人,暮年十分,未必不如此。

曾熟悉了解的身旁人事,到那时,所剩寥寥何几?

当拥有共同回忆的人相继离开,当一树一草、一砖一瓦次第变迁,当含糊不清的叨念找不到人倾听,当沟壑渐深的皱纹暗淡了生活的趣味……那时的我们,纵使被人群包围,也好似独自站在冬天的干枯草原,四下里一片萧瑟,唯有风在耳边呼啸,隔绝了其他一切声响。

迟暮的我们,就这样蜷缩在风里,抱着回忆,熬过最后的冬季。

等待离开,这美丽又终究孤独的生命。

《死期将至》短评

很有味道~

6分钟前
  • 胡子
  • 推荐

不经意的举动,让人回想起往昔的美好。那些跳舞的日子,那件美丽的婚纱,那段荡着秋千的快乐时光。影片给人一种平实的感动,配乐动人,演员表演细腻,那只“Phlia”的小狗真讨人喜欢~

9分钟前
  • qalaaa
  • 还行

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片名叫做一个悭吝控制狂守财奴与一杯热茶的故事~更合适。一分给狗子~这个豆瓣高分来得真奇葩。狗叫几声就给狗锁起来,一个戒指给小孩就给了,还拿着当筹码。叫孩子们回来半夜给她端茶倒水修保险丝?卖了房子自己住养老院不行吗?卖房子送孙女去好学校受好教育也不至于骂她老巫婆。大概都看到她晚年的片段觉得可怜,但实属卖惨,因为她这辈子的其它行径没人看到,很可能就是家人生活中的魔鬼,外人眼中的天使。卖出是谈判,赠与未必没筹码,最后的房子首饰,是她带不走了,而不是真心送给谁,其实还是对身后财产的控制,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不是吗?刚送人家结果自己把房子变成凶宅了不是吗?给她倒茶的小孩有多大心里阴影面积?所以她可能真的不配那杯热茶。儿子孙女富商,个顶个胖子,这个形象真的不是歧视吗?……

11分钟前
  • 掷砚开山
  • 很差

如果可以打半星就好了,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是跟你奶奶唠嗑了一上午,最后你爷爷来了

16分钟前
  • 尸肥
  • 很差

靠一条狗的演技就想撑住这俗套的剧情

18分钟前
  • 基特
  • 还行

小时候都可爱,长大了为什么招人烦?儿子还不如忠犬。这样拍显得老人很可怜。亲人的冷漠,老人的孤独,默默回忆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尊严赴死!老屋新颜,生命的传递!

1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个人觉得有些过誉,只是孤独和死亡为主题还有黑白摄影比较讨喜,表现的角度也不是我喜欢的。当然配乐和摄影无疑是优秀的。也是引人思考的,只是老人片和黑白片实在不是我喜欢的范围。

22分钟前
  • 🍑Polaris.J
  • 还行

在死亡悄然逼近的时候,安吉拉总是望向窗外的秋千,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日子。在宁静的摇曳着怀旧情怀的黑白光影里,影片默默地记录着老人最后的弥留时光。

25分钟前
  • 爱情保卫战
  • 还行

开篇的上下移动镜头和不停驶过的车辆暗示着老人晚年的孤单焦虑。老楼是她的回忆城堡,院门和栅栏代表着城堡的边界,同时铁丝网和窗框也暗示着这时一所监狱,将她困在其中。玻璃是她和其他人之间的隔阂,她只能远望着别人的生活追忆过往。黑白两色暗示老年生活失去了颜色,而黑夜更是直接吞噬了象征着希望的光,外化了老人的内心的压抑绝望。当她拉上窗帘,即是对生活彻底绝望,慢慢熄灭又重新燃起的烛火是生的欲望。影片和《我是》一样都以孤独为主题,但却是对称结构。一个幼无所养,一个老无所依,一个逃离,一个坚守,一个充满希望,一个只剩绝望。最后老人走出铁丝网,代表了她终于走出了回忆的城堡,开始寻求生活的改变,但人生也在此刻走到了尽头。慢慢升起的是航拍镜头是老人的灵魂,她俯瞰着这片她生前的圣地,然后缓缓的升入天堂。

26分钟前
  • 萌萌
  • 力荐

特写again。散文式故事段落最美的地方:感受到她的心在想什么

30分钟前
  • [Deleted]
  • 推荐

本部影片讲述老妇人安吉拉(黛纽塔·辛波斯卡 Danuta Szaflarska饰)在临去世前几天与世隔绝的日常生活。这冷清孤单的世界里,既有她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她记忆中曾经的幸福与梦想。与老人相伴的只有她唤作“Phlia”的小狗,安吉拉喃喃自语,自问自答。她一心挂念着自己的儿子,可最终也没能相见。在死亡悄然逼近的时候,安吉拉总是望向窗外的秋千,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日子。在宁静的摇曳着怀旧情怀的黑白光影里,影片默默地记录着老人最后的弥留时光。 影片荣获2007年波兰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音响、影评人奖。

33分钟前
  • 🎓风止渝长安街
  • 还行

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用朦胧的黑白色调蜻蜓点水般点尽了女人一生的光彩

38分钟前
  • 143.
  • 还行

如果能更深刻体会他的诗意,或许也没那么可怕了。

40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故事以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老太太的视角进行陈述,倔强而又可爱的人物性格稍微稀释了悲情浓度,但后作用更大。导演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温和的诉求,让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刚看完安哲的永恒和一日,紧接着看这个,想想万一自己孤独终老,有点担心

44分钟前
  • 闪烁之间
  • 还行

靠摄影硬撑的作品,人之将死的平静克制没看到,反倒是不断出现的好莱坞式的“忆往昔峥嵘岁月”的镜头把整体影片的格调拉低了。一开头期待挺高,结果到头来讲了个很《我们俩》的故事,略失望。

48分钟前
  • 深蓝
  • 还行

2022,标记第1部

50分钟前
  • 师子毛
  • 还行

死亡是一种结束,一种解脱还是一种升华

53分钟前
  • Zola
  • 推荐

1,狗演技不错2,黑白的看着腰疼3。

54分钟前
  • Trouble
  • 很差

看过多少烂片才能捞出这些好片 推引 2023-12-25 人生而孤独,与其苟延残喘,不如选择高尚的绽放。宁可美艳地腐烂也不悄然枯萎。

58分钟前
  • 愚无尽
  • 推荐

迟暮之哀,将逝之伤。女主的视角在回忆蒙太奇中编织着曾经的绚丽和温情,五味杂陈里独自向狗的极度孤独似乎也在秋千翩跹、大雨起舞、爱人相拥中被稀释了。然而,即使能够坦然面对死亡,对于那么多美好的生活金色碎片的追思,也有更多不舍吧。。。。最后的升镜头极有意境,拓展了生命格局。

1小时前
  • 漩涡之外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