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无言第一季

The A Word Season 1

主演: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李·恩格里比,莫文·克里斯蒂,莫莉·莱特,马克斯·文托,雯叶特·罗宾逊,纳尔夫·李特,拉哈珊·斯通,朱莉娅·卡瑞内克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相对无言第一季》剧照

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2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3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4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5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6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3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4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5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6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7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8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19相对无言第一季 剧照 NO.20

《相对无言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相对,无言

两边的高山,中间一条路贯穿,一个带着耳机拿着玩具的小孩从远即近一步步走来,唱着“世界,闭嘴”。

这是英剧《相对无言》的初始,那个萌萌的小正太便是主角,那个耳机以及那一句“世界,闭嘴”即是他与这个世界的相处。

这部剧讲诉的就是这个5岁小孩乔与他的家庭、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故事。

乔,5岁,习惯一直戴着耳机,沉浸在音乐的自我世界里,不愿跟别人交流,被诊断患有自闭症。

意识到乔的不一样,乔的母亲艾莉森开始疯狂介入想要改变乔,不让乔上学而实行家庭教育,想尽手法甚至使用蛮力禁止乔戴耳机,做尽一切能做即使不该做。

可是问题在于,为什么不可以让乔就做乔,为何要改变,为何?

艾莉森是一个太偏执太自我的母亲,她把自己所有的不合理的行为都冠以“为了乔”的理由,她以爱捆绑了所有人。

可是她真的是因为爱乔吗?

或许并不,正如她的丈夫保罗所说,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乔,而是为了自己,因为乔的不一样让她觉得丢脸,让她蒙羞,所以她极力改变,极力以自己主观意志强加塑造乔,甚至都不听听乔的意见。

我觉得乔所谓的自闭是这个世界给的,他戴上耳机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喧闹与嘈杂,家人的争吵与虚假,耳机是他保护自己的一个工具。

就像是小说《铁皮鼓》里那个一直保持小孩状态的奥斯卡,因为他看透了成人世界的丑恶所以不愿长大,所以索性让自己从楼梯摔下停止生长,这只是保护自己的一个手段而已。

乔用耳机隔绝了与世界的交流,他与这个世界的无言,是因为不想。

而艾莉森与这个世界的无言,是她的太过骄傲不允许对话。

她坚信自己是对的而否认别人持正确观点的可能性,她认为所有人都必须听她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她过分坚持自我而拒绝沟通与对话。

她的女儿丽贝卡宁愿跟舅妈分享自己的失恋跟父亲倾诉也不愿让艾莉森知道,她的丈夫保罗一直深藏心事,鼓足了勇气才跟艾莉森说出自己想要一个正常的小孩。

艾莉森的霸道骄傲让她身边的人与她之间不言说。

想到了学者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他曾经把小说分为独白型小说和复调性小说。

独白型小说的特点就是小说主角便是作者的传声筒而没有自己的意识,作者在背后操纵一切,作者的意志主导一切,全知全能。

而复调小说则存在对话的可能,书中主角有自己的意志,而且还存在多种声音多种意志,就像是音乐中各种音调独立存在。

艾莉森让自己看到了独白型小说的作者,她想要主导一切,不允许其他声音的存在。

有时候觉得很难过,明明两人相对离得那么近,可是有些话无法言说,因为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

太多的时候,是对牛弹琴,各说各话。

想起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书中所有的人一直在寻找,寻找一个可以说上话的人,书中的人物用千差万别的方式在各种排列组合中鸡同鸭讲,所有的人物都为分为“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两类。

刘震云曾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

一走一来,延宕百年,只为寻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感觉悲哀与无奈,可是这便是现实。

古言,“士为知己者死”,今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是太难。

 2 ) 引起这家人生活鸡飞狗跳的真凶,真的是自闭症吗?

一个自闭症孩子会给家庭带来什么?

不难预见的负面情景有争吵、冲突甚至破碎,可这些仅仅因为自闭症孩子吗?

英国在2016年拍摄的短剧《相对无言》第一季探讨了这个问题。

影片讲述了居住在英格兰北部小镇的自闭症儿童乔的确诊、干预和走失,以及整个家庭为此煎熬、挣扎和自救的故事。

编剧借助影片治疗师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一个充满矛盾的自闭症家庭里,生病的很可能不只有自闭症孩子。

当原本代表着温暖和安全的家充满了压迫和争吵,不仅无法顺利打开自闭症儿童坚固的心,还会将焦虑和压力变本加厉地传递给孩子。

家人彼此间的归因式冲突会酝酿成一场场更剧烈的家庭震荡。

这是一部难得实实在在聚焦于自闭症儿童和家庭的作品,没有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任何神化,也没有太多刻意煽情的画面和场景,朴素的镜头里充斥着大量现实中自闭症群体会真实遇到的矛盾和挫折。

当我们以观众的身份去看它时,也许能借助第三人的视角优势,审视相同情境下的自我。

爱听摇滚乐的自闭症男孩·乔一望无际的山谷随着镜头蔓延,这个独自散步在灰绿色山间公路,带着耳机晃动脑袋,用稚嫩童音唱着欧美七八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小正太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乔。

五岁的乔有一头柔软的浅金色头发,浓长睫毛下是海水一般湛蓝的清澈眸子,偶尔笑起来、一个甜甜的梨涡跃然在细腻的婴儿肥上,再加上短胖圆润的四肢,微微鼓起的小肚腩,用玩笑话来说,萌的想让人生儿子。

然而朴实的镜头记录着乔的每个“不一样”,他进门前总要先关一下门再打开;面对问题回答完“let me see”就没有下文;每时每刻听音乐;听不懂简单的指令;其他孩子做活动时孤零零的站在墙角......“不一样”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词,它会毫不留情地给孩子下定义。

除了家人,乔没有一个朋友,也从来没收到过任何一位同学的生日邀请。

妈妈艾莉森和爸爸保罗对此一直战战兢兢,他们自发地掩盖并合理化乔的异常,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一套相处方法。

他们经常用唱歌的形式和乔交流,花费时间和金钱让儿子成为其他孩子中的“C位”,也从不阻止五岁的乔独自到公路散步、只站在家门口等待他被外公啤酒厂的工人带回来。

直到乔五岁生日那天。

乔在派对上对所有规则和指令的充耳不闻,以及有别于其他孩子的种种社交障碍引起了全家人的注意。

乔的外公、刚从伦敦搬来的护士舅妈接连提出孩子可能有问题,艾莉森和保罗才无从逃避。

他们带乔去了医院,专业医师告诉他们:乔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患者,在交流、听觉处理、情绪反应以及自我安慰行为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你的焦虑和急迫,正在传递给孩子乔确诊后,妈妈艾莉森是积极的,但包含了太多急功近利的色彩和个人一以贯之的虚荣和控制欲。

“不能给孩子贴标签”成为她的口头禅,试图通过一系列行动改变儿子的命运:不让乔去上学,严格控制音乐时间,反复粗暴地刺激他表达,让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完成家庭训练计划。

她甚至会仅仅因为发烧中的乔和她聊了一次天,就迫不及待地觉得乔“好”了。

而事后证明那不过是自闭症儿童偶然会发生的“发烧效应”。

与艾莉森积极干预相反的是爸爸保罗的佛系放养。

本身有读写障碍的保罗更能理解乔的心情,他不赞成妻子艾莉森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但也没有为乔的治疗做其他有效努力,荒谬地认为只要不提自闭症就可以忽略问题和悲伤。

两种方向的极端不停地在引发碰撞,艾莉森和保罗,外公和子女,舅舅和舅妈...画面充斥着喋喋不休地争论。

干预没有使乔有所好转,他因为失去音乐导致情绪失控的次数更频繁,艾莉森一家也陷入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怪圈。

而当我们在治疗师那里看到乔在没有音乐的状态下,不仅没有情绪失控,还能够进行有来有往地互动后,会发现造成这个怪圈的症结并不复杂。

治疗师提供给乔的是自由、轻松和舒适的氛围。

她虽然也会对乔提要求、发指令,但会让乔以同样的方式反向要求她,这是一种平等且不包含驱使意味的态度。

其他家庭成员惯用的“必须先认完图册才能听音乐”的种种条件,附加的却是“你不正常,你必须改过来”的内在语言,同时在得不到反应后、源源不断地将他们自己的焦虑和急迫传递给乔。

当乔潜意识里知道自己无法回馈这种期望,当压力和刺激已经积攒到这个五岁孩子难以承受的地步时,既然在七八十年代一首首经典英摇、甚至是重金属里,他可以获得平静,那耳机就成为他远离嘈杂世界的避难所。

沟通,是这个家庭存在的最大问题治疗师曾毫不留情地评价:“这个屋子里,生病的不止一个人”。

有和乔一样可以听到讲话,但永远不能理解对方的成年人。

外公关心乔的病,对女儿女婿脱口而出的却是傲慢和自以为是的幽默;舅舅和舅妈本身就存在根深蒂固的情感矛盾,他们关于乔的每个争辩背后都不过是二人对原本问题的互不谅解;艾莉森和保罗的所有争吵、指摘以及二胎问题造成的巨大隔阂,来源的养分都是彼此坚固的爱,可爱不能消逝混杂沟通下的互不理解......又或者和乔一样,无法顺利开口说话,继而不再表达的姐姐丽贝卡。

青春期的姐姐因为乔的自闭症,长期处于被父母忽略的状态。

学校表演,恋爱受挫、同学嘲笑,当一次次走进餐厅,在饭桌前说的话无人在意,没有应答后,她选择一个人默默地远离亲近关系的建立。

就在每个人都自说自话,以幽默和自闭症回避矛盾,可回避不代表不存在,它随时在下一秒爆发,家庭关系岌岌可危之际,乔失踪了。

这家人终于暂时放弃这种以自闭症为由的互相捆绑和指责,所有人都出动寻找。

外公莫里斯对着山谷跑调地唱出乔喜欢的歌;大家在溪流旁一件件分析乔收藏的玩具;刚经历过争吵的保罗和艾莉森向上帝发誓愿意改变自己;保罗注意到姐姐丽贝卡这段时间的困扰和心事;总是因为感情和工作争吵的舅舅和舅妈开始合作...对生活点滴的回忆中,他们想起乔是一个那么可爱的,带给他们很多欢乐的“little boy”。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竟然都忘记了这一点。

大家也在合力中意识到,这个家里最大的问题不是自闭症,而是沟通。

不恰当的沟通、过于急迫的要求、对家人真实情感的忽视才是造成他们每一天鸡飞狗跳的真凶,丢掉过度的自我保护和傲慢、坦诚彼此的善意后,生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最后他们在姐姐丽贝卡经常呆的巴士站找到了乔,一家人也找到了合适的沟通方式。

大家彼此拥抱,卸下心防地在客厅轻松地喝酒聊天,乔舒适地坐在暖气扇旁,脸上是安心且恬静的神态。

尽管有些问题依旧存在:乔的自闭症,保罗和艾莉森关于二胎问题的不统一,舅舅事业的不顺利,外公新感情的波折......但相信一家人学会像打乒乓一样有来有往的沟通后,带来的凝结足以抵御未来会遇到的麻烦和挑战。

 3 ) 为什么不承认心理疾病是病

中间看得我也自闭了,家长无疑是爱孩子的,可方法没用对,却在间接害孩子。

想起我妈妈总说的一句话,我是你妈我那么爱你我还能害你不成?

我当然知道她很爱很爱我,也一直用她的方法来帮助我。

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永远只是自己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却不愿意问问孩子喜欢怎样……万幸剧中大人意识到问题所在,愿意帮助孩子走出来,可还是有想当一部分家长,根本不把心里疾病当成病,只觉得他们是矫情……突然觉得自己好好的长大真的不容易。

遇上不明事理的亲人尤其父母,真的太难了,再加上他们的固执己见不愿承认更不愿改,觉得自己高孩子一头,没资格管教自己,硬着脖子也要错下去……太强势的父母对孩子控制欲也很强,活在这样的家庭下,孩子也很累吧,总是听到命令式口吻,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说回剧情,男主的姐姐真的好好,我也想有一个这样的姐姐(*´﹃`*)不过父母知道孩子有自闭的反应后我气炸,不肯承认孩子的病,一味的想证明自己的孩子是正常人。

以及见治疗师后,一开始不肯听医生的,因为医生说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做错了,他们便开始生气,动怒。

这段看得我十分压抑。

唉。

希望人间可以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相互理解吧。

 4 ) 想不出标题很尴尬_(:3」∠)_

看的时候很难受,但是却无法指责任何人。

英剧总是这样,谁都不是全然无辜,但谁都不是心存恶意的。

故事从e2开始渐入佳境,每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弱点渐渐显露,让人觉得Joe自闭不是没有原因的,不单单是家庭环境,还有遗传基因。

个人觉得女主的家族的心理状态都有点封闭,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最重要的,整个家庭都只专注于Joe的心理疾病,却完全忽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其实我觉得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觉得自己的孩子性格有缺陷不断想要纠正他,但其实往往这些缺陷是源自于父母的。

所以以后如果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会先让自己做一遍心理咨询。

以及关于自闭症的小孩,真的希望他们可以被世界温柔以待啊(;д;)真的,能不去打扰他们的世界就已经是最大的温柔了!

 5 ) 评论

他比别的小孩,行动迟缓些。

听得到讲话,却分辨不出词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那些渴望的笑脸所提出的要求。

大人们的迫切让他觉得困惑,只好听歌。

听歌,躲在音乐里安全又快乐,他甚至能准确的讲出每一首歌的年份与创作者。

只可惜,这并不是一个讲述天才神童的故事。

生活里啊,一颗钉子,要比荧幕上的一颗炮弹疼痛太多,这对普通的父母怎能够眼睁睁的看着,看自己年幼的儿子要用漫漫一生去承受这份自闭症带来的难以遮掩的“不一样”?

 6 ) 当案例看的

这个剧集讲的是一个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

【孩子】Joe在2岁时被家人怀疑有听力问题,但检查发现听力正常,治疗师也跟他们说孩子没问题。

5岁的时候,Joe是一个酷爱音乐的男孩,随时随地带着耳机。

随便哼唱一句歌词,他能说出歌名、时间和演唱者。

每天清晨,他会独自一人外出散步,然后被外公工厂的工人用大卡车送回家。

他对游戏的指令不敏感,所以他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参与规则很强的游戏。

被人勉强,情绪紧张的时候,他会大叫大闹。

这时候,他爸爸会过去,唱起歌。

然后他就好像被重启了一样,心情平静下来,能够合作了。

别人问话,他会一字一顿地说“Let me see”,然后经常就不回答了。

有时候,通常是在他心情不太好的时候,他会重复对方的话,这样就避免了其他可能需要的回应。

他开门时,需要先关一下门,再开,然后再进屋。

除此以外,Joe并不算一个特别异常的孩子。

他也能听从父母的话。

虽然不喜欢接触,但温柔地对待他,他也能温柔地回应。

直到5岁,因为舅妈的提醒,他才被诊断出autism spectrum。

在被诊断以后,向来对Joe还算听之任之的父母开展了一系列行动,试图改变儿子的命运。

【家庭】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一大家子其乐融融,不争不吵,也都爱着孩子。

家庭的交流方式是相互攻击。

这种攻击都掩藏在幽默的名下,而这种幽默的攻击让每个人的感觉都更不好。

家庭气氛是压抑的。

母亲是一个强势的人。

在她心目中,她想要的,就一定要达成。

她会对其他人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罔顾别人的需要,罔顾法律和成规。

她不太能由心体会别人的感受。

她也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会对她不满。

在确诊以后,她在度过一段长期的“deny”阶段后,恶补了自闭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她努力希望孩子学会社交,也很恐惧孩子被打上标签后,被整个社区歧视。

父亲有读写障碍。

他对孩子的感受更加敏感。

在孩子诊断之前,他已经无师自通地发展了一套应对孩子的方法。

但在诊断之后,他一度放弃了这些方法,因为他认为它们将不利于孩子融入社会。

正如后来的治疗师所说,父亲做得不错。

但有时候,爱得太深就容易过分迁就。

父亲处理悲伤事件的方法是不提它,以为不提就能让孩子自然忘了痛苦。

有趣的是,母亲正相反,她担心Joe因为痛苦的离别而更加封闭内心,因此粗暴地反复地刺激他,要他承认他伤心了。

学校老师建议他们可以用图片故事的方式和孩子谈心。

他们都并不接受(母亲出于礼貌接受)。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好的建议未必是管用的。

没有看到过程,没有看到结果,并不指望人能从一个建议中直接改变。

姐姐始终认为Joe不需要改变什么。

因此,她也更能链接到Joe的心灵。

姐姐本身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第一季里面出过一些小状况,但她有给力的舅舅和给力的继父。

微博上,一些做自闭症科研的人和尹建莉曾经吵得不可开交。

前者坚持认为自闭症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没关系,认为自闭症源于父母的冷漠或者强势是对父母的污名,而这种污名不仅伤害了父母,也给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延误治疗。

后者则称自闭症很多是被误诊,很多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其实是由于父母出了问题。

父母改变后,孩子自发地就正常了,而ABA等行为治疗,则伤财劳命,反而切断了亲子之间的链接。

我个人的看法是,孩子的先天是很重要的。

但后天一样影响孩子的神经和心理。

作为父母,如果不能接纳孩子,或者长期忽略孩子,或者家庭氛围长期有压力,孩子有类似自闭的表现也不稀奇。

即使是同等自闭的孩子,也有的因为父母的爱和耐心,学会为人处世,有的则因为否定或听任,而需要一生寄人篱下。

这个剧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反观自身。

看剧的时候,很不喜欢这样的妈妈,但又隐隐觉得她身上有我自己的影子。

当然,我的问题主要不在于强势,而是冷漠。

爱的给予时收时放,我猜孩子会有点受不了。

 7 ) 可爱,生活的本质可爱

这真是我追过的最可爱的剧。

最后一集joe走丢了,当爸爸妈妈外公全家全市市民一起找他的时候,joe的家人才意识到这个孩子只是个自己shall have 的儿子,而不是一个因为有了自闭症想要去治愈他的一个与正常不同的孩子,只有在这一刻,大家才开始回忆joe的日常点滴,试图找寻线索,也就在这之中,他们才知道joe的可爱。

只有找到了joe全家躺在一起,他们才开始面对自己拥有的生活,而不是去追求虚无的与他人一致的正常。

面对现实其实正是最难的东西,而往往就连最亲近的人也对现实抱有不同的看法,站在自己的观点里脱不出身,以自己的想法去评判别人的处境和困难,永远无法得到一个恰当的解决办法。

 8 ) 一部自闭症的影片

这是一部关于儿童自闭症的影片,我是被这张海报所吸引,很喜欢这张海报上的小男孩,长得太可爱了。

小男孩在影片里叫乔,乔的姐姐也很漂亮。

妈妈很焦躁,有点急功近利。

很高兴的是这部影片中几乎没有出轨什么的乱七八糟的感情破事,爸爸也没有因为妈妈的各种独立特性专横而因此出轨或者找别人寻求安慰。

唯一出轨的就是舅妈,但也都是一笔带过。

 9 ) Joe的演技炸裂哟 让人心疼 但又非常真实的反映了这些人群

我真的太喜欢Joe了 可爱的没话说,他并没有病,他只是和别人不一样,看到妈妈告诉他和别人有些不同时,Joe说:I'm sorry,I'm so sorry 真是心酸哦 。

这小演员演的真好,完全诠释了自闭症得孩子是什么样,同时也是告诉那些家长不要总是试图去掰正或是强行治疗,而应该慢慢去接受,融入到他的生活中,以他的想法去思考,感受他的生活,以他的视觉去感受这个世界,也许并没有那么糟。

总之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剧,大爱Joe~ 眼睛好漂亮 肚子好可爱~ 好想抱抱他

 10 ) 剧名翻译得好烂

觉得剧中每个人都只是看到了部分真相,妈妈只看到了Joe需要找到表达情绪的方法,于是一味的Push 他,爸爸只看到宝宝不喜欢被步步紧逼,姐姐觉得弟弟就这样没什么不好的,但是她不用考虑弟弟长大了还这样就不再可爱了。

看弹幕每个人都觉得妈妈太偏执太自我,包括我也好想把她从视频里揪出来骂醒她,但是看到后面我反而觉得她才是那个一直在解决问题人,虽然并不得法。

Joe不见了她向大家描述他的病情的时候让我觉得好心酸,她一直强调不想让Joe这么小就被人贴上异类的标签,因为她不想让Joe长成像Ralfh 一样的孩子,被人歧视被人作弄。

看到Louise 的那一刻我理解了她的心情,小镇虽小人言可畏·······一直没看懂的反而是舅舅舅妈到最后都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分开。

《相对无言第一季》短评

三星半

7分钟前
  • 多谢公公指点
  • 还行

最爱Joe、姐姐和小gay哥!

8分钟前
  • 款冬君
  • 力荐

以爱之名的捆绑最让人难以挣脱

11分钟前
  • 八月鹅卵石
  • 力荐

Let me think

14分钟前
  • 岛大汗
  • 推荐

好真实的情绪 英国大村清冷的空气里有家的温暖 以及被爱捆绑的焦躁 把吵架的句子都抄小本本上背起来 以备不时之需

18分钟前
  • feeling
  • 推荐

家庭可以烂透,甚至毁了一个人,但无论走到哪,家庭是一个人的全部,此生都决定着你

21分钟前
  • 哆啦没梦
  • 力荐

少掉的一颗⭐是家庭矛盾给我的压力,是那种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后遗症,所以全程都是捏着一颗心在看。但英伦摇滚真的是优秀的,尤其现在means a lot to me。人与人的沟通真的很难,要注意方式,注意保护那颗颗脆弱的心。当然,是对你重要的人。

25分钟前
  • 没头脑才高兴
  • 推荐

4弃。看得烦死了,这是把自闭症的锅整个甩给家族了么,小孩大部分时间发病都是在家人争吵时。乍一看似乎是一部关于自闭症的剧,然而小男孩戏份并不多,大段情节都是关于这家人的各种烂事,而且过多床戏,一家三代,每一代都动不动就滚床单,各种情形下的正误不明的滚床单,有必要?家人性格还很差,谁要看你们这破烂家族的一堆糟心事啊。尤其讨厌小男孩的父母,都什么人啊,表面似乎关心小男孩,实则霸道又无知,后面还讲到此妈上学时就是专门欺负班里同学的霸王,怪不得这么讨人嫌。家里提到当年小霸王时还云淡风轻一点羞耻心都没有,三观歪得很。

27分钟前
  • 雨宫萤
  • 较差

你以为讲的是一个自闭症小男孩,其实每一个人都好有戏,太真实了。

30分钟前
  • 夭夭
  • 力荐

群戏很棒,题材很棒,bgm很棒,我觉得很多家庭都能从其中看到一点相似之处吧

32分钟前
  • Long&Prosper
  • 力荐

看至第一集后弃

34分钟前
  • 你哪天离开
  • 较差

抛开自闭症,家庭里每个人互相自以为的幽默笑话,真的想带上耳机。

38分钟前
  • Nomu
  • 还行

BGM蛮好听的

41分钟前
  • Butterhole
  • 还行

不单单看到了一个自闭症儿童,也看了一个家庭里的各异争执。

42分钟前
  • 胖墩儿
  • 力荐

不好看

45分钟前
  • 积极向上
  • 很差

非常好看,每个人的演技都像开了外挂。更多的让人反思的是沟通。真正的有效的沟通。日常生活里,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强加给对方的“关怀”,抽离开来看,确实会让人透不过气。

50分钟前
  • Bien_月半芭蕾
  • 力荐

没看下去

54分钟前
  • 越百川
  • 还行

The A Word Season 1 (2016)

57分钟前
  • dac
  • 推荐

太喜欢这部剧了 有时候觉得和babyJoe有共鸣 把自己沉浸在一个不需要说话的世界里 / 真实 痛苦 幸福 以及温暖 / Max是一个演技超棒的小可爱!最喜欢听你在片头唱歌 / 季终一家人都睡着了 babyJoe睁开眼睛唱着secret heart 我喜欢这一幕

58分钟前
  • 鲷鱼烧
  • 力荐

英国人表达自己热爱Britpop会有很多种方式,可能这部剧所表现的这一种最特殊

1小时前
  • 朴九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