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 再看一次港产片粤语版《三岔口》。
给一个4星感觉确实给高了,但是这是一种情怀。
主角无非就是 幻想症警察孙(郭富城),雇佣杀手(吴彦祖),洗黑钱大佬(罗嘉良),变态律师(郑伊健),还有一个串起人物关系的的女主角(李心洁)。
然后外加一大帮大佬级别配角,宁静,曾志伟,于光荣,林雪等。
郭富城凭借此片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的确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动作片,给郭富城的文戏还是很多的。
尤其是得知自己前妻死了,没踩刹车,那段文戏,哭的令人动容。
《三岔口》叙述方式是不断的铺垫,穿插在电影情节中讲述过往,随着观众继续的观影,然后把一个个谜底的过去和未来一层层揭秘开来。
包括最后解释为何杀手对警察孙这么好,在结尾也讲了一个原因。
其实不明白为啥叫《三岔口》,电影里没说明白。
但是上了维基百科后解释到,大意就是这个几个人的人生充满了未知,随便一个岔路口都会影响自己一辈子。
如果警察孙不执着找寻前妻,如果杀手停止杀人,如果洗黑钱的不去反抗更黑的大佬,如果变态律师不变态杀人,那么他们是不是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2005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演员 : 郭富城(《三岔口》) 、最佳剪辑 俅志伟(HKSE)《三岔口》 、最佳摄影 潘耀明(《三岔口》) 。
可见,本片还是质量过硬的,就是剧情太复杂,要反复咀嚼才看得明明白白。
郭富城的演技的确有质的飞跃,表演很到位,获得最佳男主角名副其实。
最喜欢轮胎滑动的那个镜头的设计随着刹车踏板的松动,车子逐渐往后倒退,主人公的感情也最终爆发,很有冲击力
一边对法律和正义有信仰,一边又不得不为了债务问题而为自己都痛恨的反派服务。
他在正义与黑暗中挣扎,夜不能寐。
于是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法律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持续寻找失踪十年的女友无果,被告知女友已死时瞬间失去了生的动力,可他依然偏执地相信女友未死,最后甚至要调岗到失物认领处,来让自己第一时间能够得到线索。
不论是正义的律师还是正义的警察,都有残酷的现实也无法动摇的信仰,活得极度偏执又累到无法喘气。
反倒是杀手,在克服了第一次杀人时的恐惧和犹豫后,活得自由自在。
但他犯了杀手的大忌,利用雇主的秘密勒索了一大笔钱。
但钱不是他的目标,他只是想用秘密警示一下想杀他的雇主。
他以为他自由到自己的命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但他最终的命运也是死在杀手的枪口之下。
杀手看似最自由,但实际上个人生死完全受人掌控。
谈不上多有讲解,这片出很久了(2015),很多剧情解释与解读已有很多豆友短评、评论。
比如下面这位豆友的观点,我基本上观点一致,包括素芳=何定这个较大争议的看法,对结局谁人杀了吴彦祖与宁静,我有不同看法,就单独评论记录下。
豆友 Seven叔 的评论链接,我也留下了短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230867/————————————————————————————原评论:最后一点错了,其他都正确(口误)。
改为是有自己的看法。
01:37:35秒可以看到,吴彦祖头部并无伤口,伤口在脖子处,或者说是下巴。
而何定(素芳)是头部右边有伤口,左边没有。
我已经上传了截图,可以瞧瞧看。
若按原说法,是杀手狙击枪击杀两人。
1.为何吴彦祖头部与何定不同,头部没有化妆血迹,血迹反而从脖子下有。
2.何定又为何是右边有血迹流血,左边没有。
(好吧,或许是左边化妆,观众看到也不明显,所以化右边,不觉得这很勉强吗,我截图都能看到整个头部了)。
3.为何吴彦祖问真名,下个镜头才有开枪声。
至于为什么吴彦祖杀何定,因为问何定真名,何定还是不肯说真话(自己是素芳),是因为得不到你的心??
限于电影剧情,这个我也想不通,有机会看当年剧本吧。
吴彦祖杀何定再自杀的看法,最多人晦话的一点:枪在哪。
我没法解释,我甚至很怀疑当时那个年代(2005)的电影,有没这么严谨、逻辑完美无瑕。
毕竟同时代的影片,虽很多佳作,不也有很多无用情节、漏填伏笔的情况吗。
我更倾向于:剧本刚开始的按素芳=何定的设计去拍摄的,所以才有一开始的各种暗线、隐晦线索(何定接到郭富城电话后笑了、何定吴彦祖聊天沉默伏线)。
后面拍着拍着就中途改动了。
1.可能是导演当时转型风格,发挥不稳定;2.更大可能是限于电影时长,这段剧情拍摄出来篇幅长,且对结局作用没什么意义,真拍出来结局超级不好圆。
你们可以想象出比现在更好的结局吗。
这个很致命,很多电影都是受这个限制。
(主路线4条,演员众多,影长1小时40多分减去开头结尾,能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成功都不错了,结局能不烂不错了吧)3.也可能是资金吧,按当时的年代,我看了下预算,不是大片的档次。
导致拍出来的结果:各有个说法,各有各解读,各有各的证据。
文无第一,武有第二。
看电影,不就是图个娱乐吗
在痴汉我眼中,阿祖硬朗的轮廓中既可以天然透出带着肉欲的邪气又能混合天真的孩子气,比起美少年系或者钢铁硬汉系,暗黑系才是这枚帅比最美的归宿。
所以在看过的阿祖的角色里,个人最最钟意《三岔口》里的杀手形象。
本片最大亮点应该就是演技爆表的郭富城与阿祖场追逐戏了,英雄迟暮的孙哥哥与飞扬轻狂的年轻杀手强烈对比,每次重温都觉惊心动魄超级过瘾。
为郭天王的演技和阿祖的颜值也得加一星啊。
《三岔口》这部电影在电脑中放很长时间了,都是朋友一句提醒:“有郭富城的电影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迟迟不敢看。
昨天电脑死机,上不了网,就给了我时间去看它。
之前也听别人说不太好看,但是人各有不同嘛,我还是要屏除这些,自己好好的看一看。
我看这部电影,跟李心洁有很大关系,是因为她我才可以有那么强烈的欲望去看。
不知道以前的心洁会不会演戏,只知道她的大眼睛很漂亮。
而且那时的她是短发,简直像个男孩子一样,又瘦瘦的。
现在变得很女人了,看《救命》看到让人怜爱不已。
看《三岔口》的剧照,她一样漂亮,这才吸引了我。
我想这部片子应该叫“十字路口”才对。
讲述了四帮人的经历,在同一个交点。
罗嘉良和他儿子、宁静和吴彦祖、郭富城和李心洁(素芬)、郑伊健和李心洁(艾美)。
在我看来,主角就是复杂的三个人,可是影片一开始就不停的在字幕上闪过一个又一个的领衔主演的名字,真是害怕冷落了谁。
陈木胜的片子以前看像《双雄》都是那种在打打杀杀间带着十足感情色彩的电影,这次也不例外。
安排了郭富城、郑伊健和李心洁之间复杂的关系,这也让我对郭这次的角色非常同情。
我觉得他也是演出了这样一种心情的,10年,找自己女友10年。
其实她已经死了,但是他没有看到尸体,所以从没放弃过寻找。
直到他见到了艾美,以为自己的女友只是失忆,所以他一直跟着她。
而当吴彦祖告诉他素芬已经死了时,他又完全的绝望了。
爱一个人,可以爱得为她而生,可以爱得为她而让别人生,这是很了不起的。
虽然他是有些把艾美当素芬,当艾美为了救自己的老公而说出“我也找了你10年,我也痛苦了10年”,他融化了。
他伸手出来要拥抱这一瞬间,可是,那是假的啊!
好在李心洁这个角色不是失忆。
因为我觉得失忆是一件很不负责任的事,虽然谁也不想。
但是对自己的过去,对自己过去的记忆里对自己好的人,是一件极不公平的事。
看到郭只能在李的家门外啃着面包,眼睛却盯着那样的灯光,那是温馨的光芒,却不属于他。
我哭了,这是我看完整部戏唯一哭的地方。
结局时郭说:“总有一些人是找得到的!
”我又想起了一句话“被人找是一种幸福,无论你欠的是情还是债。
”真的,到这时,才把这句话的感情体会到。
其实里面我最喜欢daniel吴的角色,作为一个不听话的杀手,做得很自由。
只是,杀手做得再自由,生死也不是自己选的。
所以最后他和定都死了,但我觉得这是应该的,也是最好的结局。
“黑暗中的惺惺相惜”不记得是影评还是预告来的,反正我当初就是为了这句话去看这部片的。
当时看完之后觉得被骗了,黑暗倒是真的,至于惺惺相惜,完全没有看出来。
前两天在电影频道又看这部片,随便看了一下,感觉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好歹郭天王还凭这个拿了影帝。
这部片的名字还是有点奇怪。
如果说是借京剧中的《三岔口》,完全找不到两者之间有任何相似或暗合的地方,如果说是表达一个人生的选择,我个人觉得三个男主角都是死路一条,没得选的,所以只能说是导演故弄玄虚了。
说是三个男主角,其实只有郭富城一个人的角色丰满一点。
从整个片子来看,郭富城的表演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把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演得很莫名其妙,还是非常符合片子的整体思路的。
不过在车中发呆那一段,我总觉得有些做作,大概有一分钟左右的特写吧,让人感觉他很卖力,但是效果并不好,想想梁朝伟在《无间道》里面看着黄秋生尸体的眼神,就知道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我想影帝的头衔就是他进步的一个肯定吧。
吴彦祖还是跟以前差不多,邪邪的帅,但是帅得过了头,感觉就是在背台词和摆pose,远没有《旺角黑夜》里面那个傻傻的年青人来得干净利落。
至于伊面,个人感觉看他表演就像喝白开水一样,一点味道都没有。
其实这个片子里面,他应该是最挣扎的一个。
从律师到杀手的心路历程,以及最后的精妙布局,都是大有可为的地方,但很可惜完全浪费了编剧的一番心意。
说到编剧,我觉得影片的情节还是做得有可观之处的。
三个男主角都在挣扎,警察也好,杀手也好,都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光明。
没有凛然的正义卫士,没有酷毙的杀手,现实生命的痛楚让每个人都沿着自己的轨道滑落下去,挣扎也没有用。
所以到最后,杀手被杀手杀了,警察去看守太平间了,律师坐牢了。
看上去很有些宿命的味道,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他们都得到了心灵的安宁,这也算是有些积极的意义,港片有时候有些意味深长的地方,就在这里。
生命是一个光暗交错的过程,选择光明或是黑暗,其实就是你我面前的三岔口。
人生也是个多岔口,不知往哪边走的迷茫如影随形。
今日回看这个戏,剧本何其扎实,结构与立意多么的超前,记得在当时,《三岔口》引起了了媒体不小的争议。
舆论说看不懂影片的立意,尤其是吴彦祖这条线。
今天回看,那么的清晰,真是感慨良多,这么多年既然没有人夸过郭富城的演技。
自从这比电影之后,郭富成就以演神经质,神经分裂患者而见长了。
不服就横向对比刘德华的演技。
之后的港片都很难见到这么扎实的剧本了,我们清晰的看到这十几年来,港片由精工细作,到快产快销的粗制滥造。
在文本上死了,整个行业都会跟着走进深渊,万劫不复。
这一点跟电影工业化成熟到熟透到溃烂的必然过程十分相称,俨然现在好莱坞的缩影。
《三岔口》也算香港上半年的一个大制作。
演员阵容不错,郭富城、郑伊健、吴彦祖、曾志伟、罗嘉良、李心洁、宁静…… 陈木胜导演,一看即知是动作片。
同时,也请不要期待感情戏。
此人出了名的在感情戏上没作为,想想《双雄》。
《三岔口》也差不多,动作不错,感情平乏。
名为《三岔口》,却与京剧无关。
据讲是几个男人面对人生三岔口,牵强的说法。
故事并不复杂,无非是港产警匪片的惯常套路,好人像坏人,坏人像好人,外加一个似是而非的结局,如此而已。
以至于任出来以后大呼不好看,说,它要表达什么呢?
中年人精神压力大?
笑,哪那么复杂,精神问题不过是噱头。
动作片嘛,及不及格主要看动作场面,所以我觉得还不错啦,起码看完不会觉得太无聊。
演员的表现好过影片本身。
海报上三个男人头,郭富城是绝对主演。
我对伊并无兴趣,不过还是不能小看伊的号召力,我的一个女朋友就口口声声为了郭而要看片。
之前一直有传闻,郭富城不喜剧中扮相。
果然,一照面就是身沾血迹,胡子拉扎的颓废样。
女友失踪十年,不肯接受现实,性格怪异,与上司关系不佳,证人当面惨死,总之,不是什么光鲜角色。
导演说伊在片中的表演可以拿奖,本来以为不过是宣传伎俩,看完倒觉得评价也不算过分,真的还不错,满抢眼的表现。
知道女友死亡的那场戏。
十多年的小小期望终于落空,人瞬间崩溃,失去所有力量。
车顺坡面滑落,被人撞来撞去,人滑到在卡车下也不自觉。
唯一记挂的是嵌有女友照片的小小匙扣,狼狈地抓回,小心翼翼放在胸前口袋,不放心,再拿出来看,再放回,一颗心才仿佛归了位,大口大口用力呼吸。
突然想起《龙凤斗》里刘德华费劲心思演戏给郑秀文看,猜到和确实知道真的不一样。
郑伊健的角色是意料中,没有太多发挥,没惊喜,不过也OK。
李心洁依然瘦得惊人,但,往往小小身体中蕴藏的力量不可估量,于是也就有了最后一场救人戏。
任说,她反应未免太快,不像真的。
哼,大男子主义。
永远不要小瞧一个女人救心爱男人时的决心和爆发力。
曾志伟,一部戏有他永远多几分看点。
起码,有他在的戏总差不到哪儿去。
宁静比《借兵》里优不少,那真是部烂戏。
吴彦祖的戏开头看很奇怪,最后的最后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有些故弄玄虚的味道,然,还是喜欢编剧时空交错的创意。
再有,要重点说的是,吴同学真TMD帅,这也是我立定心意看片的大原因。
邪佞聪明,不可一世,放荡不羁,加上一张英俊面庞,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帅。
光是看他,已然值回票价。
不好意思 不及格 演员挺好 挺喜欢郭富城半坡溜车的那场戏 导演功力不行 故事也欠佳 亏了这帮演员了
看完窃听2看的此片,虽然年代差了几年但还是感觉到了港片的一些共同特点。总体还行,可以一看。
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吴彦祖
宁静的光头太吓人了,真难为帅气的吴彦祖了。俩人在菜市场里打架的场景不错。李心洁也很让人失望...郑伊健,木讷的造型,一直都不喜欢他。
陈木胜导演在那个时期一定是想转型,加强了个人风格,但与同时期的杜琪峰横向对比,拍成这个样子真的是才气差了很多,太直观了,典型的画虎不成反类犬。整片线索凌乱,人物流于表面,短短一个半小时想把每一个人都说出深度,做的不太好,导致电影透着一股子不舒服。
有点寓意;六套又看了一遍,感觉不同了,之前看过的也没了啥记忆--1/10/2018
今天重新给这个片子打个分数,两星换成四星。可能当时还小所以有些看不懂。印象最深的仍然是郭富城的表演,很有内涵。尤其是最后的高潮,那种内心的挣扎,人性的自私,表现的很完美。
do it, it's your first time
警匪片都能让我看的睡着...
7分。故事很奇怪, 但是这么多NB的演员在一起的一部戏,还是很享受的。
男演员颜值并领衔排序,数到第四都是罗嘉良。罗嘉良第四?!然而他们要演的不是云裳风暴T形台,而是谋杀失踪三岔口?虽然个个演技均在线,与今日之鲜肉扎堆远不可同日而语,但以更高标准审视,这种美颜堆叠所造成的同质性和分神度,会在相当程度上削弱角色与剧情……真正看过之后你会发现,前面这段观察视角已是在往影片的脸上贴金!这故事编的,怎么说呢?郭想要讨回女友,吴想要讨回金钱,罗想要讨回儿子,宁想要讨回头发,而观众想对导演说:把我的时间还给我!两星半。
非常反套路的故事线,三岔口的意思大概是三个变态:吴彦祖、郑伊健、郭富城。你以为吴彦祖是个老谋深算的杀手,结果他只是个好奇心强的冒险少年。你以为郑伊健是个帮坏人打官司的斯文败类,结果他是个替天行道的冷面杀手。你以为郭富城是个痴情软弱的废柴警察,结果他是个心存执念的心理变态,他对失踪的前女友也更多的是不甘心而不是纯粹的爱。最后杀手输给了废柴,非常有意思的大反转,颇有回味。
可以看做是城城演技小露锋芒之作,其后拿影帝还是有迹可循的.
郭富城坐在车子里,车子倒走的画面,我哭了~~
有好点子却没拍好,郑伊健这糟糕的演技在郭富城吴彦祖面前活该红不下去。
明明可以表现的更好
每次电视上放都会看上一段,打斗动作都很好,感情线非常离奇。饶夏的海报也太不讲究了。
最近好像看了好几个郭富城的片子,于是翻出了这部《三岔口》,陈木胜的片子历来重文戏,人物内心的纠结并最终获得解脱,不得不说,郭富城演的很突破很突破
当年的男星密集效应,诺基亚多款新机型。其实故事底子不错,可惜在悬疑/动作/腻歪之间徘徊不定,致使哪一点都不够。如果缩小感情的部分,收紧节奏,加强悬念,应该还不错。
剧本过于煽情=_=不过一些镜头还是相当的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