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庄文强导演的《无双》,突然开始对港片产生兴趣,记起实验室的朋友曾经称赞《无间道》系列,而我居然一部都没有看过。
十一假期结束返校的高铁上开始补这经典系列。
从豆瓣评分已经可以反映三部影片得到了观众的极高认可,自然也不缺我这点儿称赞。
可一下子看完了这么精彩的故事,各位演员如此精湛的演技,互相飙戏,不写点儿什么总觉得缺憾。
《无间道》一共有三部,共同叙述了一个故事,第一部的故事讲述陈永仁的死,第二部更类似于前传,第三部则是最终的收尾,同时还有对陈永仁去世前故事的补充。
由于这三部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而故事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最终呈现的作品几乎没有大bug,前面的伏笔后续均能呼应,各个细节基本无错,可见制作组的用心与细心。
在好的剧本基础上叠加如此的诚意,还有演员们最棒的演技,这三部影片必然是经典。
看完整个故事,陈永仁与刘建明必然是主角人物,但此外,相爱相杀的韩琛与黄sir,斯文而又阴狠的倪永孝,护着陈永仁与黄sir的陆sir,戴着金丝眼镜而行事狠辣的杨锦鹏,还有两个Mary,李心儿医生,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极大的冲突,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故事的走向。
是这些均极具特色与魅力的人物构成了整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陈永仁与刘建华】两个人是相像的,均做了近10年的卧底,每天自己与自己演戏。
这样的苦楚与心酸二人最能体会。
然而又是极为不像的,陈永仁即使一直在黑道,心中却一直坚守“我是警察”的信念,他即使偶尔抱怨,但从心底里他愿意为了成为一个好人牺牲许多。
而刘建明不同,我一直觉得他是爱自己更多的人,被Mary姐拒绝后,既然自己得不到便毁去,这样的人是可怕的,即使刘德华饰演的时候人物脸上常带着和煦的笑容,但内心一定仍然是阴狠的。
做了许久的卧底,他不曾想过要做个好人。
直到女朋友Mary恰巧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与他类似的主角,他同时也面临着可能被揭穿卧底身份的风险,他开始思考,是否要做个好人。
我仍是觉得,刘建明想要做个好人的起由,仍是为了守护住现有的安逸生活。
而至后期,他看到同为卧底的陈永仁即使身处黑道,内心仍那么光明,可以大声无愧地说出“对不起,我是警察”,他一定是羡慕的,羡慕陈永仁的坦荡,而自己虽然看上去是个光明磊落的警察,内心却如此阴暗,以至于他在第三部中将一部分的自己想象为陈永仁,最终精神分裂。
陈永仁与刘建明各自卧底的分岔路口
叶sir去世,陈永仁在路边偷偷敬礼送殡
Mary对小说人物的描述恰是刘建明的内心
陈永仁问李心儿,我想,他想让喜欢的人知道自己是个好人吧【陈永仁与黄sir】黄sir让Mary姐杀了倪坤,永仁的父亲,在第二部末尾更是亲手击毙倪永孝,我想阿孝是倪家唯一让阿仁感受到亲情的人,我确实不懂,此后为何阿仁还愿意继续为黄sir做卧底,并保持了那么好的关系。
可能是阿仁心中一定要做个好人的信念,让他继续将卧底做下去。
看了影片我发现,阿仁大多时候是没有表情没有言语的,即使回复他人的问题,也是简单的点头与只言片语。
可能作为卧底,少说少错,维持一个沉默寡言但能干的形象。
只有在黄sir面前,阿仁可以回到真实的自己,埋怨责备,甚至有些孩子气。
面对黄sir作为生日礼物送出的手表,心里一定是开心的仍要说着你知道我平时不戴表的。
可明明之后每天戴着那块表。
是啊,平时需要演戏,应该只有在唯一知道自己卧底的黄sir面前,才能卸下提防与面具,展现真正的自己吧。
黄sir这是应该是玩笑话吧,可是之后他真的先输了
这里听说是黄秋生即兴喊了即将离开的阿仁,梁朝伟楞了一下也还是接着演下去。
两人的最后一面
阿仁真的很难得笑这么开心
黄sir坠楼,阿仁的眼神
这张纯粹为了对比突出梁朝伟的演技呀!!!
【黄sir与韩琛】第二部开始,二人还是朋友。
彼时韩琛只是倪坤的小弟之一,内心仍有忠义,也有相亲相爱的老婆。
随着老婆被杀,自己也差点被忠心守护的倪家所杀,他不再信任他人,与黄sir也不再能有从前单纯的情谊,二人更多的是相互试探、利用、对抗。
相爱相杀CP。
第二部末尾,黄sir将办公室中倪永孝的照片撤下,代替以韩琛的照片,新一任黑道Boss上马。
黄sir与韩琛发现自己身边被对方安插了卧底这部电影我真的要吹爆各位的演技啊!
梁朝伟,虽然仍有自身演绎的特色,但丝毫没有任何违和感,眼神、表情全部很到位。
在此对比下,刘德华饰演刘建华真的是被碾压的……第二遍看第一部更是加深了对梁朝伟的爱以及对刘德华的嫌弃(对不起华仔呀……)余文乐与陈冠希,两位年轻演员。
余文乐饰演的阿仁更加寡言少语一些,与梁朝伟赋予的痞气有些不同。
但年轻时有一份别扭与生硬也是可以理解。
某些片段也是有气势与帅的。
下一部我就要看《志明与春娇》!
陈冠希,真的是帅的!!!
第二部末尾的那一低头的温柔懒了没有截图……不只是颜,演技在众影帝对比下也蛮不错,虽略有生硬但也有蛮多亮点。
陈老师虽然颜已经不太能打,但我还是要跨一波陈老师的!
年轻的时候又好看又会唱歌还有演技,真是上天的眷顾啊!
黄秋生与曾志伟,吹爆!
对飙戏太精彩!!
吴镇宇,为了你我一定要再看一遍第二部,在倪坤去世后的晚上不动声色用几个电话解决底下人蠢蠢欲动想要反抗的那段帅爆了!!
后面戴着眼镜斯文又阴狠的模样就是小说中的腹黑男主角呀!!
黎明,第三部的出场让我惊艳,其实他的形象与第二部中的吴镇宇有些类似,但看起来更为文质彬彬一些。
第三部有好几场人物众多,黄秋生、曾志伟还有陈道明等老戏骨同台飙戏的场景,但黎明没有丝毫逊色。
(讲真第三部里面的陈道明还是蛮奇怪的!!
听着粤语再忽然听到国语,emmmmm……)极力推荐!
完!
首先,感觉那年的警校好像当年的无线艺人培训班。
无间道拍到最后,已经是在凑故事了,已经由前两部故事在了,所以故事在往下编就难免会磕磕碰碰,所以编导就找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陈永仁死之前的,另一个则是陈永仁死之后的,黎明和陈道明的戏其实是硬加上去的,因为在前面是丝毫没有铺垫。
所以编导总是努力在自圆其说,总之时空之间来回跳跃是不利于阅读的。
还给梁朝伟和陈慧琳加了一段感情戏,其实可有可无,没办法啊,戏不够感情凑啊。
倒是刘德华的角色还有几分值得探讨,刘德华这个角色到最后其实已经精神分裂了,他太想自己被社会认同,以至于他自己都不认同自己了,所以在片中,他将自己投射到了梁朝伟的角色身上去了。
看来,一开始站对立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无间道》系列真的不单单是警匪片而已,导演想表达的东西真的非常多。
《无间道》1和2是警匪与卧底的故事,惊心动魄。
《无间道》3则是加入了非常多的其他元素,两条时间轴同事开展,还穿插了以刘建明精神病视角的部分,所以如果对1,2剧情不是非常了解,很容易看晕,一定要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与事实不相符处于臆想,什么时候是正常时间轴。
从我的角度来说,《无间道》1是关于卧底的经典,《无间道》2是关于黑社会的经典(和《跛豪》《教父》相似),《无间道》3则是把所有的事串在一起,可以表达的东西太多,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阶段了,但单单论情节的变换,轴线的烧脑,第三部绝对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
1,一直作为隐藏轴线的无间道。
讲的天道轮回(昂...其实我对佛法不是很了解,无间道具体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说的道,是因果轮回)。
就像他们一直说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尤其是在第三部里面,时间轴线的安排,处处突出了因果联系,最后还是一段第一部的开局,一个轮回昂。
2,精神病的视角真的真的是非常的赞!
而且导演真的特别用心,每一个精神病视角切入切出,都有一些细节或情节上的提示,表明另一条线路的开展,让人并不是很无脑。
最后揭露刘伟明的实际所作所为,与他幻想中的对比,也让人唏嘘。
原来杨sir的许多作为,也是能够解释得通的,并不是非人的直觉与侦查。
记得前年的《暴疯语》,昂...也是精神病视角,但如果看过《搏击俱乐部》那就感觉《暴疯语》是渣渣。
因为《暴疯语》只说了一件事,那就是医生治疗病人。
但是《无间道》3不一样,这是包含了各个角色冲突,个人情感矛盾,还有错综复杂背景,和无比专业的侦查手段的电影,这样的疯子发起神经来才会有看点。
3,昂...里面貌似切了陈永仁和李心儿的相识片段。
甜到爆...这狗粮我吃了。
4,杨sir真踏马帅到爆,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真是可怕。
最打动人的还是结尾那会杨sir和沈澄唏嘘的时候,原来,杨sir也有沧桑感慨的时候。
那时候才真正树立起一个鲜活的形象,之前都太理想化了。
最后?!?!?!
其实我感慨不是很多昂。
只是看的唏嘘。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只是想做自己而已,却一步错,步步错。
突然想起倪坤的话“拿起容易,放下难”,最后他们还是死在了放下的途中,或许说他们从开始做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最后的轮回了。
在《无间道》第一部和第二部中,刘建明都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个机会,我想做好人。
”乍一听,好似他是因为世事无常而没有机会做好人,但细究起来,刘建明其实有很多机会。
这里梳理一下刘建明的人生轨迹。
在他还是个青葱小伙的时候,因为暗恋HD头目韩琛的妻子Mary而自愿加入帮派,成为混道的古惑仔,抛弃了自己的好人身份。
但结合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社会的风气,结合年少气盛的不成熟和冲动,这也情有可原。
第二个阶段,还是为了Mary,刘建明听从韩琛的安排,进入警校成为卧底。
在这段时期,他经历了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Mary之死。
为了让自己的丈夫成为香港HD第一把手,Mary派刘建明暗杀了原老大倪坤,从而引来了倪坤之子倪永孝的报复,此时韩琛却远在泰国,刘建明借机向Mary告白,这有点儿趁人之危的意思,但Mary断然拒绝了他。
在Mary准备飞去泰国的机场门口,刘建明坐在马路对面的车里给Mary打电话,Mary也看到了他,但Mary没有接听,转身走了,没走几步就被倪永孝安排的杀手开车撞飞。
这一段很有意思,刘建明坐在车里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他怀揣着被拒绝的恼怒威胁自己的心上人:你若不接我电话,我就不会保护你。
在这个阶段,他没有机会选择做个好人吗?
不是的,而是他不愿意为了没有回报的爱情做好人。
第三个阶段,也是导致刘建明精神崩溃的阶段——陈永仁之死。
此时,刘建明拥有了美貌的妻子(意外得知他的黑历史正在走离婚),即将出世的孩子,刚刚搬了宽敞的新家,他也立功升值了,前途一片光明灿烂,这个时候,也是刘建明对于“做个好人”的渴望最强烈的时候。
但在他“做好人”的路上,还有障碍——韩琛安排的其他卧底。
所以他殚精竭虑,步步为营找出了他们并一一杀害,而且还要快,这种高强度的压力对于他的精神摧残是很大的。
但刘建明没有想过,一个真正的好人,会做这些事情吗?
若真的幡然悔悟,想要从头再来,刘建明首先要做的就是自首,协助警方找到卧底,为自己的过往赎罪。
他想做好人,但行为上却是个侩子手,思想与实际的剥离让他的精神终于崩溃。
他得了精神分裂,将自己幻想成纯粹的好人——陈永仁。
刘建明不是没有机会做好人,他只是不想付出代价地去做好人。
在《无间道2》里,对政治的隐喻已经很明显,不管是香港政权的交替和黑帮势力的新头面人物崛起,都暗示这只是换个名头而已,本质性的东西是不变的。
在这最后一部续集里,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最终成为了无间道里最后失控的人物,证明了现实世界的无法走离和对身份认知的强行改变是行不通的。
陈慧琳在片里很漂亮,哭泣的时候总是最先流鼻涕。
在“无间道”的世界里,最开始是什么身份那么日后就会是什么身份,貌似简单,但是却蕴含了宿命论的意味。
end
这个系列说是港片最后巅峰,其实是回光返照如果第一部就及时收手,是类型片的经典。
可惜后面续了两部,还是在第一部很完整,原本也未规划后续作品的情况下,导致原本的剧情多了许多bug第一部 警匪片第二部 黑帮片第三部 精神分裂心理片这一部最精彩的人物自然是杨锦荣,亦正亦邪,极具个人特色,不过多少有些照着第二部的阿孝来刻画的。
你看阿孝,以为是没什么手段的二世祖,人家藏着呢,雷厉风行给你把事情办了;阿荣呢,你以为他是黑警吧,人家的确是有些不讲规矩,但是好警察也在做好事。
很多观众爱看黑帮/反派那些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不过也是很多编剧把正派人物写得过于呆板,阿荣则是给人一种爽感,好人也可以狠辣阴险,方式方法不重要,最后要促成一个好结果,毕竟你的对手未必光明磊落,你在那讲程序正义,相当于白送人头为什么还有媒体黑黎明演技,明明很强。
这么复杂的人物,也得有演技才能撑起来刘德华真的和谁搭戏,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个,给了他飙戏的空间,但演得像个破大防的疯子。
尽管当时的确疯了,但他认定自己是阿仁的情况下,行为应该是像阿仁一些,而非那样大喊大叫发了疯一样陈道明真的很尴尬,大陆演员和香港演员不是一个演法,年轻一代还好调教配合,这种上了年纪的戏骨基本自成一派,在其中真的是格格不入这类合拍片还是找大陆女演员好,毕竟女性角色多为花瓶,无足轻重。
男演员混在里面,不搭真的很尴尬陈慧琳这次成了唯一女主,可惜没有第一部亮眼什么六大影帝飙戏part,只不过是影帝级演员们同台,但那个台搭得并不好,整体剧本有些弱剪辑夹杂着顺序、倒叙、插叙,阿仁死前、阿仁死后,看得不仔细就很容易混乱因为刘建明疯了,加上他是第一主角,很多视角是从他这里来,所以会显得杨锦荣像个黑警,多少是一些叙诡刘建明一直是个坏批,路是可以自己选的,但他一直选择爆人头别人可能不会记住你,但第二名一定会记住第一名韩琛这一部搞阿仁的方法,也是上一部阿孝搞他的方法重演对于第一部剧情有许多细节上补充,这一点不错,但是补得越多,越容易出问题,有时候适当留白,反倒更加精彩。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种他们自己的解读所谓的想当好人,只是求个心安理得“对不起,我是警察”一语双关,他只负责抓你,后续的判你,以及你所谓的回头是岸重新做人,不归他管
从1看到3,感慨很多。
一心想做正直的警察的陈永仁被派去做卧底混了十年的黑道;而一心想混黑社会的刘建明也派去当卧底,做了十年的警察最后做到高级督察。
善与恶都在一线之间。
两个人都很不幸的饰演着与自己相悖的身份。
并且全心全意的投入。
两个人如果都混黑道,或是都在白道,应该会成为莫逆之交。
只可惜,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无间道3是无间道系列最难懂的一部,更多的是对刘建明心理的描写。
演技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看戏的看完都出不了戏,永远记得那一句:“给我个机会,我想做个好人”。
黎明,陈道明,刘德华三英雄惺惺相惜,来自大陆的卧底,却亲眼看见战友在眼前死去。
有的路选择错了,一辈子都回不了头,看看刘sir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唏嘘。
如此有能力的人,当初选对了路,会对社会有很大的益处。
杨锦荣必死的理由除了广泛说到的那几点,还有一点,杨在刘办公室抬头对着监控用普通话说了句“兄弟,你是对的”,如大家所言,这话是说给影子听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监控连着他自己办公室电脑,我想那个时候已经暗示了他会死,或者说他料到自己会死,甚至说为了揪出刘而抱了死的心:要钉死刘,一盘录音带或许并不足够,自己当饵,事儿才能成,刘才能死得透。
如果不是这个理由,我想不出杨锦荣为什么要对镜头给影子留这句话。
假设这个局做得完美且顺利,刘建明被抓定罪,结束后影子会来杨办公室看这段影像记录吗?
他和杨sir好去给阿仁上柱香庆祝揪出全部内鬼了,还看什么监控。
既然不会,杨锦荣好好说这句话干嘛,没有意义。
杨写报告最拿手,做到保安部头儿,他的思维和格局,他会自大到不小心被爆头?
他和影子一起做局,他不知道刘建明的精神状态?
正因为他们知道,所以杨才会去放录音带,所以刘才会入套,那么他会估不到一个精神出问题的刘建明在被压垮的最后一刻会不受控?
答案很明显,他知道,只是他要这么做。
所以,杨锦荣那句“兄弟,你是对的”是遗言,而他死,就是“证言”。
返回到阿仁死后第十天,天台上,杨锦荣对影子说:“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
是阿,有些事,要有人去做。
黎明和陈道明两个角色的引入,就像是一群牛斗了好久基本尘埃落定,结果这时候来了两头河马……韩琛卧底从两个变成五个,死去的角色纷纷回来表演过去以补全情节,特别是陈永仁和李心儿的故事好长,想做好人的刘警官一路挣扎求生,影片从警匪片变成心理学片子……故事算是挺有意思的,但就是装逼太多了……奇怪的对白,过多的配乐,算是一种想让人看不懂的逼格吧……大概导演也知道装逼遭雷劈,最终让全场装逼最厉害的黎明坐在高处跟人枪战被爆头。
这个故事已经让人看起来太累了,必须结束了。
其实,我是最不擅长写影评的,因为在感想和剧情之间,我总是容易顾此失彼。
赶头趟集看的《无间道3》,整体感觉不是特别好,因为在双线结构下,1个半钟头未免太短,刘建明的精神分裂交代清楚了,沈澄以公安的身份出现又显得太突然,直到杨锦荣死了以后,我还不敢相信他居然是个好人。
如果说,这些简单的片段就能托起“无间道”的内涵,就想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因为自己的目的犯过错,这是《无间道》里谁也不能逃脱的痛苦,未免太无力和苍白了。
当然,这部戏里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势力派演员对峙确实很富有张力,会让人不自觉的屏住呼吸,紧张的期待剧情发展。
唯一不足的是黎明,不是演技的问题,我觉得是定位。
他自己没有理解清楚杨锦荣是什么样的人,只是永远表情暧昧的在说一句小心。
导演以为可以用杨锦荣这个角色来混淆视线,造出悬念,可是太突然的出现和消失,反而让黎明都把自己迷失了。
难怪观众要认为这个角色是多余的。
沈澄这个角色也有一样的毛病,现在回想起来他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变换身份,过渡的意味太明显了。
好在陈道明有足够的个人魅力可以稍微掩盖这一缺陷,只可惜这两个角色还是经不起推敲。
这些是剧本和剪辑的问题,现在回到角色上来说。
梁朝伟在《3》中把陈永仁这个悲剧角色演成了戏里唯一的欢乐。
虽然做为卧底总是在出卖和背叛间获取信任,拿自己的血肉来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过是四个字,“我是警察。
”很少有人能像梁朝伟这样把隐忍发挥到这个极限,在他的眼睛里,什么都有,却也什么都没有。
看到他总是伤痕累累,会心疼,甚至会想叫他放弃;但是看到他受伤以后却还能夸张的说笑,在DR.LEE身边真心的微笑,会更心疼,只希望他过了明天真的就会没事。
梁朝伟的笑和眼神让我们一次一次忘记既定的结局,又看自己一次一次流完泪,继续生活。
到此为止,余文乐版的陈永仁变成一个断层,无法连接。
和他站在一起的DR.LEE,好象是两个世界的人。
陈慧琳可以把欢乐演绎的很娇俏,却不能把痛苦用平淡的压抑来表现。
众多影评一直在说《3》里DR.LEE是想帮刘建明的。
可是我看完以后,却觉得刘建明和DR.LEE更多的只是互相凭吊,对一个真正的警察。
在DR.LEE身上,感受不到无声蔓延的痛苦,只有一些对欢乐的追忆,其实谁都是如此,陈永仁才走了六个月,爱情的保质期还没过,没有经过时空考验的感情如何动人?
我只是为陈永仁可以安心的睡一觉感到欣慰。
刘建明在《3》里完成一个悲剧人物的命运轮回。
从他做为黑帮卧底却又想做好人开始,设想过的结局无非两种。
一是可以做一辈子警察,做他以为的好人;二不过是死亡,好象都是可以接受的,偏偏命运却给了他最残忍的道路,让他去体会无间道的痛苦。
如果说梁朝伟是在表情演戏,那么我以为刘德华是在用肢体来表现。
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刘建明是很有风度的人,有做好人的潜质,他要的,不过是宽恕和遗忘。
被遗忘的已经远去,他以为追查真正的内鬼就可以宽恕自己的罪过吗?
他在欺骗自己,他清楚,所以他分裂了,也许潜意识中他是羡慕陈永仁的——他是真正的警察,受到尊敬;他有DR.LEE,享受爱情……刘建明却只能站在对立面上,可以无限靠近,却永远无法得到,他有的,是生存和痛苦。
所以当画面定格在刘德华和梁朝伟之间时,总是最出彩的,可以感受到互补的希望和痛苦。
刘德华把他对杨锦荣的情感关系处理得很好,当他揭露了自己的身份,发现杨锦荣是一个光明正大的警察,甚至沈澄都是公安时,镜头推进,他脸上有轻微的抖动,眼泪非常迅速的滑下,他彻底绝望了,他可以看到全世界,却惟独没有他的位置,他只能给自己一枪。
也许,只有刘德华演出这样的角色,会让人多一些怜悯。
可最可悲的是,他活了下来,痴呆着,却忘不了陈永仁常用的莫斯密码,无意识的,在心底当自己是警察。
我想,这才是无间道里的终极痛苦,不过是想做一个好人而已,只有这样最简单却永恒的痛苦才更显深刻。
刘建明反抗命运,却跌进命运最深的旋涡。
我想起《看电影》上的一句话,“光荣属于人,胜利属于神。
”我们无法改变事情。
是事情改变了我们。
PS:关于《无间道3》的一点补充虽然之前对这片有些失望,但不失为一部可以看第二遍的好片。
几个主角的演技很好,略有偏颇,那也是剧本的问题。
而且,在看第二遍的时候,会发现人性,自私弥漫在整个片子里,差别只是有些人损人利己,有些人损人不利己,还有些人在不损人的基础上利己。
而我以为最成功,是用了蔡琴那两句歌,强有力的催泪瓦斯——“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
”一瞬间点亮所有的背景,每个人都变得富有温情,提醒我们,无间道只是我们心里一小部分的黑暗,我们,还是要认真的生活着。
再说说不足,台词最大的败笔在结尾,陈道明去拜祭黎明和梁朝伟。
他又重复了本片最精彩的台词,“这世界上往往是事情改变了人,人不能改变事情。
”本来到此结束余味无穷,可惜编剧生怕观众看不懂似的狗尾续貂,“可是他们真的改变了一些事情。
”他们真的改变了什么么?
发生的一切,还不就是人与人,人与事之间该有的一些缘分么!
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自大和自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
还有就是感觉服装上太刻意了,为了将杨锦荣这个人变得深沉、平静、难以捉摸,安排黎明带眼镜就算了,还要他永远穿着深色的衬衫,用平板的语调说话;刘德华则光亮新鲜露出他永远洁白的袖口。
看久了不仅觉得腻,又显造作。
什么都可以遗忘,哪怕只是暂时。
最后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港片
陈道明的译制腔太华丽了,总有种出戏的感觉……《无间道3》不该被粗暴标榜为商业圈钱的赶鸭子上架,而是真的在细节与叙事又打算尝试突破的良心作品。打碎时间,过去与现在交替,幻想与现实重合,警匪身份的扑朔迷离,无间道3是结构最复杂的一部,也是悲剧意味更沉重的一部。刘建明努力地想洗脱曾经的污点,可是在关键节点下意识的动作还是一枪爆头——他是古惑仔的这个特质早已刻入了灵魂。杨锦荣就像未做卧底的陈永仁,可最后依然没有善终。只有活着的人才注定承受着无间地狱的折磨。刘建明最后的摩斯电码H E L, 究竟是Hello还是Hell?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是等辈,当坠无间地狱,千万亿劫,以此连绵,求出无期。
勉强及格吧,这么多实力派演员也拯救不了这个烂剧本
嗯,怎么戴眼镜的都不自觉的感觉BT
续集有点狗尾续貂
8.2/10
政治正确之王。
越来越看不懂…
单独出来的话,还是完胜其余大部分的香港警匪片, 只不过在整个系列看来就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更像是为了圈钱+凑齐一个三部曲。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非常乱
那么多年过去了,角色扮演的心理惯性竟然在他们两个身上一点儿也不灵验
无间道 三部曲讲述了一个完整充满智斗的故事 第三部给整个系列划上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结局
第一部是写陈永仁,第二部写韩琛,第三部写的是刘建明,递进还是不错的,其实第三部只是对整个故事的查漏补缺而已,圆满的句号。
…两影帝的演技是我睡着又撑起来的唯一动力……P/s黎明看多了觉得演的有点木,不过一出场的时候杨锦荣绝对是我的型啊!!!!…………………
【B-】同样的一曲《再见,警察》,黄志诚和陈永仁的死都能击穿我的心灵,可为什么杨锦荣的死却只能使我尴尬?
无间道续集。“出来行,唔系你爆人地头,就系人地爆你头。”
新加的黎明自带阴冷惊悚气质,刘德华假想自己是梁朝伟的上身还魂也传神。
按照规律 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