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电影。
看了第一个镜头就知道这会是个好片子。
关于宗教,关于信仰的片子。
关于善与恶的片子。
关于上帝和魔鬼的片子。
一个人的信仰,究竟能有多坚持?
究竟能有多宽容?
宗教的力量究竟能有多神奇?
新纳粹党人,光头,戾气十足,虽然不说话,但是骨子里的不屑已经清清楚楚的写在脸上。
牧师的外表倒是让我想起《越狱》里那个真正的神经病人,只有他能看懂Michael Scofield身上隐藏的地图。
牧师和新纳粹党的第一次交锋,牧师赢了,四两拨千斤。
一个把苹果蛋糕作为目标的承诺。
我们面对的种种磨难,是来自于魔鬼吗,因为魔鬼想要检验我们?
就像那些来啃苹果的鸟儿,苹果里面生的虫子,甚至那致命的电击,这种种的表象就是为了阻挠我们去实现那个关于苹果蛋糕的承诺?
这一切真的像牧师说得那样吗?
来自魔鬼的检验?
他不信,那个眼神里满是高傲、不屑、冷漠的新纳粹党人,他不信的。
他挑战那个代表神喻的牧师,用各种方式,甚至拳脚相加。
可是那个看起来十分擅长中国八卦太极术的神父,却总是把他的暴戾轻松化去。
一个不信上帝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他信的是希特勒,所以他坚持,他甚至戳穿牧师最深的痛楚,很残忍,但是效果立竿见影,牧师垮了。
原来牧师之所以成为牧师,是有那么多隐讳之事的。
究竟是魔鬼的检验,还是被上帝抛弃的人?
牧师,开始怀疑了。
新纳粹党人赢了,希特勒对上帝的胜利。
可是上帝发怒了,面对那样的天象,再狂狷的人都要害怕了吧。
那可怕的一面,是魔鬼还是上帝?
牧师说,真的没有魔鬼,我们不信;如果你真的认为有,那世上就真的有魔鬼了。
魔鬼无时无刻在检验着我们,我们得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我们只是道听途说,这个世界就要变得忧郁而不适合居住了。
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牧师对所有人都不抛弃,对自己也没有放弃。
还有多少人,在把摩西出埃及、过红海的事情,在当做神话看?
全篇都是冷调处理,连让人为之动容之处都是冷冷的,一枪接着一枪,只有那个新纳粹党人举着枪愣在那里,哈哈,吓傻了吧。
当信仰这个词被限定为只有宗教信仰才能称之为信仰的时候,信仰便具备了某种神圣性,且被当作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的一类标准。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有信仰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是怎么认知的,这才是核心。
欧洲国家以及基督教信仰的国家对于宗教信仰的解释,以及这些解释对于信仰宗教的人有什么作用,不妨看看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
《亚当的苹果》是一部有着戏剧外壳的宗教电影,本片讲述的是一个叫伊万的神父如何帮助有着纳粹倾向的光头党人亚当改过自新的故事。
亚当一开始来到这个教堂后,第一印象是这个教堂以及教堂的人都是奇奇怪怪的。
常驻的有伊万神父以及一个喜欢酗酒的胖子,有着暴力倾向的巴基斯坦人,还有一个喋喋不休的老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当在这个教堂发现了不一样的秘密,伊万有着悲惨的遭遇,但是伊万却将自己的遭遇当作为魔鬼的干扰,亚当认为这是上帝在跟伊万开玩笑,而玩笑的背后,伊万在现实中的生命也所剩无几,因为脑子里长了瘤子,伊万很难活下去。
教堂里有一棵苹果树,伊万认为,当亚当用这棵苹果树上的苹果为大家做一个蛋糕之后,亚当就会得到救赎,而亚当不以为然直到意外发生。
《亚当的苹果》初看是喜剧,实际上当观众们仔细回想之后,就会明白,本片不仅仅是喜剧,喜剧只是外衣,更多的时候,本片用喜剧的外壳来完成了宗教的某种洗礼。
亚当信奉暴力,伊万则认为暴力无法解决显示问题,而他将现实问题归结于魔鬼的阻拦,伊万则认为这是上帝的玩笑。
两者的区别在于亚当认为上帝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而伊则对于上帝有所虔诚,认为凡是好的都是上帝的结果,凡是坏的都是魔鬼的干预。
亚当不以为然。
直到最后,伊万所经历的一切让亚当看在眼里,他才开始真正的反思自己。
而对于教堂里的其他人来说,伊万并不仅仅是一个絮叨的神父,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大家都知道伊万的故事,表面上也看上去都认为伊万是一个无聊的人。
但实际上,所有人对于伊万都有所依靠,他们依靠着伊万才能有活下去的勇气,才能不在现实中沉沦自己。
不论是酗酒的胖子,还是暴躁的巴基斯坦人,在伊万的存在的基础下,他们都能在教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且将自己不好的念头压制下去。
这就是宗教带给普通信徒的一种意义,你可以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只要你愿意遵从,这种理念就会在天长日久的浸润之下,找到一个可以让你形成某种习惯的方式 。
不论你相信与否,时间久了也就成为习惯了。
这似乎很好的解释了一些宗教徒们对于自己宗教信仰的真实看法。
而亚当跟伊万所经历的一切,以及亚当看到伊万所经历的一切后,亚当真正的做好了属于在自己的苹果蛋糕后,亚当才完成了救赎,这种救赎本身源于亚当对于自己所信仰的一切的见证,虽然本片有一些神叨叨的嫌疑,但更多的时候,改变生活的就是一些小细节的堆砌,在这些堆砌的背后,一切水到渠成。
《亚当的苹果》阐述的是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的板块,一个板块就是日常,当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甚至一个国家的日常被宗教信仰所浸透之后,即便是他们都没有办法做到虔诚,宗教也能完成对于这些信徒的影响。
欧洲上千年的基督教文明在之下的国家治理就是这样一个深层次原因。
正因为欧洲诸国对于基督教的信仰,当然,这些信仰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被动的强加,因为不信奉基督教的都被当成异教徒,异教徒是非常惨的,因为所有人都可以诛杀。
所以,在这种强加的潜移默化影响之后,基督教本身可以收获更多的教徒。
哪怕实际上他们对于基督教不屑一顾,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对于基督教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依赖的习惯,在这些习惯的加持下,基督教就成为了日常,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此形成。
此后,当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跟基督教联系起来后,就会有一种类似于亚当跟伊万的关系,将所有的巧合全部归结于宗教信仰的神迹,此后,对宗教信仰也就更加虔诚。
亚当原本是一个崇拜希特勒的人,但后来被宗教信仰影响之后,变成了一个比任何人都虔诚的人,所有的一切都形成了一个闭环。
因此,宗教的意义在于让相信他们的人活下去,让相信他们的人看到教徒的神迹,虽然这看上仍旧是有一种喜剧片的嫌疑,但纵观本片,这两个目的已经达到,影响已经产生,这也很好的让非基督教文明的国家的人看到了一个事实,原来宗教信仰的内核是可以被这样包装。
……你好,
丹麦电影总是让人有一种虐心的快感,这部悲喜剧就像一段冷笑话,有悲情却哭不出来,有喜感却笑不出来,这才是真正的黑色幽默。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你可以埋怨现实,但却不能回避现实,你可以质疑信仰,但却不能放弃信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心存爱意。
Anders Thomas Jensen严格来说更算个职业编剧,但其导演作品在整体北欧风格内是个独特的存在,既带有北欧的冷峻尖锐,却又有自己的幽默和讽刺,不同于之前奥奖最佳短片的玩味,本片用一种更大的隐喻包裹了善恶人性话题,虽然乍看起来,情节与冲突都不够富于张力,背景故事的铺陈也略显说服力匮乏,感化不能算太平滑,但始终能被轻喜的氛围带动,一帮面很熟了的丹麦演员也很给戏加分,不过虽然是个很好的宗教寓言,形上毕竟嫩些
在《亚当的苹果》里,有两个理智人。
一个是亚当。
亚当说自己是邪恶的。
他很清醒,思路清楚。
常常乱入的党派小弟对他的肯定,说明着他邪恶地很有智慧,很受他那一群人的佩服。
他说他就是邪恶的,是那个神父傻。
当他一遍又一遍地试验掉下去的圣经怎么会都摊在约伯记的时候,他是有些困惑的。
但仍然可以解释,这一页也许是神父自己一直在翻读的。
他抽了几包烟终于把约伯记读完。
这位聪明地邪恶,领悟了约伯记,去找神父,告诉他:圣经约伯记说的,是上帝恨你,所以拿走你的一切。
邪恶者只能在圣经里读出邪恶,这是不是编写圣经者——神本身的智慧呢?
“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明白,免得你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你。
”这一句先知以赛亚的经文,耶稣引用过,保罗也引用过。
邪恶成为邪恶者自己的路障。
正如自私成为自私者的路障。
没有人能见圣洁的主神。
不是因为神不可见,而是因为自己所选择的蒙蔽着自己的眼。
当世人一路叫嚣着:上帝在哪啊,显给我看啊。
没有人会觉得是自己看不见,而不是神不在这里。
因为这个世界仍然是在神的管理中,耶稣在新约里启示了神管理的黄金法则: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要如何对待别人。
路6:31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你喜欢邪恶,看到的就是邪恶,也被邪恶所对待。
你喜欢自我为中心,会发现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是自我为中心。
你喜欢诡诈,周围也似乎集结着诡诈的人,即使看到不诡诈的人,也会认为对方愚蠢而不与交往,久而久之,最终周围的诡诈也会作用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现象也俗称:你的外面没有别人,你的外面只有自己。
这样,当然看不见上帝,因为上帝不在邪恶中,也不在诡诈中。
亚当对神父的前几次真相揭露都是正确的。
这就像一个怀疑自己的种子被种下了。
最后当亚当自以为看清楚神父信仰的真相,揭露给神父时,神父的自我怀疑使存在脑子里多年的脑瘤发作,他仰面倒地,七孔流血。
为什么有苦难?
这一史诗般的问题,神父多年的抵抗,在一次次的揭露其他真相后,怀疑击倒了他。
亚当从他身上跨过去,像跨过一个被自己踩死的小强。
正如亚当给神父种下了怀疑的种子一样,与此同时,神父也给亚当种下了怀疑自己的种子:炉子烫到了手,那是魔鬼的阻挠。
旧炉子坏了也是。
神父搬来一个新炉子,在那一天被闪电击中也坏了。
亚当也开始怀疑,如果这一切真是被某一力量安排的呢?
他又走回到躺在地上流着血的神父旁边。
外面是电闪雷鸣的暴雨,掉在地上的圣经激烈地翻动好像在为神父悲鸣。
亚当走进暴风雨中:天空的闪电打在地上满地火花,闪电击中那棵苹果树,原本爬着梯子才能上去的苹果树像根小木棍一样折成两段,倒在地上的那段竟然在暴风雨中燃烧起来,烧成枯枝。
自然界的愤怒常常让人类终于感觉到:这个世界不是我的。
亚当一直说自己是邪恶的。
的确,邪恶能保护他不受人欺负,邪恶也能保护他想怎么做坏事就做吧,邪恶甚至能保护他这一强者的良好感觉。
可是邪恶不能保护他免受大自然的愤怒。
那击倒树的闪电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样击倒他,一样把他烧成枯干。
以后亚当在看圣经时一定会看到传道书里写着: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
这场争战,无人能免,邪恶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恶的人。
他跑回去把神父带去医院。
医生说他只有几周的生命就赶他出院。
回去的车上,神父不说话。
亚当开始感觉到一点不自然。
虽然神父没有任何责怪他的意思。
也许这只是亚当心中一点点小小的愧疚。
可是一开始他可没有的,在狠揍神父甚至把他的鼻子打得失去嗅觉功能时,亚当都只是嘲讽神父: 别跟爷玩打左脸给右脸那套,我可是邪恶者才不是小奶油一感动就上当。
神父神情呆滞地宣布不再管其他人了,爱干嘛干嘛。
一下子,那个恐怖分子开始一不高兴就乱枪打人,又去专抢加油站。
酒鬼小偷更加疯狂地喝酒,参加了抢加油站专门只抢酒。
怀疑自己所怀孩子不正常的社会工作者,她也开始没头没脑地喝酒。
这位关心印度的老虎每天死几只的激进环保人,却不关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她自己杀死吗?
原本一起坐在教堂里这些被自己看不上眼的人,突然疯狂起来,像亚当这样有理智的人完全对他们无能为力。
一切发生得太快太乱。
怎么回事?
那个自己认为只不过是个疯神父,到底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用什么来引导这些人安静着生活的?
是用那个叫做上帝的信仰?
那个自己看来没啥理智的信仰?
这就是信仰?
或者,这 就 是 信 仰。
到教会一看,满眼失望;离开上帝再看,恐怖绝望。
问题是我们在用什么标准接受这个眼前? 我的标准?
圣城的标准?
参照物是什么?
跟恐怖绝望相比,只是失望有什么关系,蓝天下人们都活着。
离开上帝,人们为一点小情绪彼此相杀,站在苹果树前,无法知道下一小时自己是否还活着。
事情变得更糟。
亚当以前在的纳粹光头党们回来寻仇。
点名只要那个巴基斯坦人,那个恐怖分子。
眼看一场血拼一点就着。
亚当只能叫巴基斯坦人先躲进教堂,自己跟那些同伙谈谈。
可是那些昔日同伙不拿他当回事。
神父突然跑出来,吆喝几句就去收那些光头党的武器。
亚当被他的天真惊呆了。
神父被一枪打中脑袋。
光头党们看着躺在地上的神父,蔫蔫地回去了。
一场血斗被一条命阻止了,巴基斯坦人带着他的武器也离开了。
神父被送进医院,医生说当晚必定死。
小偷把偷的一个苹果还给了亚当。
偷是他的习惯,那些被不允许他拥有的东西他都会偷一下,即使偷来什么都不做。
亚当也不知道做什么,现在似乎只剩下当初被神父逼出来的一个目标还没完成——做个苹果蛋糕。
他做出来了。
一个彪形大汉手上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迷你蛋糕在医院里认真地找神父,场面的确凌乱搞笑。
神父没死,那一枪把他的瘤打出去了。
亚当听到这消息一点也不奇怪,甚至都没有像他看到竟然还有一个苹果留下那样奇怪。
也许在短短几周,经历了苹果被乌鸦吃、被虫吃、被闪电击打、被火烧、被人拿去填肚子后竟然他还能有一个苹果做蛋糕一样。
神父还活着。
约伯也活过来。
上帝依然在所有的苦难后保守子民。
亚当留下了。
留在信仰里。
神父的车载音乐放着:祂是何等深深地爱。
在《亚当的苹果》里,另一个理智人是医生。
医生说自己是科学的,认为真相必须揭露出来。
医生只为自己的原则活着。
真相是揭露出来,有什么益处呢?
被亚当用来踩着神父,像是故意踩着别人的伤口一样。
医生才不管这些,好像是关心人的,却是更关心他的冷眼旁观是否如他理智预测般的准确。
看到神父没死,他竟然气得离开了这家医院。
怎么能这样,竟然让我颜面大失,竟然让我的医学估计失效。
类似的这一幕上演过很多次。
耶稣曾经指责法利赛人,只关心自己的理念对错,却不关心真实地活生生在自己眼前的那些被疾病压伤的人。
耶稣复活,他们也不高兴。
诺大的教堂,一排排椅子。
当初是坐满了人吗?
现在只剩下5个听众。
一个前集中营纳粹老头。
一个现纳粹光头党份子,一个巴基斯坦恐怖份子,一个酒鬼小偷,一个轻易跟人上床怀上孩子的环保工作者。
人都去哪里了呢?
或者这才真的是教堂,那些失丧的人能够呆着的地方。
(乱七八糟,语无伦次)都可以猜得到的剧情走向,导演在讲一些道理的时候也不禁让人想要吐槽几句狗血。
但谁说一帆风顺或者死几个人的结局就都是狗血?
我只想说:感谢这是上帝给的最好的安排。
伊万就是一个接待魔鬼的天使吧。
Adam第一次到小教堂的时候,教堂里的苹果树上面就飞来了好多的乌鸦,就像意味着Adam的到来,是飞向伊万的乌鸦。
乌鸦让Adam的苹果受到了威胁,他可能最后会没办法给伊万做一个苹果蛋糕,虽然他本来也没真想做。
但还好,在Adam带来一支枪想要杀了伊万的时候,那个敲钟的人受到启示,用自己的枪杀死了那些乌鸦,保住了那些苹果,也保住了伊万的苹果蛋糕。
之后Adam第一次向伊万揭穿伊万生活的真相毁掉伊万的信仰的时候,伊万的耳朵开始流血,之后Adam又给了一拳把伊万打趴下了。
Adam拖着伊万去医院的时候,苹果树上的苹果里长出了好多软塌塌的虫子,从苹果心里面长出来。
这些虫子也好像是从伊万的心里长出来的。
从医院回来后的伊万对巴基斯坦人说,把那些坏的苹果摘掉,再撒点农药试试。
幸好,这些苹果还没有完全被侵蚀掉,就像伊万一样还活着。
之后Adam不死心,又去拆穿伊万,他告诉伊万:根本没有上帝站在他的身边,魔鬼也没有在他身上给他设置考验,伊万没能抵抗住,耳朵里留了好多血然后直接就倒下了。
伊万倒下后,小教堂的苹果树被暴雨里的闪电击中,直接就烧了起来。
这之后,整个小教堂开始乱套,巴基斯坦人又开始抢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点,胖子整天喝酒,行为怪异,伊万从医院回到小教堂的时候,站在苹果树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说,一点感情也没有地略过苹果树。
他对克里斯托夫说:上帝恨我们。
这时候的伊万心如死灰,不再对任何事物抱有希望。
巴基斯坦人在苹果树的灰烬里,找出了八个苹果。
这时候的伊万好像又好了一点点了,他在那群坏蛋找上门来的时候,为了寻求宁静去夺那些人的武器(这时候的伊万让我觉得以前的那个伊万又有点儿活过来了)。
伊万被那个坏蛋用枪一下子爆头的时候,我没忍住,鼻涕哭出来了。
之后Adam用仅剩的一个苹果给伊万做了一个苹果派。
感谢上帝最好的安排。
「 Adams Æbler 」亞當的蘋果。
丹麥式的神跡冷幽默。
這是一個以近乎荒誕,展現 “神愛世人” 的故事。
有信仰,有逃避;有執妄,有動搖;有死亡,有生長。
幾個主要人物,更像是一個個玩笑。
唯一“正經”的是,車上幾次斷斷續續播放的,Bee gees “How deep is your love”。
宗教隱喻,偶爾也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都说喜剧的根源是悲剧,此片便是最好的验证。
主角亚当自幼年便经历坎坷,其在婚姻重创后得了脑瘤。
人设被安排到这种地步,不知道的可能会以为是部韩剧。
更戏谑的是,主角唯一能活下去的办法是假装一切都“好好”的。
看到这里突然想采访下鲁迅先生会有啥想法?
我觉得亚当的自欺欺人和阿Q又有所不同,阿Q是没有原则的自欺欺人,受社会肆虐蹂躏后他只会服软着去逃避,找个理由不去抗争、不会主动改变什么。
而亚当在遭遇打击时虽也自我安慰于“一切都会变好”,但他在实际行动上有抗争,因为他坚信所有困难都是撒旦的诱惑、神的考验。
也正是这个偏执的意念在,亚当儿子脑瘫这件事情上,他就和妻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儿子很正常”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但他没有像妻子那样放弃自己撒手人寰、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悉心照顾。
有个小细节(可能是我过度解读了),亚当说儿子会像正常孩子那样数学题做得很溜,可以脑补下,会不会是他一直在教儿子学习呢?
阿Q是消极着自欺欺人不去改变,亚当是积极着自欺欺人去改变,至关重要的是,他还感染到了身边人去改变。
鲁迅先生会不会骂人呢?
自欺欺人还分消极和积极?
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努力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努力过……亚当不相信有真正的“大恶人”,就把各路恶霸招来自己的教堂“感化”。
于是另一个主角,一个类似于在假释期的“光头强”成了为观众讲故事的“眼睛”。
亚当认定一个人一定要有个目标去努力,于是初次见面时亚当就死缠烂打地追问“光头强”, “光头强”随口敷衍道“我想做苹果蛋糕”。
从这一刻起,窗外的苹果树便成了亚当的心头肉,他虽然总是催促“光头强”要为自己的苹果蛋糕“负责努力”,但一直把苹果蛋糕和苹果树当回事的人只有亚当自己。
结果他没有守住,却在无形中让“光头强”拿来了稻草人,也让“巴基斯坦”人把乌鸦给一个个大飞。
“光头强”看见苹果树被雷电劈成两半后,立马做出了改变,就说明他心里有颗善良的种子早已慢慢发芽了。
一提到教堂,又一句“只有假装相信他才能活着”,就很容易让人嗅到这部电影的宗教意味。
这里我就困惑了,亚当的教堂更像感化院,还是说教堂本身就具备感化的“职能”?
这方面我没太多发言权,就不屁话了。
电影刚开始,会发现,所谓亚当的苹果就是主角的一颗苹果树。
而观影后,才明白亚当的苹果其实是一种对信仰的隐喻。
因为是喜剧自然是好结局,又因为是黑色幽默,故事的每个转折都极其荒诞,再配上北欧特有的基调,我差点没被这股冷幽默给冻住。
我自然是无法被宗教味的“信仰学”给说服,就像“光头强”无法相信“当初”的亚当一样稀松平常。
而此处,电影也正有调侃我们之意,不相信的人便是那群永远触不到真理的大多数。
电影结尾“光头强”的热泪盈眶倒是相当感人,再铁石的心肠,也无法不动容于亚当那种相信真善美的执著,而这种执念的本身就是一种真善美呀。
北欧的电影感觉不涉及到《圣经》的内容,那“导演”就没有深度,因为每个人都是圣经解读的小能手……整部片以圣经新约为蓝本,众信徒因为各种原因跟随耶稣,开始也觉得耶稣是个“神棍”,但耶稣不断的用其创造的“神迹”让众人崇拜的五体投地;而这片不仅仅是“神迹”,而更强调的是“信念”,哪怕是看似“荒诞”,但也要坚持到底;而这片更将创世纪里犯错误的亚当和耶稣的那些信徒相结合,重新诠释了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有信仰……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每次都是我?
这是上帝给我的考验还是魔鬼作祟?
都滚吧把心寄托于上帝的人只会被上帝打败人活着只要向前看就行了没有什么为什么其实好电影前两分钟的话就能看出来,当光头拿出小刀,大巴开过的时候我就禁不住的笑了,一艘好船啊
麦子真的太绝了,这次的牧师角色又突破了我对他的认识。
这个角色真的太惨了,是个不被上帝垂怜的可怜人,每天神叨叨地碎碎念,欺骗和麻痹自己,只为找到活着的价值。
整部电影透露出一种绝望和冰冷的温馨,还带一点宗教隐喻。
电影里的人物都好像没有选择的权力,被命运裹挟着不断向前走,像断线的风筝和水上的浮萍。
亚当的苹果,阴差阳错。
哪有什么自由意志,我们都是上帝的提线木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绝望,消极的态度只会带走最后一点生命的意义,有时候活的简单一点,纯粹一点,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作为一个理性人,总觉得伊万牧师可怜又可悲,但代入自己去思考,我又能做什么呢,可能还不及他。
在我们想去评判别人的时候,要记住,他们可能没有像你一样的优越条件。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如果做不到理解,也要善良。
最近连看了几部丹麦电影,总觉得北欧人和我们有很多文化隔阂,里面表达的一些价值观、角色的行动都不太能理解。
一些宗教隐喻也不太能get到点,不过大体上还是能理解一些东西,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冲突带来的创新点。
冲着麦子看的丹麦电影,意外有些收获,我会继续看下去。
怪异的人物凑到一起,发生不合常理的事,看到最后却觉得莫名的感动。了解他人的不幸,经历过痛苦,然后重生。7.4
对圣经完全不了解,隐喻及种种也看不出来。但能看到丹麦式幽默,以及信仰的力量。苦逼伊万大叔算是经历了人生一切不如意吧,老妈去世老爹猥琐老姐去世老婆自杀儿子脑瘫,他也靠着信仰或者说偏执的信念在拯救着“坏人”呢。像亚当一样,有时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试图唤醒当局者,最终发现迷的却是自己。
穿个短裤piapia的一天
这个“新纳粹”貌似才是在里面唯一的“好人”,根本不需要被教化,那个脑瘤太离谱了,只能用奇迹来解释了
3.5
我就知道,看007时候就知道早晚会萌上Mads Mikkelsen这位大叔。真是个有爱的片啊,充满爱的片啊~ 光头纳粹大叔也很可爱~~
除了那首How deep is your love,其他真的喜欢不起来
是一部关于奇迹的电影。《约伯记》的现代版解读。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宿命论的味道。当初极力推荐这部电影,但是现在不太推荐了。现在认为所谓的奇迹不过就是偶然性的体现。碰巧今天看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句古希腊哲学家的话感觉说的非常对。“只有傻子才相信奇迹,智者永远只相信理性。”
我以为这是个宗教片 其实只是个鸡汤片 丹麦人笑点挺诡异的
精致有趣的小品 爱与奇迹
怎么说呢……换句话说在国内这肯定共产党批判的!作为党员只相信共产党
我认为有些人不值得拯救。
前半段:完了完了,这片踩到我的雷区了。 后半段:哎哟我去,这玩意儿是类型片吧。 3.4
冷峻神作
结局的走向就清晰地摆在那里,然而一次次的转折还是带来惊喜。超现实寓意散发出的温暖,浇灌着亚当的光头长出了新发。镜头的轻缓平移,搭配不近不远的画框距离,仿佛能闻到天国里飘来苹果派的香气。
整个自欺欺人的讲述就和宗教信仰本身别无二致。
是上帝的恶作剧,还是魔鬼的考验?“你疯了,伙计。”
对不起,一个半小时里睡了三个小时🧎
静下心来慢慢看还是有点意思的
看得很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