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用了万能句式,只是对于这部片子,我真的被感动到了。
看到最后变性父亲和黄片儿子坐在一起喝啤酒,感觉心里暖暖的。
毫不吝啬的,我准备明天早起给个超五星,我喜欢他,不过我不确定我有信心可以把他推荐给一些人,包括他。
因为我不晓得男妓,变性人,父子变母子这些场景和关系要怎么样好好演绎,也因为我一介绍我就紧张的想要逃避。
不过倒是,我可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西部片,是我现在开始要研究的方向。
其实我一开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下的不好嘛?
我根本不会知道这是一部多么争议的片子和这样的好看感人。
我认为的高潮发生在男妓儿子说要娶准备去变性的父亲那里。
真的很戏剧化,也直接把剧情推向了高潮,也为接下来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衔接,让我们不觉得他的坦诚布公有什么唐突。
一开始我还在一直在揣测会把坦白安排在哪里,看着看着还剩下一小半了还是没有搞清楚明白,直到儿子魅惑的出现想要做他擅长的事情的事情剧情突然的爆发偏离了一贯温情诙谐的调调。
儿子说我觉得你很性感,我很喜欢你,不知道怎么的我觉得我很了解你你也很了解我。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会心一笑。
神秘的half犹太血统啊不过说实在的,还是有不足的地方的。
像是其他评论讲的,本是一个可以很深入的话题。
起码很招眼球也很争议,应该可以是一部非常棒的片子的。
可惜导演大概只是发挥了他80%的才能,所以就只能是一部好片子而不是能是一部伟大的片子了。
如果不是驴子上面的偶尔瞄到和鬼使神差的下下来,我也许会错过他一辈子的。
总体来说,值得推荐。
晚安。
1:09am。
删除《穿越美国》,准备去买碟收藏着。
看剧情简介,抱着猎奇心态找来看,结果原来是细腻纠结的伦理片,变性手术前夕的父亲和街头贩毒梦想拍av的儿子的重逢本来已经够独特,他们之间复杂、多次反转的情感关系也是各种刷新三观。
他们在公路之旅上经历各种矛盾,升温,又遭遇困境,彼此了解了对方的真相后别离,又在最终在完成了各自的心愿后重逢。
这是一部各有隐情的父子在公路之旅上寻找自我认同的伦理片,但个人觉得,最后彼此的自我认同表现的还不够彻底,总有意犹未尽之感。
尽管剧情看起来奇葩,电影叙述的口吻都是平和、温润而又情感丰富的。
女主角演技也让人信服,把那种非常在意别人看法因而略显做作的表现女性气质的形态演绎的十分逼真,让我一直以为真的是男演员在演。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把它当一部猎奇的电影电影去看的。
第一看到这种题材的电影的我,说不上是目瞪口呆,但是还是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喜欢狂刷老电影的我,之后一段时间也来来回回看了不少遍。
今天刷新闻,突然看到了主角的演员菲丽西提霍夫曼女儿高考分数造假的新闻,突然又再次想起这部电影。
我相信所有对于自己的现状抱有不满,渴望改变,重获新生的人,看完这部电影估计都会很有感触吧。
主角布丽想要通过变性手术完成从男儿身到女人的转变,就在手术的前一周,突然冒出来一个前所未闻的儿子托比,打乱了她的计划。
经历种种磨难,布丽最终还是赶上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康复期间,她的医生过来看她。
布丽从床上爬起来,拿了桌子上的帽子,踉踉跄跄的坐回到床上去,医生问帽子是怎么回事,布丽苦笑着回答说:是一个人送的。
医生说:你告诉过我这会是你命中做高兴的一天,为什么没有感觉到你很开心?。
布丽看着手里的帽子,满是懊悔和自责的说道:“我搞砸了,我把一切都搞砸了。
” 说完便开始抽噎了起来,连一句“心里很痛”也说不完整,口水就从口角留了下来,口水流到的医生的衣服上,布丽抱歉的用手去擦掉,医生制止了她,说:“没关系,让它流。
”
对于我来讲,这就是全篇的高潮了。
长久以来的夙愿终于达成后的喜极而泣,与亲生儿子短暂相遇后不欢而散的懊悔的泪水,在这一刻交织在了一起。
主演在这一刻通过毫不遮掩的方式将这用复杂而脆弱的感情真实的表现了出来。
腐女很爱看的片子!
尤其是陶比还那么帅,黑头发要性感多了!
差一点点就乱伦了!
可怜的陶比,看上了一个比自己大将近20岁的变性人就已经够他挣扎很久了,这个外表女性实则男性的教母还是他的亲生父亲,受到的打击得多大啊!
最后如愿以偿的做了色情明星,捂嘴(意思是不乱伦就得当同性恋吗?
布莉你是可怜的儿子唯一看上的“女性”,这让他情何以堪啊!
)祖母也挺可怜的,这一家人一点都不让她省心,布莉最终还是做了手术,手术恢复时的痛苦是后悔了么?
陶比离家时,布莉坦言自己是陶比的父亲,对一直隐姓埋名希望以女性身份活着的布莉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经过这一个星期的相处,布莉和儿子还是有着很身后的感情的,虽然和儿子的感情任然不算融洽,但是至少很和谐!
大爱啊
很少有一部电影 让我看了20分钟就决定打五颗星(我就是爱打分怎么样?
)我喜欢这样的导演(但我不想成为这样的导演) 能够从容不迫的讲一个故事 讲的连贯 讲的有趣 更多的给人共鸣 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会承认导演的观点 这个故事很吸引人 观众在一开始就知道了故事会有重大的冲突出现(有点那种真相大白的感觉)所以我们就一边静静的等待它发生 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主角怎么掩饰但结果比较出乎意料 故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种柯南式的“我知道凶手是谁了” 导演用一种接近冷酷的的方式让它来临了 像一个旁观者一样 没有刻意去渲染或者煽情 可我就这样被打动了我得说这部电影的后半部分是我一边哭一边笑着看完的 事实是那么令人难过 可角色们的格式反映和冷嘲热讽让人忍俊不禁 在这里就又不得不表扬一下导演了再说下演员吧 演“爸爸”(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的演员居然让我一度认为是个男的(原谅我对她一无所知) 上厕所被儿子发现那段确实惊了我一下 但她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很好 一开始显得不安焦虑 走起路来显得有些尴尬 总是躲避着什么 可最后 当她勇敢地面对了家人后 对警察带些骄傲的说出“我是他爸爸”时 我的那个眼泪啊........(没纸巾)儿子表现得也很好 很有男妓的特质哈哈 看着他从卡车里冒着大汗出来时 让人很是怜爱好了 就说这些吧 当时一涌而上的话都已经想不起来了 我也没做太多剧透吧
As I'm traveling through...这是Transamerica片尾曲的最后一句。
记得以前有一部美国电影被译作“窈窕奶爸”,是一部喜剧搞笑片。
既然这部被译作“窈窕老爸”,而且是讲变性人与儿子的故事,也许会在巨大的反差和显而易见的矛盾中摩擦出戏谑的放松吧。
带着这样的期待,我打开了Transamerica。
之前就知道这部电影反响不错,特别是在电视剧“Desperate Housewives”中出演女强人的Felicity Huffman在电影中有出色的表演。
说实话,Felicity Huffman在“绝望的家庭主妇”中算是最不上镜的一个,而且她在剧中的“强悍”有时像个男人。
所以,没看Transamerica之前,就觉得变性人的角色很适合她来演绎,因为她似乎天生就很男性化。
影片刚开始,我还在暗自感叹,果然比“家庭主妇”里难看多了,如果不了解背景,还真的会怀疑Felicity Huffman的真实性别。
然而,随着剧情的展开,一股温情在不知不觉间悄然蔓延开来。
装扮成女人的父亲准备变性,吸毒卖淫的儿子打算成为色情片演员,听上去,两位主角都是“不良”人士,自身问题一大堆,还要共赴一段旅程,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呢?
尚未彻底变性的父亲如何面对自己的身份?
男人?
女人?
父亲?
母亲?
儿子的母亲刚刚自杀不久,如果知道了父亲的真实身份,会不会精神崩溃?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血泪齐下的“悲惨世界”,随着旅程的延伸,希望与爱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片中的初夏景色一样:蓝天白云、翠绿的树木、清澈的湖泊、阳光普照但并不灼人。
本来看似阴霾的人物却渐渐露出了清新善良的本色。
引领着这一切的是优雅、温柔、善良、宽厚、自尊自爱、充满女性魅力的父亲——Felicity Huffman在一个男性角色身上演出了女人应该具备的所有品质。
他注重仪表,每天换一身或粉或蓝的衣裙,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都十足女人味,更重要的是他温柔而又坚定。
在父亲和儿子被骗,被抢走了所有财物,身无分文时,遇到了老印第安牛仔——一个慷慨、善良的绅士。
父亲温柔的女性特质打动了牛仔,虽然只相处了一晚,也没有露骨的表白,却还是能够从老牛仔的道别和邀请中看出他对父亲的欣赏和爱意。
走投无路时,面对家人,特别是自己母亲毫不掩饰的羞辱,父亲第一次表现出了愤怒,但他还是不卑不亢的坚持做自己,坚持自己的女性名字,而当他身穿粉色晚礼服大方、高贵的出现在家人面前,纵然是母亲也不得不在惊呼中暗自感叹他的美丽。
不幸的是,父亲的魅力也感染了每日亲密相处的儿子,儿子向父亲表达了爱,甚至提出了希望通过结婚永远厮守在一起的愿望。
父亲不得不据实以告,儿子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父亲,跑掉了。
父亲的变形手术成功了,但他却没有意料之中的欣喜,他惦记着儿子。
最后,如愿成为一名色情片男演员的儿子,找到了已是女人身的父亲。
两人都完成了身份认同的旅程,到达了幸福快乐的目的地。
正如电影海报上写的“Life is a journey. Bring a open mind.”我们也应该在生命的旅程上敞开心灵。
虽然自我认同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像片中的父亲一样坚定而又温柔对待自己和他人,我们就能拥有幸福。
在此向Felicity Huffman润物细无声的表演致敬!
2015.12.23出的电影——transamerica其实故事就一条线。
人物也不多,场景也基本在公路上。
公路电影总给你很放松的感觉,但同时也很单调。
但是整整100分钟也没有让我有多余时间走神,很舒适地欣赏女主的表演——女主是一位性别倒错者,她不仅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是一位女性,而且在外表、行为、生理上都希望自己是一位女性。
她反复提到自己有“性别焦虑”,也确确实实用演技在表现自己对于自己生理性别的焦虑,最典型的就是一个女孩问她是男的女的以后,她躲到电话亭里和自己的心理医生奔溃痛哭。
同时,女主实际上是一位非常博学、灵魂十分有追求的人,她大学读了十年,涉猎了方方面面。
她很优雅,在颠簸的路上也不停地寻找妆容间。
片子特意将她的脸化得有些奇怪,但是到最后,你会发出个托比一样的感觉——她真的很美。
电影中的性别倒错者面对了许多不易,现实中未曾接触过,但影片中的困难可见一斑——大学多年未毕业,应该是因为自我认知的挣扎以及家庭的缘故;在外面谎称父母双亡,就是因为性别倒错让家人蒙羞;工作的不顺利,以及当别人知道以后的那种羞辱,让她想要在生理上真正成为女人。
结局虽温馨,但现实却未必是这样的吧。
最后提一下男主——肉体让我无法自拔啊!
勾引女主的时候简直了!
至于他的人生,我想我和女主一样,认为他不是肮脏的小子,是一个善良、神圣的灵魂,他的人生该怎么走,完全可以自己决定。
如片尾唱到I am just traveling traveling traveling through .
平心而论,电影虽说是好电影,但因为诸如此类在旅途中涤荡心灵或是收复亲情的公路电影,在美国实在是太层出不穷了,旧有《德州巴黎》,新有《阳光小美女》,甚至诸如爆米花电影《RV》,也走的相似路线,所以要不是有出众的演员,电影的段位一定会拉下来许多。
但电影之所以也算收获颇丰,妙就妙在选对了演员。
我们看多了男扮女装(《杜丝先生》、《窈窕奶爸》),也不鲜见女扮男装(《男孩不哭》、《金枝玉叶》),可由一个女性角色演一个原为男儿身,一心要变性的角色,确属罕见,也可预见到其难度。
霍夫曼实在算不上相貌出众的女演员,五官里确实也显着些棱角粗犷之感,再经过精妙的化妆处理,确实一出场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有时不得不说,一个演员可能就是为某个角色而生的,这之后霍夫曼的表演,简直可以说是如有神助、一气呵成。
从形象到声音,再到每个细微动作的处理,一举手一投足,一个敏感、细腻、内敛、拘谨的变性人活脱脱跃然屏幕。
故事自然流畅地叙述着,既有对异色人群的揣摩与接纳,又有因为异色问题而带来的亲情问题的解决与归宿,可以说是用一种看似温情的手法,表达着一个其实很尖锐的话题。
故事的走向我不多说,不生涩难懂,也不沉闷无趣,选择一个闲适的午后,基本都能很顺利地看下去。
电影作者表达自己观点并不多,还是更寄希望用镜头语言去阐述,为数不多的抒情有两次,而尤为核心的一次发生在儿子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一时无法接受,在公共场合极尽挖苦与谩骂的情景。
主人公用一种僵硬却又饱含自尊的走路方式走回自己的汽车,并用坚定的语调说出这样两番对白:“我只是生理情况和心理需要有差异而已,这不能说明我就是骗子。
”“那你觉得我没资格去教堂吗?
我的身体可能和别人不一样,但我的灵魂是干净的。
上帝创造了我,让我的身体变成了这样子,所以我必须承受,和上帝经历的一样,等待重生。
”说得多好啊,她算不上多自信,也算不上多爱自己,但是她有灵魂,有信仰地活着,这就值得尊重。
儿子不依不饶地挖苦:“你要把上帝给你的切了!
”她的回答更是震撼人心:”你没切吗?
不过用其他方式取代而已!
”(他儿子有吸毒的倾向)是啊,其实面对生活,每个人都在用这样那样的方式做着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有人诟病结局,说不够精彩。
是不够狗血吗?
我颇不敢苟同,也觉得有此评论者实在还不太懂得生活。
这是一个很开放式的结局,主人公会怎样,她和家人会怎样?
其实,生活就是会这样不可预知的继续下去,哪有那么多狗血。
再说回演员,当年的费莉希蒂霍夫曼,很遗憾地在奥斯卡上败给了那年同样有很大突破的金发尤物威瑟斯彭,确实很是可惜。
展开霍夫曼在演过这部电影之后的十几年履历,真的再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精彩表演了,或许她为这个角色把自己都掏空了吧。
还好,她还有时间去尝试、去突破。
突然想到那一年和她一样拿到金球奖主角大奖,甚至比她更进一步,拿到奥斯卡影帝的那个也叫霍夫曼的胖子,真的算是历史的巧合,两人都叫霍夫曼,都在电影圈里打打配角,跑跑龙套了那么多年,都因为一个有那么点异色的角色突破自己,获得荣誉。
不同的是这个霍夫曼还有时间,那个霍夫曼,再也不会有机会去突破什么了……
在路上,在人生的路途上,你是否寻找到你需要的,你是否听见你内心的呼唤,你是否用手抓牢了你自己,就这样紧握不放。
在自己的路上就这样一直走下去,这样子的坚持,这样子的义无返顾。
没有比公路电影更适合来阐述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在路过不同的风景,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仿佛是一个浓缩的人生,在加快人的成长和转变。
邓肯.图克尔就是这样子在他的处女作上经历了一次穿越美国的公路历程,他的第一次就这样大胆地触碰了敏感的“变性人”故事。
这种大胆是种挑战,也是一种自信,敏感题材的影片更容易出戏,但也更容易导致反感。
诸如这样的电影可以制造出许许多多的戏剧效果,而且更容易被打造成一部疯狂喜剧,可是图克尔没有这么做,而是用更严肃的态度来讲述一个故事,虽然影片存在些笑料,但这并不影响影片的认真劲,这终究不是部娱乐影片。
当一个人准备好一切打算重新开始一场新的人生,但却被一个电话打断,不得不去梳理清楚过去的一切,于是他上路了。
布莉这个女人或者说是史坦利这个男人,他得去保释出自己的儿子然后安排好他的一切,从最初见到儿子起他就决心快速搞定一切然后回去完成变性手术,真正开始自己的女性人生,那一刻的他与儿子之间并没有亲情的维系,也没有担负责任的心思,一切只是为变性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影片的情感脉络相当的清楚,阶段性地表现了布莉国与儿子间的情感变化。
当布莉将儿子托比送到继父家发现真相后,她从初始的扔掉包袱的心态转变成主动承担起责任。
而当托比发现布莉实际是个男人时,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僵持,但在其后碰到骗子和善良的印底安人后,托比开始渐渐理解变性人。
而在布莉父母家真相大白后,托比愤怒离去而布莉开始感受到亲情。
结尾处托比来看望已完成变性的布莉,一切情归圆满。
在这样一个看似温情脉脉的影片中,却充斥着一些出格的东西,诸如吸食毒品、男妓、变性人、A片男演员,而奇怪的是所有这些容易令人生厌的东西却并没有影响影片所散发出的温情。
人类这种最真挚的情感是如此弥恒久远,无论对于何种人群似乎都是一样,表达与理解都不存在隔阂。
导演图克尔便是试图用如此众多光怪陆离的人和事来证明亲情至上,你或许可以否定所有这些有违传统的人和事,但却不能否定这最基本的情感。
图克尔站在一个更高更平等的视角在看待所有一切,有种难能可贵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布莉选择变性还是托比成为A片男演员的理想,在他的电影语境中没有惊讶和批评,散发出的更多是一份坦然地平淡,如同影片中那位印底安人说的那样,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隐密。
变性的历程就是自我人生的一种艰难抉择,反反复复,不停的自问不停地确认,影片在故事发展中一点点揭示了布莉作为史坦利时的心路历程,他甚至于用上帝的话来开解自己的心结。
他舍弃优越的家境拼命工作赚取做变性手术的费用。
选择是响应着内心的呼唤,不愿再背负着心头沉重的十字枷锁,告别痛苦彷徨的成长期,重新开始一个真正身心合一的新人生。
影片中有些幽默的桥段,虽然在笑声中化解掉一些沉重的感觉,但是却没有削弱影片打动人心的感染力。
公路的历程是曲折坎坷的,而人的心路同样也随之起伏成长,布莉和托比一路上遇到骗子也遇到好人,他们失去了很多同样也获得不少,影片不仅仅只是在讲一位变性父亲和儿子的情感沟通,它还在教会观众去理解和宽容。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来自于饰演“变性父亲”的菲丽西提霍夫曼,这个角色无论对谁都是一个挑战,而菲丽西提这位在剧集《绝望主妇》中走出来的演员,脸部线条相当硬朗,蛮适合变性男子的角色。
为了更加贴近角色,她努力压低嗓音来加强雄性气质,不过这个度其实相当难以把握,倒底是阳刚味多点还阴柔味多些这完全没有标准,菲丽西提的成功之处在于她对细节的拿捏来诠释人物心理的起伏,这让她的表演表受肯定。
记得以前看过一部香港影片《我爱厨房》,罗家英也曾在片中饰演过一位变性父亲,如果将两者拿来作比的话,罗家英的表演略显夸张,谐趣味道偏重,而菲丽西提相比之下则显得更朴实细致。
影片虽然以“变性”为卖点,但实际上真正打动观众心房的却是剔除杂念后的真情实感,或许说很多人并不会认同主人公的超越世俗的行为但却认同情感,这也是影片之所以被广泛认同的原因。
导演图克尔在影片中闪砾其辞地表达着,个人的选择在不防碍他人的情况下应当被理解和善待,有点象李银河对于性命题的言论观点,这或许正是美国式的人权理解。
只不过这样的选择在与传统的对抗中必然困难重重,如果这样的选择真是你内心所渴望的,那么需要的是个人的坚持。
文:眉间尺
不知道《穿越美国》的温情和沿途的风景怎么勾起了对《中央车站》的回忆。
都是男孩,都是回家,女主角也都散发着母性的光辉,也都是在回到原来家是面对一场空。
一个是被父亲的抛弃,一个是被父亲强暴。
但路程中同样的是美丽的风景。
穿越,有痛苦、有甜蜜。
总是感觉《穿越美国》在《中央车站》基础上加了些戏剧冲突,剩下的同样是偶然的遇到,冥冥之中的注定。
一个女人在车站给别人写信,一个女人是给过去增添回忆,但同样在穿行的路上学会评价自己的生活。
没有黄丝带的守候,没有重逢的喜悦。
最后《穿越美国》女主角手术成功,最后儿子回归,最后喝起啤酒,最后我们回想起儿子连夜离家后,奶奶、小姨、女主角三人在卫生间的谈话。
如果想成为女人就成为吧,我们是我们,如果会给别人造成影响,失去很多也是必然。
成为女人的原因,也许有先天的,也许更有后天性格的缺陷:不能把什么坚持完,从一个母亲嘴里说出,这背后有爱。
女性比男性坚强,一刀下去你可以感觉是,但女性很多的东西你还是没有。
女性评价一个女性反而更直接和清醒。
女主角在参加变性人聚会的时的局促,让人感觉到他正渐渐成为女人,隐忍很多东西。
坚强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财富,不管境遇怎样,我们总能看到身边无数女性把自己的子女抚养长大。
也许这部电影的缺点是把孩子原来意义上的妈妈自杀搞的那么神秘,没有说明理由,还有那个父亲为什么会对强暴自己的儿子。
相像的空间,我宁愿添加对那位自杀母亲的敬意。
这个孩子需要的是父亲还是母亲,现在某种意义上他都有了。
最后想到寻找的主题还有《关于我的母亲的一切》,似乎儿子要找父亲的主题也很多了。
母亲带着儿子的愿望行走找到那个变性的父亲,莫多瓦在这个主题里赋予的是儿子的一份朝气。
什么是亲子之爱,血缘之爱,那就是无私的爱。
这爱是最珍贵的。
也许不能寄予他生命,但能抚养这个生命。
这份爱是超越性别的。
公路片 关于亲情 涉及变性等话题 R级是肯定的 不错的励志喜剧
拖沓,混乱,毫无情节和观看的欲望,打发时间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简单的剧情,小众的题材,却拍得温情十足。“我只是生理情况和心理需求有差异而已。”女主角表演很棒,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将一个自尊自强的变性人形象刻画十分动人。
不错 但是不喜欢女猪故作低沉平板的声音,直别扭
★★★☆
目前无法接受的voice;bd-chd
05年的片子,好吧剧情只能说得上是真实自然,不过镜头还是没有什么美感,除了主角比较惊喜其他都soso,两分全给主角演技吧,每一个小表情小心理都演绎的恰到好处,这么优秀的演员在影片中本可以有更多施展能力的机会。
整部电影都引起我的不适…题材…氛围…调性….
不如想的那么好,大概我的思想太超前了。。。
最后20分钟逆天了~现在强烈想看<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女主演技太棒了。
If it's the love you want,hold out your arms.
生命其实不过是从这样到那样的一趟旅程。
对变性题材的电影有抵触,较为恶心,6分钟,弃剧。英文片名很有双关语的意味,Trans是变性的词头前缀。
虽然是喜剧但是很难笑出来。非常有趣的故事结构,只是没有延展拍出太多。(12/50)
看得人热泪盈眶。Felicity Huffman神演技。
三星半吧少了点什么
总体是一个self discovery的故事,题材很吸引人,结果拍得这么平庸缺乏深度,还有让我看着很讨厌的剧情
原来这默默的是一部gay+伦理+变性片!主题一不小心太有点深刻!
虽然没看绝望主妇,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就能见识到主妇的精湛演技。当时没有想到能看到童年喜欢的偶像,凯文·希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