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晚 观影记录《少年》1.故事起因:从福利院的霸凌事件开始,为了一个叫林巧的女孩,少年苏昂(影片中知道两个小孩子相依为命产生情愫)被打得头破血流(画面的血腥为观众做了个提醒,该片血腥暴力,暗黑系),林巧为了报仇,将打人的大鬼一起拉下水塔,印证了结尾男主隔空对话心爱女子林巧我用生面爱着你,结局升华。
十年后,苏昂和林巧设计复仇,不是单纯为了报复大鬼,而是报复将林巧的母亲残忍杀害并埋尸的亲生父亲——著名指挥家李志民。
(此人外表文雅实则内心残忍 对陌生女子施暴满足自己兽欲,林巧母亲因为小孩子生病才去找他要钱反而被杀,在现场目击的林巧险些被杀,听到孩子哭喊着说爸爸不要杀我 影片塑造雨中杀人恶魔震撼人心)苏昂很聪明,利用李志民的好色(成名以后的李志民喜欢控制年轻女性 我认为这人心理严重扭曲),逐渐引他上钩;他知道个人之力不足以复仇,也想将申哥(长大的大鬼)一网打尽,以利益引申哥入套。
(残暴 黑社会 当然脑子不是很好使)最终苏昂上演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大戏。
如果剧情如此平铺直叙,当然不足以吸引观众。
真正的反转出现在结尾,当张警官(派出所民警因为当年没有认真对待小孩子报警被成年后的男主选择成为揭开谜底人 命运安排)告诉苏昂,林巧十年前已经死了的时候,整个故事才可以理清。
苏昂设计林巧进入乐团勾引李志民,根本就是苏昂自己在网络上以游戏的名义向李志民发出的诱惑;所有和林巧相关的一切都是苏昂脑伤的后遗症产生的幻觉。
(大胆猜测 主治医师韩云不简单是否在这其中引导苏复仇)结尾:都被自己欲望陷入到苏昂的圈套之中,有人因为色欲、有人因为贪念,没有一人是无辜者。
最后苏昂用自己生命作为赌注将这些恶魔一同带走。
临走前不忘高速警察让她快走并留给他线索,很可能指向韩云(深受李志民之害 长达18年的婚姻囚牢 却不能自救)。
2.人物点评男主:暗黑 复仇 坚韧 智慧 敢爱敢恨张警官:刑警队长破案缜密 为人内向 李志民:人面兽心 衣冠禽兽 丧心病狂 极度自私 不思悔改韩云:隐忍 大鬼:暴力倾向 手段残忍其他人物:警官助手诙谐 手段果敢,渔民懦弱极端,傻子观众心理,3.影片点评作为犯罪题材电影,非常不错,人性丑陋展示无遗,铺垫到位,几段音乐插曲不错助推故事发展。
电影谱写了少年苏昂的复仇之路,开端埋下种子,中间铺线,结尾收网。
所有人都在他铺的网上,连自己的结局他都安排好了。
他一直在把所有人引向海边,无处不在,对一切了如指掌,包括自己被抓都在计划之内,智商很高。
不过他无疑是善良的,只杀仇人,绝不多害一个。
电影微暴力,微重口,尤其那个杀猪镜头。
有些地方的拍摄手法更像一个摄像头,不是展现更似见证真相,记录下罪恶。
欧豪的演技确实让我刮目相看,只是片里的一些镜头很暴力,心疼苏昂。
最打动我的是苏昂对林巧的爱,在地铁上俩人背对背拉着手的画面尤为虐心,但这也正为后面的情节做好铺垫。
看完结尾真挺震撼的。
这个年代所有人都在教我们看清现实,很少有人还会教我们去爱。
最后的升华神来之笔。
我这部电影的总体评价是逻辑混乱,感情真挚。
我先来说不足之处。
1:情节和逻辑的不合理。
本片本来是想以倒叙的方式来拖出最后的隐藏的答案,所以导演和编剧设置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真相,但我觉得设置的这个答案无法说服观众,即使在片中有对情节的铺垫,但仍然缺少相应的细节的补充,使得逻辑相对不完善。
剪接的混乱和不流畅。
电影中有多处承接使观众应接不暇从而导致跳戏,并且片中对两位主演的镜头的连接有部分不合理,尤其突出在最后的高潮点,打戏与人物关系的不合理,打戏引不起观众的激情和情感的共鸣。
接下来说优点。
本片最大的看点就是主角的演技和感染力。
先谈谈张译老师。
不用我多说,张译老师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细节的的处理,有张有弛,能够将动作和神态处理的极其生活化,让人感觉生出其中,比如片中泡面的那一段,和摔跤上车的那一段。
而欧豪,冷眸中透露爱,邪魅中透露心酸与决心,靠着一双眼,将故事描于眼底,靠着一张脸,将爱与恨绘的栩栩如生。
本片的感情戏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的表演让我深入其中,两个演员的感染力都是极强的。
偶然通过搜索张译知道的这个电影,一看是悬疑的,就迫不及待看了一下。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结局大亮的作品,哪怕前85分钟不知道在干什么,只要结局足够亮我就可以给五星了。
但是这个剧我只能给三星,虽然大亮,但是亮的勉强。
太勉强。
看评论似乎这个电影是有删减的,尤其韩云的,尤其第一个评论分析韩云是大boss的,但是我觉得太牵强了,包括张译的结尾都牵强。
1张译到底是什么人物形象?
正直认真?
看完退休前都不能看完的卷宗的人是有坚定的警察情怀的吧?
而且是为了案子局长都不放在眼里的人。
两个小孩冒雨说的草草记录?
第二天也没有深入追究?
以至于后来都能想起来小女孩跳楼却想不起来曾经的小女孩报案?
2韩云是boss?
不可能。
首先按照影片的描述,她为什么不离婚?
经济条件没啥问题,没孩子,贼容易,首次见面张译,就被迷的入魂了。
就算是boss复仇也不可能放在一个未知的幻想的人身上,不确定因素太多。
按照影片描述韩云可是真真的想治好他的脑袋的。
还有分析认为林巧不是私生女,男主才是私生子,完全不合理啊,雨夜可是实打实的两个人报案。
但是吧,韩云确实有条件成为boss,但是影片没拍出来,没办法。
3大鬼,小时候总和男主打架,居然没认出来,警察出现居然还敢开枪,而且目标首先还不是警察,这是决心领便当了。
在看《少年》的时候,我想到了朴赞郁的犯罪片《我要复仇》,同样是复仇主题,同样黑暗,同样血腥、暴力,但两者所表现出的内核是不同的。
《我要复仇》里,小人物的命运交织,因为一系列戏剧化的转变,几个人避无可避地走上了复仇的道路,相互劫杀,荒诞离奇。
最后所有人都不得好死。
而在《少年》里,杨树鹏用少年人的偏执和疯狂,把爱和恨这两种情感放大,通过不同的人物叙述为我们呈现人性挣扎和“悬疑犯罪故事的外表下藏着人物内心”。
杨树鹏曾说过,这个故事不仅仅直指人心人性,也具有很好的商业结构,在力求两者的平衡。
“这个电影的结构很复杂,一条主线,两条像主线的辅线混在一起的,以至于张嘉辉在剪辑的时候,先剪辑了一版张译视角的,我说不对,你在剪辅线。
按照顺场,我们最初剪出来是四个半小时,又剪了版两个半小时的,最后剪到105分钟。
因为时长限制,需要取舍,当然保主线,所以删除了一些辅线上的推进。
但我可能辅线拍得更好,崔大力、罗傻子等等,这些人物都有来处,也有去处。
”的确,电影里,复仇少年苏昂是主线,他深爱少女林巧,利用黑客技术,引君入瓮,打算借刀杀人;刑警张建宇是支线,他负责侦查一具白骨疑案,跟同事一路深入调查,逐一引出酒鬼崔大力、罗傻子等等。
功成名就的音乐家李志民,人前温文尔雅,人后冷漠残忍,他家暴妻子,还与乐团新人暧昧。
从苏昂打算用生命玩一场复仇游戏的时候,这些人物就逐个粉墨登场了。
一开始,没有人会猜到他们各自的命运,似乎每个人都因为苏昂的引诱,带着各自的欲望和目的,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上演一出各自认为自己是主角的大戏。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也渐渐误入了导演编织的大局,直到最后谜底揭晓,才恍然大悟。
影片的镜头语言很棒,有些细节,在不出现暴力动作的情况下,也传递出了暴力感。
比如,利用蒙太奇的方式,上一秒还是警察之间翻查旧案时的调侃,下一秒镜头剪接到猪头和屠宰场,令人联想到血腥。
另外,发现白骨和拍摄白骨细节的几个镜头,时快时慢,节奏和情绪都控制得很好。
观影结束后,朋友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是怎么过审的?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跟其他国内上映的犯罪悬疑片相比,《少年》里的暴力和血腥,有着非常先锋的风格。
有的情节十分残忍,一场夜雨杀人戏的时候,我用手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周一围饰演的申哥是一个天性残忍的暴徒,他拿起带血的匕首,紧贴着苏昂的脖子的时候,我心砰砰直跳;另外,屠宰场里的鲜血、悬挂的整猪都令人觉得压抑。
我对申哥拿着橡皮水管冲洗墙壁上猪血的画面也印象深刻。
这种恐怖和紧张的气氛里,让人不得不绷起神经。
后来,在恳谈会上我也了解到,这部发人深省、多层次的故事的确面临着审查上的困难。
杨树鹏坦言,“我剪掉了很多内容,这也没有办法,一是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暴力、血腥等场面的尺度很难拿捏,有时候可以露屁股,有时候不行;有时候犯罪分子可以有拿枪,有时候又不行。
大家全都要摸索。
二是,涉及到公职人员的形象,在最初的设定里,张译饰演的警察和余男扮演的医生是有感情戏的,但因为这个身份,不能出现,就被剪掉了。
”即便如此,导演还是觉得,近几年犯罪悬疑片的审查正在逐渐放宽。
电影《少年》的坚持和保留对悬疑犯罪片来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
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少年》的一小步,是中国类型电影的一大步。
”这对观众和制作方来说也是好事,因为长期的类型单一,很容易出现疲软现象。
不可否认,《少年》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
所谓类型片,最简单的解释或许是将电影类型与商业完美的结合下,在突出导演个人思想的同时又不缺乏艺术气息。
杨树鹏在艺术表达上的坚持从未消退,从《烽火》、《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他在每一部电影里传递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少年》是他第一次尝试悬疑犯罪题材,其中有很多人性的揭露和思考,“每一个角色都很有分量,也有着复杂的命运感。
”当然, 除了可看性极佳的类型化风格外,《少年》中几位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人物的某个动作、神情、语气都反映着和塑造着他们的内心。
每个角色又都带着鲜明的特征,比如复仇少年的孤绝、偏执和热烈;问题警察的小心思、缜密和矛盾;戴着面具的成年人身上的残忍、阴郁和冷漠。
在一众戏骨里,欧豪的演技还有待加强,但他依旧以一副硬骨头,传递出了男主角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悍劲儿。
郭晓冬的演技很棒,真正展现出了人物的病态和凶狠。
有一场他和妻子在家里吃晚饭的戏,他在手机上与人暧昧,妻子出言询问。
郭晓冬立刻暴起,第一句话是驳斥“有完没完”,然后才是气急败坏地推掉桌子上的饭菜,揪住妻子进行殴打。
明明他是过错方,明明是他在出轨,但他可以理直气壮地施暴,与他所听的古典音乐,在社会上所展现的形象,形成了极大反差。
郭晓冬用一场戏把家庭内部的扭曲和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触目惊心。
或许就像导演杨树鹏说的,这个故事里藏着的就是人心,旧案浮出水面,新案扑朔迷离,都是险恶的人性在作祟,而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视而不见。
电影从福利院的霸凌事件开始,为了一个叫林巧的女孩,少年苏昂被打得头破血流(画面的血腥为观众做了个提醒,该片血腥暴力,暗黑系),林巧为了报仇,将打人的大鬼一起拉下水塔……十年后,苏昂和林巧设计复仇,不是单纯为了报复大鬼,而是报复将林巧的母亲残忍杀害并埋尸的亲生父亲——著名指挥家李志民。
苏昂很聪明,利用李志民的好色,逐渐引他上钩;他知道个人之力不足以复仇,也想将申哥(长大的大鬼)一网打尽,以利益引申哥入套。
最终苏昂上演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大戏。
如果剧情如此平铺直叙,当然不足以吸引观众。
真正的反转出现在结尾,当张警官告诉苏昂,林巧十年前已经死了的时候,整个故事才可以理清。
苏昂设计林巧进入乐团勾引李志民,根本就是苏昂自己在网络上以游戏的名义向李志民发出的诱惑;所有和林巧相关的一切都是苏昂脑伤的后遗症产生的幻觉。
张警官被苏昂引入局的原因,也是让张警官见证十年前你忽视的案件,如今我苏昂自己亲手解决。
结尾:苏昂对着摄像头向林巧表白,我是用生命在爱你啊!
林巧又何尝不是呢?
为了给少年苏昂报仇,她用生命拉着仇人从高塔坠下。
两个深爱彼此的少年啊,一生何求!
据说原来导演最初的版本有近四个小时,如今删减到一个半小时,很多漏洞和逻辑缺陷就显露出来。
苏昂不吃药,是因为怕吃药有副作用,影响思考,不能报仇;还是害怕吃药后会没有幻觉,见不到林巧呢?
韩医生仅仅是塑造一个隐忍的妻子,心系患者的医生吗?
依照整部电影的风格韩医生不应该是个简单的人物。
电影本身的漏洞也不少,不知道是因为删减过多,还是本来的设计就不完美。
例如年轻的苏昂怎么会有那么多钱买到专业的监控设备,那装备看起来就是专业的监控,难道苏昂的钱是参加黑客大赛的奖金吗?
还有,苏昂没改名,造型和小时候也没区别,申哥(大鬼)是怎么做到完全认不出来的呢?
真的是摔失忆了吗?
无论怎样,这部电影绝对值得观赏。
作为少有的犯罪类型片,少见的逻辑推理国产片,这片不应该是现在这个分数。
电影刻画了一个外表文质彬彬的乐团指挥家,实际是一个集控制欲和暴力倾向一身的男人。
他是整个案件的导火索,由于做的孽,女人生下了一个女孩,长大后,深爱女孩的男人。
通过自己的黑客技术,一步一步帮女孩完成复仇。
总的来说剧情其实足够悬疑,但是看起来还是有些乏善可陈。
应该是演员没有选好,如果换成易烊千玺呢?
苏昂、林巧是一对生活在寄宿学校的懵懂少年。
就读期间,苏昂饱受学霸欺凌,林巧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并用实际行动惩戒了学霸,两人也因此开启了一段任由青春野蛮疯长的历程。
在一起白骨案中,刑侦高手张建宇敏感的察觉到,案件与苏昂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也由此开始了步步惊心的探案、查案之旅。
而随着包括音乐老师、医生、警察、劫匪等旁人的纷纷卷入,案件也愈加的扑朔迷离,烧脑燃智,少年的青春之路,人生之旅将何去何从?
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惊天真相?
杨树鹏用暗黑甚至有些血腥、暴戾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
一直以来,国产电影对校园青春的关注都止步于爱情等浅层的方方面面,鲜少有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正的成长与烦恼的关注。
《少年》则不然,他从当下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校园霸凌现象着手,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底层草根的人物命运给予了关注,对他们的心理世界进行了细数和剖白。
特别是对以苏昂、林巧为代表的青春期少年的成长与烦恼的关怀与关爱,更是脱离以往校园青春爱情片的惯有套路和路数,因而给人一种十足的新鲜感,和百分的震撼力。
《少年》的影像风格非常大胆,暴戾、杀戮、血腥、重口等一一俱全,变态、扭曲、嚣张、狂放一个都没有少。
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寒而栗,甚至有些毛骨悚然,但他所营造的真实体验感却是前所未有的。
《少年》更是网罗了一批在内地影视圈内口碑好,有实力的演技派。
张译扮演的警察完全颠覆了以往影视剧中警察必须高大上的刻板模式。
为人一向低调演戏一贯认真的郭晓冬,此番在《少年》中出演了一个与其本人有着云泥之别的角色,挑战难度非常大,但郭晓冬演的非常棒。
余男在片中饰演一个女医生,这个角色与余男以往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更让人看到了余男作为演技实力派的可塑性和全能性。
刘天佐、周一围等也都在片中奉献了不俗的演技,为《少年》增色添彩不只是一点点。
“人的不幸 源于对爱的追求” 所有人都说 我疯了。
他们说 我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沉浸在虚拟的幻境 无法逃脱。
但我从未忘记 我身处在什么样的生活中。
我看得见 这真实世界的疯狂 虚妄 自私 和藏在温柔表面下的阴暗 我记得住 你在高台上的纵身一跃 我整日地想 你的眼睛望向星空 感受血的蔓延时 会不会感到孤独。
你早已在那个夏天消失了 而罪该万死的人 却若无其事地活着。
所以我愿意做别人眼中的疯子 因为只有我自己能懂 我的爱 只能活在我的想象中。
我要让所有恶人 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痛苦 我要让他们感受到 这就是我的生活 黑暗的看不到边际 唯一支撑我的 只有幻境。
我用生命在爱你 哪怕我会因此死去。
如果评选2016年荧幕两大轴人,我想范冰冰扮演的李雪莲和欧豪扮演的苏昂是绝对的首席候选人。
他们一个为了讨说法,告状10年。
一个为了复仇,埋藏秘密,谋划算计,把一生都搭进去了。
但相比较前者的憋屈,《少年》看得非常解气,因为李雪莲的执着靠的是近乎偏执的纠缠不休,而苏昂的执着有黑客技术和高智商做后盾。
少年复仇,十年不晚。
看片子的时候,总是想到《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
不过苏昂比起《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和《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人物形象是现实主义的,应该说他自始至终没有被救赎。
而且故事的溯源都可以推到主人公遭受司法机关的不公平待遇。
这样的片子居然能过审,对电影审查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背后的斗智斗勇估计比电影还精彩。
正因为故事有点偏黑暗,所以这片子跟韩国某些悬疑作品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拍得还是很过瘾的。
如果从做局者的角度来拍,这个故事是很简单的,那样悬疑性估计就不好体现了。
《少年》采用的多线叙事方法,使得这个电影成了“剧透可耻”的那种作品,这也是一开始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原因,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基本就可以把之前支离破碎的情节都联系起来了。
作品的戏剧性还弥补了演员的短板,欧豪作为主角前期出现的镜头都很短暂,但故事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弱化。
这也得益于超级强大的配角阵容,郭晓冬饰演的衣冠禽兽,抽余男那几个耳光,真是把电影院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周一围演的混混也非常有震慑力,在几个血淋淋的猪肉镜头下,显得狰狞可怖。
张译的警察最后的爆发力很足,余男在里面打扮得太性感了,总期待她能和其他人发生点什么,结果在里面老是被揍。
《少年》这部片子好看在于他纯粹,因为主角没有被救赎,所以他的复仇干净利落,没有良心上的纠结和自我审判。
几个案件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背后的人的联系也是逐渐才浮出水面的,深陷局中的人没有被冤枉的。
主角以其超高的智商设计了这么一出,然后一窝端了。
因为纯粹,所以电影非常解气。
不论是曾经遭遇的校园霸凌,还是去办事碰到的怠慢,还是挚爱之人那化不开的宿怨,那种恐惧、愤怒和憋屈很多人都有同感。
有的人对小时候欺负过自己的人,即便过了几十年,现在见到还是会十分生气。
你去一些地方办个简单的事情,来来回回给你设卡,有的人也会生出反社会的愤怒来。
盖因这些事情在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他完全无力反抗,并且他必须通过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怒,心怀绝望地积蓄力量才能有机会在未来报复回去。
这是复仇这种故事的魅力所在。
苏昂的黑客技术给了他当上帝的机会。
这和《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是一样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聪明才智,使得他们具有了非常大的能量。
冉阿让想要报复社会,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他的改变来自他的一次偷窃,他偷东西后,竟然意外得到了丢东西的人的原谅,他的善良被激活了。
他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感受到了可以说是来自上帝的启示。
而基督山伯爵也是一样,当他具有能量进行报复的时候,对仇人进行了清洗。
但是他发现了事情的复杂性,因为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了,所以他做了反省,最后还宽恕了一部分仇人。
“受欺负——复仇——反省变好人”是这两个小说的特点,苏昂的故事在“复仇”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内容上是非常泄愤的。
他作为上帝,监控、审判并惩罚了所有该惩罚的人。
你干倒我,我只要不死,有机会我就把你们都干倒,至于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列。
《少年》因为没有基督教背景,镜头基本没有耽于心理的刻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故事的发展逻辑上。
打斗镜头极写实,打击感很强,而且主人公几乎没有依赖别人,全靠一己之力,这对于观众被剧情提起来的情绪的释放是有极大好处的。
试问谁如果有巨多怨气的情况下,不想亲自出手发泄呢。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儿叫手刃,亲自出手杀死仇人,肯定大快人心。
苏昂独立策划,一个人搞定,做局复仇,毕其功于一役。
点映那天结束后听到有人问,如果一个人要埋藏那么大一个秘密,生活多年就为做局搞死一帮该死的人,那这个人能过得快乐吗?
我想说这就叫戏剧性啊。
一个快乐的人可能给你制造一个复仇故事吗?
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埋藏秘密的人,才可能出现那么强烈的凄美的幻觉,艺术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这片子最可惜的是主角最后自己把命搭上了。
不知道是因为“坏人”必须死,还是其他。
我觉得如果他能活下来,可能这部影片会更酷,可以搞得像《飓风营救》那样。
观影后,还听说这片子和《白夜行》很像,我没有看过这个作品,估计导演有受影响吧。
总而言之,这片子能看。
还不错啊。
欧豪后台好恐怖
2.5,强行在模仿。
三星半,半星鼓励。最后10分钟精彩。多线交织,是国内完成度很高的悬疑电影。
欧豪的资源,真的就是不解之谜。总能和大咖演戏。张译哎!
用生命在爱一个人的人太可怕了。这种种布置太高智商了,林巧爱对了人。
国产难得的创作,是原创!虽然两条线略牵强,但是故事很有力,而且作为悬疑片不容易被猜中,以欲望为主题的作品里算是很优质的,被低估。除了欧豪所有演员演技在线,郭晓冬的演技值得拿一个影帝,余男基本次次都是影后级表演,这次真的连头发都在幽怨,诉说着害怕和寂寞。
悬疑的气氛有了,不错,但是烂尾了,最后的精神分裂就更扯了。织网的时候还挺有意思,后面越来越扯,洗黑钱,你知道多少钱啊,就去抢,做一锤子买卖。这和那些烂尾文一样的,前面坑太大,后面乱编,能圆上就行了。。//中生代演员都不错。
故弄玄虚过头了
欧豪的资源蛮强 有那么多演技大咖支撑的电影 郭晓东这次的突破蛮大 余男好美 但是感觉每次演的都是同种类型的配角...一开始看会有点糊涂 各个拼图散落感 但是到后面慢慢自己能拼凑出来整个脉络了 欧豪不太善于念台词 暴力场面和悬疑的氛围制造的不错 但是有些细节不能深想 能发现一些漏洞
文艺中年,这都几部了,还不晓得后现代没那么简单吗?
片子不错,喜欢这种层层揭秘的叙事,剧情总体流畅,就是有些桥段设计的有点靠不住,比如申哥抢银行那场。还有一些小细节有点虚,能再推敲推敲就更好了。这里面演员都不错,张译和周一围是我喜欢的演员,郭晓冬也挺稳的,余男也表现不错,刘天佐真的天生带喜感和亲切感。欧豪的话,说心里话也是还可以的,有些地方的确演得不是那么完美,有点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片子刚上映的时候以为是个青春犯罪片,当时的宣传也是一种暗黑犯罪青春的主题。曾经打开看过一点,但没有看完整,只把张译的开头和周一围的开头调出来看了一下,当时没被圈粉。今天补上,也算没有错过这样一部不错的片子。值得一看,尤其喜欢片子的质感,片头的特效非常有感觉。
出其意料外的好看啊!!!悬疑部分震惊到一身鸡皮疙瘩,申哥应该是来诙谐气氛的:“我怎么帮你啊~~~”“给我~~~钱~~~”
在杭县取的景,从钱江新城追车到河坊街,一路都在施工,一路都是鸡儿零的宣传招牌
怎么什么电影片尾都要说唱 审美疲劳
1星给题材,1星给张译刘天佐同框,2星给张译刘天佐周一围王烈余男这些撑场的戏骨们。四星略多,算是鼓励吧。
一点韩国电影加白夜行的混合物,再加上前后严重的逻辑不清。再仔细推敲一下剧本和人物动机的话会是一个好作品。
太能装逼了……看得贼累。演得都很有质感,故事本身节奏不行
逻辑略弱,剪辑稍乱,不过演员的表演可以弥补。
劲有了,故事比较破碎和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