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 感觉导演应该也不知道自己在拍什么要拍什么 1.夏金兰被杀之前为什么沈海洋突然就跟着胡山泉,是知道他要杀人吗还是怎么。
在医院怎么闹掰的两人,就是因为沈雨吗?
那为什么两个人穿着一样的衣服呢?
2.那个男的,胡刀刀吧,什么来头?
怎么就无缘无故帮女主?
还以为跟胡山泉有关系,结果跟踪完夏木之后就再也没见到过了,离谱 3.女主,心思细腻,反侦察意识超群,还监视警察,前期塑造的形象那是神的不行,正准备高兴有个智商在线的女主当然,且不说一个高中女生,爸爸突然不见了,还可能跟杀人案有关系,怎么就能心思缜密到清理完家里所有痕迹,医院里的东西也全部销毁,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指导的前提下,就只有胡山泉伪造的一封信。
结果,后面突然就变了。
你说她调查父亲的事吧,也没查,就拿着照片去到处问。
4.然后那几个案子,有什么意义我是捉摸不透。
第一个那个小孩,把他爸杀了,沈雨帮忙开导,不报警;把撞狗的车烧了自己跳楼了,沈雨开导,不报警;把虐狗的杀了,沈雨看了,帮他伪造现场,不报警;自己跳楼了,沈雨这下报警了,用他的录音报,故意模糊警察视线。
姐姐,他是你爹?
还是他是你爹的儿子?
您这么做是图啥?
是导演为了表现沈雨的厉害,放烟雾弹?
好,后面那个案子,梅瑛侠,也是跟主线没有一点关系,我就只感觉他是想展示心理学相关的问题,然后来引出沈雨诱导何伟光让他当替罪羊。
但是你好歹跟主线来点联系吧,你这东一个案子西一个案子,又像是单元剧又不是单元剧,弄得观众一头雾水。
然后关于何伟光,推了一下人,人死了,警察已经认定跟自己没关系,结果怕成这样,就因为警察后面来盯着看你杀鸡?
那放你走干嘛呢?
后面诱导的环节更是离谱,不过我并不了解这一行业,不评价了,反正看完就感觉很魔幻。
5.然后夏木也是,本来以为是要上演男主直面心魔战胜自我的戏份,结果等真凶出来之后就基本上没他什么事了,ptsd和震颤前面弄的紧张兮兮最后也没个什么结果想不通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姥爷死的剧情,说是ptsd跟夏金兰没关系,但是他这查海舟案查得这么勤,他姥爷的死管都不管,迷,真的迷。
为什么不直接就去掉姥爷的事,因为夏金兰,所以ptsd,所以查海舟案,不顺畅得多吗?
6.凶手,凶手,牛啊牛,真牛。
前面看了一大半,一点铺垫没有,导演突然说,哦这儿有个人,他怎么了干嘛了,他是凶手。????????
您开心就好。
人家八角亭迷雾,5点多分,剧情是拖沓,但是人家主讲家庭情感,很出彩,而且悬疑的地方至少比这部剧好吧,最后真凶那也是一开始就出场而且也有铺垫的吧。
谁是凶手,我估计编剧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谁是凶手,拍了一半发现哦咱们这凶手还没定呢,咋办?
随便编个人加进去吧。
行,真行!
然后,这凶手也够厉害的,自己已经神志不清了,还能神出鬼没,一点痕迹不留,一点线索不给,然后又是杀人又是跟踪,样样精通,平时又像个二愣子,一个残障人士可以做到这样??
这人物形象不矛盾吗??????
7.因为刚看完最后几集,所以对后几集的印象比较深。
就最后,沈雨既然是想自己杀了胡山泉,那为什么一开始又要找冷小兵请求保护,让警察监视自己,然后去见胡山泉又不想让警察知道。
然后后面知道了胡山泉在哪,又要一边告诉夏木冷小兵,一边自己带剪刀想亲手解决,怎么,是想让一群警察看着你把凶手杀了???
还有很多,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有些奇怪的地方,因为觉得可能最后会填坑,就没去过多关注,哪晓得最后直接摆烂。
亮点也有,比如一开始让大家以为沈雨就是帮凶,沈海洋就是凶手,然后突然反转,都变成受害者,但是真的,瑜不掩瑕了。
只能说,对各位演员没有任何偏见,三位主演我都很喜欢,演技也都很好,但是,这部剧完完全全就是侮辱观众的智商,牛头不对马嘴,哥们今晚看完最后一集之后直接人看昏了,遭大重了,真的寄了兄弟们,要缺氧了
太逗了,编剧太扯淡了,一个杀鸡的,会跑去看心理医生,一个心理医生,控制人心,还能植入记忆,简直牛逼中的战斗b。
一个高中小女孩,能在市医院里神不知鬼不觉半小时内把一个医生的档案资料工资条病例本全偷走,指纹也抹掉,真的离大谱。
沈雨非法监视警察,明显违法了,也没人追究,当然你可以说夏木没追究吧。
还有刘琳演的那个杀老公的案子,和主体故事情节到底有什么联系?
这莫名其妙的插入,很诡异好吗?
想说明个啥?
说明人是能操纵的?
这特么还要你说?
哪怕你为了说明沈雨被操纵也不至于生插这么一段剧情吧?
看到刘琳还心里一喜,想王者终于出场了,后面精彩了!
结果,就只是打个酱油呢?
今天终于忍着恶心看完,没办法强迫症患者就是这样和自己过不去。
我真的一整个大无语,这什么辣鸡结局?
莫名其妙跳出一个前面从没出现过的凶手,凶手一会儿可牛逼了毫无破绽一点证据没留下杀死几个人,一会儿小机灵鬼儿似的扔掉花就跑了,一会儿你的小可爱突然出现,傻叉一样被抓住了,是老年痴呆症发作了吗?
这个凶手,连续那么些年杀人,那些药品从哪来的?
医院偷的也该过期了吧?!
肌松剂和麻醉剂在市场上能买到?
扯尼🐎的淡呢。
沈海洋,是怎么会莫名其妙的跟踪上这凶手的?
掐指一算算出来的还是杀手给他托梦了说我要在某天杀某地的那个老师了啊你快来抓我啊!
而且沈海洋脑洞得有黑洞那么大吧才会穿一身和凶手一毛一样的衣服出现。
别问,问就是单亲爸爸养娃不易周末兼职水管工。
好家伙这烂剧,能不能打负分啊!!
真是辣鸡演员演技也一言难尽,开始觉得有肖央和董子健应该还行,万万没想到,也就是及格线。
流量就更不用说了,和绝了哥差不多的演技,全程呆滞脸,真特么绝了。
前两部作品是没救了,没想到这个第三部还是不错的,希望接下来的剧集也能保持下去吧。
这个剧估计就是海舟案为主线吧,再有其他的小案件也是为了辅助这个主案,刑侦破案应该只是个跳板,最终想诠释的大概率还是人心理的缺陷与救赎。
三个主角心理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冷小兵是个特别怂的警察,第一次出警都不敢开枪;夏木从小就自闭;沈雨小时候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是就从她听到警察对嫌疑犯的描述,又不动声色的索要了通告单,就能看出这个小女孩绝对不单纯。
🍀 【1-2集】男主人设没立住我对于冷小兵不开枪这事不是很意外,男主一出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大喜功爱装逼,啥实绩没有呢,就先给自己造个势,拍军装照炫耀一波,当然,这个铺垫也很正常,所以马上出任务就被打脸了。
男主不开枪,一种可能性在于他就是个后勤兵,本身战斗力就不强,再加上坐办公室太久了,把破案想得太简单,结果临场反应直接大脑断片了,凶手故意让他拿枪抵着自己的头,说明凶手对心理学是有一定研究的,至少他看透了男主的怂样,且又很享受自己把控对手的快感,就像他杀人时故意放闹钟与拍照,就是在享受受害者的慢性死亡过程,完美的控制欲就是他的作案标签。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凶手可能跟男主认识,或者说亲近警察系统,或者从别人口中听过对男主的评价,从他果断杀了岚哥就能看出,他应该是挺了解警校的格斗招式的,否则不太可能1v1还能全身而退。
男主人设为什么没立好,其实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冷小兵凭什么当上重案组组长”?不要跟我说纯靠师父的裙带关系,就算师父临终前嘱咐师兄要帮小兵解开心结,但是男主这种犯过错误甚至影响到队友牺牲的情况,要想坐稳重案组组长这个位置,起码要展示他的硬实力的,否则下面人肯定不服。
剧里在男主“怂”的一面上立得很好,比如那个听到夏木名字车都开歪了好几道弯,还有那个宁可自己离开业拒绝夏木加入的强烈反应,但是却很明显没有展示他实干的地方,哪怕在其他角色的台词里塑造一下对男主某些特质的佩服,或者直接塑造男主就是个靠裙带关系上位导致众属下不服的情况也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只可惜剧里在这方面就是一片空白。
对比夏木这个角色,他立得就比男主好。
高材生的能力有所体现,比如他被男主拽到现场后沉着冷静的案情分析。
他也有不正常的地方,比如看了解剖尸体后恶心的反应,却在呕吐的过程中产生了幻觉。
夏木与小兵的那场谈话也有玄机:他也会很天真的问老师走的时候是否痛苦,其实他未必猜不到真相,只是想从男主口里得出一个骗骗自己的安慰罢了,终究是个刚入行的孩子;小兵后来复述谈话内容时,说夏木要求回避海舟案,这其实是对夏木理性的刻画;夏木再次强调如果当年小兵开了枪,老师很可能就活着,这是一种对男主不干练的嘲讽;夏木还说如果自己不跟老师赌气,老师就不会给自己留门导致被害(虽然这并不是实情),这是他的自责。
夏木这个角色出场虽然也不多,但是台词里包含的情绪比较多样,所以有效刻画了人设的多面性。
另外这个演员的演技让我蛮惊艳的,对不同情绪的比例拿捏恰到好处,长得真挺小的,还挺显少年感的,我最初还以为是00后,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是93年的,其实也不少年了。
最后再说说其他猜测吧,照相馆老板应该是有问题的,悬疑剧不会放废镜头的,女主大概率是认识凶手的。
但是我比较怀疑这一系列的杀人案是否是同一凶手所为,感觉时间跨度有点大,很可能其中有模仿作案或团队作案。
老师接的电话,分别是用手机和座机打的,显然不是一个人打来的,如果凶手是随机作案,那估计只是两通不同的电话,如果凶手是预谋作案,那么第二个电话可能就是凶手打来的,老师可能以为是打手机的那个人,也可能凶手与老师认识且老师也知道是另一个人打来的所以才拒绝。
PS:原来的设定是夏金兰是夏木的母亲,后来为了过审改成了老师。
搞不好夏木当初不是自己躲在阁楼上,而且藏在凶案现场目睹了一切。
其实按照原剧本,第一集这个戏剧张力是可以的,夏木身上的矛盾核心更尖锐,不容易让人注意到冷小兵的个人问题。
为了过审,戏剧冲突被弱化了不少,确实显得这个第一集剧情有点平。
🍀 【3-4集】赵丽颖的台词还需提升女主演得其实没问题,动作情绪什么的还挺有细节的,但是台词念得太平淡的,波澜不惊的情绪也不是整句没有断句、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气息调整的。
小兵还是有一定实力的,就只有他和夏木两个人觉得马煜案没有破案,说明小兵对破案有较高敏感度的,只不过前两集的剧情里严重缺乏这方面的渲染。
马煜案的真相应该就是沈雨回忆里的那个样子,她不是凶手,也想做个拯救者,但是她又不想把自己卷进去,所以在陈述事实的时候做了一定的歪曲,让自己显得与整个案件无关,本质上就是不希望引起警方的注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怕查到海舟案。
她甩掉夏木的目的,其实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与那个孩子见面,只是她也没想到对方出现幻觉跳楼死了,所以她才用语音报警这种拯救办法。
编剧和导演的埋伏笔能力是很棒的,前面沈雨接电话那段语音就已经暗示了报警的人就是沈雨本人,水泥地脚印鉴定结果直接暗示沈雨就在现场。
第四集最后沈雨收到瓶起子和生日卡,是凶手的恐吓或提醒吧(猜测有误,后续更正),沈雨和凶手肯定是熟人,而且凶手也清楚沈雨知道凶手是自己。
这个剧沈雨应该就是个灰色地带的角色,会与凶手同队,但自己也不会杀人,更多的原因是出于自保或保护她在乎的人。
沈海洋肯定和凶手有关,即使不是凶手本人,肯定也与凶手熟识。
🍀【5-6集】海舟案至少有六起编剧还是可以信任的,这两集里男主人设立起来了,台词里揭示了男主只是海舟案怂了一次,这么多年来破获了很多大案,虽然我还是认为第一集这个背景就应该被揭示,毕竟这是男主,不是个小配角。
沈雨pad里的贺卡玩具套装照片有七份,所以海舟案应该至少有六个受害者的,只不过大家以为只有五个,说明还有受害者的尸体没被找到。
第一次的礼物是个洋娃娃,如果不是凶手的留念,那可能真是沈海洋寄来的,毕竟女孩子喜欢这种东西很正常。
第二份礼物开始就是小拨浪鼓,感觉像婴儿的东西,不该送念大学的女儿,然后那个梳子还算正常,后面还有小汽车,明显是男孩子的东西,直到最新一期确实送的是“作案留念”。
(补充更正),看沈雨对瓶起子没有秒懂的反应,她应该对海舟案只是单方面猜测,也没有实质上的直接接触。
生日礼物应该不是沈海洋寄来的,贺卡很可能的提前写好的六份,凶手每年寄一份,父亲不会给女儿寄从受害者家里顺走的东西的。
我觉得沈海洋不是凶手,或者说不是连环杀人案全部的凶手,沈雨以为父亲是凶手才会尽量帮着掩盖,而凶手也恰恰利用了沈雨的这个心理,所以说凶手应该就是认识沈雨。
杀鸡的那个应该不是凶手吧,我觉得冷小兵既然说了自己能认出凶手的眼睛,他应该说得就是真话吧,何大叔应该就是个幌子。
夏木晕血症复发,我觉得是个伏笔,肯定是因为他接触到了海舟案凶手,但是他自己没有察觉到吧,只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否则很难解释他通过警队测试时为什么没犯病,我觉得犯病的源头肯定不是因为他看了那次尸体解剖,应该在那之前就有刺激的源头。
🍀 【第7-8集】“李医生”应该有问题这两集交代的内容不算太多,我对于夏木家不拉窗帘这个事的反应不大,虽然说确实调查案子线索时确实应该注意保密,只能说他这么做太业余了吧。
但是,夏木手机没密码这个问题真的是剧情设计欠考虑吧,一个警察的手机怎么可能不注意保密呢,虽然我知道沈雨看到的那张照片应该是很重要的线索。
说说电话的问题吧,其实这个电话不能说明沈海洋是凶手,只能说明当时他在案发现场附近,电话打给沈雨应该是想交代点什么。
沈雨通过自己的心理治疗工作,是想把杀鸡的制造成凶手,通过诱导暗示的方式。
2000年9月1日是星期五,不是星期六,其实沈雨在误导的时候逻辑上也存在bug,以沈雨的逻辑,1号是周六,那么开学应该定在3号周一而非4号周二,不过普通病人再被心理暗示时一般是不会逆向思维发现这个逻辑漏洞的。
警察给小兵打电话说杀夏援朝的凶手出事了,我觉得这个事应该和沈雨没有关系,沈雨的谋划再细致应该也不会在警察的布控范围内班门弄斧,如果不是巧合,那可能就是真正的凶手在刻意为之分散注意力或激化夏木的情绪,以致影响警队对海舟案的调查进度。
杀鸡的不是凶手,但我预判把他介绍给沈雨的“李医生”大概率有问题,因为他出现的时间点过于巧合,怎么就在他刚见过冷小兵不久就和沈雨搭上线了?
这个流程衔接过于刻意,大概率是有人在背后设计催化的,其实姓李的人很多,谁知道这个“李医生”是目前出现的角色,还是未登场的角色,还是其他角色的化名呢。
我估计是杀鸡的误打误撞遇见了凶手,然后凶手才暗中设计让他去挂沈雨的号,一种情况就是凶手的伪装身份确实是医生,杀鸡的恰巧挂了凶手的号,还有一种情况是凶手猜到海舟案要重启,所以最近一直盯着警局,也就发现了杀鸡的可以替自己顶罪,所以才以李医生的身份设计了这场偶遇并引导他去见沈雨。
🍀 【9-12集】胡摄影师浮出水面这几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就是“如果我当年开了那一枪”这句台词,在最初的几集里,是夏木对小兵说的,那种态度是鄙夷的,而现在,这句台词变成了小兵在说,态度是愧疚的,而夏木的反应却很淡然,说明夏木对小兵当年的那种怨已经渐渐消融释然了,虽然只有一句台词几秒的对手戏,但是却诠释了两个角色互相信赖支持的过程。
何伟光被陷害的过程差不多就是小兵夏木推测的那样,人应该不是沈雨杀的,她就是打个下手,把何伟光引入圈套,凶手这一次会留下闹钟,也是在对应给沈雨的一封信里的内容,就是“做完最后一件事”。
凶手计划的很详细完备,就算警方猜到何伟光不是真凶,但也没有充分的证据翻案,凶手唯一的失误可能就是没想到警方掌握了沈海洋的尸骨并通过沈雨的DNA确定了血缘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说找到了“两份DNA”,不知道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的两份报告,这个只有下周才能知道了。
沈雨的那个残疾人朋友跟凶手应该是有关系的,12集他跟沈雨说的那个话,感觉他是知道部分内情的,他也不希望沈雨再查下去,这并不是个纯粹的旁观者心态,而且夏木找到他的那次,很明显远处有人在监视拍照。
【13-16集】能看出来最后的成片是被改动过的,在事情真相上大动刀,导致跟前面的逻辑对不上。
引用一下组里的删减猜测:(1)榕城家园案是沈雨做的,(2)狩猎者是夏木杀的。
如果按照这个推测,狩猎者的死讯给台词镜头,那就合情合理了。
最后还有罗里吧嗦的警察局日常,应该也是过审必备吧。
能感觉到原剧本还是挺有看点的,但还是建议这么过审敏感的剧本别写了,顶风作浪,后期还得重新改,自己都圆不上改编后的逻辑。
四星改三星,虽然知道审核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但不能被通融。
可能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吧,从八角亭迷雾开始,虽然追完了全集,但是故事性以及逻辑上都存在挺大问题的。
包括这一部谁是凶手,噱头很大,实际就是砸招牌的剧作,海报上来就抄袭这剧基本就废了。
感觉可能因为审查改了不少词,人物关系有点经不起推敲。
一星给前两集的节奏。
对于这种悬疑犯罪题材来说,好好打磨剧本才是关键。
希望能再看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这类好片子。
国产剧的悬疑天花板: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一个疑问是:一个有着体面职业(医生)的中年男子,为什么会在早上出门的时候身着蓝色连体工装,戴上黑色口罩,背着工具箱。
莫非是在兼职?
撞衫连环杀手成为故事主线,这是个什么鬼逻辑。
国产电视剧打着悬疑的招牌招摇过市,却从来不懂,所谓作品,首先需要的是讲好一个故事。
灯光,摄影,服化道甚至演员演技其实从来不是普通观众所能一眼看出的问题,问题在于:在“讲好一个故事”这个环节中,你不能这样肆无忌惮的侮辱一个普通人的智商。
夏木的出场其实蛮屌,蓝色短款夹克配浅绿工装裤,驼背垮肩,让这个小个子短发青年不明觉厉。
但是走完全剧,实在不知道这个男二对剧情有何作用。
是不是没有他,这个烂故事也能讲完?
甚至看到后来,每次看见他昂着头,瞪着一双无知的小眼睛忿忿不平的时候,都恨不能用手指在电视屏幕上将他的小脸抹去。
赵丽颖全程面瘫的演技倒在意料之中,毕竟首次看到花千骨的时候,还以为看到了一部重播的80年代的TVB,后来的大火是证明了我的无知。
肖央的故作神秘却让人败了因翻拍剧《误杀》而积累起的好人缘。
永远深沉的语调,莫名其妙响起的背景音乐,是为了悬疑而悬疑,是为了阴谋在奏乐。
问题在于:整个故事讲到后来全无悬念。
整个故事讲到后来只证明了一点:警察叔叔真是无能。
夏金兰的照相馆收据居然会在十多年后由夏木翻出,一个连环杀人的案发现场,原来没做彻底搜查。
诸如此类的逻辑硬伤太多:比如一响就全屋震动的手机。
就算有这个原理,好歹也可以交代一下那个pua妻子的男人的职业背景,就像《越狱》里的迈克,可以是个结构工程师。
不再一一列举。
《迷雾剧场》在豆瓣上备受好评的另一部影片《沉默的真相》同样让人无言以对。
是什么样的惊天大案可以让一个大律师去地铁站抛尸,冒着被当场击毙的危险?
原来这样:最大的boss是市委书记的女婿,最大的凶手是县城的刑警队长。
为了过审降低boss的含金量可以理解,但你把荒诞故事讲得这么一本正经确实冒犯了观众智商。
《迷雾剧场》并非一无是处,《隐秘的角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黑色悬疑剧,没有之一。
我善意的理解,它用看似阳光的结局骗过了审核人员,隐藏了人性的恶,得以公映。
所以说没文化真可怕。
这句话送给guangdian总急。
这位@浪玲个浪,你打算什么时候跟我道歉?
你也不回复,消失了,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呀!?
道歉我已经收到,希望这位粉丝和之前所有脑补剧情的粉丝都能深刻反省一下自己,究竟是粉丝滤镜蒙蔽了双眼还是天生低能缺少智商!
第一种还能治,第二种尽量也不要放弃治疗!
生活会好的!
😆😆😆😆!
开场二十分钟就把人雷得外焦里嫩!
一个警察,面对犯罪分子,竟然呆若木鸡了,而且是被刺了一刀,即便正常人不是警察,你的第一反应难道不是开枪自保吗?
你又不是有什么心理阴影!
即便警察可以强行解释,那犯罪分子呢?
你难道是看了剧本?
知道眼前的警察是新手?
后勤部的,还是头一次出警还很懦弱!
要不你的狗胆那么大?
万一他开枪了你怎么办?
白布一盖大结局?
这样刻意为之的桥段设计充分说明导演编剧的无能,毫无新意也没有任何制造悬念冲突的能力!
(具体说一下为什么就这一段戏就能决定这电视剧不行!
一部电视剧情节很多,但是大致分为主线和旁线,其中主线剧情最重要的就是关键情节!
什么时候关键情节?
就是能够直接影响剧情走向或者影响主要人物关系的情节!
拿到这部剧来说,肖央面对反派不开枪就是关键时刻,开枪就大结局了,不开枪会出现两个明显关联剧情,一个是凶手逍遥法外,另一个是与男二产生矛盾,增加戏剧冲突!
但是导演编剧设计剧情完全没有认识到想要实现剧中情景需要多少前提:1.男主角新手懦弱不能开枪,必须是不合格的警察!
2.报警电话打过去警队要恰好出任务,没有多余警员!
3.报警电话必须主角接,而主角没有应对紧急情况的经验.4.两个人去查看现场分配任务,发现现场的必须是男主角。
以上4条任何一条单列都没问题,但是全部都中那就离谱了,剧情可以有巧合,但是不能全靠巧合!
尤其是直接决定剧情走向的关键情节更不能靠巧合,否则一定是编剧导演能力不够!
)看不懂重点的请看图,顺便请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有可能请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九年教育漏网之王!
着4条不在于是否合理,而在于同时实现几乎不可能,除非全是巧合才可以,但是如果一部电视剧关键情节靠巧合解释,那世界上就没有烂片一说了,多狗血的桥段你总能找到个例推翻,这样说是否明白清楚?
多加一句,我几乎从来不会因为演员而给电视剧打低分,这部剧从在爱奇艺开始预告时时我就点了预约,那些认为给低分就是专门黑的人真典型粉圈二极管呀!
还有那些因为某个演员或者海报抄袭就打低星的号,你们是真的所谓黑粉还是片方雇来反向营销的?
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是故事是剧情,不是海报更不是演员,你们用这样低级的理由打低星等于给了片方掩盖剧情差的借口,故意引起所谓粉黑大战,激发粉丝逆反心理,你们目的究竟是什么?
你看这位@宋先生,就是典型智障低能儿呀!
这不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而就是单纯智商感人😂!
有的人评论说:看他主页全是一星,肯定是职业黑子!
挺搞笑🤪!
粉圈害人不浅的特征就是让部分粉丝脑子成为二极管一根筋,看待问题非黑即白,你们难道就没想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不喜欢给优秀剧写长短评!?
就这样的人(可能是人)不能放弃治疗呀!
看到第10集,觉得编剧的脑袋里面不知道装的啥玩意儿。
首先,在虐狗案中警方就认定现场有两个人,除了死的那个,沈雨肯定就是重点监控对象,居然在另外一起案子中会被选定为犯罪嫌疑人来做精神鉴定。
呵呵。
其次,夏木进警校进重案队我可以理解,即使进了也是打杂搞后勤的角色,刚报到的小警察在没有过一年实习期就可以参与命案侦破,我也是呵呵了。
不说他的身体原因,就凭他不听领导指令,早就让他滚蛋了,警察队伍不是用来搞笑的,尤其是刑警,令行禁止是最最基本的。
最后,底层逻辑就是一坨狗屎,人之常情,抓住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是每个人的本能。
小学生都知道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不易折,上了四年警校的夏木居然不知道,还一心想要当英雄。
而且一旦冷兵和夏木发生争吵,夏木就刺激冷兵说他不敢开枪放走了凶手。
我不知道这样的争吵有什么意义,可能就是天一聊死了就强行转换话题吧。
一部刑侦剧拍成了这样,我觉得是对刑警的侮辱。
去年这会儿,我坚信《迷雾剧场》上热搜的原因绝不会是“烂”。
然后,我被打脸了,还打了两次。
然后,迷雾的新剧《谁是凶手》上了热搜:还没等剧集上线,海报就被扒出像素级模仿《李狗嗨》。
海报的事儿还没整完,又曝出剧组拿宋茜的照片当道具。
并且,在没有被授权的情况下,就给人标成了死鬼。
捎带手还在同一块板子上,给了于和伟和王丽坤露脸的机会。
剧情还没展开,四天内连发三封道歉信,就有点尴尬了。
(图源网络)当然,这种乱搞物料的事本身比较魔幻,如果小伙伴们感兴趣,得空我单开一篇聊。
今天,我们暂且抛开这些拉胯的场外信息,先聊聊剧本身。
谁是凶手
可喜可贺的是,《谁是凶手》终于摒弃了《致命愿望》贴地皮YY的花活。
老老实实回到现实,拍起了警匪探案。
话说本世纪初,海舟市流窜着一位变态连环杀人魔,也就是剧名中的“凶手”。
凶手在几年时间里,连续杀害数名女性,手法还极其残忍变态。
每次行凶,他都会用麻醉剂和肌松剂(即肌肉松弛剂)麻翻死者,随后将其杀死。
由于肌松剂的原因,受害者去世时,都会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微笑状态,供凶手“拍照留念”。
除了出手下作之外,凶手的反侦察意识也极强,每次作案都几乎滴水不漏,这导致警方追捕数年,却毫无收获。
这天,凶手再度出手,以类似的方式杀死了一位老师夏金兰。
在凶手作案的同时,刚入队一周年的警察冷小兵接到报案。
作为一个第一次出外勤的菜鸟,冷小兵意料之中的失败了。
不仅是失败,而且是在案发现场撞见蒙面凶手、且掏了枪、且对准了凶手,却因为恐惧而忘了扣扳机,被歹徒下了枪的那种失败。
作为警察,冷小兵这回羞耻度爆表还在其次。
关键是放跑了近在咫尺的歹徒,并导致赶来支援的战友被凶手杀害。
自此之后,冷小兵就做下了心病。
直到17年后,已经晋升市重案组老大的冷小兵,依然对此事耿耿于怀。
而同样跟冷小兵一样做下心病的,还有夏金兰遇害现场的小孩夏木。
单亲孩子夏木彼时就住在夏金兰家,他似乎目睹了夏老师遇害,也目睹了冷小兵怂成个蛋的全过程。
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夏木种下了心魔,患上了PTSD,见到血和尸体就会发作。
也是因为这块心病,夏木发奋努力,成了一名优秀的警察,并调进了冷小兵的警队。
目的呢,自然就是要亲手调查夏金兰遇害的“海舟案”。
也就在同一时刻,平静了17年的海舟市,又一次发生了命案。
一名死者,被以处决的方式,死在了森林公园里。
通过夏木和冷小兵的调查我们得知,死者十分热衷于虐杀小动物,并且还要拍摄视频。
根据这条线索,他们很快注意到一位患有心理疾病的狂热爱狗者肖华军。
按照惯例,主角团正式亮相的第一起案件,基本都是刷智商的开胃菜。
所以他们没有查错,肖华军就是凶手本手。
根据案卷记录,肖华军其人非常复杂,种种迹象都表明,他很可能杀了他爹。
此前还因为有人撞死他的狗,卷入过一场汽车纵火案。
但是,肖华军每次都能顺滑的脱罪,他脱罪的原因很简单:背后有高人指点。
而那位指点他的高人,就是咱们的女主,心理医生沈雨。
肖华军父亲去世时的口供、汽车纵火案的不在场证明,似乎都是沈雨提供。
最终肖华军杀人后畏罪坠楼,似乎也受到了沈雨影响。
更有趣的是,早在17年前的夏金兰遇害案那会儿,小沈雨跟案子产生了某种联系。
*注意这两个血指纹,可能是海舟案的关键比如,上图的这个照片信封上的血指纹,目前在沈雨手中。
第一集放出的内容来看,凶手手里就有个一闪而过的关键道具——相机。
同样的,第一集凶手离场时,曾经顺手拿走了一个被害者家里一枚冰箱贴。
第五集开头,就指出这个冰箱贴是沈雨爸爸的东西,如今沈爸为了躲避某种灾祸逃门在外,而冰箱贴则被沈雨掌握。
至于这些信息,对案情后续有啥影响呢,咱们暂且未知,等我看完后面剧集再给大家好好讲。
故事先讲到这里,接下来谈谈感受。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谁是凶手》,我觉得应该是“有迷雾剧场内味儿了”。
作为一部探案悬疑作品,我个人觉得《谁是凶手》虽然达不到前辈《隐秘》和《沉默》那种高度。
但整体基调四平八稳,确实有了“迷雾”的感觉。
整部剧的内容,目前来看有两大疑点:“谁是海舟案的凶手”和“沈雨是好是坏”。
海舟案凶手,大概率要放到最后,作为关底boss揭晓。
眼下能收集到的信息看,嫌疑最大的当然就是沈爸。
毕竟老哥手里一堆案发现场的物件,并且在命案发生后就离奇失踪,按常理推断,确实很符合凶手的特征。
以上这种判断,高潮戏份应该都是找到沈爸。
如果不硬扣所谓“改编自白银案”的背景去分解。
还有一种发生概率不大,但非常有趣的剧情走向:即所谓“海舟连环凶杀案”的凶手是两个人。
因为,以往案发现场都会被清理的很干净,但夏金兰案发生时,却留下了指纹、身体特征等一堆破绽。
尤其考虑到后面还有十集没播,就有一种可能,沈爸出于某种原因,模仿海舟案杀了夏金兰。
而犯下前几起海舟案的,则是另有其人。
如果这么操作,那整个案情的结构,就跟我以前讲过的《无证之罪》有些类似。
总之,不管未来的走向如何,破局的关键都在沈雨。
但沈雨的塑造极其复杂,一方面她有包庇,甚至教唆犯罪的“前科”,且具有很强的反侦察天赋跟法医学背景。
另一方面,按照国内惯例去看,把女主设置成“纯黑”又好像说不过去。
所以,估计后面会有大段篇幅,去拆解沈雨存在的意义,咱们还得再等等。
虽然就现在看起来,《谁是凶手》在探案线的排布还算不错。
但里面也有一些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的点,这里我一并写出来,求个评论区大神解答。
我最大的一点困惑,就是夏木的PTSD问题。
按照剧情介绍,本就家庭不太平的夏木,是因为目睹老师遇害,从此患上严重心理疾病。
严重到要靠具有一定成瘾性的药物续命的程度。
而且作为一个省级比武前三甲的警界新秀,夏木见到血和尸体就会病发。
这东西还不限于人,见到整扇的猪肉眼前也会出现幻觉。
那么,他到底是如何通过的心理测试进入重案组,就比较存疑了。
另外如剧中所言,警察办案有“当事人回避条例”。
夏木作为夏金兰案的半个苦主,很明显对海舟案乃至当警察,都抱有一些负面情绪。
那么,如何能让夏木正式接手海舟案,才能显得合法合规,这也是我看不透的地方。
至少就目前来说,关于夏木人设的两点疑惑,是徘徊在雷区边缘的。
如果接下来的剧情没能做出很好的交代,再加上海报和照片这堆事儿,《谁是凶手》的观感很可能要打个大折扣。
当然当然当然,剧集还没播完,这些问题肯定还得再观望一下。
只能希望开局不错的《谁是凶手》,后面能稳住吧。
还有,希望片方也能稳住,把后面的的物料、道具都检查清楚。
今年的迷雾剧场本来就比较水,再搞这些场外幺蛾子,实在太败人品了。
不过说归说,还是推荐大家去追一下原片,毕竟受篇幅影响,很多细节和剧情我确实没法展开聊。
啊,好久不推荐大家去看《迷雾剧场》,还真有点不习惯了。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阿翟
最新更新bug:1.两句话就能进入各种地方的沈雨到了酒店居然变成了哑巴,找人不会问人,全靠巧合遇见胡山泉。
冷队不去保护沈雨反而跟着夏木跑,他不怕沈雨杀了胡山泉或者胡山泉杀了沈雨么?
这就是重案队长的情况判断么?
2.在犯人劫持人质,刀子抵在脖子上危及生命的时候,一个警察队长居然打犯人的腿而不是头?
打腿犯人依然可以对人质造成生命威胁,而且犯人倒地的动作可能会引起误伤人质生命,这能是一个警察队长的素质?
这么多年的经验都喂狗了吗?
最后给各位主角们都进行了相应处分,真的太滑稽了,有点强行找补那味了。
总体5分,对我个人来说一星,因为吃过好东西所以吃shit会恶心。
————————————————————如果要说对“豆瓣里评分虚高”这样的评价进行举例,这部谁是凶手就是例子之一。
这部剧的bug来自于悬疑剧主角的招牌超能力之一,警察降智术。
只要主角需要,这部剧里警察就可以智力-100,完全变成路人一样的划水角色。
举一些个人十分不能忍受的bug1.冷队作为重案组的一员第一次出外勤,被凶手夺枪并刺伤倒地,期间拿着枪指着凶手一枪不开。
首先请清楚冷队是 重案组 出外勤 的人员,重案组这三个字就代表可以进入该组的警员必须有足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任何一项不合格都是对人民及自身生命的不尊重。
冷在这里并没有表现出他具备相应的能力,以至于连一枪都不开(开一枪哪怕空枪都比不开更合理),导致自身受伤,队友及夏金兰全部死亡,这样表现我只能说这是对重案组警察的抹黑。
当然如果为了强行剧情推进也是可以勉强接受的范围。
2.心理学教授兼医师,在沈雨无任何证明的情况下,透露病人的病历等情况,这是对于整个心理医师的职业道德的质疑。
一个可以开办讲座的心理专业从业者,只听他人两句话就可以把病人的情况和盘托出,对病人的隐私毫无保护,对职业道德毫无尊重。
不要说什么沈雨说了她是夏木的心理医生,就算是也应该拿出相应证明,这样才能进行资料的交接。
3.沈雨各种两句话蛊惑人心达成目的,包括但不限于去夏木老家两句话拿走夏木外公遗物及烈士证,无证明直接看外公遗体等。
这就是心理职业的心理操纵术么?
佩服佩服。
4.沈雨随意进入各种档案记录点查看并销毁记录。
什么档案室会没有任何门锁让一个小女孩随意进出并销毁资料?
还有哪里的警局会没有监控,让女主随便进房间并查看案情资料?
真就警察全是智力低下的低能儿呗?
5.是什么样的警校第一会毫无纪律,知情不上报,处理问题全靠自己,不按警察的办案方式进行?
例如从老电话里拿到号码单不去警局让相关同事帮忙查询而自己一个个电话打过去?
真就把自己当私家侦探呗?
就算私家侦探也会找朋友查机主信息,只有这个警校第一是个愣头青。
6.是什么样的警队可以让一个有ptsd和恐血症的人进重案组并出外勤?
第一次出外勤可以说警队不知情,但是当夏木外勤晕倒并在监控中已经分析出心理有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会请一个警队的心理咨询师做一个相关的验证来证明夏木的外勤能力?
这种时候就心理咨询师全下线了呗。
夏木每次关键时刻都晕倒,这种重案警察就是把所有人的生命都当儿戏,整个警局就全是这样的存在。
有一说一,夏木这种情况,出个派出所外勤都够呛,更别说重案组了。
6.沈雨报父亲失踪,在刚发生连环凶案不久的情况下警察居然毫无关联。
有的人说沈雨在父亲失踪十五天才报的案,已经隔了很久了,联系不到很正常。
首先,失踪的调查不是从哪天报案才认为是哪天失踪的。
就像失踪必须48小时才立案,难道这48小时就不管了吗?
只要沈雨报了失踪,只要警察进行了调查就可以知道从凶案发生当天开始,沈海洋就已经没有去工作了,同时也能发现沈海洋档案的消失,而不会隔了17年之久。
那么按照这个剧情解读的话,就是警察对沈海洋的失踪毫不关心,以至于连一点调查都没有进行,所以17年后沈海洋唯一的信息就只有警局的一张立案单。
真就17年前警察全是吃空饷的呗。
这些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bug点。
接下来就是关于心理学的吐槽。
沈雨催眠杀鸡男的部分我当场直呼天人。
作为一名心理学在学者,沈雨这种真的不当个相关领域权威真是屈才。
好家伙,直接让杀鸡男念杀人信息这种操作还称为心理治疗同时病人毫无怀疑,这种只靠几次见面就能达到的效果,任何心理医生及咨询师都自愧弗如。
还有胡刀刀为沈雨妨碍警察办案,窃取警方信息,沈雨还能说让他知道越少越好?
这种可太刑了。
国产悬疑剧在近年来也出过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等好剧,请不要再用警察降智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因为真的很智熄。
总而言之,谁是凶手个人认为配不上7.0的分数,真实水平大概就是5分,勉强摸到及格都显得困难。
很满意,特别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凶手到底会是谁呢,猜呀猜呀,第一集看的吓人,还敢不敢继续看呢,演员的演技也很好,所以凶手是谁呢沈雨那句“别怕我保护你”惊艳了我。
很好看,忍不住充了个会员🙂,有没有剧情解析的呀,留下你们得出的结论在评论区吧,期待你们的评论今天发生了什么呀,好多人情绪不太对😘😘😘来自我的小爱心,别伤心加油,冲冲冲冲冲冲我语文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