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到这部电影的缘由 还要追溯到嬅嬅的那首歌《小城大事》 讲的是青梅竹马的一对璧人却因为男方失忆永远错过的爱情故事。
歌词由林夕谱写,悲情而隽永。
原以为电影内容会与歌词有很大关联,但没想到讲述的是另外一种风格的爱情故事(事实上我最后才知道编剧之一是黎明,震惊)可是这个爱情故事,也有它自身独特的美感开始时觉得王菲对这个角色的演绎有些做作,但越看到后来越觉得,或许除了她,再无第二人可以与这个角色本身更高程度的契合——小月身上的高傲 独立 聪慧,完全是王菲本人的写照,也像亦舒笔下的女主角。
或许也只有她才能骄傲的拒绝前男友的复合请求,然后毫不留情的指出“也许一开始我们就相爱的太容易了,进展的太快,关系也发生的太多,结果你腻了,走了。
”“现在感觉回来了,你又想重新开始”“然后呢?
”我还爱你,但我知道你的爱纯度太低,接受这样的爱就是在侮辱自己。
其实感情不过如此,太炙热会灼心,太冰冷又会伤心,尘世间的男女不过是在追求那种若即若离的“刚刚好”的感情。
进展太快会没了兴趣,进展太慢又没了耐心,总是渴望得到,得到了却又轻易厌倦。
厌倦了又急于逃离,逃离了又开始怀念。
林夕写了那么多词,一定早就看破了这些所谓情缘。
但是我不理解他为何会写下“我们要藕断丝连,我们要相互亏欠”这样的字眼。
就如同如果电影里,小月像歌词中写的这样,要与周谦藕断丝连,请求他不要离开,周谦不会像见了鬼一样拔腿就跑才怪。
丢什么都不能丢自尊,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所以事实上我很喜欢小月这个角色,在感情里,所有女生都理应如此。
再让我们谈一谈音乐。
还是从《小城大事》谈起(真的非常喜欢它啊)。
看了大半部一直没听到这首曲子,这让我严重质疑它会不会和这首歌毫无干系?
还好最后,由孟老先生的爱情故事引出了这首歌。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下,颤抖的双唇,闪烁的泪光。
此时《小城大事》的钢琴曲和葫芦丝相继响起。
让我想木心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人在垂死之际,往事总是会涌上心头,最难忘的爱恋也会成为挥之不去的遗憾,像颗朱砂痣般烙在心上。
孟老想起了他的初恋,或许也就是他一生中的挚爱,恰如那句“青春仿佛因我并开始,却又令我看破爱这个字”。
于是那间包子铺,就成了他感情的寄托。
这里的大城小事,虽没有歌词,却也可以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曲中透露出的哀婉和凄楚,另观者不由的为这一段悲伤的感情落泪。
上海老区的风景,透露出的是一种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慢节奏窄窄的小巷子里,泡桐树载满道路两旁.路灯透过树叶的间隙把小路照亮,人走在其中,就像走在一幅画。
灰色的老式砖楼,被浓郁的绿色拥抱着.闲庭信步,阳光投射在墙面仿佛如跳跃的五线谱这时你的长发扬起,回首莞尔——便成了最美的定格那时小巷还安静,只有踏在水泥路上的清脆的哒哒声;蓝色衣服的信差还骑着老式自行车穿梭于楼宇间,微笑着和住户打招呼;爬山虎在岁月的不经意间攀上红色的砖墙;绿色的邮箱上分别贴着租户的姓名,里面住满了细密的牵挂……而这些,如今已被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淹没所以那时的风景,在如今看来,格外美丽。
大城小事,讲的却不仅仅是一件小事那有关爱情 成长 岁月 记忆的种种如诗般,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那时的旧时光。
只感觉,怀念住满了整个心房
电影从一开始的性格不合分手开始,分手的那一天,一辆车撞上了另一辆车,也是矛盾的开始。
然后搬家换电话,一个想着创意做着策划,一个努力奔跑行着医,在上海这座城市,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你吹着大西洋的风,我淋着亚热带的雨。
但他还是怀念那同一片的天空,终于又住在了对面通过邮箱恢复了联系,走在同一片天空下,两个人的烟火,你最爱的是我,最爱你的是我。
真爱可能需要一些意外的时间,但如果是真爱,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
本片剧情约等于没有,我猜是上海城市宣传片。
王菲因为《重庆森林》太过灵动,在本片中依然是最佳,知道黎明的好才会觉得在另外的天王之上。
个人觉得如果王菲能活跃在现在,能有周冬雨张子枫什么事?
一句对不起,治愈了小月疲惫受伤的心。
几百次,我爱你,也没有一句对不起来的真心 。
对不起 这么久才说我爱你。
其实每个人,很多时候,都活在自己的感受里。
他们感受着自己的感受。
却忘了去爱。
直到爱着的人累了,没那么爱了。
你反应过来,却成了对方的过错。
点点滴滴,小的事情,充斥着感动。
没有让人内心澎湃的剧情,没有嘶吼,没那么痛快。
这难道不就是生活吗?
上海的灯光,烟火,每一个平凡努力生活的人类,在这所大的城市里,做着小的事情,城市拥有每个人的记忆。
这是一部淡淡的爱情电影,它想告诉我们,爱情需要互相包容,相互理解。
做错了,要勇敢说对不起。
没事儿时,也要说,我爱你。
看完后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觉。
不太喜欢黎明演的那个角色,优柔寡断,而且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让人觉得奇怪。
整个电影当中让我有感觉的就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孟老对原来爱人的眷恋,那才是真挚的爱情,不会随着时间磨灭;一个是黎明最后说的 对不起 ,那个比 我爱你 要震撼的多。
故事真的是个老套,黎明是个私人医生,不坐诊天天出去跑。
王菲是一家活动策划公司的负责人。
故事一开始就是两个人的分手场景。
是黎明提出的分手,然后两个人就分开。
黎明接了孟先生的私人医生的活,刚好,王菲也接了孟先生寿诞的活动策划。
为了避开,王菲重新租了房子。
黎明却在各自的生活中,重新回去找到了王菲,并且搬到了王菲租的房子的对面。
通过两个人的沟通,慢慢的开始了感情的复合。
为孟先生策划的烟火表演,让他们两个重新复合到了一起。
很老套的故事吧。
基本上就是一对男女分手后,经过努力复合的故事。
只能说一般般吧。
作为对王菲和黎明的早期的片子,就当还算不错的吧。
初始找部电影是一个模糊的记忆先从歌曲认识了「大城小事」起初是听了千嬅的「小城大事」这一首歌,林夕的词虐了心,雷颂德的曲噬了魂而千嬅的声音更是唱出了那种离别的无奈和绝望后面知道了黎生的「大城小事」才是一开始的作品,雷颂德根据电影高潮配乐作出的这首歌。
黎生让给了千嬅唱,因为他觉得女生唱更完美和好听。
事实也证明了黎生的眼光。
千嬅注入了这首歌灵魂。
千嬅唱的「小城大事」是以女生的视角,满怀凄伤,被伤而不舍,冰如冷雨 是吧。
而黎生唱的「大城小事」则是男生视角,娓娓道来,深情而坚忍,温柔平静 和他电影的角色很像。
二者歌词合一才能窥探这种虐心之情的痛,词曲写的如镜子一般,不同视角挠心程度不一。
当然如果你未曾经历刻骨铭心的情感,你当然无法了解我所说的一切。
这部电影有点那种03-04年的实验性音乐电影的感觉,从拍摄手法和方式上如同散文,叙事很慢很随和给人的感觉很随意,那个年代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并不是拘泥以传统框架,但是并不“好看”,没有那种撕心裂肺的狗血,也没有那种出轨和被出轨的背叛,没有那种反转再反转或者依依不舍的就简简单单的两个普通人的感情似同你身边的他她在这个硕大的城市两个小情侣 分开再被命运再相遇在一起的故事也许概念太过于超前,所以在当时很多人不觉得可以找到些什么全片正片就大概是孟老忆往昔后升天那段独白和回忆也是那里提醒了黎生,爱究竟是什么感情真要是电影里的那么简单就好了,可惜不是
rain姐说大城小事里面的上海很漂亮,于是我很想看。
但主演是黎明和王菲,于是我的念头变成了有点想看。
但不管程度怎样,我还是看了。
一对恋人由分手到复合。
他认为她永远只是顾着自己往前走,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才会关心的问到他是否口渴;她认为他们开始的太快发展的太快,他开始腻了但分手之后突然感觉又回来了。
然后就在那里扭打着到底要不要复合到底是不是爱对方,如此那般的咿咿呀呀也还是有本事发展成一部超过一小时的yuan全不需要演员有任何演技的电影。
我承认对黎明王菲带了一定的反感影响了我对电影的欣赏程度,我只觉得整部电影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镜头前繁华盛世(哦,这个ms不是形容词)的上海,惊呼哦卖高的,上海啥时候这么漂亮的了。
除此之外,我没找到其他得看点。
不过名字还是起得很贴切,分手就是件小事,除了你除了我,谁都无暇挪出一点时间来瞄你两眼,细声安慰几句。
爱就直接说出来,别为了一句对不起在那里扭扭捏捏不知所措,好像从嘴里说出来就会给众人耻笑似的。
不争取,就别奢望别人给机会。
一句话,别老把自己当回事儿,就tmd好好珍惜自己身边那个会微笑着听你说话,在过马路的时候紧紧牵着你手的人吧。
一不留神,观后感变成了粪青日记。
我在看《大城小事》。
戏里谦对小月说,其实我心里最想对你说,对不起。
其实爱情里何来对不起?
爱一个人没有错,被爱也是没有错,那么哪来的对不起?
我在听《下雨天》,Lara清透的声音唱着,“别说你会难过别说你想改变,被爱的人不用道歉”。
小月看似坚强干练的外表下,内心也始终是爱着谦放不开的。
谦的难过不过是不珍惜小月的内疚,而真正因为分手难过的,却只会是爱着的小月。
之前看到一个北京女人发的帖子上写的,她说,他要是跟我说分手,我会先问他,你考虑好了么,要是他说他考虑好了,立马掉头走人,头也不回,而且绝不回头,至于自己难受不难受,你管不着,这就是我自己的事儿了。
小月也是如此,看似坚强行事又干练,不肯低头,连分手都会要帮着那个唯懦的谦说的,可下来心里的伤要怎么办呢?
她决定要忘掉这个懦弱男人,却又发现他闯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成为了工作上的合作伙伴和邻居。
她发现他仍旧关心着自己,会给自己送药,会搬到自己家隔壁,会来修门。
他完全打乱了小月正在恢复的感情和生活。
小月说,我们相爱太快,关系又发生的太多。
腻歪了就想分手,现在觉着对我又有感觉了,又回头找我,以后呢?
这句话毫不留情地道出了事实。
谦太循规蹈矩,他是个按部就班的男人,本身是太闷,不愿将自己情感表露。
但他却想要一份充满新鲜感和激情的感情。
可哪儿来那么多的新鲜同激情呢?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终究是会归于平淡的本质。
你放弃了,或者会是片中那般重燃那份激情同新鲜,如果没有呢?
就像小月问的那句,以后呢?
以后再又没了新鲜同激情要怎样?
再来一次?
片中还有一场戏也是让人感慨颇多,是孟老先生在那个老饭馆对谦讲的那个故事:饭馆的拐角处原来是一家歌厅,她每个星期都要来这里唱一首歌,他便来接她,有一天他感冒了,怕传染给她,因为她是唱歌的,于是不敢接近她,没想到她却完全不怕,还给他在酒里加了一点醋,说这样可以治感冒。
孟老先生笑了一笑说,说真的,我倒是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这回事。
接着,很自然地就拿起醋壶,在自己的酒杯里滴了两滴。
他慢慢地喝着,仿佛又回到了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她夹给他小笼包,温柔地看着他吃饭的样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电影的记者见面会,黎明特别对电影里孟老先生所讲述的故事进行了解释。
这是一个黎明从朋友那里听来的真实的故事,当年老先生喜欢的那个女孩说在酒里加点醋可以治感冒的话,其实是这个女孩子有些吃醋的感觉,因为她已经有所察觉,当时他身边不只她一个女孩,可是又不方便点破,于是只能借着这个时机给自己心爱的人一点暗示。
可惜老先生当年并未明了,铸成终身遗憾。
小月和谦的爱情,孟老先生的爱情,一个来得快而彻底,一个悠长绵软。
我无法判断哪一个是更好,太过快而彻底的爱情或许是缺乏根基,让人疲惫而招架无力的;悠长绵软的爱情虽是持久而沉稳,但感情不是理性的,需要一点冲动,有意的人装作不经意不在乎,错过了便是一生一辈子,隐忍的爱情亦是没有结果的遗憾。
爱情需要打扮,不是给外人看,只是为让身处爱情里的两个人更惬意,留下的也是美好回味。
于是心意的表达便是重要,谁不渴望浪漫的爱情谁不期待对方说出爱呢?
即便我们知道它终究会是回归平淡。
于是谦学会了要抓紧小月不再放手。
这是一部爱情童话,于是故事终究是以团圆为结局。
它想告诉世人,分开了不要紧,最紧要是不要错过,要懂得如何去爱。
可是,然后呢?
可是,分开了真的还会再重来过吗?
一句对不起,治愈了小月疲惫受伤的心。
几百次,我爱你,也没有一句对不起来的真心 。
对不起 这么久才说我爱你。
其实每个人,很多时候,都活在自己的感受里。
他们感受着自己的感受。
却忘了去爱。
直到爱着的人累了,没那么爱了。
你反应过来,却成了对方的过错。
点点滴滴,小的事情,充斥着感动。
没有让人澎湃的剧情,没有嘶吼,没那么痛快,它难道不就是生活吗?
上海的灯光,烟火,每一个平凡努力生活的人类,在这大的城市里,做着小的事情。
城市拥有的是每个人的记忆。
这是一部淡淡的爱情电影,它告诉了我们,爱情是需要包容,相互理解。
做错了,要勇敢说对不起。
没事儿时,也要说,我爱你。
大城小事》浮華 《大城小事》的片名好像很親切、日常,其實是非常整色整水、極力用「唯美」鏡頭和「浪漫」音樂炮製的浮華商品片,很造作,拍不出什麼真情實感。
普通話對白優勝 黎明和王菲主演這部「廣告加 MTV式」愛情片,或許迎合到市場需要吧﹖畢竟,很多觀眾只求有明星、靚景,又有歌聽。
但如果港片的精裝化,加上和大陸緊貿化,只能做到這樣的話,實在不切實際,會被大陸製作迅速拋離。
看看北京旺片《手機》吧,雖然我不大欣賞,但絕不是這種棉花糖。
如果當作上海市宣傳片,可說相當成功。
此片把今日上海拍得非常美觀,充滿新式華麗建築,舊街小巷亦有情調,兼有豪門宅、新穎玩意、風味食品,還大放煙花,簡直什麼都比香港璀璨。
我認為此片的真正優點,是全部普通話對白,不再夾硬大講粵語或亂拋英語,現在香港觀眾也不會自大地抗拒普通話了。
片頭設計值得一讚,把中文拆成符號再組合,簡單巧妙。
這是新上海故事,一對各有專長、各自創業的男女戀人,忽然鬧分手。
男的很癡情,千方百計要和女友復合,卻總是冤家路窄地撞板……。
這構思可以發展成有情有趣又有生活感的大都市情緣小品,像不少紐約愛情片那樣。
但《大城小事》太賣弄浮光掠影的五顏六色,連抄牌交通女警也扮得像超模,失去應有的實感。
王菲黎明無火花
基本上是一个失败的爱情故事,电影只是为了看明星才去看的
故事一般...配乐一般...黎明一般....王菲不一般~....把上海拍得蛮漂亮的
18岁的片头。38岁的节奏。28岁的爱情观。
看了《隐藏的歌手》黎明专场听了《两个人的烟火》才又来翻出这部电影看。电影照着mv可真是不怎么好看。好歹也是11年前天王天后的作品咯,给个两星,不偏不倚,一人一颗。
冲着菲姐才给个三星。真的不太好看。
是我对你认识太少,还是我自己想得太多。
在焦虑和空虚了一段之后,又找到支点的时候。五星纯属个人偏好。片子挺舒服的,场景、配乐都蛮喜欢,情节一般。现在莫名其妙的心情超好。(01:19; 2010/05/02)
為了王菲給五星 為了黎明扣一星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这片巨无聊,就算是王菲就算有那首我喜欢的歌,也救不了这片。
无回忆的人生,忘掉往日的情人。//上海的街道很美,音乐也很美,因为这部电影,买了六月去上海的车票。2023-05-27
花痴的看过两三遍,最后才肯承认其实是个烂片,也就是个菲迷的超长MV吧。难以想象王菲在片中问:“你,不爱我了?”的心理活动。
今天看了两部电影,《过界》是讲香港的片子,通篇标准普通话;《大城小事》发生在上海,通篇粤语。无力吐槽。因为有王菲黎明,情节变得生动。这是一部唯用男女主角才撑起来的片子。王菲美丽独立,是男人都会喜欢。黎明那种温吞的性格和儒雅的长相是我最喜欢的男人的样子。星星眼。
特别不接地气的故事,特别不接地气的演员,把上海也拍得特别不接地气地美。
这两个人怎么看怎么不配
吻下来,豁出去。
这电影拍的不错啊~~怎么才三星..我看过好几遍呢..可能是因为王菲吧!!!很喜欢王菲在里面不齐的那个流海~~
很淡雅舒缓的片子,和黎明的气质很搭。
整部电影只有那屉小笼包比较吸引我
唯一好看的一段儿是王菲发飙
我对上海的文字印象来自王安忆的《长恨歌》,而第一个图像印象就是《大城小事》里思南路的梧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