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分队
Единичка,独立连,Edinichka
导演:基里尔·贝列维奇
主演:史丹斯拉夫·卡拉斯,瓦莱丽娅·德米特里耶娃,伊利亚·科罗布科,安德烈·梅尔兹利金,安娜·普鲁斯,菲茨·范·托姆,拉法尔·扎维鲁查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5
简介:1944年8月,苏联红军继续进攻波兰东部。中尉叶戈罗夫的小分队接到任务,为保证部分红军过河要守住桥。战士们在阵地上发现一个被毁坏的修道院,里面有一群孤儿和修女耶娃,她已失去信仰,已在营救无助和无人保护的孩子们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叶戈罗夫中尉应该执行指挥部的、会威胁波兰孩子生命的命令。战士们都竭尽全力,以保证孩子..详细 >
CCTV6套11月22日观影,配音实在太烂
一些战斗的场景还凑合。再怎么样,也比很多所谓大片有意思。于是乎下了一大堆豆瓣上都找不到的,估计要占用很长时间了…
战争是真的可怕
这个配音是什么鬼
电影太精彩了,双方炮战调整射击诸元这一段最为经典,不过战争太残酷了,在心爱的人面前死了也说不痛,太悲惨了拼尽全力为孩子们争取了最后的希望。
消弭种族仇恨的片子,但俄罗斯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波兰人能接受吗?
苏联也好,俄罗斯也罢,二战片很多,但基本都是以红军单一角度拍摄。这部电影一反常态,角度很多,连波兰游击队都有很重的戏份。
谢谢你保护我们的孩子! 孩子不分你们我们他们的…
电影提出了两个有意思的问题:波兰虽然祖上阔过,但在二战期间确实是蕞尔小国,与两位强大的邻居都有世仇,当一座小小的木板桥成为三国角力之地,作为弱国子民该何去何从呢?修道院的修女们兢兢业业,就因为私藏游击队这一善举就惨遭横祸,在危机降临之时,她们心心念念的上帝又在哪里呢?电影给出的答案是,上帝不在言语中,而在行动中。独立连的战士们是可爱的,中尉给修女介绍鲸鱼星座,并讲述了神话故事;老兵为孩子们缝补鞋子,挂在树上,他央求修女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颗神奇的树。虽然他们因为语言、国家还有信仰存在隔阂,但是他们的善良与勇敢都被大家看在眼里。修女曾说是上帝让她躲过处决,那么上帝为什么救她呢?最后,三颗手雷丢进孩子们躲避的掩体,中尉用身体掩盖了两颗,修女扑倒最后一颗,她一定想到了,这就是原因,这是上帝赋予的使命。
雖然想要營造波俄可以一家的情節,但未免過度矯情,相較之下,波蘭人拍攝這類素材電影就更為嚴肅以及現實,光榮歲月相對就好上太多了。
一部团灭的电影,可能我骨子里还是带着“向我开炮”式的英雄主义情结,所以这样的电影看多少还是会想哭。开始有多天真多烂漫,结局就有多现实多残酷,战争中无人幸免,男人,女人,孩子,士兵,平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苏联人,俄罗斯人,波兰人。最后留下了孩子们,他们是希望。
比起俄式煽情来还是更喜欢俄式骂人
掺杂太多
战争发生时,上帝又在何方,无用的修女只知道借上帝之名。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译制。
非常好的主旋律
毛子的战斗场面贼带劲
真的拍得好细腻呀,气氛拿捏到位,剧情出乎人意料。一开始两俄国兄妹被德军追杀,滤镜灰蒙蒙,然后一场波兰教堂大屠杀将灰暗的气氛彻底烘托出来。随后突然将镜头转成俄军连长入伍场面,让人心情一松。后面的剧情也有这种轻松和沉重交错。这里要说一句俄军的人物挑得很不错,虽然我认不出人和人名之间的关系,但从每个人的气质很明显分辨出谁是新兵蛋子谁是老油条。
二战,守桥,独立连全部战死,残酷的二战局部战斗,伟大的苏联红军的缩影,致敬。
俄罗斯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电影,多是政治电影,期望传递他们的新的历史价值观。1944年,华沙城外,苏联人要守桥,波兰人受英国指使要炸桥以暂缓苏联进军,德国人要过桥逃跑。这个桥段,还暗指当年华沙起义苏联军队没有及时增援的事,暗示这是英国人不想让红军快点到华沙。电影的重点是俄罗斯与波兰的关系。俄国人与波兰人在1920年和1939年两次交锋都提到了。至于配角,乌克兰人是坏透的伪军,韩国人大概给钱了,给了一个朝鲜族红军的角色。最后俄罗斯人和波兰人并肩战斗抵抗德国人,并且血留在一起。--------……我纠正一下关于韩国人的发言,那个亚洲面孔是哈萨克人,另一个是蒙古人。没有韩国元素。
有温度的战争片,和前段时间看的帝国的毁灭刚好两个不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