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全片节奏和气氛在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差别较大的。
前半部分:1.各种营造悬念:各种黑影、响声、呼吸、晚上各种诡异2.奶奶您之前到底去哪了,为啥不说?
3.那么多铺垫都不说,是想搞艺术嘛后半部分:1.转折点在孙女发现衣柜的暗格;2.关于暗格之后的另一种腐朽式的房子,导演没有给任何提示,我一度怀疑这是异世界(怪奇物语看多了),而且是不同时空的异世界,这样就可以解释在片头孙女和女儿听到的响声,或者就是现在的孙女敲得,异世界的时空虽不同,但却可以有回应(参考怪奇物语)。
当然,最后发现,是我想多了。
3.没想到腐朽房间居然还能打通回来,那腐朽房间是干哈呢,闹着玩嘛4.奶奶最后,我还以为是外星人剧情......直到看到女儿身上也有黑斑5.所以诡异的从外祖父家里搬回来的窗户是干啥呢尽管很多人说这是对空巢老人和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一种关怀,但是不免也太笼统和仓促。
并且,没有太多的暗示以及有太多的未解释的坑。
所以,你要说是关怀也好,我说外星人也行。
没有证据,大家就各种想象呗......总结:不是jump scare式的《招魂》,也不是心灵恐惧的《闪灵》,更像是翻车版的《遗传厄运》。
最重要一点,不要信网上说的“今年最佳”“烂番茄100”“超越xxx之作”“xx力推”。
大致总结下剧情,外婆不见了,女儿凯和外孙女山姆来到外婆家找人。
报警后外婆自己回来了,但啥都不说,看起来古古怪怪。
凯和老婆婆母女关系不好,山姆和凯也一样,但隔代亲,外孙女还挺亲近老人。
用老屋子的门做的新屋子里有鬼怪,我之前以为这个鬼怪可能是老婆婆的老公,当年他和老婆婆玩捉迷藏,老婆婆痴呆,把老公锁柜子/房间里挂了。
不过看影评,了解到有个前传,原来是鬼怪是外来的,当年搞死了婆婆她爹,现在来搞她。
鬼怪侵扰,老婆婆的身子慢慢腐烂,神志不清,最后结局,女儿凯于心不忍,为了老婆婆留下了来了,也开始被腐烂侵扰。
留下来等凯的山姆看到了母亲背后的黑色烂痕。
影片中充斥着所谓怪异细节,隐秘的呼吸,暗处的黑影,半夜震动的洗衣机,插自己刀的婆婆,内藏玄机的暗隔,然而它没高潮,没反转,也不恐怖。。。
山姆从暗隔中来到没有出口破败小屋,眼看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她一脚踢翻天花板,竟然回来了。
和朋友3人约好一起看,剧情节奏缓慢,没啥反转,最后坚持下来的就我一个,最大的亮点是结局,凯一层层剥开婆婆的皮,一家三代躺床上接力,那个画面异常仪式感和宿命感,然而这也挽救不了它的评分。
至于说探讨了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如同隔靴止痒,尽是尿点。
主题给五星(至少每次看这种主题的作品都让我愧疚一次,并告诫自己对爸妈好点)。
但是无关紧要的或者说点到为止不给展开非要逼你自己去过度解读的意象太多,烦死了!
三星!
可是影片到了高潮,我还是被狠狠地捏疼了心脏——两倍速撸到外孙女被困杂物间。
我的第一反应是:来,让你也尝尝被独自一个人关在“家”里面的感觉:憋闷、孤独、无助、恐惧!
后来她越走路越窄,杂物也越来越多,我突然发现,这TM就是老人的脑袋啊!
里面堆满回忆,但是却逐渐萎缩!
它的空间是错乱的,因为老人已经没有那么清晰的思维了。
它的上下左右甚至是颠倒的,因为它本就不是属于现实世界。
它很想请人进去“参观”,呆的时间越久越好,但是这个世界太小了,而且一切都散发着陈年的腐朽味道,在里面呆久了是会疯的,于是隔壁傻儿子就不再来了……我又想起来外婆在树林里吃照片时不停地对着女儿或者是自己亦或是空气追问:“我的那些东西呢?
哪里去了呢?
”在你脑袋里呢,只是你想不起来了……四星吧。
(另外吐槽一下这个译名,遗落家庭?
什么鬼!?
)
本片作为一个恐怖片是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
优点是全片在表象上给人一种精致感,象征意义的场景、光线与视角的运用、演员们的表现都精雕细琢,连最后外婆的终极形态都和她的手工蜡烛一样堪称艺术。
缺点则是首先恐怖段落都太老旧,且呈现得非常寡淡无味,难以代入也并不吓人。
其次内核的主旨表达太过晦涩并不清晰,迷迷糊糊,那些用心刻画的象征性画面和情节因为缺乏与主题明确的联系,需要观众自己去脑内补完(而且还不知脑补得对不对),所以让人很容易懵逼且产生疏离感。
所以接下来聊到本片的主题时,我的大部分论点就免不了是脑补出来的,是否符合主创的想法我压根不知道。
不认同的朋友也就不必说“你想得不对”“你想太多”,因为这片子真的让人云里雾里。
我在看此片前就先翻了很多评论,大部分认同的是此片表达对孤寡老人的痛心,宣扬对子女对老人多关心。
这一个层面我是认同的,但我无法把这当做影片的核心主题。
原因就在于,外婆这个角色并不是一般的老人设定,而是老年痴呆症患者。
她在片中的鬼化也更接近对于老年痴呆症状逐渐恶化的艺术描写而非只是刻画普通孤独老人。
其实外婆变得诡异乃至接近结尾处化作厉鬼的种种表现,对于见识过一些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虽然老年痴呆很普遍,但它在大众认知中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大部分人是对此忽视或回避去了解的。
很多人提起老年痴呆只会想到失忆、失去自理能力等,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身体本身仍强健,而头脑的疾病让他们的性情举止非常难以应付。
我的曾祖父患老年痴呆后凶暴易怒,经常把曾祖母打得浑身青紫,这是我亲眼看见过的。
我妈一个朋友的丈母娘患了老年痴呆,被女儿女婿接到家里照顾,非说女婿是强盗,追着暴打。
我以前的邻居本是个文质彬彬的老教授,患了老年痴呆后儿子辞了职来照顾他,苦不堪言。
且不说肢体冲突,光是老教授动不动把屎尿往别人身上扔,还抹得满墙都是,就根本不可想象。
在这个过程中,亲人眼中的患者,又何尝不是如电影那般,原本熟悉的样子逐渐如腐烂的皮肤一般脱落,露出一个陌生而不可理解的存在。
那么回头再去看影片中的很多意象,也基本可以与这一主题对应上。
房子其实就是外婆的一个映照(正如已经被拆除的林中老屋可以对应同样患老年痴呆而已去世的外婆父亲),逐渐扩散的霉菌使房子不断腐朽对应着外婆病情的恶化,物品混乱的摆放和落满尘埃对应老人意识的崩坏。
在这个故事中,老年痴呆是家族遗传性的,从老屋拆下而又装在大房子上的彩绘玻璃窗多次有特写,上边霉菌扩散的意象也显然是编导刻意要观众注意到的,这一“传承”的含义很容易让人想到遗传。
而母亲多次在梦中看到外婆去了老屋,和其父亲一样鬼化、倒地,更进一步暗示了这点。
女儿最后在母亲身上看到的瘢痕自然就彻底表明了同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母亲头上。
而到这里我观影时一个最大的疑惑也多少得到了解释,那就是片中经常出现的黑色鬼影究竟是什么。
其实一直到将近结尾我对此都很懵逼,那些鬼影甚至都没跑出来吓唬吓唬人,只是时不时平平淡淡地出现一下,作为恐怖片固有道具也太不合格了。
但到最后,看到外婆最终的黑色形态,再联系起家族遗传的概念,我才大约明白。
那些鬼影多半是之前家中得了痴呆症最后鬼化的老人,在这里作为一个仿佛诅咒的遗传疾病的意象,如神出鬼没的阴影笼罩在这个家族头上。
由此,外婆的恐惧,无论是对鬼影还是对孤身一人,都不仅仅是出于孤寡老人的心态,而是对自身越发病重的恐惧。
她意识到自己越来越不是自己,无法自控,意识消散,联想到先辈的结局,自然会害怕落到同样的下场。
而母女俩经历的恐怖情节则显然代表了照顾患者的家人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产生的心理状态。
家具器物的种种异象——怪声、自己乱动的洗衣机、莫名呼吸的衣袋等等,都是在对应老年痴呆患者出现的各种异常举动。
虽然老年痴呆人人皆知,但其中这种会怪化乃至狂化的症状,不到自己亲身经历根本不会明白。
而患者不可预期不可理解的行为带给家人的感受,不正是如片中那些怪异的情形吗。
最后外婆变成厉鬼追杀母女俩的情节,对于那些被患者动不动殴打的家人,也并不陌生。
这种感受最集中的意象,就是女儿陷入的那个迷宫——到处是杂乱的东西,到处是霉菌,门不知通往哪里,怎么跑都跑不到头,慌乱不堪地左突右冲却找不到出路。
因为老年痴呆至今还是不治之症,一旦患上,而且如果是狂化那种,对于照顾的人就是几乎看不到头的无底洞(也正因此,很多养老院听说老人是痴呆症患者都根本不愿接收,真是有时高工资都请不来乐意的保姆)。
但家人又不能把老人丢下,所以只能不断地惶恐并绝望下去。
但这一局面,影片也给不出任何解决,因为此事本就是无解的。
片中母亲和外婆显然关系并不很亲密,加之自己的生活也充满忙乱焦虑,很久没有通话,即便回来找外婆时都不得不忙于工作。
而女儿早就辞职的事母亲也一直不知,如同上一代的翻版。
现代社会家庭成员天各一方的情形乃是常态,各自的空间少有交流,隔离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遇到老年痴呆症这种极端的情形,要照顾患者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活会更大程度上被摧毁。
如果停留在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关爱孤寡老人”,则还触及不到本片中深沉的绝望感。
但片尾差点甩手离开的母亲终于还是回到外婆身边,女儿也随之躺在母亲身后,意味着在这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情形下,唯有用爱的纽带在痛苦中硬撑下去。
爱虽不是办法,也解决不了什么,但终究能让我们没有悔恨地走下去。
外婆脱落了人皮,最终变成的黑色鬼物,却并非想象中的狰狞存在,相反她衰老的面容上居然还带着幼儿般的懵懂茫然和无助,意味着她的意识彻底消散,回到原点了。
最终,只能把老人重新当做一无所知的孩子来照顾,而不是让她如先辈一样倒在地板上孤独死去。
这一幕莫名让我又想起曾祖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也回到了幼年状态,大约知道自己可能给身边人带来危险,所以每天晚上会主动伸出手让曾祖母把他捆起来。
如同一栋落满灰尘,渐渐坍塌,被哀伤的泪水淹没的房子。
恐怖氛围并不浓厚,更像是一部借助惊悚手段的伦理片。
祖孙三代女性的故事,姥姥,母亲,女儿。
母亲和女儿长得到警察通知,回姥姥的屋子来查看,结果还是找不到姥姥。
在屋子里,总是传来各种怪响,还有不断扩大的一些霉斑,而且母亲也梦到姥姥已经死去且腐烂。
整个屋子充满了阴暗和腐朽。
就在一个早晨,姥姥突然出现在屋子里,母亲和女儿既喜且惊,喜的是终于找到了,惊得是姥姥的言行也变得越来越诡异。
姥姥说姥爷去世以后这个屋子变大了。
女儿无意间发现了储物间后面的通道,进去以后发现是个迷宫一样的空间,很难走出去。
母亲则发现姥姥在腐烂,于是也跟着来到了储物间后面的迷宫空间,并找到了困在里面的女儿。
姥姥在这里彻底腐烂,吓坏了母亲和女儿,俩人奋力砸墙逃了出来,并摆脱了腐烂的姥姥。
就在母女俩准备夺门而逃的时候,母亲还是返回屋子,和变成干尸形状的姥姥默默的待在一起,儿女也跟随返回。
祖孙三代默默的躺在一起,女儿发现母亲的身上也开始有了霉斑。
影片开场时候,在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长长的道路上只有孤零零的一辆车,姥姥的家就在这样的环境里。
姥姥人到老年,老伴去世只剩自己一个人,住在非常安静的森林里,那种无可名状的寂静,尤其在夜间,是足以让人崩溃的。
国外本来人口就少,不像天朝到处都是人,走哪儿都很难遇到那种绝对的寂静。
在那种人迹罕至的树林子里,天一黑连狗叫都听不到,安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年轻人长时间了都会有点受不了,更何况老年人。
人到老年,生活在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寂寞感就像影片中的霉斑一样,在环境中在身上肆意蔓延着。
虽然有看似健康的皮囊,内心恐怕很早就发霉腐烂,就像影片中的姥姥一样。
在特别寂静的大屋子里,经常会传来那种让人心惊肉跳的异响,也会做噩梦,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想必对这种感觉都不会太陌生吧。
在储物间后面那个看似无解的发霉空间里,年轻的女儿进去不到一天就快崩溃了,而在此之前姥姥已经在里面辗转了很久了吧。
影片最后,在姥姥干尸后面,女儿发现母亲身上也开始出现了霉斑,预示着母亲也会走上姥姥那种在寂寞中发霉腐烂的老路。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忙着找寻自己的定位,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顾及亲情很亲人。
内心的寂寞就像霉斑一样,一旦爆发,就会从一点点开始扩散,让整个人彻底的腐朽,直到最后变成让人畏惧的“干尸”。
在亲人和自己“发霉”之前,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遗落家庭》
今天聊聊电影《遗落家庭》。
片名Relic (2020),别名家灵(台)。
这部来自澳大利亚的恐怖电影,在今年1月独立电影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映时,引爆口碑,以黑马姿态获得烂番茄100%好评。
半年过去了,烂番茄还维持了91%的新鲜度。
可见在恐怖题材中,《遗落家庭》还是有很多新鲜的元素。
喜欢恐怖电影的观众不放尝试一下这部新鲜水嫩的澳大利亚恐怖电影。
《遗落家庭》主要关于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出场人物也就是祖孙三代三人而已。
首先登场的老人艾德娜是姥姥,随后出现的是她的女儿凯伊和孙女山姆。
艾德娜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表现出阿尔兹海默症的常见症状,经常离家出走,也经常忘记事情。
某天警察找到凯伊,说老人家失踪好几天了,让凯伊回家看看,于是凯这才和山姆一起回家看望老母亲。
凯伊和山姆回到老宅子里,死活找不到老母亲,没想到老母亲带着一身淤青突然出现了。
祖孙三人生活在老宅子里,诺大的房间却显得空荡冰冷,仿佛总有一些超自然的事物伴随着她们。
《遗落家庭》最大的优点就是惊吓观众手法。
既不是采用一惊一乍的音效画面硬吓唬人,也不是刻意营造心理恐惧氛围,就是通过昏暗推动画面,让未知慢慢蔓延。
所以观看这部恐怖电影时,观众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放松心情,不需要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会蹦出来的鬼怪。
这不是一部使用低级惊吓手段的可怕片,也不是一个深入骨髓的心理恐怖片,就是一部披着恐怖外衣的关爱老人宣传片。
从这祖孙三代人的境遇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善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
就像片中别人问起凯伊多久没回家看望老母亲了一样,凯伊给出的答案和绝大部分人一样:“太忙了”。
其实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也是一个很好用的借口。
如果真的想见一个人,不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去见,比如谈恋爱的时候,总会抽出时间去见心上人。
但换成看家人,咋就变得忙起来了呢。
有时间要多陪陪老人,没有时间也要找出时间去陪伴一下。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家谁都不认识了再去。
到时候就已经晚了。
就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仿佛恶鬼缠身,陌生感、恐惧感随之蔓延。
原来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转眼间就会变成面目可憎的厉鬼。
与其事情发展都不可收拾再去收场,倒不如在大家心智健全的时候多待在一起。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孤独恐惧也就会随之传递继承。
艾德娜身上出现的淤青,随着时间推移,转移到女儿凯伊身上,如果不及时改变,可以预见孙女山姆身上迟早也会出现同样的淤青。
这种恐惧源自衰老本身,岁月不饶人,上了年纪后,很多问题随之而来。
衰老、死亡不可避免,在走向不可避免结局的路上,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有人陪伴和陪伴别人。
《遗落家庭》用一种恐怖的方式提醒人们,老吾老及人之老,孝敬老人,给晚辈做好榜样。
恐怖元素外衣下的暖暖亲情,孝道传承老去路上彼此陪伴。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看完这部电影后心情异常复杂,导演借用恐怖片的外衣表现了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的等死的故事。
残忍又现实,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会慢慢的丧失记忆,行为能力,认知能力,最后慢慢的变为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恐惧与遗忘中慢慢的死去.......以下为阿兹海默症的解释及成因,摘自百度百科:病因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
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
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 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
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
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
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
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
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
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
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
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 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
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
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
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
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
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
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 头部外伤 头部外伤指伴有意识障碍的头部外伤,脑外伤作为该病危险因素已有较多报道。
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严重脑外伤可能是某些该病的病因之一。
4. 其他 免疫系统的进行性衰竭、机体解毒功能削弱及慢病毒感染等,以及丧偶、独居、经济困难、生活颠簸等社会心理因素可成为发病诱因。
临床表现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
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
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
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
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
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
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
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根据以上分析得到以下推论,开始对电影进行解析:1. 电影中Edna行为表现已经暗示观众她是个患有的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且患病程度至少达到第二阶段后半段,本身已经开始产生恐惧且绝望,身体上出现暗绿色的霉斑是暗示着疾病在慢慢的吞噬着她。
2. 因阿尔兹海默症具有遗传性,女儿Kay身上已经体现出部分表征,孙女Sam也暗示也患有这种疾病,非常符合阿尔兹海默症的遗传机理。
3. 房屋的霉斑暗示着患者躯体由内部逐渐腐烂分解,痛苦异常。
4. 房门的玻璃图案暗示着疾病的遗传,原来那个房门是Edna的父亲房子的门,在她父亲死去后把这房门作为纪念留下,预示着父亲发疾病遗传给了女儿。
5. 没有尽头的迷宫暗示着患有疾病的人开始丧失记忆、思维发生混乱的表现,恐惧自己忘记自己爱的人,所有美好的回忆,自己的名字,爱人的样貌,在没有尽头的迷宫中恐惧的死去。
因片中多次提及了这座房子是Edna唯一的记忆,有对父亲的,有对丈夫的,有对女儿及孙女的。
电影中有个片段然我记忆非常深刻,Edna独自一人带着影集跑到深林里吞吃照片的情景,也许在外人看来恐怖异常,可是在我看来,这个场景却深深的触动了我,为了保留美好的记忆不惜吃下照片,因为这是一个垂暮老人仅存的希望,也是这个老人还能做到为数不多的事情。
整理下线索可以发现,这个故事是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家庭伦理片,女儿不愿意照顾患有疾病的母亲,可是在母亲垂死之际她终于明白了,这个是自己的责任,她一直都在忽视着这个责任。
正如Sam所说的,“我们小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换尿片,现在他们老了我们给他们换尿片不是理应如此吗?
”最后祖孙三人躺在床上,也暗示着Key老去后Sam会爱着她,照顾她,也暗示着这个疾病会遗传到Sam身上,母亲身上已经有了一块绿色的霉斑......... 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发布的报告,每三秒种,全世界就会增加一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
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3亿。
阿尔兹海默病的患者,就像脑海中出现了一块橡皮擦,将人生的记忆、生命中重要的人一点点擦去。
同时,随着病情加重,他们逐渐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表意不清、理解困难带来的不确定感,可能让他们变得迷茫无助、烦躁易怒、敏感多疑。
对于家属,这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因为目前尚无能够治愈阿尔兹海默症的特效药,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面对患者病情的必然恶化,承受终有一天,被至亲遗忘、甚至推开的痛苦。
我们面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时对遗忘、推开、大吵大闹,我们依然要付出爱和精力,尽己所能,照顾亲人尽量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正如片中一闪而过的纸条“I Am Love”.......
这是本年度最触动我的电影,在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这种感觉就像我当时第一次接触到《卡拉马佐夫兄弟》时一样。
这部电影与其称之为恐怖片,不如叫亲情片,电影的剧情极其简单,Grandma(我记不得她的名字因此以她在电影中的身份“祖母”一词称呼她)的父亲在年老时无人照顾,死在自己的林中小屋里,临死之前非常痛苦,他从床边一头栽向床和墙壁之间的空隙,并在其中腐烂,无人关注,尸体如同焦炭。
他死后小屋被拆毁,只有一扇琉璃镜作为装饰品放在了Grandma的新家门上。
在Grandma年老后,她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有一次她忽然走丢(应该是迷失在了家中的异度空间中),Kimmy和女儿Sammy随即来到她家中寻找她,随后在三人的相处中,女儿Sammy发现了家中的异度空间,而妈妈Kimmy则发现了母亲可怕的异化——皮肤脱落,如同焦炭。
Grandma非常害怕自己和她父亲一样,孤独的死去,所以即使自己已经异化和疯狂,仍旧想留下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但是失败了,只能在地板上等待死亡最后的将近,而Kimmy则最后选择送异化即将死去的妈妈一程,用手剥下她的皮肤,在床上将她抱紧,Sammy此刻也赶回来,抱着她的母亲Kimmy,全剧终。
这部电影给人非常多的思考,所谓的异化不过就是衰老的具体体现,而如焦炭一样的皮肤遍布的时候,就是死亡。
一开始Sammy和Grandma的感情非常好,她很在意她母亲和祖母关系紧张,甚至为此和她母亲发脾气,还一度宣称自己要搬过来和祖母一起住,但是当她和祖母相处几天后,她就为祖母的帕金森症和房子的诡异而感到崩溃和动摇,甚至准备逃跑,就在此时,她进入了诡异的空间,她发现了很多带着祖母和母亲回忆的东西,我个人更偏向于这个异度空间是一种隐喻,隐喻祖母的回忆和生活方式,这也是祖母一直在问“他们去哪儿了”的答案,祖母的朋友们和同龄人都已逝去,对祖母来说留下的只有回忆和生活方式,他们于是异构产生了那个空间,而在此时Jimmy和Sammy进入了这个空间,进入了祖母的回忆和生活方式,实际上,就是指的他们两个照顾祖母,和祖母生活在一起。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那个异度空间里,几乎每一处都放置着东西,都是Kimmy和Sammy甚至还有祖母自己小时候的东西,为什么房屋破旧,时常漏雨还有霉斑,为什么建筑式样都是几十年前,这都是现实中的映射,现实中三代人相处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的映射。
充满着痛苦、厌烦和恐惧,Kimmy大喊着那不是你的祖母,实际上只是不能接受现实中自己母亲老去,变得麻烦和让人焦虑,甚至想抛弃她。
但是最后kimmy选择回去,承担自己的责任,去照顾自己母亲临终,而自己女儿,也抱住妈妈,对她做出了无声的承诺。
无论如何,她都不会抛弃她母亲,一如她母亲不会抛弃她祖母一样。
这个电影给我带来的触动是其实很多时候我就站在Sammy角度上,我和父母几乎是隔代人,差了整整四十岁,我很难认真的体会到他们有多用力才能够把爱给我,让我有选择的出来工作,从小到大他们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克服和忍受的折磨才把我养大(我周围大概1/5的同学没有读大学),而我在对他们一点给予就让我感觉到非常自满,有一种快乐的施舍,很滑稽。
我在认真的审视自己的责任,父母终将老去,终将和电影里一样变成一种“负担、恐惧、痛苦”,而我是否能和电影里的Kimmy一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去爱他们,去承担那一切,做出我的承诺?
我想无论如何,我都需要这样去做,一如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那样,充满着巨大的淳朴无法言语的爱,在生活的巨轮碾压下坚韧的爱,抚摸着干枯的皮肤,流下泪水。
太触动我了,太好的一部电影了,这部电影,需要一个能够自省的心灵,才能观看。
为什么这家人都会最终“发霉脱落”,是某种遗传病还是诅咒?
老屋子里的“黑影”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一直存在却最终没有露面?
曾经房子里的声响来自“异世界”吗?
又是谁制造的?
女儿凯伊有句台词说“这种事在当时很常见”。
虽然不曾给予其应有的临终关怀,但因为常见,所以又显得无足轻重。
木屋虽被拆毁了,但到了母亲埃德娜这时候,仍然是一个人孤零零住在偌大的房子里。
祖母在越变越大的房中游荡,忘记女儿和孙女的面容,身体上越多越多的黑斑和逐渐脱落的皮肤。
这个故事中的恐怖从来不是鬼怪与一惊一乍,而是过分真实的空巢老人面对衰老和被人遗忘的孤独感。
霉菌长在身上,发霉的却是心灵。
公知说是这2020年度最佳的恐怖片,就这?
…………………………………………………………………………………………………………………………………………………………………………………………………………………………………………………………………………………………………………………………………………………………………………
个人感觉,前半段叙事很慢,惊吓点设置挺微妙的…最后半小时发力,竟然让我看到点游戏P.T的影子。最后叠叠熊式抱法差点让我看泪目了。线索挺碎,需自己串联。这年头恐怖片也不流行大直白的吓人了。导演是女性,选了三个女主,运镜细腻,音效也处理的很好。前途还是可以期待下的。
老人临终关怀与女性困境的隐喻?对于密恐人群来说,应该没有什么比浑身霉点更可怕的了
音效十分突出,在迷底揭晓前的几十分钟里营造的恐怖氛围蓄势很足。可惜的是,徒留只此一种手段去打造导演脑海中“高概念”在后半部分显得过于单一。阿兹海默症以及家族遗传霉菌其实能加以利用,但诸如“埋相册”等剧情设计实则并没有很好得对家族骇人秘密加以延展。新颖之处在不为人知的家族废墟里“鬼打墙”,但导演真正想落脚的“家族不能说的秘密和亲人最终和解”的内核远不如游戏《伊迪丝·芬奇的记忆》做得好。
不太行。
恐怖氛围挺好 就是最后好恶心…………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可故事都讲不好的电影,把我看难受了。
太黑了,啥都看不见
本片算是以家庭为题材的惊悚片,不能算是恐怖片。前面铺垫很久的气氛,只为揭开妈妈的秘密,但表现手法还是有点平庸,甚至有点太过弄玄虚了,虽然以关爱老人为主旨,父母总会衰老,变的迟顿、偏执、陌生甚至可怕,但毕竟是我们的父母,他们并不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在腐烂。总结;要么诡异到底,要么讲清楚剧情,可惜二者都没有,所以连故事都没讲清的电影只能二星。
真“鬼屋”,很有新意
短片硬和出来的感觉,但看得好忧伤
很好看,外孙女勇闯里世界那里可以改编游戏
外婆为什么可以剥掉外皮变成黑人的故事,烂片,不看也罢。
不错
喜欢
作为处女作,不指望它能在概念上具有多么新颖的开创性,而更看重是否良好地完成故事调度。延续了《遗传厄运》中关于家庭与代际关系的恐怖寓言,再动用老中青三位女演员彼此的搭配,以一种“低配”的状态走完了整个故事。可能更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对“孤独”这种精神状态的挖掘,幽闭的住宅,霉菌斑驳的暗室,以及因为病症而被周遭人忽视遗忘的生活,再结合看到保姆拳打脚踢老人的新闻,在现实虚拟之中感到一丝别样的寒意。
一层层剥下的母亲的皮,最后剩下一具不死不活的枯槁,这并不是《遗传厄运》那一挂的高逼格恐怖片,而是用新概念包装的鬼屋片,腐烂的房子,被宿命纠缠的母女三代,邪恶中透出了那么一点点的温情,结尾20分钟的高潮戏处理得非常好。
科普一下:阿尔茨海默病有遗传可能,但几率较低。
这部电影在电影节放映时候被给予很高的评价,被称作是2020年最佳的恐怖片之一。其实电影的吓人手段并没有推陈出新,也就是家里神秘的响动、举止怪异的家人等这些常用的片段。导演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把节奏放慢,直到影片的最后也没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明白。只能从电影的部分信息得出一个故事的大概。本片借鉴了《招魂》、《心慌方》、《咒怨》等元素。最终点题的结局类似于传扬中国的孝道文化,表明后代必须为前人尽责,即使长辈已得了老年痴呆,也要不离不弃。
画面太黑了不建议白天看,还有豆瓣简介堪称一句话剧透……
后半小时勉强能看。最后给祖母扒皮的部分好像画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