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我要我们在一起》,让人意外地感到惊喜,从悟桐树下骑着单车的青涩美好到相处时的甜蜜再到走上社会后的种种无奈,是一部比较认真探讨爱情和面包的电影。
其实这样的影视剧并不少,比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在冰冷的城市里要活下来,甲方合作的合同和与分手契约必须捆绑一起选或者一块放弃,尊严被按在地上摩擦,比如《致青春》里的陈孝正,好不容易考到了大学留学名额放弃就作废,为了不再卑微地乞讨生活,放弃了爱情,选择了面包。
虽然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这种爱情慢慢枯萎的电影让人目睹美好的凋零,充满遗憾的悲剧永远会有人欣赏,但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看,真的很难说他们做得就不对,一定不得好死最后孤独终老。
男人赚到了钱,才能给家人心定的生活,你说他们没有了爱情很可悲,可如果真的当时跟对象在一起,那样的爱情会一直美好,一直有情饮水饱吗?
也未必吧。
女人和你在一起不求你有大钱,最少能看到希望,不要像电影里租的房子拆了没地方住或妈妈住院没钱交费。
这样的情景如果是社会新闻报出来男人一定会被骂惨,只不过放到电影里看到吕钦扬无声地啃着煎饼果子,眼泪倔强地流出来时,你知道他内心也很苦很恨自己没本事又没有好办法。
可人生的矛盾就在于处处难以平衡,当有一天工作稳定了买到房子,可以谈咖啡的种类、香水的前调、可以和各种人恰到好处地玩猎艳游戏时,却难以再找到当时心动的感觉。
爱情到底是什么越发模糊了起来。
年轻的我们会看到骑着单车的男孩风中吹起的衬衫而心动,会因为篮球场上带着汗水的笑容而开心,即使约会就吃最廉价的人造牛排、睡着一天只能洗一次澡的便宜出租屋也是快乐的。
这些投入成为了爱他的理由,也成为后来有一天,成长的领悟。
爱是真的,后来缘分尽了两人成长速度不一样有一个人先走也是真的,或者都想继续但男孩迟迟赚不到钱等不了也是真的。
过去的甜蜜都会像一个巴掌在夜里拍得你嗡嗡作响把你从美好的计划里抽醒。
你明白了这世上很多东西由不得你自己,还是拼命搞钱才是真的,不要哭都只能窝在合租房里哭。
成长就是这样,说不清是好是坏,你会丢掉一些东西再收获一些东西,得到也会每天流动地变化着。
你时想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生活是这个鸟样,可房贷物业费孩子学费不会给你喘息机会,你只能认真努力地生活又接受世事的无常,然后在梦里时分像男主一样回想一下二十岁的那年夏天,那确实存在过,确实美好过,确实诚恳过但也已经成为记忆的爱情。
屈楚萧和张婧怡的感染力与表演力太强了,仿佛真是跨越十年生离死别同披风雨同历血泪的世纪情侣,他们演的爱情真的能让人相信,他们塑造的人物真的能让人共情。
而且颜值双高,看着养眼,这部电影选角就已经大胜利了。
但故事半虚半实的。
屈楚萧高中不好好读书出来成为土木打工人又直率又急功近利想照顾好女友最后一场空是很现实,但真正的现实是连张婧怡这样的背后的精神力量也不会有,只能日夜妄想着暴富恋爱,一不小心就堕落不可复。
屈楚萧在新疆被暴雪吞噬也让人觉得为了悲剧而悲剧,牵强地设计这样意难平的结局,其实不如生离难成正果、只能默默祝福来得更可惜。
总体观感还是不错的,镜头拍得男女主真的好美,一部演员>剧情的爱情电影,已经可贵了。
我要我们在一起 (2021)6.0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沙漠 / 屈楚萧 张婧仪
我是以四倍网速看的,但是仍然认为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一,吕钦扬喜欢凌一尧很正常,因为凌一尧一直都做得很好。
但是凌一尧为什么会喜欢吕钦扬,没有合理解释。
仅仅因为是个长得好的差生,就要无条件的喜欢?
二,吕钦扬在工地里貌似严谨,但还是在师傅要求下签了字,签了字又不要钱?
而且,一个监理小弟能翻多大风?
你不同意,师傅比你资质高,师傅同意,能不能做?
三、吕钦扬貌似很有原则,但是在工地浇筑冲突的下一个场景是什么?
是醉驾。
再下一个场景是什么?
是找关系要高级病房。
四、工地上的破事比女主母亲(未来家人)的急性胰腺炎重要是吗?
不能先安顿家人再处理工作问题?
确实有施工不按流程的行为,按程序上报啊,为什么第二天才出现在需要陪护的家人面前?
五、把财产全部垫出去的行为有没有跟凌一尧商量?
为什么认为可以不用商量就动用所有的钱?
那钱难道不是结婚买房基金?
未经商量把钱挪作他用不找自己的问题还吃醋说捷豹在楼下等?
就这么不懂事的吃醋精,凌一尧为什么要喜欢?
而且去新疆打长工也不商量。
“原帖”开篇的“2001年的夏天,我十六岁,正在读高中。
”大概确定故事年代背景。
评论区为工地男的职业路径操心,为工程行业从业者被吊丝化正名,热心给出考证致富的建议。
看《理想之城》的时候,赵又廷明明也是高富帅!
每个行业都有一套角色、都有不同阶层,有高富帅、有死穷鬼。
考证也需要年限,需要积累,也有“开始那几年”;工程行业甚至很多行业,都不能让凤凰男出道即巅峰。
男主的职业发展还行,只是时间上他还没到该他发达那个环节,要不是剧情需要,被强行上了强度,接连被上级坑、被兄弟骗,他27岁的年纪,已入股分包队伍,假以时日一两年或两三个项目,坐稳包工头的角色,成为资本家,再壮大……那个叫人违规施工的人,很快变成他。
情敌高富帅,也不过是比他大两岁的教培资本家。
故事本来想表现的就是这种“直男”发达前的人生阶段的爱情,就想表现这群人这个阶段的难。
故事年代背景的时间,正值中国楼市的青春期(也是剧中出现的手机、剧中没出现的互联网的青春期,八零后的集体成长回忆),各地房价如一条条恶龙被从笼子里放出来,那个网上还有人(包括公众人物)抨击房价的年代,不少丈母娘觉得年轻人咬一咬牙,理应给得起房子首付。
评论区觉得学霸女主做柜员是剧情bug,女主坐等男人“给”,不承担更多人生“戏份”。
看看现在高学历做中学教师的女生不少,以前某个时间节点之前——比如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银行的待遇应该普遍比做教师好吧,银行大多数岗位要从柜员做起。
在metoo运动和上野千鹤子爆火前,女主也是刚毕业职场萌新,不知前路不能对生活还手、不能力劈父母也很正常。
8年前,我在豆瓣上转载了一个长长的故事,那个时候还非常流行类似天涯论坛的小组直播,为了不被太多的水军淹没,还专门有一个直播脱水备份小组。
有些特别用心的水友,会把很精彩帖子的文字内容脱水拢在一起,分享给同好友邻。
我转载的那个故事叫作《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
看完故事的我,被感动地稀里哗啦,所以就转载了脱水版故事到我自己的豆瓣上,没想到却成为了时间的注脚。
转载时间是2013年1月28日17点,当年玩豆瓣的那群人基本上都看过这个故事。
8年过去了,当听到这个故事居然要在院线上映了,我内心激动地手舞足蹈!
虽然当年被感动的细节早已忘地一干二净,却依稀还记得那种真实如切肤的情感共鸣,以至于8年过去了,依然念念不忘,于是,我又看了一遍故事。
当年的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感动?
我们为真实而感动。
青春期莫名地悸动,任何一个无厘头的理由就可以深深地爱上一个人。
学习成绩的差别造成之后工作的辛苦程度天差地别。
最初的生活窘迫反而会让情侣更加相爱,更加珍惜这份相濡以沫。
可真到谈婚论嫁时就会发现有些之前不在乎的,会成为两人之间的鸿沟。
男生的金钱压力,女生的家庭压力,让原本单纯的爱情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相爱十年,未必可以走到最后。
但是人生又有几个十年?
更何况是青春十年!
我们为爱情里琐碎却永恒的点滴感动。
在数千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说出“我不后悔”!
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生气拌嘴的小别扭。
橱窗shopping婚纱的豪言壮志与囊中羞涩。
“我们并肩站在镜子前一起刷牙的时候我最爱你”。
一小锅米粥,一小碟肉松,还有两个煮鸡蛋的简单早餐。
攒很久的钱给对方买下的小小生日礼物。
为了爱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越走越远。
需要另一半时时刻刻陪在身边却只能独自坚强。
让人感慨的“勤俭持家会过日子”。
让人心疼的“野狗抢食般”的奋力拼搏。
相隔数百公里的视频约会。
为了一点点补偿,忍受一点轻微伤残又何妨。
女生试图用孩子去对抗家庭的反对。
还有那三个开放式的结局。
在一起。
男主角击败情敌挽回爱人。
生离。
男主角挥泪送别挚爱嫁作他人妇。
死别。
男主角客死沙漠。
没有哪一个结局更好,只有每一个读者在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改编成电影?
那再好不过,我们想重温当年的感动。
说说这部《我要我们在一起》。
抛开那些黑料不谈的屈楚萧,长发白衬衣的他,帅气与痞气集于一身,像极了心中的那个吕钦扬。
结尾迟来的短信也算相当不错的视听呈现。
电影散场之时没有人愿意离场,大家都在等待惊喜的彩蛋或者另一种结尾,然而首次执导电影长片的沙漠导演,出乎意料地保守。
没有把故事中的三种结尾都拍出来也就算了,更没有进行有创意的改编,仅仅是把最赚人眼泪的那个结局当做了影片的结尾,让人颇感失望。
电影里的歌,毫无新意。
(莫文蔚的歌《这世界那么多人》非常好听,不在此评价内)配音也只是勉强可以。
那些让人感动的细节,大半都没有看到。
两个人在一起的难忘时光,除了那段工地无实物表演还算有点意思,大多沦为了MV式的桥段。
用3650天的数字来表示十年真的很失败,这意味着故事的设计与服化道并没有体现出时间的跨度。
男主没钱与现实残酷的冲突,改编成了男主被兄弟坑导致一贫如洗。
很多原本很真实的细节,改编后都有一种悬浮感与塑料感,自废武功不过如此。
本来很好的男主自述并没有很好地用起来,自述的角度,本来是绝佳的段落串联与细节浓缩上演的好机会。
105分钟的时长,不知是囿于资金还是出于其他考虑,明显短了,影片并没有诠释出十年爱情应有的醇厚。
我想这个故事的底子,也许足以感动一部分新的观众。
但是8年前的感动大都没有拍出来,这如何不让人意难平呢?
导演沙漠的技巧有一些亮点。
影片跟大多数青春片的套路一样,用男主视角的旁白开场。
但是电影并没有因此陷入老套,影片只有105分钟,为保持情节密度,镜头量很大很碎,沙漠在部分地方加了一些类型片的剪辑技巧,而高质量手持保证了电影的沉浸感。
在不错的技巧里,我的确有被触动到。
但是,故事显然无法衬托技巧上的亮点,它没办法对我实现更深层的触动。
过往的爱情电影万变不离其宗,一般立足在某种外部环境里,核心展现两个主角的情爱脉络,也就是两个关键部分:外界的影响,二人对彼此的认知的改变。
因为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种彼此相望,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纠缠,也是两个人共同面对外界图景的姿态。
而《我要我们在一起》志不在此,它一方面着力描画浪漫,另一边则又高度依靠男主角个人遭遇来推动情节。
也就是说,从头到尾影响这份爱情的因素只有一个,男主角戏剧般的人生遭遇。
这看起来像它的名字一样,“我要”才是创作者的意志,“我们在一起”则只能是“我要”的结果。
于是,女主角是不重要的,男主角则定于一zun。
故事这般设定了凌一尧薄如纸般的面貌:在物质层面,她始终以寄生的面目存在,甚至在母亲住院时获得了发小的物质支援,研究生毕业的她始终不曾有任何独立的主张。
电影里,凌一尧陪着吕钦扬出演一场又一场感人戏码,但她的性格、意志、选择、事业观、爱情观和世界观则完全被忽视了。
甚至,凌一尧发小的背景被模糊,凌一尧妈妈的观念也欠缺更丰富交待,围绕凌一尧的社会属性构建也很单薄,她不需要自主,不需要抗争,不需要说服,她逆来顺受,没有观点,只需依偎在吕钦扬身边,便完成了她的爱情梦。
于是,她成了清纯女神,是男孩吕钦扬的某种青春期象征符号。
再从男主吕钦扬角度来看,命运的捉弄从始至终没有离开过他。
他总会在关键时间遭遇挫折,暴风雨受伤、被潜规则利用、被好友欺骗、被暴风雪围困……这些挫折打击了吕的人生,但也描画了他的能力和精神:我们也看到男主角刚毅、拼搏、正直、善良、忠诚、有责任心且懂得浪漫的品质。
影片把大篇幅的笔墨放在爱情情景之上,欠缺了更细更深层的对底层生活的刻画,以致这些激烈的转折,像创作者对底层的一种戏剧化想象,男孩的品质就成了无根之木,像是创作者借着这个人物对自我的美化。
这也进一步导致,吕钦扬这个人物始终处于一种“我很努力也很忠诚但命运对我不公”的道德式的自我感动里。
因此,当原贴故事尚能在阶级固化的现实里透射一丝抗争的意味,这部电影几乎不存在任何反思的空间。
它的男性视角没有逃脱过往国产青春爱情电影的偏狭,反而把这种偏狭进一步放大。
缺少对爱情的哲学理解,缺少对底层的有效同情,十年了,吕钦扬做得不够好。
但我想问一问,十年的青春片的创作者,谁又何曾做好过?
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让我一下子代入了学生年代对差生厌恶歧视的自己,也是第一次看电影越看越讨厌男主,他简直集中了我讨厌的男人的所有特点。
就是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追女主的时候说要好好读书给女主一个好的未来,最后还是肄业,然后去工地干活,一天到晚被人骗,打架,帮朋友还钱,喝醉了做蠢事,就是那种又穷自尊心又强,又讲义气又蠢的,还酒驾,还在女主妈妈生病的时候被人打得半死,各种老套愚蠢,不敢相信2021年拍的出来这种片子,2011年拍都嫌太老套了,07年的放羊的星星都没他雷点多。
别的电影是感动哭的,这个电影看完为看了这种烂片的自己生气委屈哭了。
凌一尧凭什么那么爱吕钦扬?
吕钦扬爱凌一尧,非她不娶的理由很多很多:是高中时她弹钢琴的样子太美,是隔着窗帘都能闻到她身上的皂香,是她无论贫贱富贵疾病痛苦都愿意守着他,就像大乔所说,吕钦扬,你爱对了人。
“我要我们在一起”,是吕钦扬提出来、写下来的,凌一尧就随了他。
那凌一尧究竟为什么答应了和他在一起呢?
凌一尧为什么喜欢吕钦扬,为什么爱他,为什么一定要嫁给他?
凌一尧为什么选择吕钦扬,电影没有说破,吕钦扬也从未问过。
而看完电影的我,虽然没有一个相爱超过十年的人,但同样从十几岁走过来,很想要替凌一尧想一想,为什么要和吕钦扬在一起?
为什么能爱他十年?
如果凌一尧有一张表格,一边是✔一边是✘,关于吕钦扬的好与坏,关于该不该和他谈恋爱,关于嫁给他的利与弊。
她会怎么填?
吕钦扬想过吗?
凌一尧的表格,或许是这样的:✔吕钦扬挺帅的吕钦扬工作后没有发胖吕钦扬没有异性朋友吕钦扬不会对我乱发脾气吕钦扬在我发脾气打他的时候,能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吕钦扬爱我,一直都在爱着✘先空着又或许是这样的:✔吕钦扬讲义气吕钦扬知道我妈妈不喜欢他但还是会照顾我妈妈吕钦扬从不偷懒吕钦扬答应要给我幸福,并且真的一直在努力✘先空着 这些表格上,十年以来都没有出现过吕钦扬自认为没给到凌一尧的。
比如江景房,比如大钻戒,比如一场不让她委屈的婚礼,比如最实在的最直白的,能让尧尧妈妈认可的东西——钱。
凌一尧在意的,只是吕钦扬本身。
吕钦扬说要给凌一尧幸福,但他们两个对于幸福的定义,是相同的吗?
17岁的时候,幸福是他们一起抬头等下午三点的飞机飞过头顶。
27岁,就是江景房吗?
吕钦扬也许这样想,但凌一尧一定不是。
凌一尧从未要求过这些,甚至她可以蜷缩在工地的小沙发上过夜,只为了和吕钦扬在一起。
电影快结束,凌一尧才真的说出那句话,告诉吕钦扬她所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我就想让你在我身边。
可是吕钦扬越走越远,被现实逼得越来越远,也离尧尧想要的幸福越来越远。
其实吕钦扬没有变,变的只是他们需要面临的困境。
吕钦扬和凌一尧如果结婚,真的就不会幸福吗?
悲观主义者,现实主义者,会说是的,他们不会幸福的。
但电影的结局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也给了我们一份现实虽然残酷但我们依然相爱的美好向往。
悲观主义者又会说,试试再给他们十年,凌一尧还受不受得了?
可电影院那块小小的银幕,就是停在了第十年,停在刚刚好的节点。
这十年是为了帮我们唤醒初相识的纯真、回味死守承诺的坚定,不然我们的十几二十岁,不是白活了?
谁没有为感情拼过命?
没爱过,没哭过,没有一份拼命也要在一起的信念,爱情的滋味又如何品尝?
电影院里零星有拆开纸巾的声音,有女孩低声的抽泣,所以凌一尧的十年爱恋,其实就是我们的故事吧?
我曾经是凌一尧吗?
我不会说出自己的故事,我也没有什么故事好讲,没有他们的十年之久,也没有什么荡气回肠。
凌一尧和吕钦扬是幸运的,人生中有那么大的一段时间,他们拥有彼此,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彼此心中依然存在着,一份能让吕钦扬坐在书桌前一字一句写下来的眷恋,一间便宜窄小但亲热甜蜜的已经被拆了的出租屋,几条异地之间可以奔向你的道路,还有足足撑满十年的每分每秒。
电影浓缩了吕钦扬和凌一尧的十年,好的、不好的回忆,甜蜜的争吵的瞬间,都可以按下快进和回放,只要你想,你可以从头再来,可以假设,也可以一直循环播放你们的歌。
这对于一份不能继续的感情来说很重要,因为没有彼此的余生,有些画面要重播,有些回忆要忘掉。
这不仅仅是对吕钦扬和凌一尧,还有坐在电影院里的每一个,从爱情走过来的人们。
一辈子很长又很短,因为与爱情有关,在爱里我们总是患得患失,飘忽不定。
17岁的时候,他如果告诉她:我要我们在一起比十年更长。
她或许会觉得,太长了吧?
十年?
到时候都快三十岁了!
三十岁好遥远啊。
现在的他们结束了,只相爱了十年。
她或许会想,真的太短暂了。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两个那么年轻、漂亮又拥有爱情的好男女在一起为什么脑子里总想着买房这个事儿以及买房带来的安全感呢?
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明白我喜欢娄烨,是因为他电影里的男男女女都是末日的疯批,堕落的天使,只要拥有爱情就他妈的面对世界理直气壮(他们完全明白生命中真正奢侈的东西是什么:)。
唉既然现实这么苦,那么我们能不能有一些超越一点的电影。
比如两个深陷爱情的疯批无目的的交谈、跳舞、造梦、自杀、犯罪和逃亡。
就人和人吧,不一样,导演和导演吧,不在一个层次。
谁还能比两个年轻、漂亮又陷入真正的爱情的男女更富有呢?
显然,导演既平庸,又愚蠢,并且毫无诚意。
作者:杉姐01你为一段爱情坚持过多久?
3650天,十年。
张爱玲说: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
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更何况,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车马慢,信件慢,一生只爱一个人。
用十年的时间谈一段恋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太奢侈、太遥远了。
八年前,我的影评人朋友@暗夜骑士在微博转载了豆瓣长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明天要嫁人了》,他在转发这篇故事时写道“从头看到尾,眼泪基本没停过。
在现实的围剿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头困兽,这个故事唤醒了我们对苦涩青春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珍视”。
那时我刚分手了一段四年的异地恋,四年里经常一个人吃饭、看电影、泡图书馆,每次吵架对着电话哭,对着屏幕哭,抱着被子哭,对着雨夜的操场哭......那种想念一个人,但又看不见摸不着的痛,我太熟悉了,有时候我甚至都在想,那场恋爱,不知有多少分的爱,是被我幻想出来的。
凌一尧、吕钦扬的故事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不管经历怎样的现实,他们都始终相守,爱你如一,爱你至死。
02八年后,《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明天要嫁人了》被搬上大银幕,刚好是在520这一天。
时间太久了,我经历了失恋、读研、又恋爱、结婚生子,我几乎忘记了这个故事,如果不是看到《我要我们在一起》的影片简介,我可能不会想起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乖乖女和坏小子的故事,这是一个民工和高材生的纯爱故事。
如此离奇?
是的,正因为两个人如此离奇的差异,才证明了这段爱情,格外纯粹。
凌一尧,马尾辫,大前额,身材娇小,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少女的青春,最要命的,她还是一位学霸,常年霸占月考红榜第一排。
而吕钦扬,学习成绩差,长长的头发被老师视为异类,虽然时长嬉皮笑脸没正形,但运气真的差,第一次给凌一尧写情书,就被老师发现。
本来是一次偷偷摸摸的告白,但刚好赶上学校大整风,吕钦扬在闭路电视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被校长当做典型当场训话。
校长:吕钦扬同学,你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没有感到后悔?
吕:不后悔......我深知不努力学习就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就不能给凌一尧带来幸福的生活......一场早恋的教育批评训话变成了一次深情地告白,还是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之下,他没有退路了。
校园恋爱,开始的总是太美好,但想要坚持下去,却异常艰难。
凌一尧、吕钦扬高中毕业后,一个读了本科,一个读了专科,好在学校不是太远,两个人一有时间就会在一起。
大学毕业,凌一尧在本校继续读研究生,但吕钦扬没有选择专接本,而是选择了出去工作,他想,爱她,就努力挣钱,给她好一点的生活。
于是凌一尧留在学校里继续过三点一线、风平浪静的日子。
而吕钦扬为了实现他对凌一尧的承诺,顶着海风大雨和海浪去海边工地建围海工程,大坝决堤的日子,没有人愿意去,他却总是第一个冲过去,因为去堵大坝,一晚上有200块的加班费;
一次受伤之后,吓坏了凌一尧,吕钦扬决定不再去海边,而是留在在凌一尧的城市,在工地做起了监理。
虽然是一个监理的工作听起来很牛X: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但一个小小的监理在甲方和施工方中间被来来回回的踢,一个并没有太多社会经历的小监理有多无助,可想而知。
最要命的是,他的心中还有公道和正义,与污秽丛生的工地环境格格不入。
有一次,工程质量和一万块好处费之间,吕钦扬选择了工程质量,彻底惹怒了甲方和施工方,他也因此愤然离开;丢了监理的工作,吕钦扬又被朋友拉过去承包工程,三天之内凑齐一个工程队,准时开工。
吕钦扬为了挣大钱,点头答应了,还自己垫了钱,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资方跑了;
没能给凌一尧好的生活,还欠了一大笔钱,摆在吕钦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去新疆建风力发电站,回来后不仅能还清债,还能攒够给凌一尧买房的首付。
他没得选,只能再次启程远行,离她越来越远。
在很多人眼里,这个看上去不靠谱却深谙现实的男人吕钦扬是这场恋爱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他深爱着凌一尧,不管自己受多少罪,也从来不对她抱怨,一个人扛下所有的事儿。
但在我看来,吕钦扬的笃定不是没有理由的。
高中时,凌一尧是万众瞩目的校花+学霸级人物;大学时,两人一个本科,一个专科;吕钦扬专科毕业直接工作,而凌一尧读完本科又去读研究生;吕钦扬从海边回来的时候,他粗糙黝黑的皮肤已然像个农民工了,但凌一尧还是当年那个清纯、大方、气质不凡的大美女;吕钦扬去凌一尧家被母亲那句“就他那个样子怎么能养得了你?
他能给你在南京安个家吗?
”刺痛,踏上公交车的那一刻,凌一尧跟母亲闹翻,光着脚丫追出来与他同居;吕钦扬喝醉酒在情敌车上出尽洋相,凌一尧都懂她,没有半点责怪;吕钦扬明明不是特别会哄女孩子开心的那种人,尤其是工作了以后,所有的重担压在他身上,他像是变了一个人,但凌一尧始终对他敞开心扉,知他冷暖;他去新疆,送她的路上,她脑子一热,可能就跟过去了......凌一尧不仅仅是那个故事里只会读书的女孩,她知道跟着吕钦扬是一场无期限的等待,是就得祖最便宜的拆迁房,买二手家具,多少年来舍不得换一个手机;她知道妈妈生病时,没人能帮上忙时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奈;她更知道,选择那个相亲对象,意味着好房、好车、好学历的老公,就摆在那里等她......
但是,这些和吕钦扬相比,和她们两个人十年的爱情长跑相比,凌一尧随时可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管两个人断连多久,吕钦扬一个电话,凌一尧就会冲到几千里外找他,一如当年。
吕钦扬不在的日子里,她忍受着寂寞、孤独和家人催婚的花式攻击。
十年青春,不是每个女孩都愿意等,更何况,有些人等都等不起。
如果说吕钦扬是这恋爱战场中看得见的英雄,那凌一尧就是吕钦扬的灯塔。
没有她的隐忍,就不会有他的倔强。
这场故事里最动人的除了时间,还有它的双向奔赴。
你逞强、你脆弱,你要面子,你犯浑、你远走他乡,她都懂。
这么多年里,两个人能持续奔赴,这究竟需要多么强大的动力和感情基础啊?
03不同于以往的校园爱情题材片,《我要我们在一起》是一部完完整整的爱情片。
从始至终,两个人没有因为各自经历不同人生,没有因为毕业工作,就产生隔阂、生疏、猜疑,更没有所谓的第三者。
哪怕凌一尧最后相亲订婚,她的未婚夫看上去也像个第三者。
我已经是三十岁的年纪,那些因为毕业;因为异地;因为一个去了重点大学,一个去了普通本科;一个工作,一个读研;一个去了500强,一个去了小公司;因为有了条件更好的对象;因为父母的反对......就选择分手的情侣,太多了,多到我也不再相信爱情。
大家把这些不能在一起的原因称为“无法跨越的现实”。
但我想说,那不是无法跨越的现实,那是大家不够爱的证据。
她读研了,你就要赶紧相亲?
两个人异地了,就要赶紧分手?
你怕的不就是自己付出又得不到回报吗?
但最真挚的爱是什么样子?
是白娘子千年修行,只为一个许仙;是不管你活着还是死去,我都不会忘了你;是you jump,I jump.....是从来都不问代价的去爱,去爱,去爱。
电影把这个刻骨铭心、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很好,电影中吕钦扬和凌一尧的样子,几乎和我想象的一样。
从头到尾,我热泪盈眶。
经历了太多凡尘往事,我知道这样的爱情故事注定不会再属于我了,但我好感动,因为在105分钟的时间里,我仿佛重新回到青年时代,浑身都充满了活力、傻气和各种奇奇怪怪,那个可以为爱义无反顾的年纪,真好啊。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有多少情侣正在现实与她\他中做选择,但如果你们真心相爱,如果不想错过彼此,一起牵手去看看这部电影吧,我想它很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据说今天有情侣排队11小时扯证,我却错过了13:14的场。和这个帖子有些缘分,书评写过,电影也有一丝惦记,看电影的感觉,仿佛轰轰烈烈的那个年轻时代回来了,我们受的那些苦,披荆斩棘虽败犹荣,那些为爱受的磨难,现今也是云淡风轻了,最后那个时候还是泪目了一下,我们想要与这个世界对抗,即使最后被碾碎,可是就像老兵不死一样,青春不灭,惦念犹存。张婧仪还是挺有灵气的。
这啥啊 怎么又来一个你的婚礼 十年前东南研究生毕业就做金融民工这么卷了吗
电影仿佛是直男对于纯爱的幻想——对一个美若天仙的女朋友忠诚、奉献一切,努力从零开始拼尽所有爱你,最好是死了,才能彰显爱情的伟大。吕钦扬最后是被自己蠢死的,达尔文进化论就是淘汰这种人的。
意难平。但往往就是这样天意弄人相爱却没法在一起才衬托出爱的真爱的深吧。如果可以选,宁可不要爱的,太苦了……
女生失语,男生在道德式的自我感动里想象爱情的样子。
片名像烂片,海报像法治进行时,结果意外还不错,一则可能是男主往那儿一站就像学渣小混混,后面混工地也没刻意往好看了捯饬,灰头土脸还挨揍反而看起来真实,一则生活本身就是这么一地鸡毛,没钱惨,被骗惨,女主研究生毕业去做银行柜员其实也挺……bug的话,1,男主给工程阶段进度签字,我满脑子都是??他这学习考试能力,监理证考下来了么?没考下来签字不管用啊……2,那么大风雪冻一宿,手机居然没变砖也没搜信号耗尽电量,求电池品牌
因为《这世界那么多人》知道了这部电影,对这首歌沉迷得不行按捺不住心情来看的,结果直等到片尾才正式出现,而且感觉与整部电影并不十分搭调。整体来说电影没有歌曲出色,但也可能与我对歌曲的感觉一样,后知后觉,回味无穷。没读过原著不知孰优孰劣,感觉电影很写实也很缥缈,似乎把两者都放大了。导演的表达能力表现手法出色,布光温和大气且不轻佻,外景拍得很有质感,力度把控也比较均匀熟稔,以为把张力都留在片尾,可实际上片尾却也是饱满而惆怅。在情绪和细节的处理上与演员的表演一样,时而生动细致,时而又冒傻气,不过还是觉得导演和屈楚萧未来都很值得期待。在爱情面前这一生很短,而在生活面前这一辈子却很长。你爱对人了。这是太奢侈的一句话语。可既然此时相爱着,就先继续爱下去吧。这世界明明那么多人。
这改编比不上原帖流露出来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真情的十分之一!不管是人物形象还是行为逻辑都是原帖更加真是动人。原帖里的凌一尧是很有魅力的!这场爱情不只是吕钦扬单方面的努力!电影改编得俗不可耐,加入了写为工作打架,吸血兄弟的俗套戏份,整个故事直接低了好几个档次。我不知道作为演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算是好事还是坏事。看的时候我老不觉得这是吕钦扬和凌一尧,而是张万森和李安然、朱韵。每次屈楚萧一念旁白我就觉得他下一句话要说“我多想回到那些遗憾的瞬间。”“星河流转,也一直喜欢你。”屈楚萧一紧张就抿嘴的毛病一直还在啊,每部戏都这样,特别出戏。
这片宣扬的是: 钱就是男人的伟哥?| 鸡同鸭讲,女人都说了只要和你结婚只要有你在身边,男人却自觉委屈了女人非要混出名堂来但怎么混都越混越远越混越差的故事
这电影你们打6分多,真是一群狗13
故事很庸俗,但是有点现实的内容。
高中生的童话爱情在社会现实中磨灭的故事。土木男生住工地,不愿造假被打,出来单干被合伙同学骗钱欠债,最后去新疆干工程还债,终于十年的女友要嫁给别人了,男主绝望地跑入暴风雪中死去。感觉女主全程工具人。现实意义就是这年头普通男生根本负担不起组成家庭的重担。
你的葬礼姊妹版
没婚礼的《你的婚礼》
狗血,狗血啊,直男视角太可怕了,全片但凡有一个正常智商人也不至于这样。
这部电影有一个最大的难得在于它突破了爱情故事的女性视角,更像是男主角被社会压迫的苦难奋斗史,让我第一次觉得男性观众看这部电影会有共鸣。真的难得,打开了爱情电影的子类别。
拍得漂亮好看把一个帖子。诺基亚是真的强。后座有对男女情侣中的女的那个哭得不能自已啧啧啧。坐等沙漠导演更多作品。如果就用那封情书来出片名也不错,片尾字幕做得漂亮加一星。
非常直男癌的叙事视角,普信男的自我感动,女主就是个工具人,完全没性格和人物。故事虽然有原著打底,但是改编得很套路,都能猜到下一秒要干嘛。可以有情绪状态,但不能所有情节推进和高潮戏份都靠情绪状态和MV剪辑。
开篇一个分屏处理,范儿就起来了,之后靠多此速率极高的匹配剪辑带动起叙事节奏,两位主演的表演状态也特对,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剧作露了怯(其实有几个单场戏挺拉胯和电视剧质感的);不过看到最后用手机短信做了大梗,突然就想到了《上海堡垒》的结尾(指小说),然后莫文蔚的歌响起,还是被触动了。另外,前有《日光之下》、《扫黑•决战》,现有这部(肯定还会有后),一年多没新片的娄烨依旧在其追随者的电影中存在感满满呀
看得真窝火 初出茅庐的两个人好傻,一张床垫就敢叫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