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想给个三星,但是想想这几年的国产战争片,还是给个四星鼓励一下槽点:一、剧情的确是人间迷惑,战场上可以随意抗命不遵?
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可以替代战略思考?
二、发现敌方阵地,如果炮火覆盖范围内,撑死了也就是几十公里,在没有电台的情况下,不马上派个人回去汇报么?
至于后面抢敌方的电台?
三、强行煽情,强行捆绑冰雕连,并不是不应该纪念,但是这么突兀的拉进剧情里面,是不是不太合适四、美军是不是太弱了,或者太贪生怕死了,就这样的部队,我们的志愿军至于打这么惨烈?
和神剧的风格接近了最后,夸一下吧:没有用什么乱七八糟的小鲜肉,至少几位主角以及配角都算是演技在线道具以及布景,人物的状态都还不错,该脏就脏,该乱就乱,不然怎么是打仗呢
去年春节,徐峥的《囧妈》上线网络,引起巨大争议,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电影的发展。
过去的网络大电影,只是电影市场的小虾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院线电影里只能当花瓶的徐冬冬,却拿了网络电影届的两个影后。
从去年的《囧妈》开始,网络电影迅猛发展,许多小成本电影放院线只能当炮灰,走流媒体反而能分一杯羹。
比如宋小宝的《发财日记》,王宝强的《少林寺之得宝传奇》,王太利的《冒牌大保镖》走的都是网络发行的方式,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网络电影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再举两个例子。
第一,“网大一姐”徐冬冬的一部的片酬已经接近500万,不次于很多院线电影明星了。
第二,过去的网大以小成本的喜剧为主,现在的网大甚至拍出了大场面大制作的战争片。
4月2日,战争片《浴血无名川》在爱奇艺上线了,皮哥偶尔看到后觉得好奇,网大里竟然拍出了战争片?
会不会又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抗战神剧?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点开了这部片,没想到一口气全都看完了。
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清明档最燃的一部电影,无论是影片宏大的场面,还是镜头的调度,亦或是演员的表演,以及思想的高度,都是一部优秀的院线电影。
《浴血无名川》证明了中国的网络电影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足不出户,在家看大片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影片发生在1952年的朝鲜,那时是抗美援朝的后期,我志愿军已经反客为主,对装备精良的美军进行了全方位的压制。
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一张熟面孔,《亮剑》里的“楚云飞”饰演者张光北在本片中扮演了志愿军五十军军长,只见他眉头一皱,大手一挥,那股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
在他的指挥下,三排拍张孟大关临危受命,带领小队去解救被困敌后方的侦察排。
一番生死考验后,三排与神枪手杜川带领的侦察排成功会合,为了掩护大部队,孟大关和杜川临时决定在无名川给美军重跑营一个沉重的打击,战斗一触即发。
全片96分钟,讲得故事虽然简单,但细节却非常动人。
首先影片对战争的残酷进行了直接描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战地临时医院,到处是伤员凄厉的哀嚎声,通过主角的视角,我们走进了一个截肢的伤员,镜头直接给他断肢一个特写。
皮哥是和朋友一起看的,看到这一幕,朋友直接捂住了眼睛,惊呼:“真的要拍这么血腥吗?
”可这就是战争最真实的一面,看着弹片一片片从身体取出,隔着屏幕都感觉到那种疼痛。
还有一场雨夜肉搏戏让我印象深刻,这场戏是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下拍摄完成的,志愿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和美军贴身肉搏,这里的镜头调度和剪辑十分出色,很多肉搏戏给打了特写,让人看着产生一种窒息感,很难相信两个之前互不相识的人要在短短几秒内决定对方的生死。
这么多大尺度的画面就是为了证明战争的残酷,片中一句台词是最好的注解:“谁喜欢打仗啊,打仗要死人的,我们好好生产不行吗,可是敌人不让我们生产,我们只能打仗了。
”皮哥曾经说过,那些“战争神剧”会让你觉得打仗就像打一盘王者荣耀一样,刺激好玩;而优秀的战争片是让你对战争产生本能的恐惧的,《浴血无人川》这些让人略感不适的镜头和接地气的台词其实就是在传达这样一种思想。
接着本片对战争的每个细节进行了真实的还原。
过去的战争片里,为了表现我军的英勇,都是军号一吹,一堆人一窝蜂的往上冲,气氛是烘托到位了,可是和真实的战斗场面却相去甚远。
朝鲜战争期间,我们采取的是三三制,本片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开头的大部分冲锋就是标准的三三制,后面的剧情也不是单兵作战的英雄主义,而是集体配合的,甚至会有局部主动牺牲换取全局胜利的战略指挥。
影片中,三排和侦察排组成的疲惫之师要和美军一个装备精良的重炮营进行较量。
如果正面交锋,就是以卵击石。
影片给我们展示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采用迂回战术,通过侦查、制定策略、稳固防守、奋起反击、最后转劣势为胜势,转胜势为胜利的全过程。
最后那场中美狙击手对决的戏份很好看,但前面的铺垫也很到位。
战斗中美军的狙击手射中了我军的炮兵,使得我们这边哑火,缺少了炮火的压制,步兵就充不上去,敌人就很容易冲上来,这时候狙击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于是就此引出神枪手杜川和美军狙击手的1V1对决,观众的情绪是一层层被推向剧情高潮的。
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我们有一种参与感,当最后取得胜利的时候,你是会发出由衷的赞叹,而不像一些抗日神剧,看完后只有智商被侮辱的愤怒。
最后就是影片对人物群像刻画很独特。
传统的战争片都会将所有的人物特点都浓缩在主角一个人身上,可是本片却片如其名,关注的是无名川里的那些无名英雄。
刚开始我还以为孟大关是主角,没想到演到一半他就壮烈牺牲了,主角的模糊让我一度对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产生怀疑,直到看到最后,我才明白这是编剧有意的淡化个人英雄主义,而将光芒匀在每个人身上。
片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姓名,哪怕是叫柱子、娃娃这样的小名,这就是对无名英雄的尊敬。
而这么多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场面。
比如杜川,三个战友只剩两个子弹了,一个战友把子弹给了他和孟排长,说自己就是第三颗子弹,然后壮烈牺牲。
而杜川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在后来他对娃娃说:“我可以是你的第三枪”,在战壕里,当他对着娃娃做出“三”的手势时,观众立刻有了热泪盈眶的冲动。
革命牺牲精神被具象化为“第三颗子弹”,瞬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再比如孟排长说出:“人在排就在”后,英勇牺牲,杜川含泪拿出小本子,在上面写下了他的名字,而这个本子上记录了很多牺牲的志愿军。
孟排长就不再是个人,而是众多英雄中的一个代表,这个小本子就帮助观众实现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
再比如老徐在被美狙击手命中后,战友奋不顾身来救他,而他牺牲时手里紧紧握着一枚毛主席奖章。
战士的荣誉感被具象化为一枚奖章,观众立马就能体会到背后的精神。
还有李医生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死,李医生陷入回忆的时候回忆:“哥,你冷吗?
”杜川安慰他:“人在挨冻的时候不冷,好好打仗,回去过日子。
”通过这个对话,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死的冰雕连的铁血战士。
还有很多的战士也有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影片是通过一场对话完成的。
杜排长问大家打完仗想干什么,战士们用各种方言回答,有的想回去种地,有的想当裁缝,有的想当老师….人物群像就在这剪短的对话中勾勒出来了。
看到一堆评论都无理由说比金刚川好看,起码金刚川我看进去了,战争的残酷体会到了,先烈的感情共鸣了。
你这十几二十人的小队趴在山上说tm真不想要放过几辆坦克的装甲车部队?
然后开打了就跟开挂一样,美军和傻子差不多,你这哪一点配叫战争剧?
不是神剧是啥?
本来抗美援朝就是艰苦卓绝的战争,我们的先烈用无比坚强的意志和牺牲,以及智慧和战术才战胜了强敌,这特么是啥玩意?
看到这根本就看不下去了
看了激战无名川,一股子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不少的硬伤实在是令人不吐不快·志愿军一个师里最好的外科医生,居然能跟随一个排深入敌后作战,这简直就是对战场医护人员最大的浪费。
大家都知道,在战场上一个好的外科医生的重要性,其作用不亚于一个连。
可就这么一个稀缺的人才,就被送上前线负责一个卫生员的工作。
而且,在当时的战场,一般不会派妇女去参与如此危险的战斗任务的。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但这明显不符合常理的人物设定本身就有问题·志愿军侦察排,在一个废弃的村庄里草草掩埋了28名战士,可见是与美军进行过一番激烈战斗的。
可是,从志愿军的牺牲者被简单处理过这件事情来判断,应该是侦察排在与美军的战斗中惨胜了。
可是,战斗现场居然没有发现美军的尸体,这又是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
难不成侦察排还能在其他地方把牺牲人员的遗体背过来再进行的掩埋?
·侦察排的任务是发现美军炮兵阵地,如果可能直接予以摧毁消灭。
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十号人的排级作战单位来说,后半部分的任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电影里,美国方面是一个203毫米的炮兵营,几百号人,火力配备比杜排长的侦察排高出不少,可就是面对这样一个强敌,杜排长居然决定迎难而上,带领几十号人上去踢馆,这就不是英勇而是鲁莽了。
52年的美国人毕竟不是二十年后全线崩溃的印度,杜排长的表现完全不像是一个战斗经验丰富的排长·杜排长的首要任务既然是发现美军炮兵营,他带领不到十人的小部队伏击美军补给运输队的举动就无法理解了。
影片中,美军的补给车队由两辆轻型坦克掩护,一个排左右的美军护卫,实力远远超出侦察排的幸存者。
如此没有必要的伏击战,结果往往是全军覆没,付出巨大牺牲的情报还没有传到友军手里就夭折了。
也许杜排长知道这是在拍电影,自己有主角光环加成,所以那种逢敌必战的样子感觉很酷。
可如果真在战场上,杜排长这样子的行为简直就应该被送上军事法庭·按照美军编制,203毫米榴弹炮营一般是属于军级的火力支援单位,是陆军里最大的火力杀器。
可如此一个重要的,在战线后方十几公里的炮兵营,居然能被志愿军的一支小部队给切断了。
美国人的无能+低能,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
而且有意思的是,为了重新打通和炮兵营的联系,美军居然不派飞机掩护+步兵冲锋,而是派出了一个精锐的狙击分队来寻找志愿军的传奇狙击手。
美国人如此的大意和轻敌,怎能不败。
也许,他们早知道志愿军的队伍其实没几个人吧·真实的美军到底什么样子,其实看看那么多的美国二战影片就能学得有模有样。
可无名川里的美军感觉更像是一支拿钱上战场的雇佣军,不仅业余而且可笑,什么中弹后倒在地上杀猪般鬼叫,什么长官居然开枪打死受伤的战友,拜托这还是美军吗?
而且找的外国演员外形也更类似于南欧人或拉丁裔,除却服装钢盔和口音不同的英语,模仿得也不是很好。
·影片里,还是出现了国产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夸大爆炸效果的各种手榴弹、迫击炮弹和炮弹的桥段。
而梁排长牺牲的那段,又把203毫米榴弹炮的威力过小化了。
那玩意,一颗炮弹下来几十米范围内都受到波及,哪是一声爆炸那么简单。
总之,作为一部献礼片,激战无名川又回到了过去那种无脑主旋律的影视剧上,虽然打得热闹,但真不能算一部好的战争片
说该片是朴素战争片绝对不是贬义,而是说它能够在现在讲特效、大场面,大明星、大美女、大无畏的战争片中解脱出来,真真实实的拍一部片子。
这部片子没有特意拔高主旋律,大讲爱国情怀,大讲军人本色,而是一批怀揣小梦想的普通人,既然和敌人遇上了,没别的,不是你打败我,就是我打败你,打就是了。
这部片子没有像抗日神剧似的可以丑化或者贬低对手,而是我们和对方斗智斗勇,公平的在战斗。
朝鲜战争中的志愿军,不管是小股侦察部队袭扰、深入敌后,还是各种侦察行动突破封锁,都有大量可歌可泣的真实战例。
电影中却用神话般的无敌战神描写方式展现志愿军,实在无语。。
在历史上真实的朝鲜战场狙击战中,志愿军的表现其实相当出色,尽管狙击用器材并不优于对手,但是仍然展现了很高的战斗素养。
我国其实有很多优秀战争影片,水平很高。
可惜,偏偏有这么一群低能导演制片方,对真实的志愿军极度不自信,只要能过审,那么就非要用抗日神剧手法拍摄,反正低能观众数量庞大有市场,屡试不爽。。。
他们这群汉奸展现出的是可悲的奴性。。。
演员其实都挺好的,但是很可惜,很多自认为低头跪舔就能吃遍市场的低能导演,让片子过审的本事有,拍好电影的本事却没有,连累了好演员。
这样的导演唯利是图,没准就是拿了美帝的好处故意这么拍出来恶心人的,将来一定是带路党的料。。
========写在后面很多片方的水军见不得别人说这粗糙电影不好,文化程度低到搞笑的程度。。。。。。
也不管你是在赞美志愿军还是表扬英雄,反正这些低智商水军见你给这电影差评,就疯狗咬人一样说你是美帝那头的。。。。
呵呵,这些靠灌水才能挣钱养家当惯了走狗,真是特别有出息。
没想到吕奉先都来凑热闹了,派女医生参加救援队太雷了,什么最好的医生根本不是理由,带女的去很不方便,影视剧就喜欢硬编男女搭配,没办法,凑合着继续看吧,二十几个人,没有携带重武器,居然考虑要不要伏击有着几辆坦克的霉军车队,编剧以前是不是抗日神剧的剧本写多了,脑子瓦特了。
可怕的是后边还真打起来了,两个残缺的排打霉军的车队,霉军靠着一挺重机枪才扳回劣势,霉军大兵死的那叫一个稀里哗啦,要是换成日本鬼子的军装,这妥妥的就是标准抗日神剧,榴弹炮在步枪手五米外爆炸效果还不如一枚手榴弹。
刚想着居然有无线电,按照套路要切断联系的,果然通讯兵立马领盒饭。
后边进攻炮营失败被反围剿,又趁机夺取电台,打仗的场面很多,也很惨烈,算是亮点了。
三星6分,几十号人能围堵一个炮营,要不是有特种兵支援就端了。
原本以为是院线片,没想到是网大,前边的剧情没那么雷就好了。
抗美援朝的电影很多,但今年这部《浴血无名川》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比如先导预告和超燃预告里出现的张光北老师,天知道我小时候有多么的喜欢楚云飞楚团长。
期待这部剧能有更多的人看,能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
希望一定要好!
拍摄上我感受到了剧组满满的诚意,满屏的爆炸都在烧经费,最惊喜的是,武器真的超级还原,逼真的历史耶,军迷狂喜!
震撼的情节很多,特效也很好,让观众有代入感,情节紧凑,十分好看。
编剧和表演都流畅,很喜欢军医李青这个角色,全场演技最佳,智慧与勇气并存,看得出是诚意之作。
最后,向烈士们致敬!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拒绝任何战争!
不要让烈士的血白流!
浴血无名川📽台词录📃…影评摘录📑…我的短评📈这部电影新出的,都找不到“台词”,影评也比较少。
故事虽然的确比较平淡,却也的确凸现了牺牲精神。
我们现在和平的生活的确来之不易。
顺便提一句,不要对我们的国家和党以及政府抱有极端的看法,如果没有党的相对正确领导,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更加好的生活,更好的物质条件,更不会有当今的国际地位,也不会有现在的和平生活,落后就会挨打。
浴血无名川 (2021)6.12021 / 中国大陆 / 历史 战争 / 翌翔 郭勇 / 李东学 任天野
2020年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然后各种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大井喷。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种现象不好,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已经忘记我们种花家曾经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美国鬼子把战火烧到鸭绿江,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才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入朝作战去了。
所以,多拍些这种伟大精神的电影是好的,应和了时代的主题,不能忘记我们的敌人还在,也不能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作为一名军人,我觉得这部电影不真实,真正的战场环境不可能这么儿戏,而且频繁敬军礼的场景真的很让人出戏,还有各种拼狙又让我想起抗日神剧(八百里开外一枪爆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电影道具是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穿的服装和使用的武器装备。
但是,并不是演员穿上志愿军的衣服就像志愿军了,那个年代的军人眼睛里都是有光的,电影只是不过是模仿了志愿军的模样罢了。
我心目中最好的抗美援朝电影就是《英雄儿女》了,建议大家去看看,老前辈们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如果你不爱看黑白片,那我给你推荐《那年那兔那些事第一季》,真的很费眼泪。
最后配上一张志愿军兔子:为了种花家,同志们冲啊!
再来两部xxxx川是不是可以凑一个北朝鲜四川系列?
虽然是网络电影,但是战争场面真实
主旋律电影,中规中矩,平平淡淡。
流水线的合格水平,但还是希望多些这样的电影。
换皮神剧。。。这么多年的抗日神剧已经病入骨髓了
煽情有点僵硬,情绪没有积累,其实拍的有点烂,不过打美帝加一星,拍抗美援朝的片子本来就少,珍惜
好片。致敬英雄,无名英雄!
用最简陋的武器,凭着无畏的精神,我军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
1.工业水准已经很达标了,没有上院线而选择上了网大有点可惜。2.李东学的人物塑造问题有点多,尤其是后期。一开始他选择端掉炮营就有点太冲动了,他的思维方式更像是一个特种作战的模式,但明显缺乏指挥层面的考虑,尤其是后来战友一个个牺牲,他应该逐渐感到惭愧,最终愤怒的爆发,目前他一点也不觉得愧疚,反而总是酷范范的,就把特别好的情感基础的戏都有些浪费掉了,好可惜。如果他不是那么完美,不是那么酷,他懂得愧疚和自责,那么这部戏的情感得会有劲。3.配角们的展现其实不是特别充分,导致牺牲的时候只能喊一喊老张老吴,观众甚至搞不清老张和老吴是哪一个。4.女医生入场跟随队伍前进的动机应该更明确一些,现在有些简单了,就导致她在战斗过程中的必要性有些弱。5.拍的比较认真。
网大,不说也罢!三十多号人就去端人家重炮营,没拿下来,最后小兵带女医生呼叫炮火支援
用力过猛了……
对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英勇的志愿军官兵,当然应该讴歌和赞颂,但是不应该用这种完全背离战场实际的胡编乱造,再加上一点拙劣的煽情,这不是在赞美,简直就是侮辱在战场上冒着美军狂轰滥炸浴血奋战的志愿军!
还不错,值三星,加一星鼓励国产片!
有点手撕鬼子那味儿了
神剧
友情分+1前半段的质感确实不错。后边剪辑就我有点疯了。怼着女主一通猛剪辑。特接特接特接特都出来了。狙击手的战术用了三回。最后一段对战也比较混乱
还可以
三十多号人就去端人家重炮营,没拿下来,最后小兵带女医生呼叫炮火支援
这个女角色在里面干啥的?非得弄个花瓶进来?里面战斗场景槽点简直多的无以复加,这狙击手打个仗跟突击队员一样,能不能好好学一下狙击手如何战斗?一个侦察排就敢对着两辆坦克的车队发起狙击,梁静茹给的勇气么?想表现中国军人的英勇也不是这么表现的。从抗日神剧变抗美神剧了。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