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阁是座城

妈阁是座城,Macau Is The Seat of The City,A City Called Macau

主演:白百何,黄觉,吴刚,刘嘉玲,梁天,钱小豪,彭敬慈,魏璐,耿乐,于小彤,苏小明,胡先煦,曾志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妈阁是座城》剧照

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2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3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4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5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6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3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4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5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6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7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8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19妈阁是座城 剧照 NO.20

《妈阁是座城》剧情介绍

妈阁是座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叠码仔梅晓鸥(白百何饰)历尽沧桑,在妈阁(澳门)这座赌城中与来历迥异的赌徒打交道,有地产商段凯文(吴刚饰)、有艺术家史奇澜(黄觉饰),也有来自不同阶级的政商人员,连早已堕落低谷的前夫卢晋桐(耿乐饰)都重新卷入她的人生。这些人入赌场就搏杀,出赌场就赖账,女叠码仔过的就是放债和讨债的生活。 赌博让人迷失本性,叠码仔与赌徒周旋,也等于与魔鬼打交道,一时假仁假义,一时恩断情绝,赌至终局,谁能寻回本性,谁能鸿运当头?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禁锢之地为你写诗应召女友第一季去火星的男人生命的证据捉放爱四人餐桌心理罪心跳炸弹我爱你怪物王女OAD1:黑暗王女你本应离开铁血将军仰望天空的少女瞳中映照的世界血船唐卡王朝惊天绑架团冯齐的忏悔哈斯木灭门人孔:奉必梦游仙境游戏王5D's流氓读书会狗爷猫妈错嫁Y医生:外科医生加地秀树第3季热血高校3迎刃而姐珍妮宝贝那些曾经

《妈阁是座城》长篇影评

 1 ) 一段长篇ppt

严歌苓的故事,几位主演的演技都很棒,还有那么多出彩的配角。

老猫这个人物,真的太像澳门街边的马仔,完全没意识到是我以前很喜欢的演员钱小豪。

吴刚演绎的段总最让人印象深刻,白手起家从底层爬到高层,又变得一无所有,哪怕倾家荡产也不会放下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永远能保持骄傲和体面的微笑,也有东山再起的自信。

可惜导演似乎不会讲故事。

这毕竟是一部电影,想表达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又缺乏这个能力,太多可以用镜头和场景呈现出的内容,却只能用大量枯燥的时间线和旁白来表达,我这是在读书呢还是在看ppt?

而且一直到看完都没明白晓鸥是怎么就爱上史奇澜的,有一点铺垫没?

是因为人家答应帮她雕个像?

还是因为迷上了他欠一身赌债的落魄样子?

还有一个槽点,离开史奇澜多年的原配夫人打电话来要晓鸥把老公还给她,晓鸥回去就立马崩溃让史奇澜滚。

又说“不知道爱他什么还当命来爱”,又要为了莫须有的事情发疯一样赶他走,这不是作吗?

 2 ) 芳华过后,严歌苓还能再火一把吗?

一直是严歌苓的小说粉。

最初是先读了刘艳《严歌苓论》里写《妈阁》的一节,再买的原著。

刘艳老师在书中写,严歌苓小说中的隐含作者从《妈阁》这个时间点开始变形,由之前写多鹤、冯婉喻、王葡萄和田苏菲们的地母般的妻性母性,变异成了写“干着血淋淋一行”的叠码仔梅晓鸥——这类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纠葛和生存困境,但精神内核上还是大体延续了严歌苓一直坚持的女性情感书写。

个人看来,《妈阁》中的梅晓鸥,依然残存着严歌苓作品中所一直宣扬的,对女性“宽恕”和“包容”的认同,当然,这也是《妈阁》这部小说被读者打上“三观不正”的标签的原因——太感性,太暧昧,把不属于叠码仔的情感包袱和爱恨拉扯强加给了叠码囡梅晓鸥。

妈阁是座城7.5严歌苓 / 2018 / 人民文学出版社说回电影。

五月份读完原著过后,偶然间刷到了妈阁的预告片,说实话,期待值不高,尽管有芦苇和陈文强(《活着》和《霸王别姬》的编剧)操刀剧本,但一看到刘嘉玲和曾志伟出现,作为观众的我却无法自拔地要串戏:原著中人物关系被打乱,预示着电影的情节和小说相比也会大动筋骨。

况且原著小说继承的是严式小说“暧昧”的错时叙事手法,小说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横贯到二零一二年,叙事地点从妈阁,跳跃到海南、广西、北京,一直到越南和拉斯维加斯,如果掌握不好,电影分分钟变身成编年体PPT(虽然成片确实也滑向了这个方向)叙事的时间线索电影把起笔时间点放在九九年澳门回归夜,相比于原著小说从零八年(用美国次贷危机来铺垫段凯文的赖账)起笔,好处有二:一是加重呼应了今年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主题,同时也突出导演想要表现出的“大时代”的变革主题。

二是重新排列组合人物历史,提前甚至交换了人物之间的事件,给了人物在之后的主要叙事中足够丰实有力的背景和发挥空间,让每个人物按部就班地出场既满足了电影短时间内包容大信息量的要求,也弥补上了原著情节上的硬伤,比如把段凯文和梅晓鸥改成有十多年交情的老友,这样也算勉强填上了之后梅晓鸥的一忍再忍一退再退的不合理性。

然而,被拉得过长的背景时间线注定抹平了原著小说中错时叙事所造就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褶皱,而众所周知,“褶皱”即为波澜,即为悬念。

电影用编年体来叙事,压平了时间和空间,也压平了人物,压平了观众的观影兴趣。

更为致命的是,《妈阁》中的编年史是一部编年简史,一年的叙事区间三句话,没有矛盾、没有戏剧冲突,有的只是无限量的近景特写和冗长的旁白补叙。

电影开场后十分钟,我听见邻座在问:“这部电影讲的是啥?

”。

由此可见,电影的铺垫部分并不讨喜。

人物虽然确实依照时间线确凿地站在了“历史”上,但大多数没读过原著、纯粹来打发时间的观众对这种叙事方式,并不买账。

白百何对梅晓鸥的演绎不功不过人物《妈阁》其实讲述的是现代女性在时代的变迁更迭中,如何挣扎、如何衰老的故事,着笔于女性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结节。

在这一主题下,白百何无疑是当下演艺圈中最适合于诠释这个角色的女演员。

在全片中,李少红毫不吝惜地给了白百何无数个特写。

不得不说,在张叔平的梳化和李少红的镜头下,白百何用这些近景演绎出了梅晓鸥的坚持、无力。

但这些显然不够。

严歌苓笔下的梅晓鸥是“哭一次老一次”“和段太太相比已经有些褪色”的女人。

严歌苓聚焦于梅晓鸥这样一个女人在衰老这一缓慢而又容易察觉的过程中,如何与为何把赌注下在自己手边的男人们的整段心路。

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间自然不允许这样铺张浪费地刻画梅晓鸥,因此,梅晓鸥为什么对之前只有过一面之缘的史奇澜关怀备至?

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宽限段凯文?

为什么这么不争不抢、一味退让?

这些问题对于第一次接触《妈阁》的观众,是未被解释的:所以,梅晓鸥在豆瓣十之七八的影评中,被各路观众推举成为圣母。

可以看出,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三位编剧已经在尽力帮助梅晓鸥脱离这样一个人设,比如把段凯文的借钱从两次砍成一次,把在三亚酒店大堂里的众人批斗(原著中梅晓鸥完全处于被动,还挨了旁观者的一口浓痰)改换成“争吵”,但这样的补救,很明显救不回观众对梅晓鸥已而成形的成见。

而让人惊喜的是,白百何在电影中依旧有不少十分亮眼的表现。

除去被所有人褒扬的那段,与段凯文在烤鸭店的对峙,最打动我的表演其实是面对儿子赌博时,梅晓鸥在浴室焚钱惩戒的一段。

白百何的台词形表彻底地再现了一位受伤、愤怒、绝望的母亲。

达康书记其实演的是一个纯粹的“坏人”段凯文在我心目中的理想年龄应该再稍稍年轻些,毕竟是一位“赘肉还没来得及找上门”的地产商,年龄应当尽量往黄觉的岁数上看齐(相反,黄觉演史奇澜反而年轻了一些),但吴刚身上的那种段凯文的“气”是对的,足够高,足够酷。

然而同样的问题也出在电影时长上:段凯文的“坏”坏得太显山露水了,坏得太“陡”了。

电影抛弃了小说自带的“暧昧”气质,把段凯文塑造成了一个毫无悬念的“坏人”,还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那种。

段凯文本来对妻女所还抱有的愧疚和不忍,原本可以让这个人物“树”起来,但电影似乎一意孤行地要把他拍成一个无药可救的赌徒狂徒,连最后一点机会也没有留给段凯文,让他活成了一个纯粹的坏人。

叙事节奏整部电影最大的短板在于叙事节奏的选择和运用。

从主创采访可知,李少红十分心水严歌苓这部小说。

为什么?

因为《妈阁》采用的是严歌苓百用不厌的女性视阈、历史观叙事、当代视角、奇谈(赌场)题材。

我们也可以从电影成片中看出,李少红十万分地想拍好这部小说。

而导演拍好这部小说了吗?

平心而论,完成度在良好线上下。

但和电影选择采用的叙事节奏一样,注定翻不起这个档期的波澜。

《妈阁》延续了上一步“严歌苓改编”——《芳华》的电影叙事手法:旁白。

芳华 (2017)7.72017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战争 / 冯小刚 / 黄轩 苗苗《芳华》中萧穗子的旁白加得很尴尬:要或不要好像都差不多。

但基于严歌苓本人从“忏悔”的角度出发,我们把《芳华》的旁白放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内。

反观《妈阁》,梅晓鸥女士的第一句旁白一出声我就感觉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呢?

好像一时又说不出来。

妈阁是座城 (2018)5.82018 / 中国大陆 / 剧情 / 李少红 / 白百何 黄觉后来听见梅晓鸥说“我感觉自己的房子正在一片墙一片墙地被拆走,花园正在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收缩。

未来原本是一片不大的海,正在迅速充填,泥沙石块尘土飞扬地填进来……”我才意识到哪里不对。

让我们看看小说原文是怎么说的:台面下的黑庄家梅晓鸥眼下输给段凯文二千四百万。

她的房子正在一片墙一片墙地被拆走,花园正在一平方米一平方米地收缩。

未来原本是一片不大的海,正在迅速充填,泥沙石块尘土飞扬地填进来……——123页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人称。

《芳华》使用第一人称,萧穗子本人不是故事直接当事人,因此,电影《芳华》用萧穗子的旁白,没问题。

我们把她看作是半个旁观者。

芳华8.1[美国] 严歌苓 / 2017 / 人民文学出版社但,我们可以看出,《妈阁》小说采用的是彻头彻尾的第三人称作主要叙事,电影直接把第三人称的心理描写嫁接到第一人称的旁白,不仅使原本自然的比喻变成了女主人公矫揉造作的呓语,更严重的是,它直接抛弃了电影叙事的权力:通过影像和声音的配合,达成叙事的最终目的。

回想电影中的这一段叙事,好像,确实只能记起梅晓鸥的旁白内容。

画面在哪里?

不清楚。

当然,电影中的旁白也有加得很成功的例子。

梅晓鸥“焚钱惩戒”一段:穷命,穷疯了,穷得只认识钱,不管什么来路的钱。

结果怎么样?

还是回到穷命。

和史奇澜“分手”一段:史奇澜是我最后一个爱人,我此生的恋爱史结束在这个叫史奇澜的男人怀里。

我都不知道爱他什么。

不知道爱他什么,还当命来爱。

——电影尖刻能缓解她的不舍,她的疼痛。

心里有多不舍,她不会让任何人知道。

老史是她最后一个爱人,此生的恋爱史结束在这个叫史奇澜的男人怀里。

她都不知道爱他什么。

不知道爱他什么还当命来爱,那就是真的爱了。

——小说这种照搬式的改编虽然表现出原著作者严歌苓本人的笔力深厚,但同时也显现出编剧团队对故事本身的掌控不够,以至于对故事话语的创造力不足。

李少红尊重原著无可厚非,但她恰恰只是尊重了原著。

如何尊重的呢:还原原文比喻、还原人物对话、还原场景设置。

而对严歌苓小说中更为深刻的思想挖掘呢?

没有。

再看看被大众所诟病的电影故事结构。

从我的角度看来,整部影片确实太平了。

观众就像坐在皮筏子上的漂流游客一般,在平稳舒适的小溪里往前打桨,大家正都在等着前头有一座大落差瀑布呢,这时候突然一只手把你拉上岸:已经到终点站了。

前半小时的人物背景介绍,可谓一点波澜也不生,而情节的推进,纯粹依靠时间轴的溯进。

全然背离了以人物内心的内动力掘进情节的原则。

影片创新性地选择抛弃使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骨架,别出心裁地想要以女主人公梅晓鸥来以小见大地表现主题,正因如此,电影两小时里随处可见梅晓鸥的特写、段凯文的特写、史奇澜的特写、卢晋桐的特写、梅晓鸥的特写,李少红试图用小人物映射出大时代,可惜,不加节制的特写只是放大了的小。

举个例子:在观众刚从人物背景走出来,不一会就切进梅晓鸥和段凯文的酒桌博弈,加上大特写,对不明就里的观众来说实在是太长了。

但电影中也有用的非常出色的镜头。

其中对镜像的运用不可谓不精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镜像只被李少红用在晓鸥和老史的情节中,用意非常明确:男人赌钱,女人赌爱。

同样优秀的还有旋转镜头:包括老猫和段凯文、梅晓鸥从赌场扭打着出门一段、老史临走进赌场晓鸥接完电话扭头发现老史消失一段。

女导演的作品中能做到力量和细腻的恰当平衡的,实在值得赞美。

李少红的细腻在哪?

在老史晓鸥吵架时背景电视里正在播老尚被的镜头里。

与原著的角力写到这里有点累了。

李少红确实很尊重严歌苓的原著。

但尊重不代表电影和小说间不存在相互的角力。

天浴 (1998)8.41998 / 中国香港 美国 中国台湾 / 剧情 / 陈冲 / 李小璐 洛桑群培以上为例。

陈冲与李少红,同为女性导演,同为与原著角力,但陈冲和严歌苓的对决,明显比李严二人的要精彩得多。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

 3 ) 光这题材值得我给5星

非原著党,冲着片子的反赌题材打5星,作为一名曾经的“赌徒”,我告诉你为什么值得5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社会上一直以来都是打击赌博,告诉你赌博了我就要把你咋滴咋滴,但是从教育意义上的反赌它是空白的,甚至是灰色的,只是换了个名字存在,它不叫赌博了,叫博彩;不叫赌场了,叫股市;不叫叠马仔了,叫理财经理;不叫钱了,叫数字货币。

千万不要以为赌博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当你输了第一次,当你第一次借钱填坑,当你运气好第一次回本,当你第一次洗白的时候,你能想起这部电影,想起我的这段话,你知道不能再继续赌了,能够让你悬崖勒马,那么它就是值得5星的。

说回电影,演员选择上我觉得ok,特别是段总这角色,让人非常深刻,几十年的积累让他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机会,普通人输了一次,可以找朋友借,第二次可以抵押贷款,第三次可以坑家里人,然后你再也没有第四次了,段总这层次就不一样了,直到最后还有1:20的杠杆可以最后一搏,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把开的的是庄,他收手了,他还是他的段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哈,不详细说了,影射的就是我们所在的各个阶层。

然后剧情,故事线是真的不太清晰,毕竟把应该是50集的电视剧容量浓缩成电影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第二次,会清晰很多。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下,别赌博,当然啦,还有别炒股,别炒币,别买p2p,别信理财经理,有钱就买房,南北通的,准没错。

 4 ) 白百合演的好在哪? 想秃了我也想不出来

这种女性叠码仔不是应该干练,妩媚吗?

说起台词来,还奶声奶气?

白百合演技上来说绝对不算差的,或者是在她擅长领域里算好的,但是在这个角色里只能说不合适,或者说没有突破。

毫无诚意的表演。

就像靳东不管是演老总还是演律师还是演大夫,都一个样。

这样的演员,距离成为一个好演员,还差十万八千里。

对比一下吴刚。

在各类作品中表达的形象都有不同,不同的人物性格在他的表演下都趋于合理。

 5 ) 恶心!恶心!恶心!晚饭都给我吐出来了~

导演!

人家白百合好容易被封杀完放出来,你给别人整个这个角色?

今年难得一见的大烂片!

快把我恶心到生活不能自理。

导演本来想用”人家堵钱,晓鸥堵感情“的明暗双线剧情发展来展现一个性情女人在缺少爱,缺少支撑依靠自己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故事。

但是,导演尼玛你好像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你忘关作弊器了。

主角出来就是满级,还自带各种不差钱buff,对各种追债免疫?

就这种角色你安排别人去洗码?

人家是差那点洗码钱么?

人家是去场子里物色情人的好么?

周总、刘总、兰姐、段总、史沙雕、晓鸥老公,哪一个不是围绕和钱相关的际遇才和主角有了交集?

又有哪一个不是为了钱字在转?

只有主角,似乎洗码只是一种娱乐。

来,我们来剖析下各位赌鬼。

刘总,这是本片唯一没赌的男人之一。

势利小人一个,别说为二斗米了折腰了,这货能为蹭一早餐挨晓鸥一洗码仔数落半天,还可不劲的点头哈腰陪笑。

说明生活不易!

很真实!

过兰姐,赌场被人欠个小2亿就生怕破坏了和晓鸥的关系又怕被人欠钱,二话不说立马就把赌场3亿卖了,不得罪晓鸥不被人欠钱,让晓鸥自个撑着,她可不淌这趟浑水;说明朋友归朋友,工作归工作!

很真实!

过段总,好歹一个国内地产商人。

啥级别啊,这那的到处拿地,这是一般人么?

明显不是。

国内能拿地的不光有钱吧?

特别是08年之前那会儿。

特么1-2个亿段总就吃不消了,就准备想好了要来赖晓鸥的了。

至于么?

那前期装什么高大上给晓鸥看呢?

脑子抽风?

而且1-2个亿堂堂段总就吃不消了?

行吧,甭管段总这身子段是真富贵还是假穷酸,但地产商资金链少了1-2亿不留神破产的也还真有,为2亿面子都不要了这做法也很真实!

这也是说明越有钱看钱越重,也勉强算真实!

算过周总,前面随便一个房子就送出去给情人的人,这里看得出来确实有点实力。

后面帮娃还钱2亿没了,变成了穷老头一个,跟晓鸥说了句:我o了,你继续。

2亿周总也倒了,也很真实,说明周总也就是个几亿的老板而已。

过史沙雕,哦,是木雕。

反正管他什么雕吧。

看得出来,每次演他的时候手上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筹码而已,说明没啥实力,就是一个混的还不错的艺术家。

我虽然不懂为啥艺术家本来那么爱艺术的人,就看了晓鸥一眼就屁颠屁颠跑去赌场堵钱,还赌瘾儿贼鸡儿大!

这个设定非常反人类!

但我也能理解导演,你想啊,整那么多贪官,地产商人跑赌场和晓鸥演感情洗,这片子确实很难演,会显得low。

好吧,4000万把艺术家给放倒了,这也挺真实的,毕竟艺术家不是戏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逃税上亿的。

这个也很真实!

点赞!

算过,但是我还是觉得这剧负能量太多。

所有家庭都靠不住,全都是押宝在外人身上,还特么都是那种押的很大的那种。

觉得能对一个人敢随便就免单4000万的,感情不说比海深金坚,那也绝对是杰克与Rose级的一定是那种you jump I jump的。

相比之下剧中所有人物的家庭里的另一半都显得是那么渺小和不堪一击。

虽然没看出剧本在感情上的勾勒,但是我相信这世界上是有这样的感情的,所以我们暂且过最后说说晓鸥老公。

从最后一次晓鸥老公在赌场的镜头我们得知,桌面的筹码并不是很大,就算放普通人来看这也不会是不能承受的赌局,他俩也远没到山穷水尽或者说吃饭都成问题的那一步。

可晓鸥这货确实是狠角色,直接狭天子以令诸侯,弄到老公输钱,实在气不过揍了一顿晓鸥。

从一点上讲老公确实使一个烂赌鬼,没责任感且易怒,所以晓鸥要离开他倒也符合现实!

过但仔细想想老公角色的存在完全就是为了给晓鸥单身做过渡吧。

所有人晓鸥都敢赌,唯独就是老公马上止损,如果我是晓鸥老公,我肯定觉得不公平。

家庭本该是相互支持和信任,不到山穷水尽,不到生死关头,怎样也该竭尽所能拉上自己的另外一半渡过难关。

世界之大,生活之久,谁还不会有点高峰低谷啥的。

如果晓鸥能拿出押宝史大雕和段公子的魄力,我想老公也不至如此。

毕竟能走在一起的必然曾经有爱的一对,何况还有孩子。

从这点说,剧情把老公过渡的有点牵强,有点负能量爆棚。

还不如上来就是一个单身妹子会显得剧情更成熟,更好玩,更使观众对接下来的剧情感到好奇。

题外说一句,我个人最讨厌剧情喜欢留一大堆烂摊子而收不了口的剧,或等到收口又让你觉得虎头蛇尾或者不合常理,这个就非常致命。

本剧就有这么一个问题,太多的人物线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联系,爱情、家庭情、友情、母子情、朋友情,却没有任何刻画,对好的人好的太疯狂,对不好的人又差到莫名其妙,观众完全无法融入到主角的感情中去,反而主角的一切做法都让观众莫名和恶心。

好了。

老板们我们都介绍完了,我们现在来说说晓鸥。

如果说带有偏见的刻画人物是为了体现晓鸥对感情的赌性深和眼光准,那么我不懂,周总和晓鸥的儿子存在是为了什么呢?

难不成是加大晓鸥的台面还是纯粹因为有感情戏要把孩子塞进本片?

总之这戏主题不明,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

尼玛做了那么多铺垫,你们知道本片中最有钱的是谁么?

最能赌的又是谁么?

堵起来最面不改色的又是谁么?

Yes,导演你成功的让我在本剧里看到了反转剧的效果。

我们全篇里最牛逼的就是晓鸥姐了。

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有钱女人,还是那种你绝对不知道深浅的有钱,更是那种已经到了视金钱如粪土的地步。

除了晓鸥电影里的所有人都是在为钱和赌在忙活,除了晓鸥。

咱们继续来看。

晓鸥女士表既当导游又当叠码仔,是为了多赚点外快和块钱,好让一个女人独立抚养孩子不至于因为打工的那点杯水车薪在澳门供车养房显得太苦太难。

这个设定也没错,华仔说了,码仔自己不赌都会很有钱。

所以我们晓鸥开着豪车养着独子住着别墅,这个毛病不大,说明晓鸥勤奋,能吸引客户,也能找到从客户这里抽成的办法。

从这个角度上讲,赌客是衣食父母,抽头也是命根子。

一个被好赌成性的男人害了的女人本应该很狠赌,更应该从那些男人身上抽取更多,而且到了今天这种能住别墅的角色。

我想,不是小老板也是老板身边的人,大风大浪的应该早就不为所动了。

但是剧情偏偏架空你的认知。

我们的晓鸥就像初出社会的小羊羔,不仅善解人意,柔情似水、情感娟娟,还特豪爽。

对待赌客犹如兄弟姐妹,人家有点啥事,人家大了肚子啥的不仅嘘寒问暖,还主动的让他们远离赌博,禁止他们到赌场来玩。

如果说史沙雕你晓鸥是看重了别人的年轻别人的帅还有艺术家的气质,我能理解。

你往他身上押宝押感情我还是能理解,毕竟女人嘛。

但是你都输了4000万了,大老板过个亿就撑不住,你4000万赌那么大连眼睛都不眨下。

(段总人家那么大一个老板,眼跟前窜都是几十亿的人,托底个20倍那也是汗流浃背)我没当过码仔我不清楚赚钱是不是太容易?

但我很难想象一个靠打工发家,又是因赌受过伤害的女人会轻易拿4000万跟别人赌。

特别是这个行业她应该看过赌鬼的各种下场,她还敢这样用4000万豪赌感情,而且没有丝毫止损的动作,不仅如此还跟别人说,回去好好过日子,4000万我就不要了!

尼玛,比尔盖茨都不敢这么说。

这是在赌感情么?

这是把辛苦赚来的钱送给别人,这是对儿子的残忍,对原来老公的侮辱。

你凭什么随意拿家庭未来,拿孩子的更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去送给一个几年相识的艺术家?

而且还不是一笔小钱。

难道以前你老公拿去赌的钱都是你晓鸥的么?

既然大家都是凭自己的性情来做判断,凭什么你老公就要被你用儿子威胁?

好,我告诉自己,女人可能是疯狂起来比男人要性情多了。

我说服自己接下去看。

段总,一个老男人。

我想我是晓鸥,要与他保持多年的”友情“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从他身上拿到更多的利益。

当然,我也不会去故意害客户,毕竟来的都是客,每个人都坑我也不可能有什么大客户。

但这人被兰姐信任的女人,这么精干的晓鸥,这么多年的从业经验会这么容易被个老男人下套?

这绝对不可能。

唯一的可能只有是也想对这个老男人下感情注?

但你一边损失了4000万,一边又敢于对个老男人下注几亿?

确定你的钱不是扎克伯格或者比尔盖茨给的?

这还不是最让我大跌眼镜的地方。

最让我不可失意的是,电影里所有的人都紧张钱,有人紧张10万,有人紧张几百万,而有人只有上亿才会流汗。

可晓鸥!

绝对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女人。

别墅押出去就跟押个鸡腿似的,免几千万就像请客吃饭给别人免单,1亿多宽限期原本10天,动动嘴就可以给别人6个月。

我想问问导演,知道1亿多六个月赌场利息是多少么?

别说赌场,就银行利息是多少导演你知道么?

我们的晓鸥呢,淡定的像个超市收银员。

既没有发飙砍人,也没有痛苦流涕下跪求饶,总之不紧不慢,不骄不躁,你还说你家没矿?

你跑这里当什么洗码仔。

更神奇的是晓鸥喃喃自语的说别人段总:背负了上亿的债还能睡得着。

但是呢?

自己背的债远远高于段总,不仅吃嘛嘛香,生活质量丝毫没降,一样高雅的来风骚的走。

我注意了一下,即便是最困难的时期,晓鸥他们家都是住的复式洋房。

我想问问导演,就晓鸥这种人设,这种用修改器修改了无限金钱的主角,演绎起来让观众有半点代入感么?

就像玩游戏直接改成无敌,金钱999,一秒通关,这种游戏会有一毛钱意思?

我即没体会到晓鸥的苦,晓鸥的难,更没有觉得晓鸥眼光奇准头脑精明感情丰富。

你给我无限金钱,我能赢下整个澳门你信不?

我输1押2,输2押4,赢一次谁家都得关门。

照你这个无限金钱套路,你别把感情押艺术家身上,押你老公身上,你老公也能成艺术家你信不?

可怜的老公,早知道这样你赌个毛线,堵钱赢一辈子得那点钱还不如别人晓鸥吃顿饭免个单来的容易和痛苦。

老公这个角色被压制的一坨屎一般,幸好亲生儿子还符合点常理,否则这部电影简直是完全崩坏的存在。

白百合同学,你不仅出轨恶心到我了,这部戏同样如此。

虽然是导演的锅,但我就像让你来背。

 6 ) 赌徒

什么是赌徒?

或许我们都是,我们不一定是史奇澜、段凯文们,但我们可能多少都有点梅晓鸥的影子,赌过那么一点真心跟真情,亲人的、爱人的、或者就是就是陌生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真实和讽刺之余,我总觉得有种叛逆的感觉,有种对人生和生活本身的嘲笑和叛逆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比之陀氏,少了份讽刺,多了份悲悯。

严歌苓小说里的女性好像都有一种韧性和悲悯,连我最不忍读下去的《扶桑》也是如此严歌苓的小说拍成影视剧好像都还拍得都蛮成功的,《妈阁是座城》也不例外,李少红真的很会选角儿,梅晓鸥才是最大的赌徒,白百何把她身上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人心难测而信之的孤勇诠释得细腻、自然而有张力

 7 ) 感性的女性化形象的非女权电影(19年8月14)

看妈阁是座城,点了一个三星和四星排在前面的影评看,看到一半觉得作者应该是个男的,有部分观点不认同但是还是看完了,之后拉到名字头像位置一看果然是个男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们都有个共同观点,认为对于还未能看见结果的感情做出如此大的付出,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们常说的男性对于感情的付出(无论金钱还是其他方面)是会计算成本的。

这两位男性认为电影里这一部分脱离现实正好印证了这句话,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在男性的感情世界里这也许几乎不可能发生。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部分女性在感情上是个感性动物吧。

虽然电影里对感情的内心戏或者明戏都没有太多的描写,但是也不能忽略电影刚开始就交代了白百何对吴刚有和对别人不一样的印象以及他们总是在河边散步的场景。

而图二图三的影评人除了与图一一样有着从男性角度出发的局限外(他居然还说从作者,主演到导演都是女的所以电影拍的很狭隘)他甚至没有看懂赌场内那些男人们是赌钱的赌徒赌场外白百何是情感的赌徒。

仅仅因为给女主角选的职业通常是男人才做的职业就把它定义为女权类型的电影,我觉得也太肤浅了。

相反,正是因为他们没看明白的白百何内心的波动的情感,感性的情绪化(并不是那位说的“和稀泥”)导致了她一会坐看对方输的倾家荡产一会又要帮他还债,说明了这是一部在情感上一赌再赌且典型的感性化女性形象的非女权电影。

白百何对黄觉吴刚的感情不是“赌徒的爱情”,反而感情是她的赌场。

我相信电影塑造的是一个女性想在赌场上拉回/帮助她想珍惜的人,却在情场上和他们一样失去理智地一赌再赌,但在男性眼中只是简单的女性拯救男性,从而有了“不现实”“圣母”论。

写到这里,我忽然发现,无论男性女性没有谁是全然理智的。

能从中抽身的,都是心狠的或者看淡的。

 8 ) 滚滚红尘翻两番:又是一部特别严歌苓的女性成长故事

前几天看了《妈阁是座城》的点映,真的是一部从故事到人物都特别“严歌苓”的电影。

说来也非常有意思,严歌苓有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可无论导演是张艾嘉、张艺谋、冯小刚,还是李少红,呈现出来的结果,都依然有非常鲜明的严歌苓的风格,这部片子也是。

如果稍微荡开来说一下,其实文学改编成影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里面有导演和原著作者之间非常微妙的角力。

有些作品最后呈现出来的成果几乎和原著无关,完全是导演借作品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像徐克的《东方不败》,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都只是借了小说中的一些意象和人物关系,全然讲的是自己的东西。

有的作品的导演则像个翻译,亦步亦趋地把书里的文字影像化出来,比如老马丁拍《纯真年代》,以视觉的方式复刻了原著的魅力,却没有太多导演个人的发挥。

这种都算是好的,有时候发挥失常,比如许鞍华翻拍《半生缘》(以及即将到来的《第一炉香》),就简直让人不忍直视。

当然最好的情况就是互相成就,导演的声道与原著的声道相互交织成复调,发出动人的共振,如侯孝贤翻拍《海上花》,又如李安改张爱玲的《色戒》,于细节处力求分毫毕现,在大主题上却微妙地与张爱玲错身擦肩。

张爱玲讲的是男性极致的自私、自恋与冷血,还有女性的清醒的折堕(这个真的是张爱玲反复书写的主题,从《第一炉香》、《殷宝滟送花楼会》一直到《色戒》,直到《小团圆》,才算是既有入梦,又有惊梦)。

李安讲的却是家山北望泪沾襟,从个人信仰到家国概念,都是坍塌的幻觉。

说回到《妈阁是座城》。

李少红按说也是一个在视觉呈现和台词改编上很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但这次的电影非常“收”,只在细节上能看出来女导演的细腻,尤其让我惊讶的是,李少红把白百何拍的很好看。

严歌苓本人其实一直是游走在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之间的作家,非常高产,喜欢尝试不同的风格与题材,结果就是作品当然会有良莠不齐。

但整体来说,严歌苓的作品可读性都是比较高的,相比较“常情”,她也更钟爱“奇情”,她喜欢写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环境里,一个看似的普通的女性是如何在际遇和感情中完成自己的成长。

《妈阁》的故事也是这样。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回归前的澳门赌场(澳门的英文是Macau,所以妈阁是澳门的别称),白百何饰演的梅晓鸥是一名赌场的叠码仔,被生活推着周旋在三个男人之间,这三个男人分别是她的前夫耿乐,她的客户吴刚,和她的爱人黄觉,梅晓鸥就这样胼手胝足地在妈阁这座城里谋生亦谋爱。

严歌苓笔下的女主角,无论什么个性、什么背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藏不住的女性的风情。

而白百何以前演的那些电影,无论是成名作《失恋33天》,还是后来的《滚蛋吧!

肿瘤君》、《捉妖记》,她的形象都是大大咧咧,有时候还有点毒舌,长相也不是妩媚风情挂,在美人如织的娱乐圈甚至算得上相貌平平,所以最开始我对她能否胜任女主角是有点存疑的。

但片子里有一场戏非常惊艳我,白百何与吴刚烛光晚餐,彼时吴刚已经欠了她一大笔钱,正打算赖账,白百何看的很明白,却并未完全戳破,俩人还没有撕破脸。

那一场戏,白百何把女主角软中带硬的个性展现的恰到好处,一边要做出楚楚之姿与男性社交周旋,按捺住心中的焦躁和愤怒,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让别人以为自己是一介好欺负的弱质女流,这种微妙的分寸,她呈现的相当准确。

而且在烛光摇曳里,白百何平凡的五官竟然生动妩媚起来,非常禁得住特写,有一种别样的蛊惑力,也看得我暗暗称奇。

严歌苓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女性无论外表多妩媚,内核总归是有地母的属性,是柔软的、宽容的、充满了母性的,她们承担生活的风云变幻,也承担男人的软弱、自私、孩子气,哪怕外表泼辣(比如小姨多鹤里的朱小环),内心深处其实是无怨无悔,坦然接受这样“女性的命运”,也体现了严歌苓本人的感情观和女性观。

《妈阁》里的女主角也是这样,非常心软,也非常隐忍。

一次又一次被客户、爱人、前夫辜负,却依然替他们善后,给他们补窟窿,帮他们重建生活的秩序,给他们温柔与爱意。

——但是,女性的心软、同情、与付出,真的能带来现实层面的回报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无论这个回报是指感情还是金钱。

严歌苓对这一点其实看的非常清楚,很有可能一个女性付出了她全部的温柔与善意,到头来依然会是两手空空,但她们还是选择去爱,去保持柔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心。

我曾经对严歌苓这种女性观非常质疑。

记得她曾经在一些访谈里表达过她的性别观,说她认为女性其实是比男性更坚韧、更神性的,所以女性是在包容、怜惜男性。

当时我觉得这简直是在自欺欺人,是忽视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处境,将没有选择的无奈、没有出路的隐忍美化成一种更为崇高的包容。

但我后来的想法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每个人都有解释自己、为自己选择一种叙事的权利,而且站在外人的视角,确实也难以窥视他人内心的真实世界。

我现在尽量避免去judge别人的观点是不是够“现代”、够“进步”,只要她对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圆其说,我都尊重,虽然不见得认同。

最后,这个片子最大的看点当然还是吴刚的表演。

他真是一个好演员,不愧是舞台上几十年磨出来的演技,把一个贫寒出身的地产大鳄演的活灵活现,无论是春风得意时的装模作样,欠人钱赖账时的打肿脸充胖子,在赌桌上杀红了眼的失态,还是最终满盘皆输时候的狼狈沉默,真的在个体身上呈现了时代。

当年那些捞偏门的大老板们,也曾经是顺风顺水的时代弄潮儿,有过他们的好时候,但老话说的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终于山穷水尽覆水难收。

放在澳门回归二十年的大背景里看,颇为意味深长。

梅晓鸥饰演的女性叠码仔,无论在职业上还是性别上,都似一个旁观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而她自己,赚过钱也亏过钱,得到了一个爱人又失去了他,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与最初的一无所有相比,岁月究竟荡涤了什么、馈赠了什么、又夺走了什么。

滚滚红尘翻两番。

 9 ) 李少红,在大荧幕上放有声小说的奇人

李少红到底有多痴迷旁白,又到底有多不会拍片子。

尤记得当年看红楼梦时,震惊于剧情还原程度的我。

可不吗,旁白把整本红楼梦都念完了。

现在看妈阁,电影质感不差,演员演技出色。

但是你完全可以闭上眼睛,直接听声音,这就是一本有声小说。

一个导演不专注于怎么把信息拍出来,而是专注于怎么把信息说出来,实在是让人费解。

大量的旁白毁掉了观众对光影的欣赏,对情节的联想,对内容的思考,只要听着导演给我准备的重点句就行了。

何其可悲。

 10 ) 看似讲了叠码仔,实际什么都没讲

因为最近偶然看到了几条澳门相关的新闻,发现自己对于叠码仔这个行当还是挺感兴趣的。

在遍寻相关资料无果之后,我还是决定回到这部电影中,透过作者和导演的视角,再来窥探一下赌徒和相关行业从业者的心理。

初看这部电影是当时看完小说后恰逢电影上映,和家人一起前往影院观看的。

当时的我比现在更缺乏艺术品鉴能力,看完只觉得电影把小说具象化了,关于情节、拍摄手法等基本上是说不上好也谈不上坏。

最近由于看电影时带了更多的目的性,有了期望失望就多了许多。

赌徒的人性这些写在电影脑门上的东西,我都已经熟知;情情爱爱我也不大想再深入探讨;除此之外,我好像就一无所获了。

《妈阁是座城》短评

建议改名妈的真难看

9分钟前
  • 才不是修勾
  • 较差

虽然顶着严歌苓老师的同名小说和芦苇老师的改编剧本的名头,可是电影的故事还是没讲好,原因在于导演并没很好地表现白百何角色的情感纠葛和矛盾,看上去缺乏合理逻辑,我看不明白角色活着的理由。白百何演的比较好了,只是某些地方还是让我想起黄小仙。吴刚老师演的真好,是用眼神来演戏,那种眼神中的奸邪让我觉得可怕又着迷。

11分钟前
  • 行者
  • 还行

李少红导演近几年来没有拿出过什么好的作品。

15分钟前
  • 对你爱不完
  • 较差

电视剧一般拍摄,冗长琐碎的对话,沉醉于类似“赌我戒了,戒不了你”的爱情箴言。真没必要拍出来。

16分钟前
  • 小有
  • 较差

看过原著,段凯文那种假儒雅真猥琐跟想象中一模一样,意外的是黄觉居然是史奇澜,因为是艺术家?白百何演梅晓鸥显得书卷气了点,年轻的刘嘉玲更符合我的想象。故事逻辑什么的就不要求了,原著本身也乱七八糟。澳门这个城市对我来说很特别,除了一直住旁边可以经常去,还记得我成年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赌场打老虎机,当时觉得自己硬核极了。如果不是赌徒,其实娱乐场总会有最新的时尚,艺术和表演可以学习,还可以看尽人生百态,我是很喜欢的。

1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感受有四。澳门回归宣传片。白百何时装秀每套都好好看。吴刚才是男一号。胡先煦演技不错。没了

22分钟前
  • fanny715
  • 还行

李少红是导演,严歌苓是编剧,刘嘉玲客串了一把赌场的女老板。这部电影要是放在十年前 澳门回归十周年的时候,一定是部不错的电影。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澳门已经走下神坛 变得不再是港剧里神秘的城市,而是更多人 iMessage 垃圾信息里的性感荷官在线发牌的南境赌城。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李少红和严歌苓发生化学反应之后创造的戏剧感。比如,故事的最后,梅晓鸥开车载史奇澜去机场,这一次 她要送他回大陆。红绿灯让他们停在了赌场门口的斑马线上。她说:「戒赌就像戒酒一样 不是不沾就戒了,是沾了不醉才叫戒。戒赌呢 就是你赢了、可以起身走,那就是戒了。」他沉默了一会下车径直走进了赌场。他的手气很好 连赢了好几把,赌场上把这个叫做过三关。他赢了钱 毫不犹豫的站起身就走了。他拿着筹码兑换好的现金走到她面前说,我做到了。

24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十赌九输,人生如赌桌

29分钟前
  • 梁威是条狗
  • 推荐

故事本身还行,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但是剧情展开的方式尤其是导演对全片的把握就真的不敢恭维了,差强人意…一堆好食材,变成了大乱炖…

31分钟前
  • 洋洋大观
  • 还行

感觉整个电影里面梅小欧最有钱 一大堆人欠她钱 还有能力住别墅 梅小欧的💰是怎么来的

32分钟前
  • 维以不怀伤
  • 推荐

看完吐槽了半个小时……圣母婊拯救沉迷赌海的男人故事,醒醒吧编剧…欠了几千万还能活那么久我觉得你们公司是开善堂的,唯一一分给吴刚老师,完美诠释什么叫做真正的斯文败类。所谓的年代背景也就从旧葡京到新葡京再到巴黎人excuse me?支离破碎的剪辑和令人全程翻白眼的剧情,今年看过的院线片最讨厌的一部。

36分钟前
  • Xaviera
  • 很差

两星半。凯文段要是最后翻盘了那还怪好玩儿的、然而并不能。白百合的长相我真的是很喜欢啊。

40分钟前
  • 水皮牛寺
  • 还行

谁能想到我觉得演技最好的是出场不多的梁天老师和胡先煦。吴刚老师演技稳的,白百合演技整体上不错,最佳是和吴刚老师吃饭那场戏,和黄觉吵架收拾东西那场有点做作。还有看到钱小豪演戏好开心。另外实在忍不说一句这叙事能力真是差,故事性一点也不强,男女主莫名其妙就爱得死去活来了,最起码爱的时候你给个心动的眼神啊,哪怕0.1秒也成啊。黄觉不知道为啥是男主,戏份没吴刚重,台词又差让人不入戏。最不能忍的是儿子从小到大都换了几个演员了妈还是二十几的模样,不出戏吗我就问问?

43分钟前
  • 周问渔
  • 还行

比较难评,半个赌博宣传片,一张澳门的城市名片。比较浮夸的是恋爱脑女主,总有一些为了戏剧效果而反逻辑的桥段,段总演的确实不错,不愧我为了他的切片追过来。

46分钟前
  • 瞳·莲
  • 还行

一部又臭又长的流水账,人物拧巴没灵魂,一边是追债追到怀疑人生,一边是烧钱撒币两不误。文艺腔台词配上从头说到尾的白百合原声,告诉你啥叫尴尬味的盲人特供版电影。作为电影,它拍得太像电影剧了。

47分钟前
  • 尘飞扬
  • 较差

后半程只是一次次“接电话—救场—输光”的事件重复,白通过反复布施血肉终于成了金身不朽不会衰老的女菩萨,片中也的确塑了一座哺乳神态的雕像给她,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毕志飞并称双璧了

52分钟前
  • 胡说树
  • 很差

谁又不是一只小小鸟,愿赌就得服输。白百合吧,有些细节还是欠妥欠到位。

53分钟前
  • 永远热泪盈眶
  • 推荐

卡司真的都很喜欢,但剧情是硬伤。赌场里的女人都得是卑微的花瓶嘛??ヽ(#`Д´)ノ

56分钟前
  • 啊么吸溜
  • 还行

吴刚老师真是风度翩翩。

59分钟前
  • Anti-Hero
  • 还行

赌场里守得住做有情人,所以称得上奇女子。赌场内外,群像刻画成功,大小角色各有生命力。段凯文的赌徒形象入木三分,可以影史留名。电影硬件也是豪华制作,被湮没的上乘佳作

1小时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