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导演:皮埃尔.莫瑞尔薄荷,本是一片清凉的翠绿,它只是墙角坛边的一串嫩色,只是餐盘色彩和滋味的一点附加。
她,就是那一片薄荷,单薄清淡而美好,直到一天,仅这一点点的美好,也被抢夺殆尽,一位母亲和妻子的痛啊,一次能量的完全爆发,一片小小的薄荷,支撑起了一次强劲的复仇。。。
主演詹妮弗.加纳,看上去老了不少,越来越硬派了,演得不错。
影片中有许多动作快速移动后闪撞的场景,加速着事件进程交代,更能提抓人心。
这让我想起张曼玉前夫那位法国导演一部影片中应用的镜感,一种快速然后回扣又快速的叠加运用方式,这部影片的导演是皮埃尔.莫瑞尔,可能,法国人喜欢在影片中运用一些灵巧的概念,喜欢在作品中留一些小小的细巧心思,就和法国的音乐一样,要有一些发散的个性,在异与同之间,要有自我的一种存在感。
这部影片,导演的注意力完全在詹妮弗.加纳身上,所以,过于的偏重,让薄荷周边的花草失了色,那一株薄荷,还是过于单薄了啊。
导演已经在放慢影片切割的速度了,本来这部片子可以做得更快速、节奏的,但是,没有完全达到他要表述的目的,人性的恶与善在影片中间没有被一次又一次地交织绽放,导演应该在竭力放弃好莱坞当下的叙述方式,只是没有做得很好。
影片的配乐,不值一提。
个人比较喜欢看复仇类的作品,既有金庸武侠的快意恩仇,也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同时伴随着对人性的审判和评价。
对于“薄荷”这部电影看过预告片之后,虽然对整体剧情有所了解,但还是包含一些期待,看过之后主观上感觉比较平淡,整体偏暗调,结尾处一个手铐做交代。
剧情也是老套的美式电影风格:不经意的卷入争斗,亲人离世,律法不公,最后卧薪尝胆,大仇得报,主人公不是被同情的人放跑就是加入FBI惩奸除恶。
只能说是闲时的消遣吧。
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宣传海报和预告片。
女主角原本是一位守法公民。
她的生活并不富裕。
因为经济原因,她和女儿被有钱的主妇羞辱,女儿的生日宴也没人参加。
但当女儿说,要妈妈打得对方满地找牙的时候,女主角却教育女儿,不可以因为别人不好,就随便打人。
此时,女主的丈夫收到了来自朋友的邀请,说是可以10分钟赚到一笔钱(当然,那是违法的)。
他不是没心动过,但想了想家人,还是拒绝了。
然而,安分守己却没能换来平安。
女主的丈夫和女儿因为这件事,被黑帮灭口。
幸存的女主,用法律维权无效,却因情绪激动,差点被送进精神病院。
这与《一个母亲的复仇》中情节类似,当看到四个嫌犯被无罪释放,女孩的父亲因冲动打了人,被拘留。
坏人可以大行其道,受害者却要因为受到不公待遇带来的冲动而受到惩罚。
终于,像所有爽片主角一样,女主踏上了复仇之路。
打斗、激战的镜头和一般爽片类似,十分适合爱好看女性打斗的朋友。
中间穿插了一些有意思的支线,女主角教训虐待女儿的酗酒爸爸,保护贫民区的孩子,教训曾经羞辱她的贵妇。
这让女主的复仇者身份,多了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
结局中,女主获得民众支持,也使影片达到讽刺和揭露社会问题的目的,同时也加大了“爽”的程度。
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交代清楚,女主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特工级别的打斗女神。
这给人瞬间“开挂”的感觉,因而损失了一部分对女主的代入感。
女性、经济贫苦家庭,这又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设定。
观看评论,不乏因为厌倦“政治正确”而打低分的网友。
很多时候,“政治正确”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剂。
它让我们学会求同存异,学会体面,对待不同的人,不触怒对方。
但它解决不了深层次的资源分配不公问题,甚至弱化了原本尖锐的矛盾,也弱化了改变现状的动力。
但“政治正确”解决不了的问题,“政治不正确”更加解决不了,反而让问题更严重。
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在“政治正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
我想说,如果只把“政治正确”当作一个凭空出现的主题,没有看到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贫富、资源分配不公,以及普通民众对黑帮的恐惧和对社会不公的担忧,自然无法理解这个片子的爽。
因为它戳中了大家内心的欲望缺失点。
当我们对现实不满意又无力彻底改变,那么电影中的英雄就代表我们内心的希望。
电影本身不足以改变社会,但能增加我们内心的动力。
起码可以消解一部分现实带来的压抑。
你当然可以觉得不好,但我觉得好。
看着影片开头,拍摄手法不舒服,赶紧上豆瓣去看,我靠,是导演飓风营救的导演。
怎么像三流导演导的,但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大快人心,就不考虑那些漏洞了,看电影为了啥?
就是一个字“爽”。
杀人,干净利落,不墨迹,写个导演的特点,比如飓风营救,观众看的痛快。
杀人杀得彻底,不像有的导演拍的太假。
不管怎么样,我给满分!
虽然比不上飓风营救。
薄荷 (2018)6.72018 / 美国 / 剧情 动作 惊悚 / 皮埃尔·莫瑞尔 / 詹妮弗·加纳 小约翰·加拉赫
复仇电影真的是特别好看,再通过法律的不公正判决后,这个女生她其实本来遭遇了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家庭灭顶之灾,可以这么说,基本上把他的人生摧毁了,不管怎么样,可是司法没有给她一个公正,他最后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杀掉这些坏人,其实这种比较具有争议,性行为的话很难说,不过题材特别好看。
1.抢劫计划。
一开始同伴的计划就毫无道理可言,自己是拖家带口的普通人,找同伙找的也是有老婆孩子的老实人,可居然想抢连警察都不敢深入调查的大毒枭。
还言之凿凿的说干完这一票就能过上好生活?
即便抢劫成功了,你不把黑帮团灭,下半辈子能过上安稳日子?
果然,别说动手,动动心眼就能让人发现。
因此唯一的目的是让你摊上事。
2.黑帮杀人不下车。
老板都说动静弄大点了(虽然不知道为啥要弄大点),你怎么也要下车,让一家三口跪在地上,一个个爆头,然后看着尸体点根烟,吸一口,吐个圈,再随手一弹,扭身上车,扬长而去,更拉风吧。
因此唯一的目的是让你留活口。
3.律师送钱。
检方、法官、警察都已经贿赂完了,有啥必要还要去贿赂受害人。
人家是灭门,还要钱干啥,当然心里想的就是干你丫挺。
因此,这种事情直接法庭上众人合力,让她有冤不能说,想说就是咆哮法庭,再闹就是精神障碍,直接精神病院。
皆大欢喜就可以了。
因此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自己干。
4.主角光环。
Riley五年如何成长成一个特工级杀手的没说,当成电影设定,不讨论合理性。
出入各大黑帮根据地,她先看见的黑帮分子都被她击毙,一块看见彼此的都没她开枪快,先看见她的都决定不开枪而是过来和她肉搏。
尤其是潜入到Garcia家里,被他女儿分神后,Garcia的选择是拿起冰锥,扎了她腹部两下,再Riley倒地不起之后,抱起女儿走了。
试问你可不可以分一两下给脖子或者脑袋呢。
你为了杀她把工厂都炸了,而当人就倒在你面前的时候,你的选择是抱起女儿跑了。
5.草菅人命。
我这里说的不是Riley,而是编剧。
FBI女警死的挺可惜。
但看完之后,你发现她的死在剧中的作用就是给之后回到贫民窟的Riley掉装备的。
手机为Riley进行直播,叫来警方支援。
手枪为弃械后的Riley在警方到来的混乱后,迅速追上Garcia,并将其击毙提供了武器。
而后就没再提过她被扔进垃圾箱的尸体了。
总体来说,影片作为中规中矩的动作片,还算合格。
一个个人英雄的独角戏。
之前一个评论说这是一部女性复仇动作片。
一开始我也这么想,索性以这篇文向这位趟雷先驱致敬。
首先要声明的是:在这篇影评中没有任何侮辱女性同胞的意思。
如果有女权爱好者一不留神看到了我这篇文章。
我希望没有让她/他/它感到冒犯。
如果您真的觉得自己被冒犯,那请让我诚挚地对您说一句:您多虑了。
言归正传,如果评价这部影片的性质。
我会说:首先这是一部女性电影;其次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
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很浓烈的女性特质:关注细节,关注感情,缺乏逻辑。
看片的过程中,我甚至因为这三点恍惚间有了跟老婆吵架的共情体验。
说这是一部糙汉动作片,是因为这部片子从剧本结构,人物设置,甚至逻辑漏洞都展现了极其浓烈的糙汉动作片特质。
那就是只关注啪啪啪,不关注为什么啪啪啪和从技术上到底能不能啪啪啪。
如果从女性电影角度看,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足够打四星。
这部片子展现了女性观看动作片的审美角度。
对钻研女性电影的影视从业者是一部非常好的教材。
如果从动作片电影角度,这是一部平淡的近乎乏味的电影,犯下了几乎所有动作片都能犯的错误,充其量两星。
这部片子对钻研动作电影的影视从业者基本上可有可无。
现在请允许我们进入举证质证环节:1、从人物设置上看:主角很酷且有个帅气的配偶和敏感漂亮的后代,有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尤其是家委会成员)和女儿同学,在动作片中更不可或缺的有个智商时而掉线时而在线且话唠屁事多具备暴力倾向心理扭曲的反派老大,一众一照面就用各式枪械为主角描边然后一啪啪啪就挂掉的小弟,以及无能、腐败、专职洗地和部分因同情而实施包庇行为的司法从业者。
这么说吧,除了那个讨厌的女儿同学家长体现了女性特质之外。
其余的几乎任何一部动作片都有。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有特点的角色呢?
经常管理孩子教育事宜且家委会有个别善于拍马屁的奇葩成员的家长都能体会。
体会不了的同志还需要继续增强一下观察力或者加深一下在家委会行为的自省。
情节到三分之二处,那个讨厌的学生家长终于被女主暴揍一拳然后吓得失禁,一定客观暴露了主创某些经历造成的创伤。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影视从业者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总能通过拍片挣回来。
唉,人生就是这么复杂。
2、从剧本主线上看:无非就是主角被虐,然后虐反派,反派放大招反杀主角,主角受刺激导致小宇宙爆发残血复活啪啪啪,然后被困,反派逼逼,主角因意外事件解困,反反杀。
像所有糙汉动作片一样,主角光环的辐射不仅成为了反派小弟描边的保护层,更是令现代警察系统时而失灵(包含警方人士智商偶尔在线),甚至能突破生理极限化身铁血战士啪啪啪地大杀四方。
作为看过几部动作片且有逻辑强迫症的观众,这真的让我有点蛋疼。
我猜主创一定是一名女性的动作片的爱好者,至于拍这片子能不能自嗨达到高潮。
毕竟女主表现太狠,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索性只好闭门造车胡乱揣摩了。
总的来说,因为女性视角动作片的新颖给四星,因为糙汉动作片的陈腐给两星,平均一下三星。
我去审下一个啪啪啪的片子了,各位再见。
不得不承认预告片很吸引人,痛失丈夫和女儿的弱女子成长为惩恶扬善的杀人机器,想一想都觉得爽,打斗场面的确干净利索,一点不拖泥带水,看起来的确很过瘾。
电影开头女主角受到司法不公平的对待让观众恨的牙痒痒,以至于后面看她复仇就觉得更加过瘾。
美中不足的是情节有很多漏洞,很难说服人,烂番茄网上骂声一片,得分仅仅11%,很多人替詹妮弗·加纳的精彩表演叫屈,认为她值得更好的电影剧本。
然而电影票房还不错,爽爽的复仇电影永远有票房。
詹妮弗·加纳上节目宣传电影的时候说,她拍这部电影之前经过了不少格斗射击训练,拍摄过程亲自上阵,有一次手受伤了,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第二天剧组把X光机搬到了片场,在拍摄间隙让她把手伸进去,看了看说没事,一个月以后手还是肿的,医生看了说:“哦,是的,骨折了。
”所以,詹妮弗·加纳的敬业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剧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举手投足之前、就连每个眼神都是戏。
另外,我发现很多电影的预告片和正片都不太一样,很多预告片中的镜头没出现不说,就连情节也有出入,因为在电影院看了太多遍的预告片,所以很难不注意,比如预告中女主对女儿说:Who's my girl?
My girl has love in her heart,snow in her eyes, and peppermint in her blood。
这句话在正片没有出现,甚至除了开头给女儿买了薄荷味道的冰淇淋之后,影片再也没提peppermint这件事。
很多人吐槽电影名字跟剧情不搭嘎,也许这正是导演的用意:用一个清凉可爱的电影名字,但是剧情却血腥暴力,两相形成鲜明对比。
除此之外,预告片提到当地的犯罪率急剧降低,完全归因于训练归来的女主Riley North。
然而实际上,Riley North只是回来复仇,杀的人都是她的仇人,并不是像漫威超级英雄一样针对所有的暴力犯罪,墙上给她的漫画像也显得恨突兀,到底她的名号是怎么来的?
言归正传,下面开始剧透:电影以一场激情的车震开场,不过镜头拉近,实际上是Riley North在车上跟她的仇人缠斗,最后Riley North大腿中一刀,仇人被她爆头。
她拖着疲惫并受伤的身体回到贫民窟的车里,边给自己包扎,边拿起已故家人的照片泪流满面。
镜头回到5年前女儿生日的那天,Riley带着10岁的女儿Carly去超市购物,恰巧碰见了常常霸凌Carly的女同学和她妈妈,Riley一直隐忍并教育女儿要心存善念。
把女儿留给开修车厂的爸爸Chris之后,Riley回去上班,然而性格温文尔雅的她却被恶老板要求临时加班,即便Riley跟老板表示当天是自己女儿的生日,老板还是丝毫不留情面。
爸爸的朋友试图说服他参与打劫一个很牛逼的毒枭Diego Garcia (到底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又是梁静茹吗?
),然而善良的Chris当然是拒绝了,虽然连参与都没参与,这件事情还是被那个大毒枭发现了,虐杀了那个朋友之后,打算杀了Chris全家以示警戒。
加班到深夜才回家的Riley看见女儿的生日party空无一人,父女俩一脸失望地坐在那里,原来霸凌她的女同学的妈妈故意把女儿班上所有的同学都请去她家参加party,女儿Carly甚至说这是她这辈子最糟糕的生日(后来证明的确如此,而且是她最后一个生日)。
Riley为了让女儿重新振作,提议全家出去吃披萨并去嘉年华过生日,女儿开心地又蹦又跳。
玩了一晚上之后,一家人买完冰淇淋准备回家,Riley折回去拿餐巾纸,就在这时,毒枭的手下开车经过射杀了爸爸和女儿,Riley亲眼目睹这一切也中枪倒地,最后捡回一条命。
尽管受伤,Riley还是准确地辨人出了那三个枪手。
但是警员Beltran犹豫不决要不要把那三个罪犯绳之于法,因为他们背后的毒枭势力太大,Beltran跟他的搭档Carmichael解释说,上一个试图把那个毒枭治罪的警员被谋杀了,现在他的警徽还躺在警局的抽屉里。
预审之前,罪犯的律师突然造访Riley的家,试图用现金收买Riley,Riley拒绝了律师的收买并把他赶走了,而律师发现了Riley放在桌上的抗精神病的药物,在当庭时利用这个证据指责Riley的指证不可靠,同样被贿赂的法官宣判三名罪犯无罪并当庭释放了他们,Riley的辩护律师也保持沉默,貌似都被收买了。
暴怒失控的Riley冲上去打那三个杀人凶手,却被警察电击并被押送到精神病院做检查,途中,Riley逃脱并从此人间蒸发。
5年后,警员Beltran和Carmichael到达嘉年华命案现场,看见摩天轮上吊着三具尸体,仪式感非常强。
这引起了FBI特工Lisa Inman的注意,她约见了那两个警察,告诉他们,Riley在消失之前抢劫了她曾经工作的银行,现在回来了,并且在一家枪店抢劫了大量的来福枪和弹药。
原来消失的这5年,Riley在香港秘密训练自己成为了一个杀人机器。
Riley首先把当年的法官炸死在了家中并且杀了当年的双方辩护律师。
警方得知后,决定把这件事公诸媒体,这引起了大家对Riley是英雄还是罪犯的讨论。
Riley随后来到毒枭的洗钱中心,几乎杀了他全部手下,并把他的钱都烧了。
毒枭知道之后非常生气并决定设陷阱杀掉Riley。
Riley差一点中了毒枭设下的空城计,从爆炸中逃脱,并跟随毒枭的手下来到了毒枭的家。
Riley继续大开杀戒,几乎杀了所有人,正在她要就地正法那个毒枭的时候,毒枭的小女儿突然出现,让她想起了自己已故的女儿,一不留神被毒枭偷袭身受重伤。
她逃到了当年霸凌她女儿的同学家,此时同学的妈妈已经离婚,一脸落魄,Riley把她打个鼻青脸肿,然后在她家包扎了自己的伤口,随后回到了她栖身的贫民窟。
此时FBI特工早就发现了这个贫民窟,并且找到了Riley的车,她打电话给警员Carmichael到现场,没想到Carmichael也被毒枭收买,他趁FBI特工不备杀了她,并把尸体丢到了垃圾桶。
随后,Carmichael给毒枭通风报信,毒枭带着一大帮手下来取Riley的命。
这时,不知情的Riley也回到了贫民窟,在猎杀了几个毒枭的手下之后在垃圾桶发现了FBI特工的尸体,Riley用FBI的iPhone联系了媒体直播了整个现场,揭发了被贿赂的警察Carmichael,并联系了洛杉矶警察局。
Riley在被胁迫之下不得不直面毒枭,拖延了足够的时间让警察赶到。
在警察的包围之下,Riley还是把毒枭爆头了,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神秘地逃脱了。
警员Beltran在Riley家人的墓碑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Riley,尽管Riley求死,警员还是把她送进了医院治疗。
良心发现的警员Beltran告诉Riley很多人认为她是正义的,并且悄悄地给了她手铐的钥匙放走了Riley。
电影的结局留下了拍续集的伏笔,虽然目前的影评都很毒舌,但是我预期这部电影还是会拍续集,因为詹妮弗·加纳利落的身手看着真爽,这个故事到此为止太可惜。
警员Beltran当年怕死对Riley的遭遇坐视不管,本身也算加害者,最后他把Riley放走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电影似乎想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好人没好报!
面对暴力就要以暴制暴。
不知道为什么,整部电影给人很空洞的感觉,就是杀杀杀,突突突,没有预告那样预期的精彩。
专业影评人对电影的评价都不高,但是观众都很买账,北美票房高达1千300多万,仅次于The Nun。
美国黑帮小常识美国黑帮猖獗到连警察都怕这是事实,比如美国最凶残的黑社会组织MS-13,全名Mara Salvatrucha,意思是野蛮的萨尔瓦多人,1980年代由来自萨尔瓦多的美国移民组成以保护同乡,后来在美国洛杉矶发展成为国际性犯罪帮派。
萨尔瓦多是一个中南美洲的小国家,2018年8月20刚刚跟中华民国断交,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MS-13的特点是人数众多并且及其残忍,在美国境内会员人数超过5万。
2003年一名17岁已怀孕4个月的MS-13女线人在接受证人保护期间因为擅自跟4名前帮会朋友接触而被杀害,被砍16刀,喉管被割成3段。
2004年6名持AK-47的MS-13枪手拦截一辆大巴,枪杀了车上全部28名乘客,大部分为妇孺。
迈阿密曾经有几个中学女生在街上被MS-13成员残忍奸杀,因为她们曾经在社交媒体跟他们对骂。
MS-13会员后背往往有特殊的纹身,生活在北美的小伙伴看见了一定要有多远躲多远。
电影中三名罪犯的脸上的纹身跟MS-13非常像,似乎在影射他们。
MS-13纹身
电影中罪犯的纹身
尽管没有介绍主角是怎么训练的。
但有个细节是主角脑部受伤昏迷一个月后,醒来依然能清晰记得每个凶手的面容,一般的创伤后遗症好像不会这样。
所以有可能主角获得了某种记忆增强的能力,另外受伤以后感觉恢复的很快,重伤还不死,应该算是超英的基本操作了。
总之是一部节奏不拖沓,暴力复仇的爽片,唯一扣一星是最后面对警察包围跑的夜太魔幻了😂。
《薄荷杀手》的电影剧情虽然略带夸张,不过仍是相当有娱乐性的暴力动作爽片。
如果把它当作动作爽片来看,还是有不少看点。
《薄荷杀手》故事的设定是原本一个全职的主妇,因丈夫卷入犯罪集团,而遭到杀害,同时间,那天是女儿的生日,一家人原本到游乐场庆祝,结果丈夫及女儿均被犯罪集团的杀手射杀,而她则倒卧地上昏迷,成了一家三口的幸存者。
电影片名即是取自茉莉女儿生前最喜欢吃「薄荷」口味的冰淇淋,代表着母亲难忘的这段灭门伤痛。
她一步步进逼犯罪集团的核心,先除去3个打手,再解决律师、恐龙法官,最后结局更是直球对决犯罪集团的老大,同时揪出坏警察。
她已是不少人民的正义英雄象征。
看多了硬汉奶爸救孩子的故事,好莱坞干脆来了一个失去孩子和家庭的主妇变身复仇天使,一路干掉受贿的法官、律师,以及腐败的警察,几乎清除掉了一个贩毒黑帮的故事。为母则刚的女主在故事里硬核用五年时间从能动口就不动手的弱女子变成了熟练使用各种杀伤级武器的肌肉woman,保护弱小、贫民,用5年实现自己的“梦想”也算是一种励志吧,看片尾似乎还有第二集,警长好像塞给了莱利打开手铐的钥匙,嗯,需要正义的人们,和需要爆米花电影的观众不妨期待一下下一集。
5.0/10 分。初看,蓝光。打斗只能说凑合,都是快速剪接。剧情好无聊。。。最后在房间里堵住了反派,特意搞了小女孩来误导,捅了她几刀后不继续捅还逃跑,汗。坟墓前的告白台词纯属多余。细节粗糙,远不如锤哥的《惊天营救》好看。。。
6.5/10复仇最爽了
没想到这是2018年的电影,感觉像是千禧年时代的风格。
丈夫涉黑,女儿惨死,疯狂妈妈拿起就是突突突。虽然很符合我的审美,一言不合就是干,但是逻辑和剧情也太差了一点唉。
女主太苦相了 演得一般打得一般
完全就是冲着加纳当年双面女间谍的风范来看的。
你要说没开挂我是不信的
2018年美帝的周润发式影片
真正向八十年代硬核动作片致敬的电影,不是像昆汀、罗德里格兹那样把玩其中的恶趣味并发扬光大,而是继承了那种对社会正义的思考和人间的温情。动作场面是未受东亚影响之前的美式干脆利落,对人类体能夸张有限,但每场戏都经营得巧妙而有层次。女主复仇之余教训酗酒父亲、抨击贫富歧视、维护贫民窟和平,不愧一个侠字。啊对了还有汽车闯别墅这么经典的戏码……你懂的。
主妇版惩罚者?失踪五年,职员变杀手…你遇到了谁,经历了什么?从头到尾深深困扰着我…
之前看烂番茄上这部剧只有13%的评分,抱着失望的态度去看的,但看完以后觉得这电影还没那么差…剧情什么的漏洞虽然蛮多,但是做为一部feel good movie总体也还过的去了。那些为了政治正确而给这部篇打超低分的,我总觉得还是有点过了。
非常“纯粹”的女性复仇动作片,铺垫、线索、人物、细节等一概不在意
非常传统。
还不错的片子,不算很精彩,最后这个女人一个个杀死坏人很过瘾。可以值得一看。
就爱看复仇的,哈
70分钟之前4星,逻辑处理很好。之后1星,和毒贩老大废话?为贫民窟小孩牺牲?强加的道德剧情很无聊
硬伤槽点太多,不想评论。
剧情虽然不够爽,但是姐这身肌肉可是真的,真是漂亮!
其实还挺ok的,只是这个题材已经被拍烂了,如果不玩出新高度口碑自然不会很高,所以就变成了一部一般刺激一般暴力一般品质的电影了,当女人真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