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冲着残疾人和性爱漫画才看本片的。
我对残疾人是抱有极大同情心的,对性爱更是非常的热衷。
但是没料到的是导演用成堆的温情熏的我热泪盈眶,好吧,落下了两滴。
日本嫖娼够贵的,还是泰国便宜。
电影下半部浓浓的鸡汤很对我胃口。
挺喜欢女主这个丑丑的脑瘫儿的,演的真好,让人心疼。
她姐姐挺漂亮,啥也不说了,五星鼓励。
一个残疾女孩儿漫画画得很好。
但是她的所有天才的创意都被另一个“正常人”窃取了,她只能给她打工。
而她的这个老板,并不尊重她,只把她看成挣钱的机器。
所以她想自己单独找一家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漫画。
屡屡碰壁后,她终于找到一家成人漫画出版社,但是她性爱画面都是想象出来的,主编建议她要真的有性体验,才能画得真实。
而她只能去找“鸭子”,钱的花了,由于自己太紧张尿了床并没有成功。
就这样一步步,她开启了新的人生。
她去寻找自己的生父,可惜5年前就死了,她中找到了她父亲的弟弟,知道她有一个孪生姐姐在泰国教书,她就去泰国找了他的姐姐。
她姐姐比她早出生37秒,那也是她窒息的37秒,她姐姐是一个健康的正常人。
她最后说如果重来一次生命,可以选择的话,她还是会选择让她姐姐先出生。
她学会了感恩这个社会,最终也成为了不画成人漫画的漫画家。
影片没有问题,就是有些太鸡汤,没有去触动人性方面的东西。
这个故事的主题讲述梦马出生时缺氧37秒,导致脑性瘫痪,知道自己不像正常人,不甘心成为妈妈的累赘和别人的影子,自己独立去面这个世间的,面对种种困难,从困难中找方向,别人一句半开玩笑的戏言,反而成就她改变人生的动力,她不愿意失去对生活的向往,坚信自己,努力改变自己,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创造出不一样的结果。
开头以为是略带情色的纪实片,中间以为要爱情片走向,后半程突然出现孪生姐姐似乎要悬疑,最后原来是治愈片,结尾竟然是母爱。
看完想说,导演真厉害。
有人说后半段太突兀,导致整体风格落了俗套。
从泰国寻亲开始,的确和前面的吊人胃口不太协调,但正是无法猜测的走向,反而让这部片子有真实的触动,没有固定的调式节奏,就没了刻意。
最后以她和母亲的和解并回到正常的轨道为尾,是最平实和温暖的结局。
残疾者、少女、成人漫画、偏执的母爱、红灯区、寡言俊朗的陪护、记忆里的父亲、健全的姐姐,每一个都能是色彩鲜明的调性,随便一个都能串出精彩的故事。
但难得的,片子把所有的重色都轻略一过,框在了范围内,没有让他们晕染少女的探索之路,所以,随着她的一路,我们静静看到了世界另外的景象,去思考从未留意过的,如梦马一般人的内心,去感受梦马最后找到自我立足生活的意义。
片中的梦马是让人心疼的,小小细细的声音,随处可见的“对不起”,“谢谢”,对朋友无理要求的默声包容,她有权利埋怨不公的出生,可以像很多不得志的人一样发泄不满、自暴自弃、狰狞或不屑,但这些爆发在她身上都没有发生,和母亲的争吵,也是因为过度的保护缺少自由而发出的反抗。
唯一自我表达“37秒遗憾”时,都像在诉说别人的故事,平静没有波澜,那一句“我很高兴承受的人是我”这么主题性的话,让人觉得她真的就是这样想,因为是个善良的人。
梦马也是勇敢的,作为残疾人,如果感同身受下,大概是不愿出门的,更不会敢去做任何普通人看起来都略疯狂的事,因为承受不住可能的目光或无力的尴尬。
梦马可以,她愿意像平常人一样去像投稿应征,也可以平和接受轻嘲的建议,并为了对她来说困难的办法去尝试和体验,她没有去想母亲口中的“会有很多坏人,你没有反抗的能力”,而是义无反顾的踏进她不熟悉的区域。
所以,当这样不一样色彩的少女踏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时,连带她周围所遇的人,都褪去了固有的色调而接入真实,每个人的故事都吸引我们去想象:24小时营业的工作者阿舞,随时待命的司机小俊,同为残疾却驾轻就熟的大叔......梦马是内心有爱的,因为有爱,她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她能看到城市的灯火,像眼睛和张动的嘴巴;会思考,外星人看这个地球的人类多么渺小;会在姐姐犹豫向前时,主动拉起手,给她拥抱;会出走时也不忘给妈妈电话,带回姐姐的速写,传达姐姐很想她;她的内心,对这个世界,比很多健全人有更多的容纳和热爱。
从以为的自信,到怀疑,到探索和寻求,最后到获得新的体验和答案,梦马的成长之旅有光怪陆离下的鲜活和失落、也有卸重后的开怀大笑,有萍水朋友的尊重和关怀、也有异国风景的生机和生活细琐的平和。
片子结束时圆润的拉回到了普通生活,这次追问历程并没有走向高潮烂漫。
但已不一样,她发现了母亲的愧疚和深爱,已经离去父亲曾经的思念和爱,以及尚不亲近,但终会牵挂的亲人之情,她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漫画表达,这些都成为她立于生活更有力的力量。
只有爱,可以拯救生命状态,让无力的生活,重新变得不再一样,最后的画面有风,对比她之前静态厚实的画面,终于有了一丝呼吸和流动。
导演很优秀,给纯素人的梦马搭配了实力强悍的演员配角,专业与真实融合促成这部重力却轻敲的片子。
也许导演的意愿,也是生活中,每个有艰难生活的人,在面对旁人的残破失落时,能给予的是呵护和温暖;面对自己时,能有如梦马般寻求的勇敢,拥抱属于自己的爱。
人生方为人 缺氧37秒,这个题目再加上视频小片段太让人浮想联翩了,但看过之后,却发现自己肤浅了,这个电影里有更多复杂的人性关系需要慢慢品味发掘。
说说梦马自己,一个23岁有着超强的漫画绘画能力的脑瘫少女,但是“脑瘫”把前面所有的形容词都给否定了,因为自己的残疾,不能名正言顺的给出版社投稿,只能依附于“好友”受不公平的待遇。
但梦马心理是十分强大的,比一般普通任都要强大,她的心绪很稳定,而且目标明确,受不公平待遇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给自己寻找出口,更多的是体会人生,我觉得一个残疾人能把自己的生活过成梦马这样已经完全耀眼了,她有着丰富的内心,比正常人更平稳的内心和更向往自由的心❤️。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梦马自由的相反面是妈妈。
梦马的妈妈为了照顾残疾的女儿牺牲了一切,并且变得敏感而掌控欲很强。
可是这本身就很矛盾,作为女主来看,我可能和梦马一样需要生活更加耀眼而灿烂,而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何尝不是用我的一切去保护孩子呢,并且我是有愧于孩子的,如果不是出生时的37秒缺氧,梦马的一生就不会残疾了,所以我更加用力的无微不至的去照顾她,而梦马的妈妈难道没有自己的梦想与自由吗?
她好像喜欢读台词剧本,看到彩香的妈妈穿的漂漂亮亮花枝招展的,难道自己不想打扮吗,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生活磨平了。
梦马绘画能力的超群可能遗传了她的生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去追寻所谓自由的爸爸。
又是恐婚恐育的一天,并且带走了健康的双胞胎姐姐。
其实我对梦马爸爸很无感,一个热爱自由又爱好和平的人,大多是无能且自卑的,抛下残疾的女儿和妻子,去追寻的自由也是无比自私的。
就我看来双胞胎姐姐去泰国教书真的能看出来他的爸爸很失败… 四个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梦马,只有梦马打破屏障让一家人联系到了一起,不由得佩服梦马的勇气与对爱的向往,那种平稳与温柔的力量展现的淋漓尽致。
梦马是个搞事业的女生,就连也是为了自己的漫画事业,但是小俊的存在我一直搞不懂是什么意思?
肯定不会是单纯的工具人吧?
类似于讲述残疾人的片子我还想看一步国产黄轩演的盲人按摩师的,可能会有更多收获。
人生方为人,鸟飞方为鸟,梦马为“人”很成功,很耀眼~
37秒,发生了什么?
37秒,又能做什么?
导演将「37秒」定为片名,是有意让我们带着问题去看这部电影。
这37秒的真实含义,直到影片结束时才被女主人公尤马揭晓。
--- 剧情介绍尤马(Yuma)因先天脑瘫,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妈妈则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依靠。
她给一个网红播主Sayaka打零工画漫画赚钱。
尤马梦想通过自己画漫画的才能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由此认识了新朋友,接触了成人漫画和成人用品,购买了一次性爱约会。
故事缓缓展开,最终尤马发现了自己被蒙蔽多年的身世之谜 ---本片是典型的作者型电影,编剧和导演都由宮崎光代一人完成。
尤马的扮演者佳山明也是本色出演,完全没有表演痕迹。
当我看到片中尤马熟练而又艰难地爬上爬下时,能感受到残疾人的不易,因为在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位身体残疾的朋友。
电影看多了之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电影都是“俗套”的:商业类型片的模式就是谍战、复仇、个人英雄主义;而文艺片则是自我救赎、客服童年阴影、解决家庭关系等主题。
但讲述俗套主题的电影并不一定让观众感觉无趣,因为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有多种,影片主人公发生人性转变的桥段也会不同。
「37秒」就是这样一部全新感受,不落俗套的文艺片。
影片是从尤马下班,妈妈在车站接她开始的。
回到家中,因为天气炎热,妈妈带着尤马一起洗澡。
“你该剪头发了”妈妈关心地说了一句,而尤马平静的一句“我想留长发”脱口而出。
请记住这个场景,它成为促成尤马想要改变的一个理由。
镜头转到网红播主Sayaka,她从一叠钱中数出一部分,算是尤马的上个月工资。
之后Sayaka的一句“我得买很多办公器材,所以。。。
”,我们知道尤马可不是第一次被剥削了。
尤马私下联系漫画出版商想独立出版漫画,但并不顺利。
通过对白和场景的变换,我们知道,享受着粉丝经济的网红Sayaka包装着自己的人设:一位既美丽又擅长画漫画的天才主播。
尤马的这些处境,全是透过剧中的人物对白和场景表演,由观众自己“分析”得出的。
以上的戏剧冲突并没有激烈的争吵和对抗镜头。
看似平淡的场景转换,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
这就是编剧的优秀所在。
这让我们无法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所谓的全程“无尿点”,在文艺片中,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电影爱好者们可以用此法再去看一遍《少年时代Boyhood》)这里解释一句,日本电影之所以节奏慢,是因为戏剧冲突不够明显,不用激烈的言语冲突和动作对抗去表现人物的情绪变化,这主要是源于真实日本人的国民性:“不给别人添麻烦”。
慢节奏和细腻表现是日本电影最大的特点(黑泽明及北野武的电影除外),同时这也是最大的缺点;因为慢节奏和细腻感让当下的观众无法连续保持15分钟以上的耐心。
就连小津安二郎那么经典的《东京物语》,都曾让我几次想离开屏幕。
宮崎光代在这部作品中保留了日本片的特点,又极大地修复了电影叙事中令人感到枯燥的一面。
她透过台词和场景的变化来将一个个小悬疑解开。
直至结尾,观众才用自己的理解拼凑出主角与其他家庭成员的真实情况,并明白剧中人物之间关系的合理性。
尤马认识了新的漫画出版商,被劝说画色情漫画。
没有任何性经验的尤马开始上网看色情片,买情趣用品,甚至付费购买了一次性服务。
在这场戏中,帅哥性工作者来到尤马房间开始服务之前,先给自己的生意介绍人打了一个电话,一句“你本可以提前告诉我的”,让观众明白尤马的残疾身体被嫌弃了。
帅哥性工作者还是很敬业的,在服务过程中尤马因为过于紧张,自己小便失禁,搞砸了这次“约会”。
尤马孤独地在地上一直爬到浴室洗澡这场戏非常令人心酸。
-显然,那个帅哥都没帮尤马洗澡就收钱离开了。
片中最激烈的一次冲突也是在此之后:尤马很晚才到家,妈妈责怪尤马这么晚才回家并提到了社会上的坏人会侵犯尤马。
此时,尤马用爆发的声调说:没有人对我有一点兴趣!
这一前一后地两个场景对比,让观众更加可怜尤马的处境。
尤马在朋友的帮助下,按照一封旧信的地址,去找自己的爸爸。
一个陌生人-也就是尤马的叔叔-开门,告诉她爸爸在几年前已经去世了。
但她还有一个在泰国教书的双胞胎姐姐。
本片的唯一不足之处在此出现,画面切换到泰国时的镜头过于欢快跳跃,将截止前一镜头所累计产生的气氛冲淡了。
观众不得不在泰国的剧情中重新培养情绪。
还好导演的“37秒”没让我们失望。
泰国,姐妹相认。
姐姐承认一直都知道尤马的存在,但因为无法面对残疾的妹妹,就不曾写信也不曾造访。
姐姐口头上答应会去看尤马和妈妈。
影片结尾,尤马躺在床上,对朋友说出了这37秒的秘密:因为这37秒,尤马因小脑缺氧造成终身残疾,成了一位对坏人都没有吸引力的23岁少女。
但尤马并不后悔,她很高兴是自己承受了这37秒,让姐姐成为了一个正常人。
尤马回到日本,还是进到那个家门,还是看到妈妈,有的只是泪水和拥抱。
本片导演剧情处理得非常合理,尤马认识新朋友或从新朋友处得到帮助,这些情节完全经得起推敲,绝不是平庸导演所处理的那种无来由的“突然造访”。
其实本片还有很多优秀之处,比如在片中几次反复出现的这张漫画
片尾的平行蒙太奇剪辑:尤马坐火车,姐姐耐心教授小朋友。
这些都有着导演的寓意交代。
宮崎光代并不是我们中国观众所熟知的导演。
搜寻Facebook,我们才知道她是一位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日本电影人。
因为长期生活在美国,也难怪宮崎光代的电影虽属日本但绝无沉闷。
能够创作出这么入心的「37秒」,我们会好奇导演在这个真实故事中,是哪一个角色呢?
当我将这段影评和37秒的秘密讲给家人听的时候,我又哽咽了一次,因为我也有一个一直不敢去探望的人。
「37秒」教会了我很多。
“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婚。
”“大概是因为妈妈太爱你了。
”父亲的乐观,母亲的温柔,我一直想不明白梦马父母为什么会离婚。
直到梦马妈妈拿到梦马画的姐姐的照片抱着梦马大哭时,我才突然明白过来。
原来妈妈是怕梦马因为仅仅的37秒缺氧对双胞胎姐姐的健全而感到不公怨愤吗?
这份母爱浓烈动人,她爱梦马,也爱姐姐,她把一切过错都归结在自己身上,她愿意承担爱人分离,舍弃另一个女儿的痛苦。
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吗?
梦马的确如妈妈所想那样,内心干净得过分。
在人类劣根性面前,恶意没有让她怨恨,在阴暗的红灯区,偏见也没有让她自怨自艾。
她眼里有妓女和小俊的善意。
这些善意洗涤着她,让她勇于追寻自己真实内心。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梦马是善良的,但我觉得善良不足以概括梦马。
在邪恶面前,善良才有形状。
而邪恶没有进入梦马半分,她干净纯粹的过分。
刚开始看到梦马的时候,我不认为她和我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普通人。
她虽残缺,但有过人的天赋。
我虽健康,但平凡无奇。
在平衡的角度上,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但梦马的干净的内心打破了这个平衡,她是特别的,是高于我之上的。
她是月晕下的一汪清泉。
说实话,家庭温情片,在亚洲日本数第二,没人敢争第一,其次,日本电影音乐做得真不错,就拿最煽情的那两段来和国产片做个对比,一个是泰国和姐姐拥抱,一段回家与妈妈拥抱,那背景音乐让你情由心生,欲哭无泪,对比我们的囧妈,徐导找他妈在俄罗斯松林里那一段,那种音乐让你想吐,煽情,真的不是靠背景音乐来打动观众的,再次提醒国导,特别是拍惯了神剧的导演们。
1、关于残疾人的主题,梦马有点内向害羞,很多人看到残疾人会害怕或者嫌弃,这通过梦马姐姐、牛郎的表现看出来了,因此他们害羞,胆小。
2、日本对于特殊行业确实不歧视的,扮演正义使者的就是一个特殊行业的大姐姐,她鼓励了梦马,一切取决于自己3、虽然脑瘫,但是梦马成为了厉害的漫画家,虽然一开始被人利用,但是后来勇敢得走了出来4、缺点是剧情虽然有点慢,爸爸的设定没有什么铺垫,因此感觉转折快了些
去年柏林电影节可谓对女导演大门敞开,除了在主竞赛选了五部女导演作品外,其余各个单元也是不甘示弱,竞相挑选世界各地的女导演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而其中导演处女作也是占据半壁江山,这似乎可以成为后MeToo时代里一种有趣的现象。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她们都喜欢选择用女性成长题材来作为叩响影坛的第一步,德国的《系统破坏者》和韩国的《蜂鸟》最为明显,而这部出自日本导演宫崎光代的处女作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女性的“成长”故事,尽管影片的主角已经是成年人。
影片的叙事切入点新奇,展示却不猎奇。
残疾人题材的影片我们之前看过不少了,当观众以为这仅仅是一个身残志坚女青年凭借努力实现梦想的老套故事时,却被导演不断抛出接踵而至的深层思考而吸引和感动。
从残疾人的性爱观、独立生存的权利,直至到敏感的身世寻根之旅,导演在剧本创作上不断提升这个噱头十足的题材深度。
更难得的是,导演在处理某些情色意味的猎奇部分时,比如说女主角第一次到风月场所找男人的段落,依然能保持着小清新的风趣幽默感,这似乎是日本艺术电影的传统。
影片用不偏不倚的眼光去看待残疾人,不同情也不鄙视,感觉就像处理一个普通女孩子的成长故事,只不过她是坐在轮椅上的脑瘫患者而已。
最令我意外的是,她周遭的同事和朋友都并没有因为她的身体状况而歧视,即便是老板窃取她的漫画创作也只是针对她的才能,而非趁她的残疾人身份而获取便利。
整个日本社会对残疾人的平等尊重的态度足以让我们深思。
女主角需要面对的是自身正常的性爱欲望需求,以及摆脱过度保护的母亲从而独立生活。
最后一幕转到个人身世寻根之旅,似乎有点偏离影片的成长主题。
然而,我们会发现导演把最关键的题旨“37秒”放在这个压轴段落里呈现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情节始终回到母女两人的关系上来,清晰解答了母亲对女儿那种控制欲形象的由来,令母爱的这一层深意浮出水面。
无论如何,这位女导演在处理这个噱头十足的题材,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并没有往低俗猎奇的角度展现,而是用真实平等的人性心态去挖掘残疾人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真实遭遇徐徐展开,也巧妙地避免落入老套的心灵鸡汤情节里。
最令我印象深刻一处是风月场大姐评价与残疾人发生关系跟普通人有何不同时,她说到残疾人会比较粗暴一点,也许暗中反映的是他们对社会或者命运的反抗态度,这种顽强的生活态度顿时令我感动万分。
三条人设线,一是虽然残疾但成为漫画家,二是虽然残疾但追求性权利,三是回到家庭与亲情,后半部这条亲情线使影片流于平凡俗套,如果能够深入第二条线,反而会出彩很多。
简介都写错了,是23岁少女!我总是喜欢打三星,开头像看纪录片,成人漫画开始猎奇,找爸爸开始讲生世,最后漫画出版有希望了,但是你已经旅游花了这么多钱了!
三星半。残疾者的性探索这样的选题很有新意,主演也很好。缺点是后半段家庭和解对主题没什么贡献的,以及几乎只展现了disabled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善良积极的主角,全员好人等)。
好评,在cubix的Berlinale观影体验非常好
2019年度最有趣观影经历之一
画面干净,叙述节奏很舒服,明明是个很另类的题材但整体风格竟然很暖调。有其他点评提出前后有点接不上,但在我看来还好,接的很自然。最后那个结局,算不上刻意he,但也很自然。各种景色拍的真美~
现实真的好残忍,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发自内心的对残疾人士保持尊重呢?37秒的时间,完全不同的人生。可人性竟是如此冷漠,心疼梦马,她真的可爱又美好啊。
切入点非常不错,表演up,前半段套路OK,落点甜度高倒是保证了普及率
为题材加一星鼓励分吧。producing team不错哦 导演的首部长片请来了这么多脸熟的演员 还有愿意龙套的几位。Character Based但情节莫名其妙不合逻辑 也不能说一出是一出吧?每个角色都很shallow没有depth。摄影普通(不好看)。
与其说原谅了姐姐,不如说是放过了自己。既然有些事已无法改变,那为什么不以一个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和自己和解呢?当然,前提时你能以目前的身体过好自己的生活。
无聊
英翻字幕注意。崭新,确实是日本人才有的発想,也确实是网飞才敢拍的题材。从“残障者的性”的入手,话题沉重但风格清新自然,如果能从这个角度一直延续下去相信整体会更有爆发力,可导演最后还是回归了家庭和解的常规套路,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吧。
本来一度非常有趣来着
還不如專注講講殘障人士的性愛需求遭遇困境,可能更深刻
护工阿俊看梦马的眼神总有种三分凉薄三分玩味四分深情的感觉 让我觉得下一幕梦马就会破处成功
#69th Berlinale# 全景。非常新鲜有趣的片子,前三分之二非常好,影片神展开地让这个之前少女漫画风的羞涩萌妹子180°突变地去画H漫,并为画H漫各种“取材”,同时也通过性意识的觉醒来完成独立的过程,对新宿歌舞伎町的风俗店有非常有趣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开始摆脱母亲的控制。后三分之一又画风突变变成寻亲故事了,发现离异的父亲去世且自己有个孪生姐姐,然后就跑到了泰国(????),最终变成一个和解的治愈系故事。其实如果坚持残疾人的性权利这条线往下挖,没准能弄出一个诸如[不要碰我]或者[绿洲]这样的作品,加上还有漫画这条二次元线以及日本人独特的性心理,可以搞得妙趣横生,有些可惜了。
1,出生时37秒的缺氧,造成脑瘫。虽然就是痛苦的人生,也要乐观,寻求自己应有的快乐,本来挺好,后来泰国以后就没意思了。所以如果是纪录片,就很好。让人演这个角色,有点别扭。2,妈妈最后的几滴眼泪,太牛了。
残忍现实,让人有些欲哭无泪,好奇如果能在中国大荧幕上映是不是会赚到很多眼泪,起码柏林是哭了不少人。残疾姑娘的角色让我想到不久前看的无名之辈里头任素汐的角色,中国什么时候能有一部专门描写这种人群的题材
2020M62/7.0 双胞胎姐姐那段有点赘述了……其余都很好,够真实够残酷也足够温暖。有关灵魂和皮囊我对大部分人始终抱悲观态度,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所以只敢远观不敢亵玩,做朋友欣赏着就好。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正因为通俗易懂不费脑子加悦目所以下手速无敌。没说别人,我就这样。
還可以,劇情工整,拍攝穩定,不乏笑點。(反正老年人都笑的很開心)#2019berlin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