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1955年Joseph Martin Bauer曾将此故事写为小说,1959年德国为此拍过电视剧,本片是2001年德国拍摄的。
主人公原形Cornelius Rost (1922-1983), 由于害怕克格勃的追踪而一直隐姓埋名,故小说,电视剧,电影都用了化名。
电影开头是主人公与妻女的别离,然后省略了战争场面,直接跳到苏联的审判25年劳改。
然后一辆火车载着百十人在一片冰天雪地中前行。
其中一个对地形熟悉的德国兵如此讲解到:我们要去迪尼夫角,迪尼夫角在哪里呢?
先要经过乌拉尔山,过了乌拉尔山就到了亚洲,然后是叶尼赛河,再往东是勒拿河,然后往东北走进入北极圈,最东边就是。
从地图上看,迪尼夫角距离阿拉斯加仅仅几百公里,水性好且不怕冷不怕饿的人游过白令海峡就到美国了。
就是这么远一段路,即使坐火车都能做出痔疮的距离,主人公硬是凭借自身的毅力,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回家的决心,在劳教了5年后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出逃,在一个本想逃亡但身患癌症的德国医生的帮助下,拿上衣物,刀,酒精炉,一把手枪+12发子弹,两斤烟肉几斤干面包和一张手绘简易地图这样简易的全部行李出发了。
医生建议他先往北走躲避搜索,然后沿着北冰洋往西,走到勒拿河再往南走。
这样出乎意料的路线使得他在前几个月成功逃脱,使大多数找不到他的苏联人相信他已经冻死在冰雪中。
除了那一个同样坚毅的苏联军官,因为他相信这个人的意志使他一定能生存下来。
好几次他都差点命丧途中,幸好上天对他不薄,在快饿死的时候他祈祷上天,于是北冰洋边上出来一只海豹,有肉有脂肪;在遇到暴风雪的时候遇到2个淘金人,救其一命并共同上路,此时离家还有1万公里;在被淘金者为了金子而打下山崖,眼看就要被野狼吃掉的时候,一群雅库茨克土著又把他从鬼门关救了回来,同时还和其中一个漂亮的寡妇温存了一段时间直到完全伤愈,走的时候还得到土著们送的一只哈士奇就这只哈士奇在他被一群伐木工人告密,遇到哪个苏联军官的时候,哈士奇舍身相救,主人公再次逃脱。
等走到中亚,他已经和乞丐无二了,这时候竟然被一个好心的犹太人送上衣物,钱财,护照。。
而犹太人随后被苏联军官找到,服毒自杀。
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土库曼和伊朗的边境,过了桥就到了伊朗,可是那个苏联军官已经在桥上等待了许久。。
这时候奇迹再一次出现,也许是他3年来逃亡1万4千公里的壮举感动了苏联人,也许是犹太人临死前说的:"我确实帮了他,人人都会帮助他"让苏联人良心发现,苏联人这次竟然网开一面,放他去了伊朗。
结果到了伊朗却被当成苏联间谍抓货。。
他说了自己的情况,伊朗让他叔叔来认人,时过境迁他叔叔竟然也认不他来,还好叔叔带了一本相册,就是一张1937年送给母亲的照片,让二人相认。
最后,在一个圣诞节的夜里,他回到了家,8年来终于与自己的妻女团聚,皆大欢喜。
有人说这是德国的肖申克,本人不大认同,肖申克是经过20年的精心筹备,谋定而后动的例子,主要突出的是这20年的忍辱负重和智慧。
而本片主人公从一开始就流露出强烈的逃亡欲望,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准备,因为在这里呆久了,人人都会铅中毒,更不用提随时可能发生的煤矿塌方,伤寒等等。
他的逃亡,靠的是意志和无数好心人的帮助,以及上天的眷顾。
特别开始的德国医生,为他打好了逃亡前期的基础,而后期的犹太人,以德报怨,没有他提供的护照,他根本不可能离开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很多德国视角的二战片,都给人深刻的反省,战争的无情,战后的创伤,以及善良的人民,本片如是,没有控诉,没有煽情,只有真实地残酷
它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
一部讲述德国二战后的战俘从西伯利亚逃亡的故事。
当今大部分德国人对于二战的态度令世界人都很佩服。
仅从他们敢于承认本籍人之前犯的错。
曾经在德国的时候和一些德国年轻聊过二战,也去参观过德国拜仁州•达豪当时希特勒关押犹太人的监狱。
(监狱就是监狱,就是令人战栗的地方,无论他的历史有多悠久。
再加上那些介绍再加上历史图片。
更让人不寒而栗。
以及停尸房….看到德国人对于犹太人的残忍,哎!
人性啊!
)转到这部电影。
镜头下没有任何战争场面。
刚开始,一个德国军官要赶赴战场,和妻女告别的场面。
妻子告诉他,要回来,等待下一个孩子的降生。
女儿告诉他,要回来,还要给家里寄明信片。
当然德国战败。
这些德国士兵以及军官被俄罗斯人押送到西伯利亚接受25年的劳改。
主人公(科利基文斯)刚到那里就想着怎么才能逃跑。
那里没有栅栏极少看守的军官。
在一次仓促逃跑失败并接受严厉的惩罚后,他依然坚持逃跑。
在一名德国医生的帮助下(这名医生已经计划好逃亡,发现自己身患绝症就把这个机会让给科力基文斯),拿上衣物,刀,酒精炉,一把手枪+12发子弹,两斤烟肉几斤干面包和一张手绘简易地图这样简易的全部行李出发了。
医生告诉他说:如果你逃亡成功的话,请你去拜访我的妻子,告诉她我在2月已经死了,随后想了想又说,告诉她我是5月死的吧,这样她就可以想象我的墓地上是一片繁华盛开的景象,她就不会那么伤心。
爱情何其伟大科利先是摆脱搜素,然后沿着北冰洋往西走,走到勒拿河再往南走。
接下来更是一步步的艰辛行程。
当他看到一颗小树的时候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到达陆地!
那种心情岂止一个兴奋了得。
这中间需要多少的毅力!!!
碰到的人一2个淘金者,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科利是不相信他们的。
但再一次碰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一起上路了,但是科利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真是的名字(科利的直觉是对的)。
他们穿越勒拿河时遇到急流,其中一个淘金者西蒙被冲到水里。
淘金者的同伴根本就没有想要去就西蒙的意识,还是科利把西蒙救起。
另一个淘金着也私自吞掉金子。
西蒙猜到了他的意图,就拿枪把它的同伴杀掉。
于是他就和科利一起上路了。
中途,西蒙说我好累。
科利说:我可以帮你背你的背包。
西蒙觉得是科力想趁此骗他的金子,于是就把科利打到山下。
哎!
信任何在?
二科力快要被狼咬的时候,一群土著救了科力的命。
并帮助他疗伤。
在走的时候赠送一条阿拉斯加狗和他做伴。
在一开始科利就告诉这些土著人自己的真是姓名,当然不难看出,这些土著人是真心实意的对科利好的。
爱是存在的。
三在森林里他们碰到了木头公司(好像是),这群人表面上帮助科利,但却在背地里告发科力。
在火车到达下一站之前,那个俄罗斯监狱的军官就已经派好士兵在等待着抓捕科利了。
那条狗为了就他,被那个军官杀死了。
科利再次艰难逃脱。
四走到中亚的时候科利已经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了,各种饥饿,但却身无分文。
一个卖饼的妇人看出了科利的饥肠辘辘就让自己的孩子给科利送去半张饼。
一个犹太人在街道上已经看到科利,并且跟着科利到达教堂。
犹太人给了科利最实在的帮助---衣服、护照、通行证、钱。
这就是犹太人对德国人的宽恕!
还是有人告发科利,那个监狱里的军官再次追击科利。
当那个军官到达犹太人家里的时候,犹太人的饼发作,在临死前对军官说:是的,我是帮助了那个德国人,现在会,以后也会。
终于,科利在护照,通行证协助下,顺利过关卡。
当他终于走出俄国的境地时,在那座桥上碰到了监狱军官。
军官可能是被犹太人的那句话感动了也或者是被科利的毅力折服了。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
当科利走出俄国时,竟被伊朗当成是德国的间谍!!
在监狱里呆了一段时间,舅舅都已经不认得他了。
舅舅拿来了家里的相册,科利给出了细节。
终于被释放。
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和妻子女儿生活在一起。
电影结束科利历时3年的逃亡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
我觉得这部电影教会人去爱。
也教会人要有毅力,恒心去做一件事。
你离家不远了,只差一万公里 ――看《极地重生》《极地重生》是根据德国军官克列门斯.弗雷尔在二战时期真实经理改编的电影,同样是监狱题材的片子看有很多,象哈特的战争和第九日,但能表现出如此的勇气和毅力是其他影片不多见的。
影片中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 印象一:基文斯所带不多的粮食已经吃完,面对四周寸草不生的绵绵雪野,基文斯绝望地跪下来,对天长啸,“我们在天之父,请赐我食粮……”面对茫茫雪原,没有边际,似乎就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无助与绝望,在那一刻扑面而来。
印象二:终日走在雪原的基文斯筋疲力尽,几乎已不相信他能走出西伯利亚。
除了漫天大雪,他什么也看不到。
然而,奇迹出现了,前方突然出现了一株小树――那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小树。
虽然它在风雪中抑制不住地颤抖,但依然坚定地、笔直地站在那里。
狂喜的基文斯奔过去紧紧地拥抱着它,大喊道,“ 是一棵树,你是一棵树。
我快要成功了!
”记得从新疆戈壁滩回来的路上,看到一片几颗绿色的白杨树,为止感动。
生命同样能带来感动,特别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唤起对生的渴望和勇气。
印象三:哥夫对主角基文斯说:你离家不远了,只差1万公里。
一万公里非常遥远,但对于基文斯来说不过如此。
他超人的勇气和毅力可以让他战胜如此艰难的旅行,何况只有一万公里呢。
主角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件事--回家。
在雪地中行走时,主角用数子弹的方法记录自己的路程。
在极度寒冷的迪尼夫角一步一步向前走。
每一天很短暂,但把每一天都专注在一件事上,最终成就非凡。
缺点:主角在和雅库茨克居民中一位少女的故事,显得太过俗套,好像每一个英雄都应该和美女发生故事。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
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
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
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
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描写这一段德国战俘的历史电影比较少,题材选的不错,我不在乎是不是真实改编,整体感觉拍得比较糙,男主运气值几乎是999,中途被抓,不明白为什么还要是让他上火车,直接关起来等将军就是,被教堂门口的老头举报,说明他很显眼,但是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只有一个老头发现他显眼了?
关于犹太人帮助他,不予置评,一句话他们当年只是执行命令,你们被俘受的罪能和当年的集中营比?
欠债总是要还的,说得像他自己没作过一点恶似的,不关他的事,路上遇到的人都在帮助他,最后在边界桥上将军就不能一枪崩了他?
其实我也想不通将军为什么这么恨他,正常的反应是,跑了就跑了吧,这动机哪来的?
杀他家人了?
那狗死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想去帮狗一把,照拍的来看,将军拔不出枪的时间他不说抢枪杀了将军,起码可以帮狗一下,枉狗对他那么忠,看出男主很自私,哪怕可以拍成狗刚冲上去就被将军利索的一枪打死了也好,最后,放弃自己给你生机的医生托付你的事情你办了吗?
办了吗?
饭盒早扔了吧,地址简单的几个字应该铭记在心,时刻感恩,我看最后他也没想起来,或者是导演忘了这茬,哎。。。。。。
2023年1月30日22:34:49很好的一部片子。
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1234567890
配乐烂到极致了,配出了劣质廉价舞台剧感觉,像样板戏,丝毫不像电影配乐;情节、情绪全被配乐破坏;每个音符都在夸张、直白,毫无感染力。
幼稚、庸俗的配乐,严重拉分……好久没有听过这么差的电影配乐了………配乐烂到极致了,配出了劣质廉价舞台剧感觉,像样板戏,丝毫不像电影配乐;情节、情绪全被配乐破坏;每个音符都在夸张、直白,毫无感染力。
幼稚、庸俗的配乐,严重拉分……好久没有听过这么差的电影配乐了………
所有压抑的情感在最后家人相聚的那一刻爆发,就为了这一刻就足以给五星。
对于一个普通的士兵来说,他才不晓得政治的内幕,他只是遵从上级的命令罢了,真正牵动他的心的,是亲人啊。
主人公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尊敬和钦佩的人,影片大量的篇幅用来描述逃亡回家那段14000万里的距离,其中莫文斯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首先源于他自身身体条件以及聪明才智,但更重要的是那种无比坚韧的意志力。
再进一步,其动力来源是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啊,是责任感,是为了恪守诺言。
细节处理的非常好,内容也很丰富。
一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充分展现了人性,有不堪入目的也有美好的。
穿过了空间,流逝了时间,经历了不同地域文化,不间断的危险与困难都一一解决,终于回到了只有在梦里和出现幻觉时才看得到的家啊,真的很令人感动。
另外,从德国视角看待历史,让我有一种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的感觉,这段历史感觉得仔细研究一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真的很复杂。
以此记录2019.02.11
非常优秀的电影……如果不是弥漫着浓郁的白左气息以及对苏联的讽刺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苏联对待战俘确实不咋地,但作为战争发起方的德国人在这里面却表现出了团结舍己为人的正面精神,而影片中呈现的所有苏联人都是狡诈冷酷恩将仇报的,为数不多帮过主角的还是犹太人(永远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和雅库特人。
老实说,导演似乎没太多反思的地方,反倒是不断揭示苏共的残酷,无处不在的斯大林头像没让人想起来几年前的希特勒么。
顺便说一下,这片子最震撼人心的是“改编自真实故事”。
但我查了一下这个故事的原型克莱门斯·福雷尔1944年参军,三年后的1947年就已经回到了慕尼黑并且注册了户籍,1952年才到印刷厂工作,也就是故事中“他回到西德的时间”。
所以首先这“历时七年”就站不住脚。
另外,故事发生的杰日尼奥夫角劳动营实际上建成于1949年秋,也就是在原型已经到家的两年后,所以他不可能到过这地方。
历根据西德意志广播5台的说法,官方档案里真正从西伯利亚劳动应逃回家的德国战俘只有一位,叫做奥托·里纳斯,1945年被俘,但是仅仅一年后就冒充波兰人逃了柏林。
比起小说里的主人公徒步一万四千公里,里纳斯是不断换乘火车,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平心而论,抛开虚头巴脑的东西,这片子拍的不错。
舍生忘死万里觅归途--其中一大亮点:女儿丽茜娅对父亲无比深切的思念.伴随长大。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米高·文度 Michael Mendl)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
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
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
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
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第一次与父亲的分别
与父亲有话要说
第二次,父亲遇险时女儿的心灵感应:
梦中惊醒
第三次,坚信父亲还活着
感应到
丽茜娅 期盼多年的父亲终于回到身边!
如果是战争年代,我见到日本鬼子我一定干死他,我觉得无论他们遭受了什么什么都不值得同情,什么德国侵略时为了妇孺打死上司,牵强刻意; 还有蒙古女人跟他搞的那一段,西方人那一套也太明显了,恶俗的歧视
感觉在看n年前的电视剧
可能是励志片看多了,感觉这部片子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节奏有点太慢了
2.5。描述和设置不够以致于超过两个小时的这部电影实在显得过于长了。感悟上来说,比起毅力,能让人生存下来的更本源还是一种运吧。
结尾太草率
两个半小时后,男主终于见到家人了!除了感到很冷很艰难,没觉得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
太假了,徒步跋涉西伯利亚两万五千里,这什么雅利安超人……………………而且为什么苏联遍地都有人会说德语…?西伯利亚的淘金的伐木的路人跟男主都能无障碍沟通这多少有点…?而且就算没有语言问题,不会真有人觉得二战及之后苏联人对德国人的仇恨只是因为政治宣传吧???说不定家里就有人死在东线战场上,然后就把你这么个来路不明的战俘当客人吃饱喝足招待一顿然后客客气气地礼送出境,全西伯利亚只有那个蓝帽子劳改营军官想抓你?是,苏德战争的道德化解读的确是很复杂,苏联也不是什么冰清玉洁的好人,劳改营的报复是不是对等也不是不能说道,但你把这些道德背景全剥离了变成一个比肖申克单薄无数倍的越狱片,那我就只能说此片的最大价值是西伯利亚风光导览了
亚洲人在里面好像是弱智
给纳粹洗地,还有那个蒙古人少女的剧情,呵呵了
虽然我输了二战,但是我会编故事啊,我们的士兵可以从西伯利亚步行越狱。虽然我们屠杀了数百万犹太人,但是他们中也会有人感激我们的士兵救过他。少数民族美女虽然语言不通也会主动投怀送抱。除了胡编乱造意淫精神胜利,我实在看不出这部电影哪里反战了。说难听点,还要不要碧莲了,输得这么埋汰还好意思黑苏联黑斯大林,赢了要吹上天了。另外,看到异族少女投怀送抱的时候就恶心的看不下去了,意淫也要有个限度,恶心的好莱坞模式。
意志力。
洋鬼子真是自信,又意淫洋男+亞女的組合
漫长的归家路,还好一切都没变。
人心,人性,一切都是美好的
1小时30分那些雅库特人跟我们长得都一样,可恶的俄帝把我们的西伯利亚都占了,伊莲娜挺漂亮清纯,真名叫爱琳娜·潘缇娃来自西伯利亚,是亚洲模特在时尚界的开拓者,里面演的好骚,对素不相识的病人男主用嘴喂药舌吻献身。擦,怎么过了苏联边界到伊朗还有苏军,被抓到伊朗坐牢了
重生
听洛雁电影解说完的,德国人原谅自己了,俄国人呢?
主角光环过于强大,细节禁不起推敲。从军医相助开始就很不合理,淘金者的相救,犹太人的帮忙,甚至一路追杀的伐木场官员最后放走了他,都非常假。一路有惊无险,乃至途中还有一场艳遇,这是典型的“外族女人爱上白男”的设定,着实难看。
这不是战犯吗 // 2025又看了解说果然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