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与马列维奇
Шагал-Малевич,夏加尔与马勒维奇,Chagall-Malevich
导演:亚历山大·米塔
主演:列昂尼德·比切文,阿纳托利·比利,Kristina Schneidermann,Semyon Skalikov,德米特里·阿斯特拉罕,西蒙·特列斯库诺夫,Sergey Migitsko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4
简介:以民谣和神话的风格来重现马克·夏加尔之谜。影片并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夏加尔的形象,而是试图通过传说和故事来通过银屏来呈现他变化莫测的创造力。详细 >
前面拍的真的不好,但结尾升华了
把马列维奇拍成一个偏执愚蠢的小丑,一开口说些早已是常识的艺术观念,就引来全场哄笑。我觉得导演本意也并非如此,只不过他典型人物典型冲突的老套手法,加上中国观众们本来对现代艺术家的前理解,让这场电影造成了对夏加尔和马列维奇最庸俗的理解和最谬以千里的交流
儿童剧
再没有比俄国人更深情的了……
影片以1917-1918年夏加尔从巴黎返回故乡暂住在维特伯斯克期间为背景,用类似民间传说和歌谣的体裁,夏加尔和马列维奇的画作与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通过电影屏幕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戏剧化呈现出来。
三星半,用色很大胆、画面有突破。
这调色和这输出 原谅我和鸦接受无能..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夏加尔一个马列维奇,一个渴望平衡一个渴望冲破。
美
原本是为夏加尔画展提前做的功课,我其实不想说---这片子实在是有点烂。。。既算不上传记,也算不上故事,所有的内容无前因无后果,用些有的没的的东西来刻意串夏加尔画中的意象,编剧和导演的理解也是简单到非常可以了,尤其是用五毛钱滤镜和特效试图描绘色彩的魅力,真的让我审美无能了。
最爱的Chagall,连革命也梦幻
调色太绝了 好惊喜
主要讲夏加尔。一个是天,一个是地,终于天比地轻盈,地比天富饶,委婉表达夏加尔与马列维奇之间的决裂。难以独立的艺术,不主要因由政治镇压,而是人何其有限。超现实的部分非常惊艳,内心的完美投射。女主雷雷的,相比于常见的少女嬉戏的美,少年浴室斗殴好像更香艳。三星半。
结局太浪漫了,恋人内心的喜悦带领他们离开地面,漂浮在半空中,夏加尔画作中反复出现的一幕成真了。从动荡的年代走过,作品里还能充满鲜活的色彩和绚丽的想象,真的很妙。
导演是霍建起+滕文骥,并见识了一对团结紧张、认认真真来屏摄的男女。
3.5 梦幻纯真,如夏加尔。
20161225.。油画质感的画面很美 童话般的蒙太奇效果也妙 两位传奇画家 一个天上的天使心 一个地上的帝王气 --两个人间的艺术标本 而 俄国片尾曲也柔轻的美丽!:)。。
展现了他们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相互影响,相互信任,互相成长
作为传记片,故事其实还算饱满了。只是滤镜调色太非主流了,贝拉的颜值和备胎的颜值调换一下,也许还能让人更入戏些。特效虽然土但是架不住它可爱,一帮小人儿在天上飘来飘去什么的,哈哈~没有政治隐喻,基本就是明说,这有啥好隐喻,苏联都是上辈子的事儿了,又不是国产片,整天搁那儿隐喻隐喻。以前学油画,整天抱着夏加尔画册和传记翻,完全没有注意过政治背景,毕竟小孩儿,满脑子都是浪漫和想象,谁会去关注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画家真实人格。长大后才明白,艺术家人们主张的“艺术可以超越一切”仅仅是针对艺术情境来说。当然这个句式也可以灵活套用到任何文化门类上,比如“文学可以超越一切”,“技术可以超越一切”,“设计可以超越一切”等等。
最讽刺的一幕是马列维奇和学生们制作革命海报的第二天上午,他们的作品被长官首肯之时,内心所涌动的那种悲哀。艺术明明是自成一体的,仅仅被艺术自身所证明的世界,却需要去获得政治的认可,像饿狗一样乞怜。抽象艺术明明具有先锋性,却恰恰可以去共鸣一种战争的热血,从而触发其具有的广告效应的机关,被长官所认可。夏加尔发小的爱情明明也是诚挚了,这种不被接纳的爱情最后却化作伤及画家与军官自己的一把利刃,一颗子弹。一座被艺术所改造与保护的村庄居民,又轻易被流言所煽动,去毁灭艺术。艺术内部的派系风格之争,同样将一所艺术学校的创办者,推向艺术的断头台,艺术所应做的份内之事,却掺和了血腥与残暴。电影是真的美,却真的是一部讽刺之诗,让人不得不去反省,艺术永远不是抬举太高了,永远是太不被关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