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狄仁杰系列,是在Y的影响下,几乎是一鼓作气的看了前三部,这部是我从电视上瞥了两眼后,按捺不住好奇心,在小摊上买了盗版的影碟看完了整部。
整部剧的剧情演得是不紧不慢,甚至有些拖拖沓沓,但一点也不影响我对狄胖胖系列剧的喜爱,我从来都不擅长也不会写影评,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就不看,看完了记得就记得,忘了就忘了,没什么好评的,所以我写的这些不是影评,是。。
是无聊的闲言碎语话说驭风者一伙,杀人就杀人,TNND还瞬间剃成白骨,并且剃的相当干净,一点血肉也看不到,李大将军也更“恶毒”了,杀人的时候不是剁掉胳膊就是砍掉脑袋。。。。
总之,战斗场面有些血腥,着实有些少儿,心脏病高血压患者不宜这部与前三部还有不同的地方是多了些感情纠葛,狄胖胖和五娘的暧昧,李大将军,如燕和公主的三角恋,让这部悬疑剧柔情了不少,当然这部还多了个可爱的内卫大阁领凤凰小姐。
从她纵任五娘等人救出狄胖胖开始,我便喜欢上了这个正直的姑娘。
当然,我这样感性的人,看任何电视剧都是少不了眼泪的,李将军曾泰和狄胖胖告别的时候,凤凰在上清寺给逃亡的狄胖胖留下银两和腰牌的时候,狄胖胖得知吉利死讯伤心磕头的时候,皇上得知冤枉了狄胖胖伤心自责的时候,张柬之,凤凰,王孝杰领到恢复狄胖胖等人官职圣旨时感动的溢于言表的时候。。。。
反正看整部神断的中间,我唏哩哗啦的感动了N次我本来也不是什么文艺青年,所以看电视剧只觉得看完第一集有的兴趣看第二集并一直看下去,并且看的有哭有笑有感动有好奇。。
就不失为部好剧。
期盼了很久,第四部终于出来了。
作为一个神迷,喜欢这个系列不仅仅是剧情了,更是已经习惯了里面的人物、节奏、配乐。
因为这种喜欢完全抵触年前出的那部前传,也因为这种喜欢预计到第四部不会有太多惊喜,但还是很享受的看完了。
说实在主要演员的表演已经完全游刃有余,但主要问题还是剧本,只能说一部不如一部!
编 剧即导演(这次才注意导演居然就是那个第三部那个胖胖的宗主,这次在第四部又串了个小角色)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了,上次的邗沟岸已经够长了,这次导演好像思如泉涌一发不能收,玩儿大了,干脆写了个长篇,说是三个章节实际就是一个前后关联的故事,亏得我还时不时快进等下个故事,过三十集后发现是没指望了!
真是如裹脚布又臭又长!
导演好像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居然连清水辨认卖油郎丢钱这类广为人知的断案方式都用上了,我也只好选择快进了。
前面十几集的案情,看的我更是郁闷,明显的嫌犯摆在面前,我们聪明的狄阁老偏偏绕着他,追求细枝末节来个反证法,受不了!
最不能容忍的还是,人皮面具虽然注意少用了,但玩起孪生来了!
还超越了正常生育规律!
只能怪钱导演太浮躁了,想新的剧集早点和观众见面,心情可以理解,也的确期待新的剧集,但拜托下次多喊几个好编剧一起写啊,不至于那么缺钱吧,配乐钱都不用花了,服装费估计也不会增加什么!
当然,导演还是有改进的,也注意了之前一些神迷的意见,比如:狄阁老分析案情时不再老师带着一帮人走来走去了,有时开始叫大家坐了;狄阁老也开始谈些朦胧的感情;还有狄阁老也慢慢开始需要周围人的帮助了。
这些改变对神迷们来说还远远不够!
还是有太多的问题不能容忍!
越喜欢这个系列就越需要更完美的剧情、推理。
依然期待第五部,但真希望导演别浪费了这帮配合那么好的演员!
最近在网上发现了一部网友根据前三部电视写的续篇,《再见幽兰》,看了一部分,很惊喜!
附几处不能容忍的情节: 1、突厥人那帮驭风者杀人,非把人剔成白骨,过于血腥,浪费时间,没有意义!
2、狄春莫名其妙消失好歹找个理由啊; 3、逃脱难道没有更聪明点的方式?
要用撑竿跳?
内卫太无能了吧?
洛阳城门换班看守实在太乱了,乱的说不过去了!
4、几个涉及老百姓的案子太简单了吧?
也是第一次在狄老娓娓道来案情时选择了快进!
5、又见人皮面具、又见暗室藏人!
6、那么多辆醒目的车满洛阳城跑,拆成敞篷就看不出来?
自欺欺人啊!
车子被缴获那么久接头地点的人居然不知道?
非要和狄仁杰赶个时间差!
7、多处反映出导演对金银重量没概念; 8、一开始就能让人猜出谁是坏人了(只是没想到还是最坏了那个),实在太没劲了。
而且很多处就算南山,北山蒙面说话声音却完全被旁听人忽略。
那公主不至于弱智到听不出他爸说话的声音吧; 9、那么大个盘子很容易换啊?
杀人很准吗?
10、最无法容忍的是孪生问题!
看了三部神狄到这部神断实在是忍不住了,神狄前两部可谓是经典,第三部虽然多了很多情欲的把戏剧情(燕双鹰梗)但整体还算上乘,第二个案子中穿插的两个小案子可圈可点。
但这一部就是完完全全的全体降智,诡计显而易见,没有任何高明之处……从整部剧来讲,剧情从银马车情节开始就走入一般了,诡计太过明显,看到双层马车自然而然就应该想到是模范吧?
狄公竟然拖了这么久才想到?
停马车的地方出来的后几辆车打眼一看就知道是银马车,监视的人竟然没看出来?
所谓的公主乱入之后就更不可理喻了,李元芳直接无故发火,跟公主各种无聊的情欲把戏,很难评………在月氏黑灯瞎火之后李元芳竟然没怀疑金色大盘出了问题好好检查一番就这么送给吉利可汗了?
另外吐槽一下,吉利可汗这演员换的不好,另外死的太突然了,在前两部里魅力那么大的一个角色,死亡剧情的安排就只是这样平平无奇也是无力吐槽。
武皇更加糊涂,处理阁臣竟是这般随意;狄仁杰一行能那么轻易的逃出神都也是离谱。
离开神都之后又是各种情欲把戏,并且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还穿插了三四小个案子,真是让人看的着急;第三部穿插破案,那是整个情况都不明朗,狄公也是在探查中碰到的案子,并且和大案都有些联系。
可这部里遇到的小案子实在是让人看的着急,私以为这种剧情安排属实是下策,况且案子本身也没什么新奇之处,尤其是那个家产案,两张纸一叠就能看出的谜底,那位女婿是有多蠢笨才看不出来?
(顺带一提,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小说里有一个同样是画提示遗产的案子比这高明多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切的源头沙尔汗的动机根本就站不住脚,他明明知道贺鲁是想和大周开战,依然把赌注下到贺鲁身上,属实是匪夷所思的逻辑,更不用说还合谋害死狄仁杰,这个动机从哪儿来?
以本剧的情况来看,沙尔汗直接向武则天提出复国请求的成功概率都比杀死狄仁杰靠贺鲁复国的成功概率高多了吧?
总之这部剧非常一般,奔着演员勉强可以一看。
看了一个通宵之后,我已经不再抱怨第三部拖沓了。
曾泰这个上班只绕弯不动脑的当了北京市委书记还是。。。
应声虫。
每拍一部大家都说狄胖又胖了。
其实和梁老师的腰围同步增长的还有钱导的腰围。
回头看看第一部里的许世德,再看看这部里的齐格,不知道钱导有木有点落霞与孤鹜齐肥的感慨啊。
李元芳同志是不会死的。
因为多数女观众都是冲着他去的。
所以这么多年我们目送他终于是武功天下第一(非官方意见)。
给点掌声。
吉利可汗老了一些。
发型却潮了一些。
剔骨哥辅一出场,看得姐一愣一愣,哟呵,还玩限制级了呢。
可是一直看下来也不懂剔骨哥每每杀人都要如此执着的剔骨意义何在。
展现自己精湛的厨艺,还是给胖胖提供线索。
前三部里反面人物往往是刻画得很出彩的。
比如虎敬晖,比如虺文忠,比如鲁吉英。
拜托,这次我真对沙尔汗没神马印象。
有印象也就是三胞胎吧。
鉴于民间对于电视剧里用双胞胎唬人这种套路已经麻木不仁了,所以钱导就给了一个升级版。
如燕小姐终于是众望所归的回来了。
鼓掌。
但是怎么看着感觉都没宁氏好看了,虽然是一个演员。
很久不见姜昕言MM了,我很怀念她。
武元敏可以入围观众最不喜欢的狄剧人物前三甲。
我很想揍她。
我甚至现在回头去看第三部都有想把小桃一块儿从电脑里扯出来揍一顿的冲动。
胖胖原来有三个老婆啊。
胖胖原来也是会动情的啊。
那啥,拜托好歹给如燕一个名分了好不好。
姐很焦虑啊。
第五部看来是指日可待的。
反正,只要狄胖不老,元芳安好,主要是钱雁秋同志还不曾表示对这戏感到厌倦,我们就可以期待五部,六部,七部,一部部拍下去。
剔骨哥一度让我感到眼熟。
后来查了一下,他除了是第四部里的剔骨哥以外,还曾经是第二部的达勒哈和第三部里的房哲。
不过他还不是最厉害的。
第四部里的赵有荣同时还是第一部里的刘大,第二部里的假薛青麟,第三部里的何五齐。
江湖上有名曰县令杀手。
最后,钱胖子你把狄春还来。
没有狄春陪胖子踱步,怎么都不习惯。
最近剧荒,好不容易才决定看这部原班人马的最后一作。
狄仁杰元芳曾泰还是久违的味道,不过像公主武则天碍于剧情方面的原因有些令人反感。
整部戏其实是一个案子,前期铺垫太多,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冗余镜头配合后期快节奏的剪辑显得有点虎头蛇尾。
剧情方面就不多说了,虽然不够严谨,叙事和节奏方面继承了以往神剧系列风格。
有一点一定要说,这一部的反派刻画的太弱鸡了,能想出来这么精密的案件,在明面上确实被刻画的手足无措漏洞百出,实在是无形中拉低了阁老的水平。
高质量的侦探推理剧只能靠剧本说话,剧本不好就一定拍不出好剧。
这一部能保持和第三部一样的评分,个人觉得是情怀作祟吧,毕竟以后再也看不到铁三角合作了。
元芳: 我来啦!
我为神断带盐来了。
这一部戏你们要走好多好多的路,记得一定要在茶里加点盐哦。
虽然我知道你不喜欢我,嫌弃我,但是我真的好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
这是一种在前三部中你对所有女1都没有表露过的感情,它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珍贵和特殊啊!
只有你肯跟我推心置腹,说那些为国为民,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我信你个鬼)。
你对我说过好多好多的话,可能比对前三部所有女1说过的还要多。
我好感动!
元芳,谢谢你陪我吵架。
好巧啊!
你嗓门大,我也嗓门大,我想这就是缘分吧。
不吵架还真是浪费呢。
对了,上次你好像说要陪我去上天台,那是个什么地方啊?
听得曾叔叔一口酒都喷出来了。
那一定是个很美丽的地方吧,你想带我去天台上看星星吗?
太好了,我就知道你还是对我很好的。
从我遇到你的那一刻起,你就一直在保护我,仿佛这都是注定好的。
以后,我就是狄公的女儿了,就算我不能嫁给你,但你还是我哥哥(管你愿不愿意)。
就算你不愿意做我哥哥,我还可以喊你姐夫(认命吧)。
我们注定要成为一家人,想想我真是太高兴了!
(我就是一块狗皮膏药)你放心,我以后会跟着狄公学好了。
不过你可以答应我一件事吗?
我早就想跟着你学功夫,成为像你那样仁义忠勇的大侠。
我保证,等我学会了功夫,一定不会想杀谁就杀谁(才怪)。
反正不管你答不答应,我的拜师礼早就行过了,不许耍赖!
武元敏
第一次把自己代入一个角色写得这么贱兮兮,不过还是很开心的。
就算没有感情线,我还是很喜欢武元敏。
全剧都是聪明人物,只有她一个傻天真,被无辜地带入一场政治闹剧。
我倒是很欣赏她想说什么就说,想做什么就做, 这股盲目闯荡的勇气,没有虚伪的人情事故,没有官场职场的套路习气。
每个人其实都没有也不可能站在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只是道德绑架。
她所有的任性刁蛮最后都是无济于事,所有不着边际的言语都是嘴嗨,不过作为一个女孩子她确实为争取自由竭尽全力了。
可惜到最后所有人都嫌弃她,觉得她多余。
做一个被人讨厌的人难道不需要勇气?
爱一个人不犯法,爱也没有什么先来后到。
当然,剧本不会把元芳写成渣男,当然他也不会为了元敏放弃他的家国天下。
只是不要忘了,即便把元敏换成如燕,他也未必会放弃。
那么爱是什么呢?
爱是看穿了一切,依然想陪你玩一个游戏的趣味与坦荡吧!
偶然间看到一网友在讨论公主和亲这件事,说道,偌大的国家,居然要靠一个女人去维系和平。
我笑死了,所以这位网友就是觉得女人天生弱势,应该被保护起来,而保家卫国就是男人的事呗?
如果我们认为男女天生平等,把男女看成一样的,抹除性别以后,那么可以靠牺牲一个人的婚姻幸福而免除数万将士血战疆场,造成生灵涂炭,这样的选择难道不应该吗?
换言之,如果去和亲的不是女子,而是男子,那么还会说出牺牲女子幸福这样的话吗?
为什么要把女子看得低人一等再有,公主作为宗室女,和亲本就是义务,就好像如果是皇子遇到战乱年代,不也是随时要批甲亲征吗?
你享受那么多荣华富贵,却还想什么也不付出,一生顺遂,做梦吧。
我想起武元敏两次逃婚,第二次在小镇餐馆里点菜,要吃工序繁复的鸡汤面时,就觉得好笑,如果你真的不做公主,你还配大言不惭地报出来如此菜单吗?
又想享受又什么都不想付出,真是做梦!
元芳怼她的一番话,每一个字都一针见血。
"总要有人要付出,要牺牲,今天下午护送使团的卫士为了保护你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难道他们就应该白白地死去吗?
难道他们的生命就不值得尊重吗?
"是啊,都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国家里,凭什么负重前行的就得是别人?
武元敏说道为什么狄仁杰就可以在洛阳享清福时,元芳愤怒至极"狄公与我几进突勒,冒着生命危险,与卖国求荣的叛党,与阴谋分裂的突勒贵族浴血奋战,那时候你在哪里,我们为这个国家流下过热血,你算什么东西!
你有什么资格指责我们。
"是时代限制了女子,让女子无法上战场,进庙堂,这是女子的不幸,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男子女子都有为了国家而牺牲的使命和义务,无论哪种形式。
为国牺牲,在任何时候,都是荣耀。
还没看完,希望元芳千千万万,一定一定不要喜欢上这么个任性不识大体自私自利的公主殿下。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喜欢神4里的新如燕,甚至用些恶毒的语言攻击,也许是因为先入为主?
不知道,无论如何,我非常喜欢神4的如燕。
当新如燕第一次出现在剧中,我的眼前一亮,人美就不必说了,身形高挑,气质更是集娴雅与英武于一身,如此才是江湖美女。
俗话说,要想俏,一身孝。
曲栅栅扮演的如燕,常常是一袭白衣,身材高挑的她更显亭亭玉立。
在狄胖胖和元芳面前有小女儿的调皮可爱和小女人的温柔善良,只可恨元芳那个木头来来回回只会说担心大人的安危;折服凤凰的那场斗智,却又大气睿智,骂起人来没有脏字却痛快淋漓,颇有狄胖胖之风;动起手来,不愧神剧中唯一与元芳并驾齐驱的高手,潇洒飘逸,套一句神剧中的经典台词,如燕真乃侠女也!
哈哈~~~更有意思的是,整个神4中,唯一在狄胖胖身边还能开动脑筋,说“我想是不是这样的”,而不是“我不明白”整天挂在嘴上的,也唯有这个聪慧仁侠的如燕,看来老钱也颇偏爱这个如燕啊。
总之我喜欢如燕,更喜欢曲栅栅扮演的如燕。
整个神剧里,我当然最喜欢狄胖胖,然后就要属神4里的如燕,只要她出现我就爱看,谁要说她的不是,我会很心痛……55555~~~说完如燕,说两句五娘。
实在是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五娘,一个和丈夫过来十几年恩爱生活的人,在丈夫生死不明的情况下,不说是尽力查明真相,反而离家出走,跟着狄胖胖四处乱跑,还妄想成为如燕的婶子,实在是太奇怪了。
我身为一个女人,实在是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更不明白老钱为什么这么设计,真真是想不明白呀。
至于那个元敏就不必说了,李元芳要是敢喜欢她,我看神5就别要元芳了,真是气煞我也!
好同类剧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神探狄仁杰有五个特色。
1,连续剧2,古装权谋3,卧底4,有反转5,选角出色1.连续剧不论是柯南还是福尔摩斯,都是以短故事为主。
福尔摩斯也有长故事,在改编中通常为剧场版。
柯南的长故事多为剧场版。
《神探狄仁杰》的长故事,做的是15集左右的连续剧。
此外,从漕渠魅影案开始,狄仁杰剧开始有支线短故事。
2.古装权谋柯南剧的模式是现实生活中的杀人事件。
《神》系列则是武朝大案。
格局更大。
3.卧底柯南剧的犯人通常出自我方人。
《神》也是如此。
但是不同的是,罪犯还有卧底的功能,将我方情况汇报给敌人。
4,反转柯南剧没有反转作为通常模式。
《神》系列几乎每个案子都有反转。
坏人从一方变到另一方。
5,选角出色梁冠华出色的大官气质,把狄仁杰演出了新的风格。
这是板瘦的人所无法带来的效果。
希望中美有朝一日能合拍《神探狄仁杰》。
一切的历史都是斗争史《神探狄仁杰》表面上是一部探案剧,实际上反映武则天时期武周政治集团与李唐政治集团以及李唐政治集团内部改革派与革命派之间的一系列政治斗争。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是斗争的首要问题。
团结真正的朋友,攻击真正的敌人,这是斗争的关键所在。
《神探狄仁杰》正是通过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案件为线索,展现了李唐政治集团内部以狄仁杰为代表的改革派打击敌对力量,团结中间力量,整顿己方力量,从而领导整个政治集团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进而发展为战略反攻。
在第一部的《幽州案》前,黄国公、越王的接连失败,使得李唐政治集团被迫转入战略防御阶段,集团内部也分化为依附武周朝廷,逐步蚕食,力图通过渐进式改革复李唐神器的改革派,以及希望一场血与火的革命,彻底推翻武周朝廷,重建李唐天下的革命派。
随着双方实力的不断扩大,一场争取集团领导地位的斗争迫在眉睫——而这才是《幽州案》的本质《幽州案》中,张柬之设法让狄仁杰官复原职,通过一系列激烈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李唐政治集团中革命派的力量。
斗争的艺术在于,在斗争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斗争。
《幽州案》中,狄仁杰同时在军方安插进自己的一枚棋子——李元芳,在地方安插进另一枚棋子——幽州长史(剧中有一个细节——狄仁杰对工作能力极强且政治历史清白的幽州长史许诺“事成之后,我会想皇帝保举你为幽州刺史”,虽然在最后并未提及这点,但我相信狄仁杰必然言出必行)。
更为重要的是,狄仁杰通过突厥内部的斗争,借武周的军事力量扶吉利可汗上位,但吉利可汗只认狄公不认武周,这无疑是李唐势力集团的又一大胜利!
这样在幽州案后,我们看一看李唐势力中央(+1):狄仁杰军方(+1):李元芳地方(+1):幽州长史(后升迁为刺史)外部(+1):吉利可汗李唐势力的壮大一方面不可避免会引起武周政治集团的注意和打击,另一方面李唐政治集团兴起了一股左倾机会主义浪潮,妄想通过越王留下的武器财宝,推翻武周朝廷。
《湖州案》则成为双方对决的导火索。
从湖州案的结局来看,李唐政治集团看似受到打击,但实际上,狄仁杰沉重打击了敌对力量,将武周政治集团内部的内卫阁领许世德拉下马,同时团结了武周集团内部的中间力量原是内卫的曾泰,将其收为门生,转化成为己方力量,同时,通过越王之子李规的死,纠正了集团内部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浪潮,从势力布局来看:武周中央(-1):许世德地方(-1):曾泰李唐地方(+1):曾泰《湖州案》的收官,意味着李唐政治集团逐步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向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己方力量不断增强,局部的斗争不可避免,这就是《滴血雄鹰》案在第一部最后的《滴血雄鹰》一案中,狄仁杰巧妙利用武周政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沉重打击了武周集团中较为边缘的太平公主势力,使其在武则天时期基本退出政治舞台。
《滴血雄鹰》一案的完美告终,标志着李唐政治集团与武周政治集团的斗争,已由战略防御阶段彻底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但是,李唐政治集团内部改革派与革命派的斗争也日益激烈,革命派试图借助突厥默啜太子的力量,一方面削弱改革派的势力,另一方面实现革命目标,这就是第二部《崇州案》的本质。
但在此案中,狄仁杰一方面借李元芳之手,将契丹降将——在军方一直处于较为孤立状态的李楷固纳入己方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大棒加胡萝卜,打一巴掌再给颗糖的方式,成功将武周集团中间力量,武则天爱将王孝杰收为己用,这无疑是李唐势力集团的又一大胜利。
最为关键的是再一次将内卫阁领拉下马,不仅沉重打击了以肖清芳为首的革命派的嚣张气焰,同时,从第一部的许世德到第二部的肖清芳,接连两任内卫阁领败在狄仁杰手下,使得内卫在武周集团内部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直至后来的凤凰上任,方才有所好转。
从势力布局来看武周军方(-1):王孝杰李唐军方(+1):王孝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随着改革派与革命派斗争日益白热化,双方的对决势在必行!
攘外必先安内,为了夺取更大的胜利,李唐政治集团也迫切需要对内部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
《蛇灵案》的本质,是李唐政治集团内部的一场彻彻底底的整风运动。
在这次整风运动中,狄仁杰并没有想把革命派一扫而光,在其初期错误地判断革命派青年势力肖清芳为革命派领袖的情况下,狄仁杰曾计划将革命派中的虺文忠、鲁成、小梅等人转化为改革派的力量,因为改革派与革命派的斗争属于集团内部矛盾,应当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没必要斗得你死我活,但是,真正的革命派领袖袁天罡的出现,打破了狄仁杰这个幻想。
但是,通过这一次整风运动,确定了李唐势力内部改革派的主导地位,明确了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整风运动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五平案》初显成效。
随着李唐政治集团力量的不断壮大,狄仁杰适时隐退,避免己方政治意图过早暴露,同时在隐退的过程中,明确了对武周集团下一步的斗争策略应为“由表及里,由地方到中央”,通过《五平案》小试牛刀。
在此案中,狄仁杰利用武周集团内部矛盾,沉重打击了武周集团内部梁王武三思的力量以及地方薛青麟势力,同时发现了黄国公后裔,在明知其犯罪情况下,仍保举其为江州长史,培植李唐势力的地方力量,面对日益壮大的李唐政治集团,对此一清二楚的内卫阁领、江州刺史温开对此只能默许。
从势力布局来看武周地方(-1):薛青麟李唐地方(+1):林永忠因此随着李唐势力不断壮大,其已逐渐由原来的狄公被贬时的战略防御、狄公刚复出时的战略相持、逐步转向新阶段的战略反攻。
第三部《黑衣天王》一案乏善可陈,但在接下来的《扬州案》中,险失一员大将李元芳,但是沉重打击了武周地方势力——颖王元齐,但是地方的斗争只是局部手术,面向武周中央势力的斗争才是锋芒毕露。
在《银马车》与《杀人陷阱》这一局中局案中案里,狄仁杰采取的也是“由地方到中央”的斗争策略,试图通过河西军械局贪腐一案拉南平郡王武攸德落马,但是被其巧妙避开,同时武攸德也发现了李唐势力的反攻,因此其联合中央势力沙尔汗、地方势力赵永荣、外部势力贺鲁等,试图通过和亲献礼,将李唐势力集团中央的狄仁杰、军方的李元芳、地方的曾泰、外部的吉利可汗一网打尽,而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狄仁杰虽失去了外部势力吉利可汗,但是却将武周集团的中央地方外部三方力量消灭殆尽,同时消灭突厥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形成突厥外部政治力量武周、李唐双方均无从借力,实现“我不能往,寇亦不能往”的局面,这对势力日益强大的李唐集团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业已受到沉重打击的武周集团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此案中,武周集团内部的中间力量内卫阁领凤凰对李唐势力的偏向,无疑是压死武周集团的最后一颗稻草。
从此案的势力布局来看武周中央(-1):南平郡王武攸德地方(-1):河西军械局司正赵永荣外部(-1):贺鲁李唐外部(-1):吉利可汗这一案无疑是李唐势力对武周势力的一次胜利反攻,标志着李唐势力完全由战略相持转向战略反攻阶段。
综合所有案件,我们不妨做一个势力布局的总结武周中央(-2):前内卫阁领许世德、南平郡王武攸德地方(-4):曾泰、薛青麟、颖王元齐、赵永荣军方(-1):王孝杰外部(-1):贺鲁李唐中央(+1):狄仁杰地方(+2):曾泰、林永忠军方(+3):李元芳、王孝杰、李楷固综上所述,《神探狄仁杰》实际反映的是武则天时期李唐集团与武周集团的政治斗争,李唐集团以“在斗争中发展,在发展中斗争”为指导思想,以“由地方到中央”方针政策,以“即打即补”为斗争手段,逐步扭转斗争局面,由最初狄公被贬的战略防御,转为狄公出山后的战略相持,最终以对南平郡王武攸德的彻底胜利,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为狄公离世后恢复李唐神器的“神龙政变”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认真你就输了......
认真你就输了
正统第四部,案子和第一部的使团惊魂差不多,都是突厥和武周的主战派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互相勾结,欺上瞒下,陷两国于战争,陷两国百姓水火。这一部狄仁杰被大臣武攸德陷害,自己突破监视把案件查了个水落石出。感人的是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根本不相信狄仁杰会谋反,在武攸德传旨让身在敦煌的王孝杰协助逮捕狄仁杰时,他怒骂武攸德,并抗旨不遵,并暗中帮助狄仁杰,真是有情有义。因为在第二部崇州案中是狄仁杰帮王孝杰洗刷了谋反的冤屈,真是知恩图报呀。最好看的是前两部,有踌躇满志却无人提携一直九品县令,遇到恩师狄仁杰后连升三级的舔灵曾泰,武功无人能敌的挂灵元芳,前侷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的方谦,一人分饰几角的薛青麟、何五奇等,每个人物都塑造的活灵活现,令人印象深刻。后两部一般。这一部拍完后再无狄仁杰。
神狄系列的收官之作,主角团阵容规模是四部里最大的。剧情上是分两个阶段的大案,但钱导的功力这时已经驾驭不住这么庞大的架构。后半段的《金银奇案》虽然制作上烧了不少钱,但被冗余的感情戏和套路化的反转拖累了,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元芳,你怎么看
能写出武元敏这么人憎鬼厌的角色编剧也是个人才。前两部双胞胎梗还没玩够,这次直接搞出个三胞胎,肉眼可见的江郎才尽
居然增加了很多感情戏
元芳,你怎么看
x
为了凸显主角儿,把其他人都演成傻子,越来越没看头了。
呵呵
狄胖可爱死了~不过剧情拖拉了点,有些推理看到想死。
已经追到这部了,这部不好看,磨叽磨叽,气死人了,武元敏这个公主是个二逼吗?吉利死了元芳智商又占领了高地了,幸亏王小姐把老杂毛拖出辕门砍了,让我稍微舒坦了一些,然后五娘又智商掉线了,这一部简直就是狄仁杰和元芳带领众人不断上当最后匆忙逆袭的故事,显得主角智商低,能力不够,为了看这个剧带弹幕的我还花了12充了西瓜视频的会员,凑活事吧,狄仁杰就是想不起沙钵略也是厉害了,不知道沙钵略是月氏国国王也是醉了
情节拖沓,案情傻逼!
当然里面很多漏洞,各种贴吧论坛里面都有讨论,看所谓的“中国版福尔摩斯”能拍到第几部~
太扯了 又假 四部里面最奇幻的一部 结尾还仓促 44集就讲了一个案子 后面也没有交代清楚
剧情避重就轻,讲的人云里雾里,很多地方无法理解。而且里面的许多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的演员,看得人都要跳戏了…………还有最后一点,这个戏这么缺演员么,一个人演四个角色这么……😅😅😒神断狄仁杰的结尾真是马虎,曾经那么阴险狡诈的贺鲁怎么不提了呀,突厥的局势也不提了,结尾太粗糙
这部太烂了,那个公主真想一脚踢一边去,太烦人了。。。。。
这编剧越来越能兜圈子了,不喜欢看一个拖沓的大故事套几个弱智的小故事...是不是木啥新奇点子了,建议表拍续集鸟~
我喜欢第二部的如燕
那个傻逼公主真是恶心人,堪比人民的名义里的黄毛
武攸德作为幕后boss之一 到哪里都被人喷……狄公还有三个夫人 莫非是李元芳曾泰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