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现实中,华尔街雷曼兄弟破产…再牛逼的帝国也有崩塌的一刻!
再牛逼的英雄巨头也有死去的一天!
鸡吃蜈蚣,也总有一天鸡被蜈蚣吃!
万事万物皆有循环!
若是恶,必将自吞恶果!
用一句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第二反应是,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角度的问题。
开始的战友,同事,朋友…变成了敌人,对手,仇人…简直就是马哲教育啊,哈哈,环境条件变化,性质随之改变!
第三,我们的房贷,车贷,手机贷…日后真的没准出现手术贷,生育贷,养老贷…这部电影…反应的社会问题不久就会被验证…我们拭目以待!
出现中字场景回顾:1. 影片一开头,裘德洛在回收完本片的第一个客户的返程途中,隧道口出现了第一次中字“高速公路 出口”;2. 裘德洛在家举行烧烤派对,大黑个约了一个客户上门进行回收,动手当时身上穿的粉绿色围裙有各国文字,第一个便是“爱”;3. 裘德洛和大黑个第一次联合行动,上船回收时,船体上写着“高尚的安静”;4. 裘被妻子赶出家门后投奔大黑个,大黑个说:你来得正好,比赛快开始了,你记得楼下的Chinese Chicken(中国妞)么,一会她会带朋友一块儿上来.... ...后面看到一对东方人面孔的母女(那样的大花比较接近东南亚或者泰国的,中国人貌似不是这样的风格... ...)为女主换膝盖后就没看了... ...联想到今年两位美国教授在《柳叶刀》上发表的呼吁国际社会联合抵制中国器官移植与相关科研论文的事儿,不免想到导演是不是也在表达这样一种观点?
但是在一篇采访报道中,导演Miguel对此事的回答确却并非如我所想。
DVD Talk: 您在表现这个虚构社会的细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其中,中文符号的出现几乎是贯通整部电影。
您是否是想暗示因为我们(美国)的经济太糟糕了,而中国将成为我们的拥有者?
您能谈谈您选择采用这些细节暗示而不是进行一场世界博览会来对观众进行教育的原因么?
DVD Talk: You do a very good job at creating this world with very subtle details. Throughout the movie you see Chinese symbols everywhere, which I presume is a sign of how much worse our economy has gotten and that China practically owns us. Can you talk about adding those tiny details instead of hitting us over-the-head with exposition about the state of the world?Miguel Sapochnik::我们为这部电影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在3年的筹备期中,我做了大量的图像、图纸和理念的设计,然后才与本片的美术导演David Sandefur开始进行制作。
我们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每天8小时,连续3周几乎都是在讨论这些细节方面的事。
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而世界未来的走向以及从现在的状况推断未来的情况是其中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
其中,中国在未将将拥有几乎所有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这并不是从《刀锋战士》中得来的想法,它就是简单的是而已(刀锋战士跟介个有神马关系??)。
这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仅仅是试图去证实它,并看它将往哪里发展。
原本有一个想法是,电影中的人不说英语。
我们最终没能这么干是因为我们制作的是studio movie(配字幕嘛...)。
所以我们最终的做法是使本片中国化。
影片中的建筑、设计都十分中国化。
这些细节很重要,我很高兴你注意到了他们。
我们并没有想通过本片进行说教,本片的意图也不是说教。
虽然我们对未来进行了描绘并尽量忠于事实,但我们绝不希望未来是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样。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可怕的世界,但我们并不认为他会发生。
Miguel Sapochnik: There was a lot of preparation. We developed the movie for three years and in that time I put together a huge amount of imagery, drawings, and concept work. Then we started getting into the movie and I started working with the production designer David Sandefur. We talked literally for three weeks, everyday, and eight hours a day about absolutely everything. A lot of things evolved through that. One of the big things, for me, was where the world is going and extrapolating the future based on today's events. The idea that China will own almost everything seemed absolutely natural. It wasn't taking from Blade Runner, it just simply is. It's already happening and we were just trying to confront that and see where it would take us. One of the ideas there was that by the end of the film no one was speaking English. We couldn't do that since we were making a studio movie. So what we ended up doing was trying to turn it into China. The architecture, the designs, and everything was all very Chinese. Those details were very important and I'm glad you noticed them. We didn't want to preach. The whole idea of this movie was not to preach. While we are encapsulating the future and trying to stay true to reality, we weren't rooting ourselves into it. The film is ultimately, while it's a terrible world, I don't think this is really what's going to happen in the future. I just think this is what we're capable of.好吧,有空再把它看完吧。
参考资料:1.《柳叶刀》—Time for a boycott of Chinese science and medicine pertaining to organ transplantation原文链接:http://www.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1)61536-5/fulltext 2.DVD talk Repo Man导演采访:http://www.dvdtalk.com/interviews/dvdtalk_sits_do_3.html
开始看还一直感觉像那些大片I'M LEGEND之类的情节,只到发觉洛哥由于“工伤”而不得不背信弃义,兴趣大大的提高。
不得不赞扬一番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啊,起码如果出现工伤现象的话,像类似的情况,企业单位还是不得不做好对员工养老的善后工作啊,到了那时我们也不必进行“开肺”这么社会性的诊断了吧。
一贯的喜欢英式的口语,片中洛哥叫他儿子的那几声peter,真是听了舒服无比,整部片子看似引发出了人们对于未来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医疗的帮助的强烈、大胆的猜想和人性一贯的贪婪;又将主人公的个人遭遇参于其中,今天有句话说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恰是这钱能解决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又给我带了太大太大的问题。
两级的分化不再是电影新颖的话题。
从高达SEED里的人类与新人类从阿凡达里的人类与外星人再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财富的集中率、金融泡沫对实业的吞噬、人类等级的明显分化,这部片比其它的更接近事实,人对非人:控制他们的欲望,用金钱让他们出卖自己的血汗,再用物质满足榨取他们的金钱。
无论这一切的理由是什么?
有的人已经麻木了,有的人成为了牺牲品,而有的人还在细数着自己银行账户上有几个零头。
重生,意味着什么?
它不是意味着你能够战胜一切,就像片中一样,一开始的那个“假动作”结局差点让我把它列入了三流电影货色,而最后,看着插上M.5神经系统的主角,我明白了。
重生,那就是反抗,那就是思想,就是那本黑人含着泪拿着的书!
最近,在一期某某节目上看到了金融大鳄——索罗斯他说”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来使世界更美好。
“我想再加一句,而不是让”利益吞噬我们的爱与人性!
“懂了吗?
我们这些已经麻木的人……
这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学医的看到解剖,学法的看到物权和人权的冲突,学社会学的对男二号对男一号暧昧的感兴趣;电影前三分之二平淡之极,从男女主角杀入联邦公司总部开始风格向黑色幽默转变,结尾那惊鸿一瞥,又让影片变了调调……
剧透慎入。
为什么看这部影片?
剧情简介很诱人,自成一套体系的未来式科幻片一向很诱人。
而演员阵容也让人有所期待。
裘德洛自不必说,《恋爱假期》中的浪漫,《福尔摩斯》中的基情,再加上《冷山》《人工智能》和近来的《毁灭之路》,绝对的演技派加偶像派。
Forest Whitaker可能了解的人要少些,没有太多一人当家的电影,但看见他的眼睛你就忘不了他,从《狙击电话亭》中的探长到《伟大辩手》中的父亲,更不用说那部《末代独裁》。
不过说实话,觉得这部片子的风格并不适合他。
最后是Alice Brage,看着眼熟?
对,就是《我是传奇》中的女主角,混血的魅力呀,没得说。
对剧情来说,看完回首想想,其实又是标准的好莱坞模的模式。
杀人,变好,被追杀,一己之力对抗,企图力挽狂澜,只不过其中又有导演增加的一个小陷阱。
据说原著小说作者、同时也是影片编剧的埃里克·格雷西亚对剧本修改了很多次,未看过原版,不过估计最后的小转折大概是新加的吧。
导演和编剧其实都很残忍,选了这么一个结局。
但是很现实,我喜欢。
虽然问题不少,但不论从演员阵容还是导演态度包括最后的小惊喜这部电影都可以值一颗四星了。
VERYCD中引用了如下三条介绍。
本片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它实在太无脑了。
——《芝加哥论坛报》 如何无脑?
个人觉得本片最严重的问题其实是过于做作,作为导演的长片处女作其实很容易有这个问题,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不能掌控好,却又想一次说清。
一部科幻片非要整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就产生了很多悲剧。
比如最后的结果,根据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现实和梦境在裘德洛和Forrest在地下诊所打斗时分割,现实中裘德洛被钩子砸的半死,而梦境中Forrest被射晕。
现实中Forrest为裘德洛换上了最新的M5,让他快乐的活在梦境中,那我不禁想问,既然下手了为什么不把心脏取走,反而要为他付钱了?
换言之,既然肯为他付钱了为什么开始还要下手?
难道说一切是个意外?
说不通啊说不通。
让2010年的金酸梅奖比赛开始吧!
——《好莱坞报道》 不至于,真的不至于,这部电影有好的演员,完整的剧情,让人有思考的空间,一部如此类型的科幻片能得到6分以上的评价也算是中规中矩了。
要是有国际金酸梅奖,大陆片大概部部都能让评委觉得惊艳,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苛刻了些。
《重生男人》有着不错的科幻题材框架,只可以影片进行到后半部分时,主题已经彻底涣散,这也直接糟蹋了两位优秀的演员。
——《华尔街记者报》 我最同意的其实是这条。
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未来世界的体系,用保险公司的模式来管理器官移植,其实也是讽刺了那种制度,看似是为人们好的借贷,其实是在换种方式逼迫人们,趁人之危而已。
后半部分就如前所说,为了深刻而深刻,转折有些生硬,为了让观众觉得惊讶而耍了一个小手段,效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也许过段时间这部电影也能进入一些诸如不看结局绝对猜不到结果的影片的豆瓣list,诸如《第六感》《小岛惊魂》等等。
最后。
关于朋友A job is a job。
这句话在影片中分别出现了三次,工作就是工作,哪怕是自己的亲生父母都能杀,何况是朋友?
为了让朋友继续杀人,甚至对仪器动手脚,这是一个朋友该做的事?
其实,我还是倾向于他们的友谊可以胜过一切的。
只不过那是心底的部分,现实逼迫人们妥协。
太多人其实连这样的好朋友都没有,有利益的地方处处都是刀子。
有福同享有难独挡,这再正常不过,不要抱怨你没有好朋友,而要庆幸如果你有好朋友。
关于爱情为了凑齐好莱坞电影的模式,中间一定要出来一个美女,然后和男主同病相怜,就这么轻易地让男主背叛自己的妻小,为了那个美女而心甘情愿献出生命。
看起来或许很爽,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对的。
特定环境下的爱情是不能长久的。
一个同学刚刚分手,他们是一见钟情的,这种情况要不就是来的快去得也快,要不就是传说中的终生厮守,但传说毕竟是传说。
一直坚信,人生的伴侣应该是你最好的朋友。
关于人生电影开头其实就是他在屋中打小说的情景,再浏览一下才发现,我靠,原来还是个插叙,导演也算是有用心了。
开头引用的关于猫的故事其实就是整部电影的主题。
HOW CAN ANYTHING BE ALIVE AND DEAD AT THE SAME TIME?怎么会有东西能活着又死着?
最后我们知道裘德洛自己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悲哀的活在自己的美好幻想中。
这让我想到前阵子看过的《人在囧图》,国产片真的把国人的审美品味都拉低了好多,如此做作的一部虚假的电影,只因为完整讲述了一个故事,并反映了些许现实竟然就好评如潮,除了两位男主角,剩下的片中的人物都像样板一样,看来就让人作呕,社会便是不公平便是虚假的,为何要去如此美化?
虚假的美好最是丑陋。
与其活在美好的幻想里不如死去罢了。
人生很残酷,但人生也很美好,我们需要奋斗才能发现这份美好。
《重生男人》,Jude Law和Forest Whitaker。
此片唯一的科幻设定,是人的器官可以用人工金属器官代替, 但是价格昂贵,动不动50-60万美元,可以分期付款,年息接近20%。
但是,一旦分期付款还不出,集团的回收人员可以上门直接把人工器官拿走,相当于让客户直接死亡。
而主角二人干得就是这个回收部门的勾当。
故事开始1个半小时比较平稳,后边半小时主角开始大杀四方,但最后突然峰回路转,结尾是经典。
虽然影片中器官替换科技是可预见性的技术,但很抱歉我个人无法认同以主角为中心传达的内容。
事不关己时高高挂起,主角就是个无情的回收机器,但当自己也成为“客户”中的一员时就开始反对器官回收,开始反抗自己的组织。
为了自己活命杀了更多的人,也害死了更多好不容易苟活的群体,最终还要炸了人造器官技术中心。
不仅如此,离开了与自己持反对意见的妻子,自己不深刻反思,还被一首歌吸引就和别的女人搞上了,最后闯进技术中心杀死那么多人只为了消除自己和小女友的二维码,消除时还亲热上了,觉得这场景很唯美是吗?
要说公司的条约无情,但至少是做的你情我愿的明面生意,不过是贷款高了一点,回收无情了一些,贷款回收条约有所隐瞒。
既然人造器官购买这么普遍,逃避还款的人这么多,回收员认知度这么高,社会上对于逾期器官强制回收的风声毫无走漏?
承担不起这个后果,从最初就不应该做这个选择。
就算不满意也应该以正当途径合理反抗,而不是安排一点点多情的性格和强制浪漫的戏码,在这里教别人如何自私与变脸。
企业的目标本是为了盈利,片中这家企业研发出让器官衰竭的濒死者,继续活命的治疗方法——移植人造器官。
但无疑,制造人造器官是有成本的(片中没有给出价格,但价格很高无疑),而企业也是希望盈利的(如果没有盈利,企业为何要存在?
企业之所以是企业,其本质就是为了不断盈利)。
如果一个人器官死亡,本该丧命,但他不想死,因此选择器官移植,买来价格高昂的人造器官,选择继续活下去。
但本该死的人要活下来,肯定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也就是金钱而已。
如果不用付钱就能长生不老,请问世间哪个将死之人愿意去死?
如果人人都不死,又不肯付钱,谁来为企业的生存买单?
如果企业研发出这么高端的,能帮助人类的技术,都无法盈利发展,谁还愿意继续为了人类未来而继续从事科研?
如果既然买人造器官是要花钱的,还款有错么?
还不起款了,公司收回自己的资产有错么?
科技越先进,反而人欲望越大。
原始社会,人类活到四五十岁,就非常非常罕见,而如今活的越来越久,人却开始贪婪得越多。
濒死之人本来该死,一家企业给他们一个用金钱换生命的选择,他们贪婪地选择继续活命。
或许自己钱不够多,因此银行出现了,愿意给他们贷款来帮助他们活下去,他们于是贪婪地去从银行借钱。
企业和银行错在哪里呢?
可能有人在讨论政府应该出手帮助,但肯定没人想过这一点,从片中的背景情况出发,如果一个人连人造器官的钱都赚不到,你又怎么指望他工资中那一小部分税负,能抵上政府在公费购买人造器官上的开销呢?
想不死的人那么多,想享受生活的人那么多,赚不到钱却又想吃香喝辣的人那么多,政府该选择无偿帮谁,又选择不帮谁呢?
难道企业和政府就该是慈善机构,那谁又来给他们捐款?
世界上每一秒钟都会同时有成千上万人需要人造器官移植,如果器官免费,如果移植不花钱,请问该去救其中哪些人,放弃哪些人呢?
这成本又该谁来偿付呢?
人性总是自私自利,妄想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某天午餐不免费,无疑得大骂卖午餐的人良心败坏。
千万年前的人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如今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现在的人能穿着绚丽的衣服吃着甜美的食物住在漂亮整洁的房屋里,结果人们还是在骂骂咧咧不满足,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剥削,认为比自己权力强、家产多、名声大的人都在占自己便宜,觉得自己是最苦命的人,被社会在剥削,人性的丑陋实是一览无余。
最后,试想,当这个电影里所谓的人造器官没被发明,或者发明出来没有出售,该死的人还是得去死,或许就不会存在卫道士说的道德不道德了吧。
或者,人类还是以单个单个的个体存在,而不是以一个整体一个社会的形式存在,我们没有科技没有经济没有国家,那才是卫道士眼中最希望看到净土么?
本片不是Cyberpunk,只是未来是黑社会的未来实在太合我的心意。
对于广大中产阶级有为青年诸如“二次抵押贷款”、“金融重组方案”、“工伤保险申领”、“新教伦理与契约精神”,我深表敬佩。
希望等到有人来拆你房子,不走就强拆的时候,您依然理性平和。
这是因为“您和他讲道理,他和您耍流氓”。
这些人造器官,只是“The Union”公司赚取猎物的回力镖,勾到肉自然要回来。
顺便说一句,七十年产权房也是这东西。
在这样的垄断体制下,对于公司而言,让您凭借市场化金融闪转腾挪、“巧赢庄家”、真不知让您签协议是干什么的。
而且对毫无还款能力的人肆意放贷,正是大金融公司“不怕鱼小,只怕鱼不上钩”的经营理念。
女主角,一个吸毒的酒吧歌手,可以从公司贷出三件脏器,公司打算她完全支付贷款,成为“优质客户”?
一支精锐讨债小分队更加合适。
先前的首付,已经入账、而器官回收之后,等着再钓鱼了。
垄断要产生黑市、走私。
女主角九件器官,从挪威走私了一件、优秀的西班牙裔工程师仿制了两件(还增加了语音记录的新功能)。
而且连售后维修、安装都专业化了。
亚裔小姑娘九岁上手术台、做膝盖更换手术。
能做脏器的黑市医生一定也有。
要是威廉•吉普森先生来写,一定更精彩。
The Union和地下山寨工厂的斗争,多好的架构。
可是The Union也是黑社会。
标准程序的“救护车在旁准备”,都是在杀完人之后说的。
所以在柱网里的大屠杀(谁能解释一下九岁医生移植了什么器官)就理所当然了。
整部片子气氛压抑,结尾在热带岛上,倒是阳光明媚,只是人走近,脸始终模糊。
比前面还吓人。
裘德洛限制级科幻片,非常不错
本来题材不错,但是各种各种设定上的bug真是让人违和感不断,剧情就更弱了啊掀桌!查了一下,导演和编剧都是生手,难怪拍的这么胡扯这么不给力。这本来是一部专门给裘裘耍帅的电影,但是他那个发际线明显已经超越喜感直指杯具再往下发展就是人间惨剧了,看看海报截得多么恰到好处欲盖弥彰就知道了。
Jude Law~~冲着故事也可以看看~
小细节很多出彩的地方 但整体捏合得不好
“认真你就输了”。鉴于没看完整,似乎至少得给3星。鉴于没欲望看完整,还是2星吧。
有自虐倾向
果然,果然,果然……这结局,这结局,这结局!!!
第一个开膛破肚的镜头就吓得我立刻关掉了 害怕伤口害怕鲜血
repo这词很熟嘛
有原则的坏人->成为受害者->良心发现->回去打坏人->坏人被打死->抱得美人归->意外结局……本来以为这部演技,立意,配乐都完美的片子,结局就要落入这样的俗套,这结局真震撼了我……7.2分偏低了
不喜欢结局
没想到结局这么黑暗。只能感叹好在思想已经比欲望先一步进化了,否则我们的世界会多么恐怖
人造器官的应用
飙血很B级片,不能看细节,模仿Brazil。。。
好结局加一星
从男女主角在粉门里互相挖来挖去的时候,这个片子就成了喜剧片。结尾是喜剧之高潮。
惠特克为了把裘德洛留在身边,换了裘德洛的心脏、还换了他的脑神经,然后就可以尽情玛丽苏了,我擦,又是个基片
烂,两星:一星给血腥;一星给结局。
故事完全没法叫人信服,前后风格也明显脱节。走廊打斗戏大幅复制《老男孩》,结尾的反转简直莫名其妙……
这片的摄影师应该强暴剪辑师,太拉后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