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2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妈妈咪呀!2,妈妈咪呀!回来了(台),妈妈咪呀!开心再嚟(港),妈妈咪呀2:再次出发,妈妈咪呀:重蹈覆辙

主演:莉莉·詹姆斯,阿曼达·塞弗里德,朱丽·沃特斯,克里斯汀·芭伦斯基,皮尔斯·布鲁斯南,斯特兰·斯卡斯加德,科林·费尔斯,多米尼克·库珀,杰瑞米·艾文,亚历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法语,希腊语年份:2018

《妈妈咪呀2》剧照

妈妈咪呀2 剧照 NO.1妈妈咪呀2 剧照 NO.2妈妈咪呀2 剧照 NO.3妈妈咪呀2 剧照 NO.4妈妈咪呀2 剧照 NO.5妈妈咪呀2 剧照 NO.6妈妈咪呀2 剧照 NO.13妈妈咪呀2 剧照 NO.14妈妈咪呀2 剧照 NO.15妈妈咪呀2 剧照 NO.16妈妈咪呀2 剧照 NO.17妈妈咪呀2 剧照 NO.18妈妈咪呀2 剧照 NO.19妈妈咪呀2 剧照 NO.20

《妈妈咪呀2》剧情介绍

妈妈咪呀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妈妈咪呀2》由美国环球影业制作出品,是2008年歌舞喜剧电影《妈妈咪呀》的续篇,此次第一部的原班人马将悉数回归,而片中舞台剧的改编将会以瑞典著名乐队ABBA的歌曲为基础。 续篇将围绕Sophie(阿曼达·塞弗里德 饰演)以及她的妈妈Donna(梅丽尔·斯特里普 饰演)年轻时的爱情故事展开---怀孕的Sophie一直自我质疑能否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直到她知道了Donna孤身一人将自己养育成人的经历,受到了极大鼓舞。年轻时的Donna将由莉莉·詹姆斯饰演,雪儿也将现身影片,饰演Sophie的外婆Ruby。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罪人河长大蛇王乐斗之争霸江湖吸血鬼在塞尔维亚芭比:公路大冒险凤唳九天之焰赤篇阿加莎与谋杀的真谛爱玩怪兽邪恶之眼坏牧人灵犬雪莉:冒险再出发没有耳朵的兔子和两只耳朵的小鸡恶魔少爷别吻我第一季枪火真爱禁区无限系统树双生不要点开余生玩命大师情人眼里高一D地狱男爵百战天龙第三季大汉军魂美人鱼之死亡湖破蛹重见光明孽扣险滩

《妈妈咪呀2》长篇影评

 1 ) Andante andante

终于把妈妈咪呀2看完了,就在这个周日下午。

08年初看妈妈咪呀时,快乐得难以自已,快乐的情节想跳舞,感动的情节就落泪,整整两个小时的情绪都紧密地被旋律带动。

因此爱上ABBA,加上之前因影视剧爱上的QUEEN,'N Sync,都让我愈发地对那个遥远的年代着迷。

很爱歌舞片,很爱音乐剧,从很小时就有迹可循,近两年才算固定爱好。

而妈妈咪呀尤其令我快乐,它并不是个现实的剧情,你很难在生活中看到如此牵强的剧情,可也恰是这样无中生有的点唱机式音乐,呈现出那样极致的勇敢,彩色的热情,大胆的样子和灿烂的日子。

还让我忍不住心怀感恩,感谢这世上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拼命地工作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们努力地编剧本串歌曲让一切剧情化,他们认真地筛选出心中的曲目想要给观众呈现他们心中的快乐,他们不遗余力的编舞、取景、选角只为了让这些选出的曲目在听众心里最大化地共鸣。

你们做到了,我感受着影片传递的快乐,体会着歌曲传递的感动,隔着荧幕、隔着时空、隔着距离,在这个周日下午,和你们每个人的心、和ABBA,达成了共鸣。

Andante andante~

 2 ) Mama Mia 笑中带泪 Here We Go Again

期待已久的Mama Mia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治愈了我。

其中承载了多少高中时候的回忆。

记得那时候,同桌是一个很喜欢ABBA歌曲的女生,有一个叫做A-teens的年轻组合翻唱了很多ABBA的歌,跟着同桌,也是听了很多ABBA的歌。

Mama Mia把我儿时的回忆瞬间翻起,那个女生已经在我们的家乡结婚生子,做了一名安稳的主妇,那时的她,她的英文比我好,也有很多的梦想。

而我在一个different land,与内向害羞的那时不同,一个人孤独自由地生活。

Mama Mia不仅是在歌曲和笑点上激起我共鸣,虽然说Harlots公爵出现的时候真是笑死。

泰坦尼克号还有其他很多处的梗都用的很好。

(照顾女主妈妈的老年年大叫一声ha的时候,公爵法英混杂开场的时候-是平时的我无疑了 -w-)。

怀念那时,美国人还懂得去听ABBA这样的有内容有生活的歌,而不是只在夜店havananana,只要能high就是一切。

最有共鸣的那一刻是女主妈妈一个人怀孕准备临产,并且说自己从未觉得如此strong的时候。

镜头一边切换女主,一边切换妈妈,歌曲响起,我跟着忍不住大哭起来。

一个人来看电影的自己,也时常觉得在陌生的土地,如此地孤单,尤其是在这个,觉得自己喜欢了一个人,多么期待对方回应却等不来的时刻。

好像女主妈妈一样,我也在短期邂逅了三个男生,却总是不对。

也是在某一刻,发现某个男生好像有自己的暧昧对象。

和女主妈妈不同的是,我是脆弱的,不知道如何做自己的,时常迷失着自己。

有人跟我说,只要自己闪亮,幸福就会来,不然即使得到的也会溜走。

事实是,即使闪亮的女生也总是会被伤害,会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

闪亮的目标,也许不是被人所爱,而是拥有爱人的,保护人的能力。

我好想好想像女主妈妈一样那么坚强,即使一个人在一片陌生的wonderland,也可以独自生下女主,朋友不在身边时,能够独自享受生活,朋友在身边时,也能够一起放声大笑。

好神奇的观影经验,从来没有这样专心(我一直很容易在看电影时胡思乱想而出戏),又笑又哭。

影院的人也都不知不觉跟着歌声舞蹈,尤其是大家在游船上载歌载舞一起开向女主的hotel时。

伤心时我们哭着歌唱,快乐时我们笑着唱歌。

爱的时候记得爱的感觉,放下的时候就向前。

Adante,adante,here we go again。

 3 ) 母子情有时候最为感人

我一直坚信女人是最懂女人的,因为一路走来,大多数女人的经历太相似。

独立——生产——成为母亲。

如果说第一部《妈妈咪呀》的主人公唐娜还有点现实主义的精疲力尽的话,那么第二部就是超现实意义的乌托邦,没有一点矛盾,每个人自立自强。

所以让人看的有点乏味。

但最后梅姨出现和Amanda的母女情确实感动到我了。

歌词也写得好,“我知道我不拥有你”。

一次在梅姨年轻怀孕的时候Amanda认为自己母亲因为有她所以不害怕一个人有泪点,一次在最后梅姨出现给自己的女儿打气有点泪目。

母爱伟大,就伟大在知道我生下你,但我并不拥有你。

 4 ) 有一种生命的激情叫“妈妈咪呀”

人生短暂而世界辽阔,我们都应该诗意地活着。

2008年,《妈妈咪呀》曾让我整个夏天神魂颠倒,没想到时隔10年之后,《妈妈咪呀2》再次给我带来了惊喜。

不光剧中有欢乐的故友重逢场面,和《妈妈咪呀》多年后的重逢更是意料之外的感动。

80年代的洗脑神曲在片中一首接一首循环播放,而我却丝毫不想逃跑,只想让自己慢慢融入其中。

既然厌倦一成不变的乏味人生,那就周游世界吧,然后选择一个风景如画的希腊小岛定居,和大自然为邻,和可爱的人相伴,载歌载舞率性而为,大胆追求美梦,每天都是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

没错,这就是《妈妈咪呀2》简单动人的故事,也是我理想中的生活。

所以当ABBA怀旧的梦幻嗓音响起,置身漆黑电影院里的我,不争气地数次眼角湿润。

其实,《妈妈咪呀》系列并没有多牛B多经典,好莱坞合家欢式的俗套故事,也有很多音乐片常犯的错误,可是我就是说不出的着迷。

也许因为那里面有我记忆深处珍藏的经典旋律,也许因为那里面的人物都可爱到“一根筋”,也许因为希腊小岛的风景实在太迷人,也许因为我骨子里就是一个恋旧的人……又或许仅仅因为《妈妈咪呀》恰恰刚好描绘了我内心深处的梦想。

没错,《妈妈咪呀》的生活就是我所一直向往的。

这样的人生,我从小到大都梦想过。

而看到真正美丽的东西,你是不会舍不得落泪的。

我想像电影里的Donna那样勇敢选择自己的人生,我想给不够完美的自己一次机会,想打破一切虚伪的教条和所有坑人的把戏,我想告别思前想后不够坦诚不够勇敢的自己,我想去唱去跳去创造并且尽情去爱,我想去做一切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去让一切遥不可及的梦想的变成现实……而不是被生活的枷锁死死束缚住,在生存的漩涡里挣扎的像条丧气狗,每天都活的不像真实的自己。

也许正如柏杨先生提到的“酱缸文化”,我们整个民族普遍活得太实际太压抑太没有自我,而且总是死气沉沉地一味服从,特别缺少一种改造生命的激情。

我们总是习惯在“厚黑学”式的算计里冥思苦想,也不会抛开顾虑去随心所欲地追求云上的彩虹。

我们总是宁愿在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里耗尽生命,也不愿去体验一种截然不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

而这就是《妈妈咪呀》这个故事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地方。

无论是音乐剧还是电影版,无论是第一部还是第二部,抛去《妈妈咪呀》系列载歌载舞的外衣,实际上不存在那些大起大落的剧情,就算勉强有些起伏的段落,也只是在阐释一种生活理想,即大多数现代人不敢也难以企及的人生目标。

那就是忠于内心,爱你所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怀过一生。

一个人能够追随内心的召唤,在不可为而为处坚持自我,大概才算是真正活过。

否则就算坐拥金山银山甚至当上美国总统,也有沦为行尸走肉的可能。

想当初,诗人顾城举家搬到了新西兰风景如画的小岛上,即使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但谁也无法抹去那些生命激情存在过的痕迹。

人生短暂,世界辽阔,诗意本应成为生命的归宿。

看《妈妈咪呀2》时,我又再次回想起看《妈妈咪呀1》时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让我又重回到了生命的最初,自然想起童年的某些片段。

那时的我,还没有被世俗困住也没被生活欺骗,在赤子无邪本真的眼里,人应该梦想并且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而我给自己定义的幸福,大概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自由自在。

你可以自由自在歌唱,自由自在旅行,自由自在表达,自由自在相爱,自由自在舞蹈,自由自在呼吸清新的空气,自由自在坐在大海边数星星,自由自在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回看这些想法不免天真,简直像是童话里才有的事。

如今再次想起过去种种,更像是梦幻一场。

所幸这世上还有电影和音乐帮我们记取过去,唤醒那些遥不可及的梦。

当《妈妈咪呀2》里再度响起《I have a dream》那熟悉的旋律,我终于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I have a dream, a song to singTo help me cope with anythingIf you see the wonder of a fairy taleYou can take the future even if you fail……

 5 ) 《妈妈咪呀2》一部被景色吸引,最后被剧情圈粉的剧

第一次知道《妈妈咪呀2》是夏天的某一天去电影院偶然看到了它的宣传片,被蓝白色充满希腊风情的海岛深深吸引,回家翻了第一部看,确实陶醉于演员们唱的小曲儿(讲实话跟第二部的唱功比,第一部只能算是唱小曲儿),并且十分不认同唐娜荒诞的生活态度,怎么会在跟三个男生搞得不清不楚的状态下还会选择生下并不知道是谁的宝宝并留在了伤心地一直生活,一部剧的重心竟然是女儿寻爸,匆忙看了一半弃剧了,对第二部完全提不起兴趣。

前几天自己在家觉得家里过于安静把它当喜庆的背景音乐总算放完了。

莫斯科的深秋到了,抬眼望去一片金黄色,整个朋友圈都在称赞金秋,不禁抬头看向窗外,一朵飞机云让我想起了被世界杯填满了的夏天,忽然想找个热闹的剧,看看蓝天大海青草地,于是开了《妈妈咪呀2》,有了这篇被圈粉后的影评。

如果把《妈妈咪呀》从一部影视作品转化为学术论文来看的话,第一部可以说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学生造出来的论文初稿,格式符合要求,语言比较粗糙,其中不乏一些能够吸引导师通过审核同意帮忙修改的亮点在,但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十年后的《妈妈咪呀2》像是一篇酝酿了十年、沉淀了十年,捋顺了十年后经过了预答辩经过了修改呈现在答辩委员会面前的一篇博士论文,把第一部缺失的所有逻辑都纷纷补好,不得不说,直男癌到了我这种程度的女生都向往唐娜的精彩生活。

第二部的采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精妙手法,把苏菲和妈妈唐娜的爱情史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故事开始就交代了唐娜的离世,揭开了对唐娜爱情的回忆。

故事推到了80年代唐娜在牛津刚毕业的日子。

建筑师哈利,浪荡公子比尔和颓废到住草棚的山姆陆续出现在了唐娜去往希腊海岛的路上。

期间有激情,有爱,有浪漫,有回忆,当然,有阳光明媚也有狂风暴雨,由之而来的有背叛有无奈,有开心有悲伤,最重要的是但男人好友陆续离开还留下了苏菲和一家破旧的民宿可以给生活以保障。

歌太悦耳景色太迷人,仿佛渐渐理解了唐娜的内心。

爱情和美景一样,终究是有保质期的,有人爱烟花绽放一起出挑的美好瞬间,诚如唐娜,激情过后可以用来回味一生,生下苏菲就是三段爱情结出的最好果实~~唐娜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毕竟25年后一封陌生的来信只因一个寄件地址一个素未谋面甚至于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女儿的一封请柬就从世界各地奔赴小岛,只能是因为每个人都心中保留着对那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 十年,一部戏,终于完整了~~~好看好看~~

 6 ) 【C+影评】妈妈咪呀2:夏日微风,年华似水

从某种程度上,《妈妈咪呀2》和《侏罗纪世界2》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最受欢迎的前作角色拿来当做噱头和招牌,一旦到了正片里,就神龙见尾不见首。

当然,《侏罗纪世界2》的杰夫·高布伦要更恶劣一些,马尔科姆博士的出场对整个故事没有一丁点的影响;但《妈妈咪呀2》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那就是前作中的关键角色不仅在预告里镜头寥寥,到了正片里,更是直接完全消失——还没有上映的《奎迪2》也有着相同的表现,在预告片中,史泰龙甚至没有出现在最后关键一战的现场。

如果《妈妈咪呀2》敢于丢掉梅丽·尔斯特里普,《奎迪2》又为什么不敢丢掉史泰龙呢?

从道理上,一个系列想要走出新路,就要敢于打破常规;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力的创作者们可以不顾观众感受,去一味胡搅蛮缠。

但幸运的是,《妈妈咪呀2》并没有碰上《星球大战8》那样,自断经脉的破坏性改造。

2008年的《妈妈咪呀》处处体现出了地中海风情和青春活力——既归功于当年22岁的阿曼达·塞弗里德,也归功于当年59岁,却依然能够上下翻腾又唱又跳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虽然故事本身平平无奇,但百老汇编排的底子,配合ABBA乐队的时代金曲,让这部轻快的音乐剧充满乐趣。

尽管布鲁斯南的水牛嗓备受诟病,这部电影也顺利拿下了前《阿凡达》时期,英国地区的历史最高票房。

而十年后的《妈妈咪呀2》也继承了简单而感性的风格,尽管没有太多的情节能够将电影整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整体,但依旧缤纷的色彩运用,和依旧生气盎然的ABBA金曲,让这部必要性和存在感薄弱的音乐剧续作(这本身就已经非常罕见),尽可能地捕捉到了第一部的熟悉感,并用一些新的(但远非完美的)内容填补了梅姨的缺席——一个不可不提的槽点,大概就是年轻角色造型,和前部唐娜的回忆完全不一样:既不嬉皮,也不哥特。

在这个风向复杂多变的PC时代,这样简单而又单纯的快乐相当难得。

如果说《妈妈咪呀》的主题是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热情,那么《妈妈咪呀2》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主题:同样是追忆似水年华,但不再是为了认识自己,而是为了走出阴霾,更好的走向明天。

To remember, and to let go.

作为一部典型的音乐剧,《妈妈咪呀》的故事是由音乐驱动的,在歌舞和故事场景间的转换更加自然,但《妈妈咪呀2》有着更强叙事属性,而歌舞内容成为了叙事的点缀(就像去年的《马戏之王》一样)。

对于喜欢传统音乐剧的观众来说,十年前的《妈妈咪呀》显然要更讨人喜欢和一气呵成,能够享受更加纯粹的歌舞show;但对于更加广泛的观众群体来说,歌舞点缀的形式倒也不会令人难以接受。

这种基调的转变,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百老汇的积累——上集已经将原材料一网打尽,使得《妈妈咪呀2》的故事和歌舞编排都是原创,这就使得破坏了电影的浸入感,前两场歌舞唱段是这个问题的重灾区——另一方面,电影基调的转变,让电影难以全心投入单纯的快乐,整部电影都沉浸在一种淡淡的悲伤之中,无法完全复制前部电影的活力和热情——而这恰恰是通过歌曲驱动和表现的,在《妈妈咪呀2》中,大量的叙事会干扰音乐对“一见钟情”的爆裂式表现力。

梅姨的缺席也使得故事的可看性下降,缺乏定心丸一样的强力中心,故事上也缺乏足够看点。

就此而言,雪儿在片尾的出场显得非常意义不明,将电影推向了更加浅显的大联欢。

但得益于欧·帕克(《涉外大饭店》)和理查德·柯蒂斯(《真爱至上》《海盗电台》)的接手,《妈妈咪呀2》对音乐和情感的联系有着格外的关注,尽管在歌舞表演上并没有那么令人满足——既缺乏前部中梅姨在谷仓中上蹿下跳表演同名曲的热情,也罕见她对着皮尔斯·布鲁斯南独唱《The Winner Takes It All》的情感深度——但电影在气氛和角色状态上对前作实现了很好地继承。

欧·帕克和他的剪辑师,彼得·兰伯特将过去的唐娜和现在的苏菲穿插展示,意图唤起母女之间不可见的那种情感纽带,既原始又充满力量,也同时充盈着喜悦与失落。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咪呀2》是老牌男星安迪·加西亚在今年夏天的第2部电影了(同时是今年年内第3部公映电影)。

仅比皮尔斯·布鲁斯南小3岁的安迪·加西亚,开启了全新的帅气爷爷路线后,似乎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先在《读书会》里热恋戴安·基顿,后再《妈妈咪呀2》与雪儿一吻,妙趣横生。

同时,这也将《妈妈咪呀2》的年龄差搞得更乱了:65岁的皮尔斯·布鲁斯南,在前部中和67岁的斯特兰·斯卡斯加德,57岁的科林·费斯一番折腾后,和69岁的梅姨是一对,而现在72岁的雪儿来演梅姨的妈,和62岁的安迪·加西亚看对了眼,来看望32岁的孙女,阿曼达·西耶弗里德,和她40岁的老公,多米尼克·库珀……考虑到70岁的叶德娴是56岁的刘德华的干妈,66岁的吴孟达经常扮演56岁的周星驰的长辈,这种“明星大乱斗”,也算是趣事一件了。

尽管并不是那么必要,《妈妈咪呀2》是对第一部电影的有益补充,在内容上更成熟。

但如果你是音乐剧的忠实粉丝的话,不如把时间留下来,重温一遍第一集。

需要理解的是,《妈妈咪呀》系列中开放的情感关系,对于部分内地观众来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种文化差异——尤其是现在,诸多打着“三观”旗号,行封建退步之举的田园PC之风盛行——只有保持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才能真正地透过现象看到这个故事的本质:那就是对爱与自由,不变的向往与追求。

 7 ) 当他们老去时,别忘了,他们也曾年轻过…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我们的父母,不曾了解也从不好奇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曾经历过什么很多年前和朋友看过《妈妈咪呀》中国版的歌舞剧,在去看《妈妈咪呀2》的电影点映前特地看了一遍第一部的电影版。

提到《妈妈咪呀》,不得不先介绍下ABBA乐队—— 《妈妈咪呀》改编自百老汇以瑞典乐队ABBA歌曲为基础写出的音乐剧,而ABBA是瑞典的经典流行组合,成立于1972年。

ABBA乐队的名称来自于四名成员的姓名前字母的缩写的组合,这两男两女在事业走上坡路时曾是两对夫妻,在事业开始下坡时又分别劳燕分飞,是流行音乐史上著名的夫妻组合也是著名的离婚组合。

ABBA虽于1982年解散,却留下了数十首经典歌曲,传唱至今。

《妈妈咪呀》1999年伦敦西区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据说,首次上映就让伦敦交通为之瘫痪。

此后,这部经典的歌舞剧曾先后在40多个国家、超过240座城市演出,观看人数超过4200万,在百老汇演出时间超过了《音乐之声》,被称为代表21世纪百老汇艺术风范的经典之作。

而《妈妈咪呀》便是根据这部经典的歌舞剧改编的电影版本。

《妈妈咪呀1》的故事并不复杂,女主人公Donna的女儿Sophie在结婚前想解开自己的心结——知道谁才是她的亲生父亲,于是以妈妈的名义偷偷将妈妈当年的三个情人请来,在美丽的希腊小岛上,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充满温情的寻父记。

因为之前看过歌舞剧版本,可以说,《妈妈咪呀1》电影版对舞台剧中的场景和细节进行了高度的还原。

不过,虽然第一部有梅丽尔・斯特里普、皮尔斯・布鲁斯南、科林・菲尔斯、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四大巨星加持,但说实话,看惯了成熟内敛的“梅姨”,再看片中她饰演的动不动就扭动腰肢、说跳就跳的中老年热血妇女,不但没有被感染,甚至觉得有点尴尬……写到这里的时候转念一想,或许再过二十年,等我到了片中Donna的那个年纪,再回看这部电影,或许又会是另一种心境。

《妈妈咪呀》这部电影,年轻人大概看的是热闹,而同样经历过年华逝去、岁月变迁的父母那代人看,可能又会有另一番感触吧?

横跨了大半个北京城赶到《妈妈咪呀2》提前点映的影院,因为路途遥远,紧赶慢赶,还是迟到了10分钟,错过了电影的开场。

落座时,正好赶上年轻时的Donna与Harry(年轻版的“脸叔”)在旅馆中相遇的一幕,随即展开的约会、歌舞场景一气呵成,非常具有观赏性。

与第一部“高龄”大牌撑场不同,《妈妈咪呀2》的故事结构以双轨推进——既是第一部的前传,也是前情的后续——在讲述身为母亲的Donna年轻时如何与Sophie的三位“父亲”相识相知的同时,也描写了在母亲去世后,女儿Sophie如何独自经营旅馆、迎接内心的成长。

个人认为,与第一部相比,《妈妈咪呀2》的情节更加丰富,歌舞的嵌入也更加自然,随着故事的深入,Donna这一人物也被展现得更加丰满。

在第一部中,对于母亲Donna与三位昔日恋人之间的情感经历没有过多陈述,只是通过女儿Sophie偷读母亲日记的段落简单交代——母亲曾在同一时期与三个男人先后发生过亲密关系,连她自己都不能判断到底谁是女儿的父亲。

而这个听起来有点离经叛道的青春故事在十年后的第二部里被婉婉道来。

年轻貌美的Donna在旅途中先后与三位英俊的少年相识相知,随即展开三段或许不能全部称之为爱情的感情经历。

与 Harry的相遇是小旅馆的露水情缘,与Sam是在偏僻小岛的刻骨铭心,而与Bill则更多是失恋后的空虚与疗愈……

经过简单地估算便可知道,《妈妈咪呀》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方上世纪70年代左右的性解放时期,Donna对待感情自由洒脱的态度正代表了那一代人对待感情的方式。

虽然,年轻人的冲动、激情在美景与歌舞的加持下,一切显得那么美好而又自然而然,但在与恋人分别后,Donna不得不独自面对生育、抚养孩子的重任。

在第一部中,女儿Sophie一心想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与母亲发生意见冲突时,她会忍不住刻薄母亲:“我可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像我一样,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虽然在最后,她理解了母亲并接纳了三位“父亲”,但也仅仅是接受现实而已。

而在第二部的故事中,母亲Donna已经去世,女儿Sophie在帮助母亲圆梦的同时,变得越来越理解母亲——和爱人之间的不同理念,让她不得不开始思考或面对可能到来的“分别”;重建旅店过程中经历的风雨与波折,让她理解了母亲的坚强与坚持;即将迎来的新生命,让她体会到做母亲的忐忑与勇敢……而这一切,在十年前,对于20岁时的Sophie来说,都是她与母亲之间存在且为之苦恼的代沟。

影片最为催泪的片段,是Sophie怀抱女儿等待受洗的那一刻,已去世的Donna出现在教堂中。

原来,她一直陪伴在女儿身边,从未离开。

饰演老年Donna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动情演唱、与女儿告别,此情此景与当年她孤身一人为还是婴孩的Sophie受洗时情境重合,时空交错,她的女儿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幸福,没有重复母亲当年的磨难与不幸。

一曲唱罢,母亲Donna深情为女儿送上祝福,静静关上教堂的门,独自离去。

看到这一段,忍不住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这段母女之间并未真实发生的祝福与道别,或许会击中很多人,令他们联想到自己与父母之间无法言说的温情与感伤。

或许是因为过于熟悉,或许是因为自我们懂事起,他们就已经是个大人了,我们常常忘记,我们的父母,他们也曾年轻过,也曾有过自己的梦想,也曾犯过错,也会有迷茫……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我们的父母,也从不好奇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曾经历过什么。

作为儿女,父母对我们的守护似乎理所应当,而直到我们最终也为人父母、经历过相似的波折与考验后,我们才会真正地理解他们、想走近他们。

而父母对我们最大的祝福,或许就是希望我们不必经历他们曾经遭遇的挫折,幸福一生。

影片的最后,延续了《妈妈咪呀》第一部时的Happy Ending,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老年版与青年版的扮演者同时出镜、热舞欢唱,精彩纷呈。

不但有“脸叔”的逗趣舞蹈,更有年逾70的传奇歌后雪儿作为神秘外婆与昔日“教父”的精彩献声。

整部影片欢声笑语、极具感染力,令人阴霾尽扫、忍不住嘴角上扬,可以说,即使只为看片尾的歌舞彩蛋,也足以值回票价。

影片结束后的互动环节,主持人问:“如果让你选择,你希望和谁一起来看这部电影?

”如果让我选择,我更希望能陪伴父母一起走进影院、重温这个故事…… 当他们老去时,别忘了,他们也曾年轻过。

年轻时的Donna——"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

年轻时的"Sam" ——007皮尔斯・布鲁斯南

年轻时的"Harry”——“脸叔”科林・菲尔斯

年轻时的"Bill”——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年轻时的"Fernando"——安迪・加西亚

年轻时的“外婆”——雪儿PS:1. 真的很喜欢影片中 Tanya的扮演者克里斯汀·芭伦斯基,对比十年前的第一部,她的身材与状态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把年纪了仍能面不改色地劈叉羡慕2. 据听说这部影片的排片不多,想看的同学要趁早,影片歌舞场景众多、希腊小岛拍摄地美景如画,建议选择巨幕影院观看也希望影院能多给这样一部歌舞俱佳的好电影多一些排片——生活有时太现实,与其皱眉思考人生,不如停下来,感受下欢声笑语

 8 ) 十年之后

在MAMA MIA之前,生于85后的我对于ABBA并不了解。

但ABBA这个乐队的作品在欧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很多都是听着他们的歌长大的。

2008年的那个夏天,我一个人在伦敦对着研究生毕业论文做着最后的挣扎,在6月的时候论文导师给了大方向的修改建议之后,七月突然多了几十篇的JOURNAL要阅读完并做完REVIEW,每天几乎都是在宿舍小房间的各种不同地方看着厚厚一叠的JOURNALS,一会在床上躺着,一会在桌子前坐着,一会在飘窗上靠着,那个小小的八平米宿舍房间成了我的牢笼一般。

也是那个夏天,我突然发现我的学生证可以有学生折扣的去看电影和戏剧,几乎伦敦一切的文化娱乐活动都可以有学生折扣,于是那个夏天,一个人会拿着学生卡在周五的晚上去附近的ODEON看最新上映的新片,成了我脱离论文苦海的解脱和对于新世界的假想。

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新的世界和新的生活很一般,脱离枯燥单一的论文生活。

MAMA MIA,2008年的暑期大片。

记得我的票还是提前买的,我想可能还是因为ABBA的经典永流传吧,英国民众对这片的期待也是很高的,必须得预售。

所以提前买了票,当天早早到了LEICHESTER SQUARE的ODEON,很快就发现整个放映厅几乎是全坐满了,而且年纪跨度也挺大的,老人都挺多。

电影中的音乐都是ABBA的音乐,对于在场的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而对我都是第一次听,跟着节奏摇晃,喜欢上了这些虽然有些年代久远,但又被一些英美演员重新演绎之后的新版本。

电影放完,灯光亮起,全场都起立鼓掌,大家都很开心的表情,而并没有什么演员到场,但大家还是出于对电影全体演职员的尊重以及自己对于电影的喜爱,起立鼓掌。

这个在国外看电影的时候,经常能遇见,大家真心觉得一部电影观看到最后,自己享受到了一次难忘的体验,感恩于电影全体演职人员的付出和努力,所以都会鼓掌!

在MAMA MIA之前,我没怎么看过音乐剧电影。

在MAMA MIA之后,我去了伦敦西区看了一场WICKED。

开始喜欢上了不管是电影还是舞台剧的MUSICAL。

十年后,MAMA MIA2重现银幕,很幸运人正好在纽约,在TIMES SQUARE旁边的AMC EMPIRE 25能提前看到这部电影。

十年后的我,已经没有论文的折磨了,在纽约的生活基本算是无所事事的悠闲,回到影院看着这部几乎是原班人马的新作,岁月的痕迹对于我和他们都是明显的。

第二部算是第一部前传和第一部的续写结合。

讲了DONNA遇见三个帅哥的故事以及她离开之后的故事。

个人感觉穿插的还算自然,没有太唐突。

而LILY JAMES我已经忘记了她的辛杜瑞拉而只记得DOWNTON ABBY里的那个小表妹,所以挺喜欢她在MAMA MIA2里的表演,但内心其实对于DONNA的这个角色定位默默的有种SLUT的感觉。

不过1979的年代,欧美的HIPPIE文化旅行文化,对于世界探险的勇敢精神是年轻人的追求,所以DONNA能几天睡三个帅哥这个事情,倒不重要了,毕竟日后是要找亲爹的。

看见FAITH叔出来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毕竟老牌英国帅哥的脸很治愈啊!

而且和爹三号在甲板上的泰坦尼克经典拥抱特别让人发笑,拉着桅杆摆着骚人的POSE,太腐了!

要不是看第二部的时候才记得搜第一部,才得以发现原来第一部已经是十年前了,已经是久远的2008年的夏天了。

原来真的已经就这么久,所以演员们也都老了一些了吧。

Amanda Seyfried好像也是从十年前这部电影开始被捧着红了起来。

十年之后,HERE WE GO AGAIN!

 9 ) 未来人类怎样恋爱与结婚 [猫]

本文发表于《上海电视》2018年8月某期。

如需转载,请一定联系本人、一定注明、一定附上豆瓣链接!

-当代欧洲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电影常常更打动不愁物质、追求精神享乐的文艺青年。

我想有部分原因是欧洲本土人(非灾难地区外来移民)的追求不同于我国普通人。

他们已经历过高物质文明带来的闲适,即便有生存压力,在高福利和充沛公共资源供应下,他们脱离了人类对物质享受的原始渴望,性爱焦虑也被更为开放的性关系释放了,他们及他们的创作者关心真实情感和生活意义之类精神维度的问题,房子车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婚姻孩子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当找不到自我存在意义的《薇罗妮卡决定去死》或者《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时候,我国年轻人还在父辈思维的指导下,考虑娶什么样的女人可以少奋斗几十年,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才养得起娃,如果重组家庭,能否获得物质保障、社会认可,我们的情感选择跟物质需求挂钩太紧密,只有少数不管不顾或者至真至性的人才追求纯爱和纯爱带来的结合。

其实谁在内心深处不想肆意不羁地活一把呢?

《妈妈咪呀》系列就像释放人们这种“自由”需求的出口。

尽管它们是脱胎于同名音乐剧的两部电影,但其源头是瑞典阿巴合唱团(ABBA)的众多热门金曲,故事又发生在希腊海岛,本质上,这是个欧洲故事。

目前上映的续集,有部分对第一部的补充叙事,所谓前传。

第一部讲述女儿苏菲以自己的婚礼为契机,在母亲唐娜同一时期的三位恋人中寻找生父,结果母亲等来一生真爱,女儿收获三个爸爸,并放弃早婚,携手爱人闯世界,续集则今昔双线交叉剪辑苏菲完成母亲遗愿将民宿翻新为酒店、并完成初为人母之女性身份循环和唐娜从三段短暂恋情到怀孕生女的过程。

两部戏是一个整体,无论是唐娜和苏菲的婚恋选择,还是三位父亲和包括唐娜闺蜜在内的三位母亲,与苏菲建立的超越亲情的爱之关系,都是欧洲人早一步建立的多约会、少子女、不被承诺制婚姻关系束缚的新人际模式。

在中国,随着女性经济独立程度提高,社会福利更完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唐娜这样不以身孕捆绑任何男人的女性,恋爱、婚姻、生养不再是一条龙程序,也会有越来越多苏菲这样不以婚姻束缚爱情、把自我实现放在婚姻之前的女性。

在这个意义上,《妈妈咪呀》系列为我们开了一扇窗,看到生育率、结婚率皆下降的欧洲人,在生活方式方面能提供什么选择性参考。

 10 )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It is such a long time since I have cried so hard, and I guess I have to admit the sad truth that I have come to stage when even the slightest twist in a relationship will set my tears loose, let alone such a gut-wrenching love story told in the span of a song.That's what great music and movies do, they soak you in their painful but absolutely beautiful experience, and you are enjoy the heartache knowing that you are safe from all the emotions you will never have...I don't know which is sadder, the song or the truth that my youth is slipping through my fingers without ever knowing what true love it, would I trade my unbroken heart for the pain of losing someone dear?I would never know, and that's makes me weep even harder.

《妈妈咪呀2》短评

比第一部好看 Colin Firth全场最可爱

9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第一部讲过的故事又来一遍,炒冷饭!女主与母亲年轻时的平行剪辑是在致敬《教父2》吗?迷之尴尬,剧情弱的不堪一击!前半部分像卡拉OK,后半部分像MV,说好的歌舞片,为啥总是只唱不跳呢?如果编剧导演都换成理查德.柯蒂斯会更好吧!

11分钟前
  • 阿尔·帕东诺
  • 还行

没有故事啊,光有歌(还都听过的)有什么用啊,第一部好歹有个主线故事,这一部。。。不知道叙事从何开始从何结束的。

15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较差

大失所望,三大老帅哥完全成了摆设。young bill是惊喜

19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婊里婊气。

21分钟前
  • 横丫肠
  • 很差

2.5 嗬!还真是不一般的难看

24分钟前
  • Kikiko
  • 较差

续集好过原作系列。一些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在一起的镜头设计和剪辑都是动了心思了的。有着流畅的情感逻辑。虽然好几首口水歌,但是好的那几首歌还真的是挺不错的。少了梅姨第一部略夸张的表演,反而多了很多真情。乱入的雪儿与画风格格不入

27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推荐

岛上三十年来只有三位帅男登陆过 全都上了一个女的 引用原话——what kind of island is this?

32分钟前
  • RITA
  • 还行

错过彩蛋了真可惜!!!个人感觉比第一部好看~挺喜欢莉莉,总觉得她是那种很经看的女演员,歌也唱的好,不过最大的亮点可能是气场十足的雪儿奶奶了。

3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带妈妈去看了《妈妈咪呀2》 这绝对是我在英国看电影经历里最甜蜜的一次了!全场都在大合唱,坐我们边上的三个老奶奶结尾竟然直接站起来跳舞了!忍不住散场后和她们说了“you're amazing!”just do what makes your soul shine

37分钟前
  • 不在线
  • 推荐

在英国看过上座率最高一次的电影,令人惊讶的是相当高的歌曲传唱度,好几次观众大合唱的国民度,感觉接触到了欧洲主流社会。

4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竟然还不错

45分钟前
  • 五加皮
  • 推荐

剧情比较牵强,但是歌曲、取景和演员五星好评

49分钟前
  • bubucar🚗
  • 还行

脸叔笑skr人!

54分钟前
  • はぐみ
  • 推荐

[Netflix]是请不起梅姨了吗……前传,但我觉得这个故事留白更好(也可能编剧功力不足)。

59分钟前
  • 血浆爱好者
  • 还行

老年迪斯科,《Dancing Queen》响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厉害。

1小时前
  • 白牙尖
  • 还行

除了些许人造的情怀,故事本身嚼之无味,歌曲也只是基本把第一部重唱了一遍,总体很失望

1小时前
  • 马可new仔
  • 较差

结尾哭到不能自已,想到了姥姥,她去世二十多年,却一直以一种绵延的、超越的形式影响着妈妈和我。写这部续作的长影评时,手机正随机播放2008年的一档广播节目,DJ选出的曲目恰好就是第一部的原声。这种巧合令我惊诧,仿佛现在的时光突然在某个契机与过去重合——就像电影里的那两个平行时空一样。

1小时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果然现编的续集就是非要没事可讲也要扯一段前传出来,前半段多有垮,后半段就有多惊喜。

1小时前
  • 卡卡
  • 较差

歌舞不参与叙事,其实就更考验歌舞编排。近两个小时里,几乎没有一场能拿得出手的歌舞段落。且歌舞之密集,也是太演唱会了。时隔这么多年的续集,实在诚意不够,如果这些过百的老人们载歌载舞算诚意的话。

1小时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