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家了,但……
Ich war zuhause,我在家但是(台),我当时在家,但……,我当时在家,可是……,我曾在家,但是,I Was at Home, But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玛伦·艾格特,雅各布·拉萨尔,克拉拉·穆勒,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莉莉丝·斯坦根博格,艾伦·威廉姆斯,依尔卡·泽特,丹尼·科姆林,大卫·史崔梭德,沃尔夫冈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塞尔维亚语言:德语年份:2019
简介:电影讲述一名失踪一个星期的13岁男孩,他受到父亲死亡触发,渴望在大自然的环境下与死亡和睦共处,但他的母亲与师长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电影于2017年秋季开机,而于2018年4月开始第二波拍摄,于6月杀青。详细 >
有点没看懂
看艺术电影完全不需要捋清故事,故事完全可以不重要,娱乐功能就更不需要了,艺术电影不需要故事,也不需要跟观众共情。导演在做技巧性的展示,这种技巧本身对于职业电影人来说,会比较容易看到导演的能力和想法。在处理父亲缺失的家庭创伤故事,孩子演哈姆雷特和另一个不想要孩子的女人,每一条线都是导演主题表达的论据,剪辑逻辑就以论据完成主题表达的方式进行,可以当成纯技术性展现的电影来看了。如何多看几遍,去分析它内部的剪辑逻辑,这片子就会“非常好看”。导演的空间构图,镜头内的叙事节奏和画面内的情绪流动非常的布列松,但她在调度、风格和表达上非常的现代,就像这位女导演站在电影大师的肩膀人又前进了一步。
6/10。当女主角为退还单车与尝试修理的哑巴卖主沟通好长一段时间,以及她在超市外遇见戏剧导演后很努力地表达自己想法,都预示了人际关系中的沟通障碍,这也对应观看者对夏娜莱克电影观的反馈:每场戏都拒绝给出关键信息,甚至不希望观众完整地看完影片,只是无组织的排列场景,从开场儿子返家而母亲匆忙赶回,到学生排演《哈姆雷特》、头戴纸王冠被超市开除的男孩、女主角同孩子们在病房内舞蹈以及她与周围人在艺术馆看油画入迷,观看者起初无法被平白的内容吸引,随后剧情关联的涣散和注意力游离,不断激发观看者焦虑、困惑和疲倦的负面反馈,这或许就是导演对单亲母亲生活的理解,影片里女主角既无法忍受丧夫的孤独,也在管教子女和面对男友时流露出急躁、无所适从的一面,这种叙事极致化的省略之下,静滞和断裂的观影体验可以看作女主角情绪的外化。
我离家了,但..离家的是我
不是感受是触发的想法:1、关于电影骗局:一层,表演现实,但戏剧演绎与现实人生之间是冲突的,他们之间存在着虚假与真实,表现表演与自然情感这样无法融合的对立面;二层,表演剧本,剧本已经不真实,表演着剧本的演员们呈现的东西,是用虚假演绎的虚假;三层,表演演译着剧本的演员,回到了这部电影和正在观影的我们。演员们演着正表演《哈姆雷特》的演员。他们用表演哈姆雷特,来表演这场电影。我们虚假地感受着用虚假所演绎的虚假;2、妈妈和哥哥妹妹之间,应该就是那句“我觉得任何人都无法理解自己没经历过的事”。也是开头和结尾了,就像我们读不懂动物望出去的眼神,我们也读不懂彼此。3、电影可以观看到的人生尺度只是你自己。
看了电影和导演的映后,总觉得,导演和电影都逻辑很乱。艺术性上还行,故事性,算了没啥故事了。
#德国电影展导演你是怎么做到比罗伊·安德森还要散乱一万倍的?一切情绪都浮于零散的表达中难以成河流
柏林补片-夏娜莱克。夏娜莱克已经从对影像虚假的觉知(回避电影中的死亡)发展到对真实的影像呈现(排演状态、对表演的表演),同时依然以声音来主导电影的节奏。情节的展开以场景为单位,未尝不是一种对观影经验的“间离”。
8/10
喜欢背景音 故事不太讨喜
【4.5】错位的装置感,或许就像一次并置的实验,在声音和画面、言语和躯体、场所和人之间进行解离和排列,并在时间以及呼吸的涌入中维持低频的振动。
极简主义式的人物面无表情的固定镜头,感觉好多镜头都没有意义啊,不过里面几场对话挺有张力,蛮有趣的。但整体来说我很反感这样拍。对比同样柏林学派的佩措尔德,我还是再刷一遍佩措尔德算了。
Ich war im Kino, aber...
全英文字幕让我对于哈姆雷特排戏的台词一句都没听懂!事后才知道片名的“我”是媽媽,所以中文翻译太坑爹!导演说i was at home,but…是她写剧本时的第一句话。i was at home,but cannot control anything。坐等中文字幕!
剪辑思维得按照叙事逻辑而来,这样才会觉得好看。
太可怕了,观感的煎熬直逼第一归正会,我为什么看个修自行车看得这么带劲。全程除了中间一段没有配乐,甚至鲜有对话,都安静得可怕。因此音效惊人,所有细微的声音都被放大,伴之以情绪的外泄,但是镜头总是狭窄地指向局部或者远远地看,所以情绪都在屏幕之外。摄影机几乎没有动,动也是精细地相对静止,这就是传说的ppt电影吧,所有运动、情绪都是片段的,不连续的。中间有打破这个框架但很快又回到里面,就像突然的发泄还是归于沉默。丧得不行,将错就错的售货员神来之笔。
非常棒!我离家了,但我没有找到森林。
这样意识流的片在影协还是第一次看,完全不懂,不过很好睡就是了。
(01:45:01)
在三星与四星间徘徊,风格趋近布列松但又很不一样,手法和许多剪辑上透露出的逻辑性和结构感又有导演自己的表达,年轻女导演能有这份才情值得给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