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尽管评分7.8,但它绝对仍然是一部被低估,而且片名没有被更好地翻译的一部电影。
为 什 么 ?
先来看看豆瓣的一些短评。
豆瓣短评部分截图在豆瓣的短评中有好多这样的评论和三星以下的打分。
为什么大家会打这么低呢?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悲伤的剧,在这些差评的短评里,有不少不能够接受人性就的描述到此为止,不同不痒没有感触,不能接受悲伤。
天天有情绪在脸上是没有意义的。
看过短评,再来看看豆瓣的影评,四星以上影评占了90%
豆瓣影评截图愿意花时间写影评的人大致对这个影片会更有感触,因为这这部电影也正是讲述了一个一个真正关心别人,是需要给对方空间和时间去悲伤的故事。
海报1影片英文原名叫做 Reign over me . 这也是影片中,男主角每次面对那些痛苦情绪会带上耳机用来抵抗痛苦的摇滚歌曲的名字《Reign over me》。
曲子里面从悲伤到所有的痛苦都嘶吼出来的悲伤,并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曲风。
而 Reign over me. 是一句祈使句,直译过来就是:放过我!
(说我怎么没有走出来的人,请放过我!
)
剧照明明直译就能够很直接能够表达这首歌,这部电影的主题。
我想可能因为译者想要很好地传达那种更积极的感觉,而并不是表现出悲伤把大家吓走,所以翻译成从心开始吧。
要走近一个人要从他的“心”开始。
而有趣的是海报的副标题是 Let in the unexpected.接纳那个不受欢迎的人,接纳那些原来不接纳的。
查理的故事查理在家人经历9.11事件前是一名出色的牙医。
他的妻子和三位可爱的女儿,甚至家里的宠物狗都在9.11事件中丧生。
之后他就变了一个人。
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生活糟糕的一塌糊涂,颓废,失控,需要帮助。
查理骑着电动滑板车在城市里漫游他深夜带着耳机,骑着电动滑板车在整个城市里漫游,在家里翻来覆去地打电子游戏,一遍遍地装修厨房,拆掉,又重新装修。
他难以信任朋友,当大学时代的旧友艾伦问起他关于的生活的之后,他会以为对方是间谍,性情大变,大闹一场。
查理对自己的任何问题都敏感艾伦逐渐和查理重建友谊。
但随着友谊深入,他就愈发想要帮助查理。
他找到查理的负责人兼曾经的最好朋友请求帮助。
曾经的最好朋友拒绝的艾伦要求他和查理谈谈的请求“我曾经是查理最好的朋友,我们家庭还一起出去度假。
但是2001.9.12,所有都结束了。
这跟我,和我的家人都没有关系。
艾伦,你知道为什么查理喜欢你吗?
”“很简单,你对他原来的生活一无所知。
他知道你不会问他问题,他知道你会随他去。
”而当查理慢慢同意接受帮助真正走近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也给了查理很大的空间,前几次查理都处在不安全感之中无法言说。
每次都是带上耳机来听那首《reign over me》。
但为了促进查理的改变,咨询师说,你需要把这些话说出来,你可以不在这里说,但是你需要找人说出来。
查理在边讲述边流泪听完这些的查理出了咨询室之后,终于在门口的等候处和艾伦谈论起那天得知家人遇难的痛苦经历。
还包括他一直将厨房装修了再装修是因为妻子在遇难之前的重新装修厨房请求被他草草忽略。
他边说边哭,他说的不慢,好像一个程序。
而当他说完之后,查理就和艾伦走了。
最后,匆匆离去。
这部片子在心理咨询的角度呈现了很多专业性,包括查理的PTSD的症状,以及诸如面对来访者的阻抗和挑战。
但这个地方,我觉得咨询师是有失误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戏剧性的需要,咨询师在这里并在他进行这么大的创伤的暴露之后,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对于家人朋友的嘱咐。
而单纯就让他这么走了。
才间接导致了查理之后情绪失控后的行为失控。
查理,在回去的路上,买了一大瓶,回到家之后,从来不看电视的他把电视声音开到了最大。
他翻箱倒柜地找出了存放手枪的盒子,却发现没有子弹。
当房东因为邻居的投诉来看他的时候,他自己溜出门拿着枪到街上。
闪着泪花地祈求着警察把自己击毙。
他经过了片刻的犹豫,就拦下出租车司机制造冲突和争吵。
拿着一把没有子弹的左轮指着警察的脑袋,眼中闪着泪花地请求着警察把自己击毙。
而且我当时始终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我在查理去复述经历的那个时候昏昏欲睡。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贯演喜剧片的亚当演这种片子演技太拙劣。
后来,我才明白,那个部分背后的悲伤太过于强烈。
那个表露在那个悲伤面前简略得像是逢场做戏。
查理在法庭惊恐发作这个悲伤可以从之后的法庭上可以看出来。
查理的岳父母一直执意帮助查理却不顾及查理感受。
他们又一次地带来了女儿的照片想要让查理更好地记起他们的女儿,面对现实。
而查理只要看到死去妻子和孩子的照片,他就陷入极度惊恐的状态中,只有带上耳机,将音乐开到最大,大声喊出《reign over me》的歌词,才能够缓解他的症状。
第一次径直走到两人面前而查理在法庭外从楼下上电梯,出了电梯后径直走到岳父岳母面前,再折回到电梯门口想要下去,再转身大步走向他们,再回头,走了一步,终于又再转身走向岳父母。
借以这三次折返后对岳父岳母的真情流露,才能够让我们对他的爱之愈深,痛之越深窥见一斑:“我不想谈论那些件事情,不想看照片。
事实是因为,我经常看到他们。
在街上,我出门上街的时候,我在人们的脸上看到他们,比你们带的任何一张照片都清楚。
我理解你们的痛苦,但是你们相互为伴。
你们相互为伴,而我是那个不管去到哪里都会看到他们的人。
我甚至还看到狗。
太他妈惨了,我甚至能看到我们家的狮子狗。
”
上前亲了岳母的脸颊说完查理眼泛泪光,上前亲了岳母亲脸告别,说了句“爱你们”,然后转身离去。
可是,就在他在进电梯前,又转身看了岳父岳母又说了一次“爱你们”。
这是字幕没有翻译出来的细节,却最动人。
在下电梯之前,又说了一次,我爱你们。
艾伦在查理家打游戏,还有一个美女也愿意和查理一起待着。
影片的最后,查理终于让厨房装修完成,然后搬了家。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只是他在新家里,还是会继续打他的游戏。
但,我想他已经慢慢地在大家中间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空间。
关于这个故事的其他却很重要的部分:艾伦这条线实际上是个中年危机的男性如何终于找到自己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愿意打开自己心扉的的过程。
他的心声很值得一听。
除了上文提到的咨询师的失误,剧中咨询师带来访者和自己的来访者相见这件事应该是符合剧情需要,而事实是有违反咨询伦理的嫌疑。
前半段部分的处理还是很专业的。
电影原声真的很棒!
研究者对于9.11事件的PTS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事件发生2个月后PTSD的患病率是17%,而六个月后降低到5.8%在Murphy(2003)等人针对孩子是非正常死亡的(包括事故、自杀、他杀等)父母作为被试进行调查,他们患PTSD的概率比正常人群要高很多,并且即使在事件发生5年后,他们中仍然有一部分具有PTSD的症状(女性27.7,男性12.5%)参考文献:1.施琪嘉.创伤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P47-P48
公众号二维码啦,欢迎大家来
这也是部与“911”相关的电影,镜头对准了在纽约生活着的普通民众,关注“后911”时期的心态和难以抹去的阴影。
查理·法曼,影片的主人公,在那场灾难中失去所有亲人:妻子和三个孩子。
从那天起,他就彻底改变了,将自己封闭在过去,又逃避着过去。
他在街头偶遇了大学时的同学艾伦·约翰逊,出于对老友的关心,或者还有对不幸的同情,艾伦试着去了解查理的近况。
查理一个人居住,不与任何人来往,时刻戴着耳机小心的提防着这个世界的打扰。
他之所以接受艾伦出现并进入他的生活,是因为他觉得艾伦并不了解他的过去,不认识他的亲人,不熟悉他所失去的一切,他希望他不会来提起那些他不想说起的痛苦,而只是和他一起消磨难耐的时光。
而艾伦当然是不忍心看着查理这样的状态延续下去,希望他能摆脱过去,结果换来的却是查理数次歇斯底里的爆发。
该如何去帮助查理呢,首先是要理解和尊重他,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从旁观者的立场去强行的要改变他。
一个遭受如此苦难和不幸的人,要他彻底摆脱这一切重新象个正常人一样是不可能的,而是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尽量帮助他减轻痛苦,不是重新开始,而是从心开始,真心的关怀和交流,让他受创的心获得平静。
查理不是愿意痛苦,而是没有办法,所以他接受并维持着和艾伦的关系,接受他的帮助和建议,愿意去看心理医生,虽然他仍然难以自拔。
痛苦是很难抹去的,就象希望是永存的一样,在影片中可以切实的感受到,除了基调有些段落是非常突出的。
一处是快结尾处庭审结束后,查理与岳父母的谈话,委屈和压抑的爆发,是个显而易见的煽情场景。
另一处是艾伦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一旁的查理对此毫无感觉和反应,麻木也好,遗忘也好,外表下的却是痛苦和绝望到了极点的深深的悲哀和沉重。
影片关于“911”事件,有明确的时间提示,但也只是提到而已,没有去铺陈相关的更多的东西。
大背景的交代,给出了更多厚重感和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脱离了“911”事件,影片本身也成立,它讲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距离问题。
艾伦·约翰逊,他去接近帮助查理,除了那些正常的原因外,有一点是他自己也是个相对封闭的人。
无论是面对家人还是同事,都不能很好的沟通说出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而同时又抱怨着自己受到限制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空间。
而从查理身上,他看到了这样的状态对自己和身旁的人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他的生活状态也将改变。
还有那个被丈夫欺骗而心态失常的唐娜,她主动提出要为艾伦口交,也正是受伤后不知道如何重新去和人交往交流的体现。
而最后她对查理关心、她和查理之间的感觉,是同样受过伤的人更能体会、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也正说明这种常人眼中的异常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影片中的查理·法曼由亚当·桑德勒扮演,在这部基本没有喜剧发挥的严肃主题的电影中,他的表现是成功的,IMDB上超过8分的评价,说明了绝大多数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
其实亚当·桑德勒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喜剧演员,而他平民化的外型和表演,对他出演各种角色也是相当有益(这一点吉姆·凯瑞相比就有不小的局限,而他的转型也屡屡受挫)。
查理(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饰)是一个9•11的直接受害者,他的妻儿和爱狗都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查理从此一蹶不振,严重的自闭抑郁。
他已经习惯了每天踩着电动滑车,戴着大耳机在街头行尸走肉般游荡,心灵巨大的创伤让他回归不了正常的生活。
艾伦(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饰)则是一个表面看来非常幸福的男人,有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然而他承受的生活压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他的内心在暗暗苦撑。
直到有一天,艾伦在街头遇上了查理。
得知这个老同学为何变得如此颓唐后,艾伦心里便下定决心也帮他一把,让他从低谷中走出来。
他们一起谈心,游戏,慢慢的发现彼此的心灵都从窒息中苏醒过来。
两部回忆电影,看得我好不神经,一部是有关战争的回忆,(Waltz With Bashir)血腥的战争伤亡,不过是在野心家精心策划下的棋局,所有手持刺刀机关枪的战士都不过是棋子。
另一部是关于失去亲人的回忆,(Reign Over Me)不过我宁可将它看成爱情电影,因为细细思量电影探讨的内容实在太沉重了,唯有爱情切入点能让我积极点乐观点,于是打算冒充下披着阳光的狼。
为什么将它定义为爱情电影,或者说友爱电影,还是因为听到电影结尾的歌曲台词,Only Love Can Make It Reign,Only Love Can Reign Over Me,豁然发现我在观影过程中所有关于记忆,精神分裂,逃避,自闭的猜想都不甚妥贴。
圣经上说,神爱世人,世人爱神必能得救,神的爱乃普渡的大爱,小偷,杀人犯,强奸王,坏魔头,卖淫女,说谎者全在普爱之列,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普渡众生的气概,但爱身边人的勇气却是需要的,我不是让你处处留情,你老公老婆会宰了我,不过一旦爱上街头女,洗头妹至少不必遮遮掩掩,藏着掖着。
更不至于以爱之名行禽兽之实,挂着羊头卖狗肉,像披着阳光的狼。
当某件事物不可能再拥有时,唯有将它记住。
东邪西毒里台词值得人深思的实在太多,以至于我乐此不疲地到处引用,里面就有悖论,人生最大的烦恼就是记忆太多,如果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该有多好,于是喝着醉生梦死酒以解忧似乎就是最好的解脱。
但酒过穿肠,清醒之后又是一番寒彻骨的回忆。
每次喝一遍记忆非但没走远,反而可能会加深,加重。
失忆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况,一类是真记不起来,一类是不愿记起来。
不愿回忆犹如拜伦笔下不愿提起的那个女人名字,提起让他羞愧万分。
“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伤疤太深,伤口没郁结好是不能揭的,一揭就嗷嗷地钻心疼。
为什么?
为了掩盖某些不堪回首的记忆,但情景很容易再现,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睡梦里,好比我常常幻觉今天早上遇到的行人车辆叫春的猫交媾的狗和昨天一模一样。
现代心理学将个人性格的形成归于儿童时所受的心灵创伤,这些创伤永远不可能摆脱,你的记忆就是这样,暂时性失忆也常有,但总有一天会半壁归赵。
至于记忆是好还是坏则各有说法,莫衷一是,但我知道能坦然回忆的一定是伤疤郁结的差不多了,或者瘀块自动掉了。
这点我深有体会,有段时间我就是不能听到暗恋对象的任何消息,听到了就容易发怒,如今想开了,爱情如果不是你情我愿,一个人再有恒心再死心塌地再死缠烂打也做不来。
Fineman不愿记起母女飞机失事的事实,也不愿谈论,是因为有关她们母女四人的记忆根植在脑海的每一个角落,根本无需照片等实物的提醒。
用以麻醉和掩盖记忆的是宅,是游戏,是音乐,是搞笑电影以及彻夜无眠的游荡。
但有人却会反其道而行之,当失去时,放浪形骸,纵情声色,不同的只是麻醉方式。
有趣的是,当你准备好谈记忆不变色时就是你开始将记忆忘却的时候。
新的记忆会乘势而来,潮水一样一波波起伏,湮没消失的是那些被推往岸边的和不足以和淘沙的大浪相抗衡的。
同时这也意味着唯有忘记才可能开始新的生活,否则你就只能在昨天阴影下找不到北,换句话说,你如果还没有忘记一段××,就不要开始另一段××。
如果昨天还没忘记时就猴急地占有新的记忆,自然是新旧肉搏,像旧时后宫佳丽的明争暗斗,不说最终两败俱伤,多数结果姜是老得辣,如有一天长江后浪推前浪了,前浪为王这么长时间,打入冷宫也应是欣然前往的吧。
我写着写着觉得这篇文字和爱情一点边都不沾,且不管,反正是由嘴瞎扯的,信它是爱情它自然就是,不信还能按着人头叫喝水不成。
六年过去了,但好像那世贸大楼的倒塌的一刻还深深的沉淀在美国人的心底,是很难释怀的痛。
关于9 11 的影片也出现过很多了,朴实重现的《93航班》,明星配大场面的《世贸大厦》……但真正让一个作为外国人的我深深感受到美国精神的是这部《reign over me》中文译为《从心开始》 查理·法尔曼是空难死者的家属,妻子和女儿的离去让他久久不能释怀并开始封闭自己,不许任何人提起妻子和孩子的事情,但大学室友阿兰·约翰森的出现让一切都渐渐的发生了改变……当我看到这样的一个简介的时候,以为片子会是一个沉重温情的说教片,在朋友的帮助查理下走出阴霾,但让我惊讶的是片子中不时透露出的下幽默,和强如其分的配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暖人心的咖啡,美国人的精神在这里潜移默化的展现了出来,说说主演亚当·桑德勒,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证明自己演技的电影,他刻画的病态的查理形象真的入木三分,狂赞对片子中人物的关系十分的着迷,要仔细的分析总结一下,看来一个好编剧真的是十分重要,最后送上片子里的一句话At least you guys have each other. I am the one who's remember them all the time.
我哭了,almost。
人要在他拥有他爱的人的时候好好珍惜,好好珍惜,好好珍惜。
父母,爱人和孩子。
打了个电话给M,她那边也是阴雨绵绵,我告诉她,我爱她,只爱她一个,其他人就let it go吧。
M,我喜欢看你的笑容。
影片中的丈夫,在911之前跟妻子在电话里关于厨房重修而吵架,我在奶奶中风倒下前,还跟她关于找对象的事情小吵。
他每天都能在不同的人上看到妻女的影子,我每天都能在看到老奶奶的时候想起我的奶奶。
有时我甚至会想,为什么她们可以活得那么久,而我奶奶怎么这么早就走了。
那天在医院里,一个人蹲在角落不停地掉眼泪,很怕,又觉得或许可以撑过来,可以醒过来。
前两次不都好好地回家了么。
5个小时之后,还是走了。
之后的两天,我看着那些过来哭的亲戚们,竟然没有太多感觉。
只是我每一天都不止一次地想起她。
丧事结束之后我就回了杭州开始找工作,居然前所未有地不顺利,却好像突然失去了自救的能力。
越来越down的心情,却不知道如何伸出手去。
影片中的这位丈夫,在朋友和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终于开始讲述自己的妻子儿女,而当晚他却找出了一把枪打算了结自己。
而直至影片最后一秒,他还在打游戏。
哪有那么容易。
容易地都在大团圆电视剧里。
Charlie Fineman自从911之后就再也没有走出其自我意识的生活之中.Alan Johnson自从走出校园之后就再也没有触摸到其在校园时期的灵魂.Charlie Fineman表面上目空无物遗忘一切,内心深处却无时无刻不在忏悔自责.Alan Johnson表面上包容一切接受不能接受的事物,内心深处却渴望遗忘渴望抬头向前看.Charlie Fineman错过了见妻儿的最后一面,眼前的一切都能触动他脆弱的神经使其想起关于妻儿的一切.Alan Johnson同样错过了见父亲的最后一面,眼前的一切让他茫然,大喜之后的大悲,却在Charlie面前显得如此之轻.-Everything cool?-My dad just died.-Died,like......dead?-Yeah.-You wanna go get some breakfast?-Charlie,my father just died.-Yeah.There's a store that's gonna open up soon.-Charlie,my father just died.-Yeah,yeah,I know.I wanna hang,though.Come on.Let's not waste all this Mel.We just got a good dose og Mel.Charlie Fineman终究要面对现实,他也知道自己将会义无反顾的面对现实,现实是残酷的,所以他一直在等到Alan Johnson之后才肯接受这个事实.Alan Johnson就是他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他找到了活下去的动力.Alan Johnson在Charlie Fineman的启示下,发现了生活的真谛,相比之下,过往的他仅仅活的像一具行尸走肉.Alan Johnson能够拨开烦琐小事这层迷雾,重新找到生活动力的源泉,很大程度上归功与Charlie Fineman,Charlie Fineman同样也是他的一面镜子,从镜子中他真正找到了人生中惬意的一面.Charlie Fineman同Alan Johnson就这样互相映衬着的生活下去.Charlie Fineman依旧会为家庭为工作为意想不到的事情而烦恼.Alan Johnson依旧会伤心依旧会偶尔失去自我依旧会长时间的迷茫.但是他们终究living,伴随着paining的living.
治疗心病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心开始。
绕过自己心理的障碍很容易,但那个坎永远在你面前。
查理在911中失去了妻子三个女儿一只卷毛狗,他从一个事业稳健发展,生活安定团结的中产阶级,一落为边缘的摇滚中年。
丰厚的保险赔偿金,纵容他刻意自闭,御宅族一样靠音乐和电游过日子。
他是只鸵鸟,把脑袋埋入沙堆。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大学校友艾伦。
查理似乎艾伦是本来的影子。
艾伦拥有娇美的妻子和快乐的几个女儿,有一家不错是牙医事务所。
他活得节制,过得简单,但是他似乎总有点不开心。
觉得生活单调,但是他隐忍着,是一个掩耳盗铃的人。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大学校友查理。
查理需要与人自如沟通,艾伦需要更多小小犯规后自由的快乐。
两人5年邂逅街头。
查理让艾伦更加清楚自己的本性,艾伦则让查理打开了心扉。
电影感人。
动人的地方,不是查理在心理诊所就着回忆哭泣,不是他在法庭后向岳父母讲述自己可以城市的任何角落看到妻子女儿甚至那条卷毛狗的身影。
而是他站了起来,准备好重新生活。
电影故事的落点当然很小。
两户家庭。
放大看就很有意思。
911过去之后,美国社会其实只有两类家庭。
受难的和没有受难的。
灾难5年后,继续我看到影片的6年时,还有些人还在回忆中挣扎,更多人还被恐惧镇压着,他们迫切需要站起来。
美国拍摄了很多相关的电影,纪录片。
《reign over me》或许不是最艺术的一部,但却是我看最温暖的一部。
作为受难者查理站起来了,似乎预告了很多人都会站起来。
然而恐怖威胁之外,强大的经济压力,超载的社会责任让更多人喘不过气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改变现状,怎么办?
导演和编剧本告诉大家可以学习另外一个人——艾伦。
这是个新的山姆大叔的形象,他健康、俊美、乐善好施,他当然也是有困惑有欲求的血肉之躯,所以他强大精神巨人的过程,格外真实而美好。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我们。
革命歌曲很多是用真理铺就的。
9月11日于宁波
不知道怎么就联想起这句Cohen的歌词只有爱, 才能让我们活下去, 活下去...但
想到King of California 的Charlie,还有Charlie Brown.喜剧明星的内心戏就像hard rock的温柔小情歌.forgetting is a virtue,to some extent. 哎...完了 又泪奔了...ft
失去挚爱后延续的痛。第一次看 Adam Sandler演这样的角色哇。
2012.05.21 22:47 本可以拍的更好 片头那首SIMPLE MAN真是好听
当一个人受伤之后,你永远无法预测ta的内心,虽然把故事表现得更为喜剧化,多少有点盖里盖气,但是这种救赎他人自我救赎还有点戳心。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故事里的人都太悲伤了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你会帮助他吗?
MikeBinder最好的盘子了!!!
部分音乐还不错,不喜欢整个故事
过去虽然伤痛,但把自己禁锢在忧伤里潦倒,其实是对生命对已故至亲的不尊重…理解悲伤却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当然故事本身没错。
1、确实没想到桑德勒还能有这演技;2、老麦克惊喜亮相,可惜角色一点都不霸气;3、钱德尔在片中吐槽漫威漫画的时候想到三年后自己就加入了漫威宇宙吗……?
美国创伤后的心路历程修复片 说实在的 既然请了亚当桑德勒不如把这电影弄成搞笑的让你们美国人民在欢乐中忘记痛苦。《海边的曼彻斯特》出了之后和这一对比 简直就是牛姐和华晨宇的差别。
911事件后,纽约市区(特地不拍摄标志性城市建筑物 选景在城区风光),如何让一个人从伤痛中走出来 也许他需要的不是外部的强制推动或者不理解的排斥 更多的是需要一个可以跟他产生共鸣的人 慢慢理解他 走进他的世界。不过也由老百姓的视角感受到战争对人们的伤害。爱自己身边的人多一点
不是我不同情911的受难者,只是剧本实在太差。
很好的题材给浪费了,拍的不痛不痒,无甚感触。
两个人之间微妙的默契以及彼此治愈很是感动。Charlie拒绝过去的存在,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再是以前那个自己。 But all you need is moving on~~ps 第一次见亚当桑德勒演这么伤感的角色...
小三倒是喜欢他这个样子 转型后的假正经还是有喜剧效果
总觉得他会在低头痛苦时 会猛的抬头对着镜头说 just kidding~还是一句话 老美拍起来各种年龄段、社会阶层的心路历程 都是相当之细腻 恰到好处 不欠不溢~
灾难过后男人与男人之间可能更需要理解和交流。
It is not a very good movie,but not a bad one either.
又是一个两个撸瑟互相拯救的故事。Liv Tyler稳稳的美。Saffron Burrows再演女病人。(Charlie换个人来演会得飙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