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电影院,竟然在同时上映一对北影自恋狂自导自演的烂片,堪称国内电影界的一大奇观啊等等,纠正一下,其实《东风雨》不算是烂片,因为它的摄影、美术、特效真的让我不忍心说它是烂片。
如果有一个好剧本,它可以是一部与《风声》相抗衡的片子,超越《风声》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电影啊,故事都讲不好还看个头啊,又不是看实验、先锋、MV、AV。。。
柳大状元实在太清高,眼里见不得一点俗套。
一般主旋律电影中机智勇敢、战无不胜的正面方,偏偏要让他们在与反派过招中屡战屡败,最后虽然打败BOSS,也落得个白忙活的下场。
不满足观众的完胜期待,已是一招险棋,而柳大状元还不甘于此。
端坐在导演的位子,傲视寰宇,操控着各方势力混战的局面;或是借摄影师之手,凸显自己运用镜头语言的花样繁多;再扮起深沉的男主,与美艳的女间谍风花雪月一番,自己的雄心壮志才完满了。
只可惜在任何一点上都很失败。
一句话,这部电影很乱。
俺是个普通人,不能理解北影状元到底要表达什么:这条故事线路、这个镜头,这样剪辑,有何效用?
在我的观影过程中有很多这样的不解。
多数观众是抱着看谍战片、悬念片、或是另一部《风声》的期待进入电影院的。
《风声》中对个字迹就抓人,让我大呼反派太弱智。
后来发现《东风雨》就没推理,甚至于这些间谍们没有正常人该有遇事反应。
剧情上的bug,其他文章都已写的很详细,我也不多说了。
只提一下让我很反感的结尾。
犹太酒保把真胶卷送给于荣光,观众已经自然而然地想到,男主烧的是假胶卷,而真胶卷给了酒保。
这一简单的、毫无推理价值的任务交接过程,完全没有必要在结尾还原现场,若是一部推理复杂的悬疑片,在结尾交代之前省略的“问题解决”过程,对于整部电影有画龙点睛之效,而对于这部漏洞百出的所谓的谍战片来说,简直是自曝其短。
或许柳导的意图是歌唱一下主旋律,而非解释剧情。
对不起,至少我完全没被煽到,不是因为抗拒主旋律煽情,而是柳导对于这个结尾的感情渲染、艺术处理,没有达到本应有的煽情效果。
其实这部片子更多地倾向于表现乱世中风雨飘摇的爱情,那么影片完全可以在老汉扫口红处结尾,更呼应主题。
但是清高的自恋狂不屑于这样流入俗套。
说到爱情戏,太有意思了。
徐才女对于“勾心斗角的职场不敢兴趣”,柳状元也对智力游戏意兴阑珊。
于是乎,俩人自导自演起了一出自恋狂的爱情。
女的是多金型男对其情有独钟,男的是美艳娇娘为其舍命相救。
但是我怎么看都觉得他俩是女不美,男不帅,矫情倒是两人的共性。
真的。
安明童鞋说出“爱情”那俩字之前,我一点儿也没觉得他哪里爱上这个有着琼瑶剧狗血名字的歌女了。
只觉得他饶有兴致地看着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专情于他,并摆出一副刻意冷谈佳人的情圣姿态。
最终坏女人为他而改变,为爱牺牲,得到灵魂救赎。。。
OMG 此乃film noir中的大俗套!
这里,再次告诫各位女同胞,此等装腔作势的自恋狂立刻打入冷宫,永不超生。
但这部片子至少比杜拉拉有看点,赛狗场一幕足以显现出柳云龙作为导演的功力,比徐静蕾高出不是一点点,只是柳云龙没有把他对于节奏的把握、场面的调度运用到整部戏中,让林安儿的剪辑、黄岳泰的摄影和易建洲的美术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故事情节一失控,镜头的叙事功能也丧失了。
对于一部以情节为看点的片子来说,镜头语言不能太恣意,需更加精准、简洁,传递给出合理准确的信息。
然而如果故事情节本身就混乱,摄影也就散漫了。
比如水中芭蕾一段,就发挥地有些过。
我没看过《暗算》,直到预备看这部片之前才知道有柳云龙这号人。
看到他说好演员的标准——“没有最能把角色演好的演员就是好演员”。
此话很是一个控制欲强的导演的口吻。
表演可以接近饱和,但是不能过,若是不能压制住演员,则是导演的失败。
老谋子片中的表演,均是低于角色的完全饱和状态。
而老谋子也是一个典型的manipulator. 这一老一少,不仅在控制欲上相似,连编剧能力差也一样。
只是柳云龙不像老谋子一样有挑好故事的眼光,为自己打响电影界第一炮。
《东风雨》这记叙事成为最大败笔的闷炮,可能为柳云龙的电影事业带来些许阴影。
话说我在看《东风雨》的时候,总是幻想把范冰冰置换成徐静蕾,无关角色合适与否,而是觉得,若是徐静蕾和柳云龙这对自恋狂,一同合导合演一部电影,该是何等欢乐的场面。
柳云龙绷着个脸,真诚地看着徐静蕾说,“我是清白的”,徐静蕾搂上他的脖子,娇声道,“可是我还想工作”。。。
P.S. 我原本想拿FBB说事的,但是不骂他不解气其实这片不应该比杜拉拉低,主要是导演男主太嚣张,很多人看不惯啦。
唉,原本给了三星,想想还是给两星
去年看到一句广告词:“《风声》过后,世间再无传奇”,心想忒有些大言不惭,孰料一语成谶,接下来两部祭起“谍战”大旗,意欲再接再厉的《秋喜》和《东风雨》,非但没有后来居上,反而勾引人纷纷念起第一部的好儿来。
对于《东风雨》,坊间寄予厚望。
当年《暗算》始引领荧屏谍战风潮,走在所有电影人的前边儿,同行与观众都希望看到“谍战一哥”柳云龙转战大银幕后能折腾出点儿动静。
然而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虽说都是“风”字辈儿的,可一旦沾上水,就瞬间进入梅雨季节,粘乎乎、湿漉漉,与狂风扫落叶的利落劲儿差之千里。
影片意图将故事置于一个更为深广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之中,摄影、美工乃至特效的一流表现都为时代氛围的营造贡献良多。
一眼看上去大片相十足!
可以说,影片的起点相当不俗,仅开篇跑狗场一段,论手笔、论气势,立时让大多数时候围在城堡之中的室内戏相形见绌,交通员和报务员的接连毙命,也颇渲染出几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然而好戏刚刚开锣,节奏便急转直下,坠入缕不清头绪的人际关系和喋喋不休的闲言絮语之中,从谍战片到琼瑶戏的U型转弯,令观众顿时失去情绪的着力点。
影片至少涉及中共、国民党军统、汪伪、日本特高课、日籍中共还有上海犹太人等数组人物关系,要在短时间内分清你我彼此实非易事,如果观众于当时的时局背景缺乏必要了解的话,对登场人物是敌是友的猜度便轻易压倒了对情报走向的关注,可惜这不是玩猜谜的密室杀人游戏,出现这种叙事的偏差,只能让错综的情节由繁复走向混乱。
一份失效的情报引得英雄狗熊竞折腰,这貌似一个很高级的概念,却也是一招剑走偏锋的险棋。
说高级,那得是站在高处俯瞰芸芸众生,然后生发出几许对大费周章的惋惜和命运无常的喟叹,险则险在如若铺陈不当,观众心向圆满的常规需求未能满足、精神升华的形而上期待又绵软无力,那故事继而便会从混乱走向虚空。
混乱也好,虚空也罢,都不应是类型片该有的性格。
尽管没有人能说得清谍战片是什么样,但几乎所有人都想得到谍战片该是什么样,这就是类型的魔力。
纵使孙猴子有七十二班变化,必要的时候也只能在如来佛的手掌心内施展本领,在对规则不甚了了之际便由着性子撒欢儿讲个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过犹不及。
说白了,类型片就是个新旧繁简的火候问题。
要在满足观众对于所谓模式的怀旧期待之余,给予新鲜的刺激。
“直白不是我的风格”,柳云龙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作如是观,自信满满。
个性而言无谓对错,规则之内便属犯忌,作为主流商业体制下的类型电影,让观众看明白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将直白的东西说得不那么直露、不断翻新玩出花活儿正是好莱坞百年屹立不倒的良方,个中分寸自难拿捏,自易而难、由简入繁的阶段却不可逾越。
《东风雨》的症候正在于想说的太多,不顾观众消化与否,便想一股脑地塞进厨师过多过满的个人诉求,以至失去了本该有的一份纯粹。
套用两句台词正是:间谍可以非人非鬼,谍战片却不能半兽半鸟。
当前中国电影的创作与市场格局正在进入最好的时候,好不容易打破了产业化前两年古装大片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
这方面,以《风声》为代表的谍战类型有着殊难磨灭的贡献,后继者即便不如期待为佳,也是在为这一类型的持续培育和长久发展积累经验或教训。
谍战片必然还会继续拍下去,《东风雨》未必能让人明了如何东风浩荡,却定当告诫人们不能苦雨绵绵。
前几天去中影电影院看了《东风雨》的点映,电影来头不小,中影和上影集团联合出品,范冰冰主演,自导自演的柳云龙也借这部电影完成了从演员到电视剧导演再到电影导演的三级跳。
说是谍战片,但大部分时候充满着唯美和小情调,范冰冰扮演的旧上海舞女、柳云龙扮演的旧上海钢琴师,在欢乐场里流连缱绻,连身份被揭穿的高潮都那般柔情,让人感受不到谍战片那种肃杀、紧张的气氛。
可以看出柳导还在摸索阶段,风格飘忽不定,琼瑶范儿、老上海情调、港片味儿混搭在一起。
但也算是努力。
整部电影视效做的很不错,一查资料原来是《碟中谍2》的视效团队做的。
而这也是全片最大的看点。
尤其是开场十分钟两场戏令人惊艳。
叙事上柳导尚没能摆脱电视剧叙事的模式,靠不断增加支线人物来推进情节的发展,这是电影叙事的大忌,值得一提的这些支线人物倒个个有来头,王宝强、刘璇、蒲巴甲、曾江、英达等,只可惜他们发挥的是令观众分神的功能。
故事立意比较新颖,不像一般的谍战题材那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了一条早已被当局获知却置若罔闻的情报,片中的几大主角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也都明白自己不过是棋盘里一颗小小的棋子,无论怎样地挣扎都不过是游戏的工具。
曾经的谍战电影里那种大义凛然的爱国主义牺牲变成了这部电影里无可奈何的选择。
这么一部本应该紧张紧凑扣人心弦的谍战片,却被拍成了一部又臭又长的棒子国连续剧,明明节奏安详得不行却几乎每10分钟安排一个高潮,若真是连续剧,分成N天来看也似乎恰好好处,但偏偏这些高潮们如同北京的挤公交的上班族和学生一般直接被压缩到2小时的片长之内,如此密集而拖沓直接导致了观众“高潮疲劳”,因此,这些本应排山倒海的前浪后浪们齐刷刷的倒在沙滩上英年早逝。
打个很黄很暴力的比方,此片的观影感受犹如轻柔的手淫,欲射不射,欲射不射,两个小时内如此往复,末了真正该射的时候蓦然发现自己已经射不出来了……不知为何看片子时脑袋总反应到《孔子》上,回来一上网,才发现原来《孔子》的胡玫导演也是拍电视剧出身,怪不得两部片子的叙事节奏安排都一样一样的,so-disga至于演员们的表演,我只说两句:男猪脚,看完这片我终于明白Lady GaGa的poker face唱的究竟是谁了。
女猪脚,深情缱绻实在不是你的长项,怎么浓妆艳抹的歌女也演不出那风华神韵呢?
看来还是《封神榜》比较适合你。
(一激动多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抱歉抱歉)
如果没有《风声》在前,也许柳云龙导演的这部影片还能取得较好的口碑。
可惜,如果是永远不成立的。
平心而论,柳云龙还是有一定才华的,他在这部影片上也下了功夫,想营造一种外紧内松的感觉,想制造出湖水表面平静,而水下翻滚汹涌的氛围,想和风声走完全不同的路线。
然而,他失败了。
出来败在节奏和风格上,他也失败在选材上,又是一部为了珍珠港事件的谍战片,这个题材被拍烂了,观众都替影片中牺牲的谍战人员感到不值得,也就降低了影片的可看性。
人们熟知的二战暗语“虎!
虎!
虎!
”是日语“东风,雨”的谐音,这个由战时日本政府定下的代号经过编译,专门用来传递“日美开战”的信息。
“虎!
虎!
虎!
”听上去阳刚十足,背后原来是“东风,雨”这个甚至有点柔情似水的名字。
电影《东风雨》讲述的便是一个围绕截取与传递珍珠港事件密电的谍战故事。
但是就好比掷地有声的“虎!
虎!
虎!
”变成了风情万种的“东风,雨”,影片本应极力营造出的紧张情绪,最终不幸湮没在了没完没了的你侬我侬之中。
谍战的勾心斗角、爱情的缠绵悱恻,外加上时不时涌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东风雨》有太多的话要讲,但在容量有限的成片里,仍然不免留下遗憾。
《东风雨》的题材容易让人想起几部其他的影片。
谍战加酷刑的噱头好比之前的大热之作《风声》,而爱情加悬疑的标签似乎在暗指影史经典《北非谍影》。
不过影片显然不希望完全掩盖在其他作品的影子之中,而更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于是观众能够明显地看到主创者在许多地方的良苦用心。
开场跑狗场一幕应该是《东风雨》最精彩的段落,短短几分钟的镜头剪得干净利落,剧情和人物关系信息也交代得很清楚。
全片出现过多个使用大量群众演员的大型实拍场面,导演的掌控和调度能力也可谓经得住考验。
此外,影片的置景、摄影、服装和特效也可圈可点,从这几个角度来说,《东风雨》在某些方面的确非常“好看”,具备成就一部商业大片的先决条件。
但是影片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
近几年华语电影频频出现大制作滑铁卢的现象,一些在很多方面制作考究的电影,在上映后却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滑坡。
去年饱受关注的《白银帝国》是最好的例证,影片故事主旨应景,阵容演技俱佳,画面有板有眼,还有华丽昂贵的布景、道具和服装。
可结果呢?
相对郭台铭的巨额投资,《白银帝国》赔得异常惨淡。
为什么呢?
因为观众心目中理想的《白银帝国》应当是一部晋商题材的恢宏史诗,而不是一部时空跨度巨大而空洞的流水账。
拍好了是史诗,拍不好是流水账,两者之间的界线似乎并非泾渭分明,不过每个观众的心中仍然有一杆隐形的天平。
虽然《东风雨》尚未正式上映,但它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和《白银帝国》类似。
谍战题材虽说并非最为时鲜的选择,但对观众的吸引力仍然不可小视。
影片制作堪称精良,技术部门花了大量心思所呈现出的成果也的确让人不得不服。
演员演出效果不差,还有几位日本演员让人眼前一亮,虽然阵容难以匹敌《风声》这样的全明星群戏大作,说实话比起几乎同期上映的《杜拉拉升职记》也甘拜下风,但柳云龙的电视剧迷外加范冰冰小姐的粉丝势力,两者加强可能也不能算弱。
不过,这些东西即使做到极致,也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命运。
而剧情,这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恰恰成为了《东风雨》最大的软肋。
这原本是个十分引人入胜的故事设定,发展到最后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战争大背景下间谍与间谍间的斗智斗勇,交织着信任与怀疑、服从与背叛的人性探讨,不想最后一步步地被人物之间那些不知所云的行为逻辑和奇奇怪怪的台词肢解得一无所有。
让人无比无语的一幕出现在教堂遭日本兵闯入后,神父被抓走,而心理素质极端淡定的儿童唱诗班竟然在一秒钟后莫名地开始抖擞精神唱歌,接着画面上浮现出伴随《平安夜》的背景歌声,日本兵大举进驻公共租界的奇怪画面组合,听着亵渎,看着别扭。
而《东风雨》的格局,也根本塞不进那么多的线索和人物。
两个小时不到的作品,要讲三方内部与之间的各种明线暗线,又要流水席般地飘过那么多人物,先不说观众能否跟得上节奏,这么多元素能够很好地阐释清楚吗?
毕竟这不是节奏相对缓慢、容量成倍扩增的电视剧。
至于台词,则是华语电影的老问题了,一个国家电影质量的高低同其文学水平十分相关,我们能够忍受大量琼瑶式、话剧腔、戏剧感强的台词,但并不代表中国观众就认可和喜欢这种风格。
电影本身的属性就有保留性地反对一些不必要的夸张和装腔作势,当那些搔首弄姿和无病呻吟投放到大银幕上时,未免会显得太过矫情。
当然,这一切也不全是《东风雨》一部电影所能承担的。
它只是一叶扁舟,理应无法承担太多的苛责。
http://billwang1120.blogbus.com/logs/61871048.html
昨晚看了《东风雨》。
因为比较烂,所以以下不妨有剧透——其实这个片子尽管是最依赖“情节”的类型片,但基本无所谓剧透不剧透,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推动着谜局前进的有效情节。
看完我一直在想这个片子令人难过的原因:最主要的,大概就是,过分执着于某些“理念”,而没有好好编写人物“关系”和情节。
影片最大的理念,就是对“间谍”这一“伟大光荣”职业的解构和讽刺。
从最开始弄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到最后费尽周折、除了范冰冰以外的人都献身而弄来的胶卷——“怎么还是关于袭击珍珠港的情报”,就可以看到,影片不断在告诉大家:谍战工作是一项虚无而没有意义的事业,你死而不得其所。
因为你用不断抑制住心跳而变得非人的代价、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秘密,并不能按照你所设想的逻辑改变世界。
世界运行的轨道,取决于政治的权衡和利益,而这往往超乎于表面上“美好的愿望”之外。
情报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就情报自身来看,它本无所谓价值高下,只有用于政治运作,才能显出价值。
所以,勇敢无畏、坚定执着的间谍们,你们的价值,也并不取决于你们自身:一枚安慰你的勋章(日本人获得那块)可能是讽刺,一支交缠着革命情爱旖旎风光的唇膏,最终被踢进落叶。
即便是这个讽刺性主题,《东风雨》也走得“过”了。
越是资深的情报人员应当越清楚,情报运用与否,只为利益的取向服务。
那么一个小小的谍报人员,没必要也不可能老在纠结自己的情报被使用与否。
情报被掩盖,这同样是一种使用。
他们好像不明白这些,好像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主角。
或者说,影片预先设定这些人崇高也自我崇高得不得了,让他们从高处摔下来,让他们如梦幻泡影般破灭,实则这种设定的逻辑是虚假的。
谍报人员本来就只是默默无闻的一环。
你可以质疑、讽刺他们洒热血的实际行为的必要性,但最好不要不合逻辑地先拔高这些行为再讽刺,否则就不是讽刺了,那叫胡言乱语。
影片中无谓地颠倒来去的“反间计”、“反反间计”、“逆用情报”,都是在夸大、拔高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还有很多动不动就抒情和咏叹的场景,什么樱花啊蝙蝠啊,最后的弹钢琴啊,都是奇怪的自我崇高化。
革命文学浪漫腔的新变体。
说到这里不免联想起《谍影重重》三部曲,同样是对间谍职业之虚无性的揭露,为啥它看起来比较合理?
《谍影重重》所指向的对象,不是崇高的职业,而是“崇高”这一话语如何通过欺骗残忍的手段灌输给个体。
它揭示了“国家”这个实体对于特殊个体的残酷和欺瞒。
而《东风雨》看不到任何被讽刺的实体,它不如说更无聊更无谓地揭示:人生真是虚无,——连作间谍都没劲。
这个境界对于一个类型片来说实在太高深渺远不知所云了。
本该这个片子展示的猜疑、迷局、机关手段等等,基本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布置。
中国抗战时期几股势力(共、军统、中统、日、共产国际、欧美)的绞合确实是中国之谍战的天然优秀土壤,以致于范冰冰这种看上去有点诡异又行事周正的角色出来,就可以知道她是另一条站线的“同志”。
其实这个土壤上可以诞生多少更好的余则成的故事啊。
文_谢长留范冰冰以其自身对美丽最强大的驾驭能力,一步步向着“中国美神”的宝座大踏步前进着,她脚步稳健又迅速的从中国国内,一路走向世界,凭借2010年两次重大时尚活动——著名时尚秀场和戛纳红地毯,以惊人的速度和震慑力,印证了她多年来潜心经营的一切,从此之后,那些曾对她不屑一顾的人都不得不面对今天这个被评为“中国美神”的女人。
她是真的美,美得令人无不动容,无论男女老少,无不咋舌,她不光美,还有一种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无穷的变化力。
她或娇柔,或典雅,或刚毅,或执着,或妖媚,或清纯,但无论以何种形象展现,无论在哪位女明星面前,都丝毫不见光彩的她,都可以用一个字评价,那就是永恒不变的:美!
然而,美则美矣,到此结束!
可能是她太美了,她太过于重视自己的美,而让我们忽视了她的演技,又或者,是她的演技确实还未能像她的美一样更上一层楼。
去年有报道称曾志伟见到范冰冰,说了一句话,当下感动的范冰冰眼泪夺眶而出,曾志伟说:“看到今天的范冰冰,就想起曾经的梅艳芳!
”不论大家怎么评价,范冰冰还是以自己的毅力和表现坚强执着的走着自己的路,就像当年的章子怡一样,即便迟到了几年,但光阴却未让她有丝毫破绽,相反,几年的锻炼和坚持,塑造出今天她在戛纳红毯上黄袍加身的淡定和豁然。
然而,美则美矣,到此结束!
东风雨的表演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
即便是最后她也像其他为搏出位的女星一样,甘愿自毁形象,却仍未能感动观众。
说起来,责任并不都怪她,这部电影无论在剧情节奏上还是其他演员的配合上,都没什么可值得言语的。
说是碟战戏,却让人并没有没有腹背受敌的紧张惊恐之感,更没有严刑酷打的激烈场面,单单是几个人物的失踪和殉难,一个假钢琴师和假歌女的不知所谓的爱情掺杂其中,还有那些似有还无,可有可无的人物……简直就是不知所谓!
整个电影,无论从哪点上来说,都丝毫不值得和同类型影片《风声》比。
那么比两个电影中的三位美女的演技,相信大家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周迅的演技自不用说,她本就是个为戏而生的人,骨子眼神肌肤血液里都是演技。
而近两年的李冰冰容也整了,品味也上来了,大牌代言也越接越多了,最佳女主角的奖也拿到手软了,多少还是有点基础的。
只可惜了范冰冰,美则美矣,到此结束了。
实在有点像郭夫人——熊黛林。
范冰冰,太美了。
所以,演技始终没能有所提升。
她自己也曾说过,她不怕接到不好的戏,她就是要抓住任何机会,就像当年的张曼玉一样,也演了很多很傻的烂戏,一步步脱胎换骨,才有了今天的影后。
但她不知道,张曼玉当年,并不是只有美,还有那股敢把美作践,踩在脚下的狠劲儿!
完全没有任何前期期望去看,觉得还算可以了,毕竟是大陆国产片儿,拍成这样至少没让我彻底碎裂,我就觉得还成。
(难道是我给大陆拍的片儿的标准太低了)王宝强 演得非常不错!
(虽然你就出现了大约2分钟吧……)范冰冰 她的脸实在太深入人心了,总让我不能忘记她叫范冰冰。
不过说实话,其实我能看得到演技,至少“147号存衣牌”那场戏我很喜欢,带着面具时的整个人物状态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摘面具下来的那瞬间的细微表情,眼神、眉头、嘴角,面部肌肉控制到位,有演技的。
柳云龙 恩,真的挺自恋的。
蒲巴甲 那个动作,实在是。。。
瞬间很娘,于是我想到某些腐系方面去了。
木幡龙 《南京南京》是你活到最后,《东风雨》也是你活到最后……为什么活到最后的总是你?
曾江 你那个裸露的屁 -股,是为了显示一下虽然这么大年纪了但身材相对依然保持的很好么?
好吧,我也承认,相对于这个年纪,你的身材真的保持的不错。
矢野浩二 难为你了,顶着右- 翼 势力和部分中国的人威胁,再次出演了个好人角色,还全裸,虽然我啥也没看到吧,不过难为你了。
话说,其实开场的时候,我以为真的会是个惊世之作,好吧,我承认,至少在前30分钟我都觉得此片不错,毕竟营造了谍战的紧张气氛和隐晦不明的人物关系。
但是,后半段怎么就变成爱情故事了呢?
把爱情戏剪一剪,故事90分钟绝对够用。
其实这戏整体故事情节还是可以的,不少段落都处理得很好,有些风情,一些细节处理的也不错,至少粗看没有特别明显的大bug,不过就是后半段太拖沓,这拖沓的习惯会不会是拍习惯了电视剧造成的?
再话说,开始时候的那场百乐门的演出,配的那个爵士的背景音乐还是很不错的。
再再话说,我也挺喜欢关于安明烈士这个人物的小细节的处理,他发莫斯密电码已经变成了习惯,任何时间听到任何可能是情报的事情都回下意识地发电码。
本来该是个无声无息的角色,因为这个小动作,倒是突然立体了。
PS:此片有一神奇之处,大约是由于柳云龙真的自恋吧,所有的其他演员之间都几乎没有对手戏,对手戏都是和柳云龙的。
囧。
再PS:其实这片子看得我很欢乐啊。
有雷点才有欢乐。
“雷雷更健康,囧囧更温暖”。
哈哈哈哈哈
“间谍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美和文艺的东西。
”至少,柳云龙是这么认为的。
眼神还是那么忧伤,嗓音还是那么深沉,动作还是那么优雅,质量还是那么低下。
我纯洁的笑了,像看到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般,笑的温馨而伤感。
岁月如歌,你依然坚持着你的装逼本色。
还是我所熟悉的那个柳云龙。
那个在残酷世界里晃来荡去的粉红色小仙女。
不,不能这么说,你不经意间微微上扬的嘴角泄露了你的秘密,你变了,你比以前装的更像了。
你已经不是过去那个装在肌肤的你了,虽然你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是我依然感觉到,你已经装在腠理了。
你是间谍,你和你的同行们,举手投足之间都在表明自己的身份。
你们是我见过的最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间谍的间谍。
而你更是个中翘楚。
你是一个有品位的间谍,在整个上海,你是唯一一个用钢琴演奏来传递消息的人。
你习惯于繁华中赏玩自己的美丽,所以你才会在前20分钟里尽情的和我们分享夜场和妈妈桑。
你最近应该不看佛经而是喜欢上了安妮宝贝吧?
不然你的台词风格不会从大段的明喻变为伤情的诉说。
还是有很多女人倒追你么?
你说不是,这次只有一个,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
只要她也是一样的少头没脑,一样对你爱的要死要活。
你还是不屑交代人物背景,让角色像雪一样凭空飘落,而那些抱怨关系混乱的无知观众,怎么会懂在你的心里,任谁都不过是生命的过客。
你的剧情还是那么扑朔迷离,好像大脑里居住着不同的你。
你的心灵永远充斥着童趣,感染的她像个低能儿一样当街做起跳房子的游戏。
你的结构也还是那么诡异,就算分筋错骨手的宗师看了也要失禁叹息。
不要问让人头疼欲裂的胶卷是怎么回事,对观众来说,它的故事和你的精神世界一样,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谜。
为了它,日本情报官再被你面对面地干了两枪后,躺在柔软的病床上泪流满面的自杀了。
军统情报官,在严密的包围中,潇洒从容的饮下了毒酒。
中共机要员,在经受了多次接骨不留痕的手术后,不甘被如此调戏的服毒了。
你的上级,在冲洗出胶卷之后,仅仅说了一句怎么还是这个,就没了下文。
想必就算肉体没有崩溃,精神也是四分五裂了吧。
你一定很寂寞,因为没有和你一样自恋到爆并且智商不稳定的人来欣赏你。
就连她也离你而去,她最后迷茫痴呆的眼神想说些什么?
下着雨的夜,那熟悉的街,才知道爱并不是你想要的一切?
所以你也去了,我理解你,你再不去,去的怕就是我们了。
毕竟,尊严,并非你这样的间谍们所独有。
间谍世界非人非鬼,你少说了一句,间谍的功夫都在一张嘴。
琴声再次摇曳响起,胃液几乎夺眶而出。
拿什么祭奠你,我的间谍。
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在落幕时就打算寄子弹给你。
真是乱七八糟,连个故事都讲不好,空有一个奢华的皮囊~
一般,和风声比还是差了点。居然能在一个故事里把这么多路势力全部包括也算不俗。
怎么豆瓣分如此低,挺好的片啊,除了范冰冰那句蝙蝠、鸟的台词恶心点外,这剧情设计、各种派系势力,都挺牛逼的。。
这个四星我给得很勉强
柳云龙的毛病就是太觉得自己是艺术家和新中国最后一个冉冉升起的电影导演了。
碎片电影,扭造的故事
因为柳云龙的关系,对片子还是有蛮高的期待。怎么说呢,看得出导演很用心,但影片还是没有想象中好吧。对主线不怎么感兴趣,反而那些边边角角----比如犹太人拉小提琴之类,印象挺深。三星给电影,加一星给柳云龙---毕竟他是曾经的安在天啊
柳云龙自恋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 =为什么只有一张电影票?为什么不买两张?这次还是你去看吧,因为片太烂。。。
之前以为是谍战片,前段觉得是悬疑片,中段惊觉为琼瑶片,最后居然是红色片
柳云龙还是演演电视剧好了,挑不起大梁~~~~
挺乱腾的,为了一份过时的情报三方的情报人员差不多死光了。。还好
非常不错。
意识流,装逼片,再加上永远本色演出的柳云龙
剪片的人是用脚剪得么,TCL!画面很美 女主角很美 男主角很自恋~
为了美丽的李小冉,勉强打3星吧。
看来很多评论,批评者多...很多时候料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情!那么多的桥段,真的挺扯的...但是片子的制作和调调还是将就的!还有好多龙套哥,看见浩二了,哈哈!
装
远远不及 风声
东风雨雷死我了。风韵少妇范冰冰举着小桔灯跟矢野浩二来了一个酒醉的探戈。险些毁了我盛七小姐的百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