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王

鎗王,Double Tap

主演:张国荣,方中信,黄卓玲,陈法蓉,谷德昭,陈望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0

《枪王》剧照

枪王 剧照 NO.1枪王 剧照 NO.2枪王 剧照 NO.3枪王 剧照 NO.4枪王 剧照 NO.5枪王 剧照 NO.6枪王 剧照 NO.13枪王 剧照 NO.14枪王 剧照 NO.15枪王 剧照 NO.16枪王 剧照 NO.17枪王 剧照 NO.18枪王 剧照 NO.19枪王 剧照 NO.20

《枪王》剧情介绍

枪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Rick(张国荣饰)是个顶级射击手,自第一次参加IPSC实战枪击比赛起,已连获数届冠军,Rick的拿手好戏是double tap,即在最短时间内打出两枪,弹孔在同一点上。Rick还是个改良枪支的专家,经他改良后,枪的性能可发挥到最高点。 苗志舜督查(方中信饰)同样是个射击好手,这一次,两人在IPSC比赛中各显身手,不相上下。附加赛中,一名炒股失败的警察突然精神失常,持枪威胁人群,危急关头,Rick果断地将其一枪击毙。 枪杀他人给Rick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睡不着觉、头疼,甚至产生幻觉等症状让他寝食难安,而更可怖的是,心魔已经产生,他竟从杀人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快感,任凭他如何努力摆脱,似乎依旧徒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菲洛梅娜飞翔吧!埼玉双筒望远镜之兔子的朋友是乌龟太阳不落山侠在江湖漂魔奇少年第二季薰衣草空中营救达琳达孤独的人松本秀人:永远飞翔向阳素描SP父亲的身份尘封笔记本僵尸海狸爆裂天使极限飞跃:冒险的内涵着魔倍儿喜欢你一个赌波的传说戴帽子的猫江湖少年诀醉美人生成为弗林危险古迹美丽的世界民间憋宝传说卓越航管电锯惊魂4屋顶探险家

《枪王》长篇影评

 1 ) 枪王

这部电影是2000年的,哥哥患上抑郁症是2002年,而且是生理性抑郁症,不是心里的,脑部化学物质分泌不平衡,绝对不是入戏太深,哥哥出了名的入戏快出戏快,而且也不是本色出演,每次演的好,都认为这是哥哥的内心,教哥哥学枪的老师,说哥哥本身并不喜欢玩枪的快感,反而是方中信更喜欢,但是哥哥学的快,连开枪的感觉都能触摸到。

如果是荣迷的话就不要随意猜测哥哥,先去认真了解再发言。

 2 ) 压抑的躁狂,杀戮的快感

Are you ready? 哥哥饰演的阿力用颓废沙哑的嗓音说道。

--你,准备好了么?

晚上,关上灯,一个人窝在椅子里重看《枪王》。

故事情节相对简单,但是其中紧紧压迫的气氛却让人有些透不过气,金培达的配乐 也应记一功。

这是导演罗志良的处女作品,罗志良跟哥哥张国荣算是很有缘分,《枪王 》,《异度空间》,哥哥去世前最后两部片子都是罗导演的作品。

有一个镜头,张国荣饰演的阿力去看心理医生,他躺在皮椅上,灯光打过去,面孔 一半明一半暗。

明得可看清每一丝纹路,他在微笑,很恬静;暗得是真正一片漆黑,什么 也感受不到,什么也触摸不着,只有猜度与恐惧在心底悄悄碰撞。

另一个镜头,因为女友被警察拘留而愤怒的阿力,看到警察身上的枪,食指竟然情 不自禁地抖动。

如果眼神可以杀人,哥哥彼时的眼神仿佛一串子弹足以干掉所有警察。

因自卫开枪杀人之后,过去三年,阿力的神情一直是懒洋洋,很明显的眼袋,脸色 苍白而落寞,肌肉却是僵硬的。

然而,他依然是枪王,手上的每一个动作依然是直、快 、狠。

从警署出来,他伸臂招计程车,动作快而有力度。

就如同他掏枪的动作一般。

确实 ,之前有一幕有人向他请教射击的诀窍,他要别人反复练一百次一千次举枪的动作,显 然,那个坚定的举枪的动作他自己恐怕早已经重复了上万次了,以致每一次抬臂,都不 可避免地带着举枪的味道。

在计程车后座发觉警方的跟踪,他把头垂向一边,眼皮的角度朝下,目光却往上挑 ,空洞地盯住前方。

紧接着他下车,隔着穿梭的车辆,静静地站在警方面前,眼神空洞 ,脸上是不屑而自傲的表情,静默得像一抹幽灵,让人不寒而栗。

看到有人讨论过哥哥在影片中走路的样子。

撇开《霸王别姬》的程蝶衣不谈,哥哥 似乎喜欢手臂在身前时略向外侧甩,到身后又稍内压。

《流星语》里他在朋友公司里走的 那几步和进林太办公大厦时都是那个样子。

这个动作很多人做来都难免会有大摇大摆的 狂妄,可是哥哥却从来不叫自信扩张到自大。

《流星语》里的阿荣,即使穿得很破,也 有种悠闲的姿态。

试问这个角色谁还能演?

——让人一眼可看出不是“过一日算一日” 的,完全凭的是气质;在〈枪王〉里,阿力在枪会里,从里间走到练习场,同样的摆臂却 是坚定并且充满杀气。

阿力精神开始失常忍受着开枪杀人之后心理的煎熬那一段戏,哥哥用枪抵住镜子, 狞笑着,时而痛苦不堪的嗥叫,不断尝试举枪自杀,再而放下枪,漆黑寂静的房间里, 阿力的叫吼声与恐惧痛苦挣扎的面孔构成一幅让人绝望不已的图案。

历经这些内心挣扎 后,阿力渐渐平缓,坐在地上,背对着窗户,周身散落着子弹。

他一下又一下地温习 举枪的动作。

愈来愈快,神经质并略带自恋地。

及后,他再次拿枪指着自己的头,抽搐 着哭泣,如负伤的野兽一般;下一秒,却恢复木然的面孔,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暴躁地上好最后的子弹,走上不归路。

阿力是必须死的。

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其实对于他最后倒下的处理,导演已经给 很浓重的英雄色彩。

一个心理扭曲者的死亡,没法子怨恨,只有无限的怜悯。

《枪王》,忧郁压抑近乎躁狂近乎变态的阿力,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人物,有种嗜 血的快感。

对于哥哥张国荣,一直认为这仿佛是他隐秘阴暗的背面的某一个点被自己挖 掘并放大再放大之后的成果。

正如他所出演的角色,都有独一无二的张国荣味道。

哥哥 人生最后两部电影都演绎这一类心理有问题的角色,不知道这跟他最后那绝望的一跳有 没有关系,太入戏了?

还是人生本如戏?

在枪会因自卫杀人,阿力去看完心理医生后,他对女朋友说:有一点我没告诉心 理医生,我开枪杀了人,但其实我不怕,我很快乐,真的很快乐。

你知道杀人的感觉怎样 吗?

告诉你,很过瘾,现在我才知道枪就是用来杀人的,你想试试吗?

你会上瘾的!

啪 啪。

哥哥说到最后用手比划了一个开枪的动作,那时意识到内心的变化后禁不住的恐惧 和说出心底话后的释然让他的语气象孩子一样天真。

短短的一句话,加上他似笑非笑的眼神,一个挣扎在理智与疯狂之间的阿力跃然眼 前。

他肆无忌惮的射杀着,就象是在跳一场疯狂的舞蹈,但是他是否已经决定了以一种 毁灭的方式换过另一种新生?

直到他终于在剧院里中枪倒下。。。

阿力跌撞着走出去时,在想什么。

他的枪?

他 的女人?

他的罪孽?

还是他自己呢?

此时哥哥的眼神依然落寞,却似乎是要透露些什么 ,我只觉得也许他应该是带着笑容的,那种偏执到底的惘然笑容。

http://pandycheng.yculblog.com/post.637167.html

 3 ) 上海电影节张国荣影展之《枪王》

今时今日再看《枪王》不甚唏嘘。

哥哥将主人公从一个正常人变到精神崩溃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追求极致完美的古怪个性到最后被逼走向极端,时而癫狂时而正常,都觉得那些表情就是哥哥自己的。

让人忍不住去回想哥哥曾经的人生。

电影很好,《枪王》是罗志良独立担纲电影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镜头、节奏、故事、叙述都很纯熟。

动作、枪战的镜头和节奏都漂亮,内心戏的发展和表述都到位,故事也收放到位。

双雄的故事形式总让人模糊了正邪之分。

你不知是希望彭生赢还是苗SIR胜。

常常结局也最多猜对一半。

终究都是神一般的人物,但终究是将自己误在自己身上。

现场都是粉丝来的,影片开场张国荣名字出现时就响起掌声,哥哥出场一个镜头又有掌声,最后也以掌声结束。

我幸是其中一员。

 4 ) 一人拯救整部电影

《枪王》是张国荣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部作品,在这部电影里,张国荣少有地演起了反派,片中他热爱枪械和射击,与方中信同为互相较量的好枪手,在一次意外中张国荣首次尝到用枪杀人的快感,因此变成有暴力倾向的变态杀手。

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将张国荣从电影中抽离出来,然后把十年之后在《枪王之王》饰演相似角色的古天乐放入剧中,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呢?

结果是,在经历十年的岁月之后,《枪王》被淹没在一大堆的香港音像制品之中。

说张国荣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毕竟罗家良的导演功力有限,整部电影的风格不明显,偏向商业化,在情节叙事上甚至要略输《枪王之王》几成;而方中信更是被张国荣生生地力压一头,这与《枪王之王》中的双雄势均力敌相比明显戏剧张力上要薄弱不少。

但张国荣“不疯魔不成活”的表演方式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使人看完产生欲罢不能的感受。

特别是张国荣发狂哭泣的那场戏,他成功地利用自己的表演准确为观众注明人物的内心变化起伏。

那张哭泣的脸也是我见过的,张国荣最扭曲的脸。

因为张国荣的存在,《枪王》至今仍被影迷拿出来重温,而不是遭到时间的淘汰。

而在三年之后,张国荣果真与剧中人一样,在心中迷失了自我。

 5 ) 其实陈法蓉才是真•枪王!

忘了最早什么时候看的《枪王》。

本来懒得评论,可有关这部电影的各种奇谈怪论每次见到都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似乎不少人没搞明白尔冬升和罗志良拍这个电影到底想说什么。

也许是因为它的真实主旨被主创隐蔽起来了(多年后尔的那部精神续作《枪王之王》主题就明显多了,豆瓣对这片有很多准确精彩的评论),再加上某些脑残粉发表了不少反社会错乱言语——滥杀无辜的rick没错,别人都该死——这也让一些人云亦云的家伙跟着瞎叫唤。

声明一下,我对张国荣没意见,对他正常粉丝也没意见,我说的是脑残粉,别对号入座。

枪,大众意识里典型的男性象征。

《枪王》表面看是一部警匪对峙双雄片,内在主题却超越了这个类型。

编导们想探讨的不是枪,也不是胜负,而是亲密关系。

正如《枪王之王》上映时的宣传语:“没有赢不了的对手,只有输不起的爱情。

”《枪王之王》里,方中信饰演的苗sir告诉吴彦祖,实战中你比对手快0.01秒没有任何分别。

这也是《枪王》里苗sir和Rick电影院对决的场面:两人双双中弹,结果一生一死。

区别不在于枪法,而在于苗sir有个内心强大的好老婆陈法蓉,她之前告诉他:如果你中弹,不要紧张,慢慢呼吸,这样活下来的几率会增高。

所以,当电影最后一幕落在陈法蓉身上便戛然而止时,乍看突兀,实则意味深长。

这角色戏份不多,对剧情的影响力却至关重要,编导想说的是:她才是真正的枪王。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一部女性意识很强的电影。

它内里的价值观突破了表面的双雄之争。

分析《枪王》前需要提到另一个电影,《高度戒备》(1997),导演林岭东,主演刘青云、吴镇宇。

作为一个典型的双雄兵贼片,该片在剧情人设上和《枪王》有很多相似之处:包sir(刘青云)因开枪打死人陷入深深自责,吴镇宇赌马失败破罐子破摔变成劫匪。

刘在追捕吴的过程中压力山大,最后变得比吴还疯。

对比两部电影的设定:《枪王之王》中苗sir开枪杀人后产生心理阴影被调去看水塘,和包sir人设相似(旺角黑夜也有这设定不过那个我当平行世界)。

《枪王》中苗sir同事老余因股票投资失败精神崩溃,和吴镇宇人设相似。

而苗sir在和Rick的对决中面临压力心魔渐生也和刘青云VS吴镇宇的剧情走向基本吻合。

并且,在这两部电影中,饰演刘青云和方中信老婆的是同一个人——陈法蓉:

高度戒备

枪王(喂!

男女主剧本拿反了!

)如此多的巧合不能不让人猜测:尔冬升拍《枪王》的灵感多少源自《高度戒备》,但他对主题的置换和人设的更改让《枪王》有了全新的内涵。

这内涵就隐藏在上面两张图的对比里:《高度戒备》中刘青云是安慰老婆孩子的传统男主,但在《枪王》里,哭泣的是男人,妻子反过来安慰他。

且不提苗sir十五分钟后又哭着扑到老婆怀里一次,不妨先回忆一下诸多枪战片黑帮片乃至爱情片的类似场景中谁是安慰者谁是被安慰者,无疑,《枪王》里苗sir和老婆的互动是罕见的情形。

在这里,传统的男女剧本被置换过来。

留意一下会发现,全片陈法蓉出现的有限场景中,她在构图上总处在比老公更高的位置:

在这种典型影视场景里,看报的通常是男人

女总裁和她的老婆(误)

墓地,划了条黄线,这样看更明显让我们回到电影开头那段不起眼的闲聊。

苗sir步行回家被同事老余叫住。

老余劝他炒股并说:“判断力和分析力是男人的专长。

”苗sir答:“我的专长是哄老婆。

”这段看似随意的对话不是闲笔,不仅刻画了两人的不同观念,还为后续情节埋下了伏笔。

对老余的大男人说辞,苗sir显然不大认可,他的回答传递的两性观和老余的看法大相径庭。

在这里,编剧幽了一默。

全片看下来,分明是苗sir的老婆在哄他。

而老余因为炒股巨亏没脸见老婆女儿,精神崩溃走了绝路,可见男人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没那么靠谱。

这里,不妨对比下尔冬升监制的《窃听风云1》:几位主角利用窃听技术进入股市,搞到家破人亡。

其中吴彦祖因为“嫁入豪门”不想被岳父看不起,准备捞一笔。

和《枪王之王》中古天乐饰演的关友博人设类似:关的女友是商界女强人,一个扶男友魔。

她的苦心孤诣换来的却是关在她面前自尊扫地,只能通过玩枪弥补自己受损的男性尊严,还找了个温柔小女友满足他的男子气概。

没想到最后被小女友撂倒。

借用某评论:对关友博来说,这正切中了他“阉割焦虑”的命门。

IPSC(实战射击)玩得好,关友博可以在潜意识里得到被物象化的“那话儿”(枪)的强势感觉,无奈一回到现实中,面对着惨烈的现实(金融风暴的背景在这里被天衣无缝的结合了进来),关便成了去势的假爷们,安娜对关友博看似舍身的溺爱其实是压垮关友博人生信念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谓“温柔的压力”,安娜对关友博越怜爱,关友博便越抓狂。

老余,关友博,压垮他们的是社会因素,概括起来就是两点:追逐金钱的欲望,男权思想的戕害。

对金钱的追逐让他们铤而走险,社会对两性的刻板要求让他们心理失衡。

张国荣扮演的Rick和他们不同,他本身就有潜在的反社会人格,属于武侠小说里痴迷练功走火入魔的类型。

和欧阳锋为了练功发疯一样,激发他心魔的是他情之所钟的癖好——枪。

对比赛结果的执着和裁判做手脚固然在某种程度刺激了他的恨意,但并不是他嗜杀如命的原因。

他的杀戮欲望产生于一次射击场上射鸡的偶发事件,在亲自杀人后迅速扩大为对杀人快感的追求。

电影开头,警方有一段FBI犯罪心理画像模拟,两个水滴哪个先落地。

这桥段出自一本书:《心理神探:我与FBI画像术》。

作者是FBI资深犯罪心理分析专家。

曾经有个赌徒告诉他,他们所以要赌博,就因为那是他们的天性。

这话令作者豁然开朗,意识到为什么有些连环杀手沉迷杀人?

不为什么,人家就是喜欢猎杀行为本身,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愉悦感。

就像钓鱼佬沉迷钓鱼一样。

枪是武器,是暴力工具,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

苗sir认为枪不会杀人,是人杀人。

这也是编导的观点。

正如电影里那句台词:你自己控制不了不代表别人不能。

泛泛地说,枪,网络,毒品,金钱,权力……对任何事物的痴迷都有可能诱发心魔。

置之不顾久而久之就可能滑向抑郁甚至堕入疯狂,正所谓“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学会控制欲望,才不会被心魔统治。

只是,人总有软弱的时候,在一定环境下只要具备足够的激发条件,就可能做出极端的事。

及时有效的情绪疏导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陈法蓉就是苗sir的驱魔人,而苗sir产生心魔的原因和前面提到的都不一样,是责任感带来的巨大压力。

从苗sir模拟罪犯心理时那入戏的样子看得出他有很强的代入感。

炒股同事的死给了他很大的冲击,周围同事在追捕Rick过程中的一系列伤亡也让他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累积的压力让他也变得神经质起来——本来苗sir是个克制的人,找Rick女友问话时即使被掌掴也很平静,但同事受伤老友被杀后他愤怒了,激情之下想拖Rick女友出来当诱饵,被老婆及时制止。

《高度戒备》中刘青云面对类似情况,情绪越来越激化,最后枪击无辜疯狂更甚吴镇宇。

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疏导他,老婆孩子尚且等着他安慰。

然而,苗sir每次不对劲儿时,他的神仙老婆总能第一时间发现苗头及时展开心理干预。

在老余的墓地,苗sir沉默了半小时。

妻子让他把心事说出来,制止他的胡思乱想;在医院,妻子给他处理伤口后,他明显放松下来(还给了个婚戒的特写);得知好友的死,苗sir冲动之下要出门,被老婆在门口截胡“我开车送你”……丈夫从事的工作有风险,家属的压力也不低,但她从头到尾展现了无比的冷静从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存建议。

在苗sir妻子这个身份外,她也是独立的职业女性。

初登场时苗sir问她可不可以去看他比赛,她拒绝了,因为她对枪不感冒,不会因为老公喜欢而迁就他。

她是医生,有自己的工作爱好,在医院见惯了生离死别,这大概也是她淡定性格的来源。

她对丈夫的爱是成熟伴侣的爱:一方面尊重对方兴趣爱好,保留空间互不干涉,一方面对丈夫的内心世界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注,在包容的同时也对不理性的行为进行制止。

顺便一提,尔冬升监制过另一部电影《我爱你》,男主(也是方中信演的)在廉政公署查案每天压力山大,而他老婆是个沉迷童话的小女人。

某次男主死里逃生后向老婆提出离婚,他觉得心很累,和一个他认为懂他的社会女在一起了……这部电影上映后也被香港影评人批评女性角色塑造充满偏见和大男子主义。

或许尔冬升很不服气,于是就有了《枪王》里的陈法蓉。

与之对比的是Rick女友,她和Rick的关系不对等,更像是偶像和粉丝,你主宰我崇拜没有更好的办法。

Rick喜欢枪她也喜欢,Rick说一她不说二,Rick说我自闭她说我也自闭(这不就更自闭了……对比鲜明的是陈法蓉却让苗sir把心里话说出来别憋着)。

她符合不少男人对女友的期许:听话,崇拜自己,喜怒哀乐都绕着自己转,但这不是成熟的亲密关系。

发觉Rick杀人后女友试图劝阻,劝说失败就和Rick共沉沦,在毁灭之路上越走越远。

感觉某些脑残粉也不遑多让,完美嵌入Rick女友角色:杀人犯没错,都是别人的错,他们就该死——说实在Rick女友也没这么毁三观反社会吧?

所以,《枪王》实际上有两条线:表面是双雄枪法的对决,实质是二人亲密关系的对决。

当一个人置身于稳定积极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时,不容易走极端,不容易心理失衡,也不容易堕入空虚。

尔冬升从传统枪战片里挖出新意,一改双雄对决让女人走开的模式,视角着实独到。

特别要说一下,谁若是看过尔冬升更早前拍的《烈火战车》,可能会对《枪王》有更深入的认识。

《烈》里刘德华沉迷赛车忽略了女友梁咏琪,后来悟到车不如人,不愿输了爱情,放弃摩托车回到女友身边。

据说这电影有尔冬升本人感情经历的投射。

当初他和张曼玉你侬我侬,彼时的曼玉像梁咏琪一样是个纯情女孩。

为了支持尔冬升好几次去赛车场为他加油,但尔冬升经常只顾赛车忽略女友,这成为他们分手的因素之一。

据传分手后尔冬升一度十分后悔,而张曼玉曾经说过他很大男子主义。

也许传言是真的,看来尔冬升确实进行了不少反思。

在《烈火战车》里这种反思尚属肤浅——男人回到痴痴等待的小女友身边似乎就是最大的恩宠——这电影当然也被影评人批大男子主义。

到了《枪王》,他对亲密关系的思考显然提档升级了。

如果说过去他对理想女友的认识是Rick女友那样,非得有共同爱好不可,在《枪王》里,他发现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强加到对方头上,独立自主的女性才更理想。

没错,尔冬升只是用枪替换了车,说的还是那回事。

即使在《枪王》里,“车”也一直影影绰绰存在于“枪”的背后。

还是电影开头那段对话,苗sir步行回家,老余问他车哪去了。

苗说:“我老婆开走了。

”电影中途他拿着枪要激情出门时被老婆拦截,下一幕便是她开车载着苗sir。

和枪一样,车也是社会意识中男性的象征,不然也就不会有女司机这个揶揄的名词。

陈法蓉出现的有限场景里两次提到车,两次掌握方向盘的都是她,这不是巧合,而是主创的刻意安排,是传统男权在现代社会亲密关系中发生让渡的隐喻。

她和苗sir是一对非传统的现代夫妇。

固然陈法蓉是理想的妻子,但苗sir也是理想的丈夫。

在极端情绪里还能保持基本的理智和对妻子的爱和尊重,对老婆大人的意见从善如流。

若非如此,神仙也救不了他。

Rick女友也不是没劝过Rick,但Rick明确告诉过她:“我会杀了你。

二人中弹后Rick濒临死亡的回忆or幻觉中,女友拿枪指着他。

似乎在隐喻她对他的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我还是认为,客观因素是有,但内因决定,不能把锅都扣到女友头上。

至少在Rick眼里,女友重要,但枪更重要。

他们在亲密关系里的位置让他女友对他的影响很有限。

而他对女友的影响力是惊人的。

而苗sir作为警察,看过无间道的都知道,警察打人不打头。

哪怕对方是坏人,他们作为警察也会尽量避免开枪。

老余发疯时苗sir无法扣下扳机,既因为他是警察,也因为那是他的同事好友。

有些胡言乱语的评论竟然指责他不开枪,实在让人怀疑这帮人有没有一点法法制社会的基本概念?

事后在墓地,苗sir陷入了自责。

纠结自己如果当初开枪,老余也许还能得救,Rick也不一定会变得如此疯狂。

警局拘捕Rick女友的方式的确属于栽赃,不过这时Rick已经是重大嫌疑犯,放着不管会杀更多人(事实上也杀了更多人),和他的滥杀相比,警方的处理已经够收敛了。

当然这里我觉得就是电影手法夸张,就算一个杀手枪法再牛,这么多警察奈何不得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硬要解释就是香港警察对配枪有严格规定,而Rick改枪后火力确实非比寻常。

总之这电影毁三观反社会的评论不比无间道少(那个片我都不想多说了。

反正叫嚣着原谅刘建明的人不少。

而刘是那片里杀人最多的人)。

剧情都看不懂就对演技瞎评论的跟风狗在豆瓣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要我说,张国荣演的不错,颠覆过往形象,但方中信也挺好。

他的内敛和张国荣的疯狂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而且方有种很独特的外刚内柔的气质,表现脆弱时不会让人觉得违和,和陈法蓉在一起很和谐——有人说这角色应该叫黄秋生吴镇宇刘青云演。

无语,谁能想象这三个人在女人怀里哭?

直接变成搞笑片了。

一直以来,尔冬升对精神病题材情有独钟,他影片中精神病的数量很可观。

其中少有的获得幸福的就是苗sir和他老婆这一对,因为他们是一对现代夫妇,兼具工具性和表达性。

苗sir说我的专长是哄老婆。

这话是大男子主义的关友博无论如何说不出口的。

还是借用《枪王之王》的网友评论:畸形发展的男权社会其实不仅戕害了女性,伟岸的那话儿其实也把男性自己的身躯压变了形。

在两性之间,如何尊重对方,什么是不能触碰的,什么又是要给予扶持的,基于爱,要怎样才能避免伤害彼此。

男与女,注定需要交集,要学会如何相待彼此,永远是平常却非常的课题。

亲密关系给了我们最大的心痛,同时也给了我们最大的欢乐。

即使没有很好的亲密关系,也要学会自我疏导,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否则我们都可能被焦虑抑郁压垮——这是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启发。

毕竟现实中像陈法蓉一样理想的亲人朋友可遇不可求。

如果大家都能遇上这样的人,自杀率会大大下降吧!

联系张国荣自身的纵身一跃,实在令人唏嘘。

PS 每个导演都有各自钟情的题材。

《门徒》的结尾,吴彦祖演的卧底差点坠入空虚也寻求毒品时,他收养的那个小女孩如神兵天降般制止了他的行为——和这部电影里男人被女人or亲密关系拯救如出一辙。

表面看是吴彦祖拯救了小女孩,事实上这段由他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反过来救了他。

因为,他不再是孤独的了。

 6 ) 这样的演技,我除了震撼还能说什么

rick是个内向的人,他的话很少表情也很少,可是有那样几个眼神,我从中看到他的感情1、教胖子射击,女朋友说:“为了我”“我做事从不为任何人的”但那一刻他的眼神是温柔的,起身就叫胖子跟上了2、比赛场上的意外发生时,他开始并没有拔枪,眼神是犹豫的,但是当那个人的枪口对上了女友时,枪声响过,他放下枪时眼睛里只有不容置疑的坚决3、女友还在被拘押,他在等着12小时放人期限,是女友的生日,他蜷在黑暗的角落喃喃:“生日快乐”那一刻,眼神里依旧是温情的4、胖子的枪也对上了女友,他把胖子打成了蜂窝。。。

那一刻的眼神,我描述不出来了。。。

吃惊?

失望?

痛恨?

之前他杀人,还把对方当成人的,可是那一刻,不是了。。。

 7 ) 反驳苗志舜变恶论

我看了不少《枪王》的评论,其中有不少认为苗打死RICK以後会和RICK一样失控。

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苗会变坏呢? 在想苗会不会变坏之前,不如先想想RICK为何会失控。

开枪杀过人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RICK控制不了开枪的欲望? 套一句RICK自己的话:“你控制不了不表示别人控制不了。

” 我不认为RICK是邪恶的,但他有心魔。

他对射击有强烈的狂热,他在享受自己完美的操纵下打中目标的满足感,与高手较量可以带给他更大的自我肯定。

原来他只是打IPSC的纸靶,但是打死真人(老余)的感觉,令他嚐到了另一种更高的境界,打中一个会动、会思考的活靶,比打中只会机械式移动的纸靶能带给他更大的自我肯定。

他也渴望与高手较量,可惜能与他匹敌的高手少之又少。

这就是他潜藏在心里的欲望,其实和善恶无关。

一般人对枪沒有他那么强的狂热,所以即使开枪打死人也不会有他这种反应。

其实他要的不是杀人,他要的只是高手对决,当他发觉打真人比打纸靶更好玩,便开始渴望真人真枪的竞技,IPSC的纸靶人再也不能满足他。

可是他找不到战场,当杀手只是一个管道。

苗都说他把这当成一个GAME,不是杀人。

真人真枪的打法,是会打伤人甚至打死人的。

除非是打仗,开枪打真人的机会即使当警察也不常有,一般人是根本没机会。

RICK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三年来他不断的天人交战,在理智道德与欲望之间拔河,三年来一直非常痛苦,痛苦到想让歌莲杀了自己,他渴望开枪竞技,甚至想和镜子里的自己打一场IPSC。

终於欲望超越了理智,他答应了帮杨正祥杀人。

其实他要的不是钱、不是杀人,只是竞技而已。

那一场竞技里,他的对手是四个G4,他在五秒钟之内打完十枪,完胜。

接下来苗接手这个案子,我相信他重见苗其实有点兴奋,因为苗是少数可以与他匹敌的高手,他一直渴望与他较量。

在警局里他对其他人都爱理不理,问一句答一句,唯有对苗话比较多,还会主动问问题、发表一些言论。

阿祖拷走歌莲时,RICK不向阿祖抗议,却对苗说你不要冤枉她。

理智上他要替自己脱罪,但内心却有一股欲望,想制造与苗对决的机会,苗的步步进逼给了他顺从自己欲望的理由,终於他在师出有名的情况下,开枪打警察,又在逼苗释放女友的理由下,打死了阿祖。

大家认为苗也有邪恶的因子,恐怕是因为开头的犯罪模拟,以及RICK说“我怕你也会爱上开枪的感觉”的话。

其实我认为开头的犯罪模拟,不过表示苗精研犯罪心理学,所以他能掌握RICK心态,基本上他对RICK行为的判断一直相当准确。

至於RICK的话,只是他一厢情愿,他希望拖苗下水,希望苗变得和他一样,这样他会好过一些,所以他一直在给苗施加心理压力,逼着他走向非理性的选择(当然RICK这样做另一个原因是在制造与苗对决的机会)。

实际上苗对枪不像RICK那么狂热,他有很多管道可以肯定自己,比如破案,不像RICK除了枪之外一无所有,只能由开枪得到满足。

即使苗被RICK逼得开枪杀了人,也只会是一时疯狂,过了就没事了。

不会像RICK一样,不断产生开枪的欲望。

我认为编剧本来就没有暗示苗杀死RICK会像RICK一样失控,所以结局才会是那样的。

如果硬是加了什么苗变恶的暗示,反而是不合理的蛇足。

 8 ) 阴暗面

《枪王》故事是没有悬念的,你会一眼就看出那么多被击毙的枪案,一定是Rick所为。

因为故事局限便是这么多。

这部电影不算好看,也赶不上什么特别的制作,大约是想表现一个主题——人性里的阴暗面。

与枪法无关,或许只是选题一个能够引起世界关注的事件,也好让人觉得表现这种特征的显而易见。

就像那些蹩屈的心理,从来没有他人会关注一样。

我杀了人,但是我真的很高兴。

这句话,顿时将情节转向另一个天地。

再不断层出的命案,你只要看过电影就知道与Rick有关。

先别说杀的人是坏人,也先别说杀人的对与错。

只是因为历史要进步,要去标明一些行为是错误的,比如夺取他人的性命。

但阴暗面,这个世界构成元素一样的,有明丽就会有阴暗。

有些东西来自健康世界,那种由于心里的阴暗面而没法去面对这个只有健全被认可的世界,所以人一直处于抑郁当中。

孤独,压抑,不被人理解,没得到同伴交流,自娱自乐。

前不久在东西网上看到有关孤独症的十大特征,也看与抑郁症相处的秘决。

这些心理上有某种程度缺憾人群的普遍特征是世界,不喜欢与人交流。

往往更专注于他们所能得到快乐的一隅天地。

而这些并非生理上的缺失,也许正是因为某一阶段给过他心里阴暗面的生长的扩大。

一旦成形,也就自然而然的上瘾难以戒掉。

你能想象,一个爱喝自己尿液的妇人么?

也许她是某一阶段的生活对性过分的渴望,却遭受压抑。

转而以喝自己的尿液为乐呢!

她对这事的表态也称喝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却成为一种瘾,自拔不能。

Rick虽与击毙他人为乐,或许他在看见倒下的人是觉非常的恶心与痛苦的,但这与开枪痛快成瘾又怎能想提呢!

对于心理阴暗面,其实每个人的应激程度不一样。

有些人能压制住,有些人失控。

这与文化程度无关,与自制力有关,与一个人是否能通过其他方式来释放心里压抑有关。

回到片子不是想说如果能有人与Rick交流,如果他能得到心理辅助就不会有这样的惨案。

其实有些犯罪是必然的。

人,对心理阴暗面的漠视。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没法去侦察的。

只是略有遗憾的是苗督察在处理这问题上有点太过逼人狗急跳墙了。

 9 ) 为什么回击,枪是用来杀人的。

枪从来就不是为了救人而造的,枪是为了杀人而存在的。

不知道为什么,整部电影看下来,一直是一种难过的心理。

比较起《天生杀人狂》,尽管其中的男女主角有着能说服人们去理解他们疯狂行为的悲惨童年,但从头至尾,对于他们无差别杀人的行为,除了不能理解,更多的是厌恶。

但是《枪王》给人的感觉又完全不一样,对于张国荣所饰演的阿力,我看着他从冷静到歇斯底里,内心充满了同情与谅解。

前二十分钟里,枪械师阿力和苗警官,都酷爱射击比赛,对于阿力而言,改造枪械是一种乐趣,但他不愿意让自己的枪见血,从他拒绝把枪卖给一个想要射击活鸡的商人可以看出来。

事情的转折点在于那次射击比赛,在面对一个不得不立即击毙的危险人物时,苗警官在内心的动摇和软弱下,没能下定决心扣动扳机,而阿力当机立断,选择了犯人射击头部解决了危机。

之后一转眼三年。

阿力不再是从前那个潜心于改造枪支的枪械师,他追逐于射击人体的乐趣。

对于这样的心理状态而言,从事杀手的职业是再适合不过他了。

————而那时他还能把人当作人来射击,都是一枪毙命,击中头部。

那么到后面,当警察对他和女友步步紧逼时,他在枪会的那场酣畅淋漓的回击战里,不再执着于涉及头部,他的子弹是密不透风的,射向人体可能在的角落。

特别是在戏院,他把女友的朋友当人体沙袋般射击,血肉横飞的慢镜头特写仿佛在告诉我们,他已经在精神上完全丧失了最后的理智。

————对于他而言,人不再是人。

最后想说,这部片里的警察不仅没有太多的正面形象,还显得十分的懦弱胆小,以及卑鄙。

++++++++++++++++++++++++++++++++++++++++++++++++我想我难过的原因在于,张国荣在此片后四年便自杀身亡,这期间他甚至还拍过《异度空间》,都是一些因为自己的职业,而迷乱了精神的角色。

此片很多人说是哥哥一个人的表演,是的,在他投入的表演中,我们能从他越来越涣散的眼神,越来越压抑的精神中感受到他的痛苦。

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些角色改变了张国荣,还是因为他自身的心理状态使他选择了这些契合他内心的角色。

不管怎样,我很难过他没能从这些角色里走出来,没能从自己的心理抑郁中走出来,因为他和我们是生活在同一时代里的,而我们没能让他轻松健康地生活下去。

谢谢哥哥!

 10 ) 枪王:影片对于影片的质疑。

可能每个人从看第一部电影开始,就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子才算是一部好电影。

我也问了自己很多次这个问题。

随着观影经历的增加,问题的答案提出了很多个,似乎最令人满意的是“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内心共鸣的便是好电影。

”这是一个很模糊的判断,但却是一种感觉,真正看到这样的电影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

但依然不够确切,若要认认真真地探讨一些好电影必备的元素,以我现在的学识与观影量恐怕很难说出个所以然。

但我想借《枪王》这部电影说说我认为的好电影。

这是一部港式警匪片,影片属于一般的线性叙事结构,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两个高手的相遇。

最终决战的时候有人精神失常,以这个人的死亡,两个高手的人生出现了新的转折为此阶段的结束。

从结构上来说在这个阶段应该是个准备阶段。

影片的主线、暗线,角色塑造等等都从这个阶段开始定型与交代清楚。

影片一开始是一双手在操作机器。

冰冷,灵活,专注。

带出了枪这个元素在这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并非只是单纯的武器,而是一个两人展开对决的舞台。

是两人实现自我的一个独特的世界。

苗sir冷静,沉稳,乐观,开朗,有着强烈的自信,待人又十分温和。

有着精准的计算和判断。

有着很强的心理分析能力。

对于罪犯的心理可以十分深入地去剖析。

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成熟男人形象。

Rick张狂,外放,一个枪械专家同时也是一个射击高手,他的枪很快,很准,但桀骜不驯,难以掌控,他就如他的枪一样,强大,自信,快,准,掌控一切。

在枪的领域他就是一个难以对抗的存在。

这两个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喜好,不一样的行为方式,但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使用枪的高手。

是了解枪甚至于了解自己身体的人。

这两个人的相遇是非常戏剧化的一点,但是从故事性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场注定了的相遇。

因为一种高手的寂寞感,高手总是在等待一个能与之匹敌的对手的出现。

“当你遇上真正的高手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才是你的极限。

”这种对抗类似于叶孤城与西门吹雪的对决,是一场绝世高手间宿命式的对抗。

一个高手是孤独的,一个对手便是一个高手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这是整个故事的主线,关于两个高手间的,也是关于罪犯与警察间的故事。

在这里面有几个场景在整部电影的叙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Rick在为杨改枪的时候看到杨射击一直死鸡,肉块飞溅的时候荧幕中闪过了一个鲜红的画面。

这种蒙太奇手法表示眼前的东西正在给Rick的内心造成极大的冲击。

当杨准备射击活鸡的时候,Rick说:“我改的枪是不见血的。

”从后来的剧情来看可以知道此刻的Rick正在面临第一次察觉内心嗜血的欲望,这种欲望难以言喻并且充满着诱惑,但此刻他很理智,亦或者是直觉告诉他如果见了血可能一切都回不了头了。

于是他制止了杨。

这是为后来Rick内心走向提前的暗示。

另一个则是本来两人的对决只是在赛场上,但一个因为炒股票破产而精神失常枪杀数人的余sir 因为炒股破产而精神失常可以理解。

但是主角是一名警察。

这一点说明余sir有着很强的赌性,这本身无可厚非,但警察是维持社会治安的角色,赌性太强意味着这个人有着很强的欲望,很想索取,在他的行为中就会受此影响,他的工作的危险性也会提高。

之后乱枪杀人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导演在这里可以安排一名警官担任这种角色恐怕别有用心。

从之后的叙事角度来说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出现,枪杀数人,Rick迫不得已之下开枪,才会发现内心欲望的极大诱惑。

直接改变了整个故事的走向。

Rick才会变为后来所见的那个行走在黑暗间的杀手。

阶段二,疯狂杀手与警方的第一次接触,被捕,被陷害,然后逃离。

三年后,四个保护污点证人的警官死亡。

死因头部中枪,是难度极高的“Double Tap”。

于是关于罪犯与警察的角逐展开。

警方的眼光很快落到了Rick身上。

但因为Rick的准备充分而无法拿到什么证据。

苗sir对于Rick的分析为:“独居,自信甚至是自大狂。

有精神不健全的可能性,但绝对没有心理变态。

因为他还当他们是人,如果不当他们是人他会把他们非人化,开枪把他们打成蜂窝状。

”“他会慢慢等,知道他承认自己已经失败。

钱不重要,在杀人的过程中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在Rick与苗sir的那次见面中,Rick说:“枪是拿来杀人的。

不要跟我说什么枪是拿来救人的伟大理论。

人发明枪就是拿来杀人的。

”他此刻变成了一个冷血的杀手,追求鲜血与枪火带来的危险和巨大快感,以此掩盖自己内心的极度空虚,证明自己依然掌控着,依然存在着。

如今他已经承认并且接受自己内心那种嗜杀的欲望,如苗sir所说的本性。

但这时候警官Joe的行为相当值得注意,他强行改装使在罪犯家中找到的气枪超过两焦耳。

这样就构成了私藏军火的罪名,明显的栽赃行为。

事后苗sir问他:“你有没有改过他的枪。

”Joe回答:“那他有没有杀人!

”这相当于对所有观众提了一个问题:“动机的正义可否掩饰行为的肮脏。

”之后在押送Rick 的途中Joe也一度企图采取暴力手段来强迫Rick就范,表面上是想要使Rick认罪,实际上恐怕只是为了报复Rick杀死了他的四个G4。

结果给Rick带来反击的机会,导致数名警官的死亡。

正是因为Joe的行为,开始冲击整部电影一直以来建构的警察正义英雄的形象。

他的行为模糊了正与邪的界限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

本来是一场警方追捕杀人犯的行动因为他的愤怒变成了两者之间的私人恩怨。

少了天然的正义代表的背景,两者间孰对孰错便值得玩味了。

是一种对于之前建构的内容的一次解构。

影片变得愈发值得玩味。

阶段三,Rick为了救回女友与警方决战,与苗打完了最后的仗,身死。

故事到了这里就变得扑朔迷离。

表面上看来Rick还是一个疯狂杀人犯,穷凶极恶,面临着警方的追捕。

但是却因为女友身陷警局而义无反顾地展开施救行动。

这一点十分正面的元素却在一个被正面价值谴责的杀人犯身上体现。

反观警方却仅仅因为要缉拿Rick,就不惜栽赃陷害他的女友,以此为牵绊与Rick展开斗争。

这些则在原本应该是正义的化身的警察身上表现出来。

之后的影片有着几次闪回的镜头,镜头上Rick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光线从他的侧面,他的头顶照射进来,而他的脸却一直隐藏在黑暗之中,从时间来看应该是这三年间Rick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的时候的痛苦与无助。

的确杀人是Rick内心的一种真正的渴求,如同一个饥饿的人渴求食物一般。

但他的脸始终处于阴影之中表示Rick此时无法认清自己,对于这种所谓内心的欲望,他的本性他并非毫无芥蒂地接受。

他痛苦着,迷惘着,不清楚真正的所求,一方面在持续的杀人中增加着双手的血腥气息,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如同堕入深渊一般不断地忏悔与愧疚。

这巨大的内心斗争与挣扎让他痛苦万分。

从叙事的角度来说,我们相信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一件事情的产生总是有着来由。

Rick前后的角色形象的巨大反差是观众带来难以理解的变化,这几个镜头就交代了Rick从那个潇洒的枪械专家到一个嗜杀的黑暗杀手这一段时间的内心活动。

是同时对于之前建构的两种形象的解构,对所谓的邪恶的罪犯提出一个反题:他也是迫不得已。

而警察则在四个警官的死亡之后一直扮演着愤怒,冲动,感情用事,无视规章的角色。

余sir炒股破产便枪杀数人以求了结。

Joe在Rick和苗的决斗中Joe一直暗中对Rick施加压力,影响了Rick 的正常发挥,苗在得知此事之后也没有什么比较坚定的反对。

Joe在对Rick的审讯中因为没有证据逮捕他便强行改装他的气枪使之构成犯罪,后来押送途中企图严刑逼供,或者说根本就是为了施以暴力以泄私愤,要为他死去的同事报仇。

在Rick枪杀了Joe之后苗立即失去理智,强行逾越制度规定要携带Rick的女友交换人质,虽然后来被他的妻子说服冷静了下来,但依然留下不良的印象。

这些都在违背着一个警察所应该代表的正义化身的形象。

余sir、Joe、苗sir的这些行为都在解构着之前建构起来的正义警察形象。

电影经常是将角色典型化的,在电影中警察这种角色就应该是正义感十足,吃喝嫖赌样样不沾,嫉恶如仇,面对恶势力勇于抗争对世界充满关怀,对人充满爱心的形象。

但《枪王》中的警察形象便不是如此,甚至大相庭径。

但结合港片一贯的风格便不难理解。

在香港电影中警察所扮演的角色一向不甚正派。

在香港的历史上,警察就是一群恶棍流氓黑社会。

《五亿探长雷洛传》、《四大探长》这一类电影中的警察角色就是那段黑暗历史的真实写照。

这种风气随着ICAC的工作逐渐展开和香港媒体舆论力量的增强之后开始消去或者说隐到了黑暗中。

所以近年的香港警匪电影中有着将警察形象正本清源的目的,但香港电影在警匪片中对于警察的角色定位总是在正邪边缘徘徊。

《警察故事》系列塑造的是正面的警察形象,《金钱帝国》、《火龙对决》中的警察却就是幕后最大的罪犯。

这也算是港片的一大特点,一种特殊的历史遗留。

但在《枪王》中不同的是警察从头到尾都没有犯罪,从头到尾这些人都是很坚定的打击罪犯的正义英雄,虽然很多行为欠妥,但是是在暴怒的前提下可以理解。

而我认为恰恰如此才是这部电影出色的地方。

在Rick与警方在影院中的最后对决中,苗sir对Rick说:“我们还有最后一场没有打完。

”利用的是Rick必须要赢的心态,他强烈的控制欲和不容自己失败的强大自信。

Rick最后枪杀一名伏击的警察,又乱枪将他打成蜂窝状,联系之前苗sir的分析,很明显此刻Rick的心理极度扭曲,他开始将对手非人化。

在《枪王》中,女性主义有着很好的体现,相较于冲动,易怒,厮杀欲望强烈的男性,这部电影中女性一直扮演着救赎的角色。

Rick的女友,苗sir的妻子,照顾Rick女友的那名女警察。

这里又有一个闪回镜头,是Rick的女友拿着枪对着Rick,企图扣下扳机。

之前说过在闪回镜头中Rick是一个在自主意思和内心嗜血欲望之间痛苦挣扎的角色。

服从意味着丧失,意味着失去一切臣服于这种欲望,Rick拒绝这样。

这个时候执着枪的女友就扮演着Rick最后的救赎和解脱。

在这部电影里面最为正面与光明的形象则是这些女性。

此刻Rick开枪打死了她,便意味着他抛弃了所有的回旋的机会,斩断了所有的后路,与自己以前的一切断绝开来。

他放弃了他的救赎。

“苗志舜!

出来跟我打完最后的那一场!

”虽说不愿意承认,但此刻的Rick如同一个绝世剑客杀妻戮子,只为追求无上剑道,如同失去一切的叶孤鸿在紫禁之巅拼死一战,一击天外飞仙天下无敌,此刻的他便是这染满了血腥气息却又冰冷无比的枪之领域的王。

所以他赢了。

但在其中我们却可以看到苗若有意若无意的逼迫。

“你不会明白一个高手在背后盯着你的感觉。

”对于彼此,对方都是一条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冷酷且致命,苗步步紧逼带来的精神压力外加时时刻刻在内心挣扎着的Rick渴求着解脱与自由,终于在最后走上了疯狂的道路。

在这之中可谓有着苗不小的“功劳”。

若不是他一直扮演着这个沉默的施暴者,Rick或许不会走出这一步。

所以到最后所谓枪王只是一个失去了一切,赢了也不知为何,只求一死的可怜虫。

影片的结尾,是苗sir的妻子听到他活着的消息松了一口气的场景。

这也是个值得玩味的结局。

绝大部分电影都有着一个主题的存在,通过一个个镜头的组合,一字一句地叙述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看起来很杂乱,让人没有头绪,比如《东邪西毒》。

但这些没有序列的片段组合起来便都会隐隐指向同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这部电影表面上想要表达的核心价值,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

比如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系列大片的主题则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英雄拯救人民诸如此类。

反主题便是与这个核心价值所对立的东西。

比如上述超级英雄系列大片中出现的反派的言行举止,便是对主题的一种最为激烈的必不可少的反对。

我认为,看待一部电影,要看待在它的主题之下的暗藏着的反对价值,对主题的解构,对社会现象的反应。

比如《第五元素》中扮演着拯救地球的救世主角色的莉露却因为看到了人类的存在导致了战争,破坏,杀戮这些让莉露震惊之余又痛心无比的信息使她开始怀疑自身使命的正确性,她开始怀疑人类是否值得被拯救。

此刻的莉露便扮演着一个对于拯救地球这个使命的一个反抗元素。

正是片中莉露对于这个主题的反复质疑,导演对于这个主题的更进一步的阐述才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

整部电影所表达的层次便会变得丰富。

我之所以认为《枪王》是一部好电影,便是因为在表面上的一场缉凶事件中,因为几个角色的不同于社会期望的角色定位模糊了原本天然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变成了两者为了自己的私人恩怨的对抗,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值得玩味的主题:一个本性嗜杀的枪械专家一直在与自己的欲望所厮杀,最后因为一个原本是温厚纯良的警察的决战邀请而放弃他所有的一切。

对错如何,善恶如何,正邪如何都不甚重要。

那是对于自己的救赎的拒绝,对于他的对手的极大嘲讽,以上帝的名义屠戮人民的有趣现实。

这就是我心中的好电影。

影片对于影片自己的质疑,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观影感受。

《枪王》短评

張國榮 方中信 罗志良 哥哥首次演奸角, 即演出神采, 眼神凌厲, 可惜同屆對手也強, 應可再奪影帝....

8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属于“瞧,我拍了部关于人性的电影”类型

13分钟前
  • JremyTActM·cow
  • 较差

境界上比枪王之王高那么一些,但还是有些不太过瘾。

15分钟前
  • yadiel
  • 推荐

即使有张国荣……也救不了这部片啊。从头奇怪到尾,方Sir的老婆真是太烦了……

17分钟前
  • 陈裸
  • 较差

“不要说什么枪是用来救人的这种鬼话,枪是用来杀人的。”痛快。

20分钟前
  • 㗊蕤冰
  • 力荐

很不符合编剧规范的电影,但人物逻辑也说得通,除了方警那么容易感受对方的感受有点为了推进情节外,其他方面真的很惊爆的感觉。尤其张国荣的气场好强,也好悲。——当年看了简介就不敢看下去了。如今才看。

21分钟前
  • 行者龍舞
  • 推荐

对于引因,不能说是苗警官的错,只能说不是阿力的错。事情常常是这样,造成莫大灾难,伤害很多无辜,所有人却都无可厚非,仿佛命运推着走,空留声声叹息。

24分钟前
  • 天光祐佐哉
  • 还行

节奏快故事弱,最重要的转变或者“觉醒”情节点处理的太草率。

29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抄袭情节严重,不过演绎还算优良

34分钟前
  • pbbcc
  • 较差

没交代好rick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因为杀了一个人引起如此巨变是否过于突兀。rick接下杀人委托就是为了快感?而且警方没有直接证据而进行的各种操作让人觉得难以理喻,唐牛这个角色的设定又有什么作用?反派从有魅力变成病态,督察人设也不讨喜。故事的发展和转场处理的不够好。2/5

36分钟前
  • Jay
  • 较差

两颗星完全是给里面所有出色的演员,剧情的漏洞和不和逻辑到后期完全出戏,真是sb罗志良浪费一班人陪他去玩

41分钟前
  • 蹩脚的人字拖
  • 较差

一个精神失常的玩枪高手,纠结的内心、极端的行为被演绎的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在时间的长河中,张国荣这颗巨星将永远璀璨。

43分钟前
  • Queenside
  • 力荐

啊比枪王之王好看诶!

46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情节太简单了,但张国荣的表演足够迷人。

48分钟前
  • 坠落幻觉
  • 较差

他又演一个精神病。。。受不了。。。

52分钟前
  • 阿诈里国的王
  • 还行

一个人的电影,结尾不够带劲。

54分钟前
  • 撒么而
  • 推荐

一个人的主场秀,想不到3年后你就不在了。看一个人入魔杀警察,香港の警察总是一副拽样被制裁了吧!!枪从来就不是用来救人的,开枪不怕死觉悟是警察该有的。枪王之王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找对女人很重要。看看人家老婆保命的,才有续集你这女朋友就是死心塌地爱你也是坑!!!

58分钟前
  • 清舞翩翩
  • 推荐

张国荣一人的表演

59分钟前
  • jesse8081
  • 力荐

2010-07-22 看了枪王才懂枪王之王里一些莫名其妙。张国荣真是太有范了。他那种坏坏的感觉真是令人着迷。一开始我以为他真的是为了女朋友,感动了一把。后来明白,是因为那种杀人以后的快感。唉。心魔。

1小时前
  • NIC
  • 推荐

“豆瓣的主要构成是影迷,不是影评人,属于比观众高一等,但比影评人和专业评委低一等的生态位,可以叫专业观众、票友评委”“低俗的观众和傲慢的评委之间就是豆瓣用户”“傲上欺下”笑死我了,给8.2但实际6分水平的电影拉拉分,不然高贵卓尔不群的豆瓣可真是名不副实了,我很好奇将近二十年过去了,豆瓣以前的原始核心用户现在被稀释同化了多少,文青和普通观众三七四六二八?坚挺住吧,毕竟我还是挺喜欢这种装逼氛围的,文青味挺酸但我就喜欢这酸味哈哈,高级有文化,艺术气质浓,哪怕是装出来的也比真低俗好点,微博逼乎哔站贴吧抖音各有各的生态位,少了谁我可不乐意

1小时前
  • 尊龙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