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弗档案

Cloverfield,末世凶煞(港),苜蓿地,柯洛弗档案,1-18-08

主演:丽兹·卡潘,杰西卡·卢卡斯,T·J·米勒,迈克尔·斯塔尔-大卫,迈克·沃格尔,奥黛塔·安纳布尔,安居尔·尼加姆,玛戈特·法利,西奥·罗西,布赖恩·克卢格曼,游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08

《科洛弗档案》剧照

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2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3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4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5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6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3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4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5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6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7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8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19科洛弗档案 剧照 NO.20

《科洛弗档案》剧情介绍

科洛弗档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好友罗布(迈克尔•斯达-大卫 Michael Stahl-David 饰)要去日本工作,他的弟弟杰森(迈克•沃格尔 Mike Vogel 饰)和朋友莉莉(杰西卡•卢卡斯 Jessica Lucas 饰)为他举办了一场欢送派对。看到杰森拎着DV只顾拍摄美女玛莲娜(丽兹•卡潘 Lizzy Caplan 饰),莉莉很恼火,指出他更加关注罗布,因为后者才是今天的主角。 罗布姗姗来迟,并且感到没落。原来他跟好友贝丝(奥黛塔•雅丝曼 Odette Yustman 饰)的地下情刚刚告吹,这令他异常沮丧。正在此时,贝丝携新男友出现在派对现场,这令好友感到既尴尬又愤怒,而真正的地震危险正在悄悄逼近…… 本片故事是采用伪DV风格的拍摄而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特殊替身我愿意再见,妈妈异形战争ke之日的kekeke埃及艳后的任务逝者之证第二季孤家寡妇世界上最长的照片满足第一季呼唤非洲快闪猎人暗黑正义谋杀悬案大男孩亨利恋爱保质期灿烂的外母星男:这个星球上的恋爱最后的死刑迷魂谷我的美好人生特工总裁俏冤家青柠之味房间里的大象毛骨悚然撞鬼经2023夏季特别篇七大罪怨嗟的爱丁堡后篇绝命47小时低一点的天空大师宝岛少女成功记我的丫鬟是总监

《科洛弗档案》长篇影评

 1 ) 我见,故我在--翻开《科洛弗档案》

好莱坞电影每年都在给我们惊喜,尽管这几年这个惊喜的数字在逐渐减少,但硕果仅存的开拓性作品还是能时不时触动我们的视听感官和思维神经。

看着《科洛弗档案》的宣传海报,自由女神像再一次被凄惨地身首异处,第一感觉就是又一个再版的《哥斯拉》来了,又是比高楼大厦还要壮观伟岸的大怪物横行纽约街头,街头处处断瓦残垣,人们个个惊恐失措、奔走逃命。

偶就下了断言:又一部无甚新意的灾难片在延续。

观影一个多小时之后,我知道自己的判断有严重修正的必要,尽管它离经典尚有若干公分的距离,但该片一以贯之的第一人称视角拍摄手法,的确给人惊艳之感,不可否认该片成为FILM这个品种繁多的庞杂体系中,一枝独秀的另类视觉电影。

《科》并没有运用多少浓重笔墨,去表现浩劫中人们的患难真情和英勇行为,或是和环保、和平之类的沉重话题扯上关系,甚至连吸引眼球的大怪物,也只享受或明或暗的不标准特写镜头待遇。

该片反道而行、独辟蹊径,完全用手提DV机的摄像镜头展现电影的100%画面。

这容易让人回忆起数年前的超低成本鬼片《女巫布莱尔》,也是一部DV搞定整部电影,以黑马姿态卷走全球数亿票房,从这一点出发,《科洛弗档案》不过是都市版的“女巫”,但《科》的魅力,来自于它分明是刻意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工艺,来“做”出这种DV式的技术效果,把片中手拿这部摄像机的年轻人在庞然怪物降临纽约大都市恐怖一夜的所见、所闻、所思,统统完整呈现,仿佛一个业余记者带着观众看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一般,不时响起的喘息和惊呼、场景频换的画面变化、人群的慌乱表情和肢体语言、还有那头龇牙咧嘴的巨型生物和它明显不按计划生育原则制造出来的灵活小怪物们,甚至由于拍摄者操作不当,画面切换到以往存放镜头的谬误,皆表现出不掺水分的现场真实感。

值得一提的是,制作者故意穿插回放DV机中原来留存的情侣约会的甜蜜画面,形成现实世界怪物横行的末世场景和往日美好时光的强烈对比,颇有创意地营造出落差效果,更是叫人唏嘘感叹。

稍有观影经验的影迷,应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尽管影片开头和结尾都做了录像带式的留白,片中也不时用拍摄者的错误操作,穿插回放DV机中原来留存的情侣约会的甜蜜画面,刻意做出“档案”式的纪录片效果,但作为炮制此片电影人的初衷,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把观众骗倒,当此片在影院上映,彼端的电影制造者和此端的观影者已然心照不宣,观众们的心中已把此片定位为灾南题材的娱乐片,而该片周末三天收获票房4100万美元,刷新北美一月份周末票房最高纪录的亮眼成绩单,足以说明带着试验色彩的《科洛弗档案》,获得了较广泛的市场认可度,算是颇为成功的商业制作。

 2 ) 《科洛弗档案》:怪物片之路

在《哥斯拉》之后,怪物入侵片似乎走到了绝境。

已经开始出现像《异形大战铁血战士》这样的纯跟风电影。

鲜有像《暗袭》这种小成本高质量的怪物片,也不能成为普遍适用的模板。

怪物片常用的套路其实与警匪片十分相似,只不过反面人物变成了怪物而已。

新好莱坞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很多怪物片也被发展成类似《邦妮和克莱德》这样的以反为正的电影。

可是由于怪物片的题材限制,它无法获得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直到《科洛弗档案》的问世,怪物片才似乎找到了更好的革新办法——影像实验。

由于题材和剧情都十分单调,主流怪物片只能从影像上创新。

《科洛弗档案》使用的办法是十分冒险的:全片用一部DV机充当第一视角,所有的人物只能在这一个视角之内活动,场景和视角的转换都是非常死板的,所有事情必须是自然而然地在镜头前“被发生”而不是有意用镜头来“看”故事——国内的神作《B区13号》就在使用DV视角时犯了无数次错误,导致恐怖片变成喜剧片——更何况,全片手持摄影的使用对于怪物片来说,稍有不慎,就会有毁灭性的后果:人们无法看到怪物的清晰形象和怪物伤人的全过程,这是非常扫兴的,甚至可以说是偏离怪物片宗旨的做法。

但是,《科洛弗档案》却在剧本和剪辑两个环节上堪称完美。

DV在相当精确的时间转换于几个主角手中,用DV的开关抹掉不必要的部分,同时在倒带过程中插入故事的前因后果。

应该说,很难再有一部第一视角影片像《科洛弗档案》一样细致了。

表面上粗糙的摄影风格却暗合了dogma95的主旨,影片幕后的运作方式不仅为怪物电影,甚至为所有小成本商业片提供了一条新路,从这个角度上说,《科洛弗档案》对电影的贡献是无法用奖项和口碑来衡量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科洛弗档案》带来的直接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是对于影像风格的模仿,而且大多数出现在同类题材的怪物入侵片中。

《第九区》应该算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争议很大的《天际》和做广告加圈钱的《洛杉矶之战》也有《科洛弗档案》的痕迹,最广泛地得到肯定的是手持摄影的应用。

对于一部科幻片来说,最大的成就也许就是走出一条新路吧。

 3 ) 纽约可以被轰烂多少次?

好吧,其实标题跟我要写的内容没多少关系,只是很好奇为什么每次这种电影都会把场景放到纽约,放到曼哈顿。

因为自由女神像被砸很火爆么?

其实看这片子第一反应是那几个记录了四川地震的哥们。

大家都往楼下跑的时候他们还想着拍视频传网上,恩,他们都是牛B的。

当从窗户看到楼下聚集的人群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害怕,不知道看到将近70k的死亡数字时,他们是怎么考虑自己当时的做法的。

本片的主角们已经没有机会考虑了。

我最近突然冒出强烈的末世情节,Cloverfield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更让我相信:其实一切都会自然的发生。

我以开玩笑的心情给朋友打电话求证地震时,没想到会有这后果,四川那几个哥们钻桌子底下拿着DV拍摄的时候,从没想过可能会死,只是Cloverfield的几个主人公比较倒霉。

哈德拿着DV一路拍摄,从开始的嬉戏,感受震动,到朋友一个个死去,直至轮到自己。

一切那么的自然的发生了,自然到哈德来不及思考为什么自己会一直拍下去,玛林娜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跟不熟悉的rob跑回去救他女朋友,为什么会拼命救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哈德而送了自己的命。

一切都这么自然的发生了,比想像的平静,没有机会想更多,一切就已经结束。

Cloverfield扔下了一地谜团,但导演没打算去解开。

其实这也不重要,跟着那个晃动的DV镜头一路看下去就好了。

你需要知道的,只是下一秒“我”会怎么样。

其他的?

“我”不知道。

欣慰的是,本片跟我想象的末世还是很相似的。

没什么伟大或者渺小,丽丽跟rob说我们会去,跟老师们将孩子压在自己身下,或者某范跟某丈夫只身逃走的时一样,是没机会考虑更多的,丽丽只是想我他是我朋友,我要跟着。

如果你真告诉她去了基本上就活不了,我想她多半也没那么伟大。

自由女神被爆头,头部落地的时候,一帮人呢拿手机狂拍;一帮女人们光脚跑路还不忘拿着高跟鞋;rob突然需要接妈妈的电话,告诉妈妈弟弟死了的时候,他才突然明白过来:弟弟死了。

这是末世。

没有奥特曼,没有超人,没有英雄,有的只是恐惧和绝望,以及人类在这一切面对无力的,无可奈何的从容。

 4 ) 还好啦

骂晃的太晕的人活该吧 想想一个新手拿dv不都这么晃的 比如你全家去旅游回来的片子晃得可能比这还厉害 人家可是一边拍dv一边被怪兽追呢大片就是大片啊 新想法总是那么吸引人 还有必不可少的小笑料"这他妈是啥"'别管了反正是个特可怕的东西'"这他妈又是啥"'这是另一个可怕的东西'新闻台报新闻 动画台照样放海绵宝宝 不会像一到七点所有台全是新闻联播换台也没用那几个哥们真有情有义呢 要我早撒丫子了 一切交给兵哥哥们自爆女是白粉妹么 表情好木还有诶 他们大兵都不管平民摄像的 搁中国肯定是"谁让你拍得"然后予以暴力没收没看明白的地方 男主角炮友怎么被压住的 我倒了好几回也看不清

 5 ) Lost之于Le Cirque de Karakuri,Cloverfield之于Saw

如果一定要加一个副标题,我希望是“比Battlestar Galactica抖得更厉害的怪兽史诗”听说Saw第五部正在筹拍中,斗室中小成本的杀人也能杀出个五集来,而且杀得惊心动魄,其中的关联性娱乐性又非常强大,完全可以当成是电视剧来看;现在看来Cloverfield也应该是这个势头了,何况是J.J.把手的这道菜。

虽然一个是电视剧,一个是漫画,J.J.的《迷失》(LOST)和藤田和日郎的《魔偶马戏团》(Le Cirque de Karakuri)在故事叙述上可说旗鼓相当,都是属于伏笔埋得极深,注重细节,悬念叠出的作品——但是,《魔偶马戏团》没有J.J.的那么有娱乐性,其一藤田和日郎的画风实在是有目共睹的不入眼,其二,藤田和日郎式可有可无的台词太多了——这让《魔偶马戏团》看上去像块注水猪肉。

不过说回来,《魔偶马戏团》说的是热血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而《迷失》说的神秘的东西不便直接解释。

要说David Finch兼具严肃和娱乐,J.J.则是个搞神秘主义的娱乐天才——不过你要说他是个玩故弄玄虚的大师那也对。

 6 ) 看《柯洛弗档案》Cloverfield

这片子最成功的就是前期营销,吊足了全世界影迷的胃口,以至于对我这样的影迷来说,不看简直说不过去。

于是等啊等,终于有了。

用纯DV方式拍摄一部怪物大片,这可能是第一次,但用DV方式拍电影的先例早就有了,比如成功的要死的《女巫布莱尔》,因此这算不上颠覆性,但我们依然充满好奇和期待。

看完的感觉是一般,在节奏上处理的还不错,但没有给我突破性的感受,作为娱乐片这么晃着看是有点累,但好在它还是娱乐片,还有怪物,要是文艺片那肯定更累。

票房上,虽然还不错,但也没有制片方设想的那么好,与《女巫布莱尔》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据说《柯洛弗档案2》开始准备了。

 7 ) 钢筋插入大波还能生龙活虎,医学奇迹

2星但6分,后面解释。

作为一部电影是不合格的,伪纪录片风格,镜头真的好晃,前面太冗长了,快进到18分钟正片才开始。

一阵爆炸巨响,怪兽闪亮登场,自由女神像的头都被摘了。

大概半小时,看到了大怪物,还能放出小怪兽,被小怪兽咬了还会变异,大怪兽还好躲,小怪兽是真没辙。

主角一行人逃进地铁,走隧道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被小怪兽追杀,幸运逃进一个房间里处理伤口。

之后遇到军队,表现美国大兵正义凛然。

之后回去救老婆成了玄幻片。

钢筋插入大波,拔掉还能跑,医学奇迹。

然后上了直升机,大波妹插伤了却不先上飞机。

后一班飞机一直不飞高点,果然被怪兽打落,然而,玄幻片告诉你,依然还能活着。

再之后躲进桥洞,影片戛然而止。

这种拍摄手法要拍灾难片,真的是水时长都不知道怎么水啊。

前面又臭又长了,最后也只有1小时多就结束,后面只能靠玄幻硬撑时长。

反而更有趣的是在片外,电影上映前一直给人解谜玩法,在B站看了很多解析视频挺有意思。

电影真不咋地,反而电影之外很精彩。

那些设定和解谜元素很花心思,这点要加分。

所以电影本身是2星,但整体是6分。

趣味解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e411T7qT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S4y19751

 8 ) 扁平的人物,抽象的剧情

无法理解这里面角色的动机,完全一副“我就要这样嘛”,什么都不考虑的小孩子的样子。

男主和妈妈通过电话之后依然选择去救死生不知的女友,完全不想想妈妈就自己这一个孩子了,女朋友重要还是家人重要?

弟弟死了也不伤心难过,除了象征性的震惊和抽泣之外什么都没有,就好像弟弟跟自己毫无关系一样。

看到朋友一起涉险也不劝他们离开,如果你真的爱你的朋友,不应该冒着绝交的风险也要把他们逼走吗?

其他人更是连给家人报平安的举动都没有,人物形象就像白纸一样扁平且空洞。

这部电影表现人的恐惧是很脸谱化的,惯例的捂脸、尖叫等等,但是他们的行为逻辑一点都不受恐惧的影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男主一个人去做还可以解释,所有人一起去做,眼看着一个个死掉却没有一个人因此而质疑、犹豫、后悔、埋怨,就像日漫里的“为了友情和羁绊”一样单纯。

说白了就是除了当下做出了几个符合情景的反应之外没有任何思考,这几个人物仿佛毫无记忆,没有反思:天啊军队都干不过的怪兽,我们要去也是以卵击石,还是从长计议先跑到安全的地方吧——不我只想救女友,其他什么都不在乎;天啊我的朋友为了帮助我死了,我好愧疚,不能再让他们跟着我冒险了——不他们想去就去吧,反正我只在乎我女友;天啊我的同伴都死了,我还有家人,抱歉你还是自己去找你女朋友吧 / 你害死了你的朋友,你的决定就是个错误,我就不应该跟你来(是的大家都是自愿的,但是其他人看到朋友去世出现这种情绪是完全符合常理的)——不我什么都不在乎,我的命都是男主的。

只剩条件反射一般短暂出现的情绪,没有任何情绪带来的思考。

这些都是完全符合逻辑也不会受到观众刁难的正常人物性格,偏偏编剧让他们当木偶,一个个都是工具人,编剧说了男主要去救女友,那好吧,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死了几个人,我们也要紧密跟随男主,一直到摄像机坏了为止,当然,Hud死了以后摄像机居然还被拿起来接着拍就更是槽点中的槽点了。

回到人物性格,有这几个人的执行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要是合伙开个创业公司绝对能做成世界五百强了好吗XD。

这性格表现就像把漫画里的人物搬到了现实世界一样,如果要拍伪纪录片,至少人物的行为逻辑应该符合现实吧,没有复杂的人性,没有求生的本能,只有由爱情驱动的主角,甚至连爱情都没表现出来多少。

友情更是仿佛不存在,根本看不出几个人是熟人,朋友们好像给男主打工的一样,怕他拖欠工资不得不一直跟着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会被责备,男主对他们也不关心,顶多在员工死后喊几声,又损失了一个免费劳动力。

此外,电影前面将近20分钟的铺垫太长了,后面也没有呼应,和人物性格、剧情走向关系不大,直接从怪兽出现开始看都不违和,就说你前面拍了个啥吧。

其他的诸如朋友受伤,遇到医生却不第一时间求助,救女主直接把钢筋拔下来等槽点就不提了......

 9 ) 电影就是把你真实的颠晕了 然后再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真实的

以下纯粹个人理解剧透。。。

制片人,导演,编剧三人组之前的丰功伟绩是三部著名的剧情类电视剧:Felicity (1998),Alias (2001)以及Lost(2004)。

在电视剧界混了满久的三个人终于按耐不住,玩了一部狠电影。

这个电影之所以引起我及他人的强烈关注,起源于它很早就出现的“流氓”预告片:歌舞升平的纽约突然就被袭击了,爆炸声四起,房散楼塌,异样的怪叫声,人们四处奔逃。

很多诡异场景就这样通过一架摇晃的DV颤抖的展现出来。

说它“流氓”,是因为最早的预告片是在《Transformers》上映前突现的甚至连电影名字都没有,到正式预告片才知道叫“Cloverfiled”,一个奇怪的名字。

关于到底是什么袭击了纽约,网上狂野的猜测有恐怖分子(类似9/11),变形金刚(?

这个有点搞笑),哥斯拉,Lost延伸版剧情,外星人以及上帝(!

这个更搞)。

由此在上映前,整个制作团队所做的就是花尽了心思保密和调戏电影观众。

灾难浩劫类电影大概有5类:外星入侵类:Independence Day真实事件类:Titanic病毒传播类:I am Legend怪兽袭击类:Godzilla 自然灾害类:The Day After Tomorrow;Armageddon经典的此类电影都是靠视效和特技来逼真表现的,画面一定是惊艳的,前因后果一定是交待了的,人类一定是希望般存活的。

Cloverfield都没有做到,相像的就是又次告诉全世界,纽约市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是被莫名其妙侵犯的首选;而且自由女神像总是成为倒霉的对象。

整个影片的设计有很大新意:故事背景是很老套的,但所有设置都是为了追求让人非常过瘾的真实感。

一卷私人的录影带,断断续续的记录了曼哈顿浩劫的片断。

为了强调此录影带的“真实”,还会突兀的穿插没有被洗掉的男主的一些私人生活片断。

由于突发性事件层出不穷,看得人一身冷汗。

画面接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摇晃或者抖动的,感觉你就是那个举着摄影机的人,跟着朋友们逃命。

砖块飞来,你也想本能的躲闪。

电影也没有糊弄你,那些惊天动地的劫难场面一点也没拉下。

政府该事件的档案里收藏了一卷录影带,发现于被毁灭后的曼哈顿。

录影带一开始记录的是朋友们开party为男主角送行,party上大家唧唧歪歪聊八卦。

谈笑间末日将临,5个朋友慌乱的带着这部一直开着的DV机开始逃亡,不断地受到各种袭击。

怪兽毁坏了所有连接曼哈顿的桥梁,男主角弟弟死后,一行人开始朝城中进发去解救男主角女友。

遭遇大小怪兽,军队,掉落的直升机。

最终只剩下伤重的男主角和其女友对着这台忠诚工作的DV惨淡的说出遗言死去。

DV被埋在了中央公园的草丛中。

Cloverfiled是什么意思?

政府档案的代号,指代事件中的怪兽们以及被摧毁的曼哈顿岛到底什么袭击了纽约?

哥斯拉和外星人混合版的谜样生物们。

样貌外星,体型巨大,多足多肢,有尾,吃人,皮硬。

并且是有很多只不同种类的怪兽同时袭击纽约,随行的有很多小型爬行类硬壳怪物,咬人,伤重者最终会七孔流血自爆而死 (原因不明)。

怪兽起因来源?

未知未解释,突然出现,来源和目的完全没有交待,似乎唯一喜好就是吃人加毁灭楼房。

人类的对策?

疯狂逃跑。

军队的密集攻击似乎都无效,B2轰炸机也没用,并且怪物数量惊人,经过处寸草不生,几乎留在纽约就是死路一条。

结局?

一无所知。

开放式绝望气息结局,是否其他地方也被攻击了,是否最后怪物们被消灭了。。。

什么都没有再交待。

为了表现最大的真实,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自由女神像被暴了头,此头猛飞到主角们party楼下的大街上,人们的第一反应是聚拢起来用手机猛拍自由女神像的残头。

(想想确实生动)人们都在奔逃,趁火打劫的最先冲进的是当然是电子产品店。

女人光着脚逃命的时候还是会把高跟鞋拎在手上。

影片最大的不真实就是那部怎么摔都不烂,超强待机电池,画面清晰,可以当武器用还有夜视功能的DV机。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中确实会头晕或者其他不适(比如右边同去的朋友想吐,左边的黑人小哥一直在紧张的甩脚),建议坐中后排。

由此,我猜对电影的评价也一定会两级分化。

此外值得提一下的是去年的一部电影:The Mist见http://www.douban.com/review/1272951/这是一部科幻恐怖片 脱胎于史蒂芬金的小说 讲得也是怪物袭击人类的故事 手法也很新颖 看完Cloverfield,突然觉得The Mist很有点像衔接着它的前传Xinya

 10 ) 哥斯拉进化记

哥斯拉又回来了,自从上一役魂断纽约后,它再次以百折不挠的小强精神重现在令它魂牵梦萦的曼哈顿。

原以为这又将是一段艰辛的产子之路时,那些四处喷散的类蜘蛛体马上扼杀了我幼稚的构想。

原来这次的哥斯拉已经超强进化,想来上一役中孤军奋战而不幸倒下,心中多有不甘,索性先找个隐秘的地方生产的大量的雇佣兵后,再来重战江湖。

于是,正当我苦苦挣扎于小脑不发达症以及迷惑状态中,一个硕大的脑袋从天而降,琢磨着从哪来的的大菩萨脑袋的时候,哥斯拉已然以半掩桃花状粉墨登场。

这时才开始醒悟刚才的那块类石体哪里是什么菩萨,分明就是自由女神的脑袋。

而这里,就是哥斯拉的最爱,纽约,全世界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的集中地。

这注定是场死光光的结局,要是没人死了反而对不起那一长串的剧情分类的说明。

可是在先死和后死,等着死还是出去死的问题上,电影在类石体大脑袋落地后就开始用剩余的时间纠结。

没有爱情的电影就不叫电影,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想来咱拍个什么革命题材,主旋律题材的时候也要小小的穿插下深厚的阶级感情,这种资本主义大染缸里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少了这种东西。

于是在怪兽肆虐下,爱情就成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出路。

一个两个的死叫牺牲,一群一群的倒下才叫屠戮。

可惜此时全纽约的焦点都集中在此四人身上,而一切完结都必须建立在最后一个人的咽气之上。

好歹在导演的慈悲胸怀以及在哥斯拉的苦苦哀求下,终于在最后时刻赏赐我们能够看到一次面部特写的哥斯拉,这是多么一脸无辜的正太模样啊,原来万恶不赦的哥斯拉在进化时也学会了表里不一。

伴随着伪正太的那一大口下去,也终结了我们的总摄影师的出镜时间。

这个炮灰角色仅仅只在最初和最后露过两次脸,可正是这种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精神却成就了他。

正是他,让我们见证了哥斯拉的进化过程;正是他,让我们目睹了生死寻爱记的过程;正是他,让我们见识了美国人民的被迫害妄想症。

一句简单的“生的渺小,死的光荣”已经无法对他的人生做出最圆满的总结。

最终,伴随着慌乱和不安,钢铁四人组华丽谢幕。

绝密档案尘埃落地。

至于我们的怨妇小强的去处,还待下集分解。

最后强烈告诫,小脑不发达者慎看。

《科洛弗档案》短评

想法是好的,把一个老旧的故事换种方式讲。但是镜头太晃,看到头大。。。效果很压抑,但是真的不喜欢

7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明明不喜歡DV式攝影還是看了偽記錄,真是自虐,暈頭轉向。

10分钟前
  • 阿Q
  • 较差

本片两大特色:手持DV摄影与第一人称限制性视角。DV摄影旨在以其粗糙不专业反向凸显真实,但实际本片所拍摄的内容恰恰是非现实性的怪物灾难片,因其内容的错置,这里的形式创新其实并不成功。为塑造真实而采取DV摄影,内容上亦应匹配现实性题材才能发挥它的意义,如波德维尔举例的挪威电影《孤筏重洋》

13分钟前
  • Futurismus
  • 较差

其实比起来,科洛弗档案要比第九区强一些;毕竟第九区架空了很多东西;但是科洛弗档案优势也是劣势的一点就是伪DV风格——晃啊,晃得小爷直想吐……重温 1080P 16/05/10

16分钟前
  • 人皮動物
  • 力荐

开场16分钟的前奏和聚餐充进度条浪费时间,非常非常讨厌奔跑的晃动镜头几乎无法观看屏幕。槽点还有例如,对于男主的犯傻登上危楼的作死主张感到无语;DV过于牛逼,各种摔依然能持续拍摄,人死机还在。亮点:仅是“未知生物”入侵的神秘感和紧张感展现得不错!

21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较差

4.0/10 分。2024.05.31,重看,CEE中欧和东欧版高码蓝光。“科洛弗”系列的第一部。真的不是我的菜。手持拍摄,伪纪录片形式,画面极度晃动和粗糙,而且还黑漆漆的。。。我晕车。。。我把剧情和第二部《科洛弗道10号》搞混了。。。妹子们倒是挺好看的。。。

26分钟前
  • Lonely
  • 较差

在手持拍摄这种稍有新意创作手法包装下的老套科幻片,豆瓣评星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创作手法不过也就是《女巫布莱尔》的老一套,流俗的故事、没有打动我的情节还只能归为平庸。

28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杰作的多层面体现在明喻后911时代的集体阴霾和怪兽题材隐含的核武威胁及灭世焦虑这些显而易见的潜文本政治议题,更是形制意义以视线受限的手持DV私人记录从大厦根基摇撼全景鸟瞰上帝视角宏大叙事的主导地位。恒定机械模式中用来衬托利维坦伟力的蝼蚁般失焦人牲在此成为执掌镜头和画面注视的主角,被虏获为意识形态宣传机器的电影再度回归具身主体,恐怖的颤栗临场却分毫不减,因为不可名状的未知恐惧渐进蔓延本就比直白袒露怪物全貌的工业炫技通病要高明得多。刻意粗糙又极尽巧思的拍摄设计无一不在沉浸模拟浩劫降临时分普通民众惊慌失措混乱无序的绝望状态——真实世界没有超英拯救,死亡往往随机而至。最动人处是在一切可供解读的社会气候含沙射影之外,巨物摄魂的目光终于凝固在爱人的回望,封印的个体记忆如琥珀,足以抵御遗忘工程洪流的冲刷。

31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看过《死亡录像》就觉得这种DV风格不稀奇了,开头聚会很没劲~

36分钟前
  • 康平
  • 还行

看的时候正是在5.22那段日子,所以很有感情

39分钟前
  • 秽语综合征
  • 力荐

同行的mm们影片未过半就离场了~~~没有狗屁伦理 没有起因经过 就是一通死 这tmd才叫灾难片!!!我管他用的什么dv机

40分钟前
  • barcamay
  • 力荐

本片试图用写实手法表现灾难及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反应。没有剧情和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一些新鲜感。

41分钟前
  • 甲癸丙
  • 还行

形式新颖,提高真实度,演员牛逼,太逼真了。。。

46分钟前
  • 流行教主
  • 推荐

在豆友的评论里找到的彩蛋: 电影最后最后(演职员表结束了)有个 Help Us 的录音声音。如果你有 CoolEdit 或者 FL Studio 软件,把这个声音截取出来倒放,(声波倒过来播放)就变成了“It's Still Alive”它还活着~~~~ -----------看片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常蹦出来的疑问是:怎么DV还有电,电力那么足

50分钟前
  • Piece
  • 还行

没有全局视角,全篇都是第一视角,很适合改编成动作游戏。从意味上说,我们都是在体验一个过程而已,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全局。因此,不需要活得那么精致、那么完整。叙事的方式很喜欢,手提镜头虽然晃啊晃的,总能很及时、很狡猾地把故事线索交待出来。

52分钟前
  • 飘叶随风
  • 推荐

他的DV电池哪来的?!很给力!!!

53分钟前
  • YoungLynn
  • 较差

DV风格拍摄的无结局灾难片,和常见灾难片不同,这片子完全无头无尾,没有起因也没有结果。纯粹的灾难过程,非凡的震撼力量。

57分钟前
  • 匹夫
  • 还行

好久没有看过那么精彩的灾难片了,从始至终都紧张的握着拳头,不过镜头让我有点头晕……

59分钟前
  • 习习龙卷风
  • 力荐

好赞!!DV记录的末日,没有superhero,主角没开外挂,同样背景下的《洛杉矶之战》《独立日》里小市民的悲催RPG路线。镜头晃是唯一的缺点,但极富真实代入感。

1小时前
  • 杀弥生
  • 力荐

头晕 看不下去

1小时前
  • Coldblue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