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及其脱离原著的传记电影。
结局割裂的让我好像被硬塞了一坨屎吃。
本文主要探讨剧作内容,不讨论电影的视觉艺术美。
甘古白出生于印度的绅士家庭,父亲是一名大律师。
一直有着明星梦的甘古白被男友以去孟买当明星的借口骗到孟买妓院,以1000卢比的价格买给了老鸨席拉阿姨。
在成为妓女后的15年里,甘古白凭借着努力和各色各路男性的支援成功地成为了妓女街区的“总统”,名利双收,甚至有政客上门请求合作并提供给她与印度总理见面的机会。
这是甘古白人生中第二次长途跋涉。
第一次她与男友坐火车来到孟买,结果被男友以1000卢布的价格卖给妓院,迫成为了一名妓女。
第二次她作为妓女代表来到总统跟前,向总统请求“卖淫合法化”。
电影直到结尾前都还不错,懂得借助强者的力量也不失为一种弱者的智慧,虽然有点小圣母,但甘古白敢闯敢拼的麻辣白莲花形象算是立住了。
但当结尾甘古白在阳光明媚的总理接待室里,在总理尊重温暖的目光下坚定得说出“卖淫合法化”这五个字时,我的感觉像是吃正吃着糖突然被人硬塞了一口屎。
“卖淫合法化”,以这四个字作为结局真的割裂到可以说是毁了整部剧,整部电影一下子变得非常没有逻辑。
割裂感在哪?
一、抛开原著看电影电影花了大量笔墨刻画了甘古白是如何的善良、爱护同伴、为了妓女权益敢闯敢拼。
甘古白凭借黑手党大哥翻身之后做出的几个重要决定,直接动机都是为了提高妓女权益,让妓女们生活得更好:1. 妓女们劝说甘古白参加卡玛提普拉总统选举,原本不愿意的甘古白在听到参选成功可以更好保护妓女们后心动了,可以说是为了姐妹的利益参选。
2. 爱上了裁缝家的小伙,但为了开启妓院女儿正常嫁人的先河,把妓院的女儿嫁给了心爱的小伙,为了争取妓女权益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3. 学校试图赶走妓院,甘古白却向校长争取让妓院女儿上学,同时因为妓院女儿争取受教育权上了杂志,名望大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轻描淡写地表现了甘古白对于金钱或权势并无不痴迷,这一点与前文三个情节同时作用,合力塑造了甘古白一心为妓女的的高尚形象——在甘古白心里,妓女权益>权+钱,她所努力拼得的一切都是她争取妓女权益的垫脚石。
而这样一位为了街区里4000多名妓女的权益各种混政治、赚黑钱,为广大姐妹牺牲自己爱情、视权势为手段的女性,在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正式会谈中提出的既不是“立法保障妓女权益”,也不是“加大力度打击人口拐卖”,而是“卖淫合法化”的请求。
要知道,甘古白自身对于卖淫这份工作也是厌恶的,她尽力让妓院女儿过上读书嫁人的正常生活意味着她并不希望女性(被迫)卖淫,也不希望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妓女。
这一想法和她悲惨的人生经历相契合,但与其追求卖淫合法化的“理想”是矛盾的。
作为一个被拐卖被迫成为妓女的印度女性,没有人比甘古白更明白卖淫合法化意味着什么——妓女地位能不能提高不好说,但一定会有更多的女性被卖到妓院,和她一样被迫成为妓女。
在印度,几乎没有女性会自愿成为妓女,大部分妓女都是被父亲、丈夫和人贩子卖给妓院的(这一点电影中也有提及),卖淫合法化无疑是给这一原本就顽固的灰色产业链注入一针强心剂。
由此来看,难道是甘古白对此心知肚明,却为了保护已经沦落为妓女的女性而选择牺牲更多的无辜女性,成为谋害这些无辜女性的潜在推手吗?
这一想法很明显与电影刻画的高尚圣母形象相违和。
从正常人的逻辑来看,如果甘古白真的像电影中描绘的如此善良高洁,一心为妓,那么她理应不会追求“卖淫合法化”。
谈到电影为何要如此强调甘古白对卖淫合法化的追求,就不得不看回原著了。
二、从原著看甘古白为何追求卖淫合法化?
历史上的甘古白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女人?
电影改编自小说《孟买黑手党女王》中第二章【卡玛提普拉女王】。
从原著来看,甘古白绝不如电影中刻画的那般善良、体恤妓女。
当然,她与生俱来的聪慧和曲折励志的精彩人生是毋庸置疑的。
但相比起一位正直,善良,立志于提高妓女权益的妓女斗士,她更可能是一位颇具野心,手段老练且较有良知的商人和政客。
我个人倾向于电影极大美化了甘古白这一角色,把其人物性格、做事动机都设置得非常正面,这导致了两个问题:1. 人物较为平面死板,略无聊。
2.正面的人物形象与“卖淫合法化”这一灰色行为形成逻辑上的冲突矛盾。
那么,电影的“美化”体现在何处呢?
以性格为例,电影中甘古白直接向黑手党大哥请求帮助(没有提及等价交换),大哥深受震撼认甘古白为姐妹。
但书中的甘古白为了让大哥为她复仇,直接提出自愿当他一辈子的情人,而在被大哥以有家室的理由拒绝后又立刻表示要当他的兄弟。
两者对比可以发现,原著甘古白的性格更狡黠,且在此处已经展露出抱大腿的野心(电影中的甘古白更像是单纯求报仇,好运被赠与了姐妹身份,而书中的甘古白是主动争取到了这一身份)。
在妓女友好方面,书中确实有记录甘古白对妓女比较友好(从不强迫妓女工作,不会让她们受伤,还会放部分想走的妓女自由),但绝没有电影中那么高尚。
书中提到的居民采访有说到:当然,我们不能只看甘古白好的那一面……我们不能忘记她经营着一家妓院,有成千上万的女性为你工作是不容易的……她身上肯定有人们选择遗忘的阴暗面,否则不可能把这一行干的如此风生水起。
原著还提到甘古白有着赌博、抽烟喝酒的恶习。
除此之外,还有个小细节也印证了甘古白也许并没有那么善良:甘古白参加卡玛提普拉总统选举的动机并不是为了保护妓院里的姐妹,而是希望通过选举摆脱其作为妓女的工作(这一点也印证了她对妓女工作的厌恶)。
When Sheela suddenly passed away some time later, people coaxed Gangu to stand for the customary local gharwali elections.* She immediately agreed, hoping that this would put paid to her job as a prostitute. It came as no surprise when she won the election and went on to become a brothel madam at a very young age.综合以上总总,我认为原著中,也就是真正的甘古白追求卖淫合法化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她本身就是一位野心勃勃、追求权势的“生意人”,与其他老鸨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可能比较有良心(但估计也不会特别善良,作为老鸨肯定会掺和进人口拐卖这档子事里),但不改变她是一个生意人的本质。
真正的甘古白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有魅力的女权势家,而不是电影中一朵麻辣白莲花。
如果按照这个路子结合其曲折精彩的人生经历来全面展现甘古白这一历史人物复杂的人性,影片绝对能上一个level,可惜了。
三、总结结合一、二来看,电影结局的割裂感本质在于甘古白这个角色被塑造得过于单薄和正面,她太高尚、太善良了,简直是印度的新迪士尼公主。
这么一个单薄的人物形象,被硬套进由真正的甘古白复杂的人性选择所构成的人生剧本中,从而产生了一种荒谬的割裂感(有点像OCC)。
影片可以说是歌颂了被拐卖的妓女甘古白为了争取妓女权益而追求卖淫合法化这一行为,且暗戳戳强调甘古白纯粹出于正义而非个人私欲。
其中的意图懂得都懂。
当无脑爽剧看看得了,如果真觉得卖淫合法化这么美好的话还是有点太天真了。
PS:为什么这一人物如此单薄?
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除了网飞本身就想打造一个无脑大女主爽剧这一可能,我个人认为还是与性别刻板印象有关(看了一下导演果然是男性)。
影视作品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原著中的甘古白其实是一位不逊于男性的权势家,她和男性一样野心勃勃、参政赚钱样样在行。
我甚至觉得“女性友好”有可能只是其操控民意的手段罢了。
这样一位魅力四射的女权势家身上有太多可以深挖的点,但作品显然没有这样的深度,而是把甘古白刻画成圣洁的妓女斗士,甚至歌颂甘古白对“卖淫合法化”的推动……说实话还是充满了男性凝视和YY——女性不是圣洁的就是下贱风骚的,不管你是家庭主妇还是妓女,不管你胸大无脑还是聪慧如甘古白,都逃不开这一套道德审判。
承认女性和男性一样有野心、欲望和力量就这么难吗,笑了。
其次就是前文说的为了暗戳戳强调甘古白追求卖淫合法化的动机是“拯救”而不是“压迫”,从而美化合法卖淫。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从当代印度来看,这片里所谓对妓女的尊重就是男权社会给予女性的一枚包裹着蜜衣的毒药,谁信谁是傻子。
观影的时候就明显感到编剧在刻意美化甘谷拜这个角色。
所以许多地方有点逻辑不通甚至玛丽苏。
于是查阅了一些资料来了解甘谷拜的真人真事。
甘古拜甘古拜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父亲是律师。
她的种姓很高,所以她接受过很好的教育。
她被父亲的会计师追求坠入爱河,但对方的种姓比她低,因此她知道家里绝不会答应这门亲事。
当时她16岁,是著名影星Dev Anand的粉丝,所以一心向往宝莱坞。
她28岁的会计师男朋友说可以带她去孟买,于是她决定跟他私奔。
有些地方说她是在去孟买前一天结婚的,有些地方说她是去孟买结婚的。
但总之她的丈夫在结婚后没多久,就以1000卢比(一说500卢比)把她卖到了孟买著名的红灯区Kamathipura。
因为私奔的决定是她自己的选择,因此她深知家里不会原谅她。
无奈之下,她便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真实的Kamathipura由于她接受过教育,皮肤也更白皙(一般意味着更高的种姓),因此没过多久,她就在那一带小有名气,成为了一些妓院的首领。
当地很多黑帮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她的客人。
也因此她开始积累了一些人脉。
后来,就像影片里一样,一个暴徒开始在身体和经济上剥削她。
因此,她向孟买三大黑帮首领之一的Karim Lala寻求帮助。
Karim承诺会提供帮助,并且绑了一个向征兄弟情谊的Rakhi。
各式各样的Rakhi剧中对于甘古拜向Karim寻求帮助这段实在描写得非常简单。
让人对Karim有种霸总的错觉。
但作为一个黑帮首领,为什么要出手帮助一个不相干的人?
很显然这其中是有利益交换的。
剧中为了塑造甘古拜白莲花的形象,对此没有任何描写,我认为是失败的。
Karim Lala自此,甘古拜作为Karim妹妹的声望越来越高。
在六十年代,附近一所女子高中发起了清理“不良影响”的运动,要求搬走妓院。
甘古拜多方奔走,终于见到了时任印度总理Jawaharlal Nehru。
最后妓院没有被搬走。
其实时至今日,Kamathipura这一棚户区都没有被改造。
Jawaharlal Nehru(跟剧里好像)像剧中一样,甘古拜的确为了孤儿的受教育权利和卖淫合法化做了很多努力。
甘古白帮助了许多逃离家园从事电影工作并陷入卖淫困境的年轻女性。
为此,过去大家都恭敬地称呼Gangubai Ganga Maa(母亲)。
在她死后,她的照片和雕像被竖立在该地区的许多妓院中(佛龛有点瘆人,就不放照片了)。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黑帮首领Karim其实是许多宝莱坞电影的原型素材,而且大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正直,宽宏大量)。
像许多黑帮一样,他们有非法的生意,也有合法的生意。
他们会把自己的形象经营得非常正面。
同时甘古拜虽然也从事黑帮相关的许多非法活动,但在民间总体也是一个非常侠义的形象。
她能够混成红灯区的老大,主要还是得益于人脉的积累,和黑白两道关系的把握。
警察局其实是靠她吃饭的,所以警察才得罪不起她。
我觉得如果影片从这个角度拍,可能会更slay吧。
另外,几点疑问也从朋友处得到了解答:1. 白色的纱丽意味着纯洁高贵。
所以剧中她的姐妹送她白色纱丽,说看起来像个政治家。
2. 印度人死前喝恒河水是为了超度,为了死后能进天堂。
甘古拜的爸爸死前坚持不喝恒河水,我认为意味着对她的思念,也或者是耿耿于怀。
更多内容欢迎大家补充:)
看的时候还感觉心理挺爽的。
就喜欢女主不为爱所惑,专注自己事业的痞痞的样子。
特别是对小裁缝花样百出、游刃有余的戏弄,感觉太厉害了,很少见。
“大女子当如此”这句话在心中呐喊起来。
但是她的表情行为,又让人莫名熟悉,这不就是经常在现实中的渣男或者影视剧的男主身上经常看到吗?性别一旦换成男性去做,就会让人厌弃。
这种剧情带来的爽感,也仅仅是因为现实中女性身处弱势,把内心对权利或者行事自由、放荡不羁的渴望,投射在了影片当中。
是一种意淫和不甘的“报复”心理。
人都是慕强的,而且人人都想当强者。
这种为弱者平反,伸张正义又不落链子,最后还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做到了其他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的大爽文。
在疲乏的日常生活中,至少能给心灵来一次基础的按摩放松。
至于卖淫合法化,这种本身就是对一方的剥削交易。
一旦合法化,对弱势群体的最后一层保障都会没有。
很多人都会被“自愿”交易。
在一个地方,性别比相差太大,低素质且未受教化的人口很多的话,任何法律都难以落实,犯罪率也难以下降。
印度的影片人物塑造还是一如既往的鲜明,好人就是一副好人样,坏人就是一副女巫样。
主角在人群中都是最亮眼的一个,虽然这也有构图的要求。
——————————————好久之前看的,一直没写影评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大女主走事业的影片。
还行吧,能这么久让我还有印象还是很有特色的。
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一位印度白富美因做着明星梦,不慎被男友以1000卢比的价格卖进红灯区,但她不向命运低头,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孟买女帝”,从肮脏低贱的泥沼里开出最绚丽夺目的花。
被推荐的时候,乍一看简介,一个大女主逆袭成功的狗血桥段映入眼帘。
电影资源不太好找,我费了半天劲终于找出来看完了,以至于没有错过这部有趣的发人深省的小众作品。
甘古拜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阿莉雅·哈布特的出演,让这个角色更加“活色生香”,举手投足之间,尽显一个妖娆不羁、内敛果决、高傲气魄又不失善良可爱的红灯区女神的姿态。
她一路披荆斩棘,凭着过人的聪慧胆识从泥沼里翻身,一步一步站稳脚跟,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走向通往总理办公室的路,坐在总理的面前,勇敢地为所有经历过同样不幸遭遇的姑娘发声,争取合法利益。
这条路有多么艰辛,大概只有甘古拜自己知道吧。
影片中呈现出的社会问题、认知形态、印度特有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能以如今的观影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时代环境来评判,在此也不多赘述,我只想就两点表达一些个人看法。
我看见很多粗陋的评论说,甘古拜一来是借助黑帮老大的势力才慢慢有了自己的地位,二来,她放弃了真爱才获得了至高利益,用通俗的话讲,这个女人不过是依靠男人才有了尊严,放弃爱情便能登上人生巅峰。
我很遗憾,如今挑起两性对立的网络氛围让很多人盲了眼睛,他们对女性上位的事迹,只会看见那些曾经给予他帮助过的男性,却对她自身的力量视而不见。
那些男人只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甘古拜追随的是权力,她懂得如何争取利益、依靠权力,并通过智慧和魄力掌握和操纵权力才有了成就。
至于真爱,哪个女人心底里不渴望拥有?
甘古拜的伤心化作一段段让人肝肠寸断的舞蹈,告诉观众她的不甘,但面对现实,她不得不选择放弃,并最大化地争取到利益,让这个放弃变得值得。
而最终,心爱的人结婚生子,过着平凡安稳的生活,这不就是她想要看的的么?
爱不是占有,而是呵护,让爱的人变得更好,这不正是对“爱”最深刻的诠释么!
电影里说,“历史不会记录甘古拜,但是卡马蒂普拉会用它自己的方式记住她。
她的名字和画像在街巷里被记录了60年。
”整部电影底色深沉,但从始至终,甘古拜的白色纱丽像月光一样照亮了整个街区的黑暗。
每次看印度电影,我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为什么印度电影里面的女孩子肉肉的小肚腩都美得秒杀网红锥子脸?
为什么印度电影里面皮肤黝黑,咖喱味十足的中年老腊肉,气宇轩昂起来能分分钟融化观众的心?
即便你再怎么不爱看跳舞,他们也把你按在座位上安安静静地看两个小时,听他描述他们国家的故事。
这样独特方式的文化输出,值得我们反省,我们的作品都有些什么样的特色给不同文明的国度展示我们的大国气度呢?
如今的观影推介短视频非常多,我不是很推荐大家去看。
短视频制作者为了吸引流量,要在短时间内向看客介绍完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会进行大量的剪辑拼接,并在解说中带上他自己个人的主观理解,很大程度地破坏了电影本身的味道,这绝对比不上亲自体验完整的故事,沉浸在导演为观众精心设计的光影世界中,畅游于电影的氛围配乐里更能感受到电影的原生魅力。
好好享受每一部电影,你可以有独特的个性化解读。
电影是好电影;但是,真的,为啥女主从脖子到腰被拉了那么大个口子;完事儿一点疤都没有!
真的啊,一点都没有啊!
而且这么多影评都讨论什么合法化不合理的事儿,没人说说疤痕的事儿么?
都刀成这样了没疤痕它不合法啊!
难道留些疤痕给女主不是更好么?
人物刻画只会更生动吧。
然后想说说很多人讨论的空降大佬的事儿女主被欺负后,沉默了很长时间一句话没有说过(这里已经暗示她意识到老鸨靠不住,得靠自己,这里也是女主对命运反抗的转折点,但是这块儿刻画的不够明显)首先打听到有个孟买之王,虽然是黑帮老大,但是为人很有原则,待人真诚。
(潜台词:看起来能找他帮忙)
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女主才决定去找大佬;之前有很长一段刻画,女主在医院有一个几秒的空镜头,暗示女主一直在思考怎么和大佬沟通。
这里绝不是我过度解读,这个空镜头完事儿紧接着就是女主找大佬了
然后重点来了,女主找到大佬,短短几分钟沟通,直接拿下大佬的帮助并且让大佬口头认自己做妹妹。
这不是靠大佬同情就能搞定的事情,绝对是深思熟虑的谈判战略,直击大佬心窝子了;这里完全展现了女主的智慧和沟通技巧,塑造了女主的人物基础并奠定了后续的成功。
后面的每一次贵人相助以及公开演讲,都展现女主的智慧和能力。
所以才能几句话直击人心。
简单说,女主的成功可以归结为分析能力强,口才好;打蛇打七寸,求人求对路。
让我们来看看改变命运的对话,堪称求人教科书。
首先,没有任何情绪发泄或者哭诉,直接表达需求:我不是来找你泄愤寻仇的,我找你是因为你的人让我做不成生意了(这就一下和普通民众拉开了档次,让大哥对自己刮目相看)
你看女主说完为了事业以后,大哥眼神都变了“这妹子可以啊,可以处”
紧接着抛出升华主题“伸张正义!
”这完全正中大哥的江湖心态:徇私斗殴我管不着,但我得主持正义啊!
这妹子我管定了!
当然这段对话还能体现很多其他细节。
比如大哥上来就问“说,你需要啥”,充分体现了大哥不是第一次为他人提供帮助,是个有教父情节的侠义大哥。
再比如说中间大哥本来想拿起电话打给谁(我猜可能是交代相关人去处理,因为旁边的手下刚说了一下那个暴徒属于哪个片区的),然后女主给大哥展示了自己的伤疤,给大哥看的一愣一愣的;大哥看完后没说话挂掉了电话,然后交代旁边的手下亲自办,并口头认了妹妹。
整个过程虽然短暂,但是很细腻,人物表情细节非常多。
绝对不是空降大哥,每一步都是女主的精心策划,每一句台词都是思前想后的结果。
以上是一些个人解读,你说我过度解读就是你对,不敢杠不敢杠。
“我该选哪个?
像月亮一样白,像云一样白,像纸一样白,像白玫瑰一样白,像雪一样白,还是像盐一样白,像牛奶一样白,还是像贝壳一样白,像溪流一样白,还是像沙子一样白,还是像烟一样白?
” “白如天鹅。
” 允许我这么说,这是甘谷这个“老妓”,意料之外,却击中心灵的答案。
天鹅,优雅美丽,与尘世无关。
出自青春之口,带着少年人眼睛里藏不住的光,低下头时掩不住的羞涩。
像一句倾诉,“您,纯洁而美丽”。
她口口在说男人不可信,但她仍旧相信爱情,相信爱情里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就像她被欺骗,被折磨,被撕裂,仍就相信身边的姐妹,黑帮的大佬。
纯粹的女人,用心灵去感受爱,感受情,感受真心。
人,不能遇到了坏人,就说人性本恶。
不能蜜罐里泡大,就说防御者多疑。
甘谷啊,甘谷,她只是个人,一个普通的女人,只是多了很多爱,从她的心里溢出来。
她是好人,所以,总是相信,仍旧有其他跟她一样好的人。
九曲红尘青楼客,谈的是情,说的是爱,走不进的是人间烟火。
婚礼时候,他骑着白马,她穿着白色丽莎,那一场歌舞,他在左边,她在右边。
可她呀,在这个地方,救的每一个女孩都是自己,帮的每一个女人也是自己。
所以,出嫁的也是她自己。
她的眼耳口鼻,她的身姿动作,写满了对那些女性,弱者的爱。
充满爱的人,总是不幸的。
不幸的,连那样的不幸,也不能把她变成了铁石心肠。
这样的女人呀,是没有其他活路的,只能自己变得更强,站在自己得脚上,才能感受那一丝丝的安心。
她又知道,所有的稳定,都是不稳定。
努力努力,斗争斗争,还是需要灌着酒精才能睡好。
还有人吹毛求疵的说,靠的都是男人。
可是总理是男人,官员是男人,记者是男人,黑帮大佬是男人,连这个地区原本选举的代表妓女说话的社区异装也不过是个异装的男人。
她能与社会链接的,全是男人,就异化成了靠男人,她链接的是这个世界的权力,为什么这些链接里没有女人呢。
女人去了哪里,女人在家里被打,被父母情人出卖,被丈夫杀死。
她们稍稍努力一把,反抗不公的命运,就被人说,哦,又一个靠男人的女人,哦,又一个女权。
她争取的不过是,孩子要读书,女人要被尊重而已。
愿月亮永远照拂她洁白的丽莎上,风替我们亲亲她。
甘谷呀,是纯洁的长颈百合,昂着头,散发着优雅的香气,驱散这人间炼狱里不尽的污浊。
梦想里去到幸福的马车
看完我只想问一下,印度现在卖淫嫖娼合法化了吗?
甚至怀疑这电影是给印度卖淫嫖娼合法化做宣传。
去年就在b站过不少up鼓吹这印度电影多么牛逼,还拉踩国产电影,当时逆反心态没看,今晚一看,果然夹带私货哈。
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绝对利大于弊,这么多人口,天天受到这些隐形的意识形态影响,多少青少年思想要变歪啊?
今时不同往日,女性地位早已经提升,这种就是违法行为,应该严厉打击。
这个时代有手有脚反正不会饿死,为什么要鼓吹卖淫合法化?
这是一部2022的电影,不是1822的电影,ok? 导演编剧居心何在?
一句话说得好"苦和累都让主人公受了,荣誉都让演员担了"。
阿莉雅布哈特确实靠这部大女主爽剧获大奖,一跃成为宝莱坞顶流女明星。
普通的女生得到了什么?
得到了身边男性合法拐卖人口、合法嫖娼的机会?
从电影艺术角度看,布景音乐包括演技都可圈可点,甚至有些场面还挺催泪。
从三观意识形态来看,恕我不能苟同。
希望以后这种消费女性苦难的作品越来越少。
获得的同情不如获得尊敬,不要寄希望于部分人的同情和施恩,他们可以随时收回。
这部电影真的真的很好看,我全程都看得很激动,一个有勇有谋的独立女性,为了自己和一样处于水深火热的姐妹们维权,关键是很难想象这居然是印度真人真事改编下班。
在淤泥里的玫瑰花依然会傲人地绽放,女性对自我命运的反抗,女性不需要被拯救,而是需要自救。
女主的演技也十分出色,尤其是她的霸气,她的光芒,她王者般的气质,她活出了她传奇的一生
虽然整部影片是爽文套路,但这样的作品出现就很能给女性带来鼓舞。
这种描绘女性奋斗史的故事可比哭丧女性苦痛有力量得多。
真没想到在一部印度剧里,能看到中国那些标榜自己为大女主剧的人最该拍出的东西。
可能我被炸裂国产剧给吓怕了,本片有好多个时刻我都担心它会滑向烂俗套路中,没想到它竟然能够一直女性中心到底。
黑帮首领出场替甘古伸张正义时,他戴着墨镜倚靠在跑车上,抓着变态男的头往车上撞。
那一幕也太霸道总裁了,给我看得一阵担心,怀疑接下来要变成“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
看到后面,甘古和黑帮首领只是生意合作伙伴。
真好,没有成为黑道少爷的小娇妻。
和裁缝铺的学徒恋爱那段,在爱情片里都算得上出彩了。
甘古和学徒在一起,大部分时候只以神情和动作表达态度,带着上位者的淡定。
挑逗学徒的动作设计暧昧感也是拿捏住了,感觉放内娱肯定可以立马出个“女王和她的狗”爆火tag。
虽然甘谷在这段关系中始终游刃有余占据主导地位,但我还是很担心它又会马上滑向奶狗文学。
没想到甘古直接快刀斩乱麻,带人上门给情郎说媒,真不错啊。
“为了全卡马提普拉的女性,甘古愿意牺牲一百个阿弗桑。
”女主虽然获得了人生的成功,可是她失去了真爱啊!
这样的反套路我爱了。
甘古从妓女一路向上攀登,不断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最终她不仅走出了这个街道,更是闻名于整个国家。
即使成为了上位者,她也没有忘记自己一路的艰辛,没有不忘记一路陪伴她的姐妹,她站上高位却在高位改变底层环境。
“女人是权力、财富和智慧的化身,男人凭什么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她没有接触过女性思想,却将自己深邃的思考带给街区每一位女性。
她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和人文关怀令人感动。
“她的命运充满悲伤,但她一生都面带微笑。
她想当电影明星,但她的人生就像一部电影。
”
最自信的人会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可真实该面对的是:投胎是技术活儿,而且,个人于社会,就是瀚海底的一粒沙。
甘古拜的出场,就跳脱出整条街,傲然间完全的我行我素。
在被某老板娘求助时,对女孩讲了自己的身世。
被卖,这样的遭遇不仅只针对乡村傻丫头,也会降临在白富美身上,只不过,有的是被家人图财,而甘古拜是因为相信爱情和憧憬明星梦而被骗。
和无家可归只求有屋檐能栖唯剩卖身的一众女人不同,甘古拜受过教育,有身份认知,更能明白在那个时代,被玷污后就再也回不去曾经的家,于是即使她十二年都能记得家里的电话号码,也放弃求助。
甘古拜能花钱去帮助宁死不屈的小女孩,是因为她有自己的生命观。
曾经的《列女传》和贞节牌坊都是教育女人名声大于一切,因为:她们被视为附属品,她们不能给主人丢脸。
在接受没有退路的现实后,甘古拜麻木地坚持活着,
貌美如花成为她最大的资本,而能读能写能言还能歌能舞,成为最大竞争力,在隐忍之后争得狰得能和老板娘讨价还价的资本。
然后,就是给自己找靠山。
厘清时势,擒贼先擒王,豁出去直接搞定本地老大。
得到自己人身安全的保障后,成为身边众多弱者的救命稻草,抱团取暖中,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完成原始积累,能开始安居营她们特殊的“业”后,甘古拜曾舒一口气,浑身上绷紧的弦放松后,女本柔情自春心荡漾……但,她没有迷茫,清醒地意识到,在自己经历过不堪后,普通的男女情爱根本无法给她安全感,即使和小裁缝郎情妾意,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她就算可能再嫁作她妇,贫贱夫妻的柴米油盐也是不值,甚至是对倚赖她的众多女人的辜负。
于是,甘古拜去竞选区长,去和警察讨价还价,去给街区里的孩子争取教育机会:“也许以后谁能当教师或医生呢?!
”
在大会上,她坦然面对众生,即使修女当场离席,她也昂扬彰显自己的骄傲:不偷不抢还纳税,靠自身努力挣钱活着,就是尊严。
在去见总理时,也能不卑不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选择生,只愿选择活!
从容接受无奈的命运,在低微中挺起胸做自己。
片中布景精美,画面考究,穿插的歌舞都华丽丽满满的风情,渲染出浓郁的民族气质。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视角会不同。
以现今的三观去看这部赞颂电影,只需接受迥异本身~世界,可不就是因为丰富才多彩?
@Netflix【4/10】故事还行,整体的节奏也把控得不错,然而主题与逻辑十分混乱。追求女性平权、卖淫合法化,基于社会的不公与需求都有其合理性,但置于这样一个故事却风马牛不相及。首先,甘古拜的崛起依靠拉辛,最后的成功也是靠记者Carry,两者皆是她口中不可靠的男人。此外,甘古拜当选社区领袖后仍然保留妓院这个禁锢原本该自由飞翔的鸟儿的地方,凭靠她的财力、权力与影响力完全可以带领其他妓女从事更为体面的行业,这不是职业歧视,而是影片中大部分女性并非自愿成为娼妓,她们都如甘古拜一样被贩卖至妓院,但甘古拜当选后却几乎碌碌无为。最后,影片结尾呼吁卖淫合法化,理由是因为有大量女性被贩卖至妓院,且可以避免女性被家暴、强暴,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究其根源,难道不是更应该提倡打击贩卖女性与针对女性的不公平行为吗?
女演员演技绝对杠杠的。绝对的御姐
看垃圾电影,品悲催人生
3.5 我心有烈火,绽放如玫瑰。
这是爽文玛丽苏,女主根本没有真正成长的过程。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看起来一点都不冗长,情节丰富,循序多个故事推动前进。这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电影还是很有震撼性的。印度这个国家重男轻女,还特有种姓制,我对印度也是知之甚少。但看过好几部知名的印度电影,印度电影业比中国发达多了。印度女性有的真的很好看,比如女主角,实在太美了。电影里的拉齐雅说自己“非男非女”,看着像男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女主演的还是挺成功的,把一身正气,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能演出来。我都被她的颜值所折服了。印度女性传统服装,是把腰露出来,但是如果有一圈肥肉,那也不好看呀。如果是曼妙身姿,穿印度服装还是蛮好看的。可是我在美国租房所在的社区,看见那么多印度女性,真是一个好看的都没有。
女主的声音真的是自己的吗,感觉和脸完全不符。还以为是黑帮大佬成长记,顺带复仇,结果还不是在乖乖经营妓院。什么妓女也应成为一份有尊严的职业,说得好像女性就被尊重了一样。电影后半段的观感,就和狗头萝莉事件时看到很多人说不要劝妓从良时的感受一样。
印度大女主爽文。。。
印度,一个由“妓女”升格为“老鸨”继而再转化成“花街女魁”的传奇故事。印度人的爽片。一部有“女权主义”色彩的电影,女主的“打怪升级”前半场靠男的黑帮老大,后半场靠报社男记,逻辑有点乱。保护“姐妹”们的“花街女魁”不倡导大家转行自救,却鼓励大家努力伺候好“嫖客”。比起《望乡》那种通过妓女遭遇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电影,印度人的逻辑很奇葩。但服道设计,摄影都代表了印度宝莱坞的一定水准,可以看。
1.5,印度主旋律,印度电影有的缺点它都有,剧情无逻辑、艺术指导现代风、歌舞泛滥。
多少有点儿“大女主爽片儿”的劲头,但整体立意不错。
甘谷拜遇人不淑所承受的结果是真的惨但她的自强不息与善良让人敬佩小裁缝演员选的不错 小弟弟长得好可爱年下恋既视感有小小磕到 哈哈哈哈哈哈哈虽然知道两人不会有好结果但我也不是很支持甘谷拜的硬做媒的方式看到有人质疑说为什么MY合法化才能保护这些女性为什么不把她们送回家我觉得多少有点没好好看电影以及根本不了解🇮🇳国情🙄
可能当时卡普什么街区的居民才能真切感受得到她所带来的改变和变化吧。这么严肃的题材,本来会以为没有歌舞,但还是少不了。
做奴才虽然不幸,但也不可怕,若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失望。SLB的片子怎么还是流于形式和画面啊,十年前拍的和现在拍的根本没有区别,只会喊口号、毫无力量的剧本太鸡肋了。SLB真的应该给自己这个靠谱的美术摄影团队磕三个响头。总是在重复一些几十年前印度电影就拍过的东西,无语,请不要assume观众有健忘症或者没看过老片。(小声ky:看的时候一直在想象tabu演女主的样子。
精神可嘉,但是叙事好平啊。°(°¯᷄◠¯᷅°)°。
从一个极端洗白到另外一个极端。从一种罪恶沦陷为另外一种罪恶。电影一直试图给人光明,但是却成为了替作恶者唱赞歌的道具。
节奏不好……剧情太牵强了女主长的真美
在世界传奇女性中,甘古拜一定会占据一席之地。她一袭纯白沙丽,如同一片白月光,游走于妓院街,照亮所到之处的黑暗。借助男人也好,运用权力也罢,她用尽手段改变自己以及千千万万苦命女性的命运。当印度这个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国家都开始拥有女性主义电影的时候,它的邻国也该有自己的觉醒和思考。另外,女主一看就是出身于高种姓,美貌程度和其他女演员都不是一个档次。
演员不错,人物有些过度美化。